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水环境和水污染
4环境规划 第4章 水环境规划2016.6.24

Ⅳ
建立排污量与环境 质量标准间的定 量关系、污染源 影响评价
政策协调 行政决策 Ⅶ
负责分配、工程规划、环境 、技术和经济综合优化 Ⅵ
分析实现目标可供选 择的方法,规划不同 总量的控制途径,进 Ⅴ 行指定功能,可达性 分析
确定环境保护目标的系统分析过程
28
4-3 水环境规划基础
2.水环境功能划分步骤 技术准备→定性判断→定量计算→综合决策
17
六、规划实施与评估
一个规划的成功与否,决定于最终规划 方案能否被采纳、执行。 不管规划方案是以何种形式被实施,实 际上都体现了规划自身的价值与作用。 对规划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18
六、规划实施与评估 水环境规划时,特别要注意几个问题:
①根据目前和将来水体的用途,严格
划分保护区,首先要保证饮用水源的 水量和水质;
11
一、基础信息采集与问题诊断
找出水环境的主要问题包括水量、水质、水
资源利用等方面问题。
查明问题的根源所在
要通过污染源的调查分析、水质的监测以
及水资源利用状况的调研,进而作出水环境
污染现状评价和水资源利用评价。
12
二、确定规划目标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同时考
虑客观条件,从水质和水量两个方面拟定 水环境规划目标。 规划目标的提出需要经过多方案比较和 反复论证,在规划目标最终确定前要先提 出几种不同的目标方案,经过具体措施的
这种区划方案的分析研究成果,同样可用直线展布 图及配套表格来直观全面地加以定量描述 。
41
河流水质功能区划方案的直线展布图,可采用 以下的标识符号来表达各种信息要素:
合肥市水环境保护条例

合肥市水环境保护条例(2011年10月26日合肥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2011年12月28日安徽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批准2018年4月27日合肥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修改根据2018年6月1日安徽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关于批准《合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的决议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水环境管理第三章水资源利用第四章水污染防治第五章水生态保护与水安全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水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河流、湖泊、水库、池塘、渠道、湿地等地表水体和地下水体的水环境保护。
第三条保护水环境应当坚持科学规划、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综合治理、公众参与的原则。
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合理使用水资源,严格控制水污染,科学进行水安全防范,促进水环境的全面改善。
第四条市、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水环境质量负责,实行政府目标考核责任制。
开发区和各类工业园区管理机构应当按照市、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的要求做好本辖区水环境保护工作。
第五条市、县(市)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内水环境保护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发展改革、规划、城乡建设、水行政、城市管理、交通运输、海事、农业、畜牧水产、林业和园林、卫生等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做好有关水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条第二款所列水环境监督管理部门未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可以向同级或者上级人民政府提出整改意见或者建议。
第六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水环境保护联合执法、信息共享、公众参与和生态补偿等工作机制。
第二章水环境管理第七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理机构应当按照削减和控制本行政区域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的规定,实施重点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
