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行业标准《铸造绿色工厂评价要求》
绿色工厂评定标准

绿色工厂评定标准工信部发布的《关于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通知》《绿色工厂评价要求》中,对绿色工厂评价指标框架、评价依据、评价方式、评价指标要求做了具体阐述。
GB/T 36132-2018 《绿色工厂评价通则》,规定了绿色工厂评价的指标体系及通用要求,《通则》适用于具有加工、制造、组装等实际生产过程的工厂,可作为工业行业制定绿色工厂评价标准或具体要求的总体要求,是我国绿色工厂领域首项国家标准。
通过以上两个标准,我们可以看出,绿色工厂评价指标分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具体要求包括基本要求和预期性要求。
其中,基本要求是纳入绿色工厂试点示范项目的必选评价要求,需满足指标体系中所有基本要求才可进行绿色工厂申报,即一票否决项,而预期性要求是绿色工厂创建的参考目标,鼓励地方结合地区发展水平、参照预期性指标提出更高的要求。
具体讲,绿色工厂评价一级指标包括基础设施、管理体系、能源资源投入、产品、环境排放和绩效6大类,共细分为25项二级指标,总分共100分,其中,基础设施分值占比20%,管理体系和能源资源投入都为15%,产品和环境排放都为10%,绩效占比30%。
1、基础设施方面,主要包含通风采光良好;布局规划合理;满足生产需求,同时不浪费资源;厂区内能源计量设备要齐全等;2、要有相关的三体系和能源管理体系认证;3、能源和资源的投入情况,主要包含可再生资源、清洁能源;采用新型能源,优化生产工艺;合理利用设备的余热和余压;借助智能技术和物联网技术,提高能源的配置效率等;4、产品评价方面,主要包含材料的选用上、种类要集中,可回收程度高;采用标准化设计,提高产品的使用周期;在整个生产流程中对碳足迹进行跟踪等;5、环境排放方面,如容积率、单位产品废气产生量、单位产品废水产生量等相关指标要达到相关绩效标准等。
绿色工厂申报加分项(资质)。
绿色工厂评价要求

附件1绿色工厂评价要求根据工信部制定的《绿色工厂评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评价要求,用于指导我省绿色工厂创建和评价。
一、总则(一)评价指标框架绿色工厂(以下简称“工厂”)应在保证产品功能、质量以及制造过程中员工职业健康安全的前提下,引入生命周期思想,满足基础设施、管理体系、能源与资源投入、产品、环境排放、环境绩效的综合评价要求。
绿色工厂评价指标框架如图1 所示。
图1 绿色工厂评价指标框架(二)评价依据1. 依据绿色工厂建设内容及评价指标体系规定的绿色工厂评价要求进行评价。
评价要求需满足本文件指标体系中所有基本要求。
参照预期性指标为更高的要求。
2. 工信部制定的《绿色工厂评价通则》以及各行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标准。
3. 绿色工厂试点示范项目评价工作按行业进行,工厂所属行业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分类。
(三)评价方式1. 绿色工厂试点示范评价应由独立于工厂的第三方组织实施。
2. 实施评价的组织应收集评价证据,并确保证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证据收集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查看报告文件、统计报表、原始记录;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对相关人员的座谈;实地调查、抽样调查等。
3. 实施评价的组织应对评价证据进行分析,评价工厂是否满足评价要求提出的综合评价指标,并对预期性要求进行评分。
满足指标体系中的所有基本要求,并且预期性要求得分达30分(分)以上的,可纳入省级绿色工厂名单。
二、评价指标绿色工厂评价指标分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具体要求包括基本要求和预期性要求。
基本要求是纳入绿色工厂试点示范项目的必选评价要求,并需满足所有基本要求;预期性要求按总分50分制评分。
具体指标要求见表1。
表1:绿色工厂评价指标评分表—3——4——5——6——7—三、绿色工厂建设内容本部分给出了绿色工厂创建的一般性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措施。
(一)基础设施1. 建筑(1)一般要求:充分利用自然通风,采用围护结构保温、隔热、遮阳等措施,宜采用钢结构建筑和金属建材、生物质建材、节能门窗、新型墙体和节能保温材料等绿色建材,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优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外窗气密性等参数,降低厂房内部能耗。
行业标准《铸造铝合金行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编制说明(送审稿)

行业标准《铸造铝合金行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送审稿)编制说明《铸造铝合金行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送审稿)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 任务来源根据工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0年第三批行业标准制修订和外文版项目计划的通知》(工信厅科函〔2020〕263号)文件中下达的《铸造铝合金行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行业标准制定计划,确定由国合通用测试评价认证股份公司负责标准《铸造铝合金行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的编制任务,河北新立中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肇庆市大正铝业有限公司、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南山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肇庆南都再生铝业有限公司、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山东创新金属科技有限公司、包头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共同起草并制定。
