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

• 137÷(1+1/2+1/3+1/4+1/5)=60(人)。
第一节 学习策略概述
• 四、学习策略的发展
– 第一阶段:大致在学前期,儿童不仅不能自发产生策略,而且,即使别人
•行政区
第二节 认知策略及其培养
• 二、思维与解决问题策略
– 表征问题阶段的思维策略
• 主要任务:清楚、准确的理解和分析题意 • 策略:准确理解习题的字词语句,不要匆忙解答
从整体上把握题目中各种数量间的关系
在理解题的整体意义基础上判断题的类型 – 解答问题阶段的策略
• 善于进行双向推理,要充分利用已知条件进行顺向推理,同时重视运
• 思考自己是否已把握与题有关的知识结构,是否达到了通过练习掌握 知识的目的 。 • 回忆自己的解题思维过程,找出其中问题。 • 思考还有没有更加简洁的思路和更佳的解决办法。
第三节 元认知策略及其培养
• 一、元认知概述
– 元认知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
同时也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与调节。
• 三、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具体途径
– 首先不断丰富学生的元认知知识
• 关于学习者个体的知识 • 关于学习任务的知识 • 关于策略方面的知识
– 增强元认知体验 – 提高元认知的监控能力
第三节 资源管理策略及其培养
• 一、学习计划与学习时间的自我管理
一个完整的学习计划包括:
• 学习目标: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 • 学习内容 • 时间安排
代表复习和检查( review)。
7 学习策略

一一
第七章 学习策略(2)
㈠ 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制定适当的教学策 略。每一种学习风格都有长处与不足,教师要在了解各 种不同学习风格优劣势的基础上,根据其特征制定扬长 避短的教学策略。 ㈡ 从认知风格的角度来看,教学策略可以分为两类:一
型的学习者,并保证不同风格类型的学生在此教学模式中匹
配和失配的机会是均等的。
种是长处相一致的匹配策略(扬长避短),其功能是发挥学
生学习风格的长处;二是短处采取失配策略,其功能是 弥补学生学习风内匹配或失配不同类型的
学习者,其程序为:先大班教学,教师向全班学生提出学习
目标和教学要求,讲授最基本的知识;接着进行分类匹配教 学,以各类学生偏爱的方式进行自学,然后集中全体学生进 行归纳。 继时失(匹)配模式是指在不同时间内交替匹配或失配不同类
第7章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

计划阶段、回顾阶段。
(二)计算机程序教学
在计算机程序教学中,计算机不仅能给学
生提供大量操作和练习的机会,而且也能对学
生实际操作(解决问题)和练习中的错误给予
分析和及时反馈。
(三)示范法
1.教师通过出声思维来示范元认知策略
2.指导学生通过出声思维来练习元认知策略
(四)直接讲授法
1.策略是什么
2.为什么进行该策略学习
第三节 元认知策略
一、元认知策略界定
(一)元认知结构
元认知就是指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
包括对当前正在发展的认知过程(动态)的认
知、对自我的认知能力(静态)的认知、对二
者相互作用的认知。
1.元认知知识
元认知知识是指个体所获得的与认知活动
有关的知识。包括关于认知个体的知识、关于
认知任务的知识和关于认知策略的知识。
第二节 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 能使信息较为有效地保存和提取。
一、复述策略
复述策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 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复学习信息,以便将 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策略,是短时记忆 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关键。
(一)意向记忆
学习者的学习态度、目的和意图是影响信 息记忆效果的重要因素。 1.提高学习者的记忆兴趣 2.提高学习者的参与程度 3.引导学习者有意记忆
二是内容(做什么、学什么);
三是要求(做多少,学到什么程度)。
(3)掌握有效安排时间的技巧。
第一,将必须做的事情和可做可不做的事情
清楚分开,然后从重要、难度大的事情着手做; 第二,了解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有哪些, 并正确使用它们; 第三,安排一次学习时间不能太长; 第四,合理安排休息时间。
学习策略及学习迁移PPT(共86页)

认知策略
• 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
–这些方法和技术能使信息较为有效地从记忆 中提取
• 包括
–复述策略 –精细加工策略 –组织策略
一、复述策略
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 在大脑中对信息进行重复的过程。
常见的复述策略:
➢ 复习、过度学习、划线等
5R笔记法
– 记录 – 简化 – 背诵 – 反省 – 复习
(三)提问
• 针对学习材料提出一些促进理解的问题并 努力寻求答案。
• Who、what、Where、How
(四)充分利用背景知识
• 实验:让大学生学习棒球和音乐方面的信息
– 结果发现: • 那些熟悉棒球但不熟悉音乐的学生,棒球方面的信 息学得多一些 • 相反,那些熟悉音乐而不熟悉棒球的学生,音乐方 面的信息学得多一些
(二)图示法
利用组织策略理解英语中的长句
When she came in with the last course – a huge pudding – she tripped on the carpet and the pudding went flying through the air, narrowly missed my aunt, and crashed on the dining table with considerable force.
