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从急流的视角感受大自然的壮美和活力。
2.启发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环保意识。
3.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准备】1.备课资料:教师准备《我愿意是急流》的文本材料。
2.多媒体设备:教师准备投影仪、音响设备。
3.文具材料:学生备好笔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急流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急流的奔放与激情。
然后提问学生:你们对急流有什么认识?急流给你们什么感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急流的特点。
二、导读(10分钟)三、阅读与解析(20分钟)1.学生小组内讨论:请学生分小组讨论,每组成员分析一段文字,解释并总结出该段文字的主旨。
3.学生朗读:随机选择学生朗读文章段落,让学生感受语言节奏和情感表达。
四、讨论与思考(20分钟)1.讨论环保:以急流的形象为引子,讨论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环保的思考和行动。
2.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急流、大自然等角色,演绎他们之间的互动,感受不同身份的情感和视角。
五、写作练习(15分钟)要求学生以《我愿意是急流》为题,根据自己的感受或理解写一篇短文,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六、总结与展望(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积极保护环境,珍惜大自然资源。
展望未来,希望学生能继续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实际生活中践行环保行动。
【课后拓展】1.让学生自己选择一则大自然的故事或事件,写一篇文学作品。
2.让学生走出校园,亲自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和力量,培养学生对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通过以上设计的教学案例,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力量,激发学生对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同时,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使他们在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中更加积极向上。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教案第一章: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1.1 诗歌背景了解诗歌创作的时期背景,分析诗歌反映的社会现实和时代特点。
探讨诗人为何选择“急流”作为主题,以及这一主题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1.2 作者简介介绍诗人的生平、思想和文学成就,分析诗人创作风格的特点。
探讨诗人个人经历与诗歌创作之间的关联。
第二章:诗歌主题与意象2.1 诗歌主题分析诗歌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如对自由、独立、坚韧等品质的追求。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主题与现代社会的关联。
2.2 诗歌意象分析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如“急流”、“岩石”、“荒野”等,探讨其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通过意象感受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第三章:诗歌结构与形式3.1 诗歌结构分析诗歌的结构特点,如韵律、节奏、句子长度等。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结构对表达主题和情感的作用。
3.2 诗歌形式探讨诗歌运用的文学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引导学生欣赏诗歌形式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第四章:诗歌语言与表达4.1 诗歌语言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如词汇、语法、修辞等。
4.2 诗歌表达技巧探讨诗人如何通过诗歌表达情感和思想,如运用隐喻、象征等手法。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诗歌表达技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第五章:诗歌鉴赏与创作5.1 诗歌鉴赏分析如何鉴赏一首诗歌,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欣赏诗歌。
通过小组讨论、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5.2 诗歌创作引导学生学习诗歌创作的基本技巧,如选用意象、运用修辞等。
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培养学生的文学创造力。
第六章:诗歌分析与解读6.1 诗歌内容分析对诗歌进行逐句解析,分析诗歌中的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外延。
6.2 诗歌情感解读探讨诗人通过诗歌表达的情感,如激情、忧伤、渴望等。
引导学生体验诗人的情感,与诗歌产生共鸣。
第七章:诗歌应用与拓展7.1 诗歌应用分析诗歌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文学创作、演讲、写作等。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丰富自己的表达方式。
《我愿意是急流》获奖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一)读出美1、导入:配乐朗诵《我愿意是急流》,提问:这是一首什么诗?明确:这是一首爱情诗。
这是匈牙利十九世纪最伟大的诗人裴多菲写给他的女朋友尤丽亚的一首爱情诗,他在诗中给了爱情一个新的诠释。
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1)我们可以想象,在正处青春年华的诗人眼中,爱情是无限美好的,用青春的激情谱成的诗篇就更充满了美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体会它的美。
首先我们进入第一个环节:读出美!(投影:读出美)。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爱情诗最美的地方,首先在于它的情感。
让我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走进诗歌的情境,去触摸作者的灵魂。
怎样才能做到有感情的朗读呢?这就要求我们先要理解关键词语所包含的意思,再利用语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语气的强弱、语调的高低等技巧把诗中的情感表达出来。
