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与管理(一)
组织行为与管理(一)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组织行为与管理(一)(总分45, 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弹性时间制的优点,表述错误的是______• A.可以降低员工的缺勤率• B.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工作绩效• C.有利于减轻工作场所附近的交通堵塞情况• D.能够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工作SSS_SIMPLE_SINA B C D分值: 0.5答案:D[解析] 弹性时间制,给予了员工在上下班时间上一定的自由处理权。
弹性工作制可以降低员工的缺勤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工作绩效,减少加班费用开支,还可以减轻员工对管理人员的敌意感,减轻工作场所附近的交通堵塞情况,帮助员工有效解决照顾家庭和传统工作时间要求的冲突。
但弹性时间制也有其缺陷,它不能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工作。
2.组织变革的内在动力不包括______• A.企业战略• B.组织成员特征• C.市场压力• D.组织成长SSS_SIMPLE_SINA B C D分值: 0.5答案:C[解析] 从组织内部看,引起组织变革的基本动力包括企业战略、组织成员特征以及组织成长。
而市场压力是外部环境引起组织变革的动力。
3.一个社会组织内部存在着正式的组织任务、组织人员分工和正式的规章制度,这个组织属于______• A.正式组织• B.非正式组织• C.文化性组织• D.经济性组织SSS_SIMPLE_SINA B C D分值: 0.5答案:A[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正式组织的概念,属于识记的内容。
4.组织目标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是______A.整合功能 B.协调功能C.维护利益的功能D.实现目标的功能SSS_SIMPLE_SINA B C D分值: 0.5答案:B[解析] 为实现组织目标,需要组织充分发挥协调功能,调节和化解各种冲突和矛盾以保持组织成员的密切合作。
因此,协调功能是组织目标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
5.行为组织理论形成于______•**世纪30至60年代•**世纪30至60年代•**世纪20至30年代**世纪60至70年代SSS_SIMPLE_SINA B C D分值: 0.5答案:A[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行为组织理论的形成年代,属于应当识记的内容。
第七章 组织行为与管理 (《组织行为学》PPT课件)

(六)组织文化诊断
1.了解公司使命和正式的 目标 2.观察公司的经营实践
3.了解公司的标志、习惯 和庆典 4.倾听公司里面留传的故 事
1.公司使命是什么? 2.公司的目标是什么?
1.公司对问题怎样反应? 2.如何制定战略决策? 3.怎样对待员工和客户?
1.谁被雇佣或被解雇?为什么? 2.谁被奖励或惩罚?为什么?
激励功能—实现自我价值,满足员工各种需要
创新功能—注重开拓适当的环境,引导创新行为
约束功能—不仅仅是规章制度,更强调软约束
6
效率功能—提高组织整体活力,开放型管理体制
(三)组织文化的类型
A、早期的组织文化分类
组织文化
特点
适合的行业
赌博文化 高风险,反馈慢;仔细权衡、周 石油、航空 密策划、深思熟虑、有远大志向
3.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
A、机械式组织与有机式组织
机械式组织
高度专门化 僵化的部门划分 指挥链明确 窄管理幅度 集权化 高度正规化
有机式组织
跨职能团队 跨层级团队 信息自由流动 宽管理幅度 分权化 低度正规化
3.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
B、高耸型组织与扁平型组织
高耸型组织:又称“直式”结构,是指在组织最高 层与作业层之间具有多级管理层次,每个层次的管 理幅度均较窄小。
把分散个体 汇聚成集体, 实现单独个 体无法达到 的目标
通过组织内 部有效分工 与协作,实 现个体力量 简单加总无 法达到的目 标.