⑵对任务和目标因素的认识
• 对认知材料的认识 • 对任务性质的认识
⑶对策略因素的认识
• 对策略因素的认 识,即对在完成认知 过程中各种有关策略 知识的认识。
第七章 学习策略与迁移
首都师范大学 公共教育心理学课题组
• 未来的文盲就是那些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 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第七章学习策略

第五节 思考:
学习策略的教学
有些什么主要因素影响学生学习策略的使用
一.影响学习策略使用的因素
1.主体体验
即通过尝试、应用而获得的关于具体策略的情感、 价值、态度等方面的认同。 2.自我效能感 3.可用性缺陷(弗拉维尔,Flavell,1970) 即个体不知道某一策略因而不会使用该策略。 4.产生性缺陷 即个体不知道在何条件下使用某策略。 5.学习策略的适用性
判断下列各属于何种元认知知识
1、我知道自己的记忆力比别人差 2、做选择题要比填空题容易 3、我的社会适应能力比他强 4、谐音法适合记圆周率而不适合记外语单词 5、读懂一篇文章与按此文章的格式写出一篇文章 的难度是不同的 6、学习新知识时选用过度学习有助于减少遗忘
二.元认知策略
1、计划策略 通过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 待回答的问题及分析如何完成任务等,学习者 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调整的策略。 例如 预测读完一本书要花多长时间; 考前复习时,考虑某科需要复习的程度等。
四.学习策略教学的条件
1.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 2.元认知发展水平 3.练习的一致与变化 4.学习归因方式 5.自我效能感
讨论与思考
• 有人认为,学习策略教学可能使学生养 成过于机械的问题解决作风,且这样的 教学常常对优生的帮助不大。 • 你怎么看?
2.监视策略
领会监控:学习者在学习中注重根据已有的领会 目标监控学习,提高领会水平。 例如,变化阅读速度、容忍模糊、猜测、重读较 难的段落等。 注意监控:学习者在学习中对自己的注意力进行 自我管理与调节。 例如,采取措施抑制分心、阅读时插入提问等。
3.调节策略
即对选择和使用的学习方法加以监控, 以保证该策略能有效地运用。 例如 调节阅读速度、使用应试策略等。
14周盼盼:第七章《学习策略及其教学》教案

第七章学习策略及其教学导入材料:文盲=不识字?未来的文盲=不会学习的人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方法的知识。
——笛卡尔授之以鱼VS授之以渔“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学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A = X + Y + Z(爱因斯坦)A:成功;X:勤奋;Y:方法;Z:少说空话多做实事S = B + D + M S:成功(success);B:基础(basis);D:勤奋;M:方法(method)第一节学习策略的概述一、学习策略的概念(一)策略:是指在适应世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目的、目标而采取的一定的步骤、程序和手段。
(二)学习策略: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为达到有效的学习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法的总和,它能够根据学习情境的各种变量、变量间的关系及其变化,对学习活动和学习方法的选择与使用进行调控。
二、学习策略的特点(一)操作性和监控性的有机统一(最基本的特性)(二)外显性和内隐性的有机统一(三)主动性和迁移性的有机统一三、学习策略的结构(一)丹瑟洛(D.F. Dansereau)的观点如果学习者的心理状态没有处在一个良好的水平,那么无论使用怎样有效的基础策略,学习效果都不会很好的。
基础策略与辅助策略相辅相成、共同作用。
(二)比格斯(M. Biggs)的观点1. 大策略:可迁移性最大,和具体的任务距离最远,因而可教性最弱;2. 中策略:迁移性比较大,同时也具有可教性;3. 小策略:针对具体的任务,有较强的可教性,但是相对而言,迁移性最小。
(三)迈克卡(W. H. Mckeachie )的观点1. 认知策略:用来加工信息的方法和技术2. 元认知策略:学习者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认知的策略,它包括对认知过程的了解、计划、监控与调节等策略。
五、中小学生学习策略能力的发展过程(一)儿童学习策略的早期:大致在学前期,这时幼儿还不能掌握学习策略;(二)过渡期:大致在小学时期,这时小学生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策略,但是还不能有效地运用这些策略来充分提高学习成绩;这一时期,如果教师给以有效的指导,他们也能运用这些学习策略来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三)学习策略的后期:相当于初中、高中时期,部分中学生在他们熟悉的领域,可以不按教师的指导,能够自觉地运用适当的学习策略来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并能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教育心理学 第七章

