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墓建筑解析
中国古代陵墓详解PPT课件

《荀子、礼论》
应当是天子五棺二椁,诸侯为四棺一椁或三棺两椁、大夫为两棺一椁,士为一棺一椁。
中国古代建筑史
-
9
“天子棺椁四重,亲身的棺称椑,其外蒙以兕(si)及水牛皮; 第二重称杝(yi)或椑(pi),以椴木制成;第三重称属,第 四重称大棺,梓木制成,又称梓棺。帝后之外椁两重,多用梓 木,因而其棺椁又称“梓宫”。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
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
——《易·系辞下》
“生有轩冕、服位、贵禄、田宅之分,死有棺椁、绞衾、圹袭
之度。”
——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服制》
中国古代建筑史
-
8
三、等级观念
“天子之棺四重、诸公三重、诸侯再重、大夫一重、士不重”;
《礼记、檀弓上》、《丧大记》
12
平民墓
商代
如以墓地面积为标准分2类:
1类墓室面积在1-3平方米之间 。一般都有棺,有的墓有腰 坑和椁。随葬品无铜礼器, 有陶器、盆、生产工具等。
2类墓室 面积不到1平方米。 有的有棺,有的无棺,或以 席裹尸。少数有棺和腰坑, 但全无椁室。全无随葬品, 墓主大都贫民。
西周 西周平民墓室结构 ,墓室面
中国古代陵墓
中国古代建筑史
-
1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 庄子·知北游 》
中国古代建筑史
-
2
一、陵墓建筑的作用和意义 二、陵墓的组成与构成方式 三、等级观念 四、发展过程 五、实例分析
中国古代建筑史
-
3
一.陵墓建筑的作用和意义
“墓,慕也,孝子思慕之处也。”
陵墓建筑

(5)汉武帝刘彻茂陵
• 位于西安市北约40千米处、渭北高原上的南 位镇茂陵村。它是汉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 修造时间最长、陪葬品最丰富的一座,被称 为“中国的金字塔”。汉武帝(前140~前87) 即位的第二年,就开始兴建茂陵,工程耗时 长达53年之久。陵园呈方形,分为内外两城, 四周环以围墙。茂陵的四周遍布嫔妃、宫女、 功臣贵戚的陪葬墓,至今尚存封冢墓20多座。 现在茂陵建立有茂陵博物馆。
第三部分:护陵监
• 是保护陵墓人员的住所。
司 马 神 道
以 山 为 双 阙
石柱
石 马
马在唐代有着特殊的功能,战争、运输、交通等都离不 开它。立于陵墓前的石马要突出其仪仗的庄重感,所以 其造型都比较僵板。
明十三陵长陵棱恩殿
墓前石辟邪
河 南 巩 县 宋 陵 神 道 石 刻
我国历代主要帝王陵墓:
汉帝陵
• 西汉11陵:西安北郊渭北咸阳原9陵自西至
东是:武帝茂陵、昭帝平陵、成帝延陵、平
帝康陵、元帝渭陵、哀帝义陵、惠帝安陵、
高祖长陵、景帝阳陵;西安东郊霸陵原:文
帝霸陵;西安南郊杜陵原:宣帝杜陵 • 东汉12陵:11陵或在洛阳故城的东南或西北 (光武帝原陵—今河南孟津);献帝禅陵— 山阳(今河南焦作)外
陵园建筑:
第一部分:祭祀建筑区
第二部分:墓道
第三部分:护陵监
第一部分:祭祀建筑区
• 祭殿:为主殿,也叫享殿,明代称祾恩殿, 清代称隆恩殿 • 配殿 • 廊庑建筑 • 焚帛炉 • 祭坛
第二部分:墓道
• 也称神道,即通向墓穴的道路,又称御路、甬 路。
• 望柱(华表) • 石像生:祥瑞—獬豸、甪端(lù duān)、麒麟、 朱雀、骆驼、象、马等; 祛邪—辟邪、狮、虎、羊等 • 阙、坊、门等
秦始皇陵墓的结构形式

秦始皇陵墓的结构形式一、前言秦始皇陵墓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陵墓之一,建于公元前3世纪,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帝国——秦朝的皇帝秦始皇的陵墓。
该陵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秦始皇陵墓的结构形式。
二、总体结构秦始皇陵墓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咸阳市,占地面积约56.25万平方米,总体呈长方形。
其主要结构包括外城、内城、宫殿和地宫四个部分。
1. 外城外城是整个陵墓最外围的防御设施,呈长方形,东西长约2.5公里,南北宽约2公里。
外城有两道城墙组成,内侧城墙高16米,外侧城墙高10米。
两道城墙之间填土石夯筑而成,并设有护城河。
2. 内城内城是整个陵墓的核心区域,也是最重要的部分。
内城呈长方形,东西长约1.2公里,南北宽约1公里。
内城的城墙高10米,厚约5米,四周有护城河环绕。
内城中央是皇帝的陵墓,四周分别是宫殿和祭祀场所。
3. 宫殿宫殿是内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前殿、正殿、后殿和侧殿等建筑。