我们以第一段为例:投影:我/愿意/是/急流..,山里的/小河..,在/崎岖..的/路上,岩石上/经过……只要/我的爱人..(深情舒缓地)/是/一条/小鱼..,在/我的/浪花中,快乐..地/游来游去....。
(放慢、降调)解说:第一句的重音应该放在“急流”“小河”上,因为他们代表着主人公。
而第二句的重音应是“崎岖”一词,这个词很关键,急流、小河在崎岖的小路上、山岩上跋涉是艰辛痛楚的,象征着诗人在爱情之路上会遇到重重的艰难险阻。
读的时候要有起伏,读出凹凸感。
第三句应把重心放在“爱人”和“小鱼”上,读“爱人”时要深情舒缓,可以用一点气声,读“小鱼”则要突出那种可爱的样子。
最后一句是写在诗人的保护下,小鱼在水中悠闲欢快的、自由活泼地畅游,我们要读出小鱼的轻快感,尤其“游来游去”一词,是重音,应该语速缓慢、语调下降、采用轻声。
这里要说明一下,不一定要声音大才是重音,有时重音也可以用轻读的方式来表达,如“军港的夜啊静悄悄”,这里的“静悄悄”是重音,但它是通过轻声表现出来的。
好,我们请一个同学试一下。
(学生读)非常好。
大家看,我们经过这样设计和处理,就能在朗读的过程中更深入地体会急流、小河所经历的撞击、坎坷及在它们的保护下,小鱼的自由欢快,从而体会诗人为了爱人快乐,而不畏坎坷,就甘愿面对崎岖,承受痛楚的思想感情了。
中职教育《我愿意是急流》教案

中职教育《我愿意是急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我愿意是急流》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3. 通过诗歌学习,引导学生体验作者对爱情的执着和奉献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诗人及其创作背景,诗歌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2. 诗歌文本解析:逐句解析诗歌内容,领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3. 诗歌主题探讨:分析诗歌中所表现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4. 诗歌鉴赏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文本解析和主题探讨。
2.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诗句,提高鉴赏能力。
4.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创作诗歌,培养创作兴趣。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我愿意是急流》及相关阅读材料。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诗歌文本、图片和视频资料。
3. 网络资源:查找诗人及其作品的背景资料。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分享中的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诗歌鉴赏作文的质量和思考深度。
3. 单元测试:检验学生对诗歌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的掌握程度。
4. 个人创作展示:评价学生在诗歌创作方面的进步和创造力。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理解《我愿意是急流》诗歌的内容和主题思想。
2. 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1. 诗歌中深刻的情感和哲理的把握。
2. 诗歌创作技巧的运用和理解。
七、教学进度安排第1周:介绍诗人及其创作背景,诗歌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第2周:诗歌文本解析,逐句领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第3周:探讨诗歌主题,分析诗歌中所表现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第4周:学习诗歌鉴赏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第5周:诗歌创作实践,分享创作成果。
八、教学反馈与调整1. 课堂反馈:根据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情况,及时解答疑惑,调整教学进度和深度。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一、教案名称:《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教案二、学科领域:语文三、年级组别:八年级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我愿意是急流》的诗篇,了解作者席慕蓉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对现代诗的鉴赏能力和朗读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诗中对爱情的真挚表达,激发学生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和珍视。
六、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理解和诗句的鉴赏。
2. 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和合作学习能力。
七、教学难点:1. 诗句深层含义的解读。
2. 通过对诗句的鉴赏,培养学生对现代诗的欣赏能力。
八、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
2. 使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背景资料,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利用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九、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介绍诗人席慕蓉及《我愿意是急流》的背景。
2. 学生自读诗文,理解大意。
3. 分组讨论,每组选出一两个关键词或句子,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4. 教师引导全班同学对各组的分享进行评价和讨论,深化对诗文的理解。
5.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2. 针对诗文中的重点诗句进行鉴赏和分析,引导学生体会诗句的美感。
3. 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教师指导并评价。
4.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如何将诗文内容转化为实际行动,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对爱情的珍视和追求。
5. 各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6.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十、课后作业:1. 背诵《我愿意是急流》。
2. 写一篇关于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的短文。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如何将诗文中的爱情理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在下一节课上进行分享。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以及诗句鉴赏能力的提升。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我愿意是急流》。
