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必修2高中语文《人间真情 阅读与鉴赏 3诗二首 我愿意是急流》优质课教学设计_1
北师大版必修2高中语文《人间真情 阅读与鉴赏 1 《诗经》二首 邶风·静女》优质课教学设计_7

邶风静女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掌握重章迭句的形式特点。
2.体会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3.能够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水平目标:1.继续培养学生结合注释,能初步读懂诗作的水平。
2.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1.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树立准确的恋爱观。
2.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传承文化精神。
教学重点1.通过准确、有感情地诵读诗歌了解诗歌的艺术美。
2.引导学生分析、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诗中女主人公形象的把握。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比较法、训练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走进《诗经》,简介《诗经》千百年来,爱情一直是人们永恒的话题,爱情是人类最伟大、最圣洁的情感,是真、善、美的完整体现。
同学们回忆一下你们学过的关于爱情的诗句。
1.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2.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3.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4.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5.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6.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7.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8.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9.以前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请你们在回忆初中所学的基础上说说相关《诗经》的文学常识:(学生各抒已知,教师总结归纳播放课件)(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反映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它成书于春秋时期,共305篇。
先秦时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汉代尊崇儒家被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2)《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二、检查预习,朗读正音,读出节奏。
1.根据课文下面的注音自己轻声朗读课文。
2.请一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纠正,归纳通假字。
爱:通“薆(aì)”,隐藏,遮掩。
见:通“现(xiàn)”,出现。
说:通“悦(yuè)”,喜爱。
归:通“馈(kuì)”,赠送。
北师大版必修2高中语文《人间真情 阅读与鉴赏 3诗二首 我愿意是急流》优质课教学设计_2

我愿意是急流知识目标1、学习诗歌朗诵,在诵读中领略诗的情趣。
2、了解裴多菲。
水平目标1、体会诗人对爱情的独特理解。
2、品味诗歌语言,学习本诗表现手法,展开丰富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教学重点:把握一组组意象群,深入体会本诗形式特点。
教学难点:准确把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并深入诗中的意境。
教学方法1、诵读法。
教师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内容及形式特点。
