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指标

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指标
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指标

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的指标

试题:

不包括_____

A:国民总收入

B:货币总量

c:国内生产总值

D:外汇储备

答案:B

【相关试题】

包括。

A.国民总收入

B.货币总量

c.国内生产总值

D.外汇储备

答案:AcD

【解析】

国际上通用的四个常见经济指标是:国民生产总值,通货膨胀,就业率和国际收支平衡。

1、国民生产总值简称“GNP”,它由国内生产总值和国际收入两部分组成。国际上决定一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好坏,最常见的经济指标就是国内生产总值和经济增长率。

2、通货膨胀是指用某种价格指数衡量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为了抑制通货膨胀,政府往往会采取紧缩型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就宏观经济形势好

1

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五个维度

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究竟包含多少个层次的指标数据必然需要更多、更深入的讨论,在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框架下可以扩展为五个维度:全要素生产率、科技创新能力、人力资源质量、金融体系效率、市场配置资源机制。 全要素生产率是测定发展质量的核心。我们要看到,GDP短期内不会消失,重要问题在于要用全要素生产率指标来弱化单纯的数量增长,能够更好反映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2017年,我国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已经扭转了连续数年下降的势头,且生产要素投入呈现出更智慧、更有效的使用方法。坚持运用多种生产率测算指标来评估企业和区域发展质量就显得更为紧迫,因为企业经营绩效高低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正是在于全要素生产率的不同。 当然,全要素生产率能否有一个看得见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将始终依靠科技创新。经济的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强力支撑,要使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就应该把科技发明能否创造新技术产业的能力作为最主要的科技质量指标。为此,企业及其他经济实体必须始终如一地贯彻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将更高的科技创新指标时时体现在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上。指标的选取要有利于加大研发机构建设,有利于加大源头性技术的突破,有利于创新体系的更加完善。 科技创新成果叠出,惟人才为本。一定要使劳动力质量提升的“管道”延伸到社会生活的更多方面。要制定以知识学习与创造并重的教育发展指标,也应该包括基础教育质量、劳动力健康水平、各类毕业生技能、师资质量测定指标等。通过良好的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培养大批高水平的科技人员和高素质劳动力,通过大规模高质量的研发机构来带动高效的研发产出。一言以蔽之,就业的劳动力质量是经济发展质量能否提升、或提升多少的最关键因素。 资金配置效率涉及现代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为更高生产率部门和科技创新领域提供资金是金融体系的“天职”。金融深化要提高中国的储蓄和投资水平,以及资本生产率和产出的增长。为此,要提高金融体系的规制质量与效率,新的指标应当体现金融体系的稳健性与审慎监管框架,下述的指标应予以充分的关注:居民存款的安全性、企业的融资成本与融资便利性、中小企业的融资占比、风险资本数量及可获得性、创业板企业的成长性、创业板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金融资产的法律保护程度等。

山大(西方经济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1234

(一) 一、名词解释 生产函数: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边际收益:是指增加一单位产品的销售所增加的收益,即最后一单位产品的销出所取得的收益。它可以是正值或负值。 边际收益是厂商分析中的重要概念。 公共品:由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之为公共品。公共品具有不可分割性、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通货膨胀:是指在一段时间内,一般物价水平或价格水平持续、显著上涨的经济现象。反之,在一段时间内价格水平持续、显著下降的经济现象则被定义为通货膨胀。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引起若干倍的国民收入增加,进而引起对货币的交易需求增加,从而引起利率上升,导致私人投资减少。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 二、简答题 1、除了价格外,影响需求变动的其他因素大体可以包括那些?他们如何影响需求的变动? 答:除了价格因素外,影响需求变动的因素可以包括收入的增长、替代品或者互补品价格的变化、消费者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收入分配的均等化程度等等。一般来说,收入增长与需求扩张成正比,与替代品价格成反比,与互补品价格成正比,消费者对未来有积极的预期,则现期消费会扩大,收入分配均等化程度高,则需求会相应增大。 2、在预算约束条件下,消费者如何选择两类商品的数量组合以实现效用最大化? 答:在预算约束下,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花在每种物品上的最后一单位支出获得的边际效用相等。 3、中央银行通常会通过控制货币发行数量的方式干预经济运行过程,这些政策工具是什么?政策机理是什么? 答:中央银行控制货币发行量的政策手段通常包括准备金率的调整、贴现率的变动和公开市场业务三大政策手段。准备金率和贴现率的提高意味着货币紧缩的政策倾向,中央银行购买债券同样是扩张货币的政策倾向。有时中央银行也可以采用选择性信贷和道义说服等手段控制货币发行数量。 4、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包括那些? 答: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包括资源状态、人口和人力资本、技术变协、投资扩张等四大类因素。 三、计算题 给定的某商品的供给曲线为Q s=2+6P,需求曲线为Q D=14-3P。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为多少?在此价格水平下,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各为多少? 参考答案: 均衡价格p=4/3,均衡产量为Q=10。均衡时的需求价格弹性为2/5,供给价格弹性为4/5。