(2)理解诗歌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分析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象。
(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爱情的执着和无私奉献精神。
(2)培养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二、教学重点1. 诗歌《我愿意是急流》的背景知识。
2. 诗歌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的分析。
3. 诗歌主题的探讨。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抽象意象的理解。
2. 诗歌情感的体会。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诗歌《我愿意是急流》。
2. 参考资料:有关诗人及其作品的介绍、评论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诗人及其作品的图片,简介诗人的生平、创作背景。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我愿意是急流》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0分钟)(1)诗歌中运用了哪些比喻和象征手法?(2)诗人为什么要用这些比喻和象征手法?3. 合作探讨(15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上述问题。
各小组选代表进行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解析(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讲解诗歌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5. 情感体验(5分钟)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诗歌所描绘的场景,感受诗人的情感。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6.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我愿意是急流》的主题和意象。
7. 作业布置(1)背诵诗歌《我愿意是急流》。
(2)写一篇关于诗歌《我愿意是急流》的读后感。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讨论的深度、学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等方面。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后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我愿意是急流朗诵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朗诵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诗人舒婷的《我愿意是急流》的背景,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诵,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爱情的执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诗歌内容的理解。
2. 诗歌朗诵技巧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比喻手法的运用。
2. 诗歌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的原文和注释。
2.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
3. 准备录音机和磁带(或音频播放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诗人舒婷及其作品《我愿意是急流》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自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讲解诗歌:教师讲解诗歌的主题、结构、意象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 分析比喻: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比喻手法,如“我愿意是急流”比喻爱情的执着和热烈。
5. 朗诵指导:教师示范朗诵,讲解朗诵的技巧,如节奏、情感、停顿等。
6. 学生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朗诵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7. 展示评价: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朗诵展示,其他学生评价,教师总结。
8.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理解和朗诵技巧。
9. 课后作业:让学生课后找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诵练习,下一节课分享。
10. 板书设计:设计简洁清晰的板书,突出诗歌的主题和比喻手法。
六、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让学生阅读其他描写爱情的诗歌,如《罗密欧与朱丽叶》、《致橡树》等,比较它们的写作风格和情感表达。
2.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爱情的理解和感悟。
七、课堂实践:1. 角色扮演:让学生分角色扮演诗人和lover,通过对话的形式,体会诗人的情感。
2. 创作练习: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描写爱情的诗歌,可以是散文或自由诗。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了解作者米开朗基罗·卜尼西奥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理解并掌握《我愿意是急流》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象征意义。
1.2 技能目标:1. 提高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3 情感目标:1.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2. 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米开朗基罗·卜尼西奥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以及《我愿意是急流》诗歌的发表时间和背景。
2.2 诗歌结构分析:分析《我愿意是急流》诗歌的结构,包括诗节、诗句和韵律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形式美。