宫殿的建筑风格典雅华丽,富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
4. 地宫地宫是陵墓最神秘的部分,位于内城下方。
地宫包括东、西两个部分,总长约5公里。
地宫中设有多个房间和走廊,其中最著名的是壁画丰富的“秦兵马俑坑”。
三、细节结构除了总体结构外,秦始皇陵墓还有许多细节结构值得注意。
1. 陪葬坑在内城周围还有大量陪葬坑,其中最著名的是“乾陵”和“显陵”。
这些陪葬坑中埋葬了大量珍贵文物和器物。
2. 坟道从内城通向地宫的坟道也是秦始皇陵墓的重要组成部分。
坟道长约5公里,墓道内设有石门、石室和石柱等结构。
3. 壁画在地宫中的秦兵马俑坑内,有大量精美的壁画。
这些壁画描绘了当时的军事、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情景,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中的珍品。
4. 陵园除了陵墓本身外,秦始皇陵墓还有一个庞大的陵园。
陵园包括花园、池塘、亭台和假山等景点,是古代中国皇家园林建筑中的代表作之一。
四、结论综上所述,秦始皇陵墓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陵墓之一,其规模宏大、结构复杂。
陵墓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群之一
01 建筑结构
03 建筑特色 05 典型陵墓
目录
02 历代皇陵 04 建筑形式
基本信息
陵墓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最宏伟、最庞大的建筑群之一。这些陵墓建筑,一般都是利用自然地形,靠山而建; 也有少数建造在平原上。中国陵园的布局大都是四周筑墙,四面开门,四角建造角楼。
陵墓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人基于人死而灵魂不灭的观念,普遍重视丧葬,因此,无 论任何阶层对陵墓皆精心构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陵墓建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产生了举世罕见的、庞 大的古代帝、后墓群;且在历史演变过程中,陵墓建筑逐步与绘画、书法、雕刻等诸艺术门派融为一体,成为反 映多种艺术成就的综合体。
十三陵
明朝皇帝的陵墓主要在北京的昌平,即十三陵,为明代定都北京后13位皇帝的陵墓群。
明十三陵规模宏伟壮丽,景色苍秀,气势雄阔,是国内现存最集中、最完整的陵园建筑群。其中规模最宏伟 的是长陵(明成祖朱棣)和定陵(明神宗朱翊钧)。经挖掘发现,定陵地宫的石拱结构坚实,四周排水设备良好, 积水极少,石拱无一塌陷,这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人建造地下建筑的高超技术。
典型陵墓
秦始皇陵
明清皇陵
秦始皇陵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骊山北麓的秦始皇陵是中国最著名的陵墓,建于2000多年前。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的秦始皇兵马俑就是守卫这座陵墓的“部队”。秦始皇兵马俑气势恢弘、雕塑和制作工艺高超,于1987年被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曾这样评价:那些环绕在秦始皇陵墓周围的著名陶俑形态各异,连同他们的 战马、战车和武器,都是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同时也保留了极高的历史价值。
风水观念 祭祀特征
宗教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发展史上始终保持着独特的体系,具有自己鲜明的民族特点,宫殿建筑所反映的是 一个时代建筑艺术及其技艺的最高成就。宫殿建筑的起源虽然很早,但保留至今的仅有明、清两代的宫殿。
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主要特点

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主要特点1.宏伟壮丽:中国古代陵墓建筑通常呈现出宏伟壮丽的规模和雄伟庄重的风格。
这是因为古代帝王和贵族们认为陵墓是永久的象征,必须体现出他们的权威和地位。
陵墓建筑常常由大规模的石墓、宫殿、墓道和祭祀建筑组成,整体气势恢弘,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