2、比较阅读法。
将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和舒婷的《致橡树》实行比较,使学生对内容、情感及艺术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女诗人舒婷的《致橡树》,诗人对于爱情的表达,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中你获得了怎样的爱的感受?(板书:《致橡树》女性的爱情宣言----独立平等、相互依存、同甘共苦)今天让我们继续在爱的海洋里徜徉,一起来感受另一位诗人——裴多菲的爱情,看看他的爱情又是怎样的呢?二、听读,感知美。
首先请大家一起欣赏配乐朗诵《我愿意是急流》提问:1.听了《我愿意是急流》,不管你是否理解了解裴多菲,从诗歌抒情主人公“我”的形象揣摩,作者是男性还是女性?为什么?(男性。
因为诗中的“我”被比作急流、荒林、废墟、草屋、云朵和破旗,同时将“我的爱人”比作小鱼、小鸟、常春藤、火焰、夕阳,前者充满阳刚之美,后者则体现出一种可爱、生机,秀美,并且我愿意为了我的爱人去经历坎坷,去战胜狂风,去面对毁灭,去饱受打击,体现出热恋中的男子对心爱的女孩呵护有加,愿意付出一切的勇气和决心。
)2、听了《我愿意是急流》,说说对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三个字?并说说从中体会到怎样的感情。
(“我愿意”。
是一种誓言,是一份掷地有声的承诺,心甘情愿)(板书:《我愿意是急流》男性的爱情誓言)链接补充背景简介:1846年9月,23岁的裴多菲在舞会上结识了伊尔诺茨伯爵的女儿森德莱·尤丽娅,并对这位姑娘一见倾心。
但伯爵却不肯把女儿嫁给裴多菲这样的穷诗人。
高中语文北师大必修2第一单元3诗二首《我愿意是急流》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2第一单元*3诗二首《我愿意是急流》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朗读的基本技巧与方法,品味本诗的语言美。
2.感悟诗中的意象群,理解诗人对爱情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感受诗人美好的情感,感悟“爱”的真义。
3.欣赏诗歌结构整齐、反复咏唱的艺术美。
2学情分析
学生语文底子较薄,对诗歌的悦读欣赏水平处于初步学习阶段,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
理解诗人对爱情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感受诗人美好的情感,感悟“爱”的真义。
2.欣赏诗歌结构整齐、反复咏唱的艺术美。
教学难点
1.理解诗中丰富的意象内涵。
2.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4教学过程
一、听朗诵录音或教师有感情地范读。
二、初读,研究:(师生互动:提问—回答)
1、诗中意象可概括为几组、几类?明确:全诗五段,每段有一组意象。
又可分两类:一类是急流、小河、荒林、废墟、草屋、云朵、破旗,是诗人的自喻;一类是小鱼、小鸟、常青藤、火焰、夕阳,是“爱人”的形象表现。
2、这几类意象各有什么特征?明确:属于诗人自喻的意象,相对来说,比较阔大、粗犷富有男性的阳刚之气,给人以壮美之感;比喻爱人的意象,相对来说,比较娇小、细腻、有着女性的柔媚,给人以秀美之感。
北师大版必修2高中语文《人间真情 阅读与鉴赏 3诗二首 致橡树》优质课教学设计_1

《致橡树》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读懂诗歌内涵,把握诗歌意象、语言、手法。
2、水平目标:通过学习,尝试对诗歌从多方面实行基础的赏析。
3、情感目标:理解诗人独立平等的爱情观,培养学生独立、自尊的人格。
教学重难点:通过探究,引导学生鉴赏现代诗歌之美。
教学方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内容及过程:导入:造字本义:求偶男女对唱恋曲,咏叹衷情。
“诗”将浪漫、神秘的心与灵外化为文字,但阅读欣赏者限于少数知识阶层;“歌”将诗句咏叹为便于传播的曲子,任何不识字的百姓都能够听能够唱。
一、初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音乐美(一)诵读提示: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这首诗有极强的节奏感,长短句错落有致,很多诗句两两对应,朗读时有跳跃感。
感情基调理智、冷静。
注意诗歌的重音、停顿。