2.3 诗歌主题思想探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我愿意是急流》诗歌的主题思想,探讨诗人对于生命的态度和价值观。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阅读理解:通过让学生阅读《我愿意是急流》诗歌,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2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3 写作练习:引导学生运用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创作自己的诗歌或短文,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写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写作等,评估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4.2 阅读理解测试:通过测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评估他们对《我愿意是急流》诗歌的理解程度和分析能力。
4.3 写作作品评估:评估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包括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我愿意是急流》诗歌的原文。
5.2 相关背景资料:关于米开朗基罗·卜尼西奥的生平介绍和相关作品介绍。
5.3 阅读理解测试题:设计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用于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5.4 写作评价标准:制定写作作品的评价标准,用于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愿意是急流
一、教学课题:
《我愿意是急流》
二、三维教学目标:
1、三个知识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与人生经历不可分割的关系;
(2)体会本诗的每组意象,并通过各自的特点领悟诗人要表达的思想;
2、两个能力目标
(1)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2)欣赏本诗反复咏唱的艺术美与音乐美,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感受力。
3、三个情感目标
(1)通过了解作者经历与作品的关系,懂得名誉、成就、理想,是靠苦难、意志和努力得来的,没有足够的自我准备实力是不可以轻易踏进爱情之河的,否则会苦不堪言;
(2)从爱情的无私奉献与不遗余力精神延伸到对友情、亲情的体验上,启发学生树立健康的爱情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体会诗歌意象与诗人思想的表达,了解人间三种至情——亲情、友情、和爱情。
四、教学过程
铃响前播放《爱情故事》
(一)导入
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两者皆可抛。
——xx《自由与爱情》
(二)关于作者
裴多菲·山陀尔(1823-1849),匈牙利爱国诗人、英雄,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
生于多瑙河畔上的一个小城——萨堡德沙拉斯,父亲是一名屠户,母亲是一名农奴,生活在社会最底层。
少年时期有过一段流浪艺人的生活。
1849年,在一场卫国战争中同沙俄军队作战时牺牲,年仅26岁。
他的诗歌有大致有三种主题:
(1)表现人民疾苦,如《农村的大锤》;
(2)抒发爱国之情,如《民族之歌》《大海沸腾了》;
(3)表达爱情,如《致尤丽娅》《凄凉的秋风在树林中低语》。
1846年,他爱上一个伯爵家的美丽姑娘——尤丽娅,由于家境的悬殊,遭到对方家庭的强烈反对。
为此,他写了不少动人诗篇,有“马扎尔的抒情诗王”的美誉。
“《我愿意是急流》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首。
(三)播放名家配乐朗诵《我愿意是急流》
要求:
(1)标注生字词。
(2)从朗诵的节奏、停顿、重音方面体会美感。
(四)关于意象
“意”是意愿、想法,“象”是可见的事物,事物的特点与人的意愿相结合就形成了意象,也就是情感的外化。
(五)小组讨论三个问题(背景音乐《单调流水声》每组发一张问题纸签)
(1)诗歌运用了哪些修辞?(博喻和对比)所谓博喻,又叫连比,就是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
(2)这首诗的意象是成对出现的,这也有情侣成分的象征,那么,意象有几对?请找出来,并说出两组意象分别刻画的人物形象。
(3)根据意象确定诗歌基调(柔美、苍凉与坚定),并在分析基调过程中总结出诗人的爱情观(汉乐府民歌: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愿为爱情付出一切的誓言)
我愿意是急流
xx
“我”“爱人”
急流/xx-----------小鱼
荒林-----------小鸟
废墟-----------xx
草屋-----------火焰
云朵/破旗-----------xx
(六)xx(配乐《化蝶》指导朗诵特效)
我愿意是急流(xx)
我愿意是急流,在我的稠密的饱受风雨的打击……山里的小河,树枝间做窠,鸣叫。
只要我的爱人
在崎岖的路上是可爱的火焰,岩石上经过……我愿意是废墟,在我的炉子里,只要我的爱人在峻峭的山岩上,愉快地缓缓闪现。
是一条小鱼,这xx的毁灭
在我的浪花中并不使我懊丧……我愿意是云朵,快乐地游来游去。
只要我的爱人是灰色的破旗,是青青的常春藤,在广漠的空中,我愿意是荒林,沿着我的荒凉的额,懒懒地飘来荡去……在河流的两岸,亲密地攀援上升。
只要我的爱人
对一阵阵的狂风,是珊瑚似的夕阳,勇敢地作战……我愿意是草屋,傍着我苍白的脸,只要我的爱人在深深的山谷底,显出鲜艳的辉煌。
是一只小鸟,草屋的顶上
(七)变式延伸,进行重构。
(引出亲情友情)
反例:
(1)xx与xx
(2)xx与xx
一学生讲动人故事
(八)有序替换“爱人”为“友情、亲情”相关词语,如:
朋友、爸爸、姐姐等。
要求:
回忆曾经感动你的故事,脑海中要浮现出一个最值得自己感恩的具体形象。
(九)接续、呼告形式联合诵读。
(十)小结(含诗歌鉴赏的两个主要方面:意象和基调)
我愿意是急流
xx
“我”“爱人”/亲人/友人急流/小河-----------小鱼荒林-----------小鸟
废墟-----------xx
草屋-----------火焰
云朵/破旗-----------xx
(十一)练习反馈。
纸船——寄母亲
冰心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
留着,
叠成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来!一棵开花的树
xx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xx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做xx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xx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十二)作业(可三选一)
(1)分类搜索整理关于亲情、友情、爱情三种主题的经典内容,或文学作品,或影片,或名言,每种主题11个。
(2)把诗中“爱人”替换成朋友、妈妈、哥哥等词后是否有不恰当之处?请修改有关不合适的用词,重新命题创作一首诗。
(3)以“我爱的人”为主题写一篇500字的感恩短文。
(十三)结束语
爱情是美妙的,但春天不是收获的季节,不然秋收的果实一定充满着酸涩与苦楚!不要忽略了帮助我们成长的亲人和朋友,怀揣感恩,我们将快乐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