高中地理第四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环境污染问题课件中图版选修6

9我国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表明:我国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 重,镉、汞、铅3种重金属污染物含量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 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下图为甲城市不同功能区土壤中4 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及用此4种元素计算出的综合污染指数。读图, 完成下列问题。
各种重金 属引起的 人畜病症
海洋上漂浮大量油膜和油块
①藻类大量繁殖; 重金属元 ①石油污染直接导致海洋生物
危 害
②水体中其他植 物死亡;③鱼类死 亡;④湖泊演变为
素通过食 物链最终 危害人畜
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 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死亡;② 油膜和油块粘住大量鱼卵和幼
沼泽
健康
鱼,阻碍海藻光合作用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类 型
概念
原因
危害
水 污 染
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 致化学、物理、生物或放射 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 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 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 质恶化的现象
主要是人为原因造 影响水的有
成的,水污染物主要 效利用,危
有三大来源:工业废 害人体健
水、农业污水、生活 康;破坏生
范围极广的污染现象
污 染 来 源
生产和生活污水 中所含的氮、磷等 营养物质
工业生产中含重金 属的污水排放和固 体垃圾中重金属的 淋溶
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 和运输过程中的石油 泄漏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水体富营养化
重金属污 染
海洋石油污染
表 现
陆地水体:称为“水 华(水花)”,又称“藻 花”;海洋水体:称 为“赤潮”
危害人体健康 (2)危害
造成植物枯死,农作物减产 (3)措施:积极改善城市交通结构;改进汽车燃料,安装汽车排气系 统催化装置等,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第4章 水体卫生 环境卫生学第八版

二、水体污染的自净及其机制
(一)水体的自净作用
–水体自净(self-purification ) :污染物在进入天 然水体后,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共同 作用,使污染物的总量减少或浓度降低,曾受 污染的天然水体部分或完全地恢复原状。
–有机物的自净过程:
氧化分解 生物化学
硝化
有机物
氧化分解 含氮有机物
(三)水体自净的基本原理
1. 物理净化作用
– 污染物通过稀释、混合(mixing)、沉淀 (sedimentation)、挥发(volatile),使浓度降低。
–混合:污水与水体水的彼此分散。 –吸附沉淀:污染物因重力作用、物理化学性质变
色度
• 洁净的水是无色的(15º~25º) • 有颜色的水影响人们饮用 • 当水有颜色时,首先应判明颜色来源 • 第一考虑:被废水污染的可能性
自然因素造成水的颜色
• 含腐殖质较多的地面水:棕色或棕黄色
• 含藻类较多的地面水:绿色或黄绿色
• 含低铁盐的地下水,抽至地面呈黄褐色
Fe2+
Fe3+
表色——包括悬浮物质在内的颜色
CaCO3(mg/L)
18 450
软水与硬水之分
德国度 ( º)
<8º 8~16º 17~30º >30º
CaO (mg/L)
<80 80~160 170~300 >300
CaCO3 (mg/L)
<144
144~288
306~540
>540
水质
软水 中等硬水
硬水 极硬水
一般水的硬度:地下水>地面水>降水
我国水污染的特征
(一)污染不断加剧,水质恶化日趋严重
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三篇)

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水污染防治法的实施工作。
第三条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本实施细则的规定,加强对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