(三)组织生命周期
制定发展总体目标计划, 形成初步领导团体,吸收
产生阶段
01
组织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02
指令阶段
各项业务蒸蒸日上,组织 规模不断扩大,底层监管 者只有建议权没有自主权
王琛--组织行为与管理(王琛)

组织行为与管理第一章:职能经理的管理学基础管理的基础管理者和管理什么是组织什么是管理者什么是管理管理的范围管理者的工作一般管理职能管理层次管理分工管理交叉管理能力沟通能力计划与管理能力协作能力战略行动能力业务T186********意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第二章:组织与组织行为组织行为学引论管理者的人际技能组织行为学的学科特征组织行为学是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劳动者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性的科学。
不同管理阶段的人性假设及管理措施“经济人”的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复杂人”假设。
组织心理与行为什么是组织心理与行为组织分类企业管理组织组织结构组织行为的核心麦金西7-S员工共享的价值观企业战略企业系统组织结构员工的匹配工作技能组织风格组织设计原则配合目标经济高效符合人的需要适应环境利于决策注意均衡工作流程与岗位设计工作设计的含义工作设Q605556860计的内容工作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工作设计的要求岗位描述书职位分类职位及分类和结构分类的依据和原则分类的方法和程序人员任职资格第三章个性差异与管理个性概述个性是个体所有反应方式和与他人交往方式的总和。
气质差异与管理性格差异与管理能力差异与管理第四章群体的心理与行为群体的定义和类型非正式群体人们在群体中工作的原因:影响群体行为和工作成果的主要因素: 群体决策:第五章:如何将“事”与“人”结合工作岗位的要求与人员能力的匹配人员功能纲目企业的核心能力与人力资源企业的发展和核心能力人力资源是企业核心能力的基础人力资源管理的角色与责任目标管理与KPI导向的绩效评估目标管理绩效评估KPI指标与绩效改进系统第六章:职业生涯管理职业化的素质和行为能力素质与潜能素质模型及应用素质评价的应用职业化行为能力职业化行为能力的标准建立职业化行为能力的评价职业生涯概述职业生涯的含义职业生涯的四个阶段职业生涯的影响因素职业生涯管理职业生涯管理的内容职业生涯管理的作用加强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职业生涯的发展方向职业生涯的设计第七章冲突及其处理冲突的定义冲突的原因冲突的处理第八章领导的心理与行为.领导及领导的影响力有关领导的有效性理论1.特性理论及其评价2.行为理论及其评价3.权变因素及权变理论三. 领导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有效的领导者与追随者。
组织管理与组织行为

闻过不怒 无则加勉
组织管理与组织行为
七条忠告 —— 做一个合格的管理者
文化的形成与传承是自上而下的;员工的行为参照的是主管 经理的行为 一抬手 一投足;体现的是职业素养与规范;一表情 一言语;传达的是
个人素质与涵养 尊重你的员工 —— 除了职位 职务不同;大家没什么两样 感动你的员工 —— 爱是可以被传递的 帮助你的员工 —— 和你的员工在一起 那里才是你的岗位 鼓励你的员工 —— 你也是从失败中走出来的 自信源于肯定 说实话 讲真相是你的权利;媚上 欺下是你的耻辱 听实话 做实事
消灭短板 合作共进
一个组织;如果没有良好的协作意识;不能做好互相的衔 接和补位;最终储水量也不能提高 单块的木板再长也没 用;这样的组合只能说是一堆木板;而不是一个完整的水 桶 一个严密的组织
提高专业技能;使自己具备与组织合作的资本和资格 谦逊友好;使组织成员愿意 乐于接受你 重视 尊重组织内的所有成员;并对其寄予希望 给予机会 敢于承担组织赋予的责任;争取得到更多的机会
每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 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 —— 亚伯拉罕 ·林肯
小游戏: 请大家用六根火柴摆成彼此首尾相连的四个大小一样的等边三角形
组织管理与组织行为
