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几道——《鹧鸪天》

合集下载

《鹧鸪天》诗词翻译赏析

《鹧鸪天》诗词翻译赏析

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

[译文]今夜里,我的梦魂,在迷梦的夜色中,又踏着满地杨花,悄悄地走过了谢桥,去重会意中人了。

[出自]北宋晏几道《鹧鸪天》小令尊前见玉箫,银灯一曲太妖娆。

歌中醉倒谁能恨?唱罢归来酒未消。

春悄悄,夜迢迢。

碧云天共楚宫遥。

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

注释:小令:宋词中短调称小令。

清厉鹗《论词绝句》评此词云:“鬼语分明爱赏多,小山小令擅清歌。

”可证。

《银灯》一曲:《银灯》即《剔银灯》,词牌名。

妖娆:形容歌声美妙动听。

迢迢:久长。

楚宫:楚襄王的宫殿。

因楚襄王曾与巫山神女幽会,故这里用来借指那位歌女的住处。

惯:纵容,放任。

拘检:约束。

谢桥: 谢娘桥,相传六朝时即有此桥名。

谢娘, 未详何人, 或谓名谢秋娘者。

诗词中每以此桥代指冶游之地, 或指与情人欢会之地。

张泌《寄人》诗:“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廓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晏词暗用诗意。

译文:一次春夜的宴会上又见到了心爱的人,在夜晚的灯光下,她的歌声令人陶醉,即使在她的歌声中痛饮至醉又有何不可呢?筵散归来,酒意依然未消,余音还在耳旁。

春夜如此的寂静而又漫长,由于人为的间阻,使两人不能互通心声,要想重见就更困难了。

今夜里,我的梦魂,在迷梦的夜色中,又踏着满地杨花,悄悄地走过了谢桥,去重会意中人了。

赏析:这首词记述的是词人在一次春夜宴会上惊艳的情事。

起笔“小令”二句,写两人初逢的情境。

“尊前”,点酒筵;“银灯”,点夜晚;“玉箫”,指在筵席上侑酒的歌女,典出唐范摅《云溪友议》,韦皋与姜辅家侍婢玉箫有情,韦归,一别七年,玉箫遂绝食死,后再世,为韦侍妾。

词中以玉箫指称,当意味着两人在筵前目成心许。

在华灯下清歌一曲,醉颊微酡,“娇娆”前着一“太”字,表露了词人倾慕之情。

接下来“歌中”二句,从“一曲”生出。

在她优美的歌声中痛饮至醉,谁又能感到遗恨啊!在她唱完之后,余音在耳,筵散归来,酒意依然未消。

“歌中醉倒”四字统摄全篇:表面看来,这是说一边听歌,一边举杯酣饮,不觉便酩酊大醉了;实际上是暗示自己被美妙的歌声陶醉,被美艳的歌者迷醉了。

晏几道《鹧鸪天》全词翻译赏析

晏几道《鹧鸪天》全词翻译赏析

晏几道《鹧鸪天》全词翻译赏析导读: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译文] 相思是一种感觉,本来就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你就不要再对着信纸落泪了。