常用建筑材料质量指标

1常用建筑材料质量指标 1.1 水泥 1.1.1 常用水泥 1. 1.各龄期强度不得低于表1-1的规定数值。

注:表中强度等级栏中R表示早强型,要求3d达到较高水平。 2.各项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2的规定。 注:1.细度为通过80方孔筛的筛余百分数。 2.氧化镁、三氧化硫含量为占水泥熟料的百分数。 3.水泥经压蒸安定性试验合格,则熟料中氧化镁的含量允许放宽到6.0%。 3.主要性能和适用范围参见表1-3。

1.1.2 几种特种水泥

1.1.各龄期强度不得低于表1-4规定数值。 龄期的强度必 须高于前一龄期的强度。 2.高铝水泥28d强度应予测定,其实测值不得低于同标号的3d指标。 2.各项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5的规定。

1.2 建筑用石、砂 1.2.1 砌体用石材 1. 1. 天然石材 (1) (1) 常见天然石材的主要技术性能可参 照表 1-6。 (2) (2) 定的强度等级和岩种,并应质地坚实,无 风化、剥落和裂纹。 (3) (3) 时,抗压强度可参照以下数值: 毛石、毛料石 30MPa 粗料石、半细料石、细料石 40MPa 2. 卵石 卵石规格应基本一致,并应无脱层、 蜂窝,外形应呈扁平状。呈圆球状、针 状、薄片状及表面特别光滑者不得使用。 3. 毛石 毛石砌体所用的毛石,包括乱毛石和 平毛石,其外形应呈块状,中部厚度不宜 小于15㎝(砌挡土墙的毛石,中部厚度 常见天然石材主要技术性能 表1-6 注:石灰岩的耐热、耐酸性较差,故高温及含有大量碳 酸气或酸性废水的构筑物不宜使用。 料石表面加工质量要求 表1-7

用于判断趋势的重要指标

用于判断趋势的重要指标 移动平均线(Moving average) (移动平均线)一般投资人士都是以整体市势的趋向作为未来投资时机的参考,而不是单屏当天的收盘价位去推测将来。而最能代表大盘真正的走势就是移动平均线(Moving average) 。投资人可利用移动平均线之间的转折点及交叉现象研究大盘指数走势是升是跌还是横移。在技术分析的领域里,移动平均线已被称为主要趋势指标(Primary indicator),而且已被广泛运用。移动平均的原理是将一定期间内的股价相加以平均,得出一个平均值,然后将其连接取得之平均线,即为『移动平均线』。移动平均线的主要目的是将股价的波动平滑化,从而更详细地显示出股价的走势、入市和出市点 1) 程式:移动平均数=采用n 天数的收市价/采用n 天数 2) 移动平均线的种类: ?短期移动平均线:一般以3, 4, 5, 7日均线,作为短线进出依据。 ?中期移动平均线:一般包括9, 10, 20, 21日均线。 ?长期移动平均线:一般包括18, 50, 90日均线。 3) 移动平均线基本应用法则: 移动平均线的基本应用法则是以移动平均价位与当日价位之间的关系作为推测未来市势趋向的指标。这时,移动平均线所发出的讯号如下: a) 当移动平均线上升,而股价是一路在平均线之上,股价走势虽一度接近移动平均线或跌破,但股价再度站上移动平均线时,这是买入或断续持有的讯号。 b) 当移动平均线向下,而股价更是比移动平均线低,当股价回弹,但未达平均线即回跌于移动平均线之下,这是沽出或卖出讯号,应该及早卖出或沽空。 c) 当股价上升,而移动平均线亦上升,但是股价突然,直线上升,突破暴涨,跳离移动平均线太远,这是超买现象股价很可能会再下跌趋向平均线,这是短期卖出的讯号。 d) 当股价走势低于移动平均线,而且是一路向下移动,但是股价突然暴跌,远离移动平均线过大,这是超卖现象,股价很可能会再度趋向平均线弹升,这是短线买进讯号。 e) 移动平均线在上升一段时期后逐渐横移,然后演变成下降趋向,而且股价由上往下切入时,这是卖出讯号。 f) 移动平均线从下降一段时期后逐渐走平变升,而股价由下方往上突破移动平均线时,这是买进的讯号。 g) 当移动平均线出现横移的走势时,而股价是在平均线上下之间移动,这是代表市势并不明朗。投资人士应该暂时观望,因为市势可升可跌,直至移动平均线发出明朗的上升或下跌的买卖讯号才好入市。