第二章监督管理第四条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制度,对水污染防治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并及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理。
第五条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具备相应资格的机构进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监测、评估、检测、试验和评审等相关工作。
第六条监测机构应当具备相应的监测设备、技术人员和质量控制系统,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监测工作。
第七条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水污染防治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公布相关信息,接受社会公众监督。
第三章污染源的排放第八条污染源应当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进行排放,不得超过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第九条污染源应当严格执行排污许可制度,取得排污许可证后方可排放污染物。
第十条污染源应当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要求进行建设和改建,不得擅自改变排放方式、排放口、排放量等。
第十一条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污染源的排污许可证管理,定期进行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污染源要进行处罚。
第四章水环境质量的保护与修复第十二条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水环境质量的评价标准和修复标准,并定期进行评估和修复工作。
第十三条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水环境监测网络,对水体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掌握水环境质量状况。
第十四条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污染物的监控,建立相应的污染物排放数据库,及时掌握污染物的排放情况。
第十五条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水环境质量的修复工作,采取相应措施恢复或改善水环境质量。
第五章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第十六条监测机构和污染源应当建立事故应急预案,按照预案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及时对污染事故进行应急处置。
第十七条污染事故应急处置主要包括污染源的封存、污染物的清理、受污染地区的隔离等。
第四章-水环境质量评价PPT课件

16
表中把单一项目或污染物的含量分为Ⅰ、Ⅱ、Ⅲ、Ⅳ、 Ⅴ级。评分时,一般分别给予10、8、6、4、2分。 10分最理想,2分最差。(表中Ⅰ级除DO、BOD、 COD、Cu外,其它均为饮用水标准; DO、BOD、 COD是根据大量监测资料确定的; Cu为水产用水标 准; Ⅱ级除ABS外,等于或小于水产用水标准; Ⅲ级 为地面水标准; Ⅳ级为农田灌溉用水标准;大于农田 灌溉用水标准的数值为Ⅴ级。)
A=BODi/BOD0+CODi/COD0+NH3Ni/NH3-N0-DOi/DO0
式中:A-综合污染评价指数 BODi、BOD0-BOD的实测值和评价标准 CODi、COD0-COD的实测值和评价标准 NH3-Ni、NH3-N0的实测值和评价标准 DOi、DO0的实测值和评价标准
8
上面的式子也可改写成:
39
2.预测方法的选择 预测建设项目对水环境的影响,应尽量利用成熟、
(2)计算式
WQI=∑分级值/ ∑权重值
规定WQI值用整数表示,这样就将水质指数分成从0-
10的11个等级,数值越大,则水质越好。(10:天然
纯净水;0:腐败的原污水)
11
12
2、布朗水质指数
1970年,R.M.Brown等发表了评价水质污染的水质指数 (WQI)。他们对35种水质参数征求142位水质管理专家的 意见,选取了11种重要水质参数。即溶解氧、BOD5、混浊 度、总固体、硝酸盐、磷酸盐、pH、温度、大肠杆菌、杀 虫剂、有毒元素等。然后由专家进行不记名投票,确定每个 参数的相对重要权系数。
分级标准
P
k i1
Ci C si
P <0.2 =0.2 ~0.5 =0.5 ~1.0 =1.0~5.0
第四章 第二节 水体污染

汞在无脊椎动物体中的富集可达10万倍,
日本的水俣病就是人长期吃富集甲基汞 的鱼而造成的。
2、镉[Cd(Ⅱ )]
镉的化合物毒性很大,蓄积性也很强,
动物吸收的镉很少能排出体外。
受镉污染的河水用作灌溉农田,可引起
的重要来源。
目前造成湖泊等水体的富营养化,主要是由面源