比如:我如果爱你——如果停顿为:我/如果爱你——强调的就是“我”,而在这里,根据句子含义,应该强调的是“爱”,所以我们应该读为:我如果/爱你——(二)学生自由朗读大家读完这首诗歌,能感觉到它的美吗?预测:音乐美形式美二、再读诗歌,寻找诗歌之美(一)如果要把这首诗分成两个小节,第一小节,应该在哪里结束。
(不,这些都不够)合作探究第一小节:1.作者选择了哪些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它们能够分为几类,请合作完成下列表格。
为什么,作者选择这些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呢?创作诗歌选择意象的依据是什么?预测:典雅和谐比如说这首诗:《一碗油盐饭》前天,我放学回家锅里有一碗油盐饭昨天,我放学回家锅里没有一碗油盐饭今天,我放学回家炒了一碗油盐饭放在妈妈的坟前。
诗歌中的意象是普通的油盐饭,但作者赋予了它情感和特殊含义。
所以,我们知道意象的选择,最重要的是适合自己思想、情感的表达。
2、你否定什么样的爱情观?请寻找恰当的意象仿照原诗实行创作,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我如果爱你——绝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测:我如果爱你——绝不像固执的藤蔓,禁锢着你;我如果爱你——绝不像地上的小草,仰望着你;我如果爱你——绝不像天上的白云,对你若即若离;(二)合作探究第二小节:请大家自主寻找,你喜欢第二节的哪些句子,为什么?三、拓展延伸,鉴赏诗歌之美请同学们,阅读导学案上的三首诗歌,选出你最喜欢的一首,说说你认为这首诗歌美在什么地方,为什么。
《我愿意是急流》赏析

《我愿意是急流》赏析多情未必不丈夫——裴多菲及其《我愿意是急流》解读清人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曾经说过“诗品出于人品”。
我想,古今中外,真正当得起“大诗人”这一称号的,概莫能外吧。
而19世纪匈牙利最伟大的爱国诗人裴多菲就是其中较为卓越的一位。
鲁迅先生在《摩罗诗力说》中盛赞裴多菲是“伟大的抒情诗人,匈牙利的爱国者”,他还说:“我向来是很爱裴多菲·山陀尔的人和诗的。
”裴多菲.山陀尔(1823—1849年)生长在一个贫苦的屠户之家。
他曾在诗中自述道:“父亲要我继承父业,我却做了诗人。
结果呢?父亲用刀宰牛,我用笔杀敌,其实做的还是同样的事情。
”可见,裴多菲是早就决定要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他钟爱的诗歌事业,献给整个匈牙利民族的解放事业了。
1849年,当奥地利与沙俄联军入侵匈牙利,企图颠覆尚在襁褓中的匈牙利共和国的时候,裴多菲毅然策马驱驰,征战疆场,以26岁的青春热血为其壮美人生画上了一个可歌可泣的休止符。
“用笔杀敌”也成为他歌唱的一生、革命的一生的真实写照。
《我愿意是急流》一诗,诗人借助一系列自然物象,构筑起一个庞大的抒情网络,营建了一个炽热的恋爱磁场,通过一连串鲜活生动的比喻,围绕同一主题,表达诗人纯洁而坚贞、博大而无私的爱。
“急流、荒林、废墟、草屋、云朵和破旗”等,或荒瑟冷落,或凋敝残败,诗人以此喻自己,而笔下的“小鱼、小鸟、常春藤、火焰、夕阳”则显得美好热情,欢畅明丽,用它们来比喻心中的爱人,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反差,相反相成间流露出诗人的一腔赤诚。
也就是说,不管自身的处境多么险恶,命运怎样坎坷,只要同“我的爱人”在一起,只要“我的爱人”能够自由幸福,那么“我”也就“幸福着你的幸福”了,那么“我”也就能变得勇猛强悍,拥有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了。
全诗五个章节,围绕同一中心,反复吟唱,但反复而不重复。
“急流、小河”要穿越“崎岖的路”和层层“岩石”,说明我们的爱情生活也许会有重重的艰难险阻;同“一阵阵的狂风”作战的“荒林”,意味着爱情路上会遭受到的磨难和打击;“废墟”本已被遗弃,并正在“静默地毁灭”之中,表明诗人愿为爱情付出一切的巨大的牺牲精神;而谷底的“草屋”则突出了诗人处境的孤危;飘来荡去的“云朵”又昭示了诗人必然浪迹天涯的一生。
《我愿意是急流》赏析

《我愿意是急流》赏析《我愿意是急流》赏析生命的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这首在我国流传甚广的名诗的作者是19世纪匈牙利人裴多菲,他是一位为祖国自由而献出生命的革命者,匈牙利十九世纪最伟大的诗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家。
他一生写了800多首抒情诗,8部长篇叙事诗,被誉为匈牙利“抒情之王”。
而《我愿意是急流》更是他著名的爱情诗篇。
裴多菲(1823-1849)出生于贫困的屠户家庭。
与农民的密切往来,对其创作产生极大影响。