教育心理学 第七章 学习策略及其教学一、 学习策略及其结构(一) 学习策略的概念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拟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是个体调节自己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各种认知活动的高级认知技能。
(二) 学习策略的结构1. 丹瑟洛的分类:主策略系统(也称基本策略)和辅助策略系统(也称支持策略)。
2. 奥克斯福德的分类:元认知策略:用来帮助学生计划、管理以及评估学习过程的策略;情感策略,用来提高学习兴趣和态度的策略;社会策略,用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的策略;记忆与认知策略,用来增强记忆与思考能力的策略;补偿性策略,用来与学习者沟通,帮助学生克服知识上的不足的策略。
3. 迈克卡等人认为,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部分。
二、 认知策略及其教学(一) 注意策略注意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情境中激活与维持学习心理状态,将注意集中于有关学习信息或重要的注意信息上,对学习材料保持高度的觉醒或警觉状态的学习策略。
可以采用以下策略来吸引注意:①告知目标②实用标示重点的线索(如划出重点内容)③增加材料的情绪性④使用独特的或奇特的刺激。
(二) 精细加工策略精细加工策略是指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寻求字面背后的深层次意义,或者以此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从而帮助学习者将信息储存到长时记忆中去的学习策略,也就是说,我们应用已有的图式和已有的知识使信息合理化,以达到长期保持的目的。
有以下几种:①位置记忆法②首字联词法③限定词法④关键词法⑤视觉想象⑥寻找信息间的内在联系,利用信息的多余性⑦联系实际生活⑧充分利用背景知识。
(三)复述策略复述策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多次重复的过程。
它是信息由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的关键。
常用的复述策略有:①排除干扰②抑制和促进③首位和近位效应④及时复习⑤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⑥部分学习和整体学习⑦自问自答或尝试背诵⑧过度学习⑨在实践中学习。
第七章 学习的原理与策略 第二节 学习的迁移

第二节学习的迁移名词解释:迁移了解迁移的理论学习并掌握有效学习的迁移策略迁移,简单地说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学习本课内容,掌握迁移的定义,了解有关迁移的各种理论,学习进行有效迁移的策略。
并且注意在日常学习中运用这些学习策略,促进所学习的知识、能力的迁移,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迁移的定义及意义迁移的分类早期的迁移理论六七十年代的迁移理论八九十年代对迁移的研究影响迁移的因素学习迁移与教学一、迁移的定义及意义(一)迁移的定义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任何学习都是在学习者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已经获得的动作技能,习得的态度等基础上进行的,而新的学习过程及其结果又会对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经验、技能和态度甚至学习策略等产生影响,这种新旧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就是学习的迁移。
简单的说,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另外,利用所学的技能、知识等去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种迁移的过程。
迁移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
例如,会拉二胡的人,学拉小提琴也比较容易;学好乘法运算,反过来有有助于更加熟练的掌握加法运算。
关于迁移现象,古代人们就已注意到。
如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曰:“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他还要求学生“由此以知彼”。
“举一反三”、“由此知彼”就是学习中的迁移现象。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W·James,1842~1910)是第一个做迁移实验的人。
1890年,詹姆士和他的四个学生以自己为被试,利用两份难易度和份量相仿的材料,来考察前-种材料的学习是否影响对后一种材料的学习。
虽然他们的研究结果因被试人数太少而带有偶然性,但此实验开创了迁移研究的先河。
(二)迁移的意义1.迁移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性密切相关。