[出自] 北宋晏几道《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天将离恨恼疏狂。

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

云渺渺,水茫茫。

征人归路许多长。

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注释:惜旧香:惜,怜惜。

旧香,指过去欢乐生活遗留在衣衫上的香泽。

恼疏狂:恼,困扰,折磨;疏指对世事的疏阔,狂即狂放不羁,这是作者对自己个性的自我品定。

无凭语:没有根据的话。

花笺:信纸的美称。

译文:借着醉意拍春衫,回想着,旧日春衫上的香。

天将离愁与别恨,折磨我这疏狂人。

路上年年生秋草,楼中日日进夕阳。

登楼望;云渺渺,水茫茫。

征人归路在哪方。

相思话语无诉处,又何必,写在信纸上,费了泪千行。

赏析:上片于室内的角度写离恨。

起首两句抒写离恨的无法排遣。

“旧香”是往日与伊人欢乐的遗泽,乃勾起“离恨”之根源,其中凝聚着无限往昔的欢乐情事,自觉堪惜,“惜”字饱含着对旧情的深切留念。

而“醉拍春衫”则是产生“惜旧香”情思的活动,因为“旧香”是存留在“春衫”上的。

句首用一“醉”字,可使人想见其纵恣情态,“醉”,更容易触动心怀郁积的情思。

次句乃因“惜旧香”而激起的无可奈何之情。

“疏狂”二字是作者个性及生活情态的自我写照。

“疏”为阔略世事之意。

“狂”为作者生活情态的概括。

他的《阮郎归》曾说“殷勤理旧狂”,可见“狂”在他并非偶然,而是生活中常有的表现。

“莫问逢春能几回,能歌能笑是多才”(《浣溪沙》),“彩袖殷勤捧玉锺,当年拼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鹧鸪天》),俱是其生活狂态的具体写照。

这句意谓以自己这个性情疏狂的人却被离恨所烦恼而无法排遣,而在句首着一“天”字,使人觉得他的无可奈何之情是无由开解的。

“年年”两句选取最常见的秋草、夕阳,烘托思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思念之情。

路上秋草年年生,实写征人久久不归;日日楼中朝暮独坐,实写为离恨折磨之苦。

晏几道《鹧鸪天 守得莲开结伴游》原文及赏析

晏几道《鹧鸪天 守得莲开结伴游》原文及赏析

鹧鸪天守得莲开结伴游[宋] 晏几道守得莲开结伴游,约开萍叶上兰舟。

来时浦口云随棹,采罢江边月满楼。

花不语,水空流,年年拚得为花愁。

明朝万一西风劲,争奈朱颜不耐秋。

分类标签: 描写荷花作品赏析此为采莲词。

全词不着重写莲花或采莲女子的外表美,而着重写采莲的环境美和采莲女的心灵美。

整首词兼具民歌的清新明净和文人词的隽雅含蓄,别具情韵而又楚楚动人。

上片,“‘守得莲开结伴游,约开萍叶上兰舟。

”一群女子为了采莲,她们长时期地等候莲花盛开。

莲花开了,她们便结伴去采。

湖塘里长满浮萍,她们要上船,得先轻轻地把它拨开。

写出了莲开前的耐心等待,采莲前的细致动作。

“来时浦口云随棹,采罢江边月满楼。

”写采莲过程,采莲环境。

夏天白昼云雾少,采莲又不会等到傍晚才开始;句中的“云”,应该不是指午云、晚云而是指晓云。

它写的是采莲人到了浦口,晓日初升,尚末消散的云气笼罩在她们船棹周围;她们采莲休工回到江边,夜月已上,人家的楼台上已照满月光。

这本来是写从早到晚地采莲,写劳动的辛苦的,但作者却把景色写得很幽美。

对于环境的这样渲染,是为了把采莲的劳动和采莲人烘托得更为动人一些。

下片,写采莲人的心理活动,这是她们最美的方面。

她们的心灵是那样的单纯、多情,她们爱惜莲花。

为莲花的遭遇担忧,当然,她们在采莲中,也从莲花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好花本来就是少女美丽容颜的象征;好花易谢当然也象征着少女的青春易逝、好景不常。