用不同的眼光看世界;条条大路通罗马 不是没有方法;只是暂时没找到而已;相信不久就会看到 一个问题有多种解决方案;执行一定有方法
组织管理与组织行为
分工与合作
不同专业岗位的分工构成组织的基本形态 不同专业岗位的合作达成目标的实现
分工是个体的 合作是整体的
就餐是一个从环境体验 服务感受 视觉观感 氛围营造 菜品质量到性价配比等各个环节组成的不可割裂的完整过程
组织管理与组织行为
组织行为学-群体行为与管理(一)_真题-无答案

组织行为学-群体行为与管理(一)(总分89,考试时间90分钟)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 群体本身决定其成员角色和规范的因素是______A. 资源B. 内部结构C. 工作动机D. 作用模式2. 根据群体五阶段发展模型,群体的目的、结构、领导都不确定的阶段是______A. 形成阶段B. 震荡阶段C. 规范化阶段D. 终止阶段3. 群体内部冲突阶段是______A. 第一阶段B. 第二阶段C. 第三阶段D. 第四阶段4. 在五阶段模型中,第三阶段具有的特征是______A. 群体的目的、结构、领导都不确定B. 群体成员接受了群体的存在C. 群体结构已经开始充分地发挥作用D. 群体表现出一定的凝聚力5. 根据间断—平衡模型,决定群体发展方向的是______A. 群体成员的第一次会议B. 第一阶段结束时C. 群体成员的最后一次会议D. 转变阶段6. 间断—平衡模型的特点在于它指出了群体具有一个______A. 形成期B. 震荡期C. 变革期D. 冲突期7. 以下不属于制约群体有效性的外部环境因素的是______A. 组织文化B. 权力结构C. 绩效评估体系D. 正式领导8. 基于成员共同特点而形成的群体是______A. 利益型群体B. 任务型群体C. 命令型群体D. 友谊型群体9. 在组织中,通过满足成员的社会需要而发挥着重要作用的群体是______A. 正式群体B. 任务群体C. 命令群体D. 非正式群体10. 组织中所存在的亚文化,通常是以何种群体为中心产生的?______A. 正式B. 非正式C. 异质D. 工作11. 小群体与大群体相比,其优势主要在于______A. 完成任务速度快B. 易解决复杂问题C. 绩效水平高D. 凝聚力强12. 以关于群体规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_A. 群体规模能够影响群体的整体行为B. 研究表明,成员为偶数的群体似乎比成员为奇数的群体更受欢迎C. 相对而言,5至7人的群体在执行任务时较有效D. 如果群体的目标是调查事情的真相,那么应该是大群体比小群体更有效13. 在预测群体成员的离职率的问题上,影响最大的变量是______A. 外部环境B. 群体规模C. 群体构成D. 群体任务14. 从个体的角度看,群体规范意味着在某种情况下群体对一个人的行为方式的______A. 规定B. 看法C. 期望D. 依赖15. 群体规范能起到界定群体成员行为范围的作用,这是群体规范的______A. 标准功能B. 导向功能C. 评价功能D. 动力功能16. 群体规范形成的方式一般有______A. 三种B. 四种C. 五种D. 六种17. 进入群体的任何一个人,首先应建立和适应群体的______A. 规范B. 角色期望C. 角色意识D. 行为模式18. 人们对在某个社会性单位中占有一个职位的人所期望的一系列行为模式是______A. 角色B. 角色知觉C. 角色期待D. 心理契约19. 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是______A. 角色期待B. 角色知觉C. 心理契约D. 角色定式20. 组织行为学研究表明,群体凝聚力与生产率的关系主要取决于______A. 群体的规模B. 群体的绩效规范C. 群体的压力D. 群体的构成21. 如果一个群体有很高的凝聚力,绩效规范却很低,则群体______A. 仍然能取得很高的生产率B. 生产率通常比较低C. 生产率比凝聚力低的群体高D. 生产率比绩效规范高的群体还要高22. 评价群体凝聚力时,能够比较详细地给出凝聚力的具体表现的方法是______A. 数量分析法B. 问卷调查法C. 定量分析法D. 定性分析法二、多项选择题1. 在组织行为学家看来,群体可以满足个体的不同需要,这些需要主要是______A. 安全需要B. 地位需要C. 情感需要D. 权力需要E. 实现目标需要2. 五阶段模型中震荡阶段具有的特点有______A. 群体成员接受了群体的存在B. 群体成员对群体加给他们的约束仍予以抵制C. 群体成员对于谁可以控制这个群体还存在争执D. 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开始形成亲密的关系E. 群体表现出一定的凝聚力3. 在间断—平衡模型中,第一阶段结束的特征有______A. 以迅速的活动来完成工作任务B. 迅速的变革C. 抛弃旧的模式D. 采纳新的观点E. 活动速度明显加快4. 以下属于群体的类型的有______A. 正式群体B. 命令型群体C. 任务型群体D. 利益型群体E. 友谊型群体5. 群体的外部环境条件包括______A. 组织战略B. 权力结构C. 正式规范D. 组织资源E. 人员甄选过程6. 群体可能达到的绩效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体成员个人给群体带来的资源。