标准性质为推荐性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编号为 2020-1516T-YS,项目完成年限为 2023 年,技术归口单位为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2. 项目概况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 年)》,加快推进绿色制造,工信部于2016 年决定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并始终坚持标准引领、评价保障的建设原则。
截至 2020年,工信部公示通过 5 批共 2121 家国家级绿色工厂,有色行业有99家企业入选,铝行业共34家,而铸造铝合金行业仅入选1 家企业。
铸造铝合金行业是铝行业绿色制造重点领域,我国年产铸造铝合金锭(或铝水)700多万吨,其生产过程产生的铝灰属于危险废物,已经被国家环保部和发改委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我国再生铸造铝合金锭(或铝水)生产企业以中小型企业居多,大多企业技术研发力量不足,缺乏先进的计算机生产管理系统和先进的生产设备。
因此,为帮助我国再生铸造铝合金锭(或铝水)生产企业走可持续性健康发展的道路,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全面推行绿色制造,《铸造铝合金绿色工厂评价细则》)标准的制定,可以指导再生铸造铝合金锭(或铝水)生产企业,从原料质量控制及预处理、熔炼、铸造工艺控制、环保管控、铝液贮运等方面采取必要措施,提升产品纯净度,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合理利用铝灰渣等废弃物,并保证铝液的生产贮运安全,争当名副其实的铸造铝合金绿色工厂。
铸造用锌合金锭绿色设计产品评价要求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铸造用锌合金锭绿色设计产品评价的评价要求、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报告编制方法、
绿色产品评价方法和流程。 本文件适用于铸造(含砂型铸、金属型铸和压铸等)用锌合金锭绿色设计产品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周期解释报告。具体如下: a)目的和范围确定:研究确定评价的目的,确定评价对象、功能及功能单位(包括基准流),
界定系统边界,确定分配方法,明确影响类型和对应指标,提出数据及其质量要求(包括取舍准则), 明确所使用的评价软件和参考的数பைடு நூலகம்库,给出评价报告的类型和格式。
b)生命周期清单分析:主要包括数据收集准备、数据的收集、数据质量的审核、数据与单元过 程的关联、数据与功能单位的关联、清单计算方法、数据合并和数据分配等。
b)申请者信息:包括公司全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地址、联系人、联系方式等;
c)评估对象信息:包括产品名称、主要技术指标、制造商及厂址等;
6
d)采用的标准信息:包括标准名称及标准号等。 5.2.2 符合性评价
报告中应提供对基本要求和评价指标要求的符合性情况说明,并提供所有评价指标比基期改进 情况的说明。其中报告期为当前评价的年份,一般是指产品参与评价年份的上一年;基期为一个对 照年份,一般比报告期提前一年。 5.2.3 生命周期评价 5.2.3.1 目的和范围的确定
%
产品生产
对化学成分的要求
或 GB/T 7999 的规定进行
满足 GB/T 467 标准中
%
依据 GB/T 5121 的规定进行
对化学成分的要求
产品生产
kgce/t
铸造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污染 物控 制
15
产品 特征
5
铸管工序电耗, kwh/t 铸管工序水耗, 10 m3 /t 废水排放量, 1 m3/t 铸件 COD 排放量, 2 kg/t 铸件 氨氮排放量, 3 kg/t 铸件 颗粒物排放量, 4 kg/t 铸件 SO2 排放量, 5 kg/t 铸件 NOx(以 NO2计) 6 kg/t 铸件 排放量, 铸件综合成品率 1 (%) 铸管综合成品率 2 (%) 生产水重复利用 1 率,% 2 3 高炉煤气利用 率,% 含铁尘(泥)回 收利用率,% % 高炉渣利用率, 废砂利用率,% 铁水预处理、精 炼装置等渣铁利 用率,% 脱硫副产物利用 率,% 消纳城市污水 产业政策符合性 达标排放* 总量控制* 环境污染事故预 防*
一级指标 指标 权重值 序号 项 指标项 分权重 值
二级指标 Ⅰ级基准值 Ⅱ级基准值 Ⅲ级基准值
9
能源管理机构、 管理制度、能源 管控中心
1
10
开展节能活动
0.5Biblioteka 有健全的能源管 有健全的能源管 理机构、管理制 有能源管理机构 理机构、管理制 度,各成员单位 和管理制度,各 度,各成员单位及 及主管人员职责 成员单位及主管 主管人员职责分 分工明确,有效 人员职责分工明 工明确,并有效发 发挥作用;制定 确,能有效发挥 挥作用;建立有能 有能源管理规划 作用;制定有能 源管理体系并有 和年度工作计划 源管理年度工作 效运行;建立有能 并组织落实;建 计划,制定有企 源管理控制中心, 立有能源管理控 业用能和节能发 制定有企业用能 制中心,制定有 展规划,年度管 和节能发展规划, 企业用能和节能 控目标完成率 年度管控目标完 发展规划,年度 ≥70%。 成率≥90%。 管控目标完成率 ≥80%。 按国家规定要 按国家规定要求, 求,组织开展节 按国家规定要求 组织开展节能评 能评估与能源审 组织开展节能评 估与能源审计工 计工作,从结构 估与能源审计工 作,从结构节能、 节能、 管理节能、 作,从管理节能 管理节能、技术节 技术节能三个方 方面挖掘节能潜 能三个方面挖掘 面挖掘节能潜 力,实施节能改 节能潜力,实施节 力,实施节能改 造项目完成率 能改造项目完成 造项目完成率 ≥50%, 年度节能 率为100%, 年度节 ≥70%, 年度节能 任务达到国家要 能任务达到国家 任务达到国家要 求。 要求。 求。