宏观经济学重要概念及指标解读

宏观经济学重要概念及指标解读 一、从经济总量指标数据透视宏观经济 1.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一国经济实力、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 的基础性的总量指标;我国2012年GDP总额约为52万亿元 人民币,同比增长7.8%。 2.经济增长率:反映一国经济是膨胀还是萧条,对经济走势把握 得更直接、明了。 3.消费率、储蓄率:是衡量国民经济中消费比重和储蓄比重的重 要指标;近20多年来,世界平均消费率约为77%,目前我国 社会最终消费率约为50%左右,居民储蓄率较高。 4.外汇储备:对于一国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外 债务,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谨慎的外汇储备水平应为该国 3-6个月的进口额,2010年我国的外汇储备已达到28473亿美 元,独占全球外汇储备的30%。 5.社会总供给: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提供给市场的最终使用 的产品和劳务总量的能力;一般认为社会总供给的变动区间与 GDP的增长区间应保持一致。 6.社会总需求:是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反映了社会经 济运行的状况,是宏观经济状态的晴雨表;社会总需求保持 8%-10%的增长率,我国GDP才能保持8%-10%的经济增长率。

7.财政收入: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是实现国家职能的 财力保证;2012年我国的财政收入为11.7万亿元人民币,占 GDP的23%,增长12.8%,其中,中央财政收入5.6万亿元, 增长9.4%,地方财政收入6.1万亿元,增长16.2%,财政收入 中的税收收入10万亿元,增长12.1%。 8.财政支出:是一国政府调控国民经济的核心工具之一;2012 年,全国公共财政支出12.6万亿元,增长15.1%;中央财政 支出6.4万亿元。 9.工业增加值:能够很好地反映生产单位或部门对GDP的贡献, 它的增长速度可以折射出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工业增加值一 般比GDP增长快3%-5%。 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观察国家居民生活状况、城乡均衡发 展、社会零售商品购买力水平、社会生产、货币流通和物价的 变动趋势等的重要依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区间在 15%-20%之间。 11.全社会发、用电量、货运量:是经济冷暖的风向标,国民经济 运行的先行指标;全社会发电量、用电量、货运量要保持一定 增幅。 二、从经济运行指标数据透视宏观经济 12.宏观经济景气指数:像“晴雨表”或“报警器”那样对国民经 济运行发挥监测和预警的作用;我国预警指数编制中将经济运 行的状态分为5个级别,“红灯”表示经济过热,“黄灯”表示