她们爱惜莲花、关切莲花,和爱惜自己的青券、关切自己的命运有密切的联系,自然而然地就会对前者注入更大的深情。

“花不语。

水空流”,好花无语,流水无情,深情无法倾诉,好景不断流逝。

人无可如何,花也无可如何,那就只有“年年拚得为花愁”了。

美好的事物无法保护,只能给心灵蒙上了阴影,带来了悲伤。

“明朝万一西风动,争奈朱颜不耐秋。

”怕万一西风骤然吹来,艳丽的莲花抵挡不住,马上就陷于飘零、憔悴。

这一片,着笔无多,却能细腻地写出采莲人的心灵美好而承受的却是悲伤。

鹧鸪天_晏几道

鹧鸪天_晏几道

艺术手法
上片利用彩色字面,描摹当年欢聚情况,如 彩袖”“玉钟”“颜红”“杨柳”“桃 花”“银釭”,色彩艳丽,营造了美丽的 爱情世界。 似实而却虚,当前一现,倏归 乌有;下片抒写久别相思不期而遇的惊喜 之情,似梦却真,利用声韵的配合,宛如 一首乐曲,使听者也仿佛进入梦境
总结晏几道词的特色
生死不渝的苦恋与身世之感的渗入
他的主要著作为《小山词》,《全宋词》 收其词260首。其中长调3首,其余均为小 令。他的小令词在北宋中期发展到一个高 峰,用清壮顿挫的艺术性,揉合了晏殊词 典雅富贵与柳永词旖旎流俗特性,既雅又 俗的歌词合乐的典型音乐形象,使词这种 艺术形式堂而皇之地登上大雅之堂,并取 得扭转雅歌尽废的历史性作用。
如梦如幻的境界和语淡情深的风格
如梦如幻的艺术境界。
由于对爱情失落的追忆,晏几道常常建构梦幻以重 温往日爱情的甜蜜。形成缤纷多姿的如梦如幻的艺 术境界。 语淡情深的风格特色来的艳词小令艺术推到 了极致。他在宗柳学苏之外,独树一帜,给北宋后 期词坛增添了异样的风采。
鹧鸪天
晏几道
首词按时间顺序写恋情的发展变化过程,从 初识到久别再重逢。情绪的变化,则是从欢 乐到愁苦再到欢乐。全词写得曲折深婉,感 人至深。 上片回忆当年初次相逢 ,下片写别后思念之 深与再逢惊疑之状 情事:初盟——别离——重逢。 时间:当年——别后——今宵。 情感:欢乐——愁苦——欢乐。
“舞低杨柳楼心月”,借时间的推移,化静 态为动态,从侧面表现出舞姿的尽态极妍, 渲染欢乐气氛,独出机杼。
谢 谢
小山词主要是表现对爱情的刻骨铭心的相思和生 死不渝的追求,并把爱情当作一种纯精神性的追 求。这几乎是晏几道人生主要的精神寄托。他一 方面借对爱情的追求来建立一个与现实生活截然 不同的审美的情感世界,以消除现实人生中无法 摆脱的孤独苦闷;另一方面,把自己辛酸不平的 身世之感曲折地寄托在男女间的悲欢离合和女性 的失意苦闷之中,既能一吐为快,又能不获罪于 人。

晏几道《鹧鸪天》赏析

晏几道《鹧鸪天》赏析

晏几道《鹧鸪天》赏析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新月,歌尽桃花扇低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晏几道(1038 - 1110),字叔原,号小山,晏殊第七子,世称小晏,有《小山词》存世。

晏几道出身贵胄,虽身为故相之子,却不愿依仗父兄余荫和故旧援引,谋求个人仕途的升迁,而是耿介自守,独持清节,不为时流所动。

黄庭坚曾把晏几道的性格戏言为“四痴”:“仕宦逆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作一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

”在北宋变化纷争的政治局势中,幸进者飞黄腾达,识时者缄口避祸,而小晏却“常欲轩轾人,而不受世之轻重”,正是因为其“纵驰不羁”、“尚气磊落”的性格和言行,使其“遂陆沉于下位”。

正如小山自己所言:“我槃跚勃窣,犹获罪于诸公。

愤而吐之,是唾人面也!”虽然遭受猜忌压抑,但是从其生平经历来看,他既不屈从旧派,苏轼想与他结识仍被拒之门外;也不攀附新党,熙宁变法曾被牵连入狱。

在起伏多变的政治波涛中,小晏仍然能够超然旁观:“小白长红又满枝,筑球场外独枝颐。

春风自是人间客,主张繁华得几时。

”看透得失浮沉后,他又写道:“仰羡知己避缯缴,俯嗟贪饵失江湖。

”面对王安石变法和新旧党争,小晏宁愿退隐于江湖,不问世事。

小晏人品高傲,不趋时趣,一生仕途蹇仄,生活流徙不定,晚景甚为凄凉。

但是全面考察其生平经历,则“叔原之为人,正自异于流俗。

不第以绮语称矣。

”由此可见,小晏的一生落拓未能大幅大贵,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北宋自神宗以后,无日不在内忧外患交侵之中,而朝中大臣犹不能同舟共济以图富国强兵,市井百姓亦不知祸难将临。