铸造行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

铸造行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实用版)目录一、绿色工厂的定义与意义二、铸造行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的制定背景与目的三、铸造行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的主要内容四、铸造行业绿色工厂的评价标准与方法五、铸造行业绿色工厂的申报与认定流程六、绿色工厂对企业的意义与优势正文一、绿色工厂的定义与意义绿色工厂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采用绿色建筑技术、绿色设计和绿色采购等手段,最大限度地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实现生产过程的绿色化的制造业生产单元。
绿色工厂是绿色制造体系的核心支撑单元,侧重于生产过程的绿色化,属于制造业领域的一种荣誉称号,是对企业在节能环保、绿色发展等方面处于行业领先水平的一种嘉奖。
二、铸造行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的制定背景与目的为推动铸造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自 2020 年以来组织编制并发布实施了大量具体行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行业标准。
铸造行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是其中之一,其制定背景是为了规范和指导铸造行业的绿色工厂建设与评价,促进行业绿色发展。
目的在于为铸造企业提供绿色工厂建设的指南,提升企业的绿色化水平,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三、铸造行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的主要内容铸造行业绿色工厂评价导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绿色工厂的定义、原则和目标;2.绿色工厂评价的范围、内容和程序;3.绿色工厂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4.绿色工厂的申报与认定流程;5.绿色工厂的监督管理和评价结果的应用。
四、铸造行业绿色工厂的评价标准与方法铸造行业绿色工厂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绿色建筑技术:采用节能、环保的建筑技术和材料,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2.绿色设计:在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实现环境友好、资源节约、易回收等目标;3.绿色采购:选择环保、节能、低碳的供应商和原材料,降低供应链对环境的影响;4.清洁生产工艺:采用先进适用的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和高效末端治理装备,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5.资源回收循环利用:建立完善的废料、废水、废气等资源回收循环利用机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铸造行业环评和分析

铸造行业的环评和分析铸造行业是一种传统且高污染的制造行业,环境保护评价是铸造企业必须重视和应对的问题。
铸造行业环境保护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以下分三点来进行铸造行业环境保护评价分析。
铸造行业环评和分析(精选篇1)铸造行业环境保护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污染物排放控制:通过分析铸造产业污染源地、工艺流程和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等各类污染物形成过程,基于“三同时”要求制定具体的控制措施,采用先进的净化技术、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管理等手段,以达到降低污染物排放的目的。
(2)环境质量影响预测:通过对环境敏感点的数据分析及风险评估,预判新建或扩建铸造项目对周边环境影响情况,以此为参考制定有效的环境监测计划、应急预案及预警系统。
(3)可持续性发展评估:评估铸造企业的节能减排及资源利用情况,并根据国家或地方相关政策要求,制定自身的多种可持续性发展方案。
铸造行业市场前景如何?随着汽车减重和节能趋势以及工业、制造业的不断发展,中国的铸件市场大幅增长,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和制造成本将进一步加速市场增长。
铸造是制造业的基础,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铸件在航空发动机、火箭发动机、燃气轮机、汽车发动机、大型轻金属及黑色金属结构装备等各类装备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对提高装备主机性能至关重要。
铸造是指制作铸型,将熔融的金属浇入铸型,凝固后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金属零件毛坯的成形方法。