2.地形选址: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选址非常讲究,通常选在地势高而水势旺盛的地方。
这种选址可以增加陵墓的气势和威严,同时也可以使墓地保持湿润,符合古人对“山水气”的追求。
地形选址的重要性体现在明代十三陵,它们都选址于北京西北的紫金山脉中,地势高大而壮丽。
3.器物陪葬:中国古代陵墓建筑通常会陪葬大量的器物,这些器物包括陶瓷、玉器、铜器、翠玉等。
这是因为古代帝王和贵族们相信,陵墓中的陪葬器物可以为他们在阴间提供享受。
这些器物不仅代表了社会的物质繁荣,也体现出古代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4.墓室布局: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墓室布局讲究均衡和对称。
一般来说,陵墓的墓室分为前室、后室和侧室。
前室通常用于举行祭祀仪式和迎接来访者,后室则是主要的墓葬空间。
两侧的侧室则常常作为陪葬墓室,用于安放陪葬品。
5.墓道设计:中国古代陵墓建筑通常会有一条向下的墓道,用于连接地面和墓室。
这个墓道被认为是通往阴间的通道,也是死者与世界的接触点。
墓道的设计非常讲究,一般会有石门、石阶和石道,以保护陵墓的神秘性和尊贵性。
6.装饰和雕刻:中国古代陵墓建筑常常进行装饰和雕刻,以彰显建筑的尊贵和富丽。
陵墓的大门、石墙和墓碑上常常会雕刻龙、凤、琉璃、云纹等吉祥图案,象征着皇室的权威和繁荣。
这些装饰和雕刻不仅体现出古代建筑的艺术价值,也反映出古代帝王和贵族的身份和地位。
总之,中国古代陵墓建筑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宗教信仰、审美观念和科技水平。
它们不仅是古代帝王和贵族的墓葬,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遗产,对于研究古代社会、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中山陵的建筑工艺有哪些独特之处?

中山陵的建筑工艺有哪些独特之处?一、宏伟壮丽的建筑气势中山陵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重要人物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其建筑气势宏伟壮丽,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自强。
整个陵墓建筑群占地面积广阔,分为底层、中层和上层三部分,共有七条主轴线构成。
底层包括山坡庭院、天桥、碑路和蔚蓝湖,使整个陵墓犹如悬浮在水面上,寓示着中山先生伟大思想的卓越和永恒。
二、工艺精湛的石雕方阵中山陵的石雕方阵是建筑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陵墓景观中最具特色的元素之一。
方阵由60尊精湛雕刻而成的巨型石像组成,象征着中国近现代史上的60个重要事件与人物,以及孙中山先生的伟大贡献和思想。
每尊石像都经过精心雕刻,栩栩如生,形象逼真。
通过石雕方阵,人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中山先生的思想与精神。
三、独特的建筑材料选择中山陵的建筑材料选择也展现出其独特之处。
建筑主体采用的是混凝土和花岗岩,混凝土为主要结构材料,具有良好的抗震性和耐久性,同时在外立面运用了花岗岩进行装饰,使得建筑更加耐候。
而陵墓内部的装饰材料则采用了大理石和木材,既凸显了中山陵的高贵气质,又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
四、精心设计的景观布局中山陵的景观布局精心设计,体现了对自然环境的充分利用和景观与建筑的有机结合。
陵墓建筑群融合了山、水、林等自然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山水园林景观。
底层的蔚蓝湖与碑路协调配合,使整个陵墓犹如梦幻仙境。
而山坡庭院、天桥和建筑的连续景观立体感十足,给人以视觉冲击力,彰显了中山陵的建筑艺术价值。
总结:中山陵的建筑工艺不仅体现了建筑的宏伟壮丽,更彰显了民族精神和文化自信。
其独特的建筑材料选择和工艺精湛的石雕方阵都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湛技艺和文化内涵。
同时,精心设计的景观布局营造了整体的宏伟气势和令人陶醉的视觉享受。
中山陵的建筑工艺,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重要人物陵墓中的瑰宝,也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人们在中山陵中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底蕴,展示了中国人民对中山先生的无限敬仰和对中华民族的深深热爱。