主要作品有长诗《农村的大锤》、《雅诺什勇士》、《使徒》和大量抒情诗,尤其以抒情诗的创作最为突出。
最后为匈牙利的民族独立献出年轻的生命。
诗人短短的一生爱过三位女性, 1844年冬天,裴多菲爱上这位15岁的初恋少女乔包爱德尔卡,可是相识不久,爱德尔卡患病死去。
裴多菲悲痛之中,写下34首诗,如《我为你尚未做什么》、《我不愿打扰你的寂静》;后来认识了麦德尼亚斯基伯尔娜,诗的意境与技巧都比比前作成功,如《我愿意是树》、《你从窗口》;1846年诗人爱上了尤丽亚,后来成为诗人的妻子。
这首诗就是献给热恋中的尤丽亚的。
《我愿意是急流》中的“我”就是诗人自己,“我的爱人”则是尤丽亚,这无疑就是一首纯粹的爱情诗。
这首诗作于1847年6月初,其时,诗人和尤丽亚的婚恋之事已经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了,三个月之后,他们就步人了婚烟的殿堂。
所以说,这首诗中,诗人裴多菲调动起全身爱的细胞,点燃起激情与真爱的火焰,发布了他的爱的誓言,可谓震天动地、情真意切。
这首诗没有空泛说教,而是通过一系列鲜活意象的排列递进,营造了一个情感流动的回旋天地。
而这也正是裴多菲爱情诗的特点之一。
全诗共有五个诗节,就表白爱情这个主题来说是同意反复,借用的景物层出多变,千差万别;每个诗节的结构安排也整齐划一,诗节的前半部分都是诗人自喻。
这种同一主题、同一表现形式的循环往复,具有民歌反复咏唱的特点,除了使诗人的感情得到酣畅的抒发外,读起来也富有音乐的旋律感。
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二《1.3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课件

D. 这首诗通篇采用了排比手法,即用一连串丰富多彩的比喻,来表达同一中心意 思。每一个比喻,都同对照结合运用,从而包含了更丰富的意义,具有更浓郁的民 歌风格。
爱情观:为了爱情,甘受磨难, 甘愿奉献
艺术技能
同
意象特殊,运用比喻、象 征手法
思想感情
表达各自心目中理想爱情
1、《致》选取一对正面意象, 六个其它意象;
异
《我》五组正面意象
2、《致》先破后立,整散 结合;
《我》并列铺叙,反复 咏唱
《致》否定世俗的爱情观, 提倡平等独立、互敬互爱的 爱情观
《我》表达为爱奉献、不求 回报的爱情观
“毁灭”“荒凉”和“攀援而上”形成第三处对照。 常春藤“攀援上升”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废墟是它上 升成长的依靠,而废墟自身却要一步步走向衰亡。 这里写出了为使爱人青春永驻,而甘愿牺牲自己。
愉在是只饱草在我
快我可要受屋深愿
地的爱我风的深意
慢炉的的雨顶的是
慢子火爱的上山草
闪里焰人打
谷屋
现,,
击
底,
……
高中语文 北师大版 必修二
我愿意是急流
教学课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正确品味诗歌精妙的语言 3、准确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
作者简介
• 裴多菲是19世纪的匈牙利爱国诗人。他当过兵,作过 流浪艺人。1849年7月在和沙皇军队的一次战斗中英 勇牺牲,年仅26岁。在他短短的一生中,留下了许多 描述爱情的诗篇。
这不仅展现出诗人自由、开朗、奔放的襟怀,也 将爱情表白推向更高境域。
—高中语文北师大(必修2)第1单元课件:第3课《诗二首》《我愿意是急流》

的情感,作者是用什么样的句式结构来表达 的?这样的句式结构对情感的表达起到了什 么样的作用?
小结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全诗各节以“我愿意是……”为开头, “只 要我的爱人是……”为转折,用这样一种倒 装 的条件复句形式,展现了五幅激情洋溢的艺 术画面。诗句回环反复,整齐而富有韵律。 诗人的对爱情忠贞不渝、默默奉献的炽热情
且相互品评!
没有不可能的任务!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我愿意是急流
我愿意是急流, 是山里的小河, 在崎岖的路上, 岩石上经过... … 只要我的爱人 是一条小鱼, 在我的浪花中, 快乐地游来游去。
裴多菲 配乐朗诵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我愿意是荒林,
只要我的爱人,
在河流的两岸,
是一只小鸟,
面对一阵阵的狂风, 在我的稠密的
我勇敢地作战... …
请注第9章意扩形声系象统调的音对应关系:
“急流”——“小鱼” “荒林”——“小鸟” “废墟”——“常春藤” “草屋”——“火焰” “云朵破旗”——“夕阳”
讨论二 是否应该把2、3、4、5组中的
“荒林”、“废墟”、“草屋”、“云朵、 破旗”分别改为“茂林”、“苑囿”、“华 堂”、“彩霞、彩旗”,从而更能产生美的 对应呢?为什么?