带来的大量氮、磷等所造成。
2、几种水体污染源的特点
(1)生活污染源
由人类消费活动产生的污水。 城市和人口密集的居住区是主要的生活污染源。
生活中产生的污水,包括由厨房、浴室、厕所等
场所排出的污水和污物。
过量使 用洗涤 剂
过量使用 洗衣粉
把剩饭倒入 下水道
是环境保护研究和水污染防治的主要对象。
人为污染源体系很复杂:
按人类活动方式分为工业、农业、交通、生活等污
染源;
按排放污染物种类不同,可分为有机、无机、热、
放射性、重金属、病源体等污染源,以及同时排放
多种污染物的混合污染源;
按排放污染物空间分布方式,可以分为点源和非点
源。
水污染点源:
指以点状形式排放而使水体造成污染的发生源。 一般工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产生的工业废水和
造成河流、水库、湖泊等水体污染甚至富营养化。
主要特点:
①污水面广、分散、难收集、难治理。 ②含有机质,植物营养素及病原微生物高, 悬浮物及杂质含量高 ③含较高的化肥、农药
过量施用农 药污染水体
过量施用化 肥污染水体
三、水体污染物
造成水体的水质、底质、生物质等的质量恶化或形
成水体污染的各种物质或能量均可成为水体污染物。
浙大885环境学考点背诵——第四章 水污染原理

第四章水污染原理第一节天然水的组成与性质一、天然水的组成(一)主要离子组成K+、 Na+、 Ca2+、 Mg2+、 HCO3-、 NO3-、 Cl-和 SO42-为天然水中常见的八大离子,占天然水中离子总量的 95%-99% 。
(二)溶解性气体水中溶解的主要气体有: N2、 O2、 CO2、 H2S ;微量气体有: CH4、 H2、 He 等。
(三)微量元素I、 Br、 Fe、 Cu、 Ni、 Ti、 Pb、 Zn、Mn 等。
(四)生源物质NH4+、 NO2-、 NO3-、 HPO42-、 PO43-。
(五)胶体SiO2· nH2O 、 Fe(OH)2· nH2O 、 Al2O3· nH2O 以及腐殖质等。
(六)悬浮物质铝硅酸盐颗粒、砂粒、粘土、细菌、藻类及原生动物等。
二、天然水的性质(一)碳酸平衡在水体中存在着 CO2、 H2CO3、 HCO3-和 CO32-等四种化合态,常把 CO2和 H2CO3合并为 H2CO3 * 。
因此,水中 H2CO3* -HCO3- -CO32-体系可用下面的反应表示:(二)天然水中的碱度和酸度碱度:是指水中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质,亦即能接受质子 H+的物质总量。
组成水中碱度的物质可以归纳为三类:①强碱,如 NaOH 、 Ca(OH)2等,在溶液中全部电离生成 OH-离子;②②弱碱,如 NH3、 C6H5等,在水中部分发生反应生成 OH-离子;③③强碱弱酸盐,如各种碳酸盐、重碳酸盐、硅酸盐、磷酸盐、硫化物和腐殖酸盐等,它们水解时生成 OH-或者直接接受质子 H+。
酸度:是指水中能与强碱发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质,亦即放出 H+或经过水解能产生 H + 的物质的总量。
组成水中酸度的物质也可归纳为三类:①强酸,如 HCl、 H2SO4、 HNO3等;②②弱酸,如 CO2、 H2CO3、 H2S、蛋白质以及各种有机酸类;③③强酸弱碱盐,如 FeCl3、 Al2(SO4)3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水环境和水污染
只有地下水、湖泊、河流与小溪中的淡水可以被人、 动物和植物利用。由于大部分地下水难以开采,因此, 地球可供人类、植物和动物竞争使用的淡水量不到地 球总水量的0.3%。
第4章水环境和水污染
图2. 水体分布及储量水中各水体储量
(1)物理净化 是指水体中污染物经过稀释、混合、扩散、沉降、挥
发等物理过程,其浓度得以降低。其中稀释扩散作用 是环境实现物理自净化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 (2)化学净化
是指污染物质进入水体后,通过氧化、还原、化合、 中和、络合和吸附、凝聚等一系列化学和物理化学作 用过程,使浓度降低。其净化程度受污染物自身因素 和水温、PH 值等条件影响。
成的天然水的化学组成和含量差别很大,它是含有许 多溶解性物质和非溶解性物质所组成的极其复杂的综 合体。 天然水中所含物质,根据溶质粒径大小和形态可分成 四大类:溶解气体、溶解性物质、胶体物质、悬浮物 质。
第4章水环境和水污染
第4章水环境和水污染
二. 水体污染、水体自净作用与水体污染源 1. 水体污染
第4章水环境和水污染
第4章水环境和水污染
二.全球水资源状况 地球上的水是由海洋、冰川、地下水、河流、湖泊等
不同类型的水体组成的。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一方面是水少,另一方面是
水是不能用其他任何物质所代替的。 全球水的总储藏量约为13.9 亿立方千米,其中
97.47%是海水或咸水,只有2.53%是淡水,而淡水中 的约77%是以极地冰帽和高山积雪和冰川形式存在的。 它们在各种存在形态之间和各水体之间不断地转化和 循环,形成水的大循环和相对稳定的分配。
据估计,全球每年总的循环水量,不到全球总储水 量的万分之四。在这些循环水中,约有22.4%成为陆地 降水,这其中的约三分之二又从陆地蒸发掉了。但总 的来说蒸发量小于降水量,这才形成了地面径流。
第4章水环境和水污染