直至金兵铁骑踏破汴梁城,才稍稍从朝野迷梦中惊醒过来。

敏感的词人早知将临大难,但君臣欢狂,醉生梦死,国势衰微,社会倾颓,一切的一切都预示北宋大势已去,无可挽回。

《鹧鸪天》晏几道授课PPT

《鹧鸪天》晏几道授课PPT

在诗词鉴赏课程中的应用
诗词鉴赏能力提升
通过对《鹧鸪天》的鉴赏,学生 可以提升自己的诗词鉴赏能力,
更好地理解其他诗词作品。
诗词创作背景了解
通过对《鹧鸪天》创作背景的了 解,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当时 的社会文化环境,有助于对其他
诗词作品的鉴赏。
诗词艺术手法分析
《鹧鸪天》在艺术手法上有很高 的成就,对其进行分析,有助于
晏几道对词牌的运用
晏几道在创作《鹧鸪天》时,严格遵循了词牌的格律要求, 同时又通过巧妙的构思和表达,赋予了词作独特的艺术魅力 。
语言的优美
语言的韵律感
晏几道的《鹧鸪天》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他运用丰富的修 辞手法,如对偶、排比、借代等,使词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语言的画面感
《鹧鸪天》的语言不仅富有韵律感,还具有强烈的画面感。晏几道通过细腻的 描绘,将读者引入一幅幅生动的场景之中,让人感受到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情感 色彩。
时代局限性
艺术局限性
由于该词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其表达 方式和思想内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艺术表现上,该词也存在一定的局 限性,例如过于追求形式美感而忽略 了内容深度等。
个人局限性
晏几道个人的经历和思想也具有一定 的局限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 的创作。
05 《鹧鸪天》的实践应用
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
文学创作灵感
通过对《鹧鸪天》的学习,学生 可以从中汲取灵感,运用到自己 的文学创作中,丰富作品内涵。
语言技பைடு நூலகம்借鉴
《鹧鸪天》作为经典词作,其语言 运用精妙,学生可以从中学习修辞 手法、炼字技巧等,提升自己的语 言表达能力。
情感表达方式
《鹧鸪天》中情感表达含蓄而深沉,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掌握如何在作 品中恰当地表达情感。

晏几道《鹧鸪天 守得莲开结伴游》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晏几道《鹧鸪天 守得莲开结伴游》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晏几道《鹧鸪天·守得莲开结伴游》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鹧鸪天晏几道守得莲开结伴游,约开萍叶上兰舟。

来时浦口云随棹,采罢江边月满楼。

花不语,水空流,年年拼得为花愁。

明朝万一西风动,争奈朱颜不耐秋。

1.下列对本词上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守得莲开结伴游”写一群女子为了采莲,她们长时期地等候,莲花开了,她们便结伴去采。

写出了莲开前的耐心等待。

B.“约开萍叶上兰舟”写湖塘里长满浮萍,采莲的女子们要上船,得先轻轻地把它拨开。

这一句写出了采莲前的细致动作。

C.“来时浦口云随棹”写采莲女到了浦口,天气阴沉,雾霭云气笼罩在她们船棹周围,写出了采莲的环境和采莲女的辛苦。

D.“采罢江边月满楼”写采莲女休工回到江边,夜月已上,人家的楼台上照满月光。

把采莲劳动和采莲人烘托得更为动人。

2.词的下片主要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具体分析。

(4分)【参考答案】:1.C(3分)(解析:“天气阴沉,雾霭云气笼罩在她们船棹周围”理解有误,此处应该是采莲女早上出去采莲,雾霭未散,佛晓的云气笼罩在她们船棹周围,此句与后面的明月照楼在一起,营造了一个美好的采莲环境,对人物的美起到烘托的作用。