中国古代陵寝建筑 (精品)

第二节
陵寝建筑的布局特征
中国古代的帝王陵寝一般由地下建筑与地 面建筑两部分组成。
地下建筑部分主要用于埋葬死者的遗体、 遗物和随葬品等,多仿死者生前的居住 状况。 地面建筑部分主要用于祭祀和护陵之用。
一、地下幽宫
1、先秦至秦汉时期:“黄肠题凑”; 2、东汉以后:砖石代替木材; 3、明清:“前朝后寝”、地下宫殿。
中国古代陵寝建筑
陵寝建筑,指古代帝王的墓葬。 陵,指高大突起的土堆; 寝,原指宫殿后部的寝宫。秦汉时期,开始在 帝王墓的侧面建寝,象征宫殿中的“寝宫”, 专供帝王的衣冠、几杖和日常生活用具,以 便帝王的灵魂享用。 庙,后人祭祀死者灵魂的地方。
东周三王陵
第一节 中国古代陵寝建筑的 文化心理特征
一.“灵魂不死”观念 二.“事死如事生”、“事亡如 事存” 三.“厚葬以明孝”、“媚祖以 邀福”
陵墓木椁示意图
定 陵 地 宫
永 泰 公 主 墓
二、地上陵园
1、春秋以前:不封不树; 2、战国秦汉时期:方锥体、黄土夯筑; 3、唐:以山为陵
4、明清:宝城宝顶
乾 陵
明十三陵长陵棱恩殿
第三节 中国宫殿陵寝建筑环境设计
1、“风水”与陵寝的选址。 “藏风得水”、 “聚气”、
“乘生气”
2、神道石刻
标志性石刻——阙、墓表、牌坊; 装饰性石刻——石象生; 叙事性石刻——墓碑。
高颐阙
梁 萧 景 墓 神 道 石 柱
局部
明 十 三 陵 石 牌 坊
梁萧宏墓前石辟邪
河 南 巩 县 宋 陵 神 道 石 刻
永定 陵 神门 西侧 石狮
宋永 裕陵 东侧 武士
秦始皇陵建筑解析

秦始皇陵建筑解析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陵墓之一,它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秦岭北麓的灵岩山中。
秦始皇陵的建筑构造非常复杂,有着独特的设计和工艺,反映了当时中国的建筑技术和文化水平。
秦始皇陵的主体建筑是坑道和墓室,坑道长约2.5公里,它是连接地面和墓室的通道。
坑道由两个相互平行的通道组成,每个通道宽约3米,高3至4米不等,墓室位于坑道的尽头,由石头和土块建成,顶部覆盖着木板和石板。
墓室内部布局复杂,有多个空间和墓室,其中最重要的是皇帝的棺床和陪葬品。
秦始皇陵的建筑材料主要是石头和土块,其中石头是主要的材料,它们是从灵岩山中取出,经过加工后用于建造坑道和墓室。
土块则用于填充坑道和墓室的空隙。
秦始皇陵的建筑工艺也非常独特,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木制棺材的制作。
秦始皇陵的棺材是由上百根巨大的楠木拼接而成,它们的制作需要高超的技术和精湛的工艺。
总之,秦始皇陵的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之一,它不仅代表着当时中国的建筑技术和文化水平,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古代帝王陵墓地宫结构的演化
帝王墓穴及棺椁在汉初以前,多为石质。 西汉主要用特殊木材修造地宫,称“黄肠题凑”。 东汉以后,棺椁都用木质制作;地宫,除唐朝是直 接在开凿的山洞中就地营造外,都是用砖石发券垒 建。
从明朝开始,地宫建筑发展到顶峰,用巨型条石建 筑大型墓室。
五、殉葬制度的演化
帝王的殉葬品,除生前的主要生活用品和心爱 的物件外,还包括其在位时的生产工具、科学发明、 乐器、兵器、各种重要的书籍、史册、艺术品、 珠宝乃至物种。殉葬品中的人物,商周时期为活人 殉;战国后期开始,因大量的人殉造成劳动力的不足, 遂改为俑殉制。但是人殉的现象并没有完全消灭。
陵墓建筑
中国古代丧葬的主要方式及陵墓类型
一、中国古代丧葬的主要方式
由于不同地域自然条件的差异,不同民族的观念 和传统习俗的差异,所以在我国历史上形成了多种处 理已故亲属的丧葬方式。主要有:土葬、火葬、水葬、 天葬、悬棺葬等。
水葬用的木筏
悬棺葬
二、陵墓类型
陵墓是安放故人的尸体,祭奠故人的场所的总 称。若分开来讲,陵一般指地上建筑,墓则是地下 部分。
陵墓景观可分为:无陵无墓、有陵无墓、有陵 有墓三类。
中国古代帝王丧葬制度的演化 一、古代帝王的葬制的演化
中国古代帝王的葬制经历了由单葬制、陪葬制到 群葬制的演化过程。
二、古代帝王陵墓封土形制的演化
方上
周朝
隋朝、宋朝
以 山 为 陵
唐朝
宝城宝顶
明朝、清朝
三、古代帝王陵园建筑布局的演化 历代帝王陵墓的陵园建筑群由三部分组成: 祭祀建筑群 、神道 、护陵监 。
第五节 现存著名游览地
一、黄帝陵
黄帝陵简称黄陵, 是传说中我们中华民族 的始祖——轩辕黄帝的 陵墓,为全国第一号古 墓保护单位,也称天下 第一陵。它位于陕西省 黄陵县城北1千米的桥 山之巅。