谈谈GDP作为衡量一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的缺陷

3.谈谈GDP作为衡量一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的缺陷。 GDP指标(Gross Domestic Product,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个国家领土内某一时期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所提供服务的价值总和。GDP指标反映一个国家的生产规模,是国民经济账户核算体系的核心指标,通常被用于计算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计算产业结构,分析和评价经济发展的态势,其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用GDP指标除以人口总量得出的人均GDP指标更是衡量一个国家居民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一个国家居民经济福利水平的重要指标。尽管说GDP指标如此重要,但它并非是完美无缺的。 1.GDP指标对经济活动反映不全面。GDP指标只对于有市场价格的产出进行统计,而对 于不用来交换的经济活动不统计,因此,那些不经过市场交换的但却十分有用的产品和服务就无法被计入GDP指标之中。一个国家中有许多非市场化的经济活动,如家务劳动、照顾老人、陪护病人、养育小孩、辅导小孩功课等等,这些活动由家庭成员来做,没有在市场中进行交换,都是不计价的,没有发生支付行为,按照国际标准,是不能计入GDP指标的。 2..GDP指标对于由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不进行统计。经济增长势必对环境造成损害, 使人民生活质量下降。但这一负面效应却没有被GDP指标统计进去。中国社科院社会研究所李培林教授认为,生态成本将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的人口密度是世界平均值的3倍,人均自然资源是世界平均值的1/2,单位产值的矿产资源消耗与能源消耗却是世界平均值的3倍,而单位面积的污水负荷量是世界平均值的16倍多。 现行的GDP指标核算统计体系,把所有的市场交易活动都看成是对社会经济具有正面价值的活动,并不区分其对环境的影响,难以反映经济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损失。 3.GDP指标对产品和劳务的销售、实现情况不能够反映。按照生产法计算的GDP指标, 实质是把生产过程中的增加值相加,反映的是一个国家在某一时期所有新创造的最终产品价值之和。这里的“价值”指的是生产价值,而不是销售价值。GDP指标作为生产总值指标,并不能反映产品和劳务的销售、实现情况。如果社会总产品的实现率降低,产品不能及时地通过市场交换而实现其价值,那么,生产越多存货就越多。 4. 4.GDP指标对一个国家的财富变化不能准确反映。固定资本存量是一个国家国民财富的 重要组成部分。固定资本存量是指在某一时点上测算的厂房、办公用房、住房、道路、桥梁、码头等建筑物和运输设备、通讯设备等机器设备的价值总量。固定资本存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一个国家的经济生产潜力。一个国家一个时期末的固定资本存量,等于期初的固定资本存量加上当期固定资本价值的增加量再减去固定资本价值的减少量。 5.GDP指标对居民经济福利的反映不够全面。第一,用人均GDP指标表示的经济福利是 用产出的市场价格计算的,因此,不同国家的人均GDP指标因为其市场价格的不同而缺乏可比性,不能完全反映不同国家居民生活水平的实际差异。如果有两个国家的人均GDP指标数额相同,但物价水平相差较大,那么,物价水平低的国家居民的福利水平显然要比物价水平高的国家居民的福利水平高。第二,表示居民福利的人均GDP指标反映的是经济福利的一般水平,并不能反映收入的分配情况。如果一个国家的人均GDP 指标很高,但是收入分配很不平均,少数的富人拥有这个国家大部分的财富和收入,贫富悬殊极大,那么这个国家的人均GDP指标,就没有反映大多数人的福利状况。 6.GDP指标对其增长部分是由国内民族企业拉动的还是由外资企业拉动的不加区分。在我 国,不同时期外资企业对我国GDP指标的贡献额是不同的。随着入世后我国经济开放程度的加深,国内的外商投资领域越来越大,外资企业对我国GDP指标的贡献额也随之越来越大。我国GDP指标的增长有相当大的一块是山外商投资企业拉动的,并不是我国民族企业生产能力的真实反映,但在GDP指标总量的统计上对此并不加以区分。 7.GDP指标的增长并不一定能带来居民收入的普遍提高。第一,山经济结构变化而带来