)2.(4分)示例一:象征。

采莲女为花愁实质是为自己愁,朱颜经受不住时光摧折,作者用好花易谢象征少女青春易逝,表达了对青春容颜易逝的伤感(忧愁)。

示例二:双关。

“红颜”,既指荷花的色泽娇艳,又指少女的美丽容颜,都经受不住时间的变化,表达了对青春容颜易逝的伤感(忧愁)之情。

(手法2分,感情2分,答出“拟人”手法,给1分)译文:湖塘中长满了浮萍,姑娘们相约来到湖中,一起拨开浮萍采莲。

来时,旭日初升,浦口水面上如烟的水汽,在长桨四周缭绕。

采莲后回到岸上,月光已照满了高楼。

好花无语,流水无情,年年都为花落春去而伤愁。

明天万一西风骤然强劲,无奈莲花抵抗不住秋寒,很快就会凋落。

【赏析】:《鹧鸪天·守得莲开结伴游》是北宋词人晏几道的作品。

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鹧鸪天》晏几道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注释]1.鹧鸪天:词牌名。

双调55字。

2.玉钟:珍贵的酒杯。

3.拚却:甘愿,不顾惜。

4.剩把:尽把。

5.银釭:银灯。

[评析]这首词写情人久别重逢。

在小晏的词中,以写离别之悲苦者见多,而写重逢之喜悦者较少。

但都能体现出他工于言情、清丽凄婉的总体风格。

上片写当年一见钟情,心心相印,歌女尽情歌舞,通宵达旦,甚至唱到没有举扇之力,其多情、兴奋,可以想见。

下片写不期重逢,似信非信,乃举灯相照,仔细端详,疑在梦中,十分生动地刻划出了双方惊喜交集的心理状态。

这首词写了与久别佳人重逢时犹疑是梦的惊喜和追忆别后佳人苦苦相思之情。

“舞低”二句,晁补之称其词“风度闲雅,自是一家。

”“此人必不生一三家村中者。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尤为精彩,依稀可见一俏丽女子撅着樱桃小嘴,瞪着怨而不怒的一双大眼睛,用纤细的手指指着情人离去的方向一跺小脚,喃喃地吐着怨恨。

全词主情婉丽,文心曲妙,空灵雅致,足见小山本色。

语丽情深,风格婉约,手法精妙。

情感细腻,诗情画意。

相关资料:古代诗歌发展脉络先秦诗歌:《诗经》《楚辞》两汉南北朝:乐府民歌—汉乐府、南北朝乐府文人诗歌—“三曹”、陶渊明唐代诗歌:“初唐四杰”、“李杜”、“王孟”田园诗、“高岑”边塞诗、“新乐府”“小李杜”等五代词:李煜宋代诗歌:宋诗—陆游、杨万里等宋词—婉约派、豪放派元曲:马致远、张养浩等明清诗歌:于谦、龚自珍等1、词的产生词是唐时兴起,宋代繁荣的一种新兴歌诗,最初称“曲子词”或“曲子”。

词体虽句式参差,但“调有定格,字有定数,韵有定声”。

唐代“燕乐”兴起,追求享乐的社会风气导致了以娱宾遣兴为目的的曲子词流行,吸引文人参与创作。

李白的《菩萨蛮》《忆秦娥》二词被誉为“百代词曲之祖”。

唐时张志和的《渔歌子》、白居易的《忆江南》是词中小令的杰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晏几道——《鹧鸪天》
篇一:晏几道《鹧鸪天》阅读练习及
阅读下面的宋,回答问题。

(8分)
鹧鸪天
(北宋)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注】
①取次:随意。

(1)上阕中,作者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描写杜鹃?(4分)
(2)结合全词来看,作者在听杜鹃啼叫的过程中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答案:
13.(1)采用拟人、对比的手法,(2分)殷勤一词将杜鹃拟人化,表现了杜鹃与人亲切,与随意飞行对人冷漠的流莺形成鲜明的对比,(1分)为下文因闻鹃啼而抒怀做准备。

篇二:晏几道《鹧鸪天》赏析
晏几道《鹧鸪天》赏析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新月,歌尽桃花扇低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晏几道(1038 - 1110 ),字叔原,号小山,晏殊第七子,世称小晏,有《小山词》存世。

晏几道出身贵胄,虽身为故相之子,却不愿依仗父兄余荫和故旧援引,谋求个人仕途的升迁,而是耿介自守,独持清节,不为时流所动。

黄庭坚曾把晏几道的性格戏言为“四痴”:“仕宦逆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自有体,不肯作一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