解决问题就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知识对面临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以发现问题的起始状态和结果之间的联系的过程,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就是通过对当前问题的合理表征,将这种生成的问题表征与已有的知识经验中的问题类型进行类比,也就是问题间的类化,然后将已有的知识经验具体运用到当前问题情境中,这种问题的类化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具体化的过程也就是迁移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谐音联想法——对记忆材料进行谐音处理,同时通过 联想与相关信息发生意义连接,以提高记忆效果。 • 练习 3.141596253589793238462643383279 山顶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我,把酒吃,酒杀尔, 杀不死,遛尔遛死,扇扇刮,扇耳吃酒。
(二)灵活处理信息
• 精细加工策略是学习者主动将新信息和旧 信息之间建立联系,将新信息融入已有知 识结构中。
1.充分利用背景知识
• 实验:让大学生学习棒球和音乐方面的信息,结 果发现,那些熟悉棒球但不熟悉音乐的学生,棒 球方面的信息学得多一些;相反,那些熟悉音乐 而不熟悉棒球的学生,音乐方面的信息学得多一 些。 • 背景知识比一般学习能力更能使教师预测学生能 学会多少。
2.主动应用
• 在学校学习的很多知识只适用于有限或人为的情 境,知识的可利用性较低——惰性知识
3.元认知控制 (核心) • 元认知控制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过程中,对
自身的认知活动进行积极、自觉的监视、控
制,并相应地进行调节,以达到预定的目标。
• 简言之,元认知控制包括计划、监控、调节
三方面
(二)元认知策略
• 元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对所要完成任务及相关因素进行分 析的基础上,管理学习资源、选择学习操作和对学习过 程进行有效调控的策略,是最能体现个体智力和整体性 的策略。 • 其理论核心是强调自我意识和自我调控,要求个体对自 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和认知策略进行监控和调 整,对提高学习起着最为核心的作用。
1.学习目标制定
学习目标的制定需注意: (1)学习目标具有可实现性 学习目标要合理 学习目标分层次 (2)学习计划应具体 目标清晰 任务具体 时间明确 (3)对学习目标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测和监控。
2.学习时间计划
(1)检查已有的作息习惯。
(2)综合考虑时间安排三要素
–一是时间(什么时间做和做多长时间) –二是内容(做什么、学什么) –三是要求(做多少,学到什么程度)。
一、复述策略 复述策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 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 复学习信息,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 学习材料上的策略,是短时记忆信 息进入长时记忆的关键。
(一)意向记忆
• 学习者学习的态度、目的和意图是影响信
息记忆效果的重要因素。
• “知之不如好知,好知不如乐知”。 • 提高学习者记忆兴趣,参与程度,引导有
第一节 学习策略 一、什么是学习策略 二、学习策略分类 三、学习策略的训练
第一节 学习策略概述
一、什么是学习策略?
(一)界定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 为有效学习而采用的程序、规则、方法、 技巧及调控方法的有机统一体。
全面理解学习策略概念
• (1)凡是有助于提高学习质量、学习效率的程序、
• 练习 使用位置记忆法记忆以下十个词:隐身人、 美女、毛驴、阿凡提、白蛇、金箍棒、白 雪公主、猪八戒、灰太狼、杨修
缩减与口诀法——缩减就是将实际材料的每条内容 简化成一个关键性的字,然后变成自己所熟悉的事 物,从而将材料与过去经验练习起来。有时还可以 将材料缩减成口诀。
• 练习 使用口诀法记忆12对脑神经:一嗅二视三 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 十迷走后副舌下。
坐的位置,成功地帮助亲属们找到了他们幸存的 家人。由此创造了最早的记忆术之一——位置法。
位置记忆法——就是学习者在头脑中创建一幅熟悉的场景,在 这个场景中确定一条明确的路线,在这条路线上确定一些特定 的点。然后将所要记的项目全部视觉化,并按顺序和这条路线 上的各个点联系起来。回忆时,按这条路线上的各个点提取所 记的项目。
(3)掌握有效安排时间的技巧。
– 第一,将必须做的事情和可做可不做的事情清楚分开,
然后从重要、难度大的事情着手做;
– 第二,了解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有哪些,并正确使用 它们; – 第三,安排一次学习时间不能太长; – 第四,合理安排休息时间。
(二)监控策略
• 监控策略是指在认知活动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
性。 2.考虑学习者已有经验和实 际能力。 3.遵循知识与技能学习的规 律。 循序渐进 注重顺序性
一次教少量的常用策略
训练不能密集进行 引导学习者主动检查学 习策略的有效性
(二)学习策略训练策略
1.情意启动策略 2.差异性策略 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 知识基础; 关注学习者智力差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均属学习策略范畴。
• (2)学习策略既有内隐、外显之分,又有水平层
次之别。
• (3)学习策略是会不会学的标志,是衡量个体学