组织行为与管理

组织行为与管理第一章:组织行为的基础理论组织行为是指研究人类在组织环境中的行为,包括个体行为、团队行为和组织全员行为。
它引入了社会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着重研究组织中个体、小组和其他不同类型单位之间的交互作用。
在组织行为学中,个体行为理论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个体行为是指人们在组织中表现出来的各种行为,大部分个体行为都受到个体的认知和心理因素的影响。
因此,组织行为学留意了大量个体行为相关的系统知识,例如个体行为因素的特征、个体间的互动和个体对环境的感知等。
第二章:个体行为因素个体行为因素是组织行为理论的基础,如:人格、态度、动机、情绪等,对个体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是人格特征:人格是当代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之一,人格特征是人个性中固定不变的一些心理特征,它是个体行为的主要基础之一。
其次是态度:态度是人对某一事物的看法、评价和信念,它直接反映出个体对工作、同事和组织的态度,并对组织合作和效率产生重要影响。
再次是动机:动机是促使个体参与到某项活动中的内部或外部因素,它会影响个体准备、积极和坚持参与组织内交往活动的程度,因此,了解员工动机非常重要。
最后是情绪:情绪是人在某些环境和事件中产生的心理反应,它对人的行为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如人在工作中感到焦虑、压力、失落等不良情绪,就会影响其工作效率。
第三章:团队行为团队行为是指由多个人组成的、相互协调和合作的工作单位,为实现特定目标而协同工作的行为方式。
组织小组是现代企业中最常见的基本单位,团队合作对于企业的成功至关重要。
团队建设和发挥团队的治理效应是管理者的职责之一。
如今,企业更倾向于采用多元文化的管理方式,这要求管理者必须善于组建高效的团队。
团队形成时,不同文化背景和人员性格特点等方面的差异都需要被考虑进去。
这就需要管理者开放心态、提高沟通协调能力,调节平衡团队内部的人际关系。
第四章:治理与指导组织行为管理旨在通过治理和指导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工作环境,从而提高个人和团队的表现。
组织行为与管理ppt课件

2、传统组织的特点
3
(1)有一个共同的目标; (2)组织包括不同层次(纵向)与管理幅度(横向)
的分工与合作,从而形成上下左右、纵横重叠的结 构系统; (3)组织是封闭的、正式的、机械的、阶层结构系 统; (4)组织的基本任务是规定职责和权力;明确成员 相互关系;协调行动,实现组织目标。
.
(二)现代的组织观念
车间主任
车间主任
车间主任
职能组
职能组
班组长
班组长
班组长
.
职能部门 事业部A
公司经理
22
事业部B
职能部门 事业部C
职能 部门 经理
职能 部门 经理
职能 部门 经理
职能 部门 经理
职能 部门 经理
职能 部门 经理
工厂 工厂 工厂 工厂 工厂 工厂 工厂 工厂 工厂
.
总经理
23
职能部门 I总经理
A项目 小组
组织第行为八1 与章管理.
.
第一节 组织的概述
2
(一)传统的组织观念 1、传统组织概念: 传统的组织即指韦伯的“官僚模型”,把组织看成
是一个封闭的、机械的、阶层结构系统。 组织的概念即指团体为达到共同的目标,经过分工
与职能分化,运用不同层次的权力和职责,合理的 协调一群人活动的结构系统。
.
结构。它的基础是理性——法律权力。 官僚组织的特点: (1)有明确的职权制度,明确划分职务和权力等
级。 (2)专业化强,分工明细。 (3)规章制度明确。 (4)不受个人情感因素的影响。 (5)员工的选择与提升主要依据技术能力。 官僚组织的好处:稳定、严格、精确、有效的生
产秩序。
.