” 在北宋变化纷争的政治局势中,幸进者飞黄腾达,识时者缄口避祸,而小晏却“常欲轩轾人,而不受世之轻重”,正是因为其“纵驰不羁”、“尚气磊落”的性格和言行,使其“遂陆沉于下位”。

正如小山自己所言:“我槃跚勃窣,犹获罪于诸公。

愤而吐之,是唾人面也!”虽然遭受猜忌压抑,但是从其生平经历来看,他既不屈从旧派,苏轼想与他结识仍被拒之门外;也不攀附新党,熙宁变法曾被牵连入狱。

在起伏多变的政治波涛中,小晏仍然能够超然旁观:“小白长红又满枝,筑球场外独枝颐。

春风自是人间客,主张繁华得几时。

”看透得失浮沉后,他又写道:“仰羡知己避缯缴,俯嗟贪饵失江
湖。

”面对王安石变法和新旧党争,小晏宁愿退隐于江湖,不问世事。

小晏人品高傲,不趋时趣,一生仕途蹇仄,生活流徙不定,晚景甚为凄凉。

但是全面考察其生平经历,则“叔原之为人,正自异于流俗。

不第以绮语称矣。

” 由此可见,小晏的一生落拓未能大幅大贵,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北宋自神宗以后,无日不在内忧外患交侵之中,而朝中大臣犹不能同舟共济以图富国强兵,市井百姓亦不知祸难将临。

直至金兵铁骑踏破汴梁城,才稍稍从朝野迷梦中惊醒过来。

敏感的词人早知将临大难,但君臣欢狂,醉生梦死,国势衰微,社会倾颓,一切的一切都预示北宋大势已去,无可挽回。

济世无路,救国无门,空怀一腔报国之志,徒增满心伤感之情。

于是纵酒放恣,沉浮声色舞乐之中,不过是寻求变态的刺激,内心的怨悱自不待言。

可是国家岌岌可危而人人不觉亡国之恨,其愁怨心声又有谁知?小晏暮年遭遇,大似李后主亡国前的状况。

歌儿星散,恍同隔世,国是日非,情怀渐老,伤感之情不觉由来。

遍观《小山词》,情
调低徊,缠绵悱恻,沉郁悲凉,绝不似大晏的娴雅旷达,这是晏几道词的主基调,这首鹧鸪天也同样属于这类作品。

言为心声,有至情之人,才能有至情之文。

一首《鹧鸪天》,写悲感,写欢情,都是那样真挚深沉,撼人肺腑,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虽然这首词的题材比较窄,不外乎伤离怨别,感
悟怀旧,遣情遗恨之作,并没有超出晚唐五代词人的题材范围。

小晏写情之作的动人处,在于它的委婉细腻,情深意浓而又风流妩媚,清新俊逸。

白居易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古往今来,脍炙人口的诗词,大抵不仅有情,而且情真。

所谓“真字是词骨。

情真、景真,所作必佳,且易脱稿。

”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新月,歌尽桃花扇低风。

一个是殷勤地劝酒,一个是拼命地喝,为伊消得人憔悴。

当年一夕初逢的倾心难忘,别后梦中的飘忽难寻,今宵突然重逢的恍惚难信,景境几转,人事剧变,一切都“如幻如电,如昨梦前尘”。

而重逢时的惊疑和惊喜之状也就自然而然,毫无忸怩作态。

多情似小晏,天下能有几何?小晏词工于言情而能真,故陈廷焯虽嫌其不免思涉于邪,有失风人之旨,然又不能不称其措辞婉妙,一时独步。

又言小晏词“浅处皆深”、“情词并胜”、“曲折深婉,自有艳词,更不得让伊独步。

”小晏善写风流之情,欢娱之境,尽极沉郁之致,荡气回肠之胜,又能表现出纯真无邪的品性,使人不觉其卑俗,不感其淫亵,虽百读之而不厌。

这一点,小晏受五代词尤其是后主词的相当影响。

冯煦《宋六十家词选例言》曰:“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

把小晏、李后主、秦少游并称“词中三位美少年”,可见其三人之风格的确比较接近。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云:“李后主、晏叔原皆非词中正声,而其词则无人不爱,以其情胜也。