二、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以东35公里的临潼区 境内,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中央集 权国家的皇帝秦始皇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营 建的,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其巨大的规 模、丰富的陪葬物居历代帝王陵之首,是最大的皇帝 陵。
八、明孝陵、明十三陵
明 孝 陵
位于南京的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和皇后马氏合葬 的陵寝,迄今已近700年历史。
明十三陵
景陵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东、西、北 三面环山,是世界上保存较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整和埋葬皇帝最多的 墓葬群。
九、盛京三陵、清东陵、清西陵
位于辽宁的盛京三陵(永陵、昭陵、福陵),也称 东北三陵,是开创满清皇室基业的祖先陵墓。
(二)清东陵
位于河北省遵化境内的清东陵是中国现存规模最为宏大、体 系最为完整、布局最为得体的帝王陵墓建筑群。占地78平方公里 的15座陵寝中,长眠着161位帝、后、妃及皇子公主们。
三、清西陵
清西陵是清朝帝王两大陵寝之一,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15公 里处的永宁山下,离北京120多公里。这里北依峰峦叠翠的永宁 山,南傍蜿蜒流淌的易水河,古木参天,景态雄伟。
三、汉茂陵
茂陵是西汉武帝刘彻的陵墓。位于西安市西北 40公里的兴平县城东北南位乡茂陵村。
四、唐昭陵、唐乾陵
昭陵是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的陵墓,是陕西 关中“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位于礼泉县 城东北20多公里处。
昭陵首开中国封建帝王“依山为陵”的先河。
昭陵六骏马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和文德皇后的合葬墓,位于陕西 省礼泉县。墓旁祭殿两侧有庑廊,“昭陵六骏”石刻就列 置其中。石刻中的“六骏”是李世民经常乘骑的六匹战马, 它们既象征唐太宗所经历的最主要六大战役,同时也是表 彰他在唐王朝创建过程中立下的赫赫战功。白居易诗中曾 云:“太宗旨在振王业,王业艰辛告子孙。” 为了告诫子 孙创业的艰辛,同时也对与他相依为命的六匹骏马的怀念, 李世民在贞观10年(公元636年)诏令画家阎立本先把“六 骏”形象画出,然后令工艺家阎立德刻在石屏上,置于昭 陵北麓祭坛之内。“昭陵六骏”采用高浮雕表现手法雕刻 而成,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珍品。
六、西夏王陵
西夏王陵位于银川市以西约25公里的贺兰山东麓, 西夏王陵包括西夏王朝的皇陵及其陪葬墓,总 面积约40平方公里。
黄土筑成的八角塔形陵台,高达20余米,被誉 为“中国金字塔”。
七、成吉思汗陵
现今的成吉思汗陵乃是一座衣冠冢,它经过多次迁 移,直到1954年才由湟中县的塔尔寺迁回故地伊金霍 洛旗。
神功圣德碑
这是一座体积巨 大的、为帝王歌功颂 德的碑石,其碑座为 程质,碑上铭刻着帝 王之种种“功绩”, 赑屃力大无穷,曾在 海上背过仙山,以此 驮碑含有功德无量之 意。
帝王陵寝的分布与选址
一、帝王陵寝的分布 历代帝王陵寝的分布与其建都地点有关。
二、帝王陵寝的选址 在帝陵的选址中,以“藏风得水”、“聚气”为核心
唐乾陵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的合葬陵,是全国 乃至世界上唯一的一座夫妇皇帝合葬陵。因处于长安西 北方八卦的乾位而称乾陵。
唐乾陵在唐代18座 帝王陵墓中是目前唯一 未被盗掘过,且保存最 完整、气势最雄伟。
乾陵——武则天的无字碑
五、宋陵
中国北宋皇陵。位于河南省巩县嵩山北麓 与洛河间的丘陵和平地上。总面积约30平方公 里。北宋 9个皇帝,除徽、钦二帝被金所虏囚 死漠北外, 7个皇帝以及被追尊为宣祖的赵弘 殷(赵匡胤之父)均葬于此。世称七帝八陵。
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与皇后叶赫那拉氏的陵墓,是清朝命名 的第一座皇陵。陵区坐落在沈阳市东北11公里处,占地近54万
平方米,现存古建筑32座(组)。
昭陵是清太宗皇太极及其皇后的陵墓,在盛京三陵中规模 最大,结构最完整。因坐落在沈阳市北端,故又称北陵。
永陵在盛京三陵中规模最小,占地仅1.1万多平方米,但列 三陵之首。永陵始建于公元1598年,是满清皇族的祖陵,坐 落于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城西21公里处的永陵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