依据铸造金属材料的不同,铸件可分为铸铁件、铸钢件、有色金属件以及其他合金铸件等,铸铁件长期以来居主导地位,占铸件总量的比例达72.53%,其中灰铸铁占比41. 87%,球墨铸铁占比29.45%,可锻铸铁占比1.21%,铸铁件在铸件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1-2026年中国铸造行业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分析显示铸造行业市场发展现状由于铸造机械价格昂贵,大部分企业仍旧以传统方式在发展铸造业,在更新先进技术与现代化机械设备上存在较大压力。
机械行业标准《铸造绿色工厂评价要求》

机械行业标准《铸造绿色工厂评价要求》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机械行业标准《铸造绿色工厂评价要求》制定任务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下达,行业标准修订计划(工信厅科[2019]195号,计划号为:2019-0678T-JB),项目负责起草单位中国铸造协会、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等。
本标准为推荐性行业标准,计划完成年限2020年。
2、主要工作过程起草阶段:计划下达后,根据机械行业标准制定任务的具体要求,通过公开征集、择优选择等方式,于2019年7月,成立标准起草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工作组的专家主要来自宁夏共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中机第一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安钢集团永通球墨铸铁管有限责任公司、山东国铭铸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日月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机械制造工艺协会等研究单位和铸造行业的龙头骨干企业。
首先,确定项目的整体工作计划及主要技术内容,广泛收集项目相关国内外标准和技术资料,进行大量的工艺技术分析对比、资料查证、调查研究以及必要的试验验证工作。
2019年7月形成了标准草案(工作组1稿),并发送至有关单位和专家征求意见,根据有关修改意见,工作组于2019年9月18日召开工作组第一次工作会议,对草案进行了讨论;根据修改意见和建议,对标准草稿进行了补充、修改,于2019年9月下旬形成了标准草案(工作组2稿),并发送至有关单位和专家征求意见。
针对有关单位和专家的修改意见,工作组组织两次专家通过专题会议研究分析,于2019年10月13日形成本标准征求意见稿。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1、标准编制原则协调一致:评价总体结构与GB/T 36132《绿色工厂评价通则》提出的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和通则要求基本保持一致,按基本要求、基础设施、能源与资源、产品与工艺、环境排放、绩效等6个一级指标展开。
突出行业特色:在国家标准《绿色工厂评价通则》基础上,突出铸造行业特色,重点关注铸件生产的基础设施、产品工艺、综合绩效等特点,提出符合铸造行业的评价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行业标准《铸造绿色工厂评价要求》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机械行业标准《铸造绿色工厂评价要求》制定任务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下达,行业标准修订计划(工信厅科[2019]195号,计划号为:2019-0678T-JB),项目负责起草单位中国铸造协会、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等。
本标准为推荐性行业标准,计划完成年限2020年。
2、主要工作过程起草阶段:计划下达后,根据机械行业标准制定任务的具体要求,通过公开征集、择优选择等方式,于2019年7月,成立标准起草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工作组的专家主要来自宁夏共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中机第一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安钢集团永通球墨铸铁管有限责任公司、山东国铭铸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日月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机械制造工艺协会等研究单位和铸造行业的龙头骨干企业。
首先,确定项目的整体工作计划及主要技术内容,广泛收集项目相关国内外标准和技术资料,进行大量的工艺技术分析对比、资料查证、调查研究以及必要的试验验证工作。
2019年7月形成了标准草案(工作组1稿),并发送至有关单位和专家征求意见,根据有关修改意见,工作组于2019年9月18日召开工作组第一次工作会议,对草案进行了讨论;根据修改意见和建议,对标准草稿进行了补充、修改,于2019年9月下旬形成了标准草案(工作组2稿),并发送至有关单位和专家征求意见。
针对有关单位和专家的修改意见,工作组组织两次专家通过专题会议研究分析,于2019年10月13日形成本标准征求意见稿。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1、标准编制原则协调一致:评价总体结构与GB/T 36132《绿色工厂评价通则》提出的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和通则要求基本保持一致,按基本要求、基础设施、能源与资源、产品与工艺、环境排放、绩效等6个一级指标展开。