情不深而为词,虽雅
不韵,何足感人?”王国维先生也说:“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小晏之作,已然近之。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回忆相会时的欢乐肆意,酣畅淋漓,正是为了反衬钟情至深,相思至极,魂牵梦萦,不免寤寐求之。

而梦中的相会终归是空,清醒后的相思却越更深邃,越彻骨。

以至于当真正相会之时,分不清眼前是梦是真,害怕再次醒来之后更加痛彻心肺的相思。

小晏词不仅词语运用情味十足,而且由于出身书香门第,不少婉雅佳言也化用了前人诗句。

虽然前人言在,但是为己所用,和谐融贯,读来仍是自然生辉,更自有别一番情趣含蕴其中。

梦的意境在小晏笔下,采用递进的方式,前一句的相思之情已是极限,后一句则递进一步,产生了循环往复的艺术效果,意象更为丰满。

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晏几道以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的典雅风格和“秀气胜韵,得之天然”的清丽词风冠盖一时。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云:“北宋晏小山工于言情,
出元献(晏殊),文忠(欧阳修)之右,然不免思涉于邪,有失风人之旨。

而措辞婉妙,则一时独步。

”陈振孙则赞曰:“其(叔原)词在诸明勝中,独可追逼花间,高处或过之。

气磊落,未可贬也。

”毛晋在《跋小山词》中称小晏词“字字娉娉,如揽嫱、施之袂,恨不能起莲、鸿、蘋、云,按红牙板,唱和一
过”。

可谓倾倒之至。

而其“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的佳句,千百年来一直为世人所传唱,至今仍有凫凫不息的声韵。

篇三:《鹧鸪天》(晏几道)赏析
《鹧鸪天》赏析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
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赏析: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为宋代大词人晏殊的第七子,能文善词。

宋朝父子能词的不少,但俱为大家的只有大晏和小晏,而小晏尤
胜其父。

其词受五代艳词影响而又兼“花间”之长,多抒写人生失意之苦与悲欢离合之情。

由于他经历过一段由富贵到贫穷的生活,故他的词相对于其父深婉有过,却无其父的温和;
他一洗大晏的那种雍容气息,形成伤感的情调。

《十里楼台倚翠微》是晏几道代表作之一。

上阕首句“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叙写鹃啼的环境和季节。

翠微,青翠的
山色,即青山。

该句意思是说:春日,诗人在偎依着青山的十里楼台边,听见了从盛开的百
花深处传来的杜鹃啼叫声。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一句,赋予杜鹃以人的情感,
并运用对比的修辞格暗赞杜鹃:“殷勤”穿梭于花丛,不停歇地对着行人啼叫,自与那随意飞
飞停停的流莺不同——其声情真意切,似诉衷肠,这怎不引得行人注意。

“行人”走在绚烂的
春色中,心情本是欢快愉悦的,但因为离家为客,所以听了杜鹃鸣叫,不禁引发思家之意,
羁旅情愁。

下阕叙写“行人”闻鹃啼的心理变化。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

”在晴明的
春日,杜鹃不断卖弄它那“不如归去”的“殷勤”的叫声,“行人”似从梦中惊醒,原先的一
丝丝“惆怅”渐渐转化为“不安”,又从“不安”渐渐转化为“无奈和幽怨”!其实,客居在
外的游子对景物的特征、时序的转换都特别敏感。

无论是清风朗月、衰草繁花,还是寂寂青
山、烁烁红叶,无论乐境还是哀景,对他们而言,都是春非我春、秋非我秋,观处皆成愁,
触者都是哀!一切都能轻轻牵惹出一段情绪,只是不知此愁何时休,此恨何时已。

所以,“行
人”面对“殷勤”之鸟,无奈答曰:“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浪迹天涯,非我
所愿;回归故里,岂无此意?杜鹃纵有灵性,又怎知“行人”之心?
这首词表情达意曲折婉转,写“乡思”却不平铺直叙,而是去写有心之鸟、无意之人,
以物观我,情为物动,辞意反复回荡,而且“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纯情秀雅,读来动
人心弦!难怪冯煦感慨说:“淮海(秦观)、小山(晏几道),真古之伤心人也。

”求之两宋词
人,实罕其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