(二)行为组织理论(新古典组织理论)
组织行为与管理PPT课件

系统和应变型的组织理论
❖ 霍曼斯(G.Homans)的模型 ❖ 利克特的“重叠群体”模型 ❖ 塔维斯托克的研究——社会技术系 ❖ 卡恩的“重叠角色组”模型 ❖ 机械的和有机的组织模型
霍曼斯(G.Homans)的模型
一个社会系统都存在于下述三种环境: ❖ 物理环境(工作场所、气候,设施的布局) ❖ 文化环境(社会的规范、目标,价值观) ❖ 技术环境(系统为完成任务所具备的知识和手段)
❖ 顺从环境。认为人在自然力量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人的生活是命中注定的,是受神灵支配的。
❖ 与环境和谐相处。认为人的行为应与物质环境协 调一致。
❖ 主宰环境。认为人定胜天,人能征服环境,人是 环境的主宰。
时间取向
面向过去。当人们面临新的挑战时,他们往往首先 是回顾过去的传统,首先考虑别人过去是如何处 理这些问题的。这就是面向过去的价值观。
差异,因此,他们拥有的财富和权力也不会相同。 人与人之间不可能有绝对的平等和平均。霍氏用 权力距离作为社会对组织内权力分配不均接受程 度的衡量标准。提出了“权力距离指数”的概念。
个人主义对集体主义 (individualism vs. collectivism)
霍氏用个人生活的重要性和被公司培训的重 要性作为衡量个人主义的指标。这些指标高表明 个人主义超过集体主义,反之,这些指标低则集 体主义超过个人主义。提出了“个人主义指数” 的概念.
利克特的“重叠群体”模型
组织是由互相关联、发生重叠关系的群体组 成的系统;
这些互相关联、发生重叠关系的群体是由同 处于几个群体重叠处的个人来连结的,利克特把他 叫做“连结针”或“连结针角色”。
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
❖ 组织变革的动力 ❖ 组织变革的方法 ❖ 克服对变革的抵制 ❖ 组织变革与组织效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行为与管理(一)
一、单项选择题
1. 关于弹性时间制的优点,表述错误的是______
A.可以降低员工的缺勤率
B.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工作绩效
C.有利于减轻工作场所附近的交通堵塞情况
D.能够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工作
答案:D
[解答] 弹性时间制,给予了员工在上下班时间上一定的自由处理权。
弹性工作制可以降低员工的缺勤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工作绩效,减少加班费用开支,还可以减轻员工对管理人员的敌意感,减轻工作场所附近的交通堵塞情况,帮助员工有效解决照顾家庭和传统工作时间要求的冲突。
但弹性时间制也有其缺陷,它不能适用于所有类型的工作。
2. 组织变革的内在动力不包括______
A.企业战略
B.组织成员特征
C.市场压力
D.组织成长
答案:C
[解答] 从组织内部看,引起组织变革的基本动力包括企业战略、组织成员特征以及组织成长。
而市场压力是外部环境引起组织变革的动力。
3. 一个社会组织内部存在着正式的组织任务、组织人员分工和正式的规章制度,这个组织属于______
A.正式组织
B.非正式组织
C.文化性组织
D.经济性组织
答案:A
[解答] 本题考查的是正式组织的概念,属于识记的内容。
4. 组织目标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是______
A.整合功能B.协调功能
C.维护利益的功能D.实现目标的功能
答案:B
[解答] 为实现组织目标,需要组织充分发挥协调功能,调节和化解各种冲突和矛盾以保持组织成员的密切合作。
因此,协调功能是组织目标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
5. 行为组织理论形成于______
A.20世纪30至60年代
B.19世纪30至60年代
C.20世纪20至30年代
D.20世纪60至70年代
答案:A
[解答] 本题考查的是行为组织理论的形成年代,属于应当识记的内容。
6. 事业部式组织结构首创于______
A.美国通用汽车公司
B.中国联想集团
C.日本索尼公司
D.奔驰汽车公司
答案:A
[解答] 事业部组织结构是在总公司领导下设立多个事业部,各事部通常是根据业务按产品、服务、客户或地区划分的,公司总部授予事业部门很大的经营自主权,使其内部类似一个个独立的企业,根据市场情况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事业部组织结构首创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