习能力的重要尺度,是制约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学习策略≠具体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是学习者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使用的
方法或技能,有较强的情境性。
学习策略的实质在于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和控
(4)重新阅读较难的段落。
2.注意力监控
• 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来维持学习者的注意力:
– 提前告知学习者注意的目标;
– 引导学习者积极进行“出声思维”和“自我发问”; – 通过声音、手势或字体颜色等控制让学习者清楚重点 在哪里; – 增加学习材料的情绪色彩等。
3.策略监控 • 在学习过程中,应随时监控自己所采用的学 习策略是否取得了良好效果,并能够及时根 据学习效果对自己的学习策略做出调整。
• 在学习中要联系实际生活,知道如何及何时使用
这些知识,加深理解,提高知识的可利用性。
3.自我提问
–针对学习材料提出一些促进理解的问题并努力
寻求答案。 –Who、what、Where、How
(三)支持性策略
圈出不知道的词; 标明定义和例子;
1.划线
列出观点、原因或事件序号;
用“?”表示有疑问的地方;
优化学习动机,提高 自我效能
考虑性别差异;
针对个体人格特点进行
训练。
3.主体参与策略
4.促进迁移的策略(最 终目的)
• 引导参与与体验;
• 强化元认知。
• 鼓励学生在不同的情境
中练习并反馈;
• 引导学生评价训练的有
效性; • 引导学生生产新的策略。
第二节
认知策略
• 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 这些方法和技术能使信息较为有效地保存 和提取。 • 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 对任务性质的认识。
⑶对策略因素的认识
• 对策略因素的认识,
即对在完成认知过程中各 种有关策略知识的认识。
2.元认知体验
• 元认知体验是个体在从事认知活动过程
中产生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
• 弗拉维尔认为,元认知体验最可能发生
在思维活动水平较高的情况下。 • 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知识是相辅相成的。意记忆 及时复习( Nhomakorabea10分钟)
分散与集中复习
(二)合理复习 过度复习
限时复习
自问自答或尝试背诵
过度学习
过度学习到何种程度最佳? 20% ? 50% ? 100%? 150%
(三)复述方式
1.排除相互干扰(不同材料,首因近因效应) 2.感官协同记忆(眼看、耳听、嘴练、手写) 3.多种形式复习(朗读、抄写、默写等)
(二)精加工策略
• 精加工策略是通过把所学新信息和已有信息联 系起来,以此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从而帮助学
习者将信息存储于长时记忆的策略。
• 精加工策略的要旨就是建立信息之间的联系。
1、记忆术
• 形象记忆法 • 位置记忆法 • 缩简和口诀法 • 谐音联想法
形象记忆法——对记忆材料进行视觉想象,将其 转换成直观、形象的内容进行记忆。
制,它不仅包含具体的学习方法,还包括对学习
的调控。
(二)学习策略特征
• 1. 主动性;
• 2. 养成性;
• 3. 有效性; • 4. 调控性; • 5. 程序性。
二、学习策略的分类
迈克尔的分类 (Mckeachie et al.,1990)
三、学习策略的训练
(一)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
1.策略选择的匹配性和适合
1.元认知知识
元认知知识是个体所获得的与认知活动有关
的知识。具体包括三方面内容:有关认知者 本人的知识、有关认知任务的知识、关于认 知策略及其使用方面的知识。
⑴对个人因素的认识
• 对个体内差异的认识。 • 对个体间差异的认识。 • 对存在不同层次认知方式的认识。
⑵对任务和目标因素的认识
• 对认知材料的认识。
• 阅读(read)
• 反思(reflect)
• 背诵(recite)
• 复习(review)
教师可以通过一下方法促进学生做笔记和复习笔记 (1)讲慢一点; (2)重复复杂的主题材料;
(3)呈现做笔记的线索;
(4)在黑板上写出重要的信息;
(5)给学生提供一套完整的笔记,让学生参考;
(6)给学生提供结构式的辅助手段,如提纲
三、组织策略
• 组织是发现信息间的层次和其他关系后进行整理归类, 使之形成知识结构以达到有效保持的目的。组织的具
体方式、方法或途径就是组织策略,即对学习材料进
行一定的归类组合。 • 包括归类策略和纲要策略。
(一)归类策略
• 归类策略指对学习材料按照某一特征或归属来
进行组织。(10-11岁)
• 如金属可分为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黑色金属
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关系
• 区别在于认知策略在于促进认知过程,而 元认知策略则在于对认知过程的监控。 • 在认知活动中,这两种策略在功能上既有 侧重也相互作用 。
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关系
• 元认知策略总是和认知策略协同作用的。 • 如果一个人没有使用认知策略的技能和愿望,他 就不可能成功地进行计划、监控和调节; • 如果一个学习者只拥有众多的认知策略,却没有 必要的元认知技能来帮助他决定在某种情况下使 用哪种策略或改变策略,那么他也不可能成为一 个成功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