突出行业特色:在国家标准《绿色工厂评价通则》基础上,突出铸造行业特色,重点关注铸件生产的基础设施、产品工艺、综合绩效等特点,提出符合铸造行业的评价要求。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定量评价指标选取有代表性的、能反映“节能”、“降耗”、“减污”和“增效”等有关绿色生产制造的指标,可以量化的指标宜采用定量评价;定性评价指标主要根据国家有关推行绿色生产的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政策、资源环境保护政策规定以及行业发展规划选取,不宜量化的内容,采用定性评价。
2、标准主要内容2.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铸造绿色工厂的总体架构,评价要求、评价方案、评价程序、评价报告及评价指标体系。
标准适用于铸造绿色工厂建设与评价。
可用于企业自我评价、第二方评价或第三方评价。
2.2 规范性引用文件考虑到标准间的协调一致,避免标准篇幅过大,本文件引用了下述现行标准:GB/T 7119-2018 节水型企业评价导则GB 8959 铸造防尘技术规程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9078 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T 11651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 1234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3271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7167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 18597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T 18916(所有部分)取水定额GB/T 19001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 23331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 24001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 24789 用水单位水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T 28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 28612—2012 机械产品绿色制造术语GB/T 28613 机械产品绿色制造工艺规划导则GB/T 29115 工业企业节约原材料评价导则GB/T 31206 机械产品绿色设计导则GB/T 32150 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GB/T 36132—2018 绿色工厂评价通则GB/T 32161—2015生态设计产品评价通则GB 5003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T 50878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GBZ 2.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 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 部分:物理因素GB XXX 铸造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已报批)JB/ T 11995-2014 铸造企业清洁生产综合评价方法RB/T XXX 机械行业铸造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已报批)2.3 术语及定义为在本标准中不引起歧义,保证标准中涉及到的关键术语具有明确的含义,本标准中引用的现行能耗限额、环境排放等标准中的术语以及GB/T 5611中规定的术语和定义。
另外,根据标准的需要,在该部分改写了通则中关于绿色工厂定义的术语。
2.4 总则本部分对铸造绿色工厂总体框架和铸造绿色工厂的评价范围给出了规范。
2.5 评价要求本条款是标准的核心内容。
规定了铸造绿色工厂评价的主要要求。
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基本要求和评价指标要求两大部分。
基本要求包括应满足的安全、节能环保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管理体系、强制性能源环保标准等方面的要求;评价指标应包括基础设施、能源与资源、产品及工艺、环境排放、职业健康、绩效等六类一级指标,在每项一级指标设置若干个二级指标。
基本要求是绿色工厂需要达到的最低要求,主要包括合规性要求、管理体系要求和工厂要求。
合规性要求从遵守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无事故,相关方环境要求承诺等对工厂进行了规定,在与通则要求保持一致的基础上,铸造行业基本要求增加了铸造行业升级版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议;工厂要求从管理组织机构、中长期规划、教育与培训、法规政策标准更新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基础设施要求分别从建筑、照明、专用设备、通用设备、计量设备、环保设备和设施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其中,铸件生产企业中,专用设备是最主要环节,依据原工信部2013年第26号文《铸造行业准入条件》的相关规定,标准中对专用设备进行了明确规定。
计量设备方面提出,熔炼工序能源使用应实现单独计量。
环保设备和设施方面提出,工厂宜按照GB/T 28617的要求配备污染物处理设备。