第二节 水体污染、水体污染源与污染物
一. 天然水的化学组成 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水体及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形
称为水体污染源。 因此,各种水体及其循环过程中几乎涉及各种污染
源
第4章水环境和水污染
常见四大水污染源
第4章水环境和水污染
第4章水环境和水污染
三.水循环 1. 概念
水循环是指自然界中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 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地球上的水循环通过三条主要途径完成,即降水、 蒸发和水蒸汽输送。从空中以雨或雪的形式降落的水 量(每年约385000 立方千米)中的大部分降落到海洋, 然后又蒸发到大气中。还有一部分以径流或地下水的 形式从陆地流向海洋。另一条途径是大气中的气流带 着水蒸气从海洋到陆地。
第四章 水环境和水污染
第4章水环境和水污染
第一节 水环境概述
一.水环境的一些基本概念 1 水体 水体是江河湖海、地下水、冰川等的总称,是被水覆 盖地段的自然综合体。它不仅包括水,还包括水中溶 解物质、悬浮物、底泥、水生生物等。 2. 水圈 地球上的水以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形式存在于空 中、地表和地下,包括大气水、海水、陆地水(河、 湖、沼泽、冰雪、土壤水和地下水),以及生物体内 的生物水。这些水不停地运动着和相互联系着,共同 构成水圈。我们通常所说的水圈一般是指地球上被冰 雪、液态水和水汽所占据而构成的壳层。 水圈的上限可视为对流层顶,下限为深层地下水所 及的深度。
动调节能力,即所谓的环境容量。进入水体的污染物, 经过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面的作用,使污染 物浓度逐步自然降低和消除,经过一段时间后,水体 恢复到受污染前的状态,这一现象称为水体的自净作 用(self-purification)。这种作用可分为物理净化、 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三种。
第4章水环境和水污染
第4章水环境和水污染
图4 水循环
第4章水环境和水污染
2. 分类 A、海陆间循环----海陆 B、海上内循环----海洋 C、内陆循环-------陆地
3.水循环的作用 a、能量交换,物质迁移; b、水资源更新。
第4章水环境和水污染
4.水量平衡 水量平衡是指,在一个足够长的时期里,全球范围的 总蒸发量等于总降水量。降水、蒸发和径流是水循环 过程的三个最主要环节,这三者构成的水循环途径决 定着全球的水量平衡,也决定着一个地区的水资源总 量。
第4章水环境和水污染
3. 水环境 在水圈中,水的大部分是以液态和固态的形式在地
面上聚集在一起的,构成各种水体,如冰川、海洋、 河流、湖泊、水库等等。
通常情况下,一个水体就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 括其中的水、悬浮物、溶解物、底质和水生生物等。 此时我们也称其为水环境。
水与水体是两个紧密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由水体由 水组成,全部水体构成水圈,一个水体也称为水环境。 从水体概念去研究水环境污染,才能得出全面、准确 的认识。
1984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为“水污染”下了明确的定义:即水体因某种物质的 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 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 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水体污 染。
第4章水环境和水污染
2. 水体自净作用 水体是一个环境生态系统,对污染物质有一定的自
第4章水环境和水污染
5. 径流 是一个地区(流域)的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差值。
多年平均的大洋水量平衡方程为: 蒸发量=降水量+径流量
多年平均的陆地水量平衡方程为: 降水量=径流量+蒸发量
第4章水环境和水污染
但是,无论是海洋还是陆地,降水量和蒸发量的 地理分布都是不均匀的,这种差异最明显的就是不同 纬度的差异。
第4章水环境和水污染
(3)生物净化 是指污染物中的有机物由于水体中微生物的代谢作用 而被分解,最终转化为稳定无害的无机物,使水体净 化的过程。
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三种过程同时发生, 相互影响并交互进行,其中,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在 水体自净中占主要地位。
第4章水环境和水污染
3、水体污染源 水体污染源向水体排放或释放污染物的来源和场所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