(kē )
树枝间作窠,鸣叫。
我愿第意9章 是扩声废系墟统调,音 在峻峭的山岩上, 这静默的毁灭, 并不使我懊 丧... …
只要我的爱人 是青青的长春藤, 沿着我荒凉的额, 亲密地攀援上升。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我愿意是草屋, 在深深的山谷底, 草屋的顶上, 饱受风雨的打击... …
只要我的爱人 是可爱的火焰, 在我的炉子里, 愉快地缓缓闪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愿意是急流
教学目标:
1.理解诗中意象和意境,展开联想,感受诗人丰富深厚的情感;
2.品味诗歌语言,学习多种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
把握诗歌中意象的象征意义和对比手法,以及诗人由此书法的情感所给予的启示。
教学难点: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并深入理解诗中意境。
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中华民族高吟《诗经》、《楚辞》、唐诗、宋词,一路走来……五四以来,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诗篇,同时也从国外引进了很多经典的诗歌。
有人说,诗歌是语言艺术的精华,而爱情诗则是诗歌花园里的奇葩,今天我们所要共同赏读的外国爱情诗则是由十九世纪匈牙利的爱国诗人裴多菲所写的《我愿意是急流》,下面同学们打开课本第20面,默读全诗一遍。
(教师板书课文题目作者)
二、作者简介:
同学们默读完了,现在大家看着课下注释2,把裴多菲的生卒年相减,发现了什么?(裴多菲只活了26岁),是的,裴多菲的一生非常的短暂,但是短暂的一生并没有阻挡他绽放人生的华彩。
在裴多菲的一生当中,他创作了800多首抒情诗,8部叙事诗,他被誉为是匈牙利的“抒情之王”。
(教师范读,让学生发挥想像力,想像诗歌当中作者所描绘的画面,初步感受作者在这首诗歌当中的情感。
)
三、深入赏析:
刚才大家听了老师的朗读,对这首诗歌有什么感觉呢?(学生感觉诗歌美,诗歌令人感动。
)其实,一首好诗,它既有说不出的美,也有说得出的美。
那么我们就深入赏析,看看这首诗美在哪里。
(1)在深入赏析之前,我们先明确一个概念——意象。
什么是意象?意象就是凝聚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些一连串的意象是《天净沙·秋思》中的意象,在我们刚学过的舒婷的《致橡树》中,“橡树”则是诗
歌当中很重要的一个意象。
那么回到《我愿意是急流》这首诗,作者创作了哪些意象呢?是用什么修辞手法创作的?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齐读全诗。
(学生齐读后回答)
明确:作者创造的意象很多,比如“急流、小鱼、荒林、小鸟、废墟……”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创造了丰富的意象。
(2)教师点多媒体课件P4:
“讨论一:诗歌当中,哪些意象是代表作者,哪些意象是代表作者的爱人?这些意象的对应关系是什么”
同桌讨论后,教师明确,点多媒体课件:
“急流——小鱼
荒林——小鸟
废墟——长青藤
草屋——火焰
云朵——夕阳”
全诗共五节,作者用五组对应的意象展示出五幅美丽的画面。
(男生读每节诗歌的前四句,女生读每节诗歌的后四句。
)
(3)教师点多媒体课件P5:
“讨论二:是否应该把诗歌当中的‘荒林’、‘废墟’、‘草屋’、‘云朵’分别改为‘茂林’、‘苑囿’、‘华堂’、‘彩霞’,从而更能产生美的对应呢?为什么?(提示:从思考诗歌中的意象入手。
)”
学生前后左右四个同学为一组讨论。
教师归纳明确:作者愿意成为与狂风勇敢作战的荒林,经受毁灭荒凉的废墟,饱受风雨打击的草屋,飘来荡去的云朵,这些都是作者为了让他的爱人成为做窠鸣叫的安逸的小鸟,攀援上升的常春藤,可爱愉快的火焰,鲜艳辉煌的夕阳。
作者在诗歌当中就是通过这种意象和意境的对比,衬托出爱人的美丽,同时也体现作者甘为陪衬无私奉献的炽热情感。
这也是本诗的第一个美的地方,意象美。
(板书:对比衬托→意象美)
(4)教师点课件P6:
“讨论三:这种具有巨大反差的形象和炽热的情感,作者是用什么样的句式结构来表达的?这样的句式结构对情感的表达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明确:作者使用反复,倒装、发愿体。