能源与资源要求分别从能源投入、资源投入和采购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能源投入分别从优化用能结构、主要熔炼设备方面进行了规定。
资源投入分别从取水定额、材料选用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采购方面从供应商评价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产品及工艺要求分别从产品生态(绿色)设计理念、产品绿色设计、绿色工艺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规定,突出铸造行业生态设计产品的特性。
对产品设计提出了满足GB/T 31206的要求的规定。
环境排放要求分别从大气污染物、温室气体、水体污染物、固体废物排放、噪声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其中大气污染物排放中,明确了更严要求的规定。
职业健康要求分别从通风除尘、职业安全卫生两方面进行了规定。
绩效要求分别从用地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经济技术指标化等六大方面进行了规定。
用地集约化方面提出了厂房的容积率、单位用地面积产能的指标;原料无害化方面对绿色物料选用给出了规定;生产洁净化方面提出了单位产品主要污染物产生量、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的指标;废物资源化方面提出了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废水回用率、旧砂再生回用率、工艺出品率和毛坯利用率(加工余量)的指标;能源低碳化方面提出了综合废品率和主要熔炼设备的能耗的指标;经济技术指标化给出了近三年全员劳动生产率和铸件一次检验合格率两个指标。
2.6 评价方案2.6.1 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体系(1)本部分为企业自我评价、第二方评价或第三方组织评价的主要依据。
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基本要求和评价指标要求两大部分。
评价指标包含基本要求、基础设施、能源与资源、产品及工艺、环境排放、职业健康与企业管理等7个一级指标,下设二级指标和具体评价要求。
基本要求为工厂参与评价的基本条件,不参与评分;其他6个方面为具体评价要求,通过评分判断工厂满足要求的程度。
(2)具体评价要求分为必选要求和可选要求,必选要求为要求工厂应达到的基础性要求,同时根据不同工厂的水平情况对必选要求设置了分级,以满足最低水平为基础条件,工厂不满足必选要求最低水平不能评价为绿色工厂;可选要求为希望工厂努力达到的提高性要求,具有先进性,依据受评工厂的实际情况确定可选要求的满足程度。
具体评价要求共计94项,其中,一票否决项:9项,必选要求78项,可选要求12项,加分项1项。
(3)评价采用指标加权综合评分的方式,各指标加权综合评分的总分为1000分。
当本标准中必选条文不适用于申请评价的工厂时,该条不参与评价,并应计满分。
铸造绿色工厂评价各一级指标权重系数为:——基本要求(5.1)采取一票否决制,应全部满足;——基础设施(5.2)175分;——能源与资源(5.3)250分;——产品及工艺(5.4)230分;——环境排放(5.5)225分;——职业健康(5.6)70分;——企业管理50分。
其中,绩效(5.7)的相关指标合理并入到基础设施(5.2)、能源与资源(5.3)、产品及工艺(5.4)、环境排放(5.5)、职业健康(5.6)和企业管理的条款中进行考核。
2.6.2 评价方式绿色工厂评价可以是企业自我评价,也可由第二方或第三方组织实施。
当评价结果用于对外宣告时,则评价方至少应独立于工厂、具备相应能力的第三方组织。
同时对评价事项进行了说明。
2.6.3 评价程序对实施评价的组织(第一方、第二方、第三方)的评价程序进行了规定,包括但不限于评价准备、组建评价组、制定评价方案、预评价(适用时)、现场评价、编制评价报告、技术评审等。
2.6.4 评价结果对综合评分的计算方法和综合评价等级判定给予了说明。
表1 综合评价等级判定水平表2.7 评价报告对评价报告的内容做出了明确规定。
3、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此标准制定的过程中,依据工信部下发的《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落实《中国制造 2025》和《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战略任务,实施绿色制造标准化提升工程而建立的综合标准化体系,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性,与《工业和通信业节能与综合利用领域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方案》(工信厅节〔2014〕149 号)相互补充。
该《指南》分析了国内外绿色制造政策规划要求、产业发展需求和标准化工作基础,将标准化理论与绿色制造目标相结合,提出了绿色制造标准体系框架,梳理了各行业绿色制造重点领域和重点标准,为成套成体系地推进绿色制造标准化工作奠定了基础,是推进制造业绿色发展的有力手段。
中国铸造协会针对铸造绿色工厂的规划、设计、绿色化评价等制定了团体标准《绿色铸造企业评价规则》,但还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本项标准的制定,将引导铸造产业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促进铸造行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盲目扩张,保护生态环境,推进节能减排,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水平,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整体实力,推进我国从世界铸造大国向铸造强国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