反复这个结构特色我们并不陌生,初中学的《蒹葭》。
(点课件P7)“蒹葭苍苍,在水一方,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上,溯徊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 二、三两节是对第一节诗结构和意义的反复,一唱三叹,增强了作者对所爱慕女子的倾慕之情。
回到我们今天所学的《我愿意是急流》,作者用反复的结构特色把五幅画面连接起来,使炽热的情感表达的更强烈。
全诗每节都以“我愿意……”为开头,“只要我的爱人……”为转折,使假设条件句结构倒装,表达作者对爱人情感的主动、真诚,使炽热的情感表达的更真挚。
“我愿意”为开头引出的诗句为“发愿体”结构特色。
发愿体是古今爱情诗歌的用的很多的结构特色。
陶渊明《闲情赋》中,句句以“愿”为开头,(点课件P8)例如第一句:“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
我愿意是你衣服的领子,享受着你发丝的芬芳。
读来感觉很动人。
王洛宾老师以前写过一首经典的老歌《在那遥远的地方》(点课件P9),歌词的最后这样写道:“我愿抛弃了财产,跟她去放羊,每天看着那粉红的笑脸和那美丽金边的衣裳;我愿做一只小羊,跟在她身旁,我愿她拿着细细的皮鞭持续的轻轻的打在我身上。
”歌词的情感十分朴实动人。
《我愿意是急流》中,作者采用发愿体,表明自己的情感是由衷的,炽热的,使情感表达的更动人。
综上三个结构特点,使作者的情感表达更强烈、真挚、动人。
作者的这份情感也就在这旋律美中得到体现。
(板书:反复
倒装→ 旋律美
发愿体
(5)赏析小结:
全诗共分五节,作者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创造了丰富的意象,并通过反复、倒装和发愿体结构特色把五组对比衬托的意象连接了起来,表达了诗人对无私奉献,甘为陪衬,无怨无悔,致死不渝的爱情观。
(全班有感情的齐读全诗)
四、对比阅读,深化理解:
在《致橡树》中,我们了解到舒婷的爱情观,同学们回忆一下,两位诗人所持的爱情观有什么不同?
明确:舒婷在《致橡树》中说:“决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决不学痴情的鸟儿,也不止像泉源,也不止像险峰”,她否定了那种依附、陪衬的爱情观,但是主张自由、平等、自尊、独立的爱情观,“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
裴多菲则恰好与舒婷相反,他表达的是无私奉献,甘为陪衬的爱情观。
他把自己放在一个保护者的位置,虽然和爱人是相互分离的意象,但是之间是依附与被依附的关系。
这种无私的爱情观同样高尚。
在与《致橡树》的对比中,我们更加感到裴多菲甘愿为爱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五、思考:
在这首诗歌中,作者对自己爱人的情感是甘为陪衬、无私奉献、真挚炽热的,你对作者的这种爱情观有什么理解?
明确:作者的爱情观体现他的无私。
其实在裴多菲的一生中,爱情并不是最重要的,他在一首著名的诗歌当中表明了自己的心迹:“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所以,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自由才是最重要的,而且裴多菲也用自己的实践见证了他的人生信仰,1848年欧洲革命爆发,裴多菲为了匈牙利的民族独立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其实对于我们每个人,爱情都不是最重要的,能够成为我们人生动力的也不但仅爱情,我们还有亲情、友情、师生情等等,这些都能够鼓舞我们战胜人生的困难。
七、结语:
希望同学们通过自己每一天的持续积累,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绽放属于你们的人生华彩!
八、板书:
《我愿意是急流》
裴多菲
对比衬托→意象美甘为陪衬
反复→不计得失
倒装→旋律美无私奉献
发愿体
</P< p>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