常用的五大建筑材料

常用的五大建筑材料 主要建筑材料包括水泥、钢筋、木材、普通混凝土、黏土砖等。 1、水泥 (1)常见水泥的种类: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等五种。 (2)水泥标号:水泥标号是表示水泥硬化后的抗压能力。常用水泥编号例如:325、425、525、625等。 (3)常用水泥的技术特性 凝结时效性:水泥的凝结时间分为初凝与终凝。初凝为水泥加水拌合到水泥浆开始失去可塑性的时间。终凝为水泥浆开始拌合时到水泥完全失去可塑性开始产生强度的时间。 体积安定性:是指水泥在硬化过程中,体积变化是否均匀的性质。水泥硬化后产生不均匀的体积变化成为体积安定性不良,不能使用。 水热化性:水泥的水化反应为放热反应。随着水化过程的进行,不断放出热量称为水热化。其水热化释放热量的大小和放热速度的快慢主要与水泥标号、矿物组成和细度有关。 细度:指水泥颗粒的粗细程度。颗粒越细,早期强度越高。但颗粒越细,其制作成本越高,并容易受潮失效。 标准稠度用水量:指水泥沙浆达到标准稠度时的用水量。标准稠度是做水泥的安定性和凝结时间时,国家标准规定的稠度。 2、钢筋 (1)建筑钢筋的种类:钢筋是钢锭经热轧而成,故又称热轧钢筋,是建筑工程中用量最大的钢材品种。 按外形可分为:光圆钢筋、带肋钢筋。 按钢种可分为:碳素钢钢筋和普通低合金钢钢筋。 按强度可分为:Ⅰ、Ⅱ、Ⅲ、Ⅳ四个级别。其中Ⅰ级钢筋为低碳钢钢筋,Ⅱ、Ⅲ、Ⅳ级为低合金钢钢筋。 (2)建筑用钢筋的应用 Ⅰ级钢筋为热轧光圆钢筋,其强度较低,塑性及焊接性能较好。广泛应用于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受力较小部位。 变形钢筋中Ⅱ级、Ⅲ级钢筋的强度、塑性、焊接性能等综合使用指标较好,是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用量最大的钢筋品种,也可经冷拉后做预应力筋使用。 冷加工钢筋 冷拉钢筋:冷拉钢筋的屈服程度会提高,而塑性降低。冷拉Ⅰ级钢筋适用于普通钢筋混凝土中的受力部位,冷拉Ⅱ级、Ⅲ级、Ⅳ级钢筋均可作为预应力筋使用。冷拔低碳钢筋:其有较高的抗拉强度,是小型构件的主要预应力钢材。

主力量能趋势 (副图指标)

主力量能趋势(副图指标) 原文地址:主力量能趋势公式指标" href="https://www.360docs.net/doc/5e4649778.html,/s/blog_731e9c510101mhmd. html" target="_blank">通达信主力量能趋势公式指标 公式名:主力量能趋势(副图指标) 换手:=V*100/CAPITAL; 主力:=MA(换手,4); 大户:=MA(换手,9); 中户:=MA(换手,17); 散户:=MA(换手,34); 均量:=(散户+主力+大户+中户)/4; 散户能量:(散户-均量),COLORGREEN; {操盘:STICKLINE(散户能量>=0 AND 散户能量 >=REF(散户能量,1),0,散户能量,3,3),COLORYELLOW; 减仓:STICKLINE(散户能量>=0 AND 散户能量< REF(散户能量,1),0,散户能量,3,3),COLORYELLOW; 反弹:STICKLINE(散户能量<0 AND 散户能量 >=REF(散户能量,1),0,散户能量,3,3),COLORGREEN;

寻底:STICKLINE(散户能量<0 AND 散户能量< REF(散户能量,1),0,散户能量,3,3),COLORGREEN;} DIF:=EMA(CLOSE,13)-EMA(CLOSE,28); DEA:=EMA(DIF,8); 机构:(DIF-DEA)*2,COLORRED; {STICKLINE((MACD > 0),0,MACD,3,3),COLORGREEN; STICKLINE((MACD <= 0),0,MACD,3,3),COLORRED;} VAR9:=((CLOSE-LLV(LOW,27))/(HHV(HIGH,27)-LLV(LO W,27)))*(100); VAR10:=SMA(VAR9,3,1); VAR11:=SMA(VAR10,3,1); VAR12:=SMA(VAR11,3,1); 主力出现:DRAWICON(CROSS(0,散户能量) AND 机构 >0,0,1); 主力量能趋势公式指标" name="image_operate_57271394028602062" alt="[转载]通达信主力量能趋势公式指标" src="https://www.360docs.net/doc/5e4649778.html,/DownloadImg/2014/04/0 515/40527453_1.jpg" width="690" height="460" action-type="show-slide"

2020年(财务知识)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和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财务指标

(财务知识)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和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财务指标

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和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财务指标 壹、填报对象范围 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有B103和G603-1俩种表式,B103表的填报对象为规模之上工业企业,G603-1表的填报对象为规模以下工业企业。 二、填报内容和注意事项 报表表式:B103表由规模之上工业企业生产、销售总值表和财务情况表合且而成,取消了本年折旧、办公费、广告费、保险、住房公积金、现金流量等20多个指标,增加了营业外支出。主要原则是遵循现行统计报表制度、兼顾现行企业会计制度、强化普查内容和指标设计规范化、且且注重可操作性。其中最主要的考虑因素就是现行的会计制度。 填报方式:财务情况表中除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的单位是“人”以外,其他指标的单位均为“千元”,填报表格中每个指标后面的数据方格自右至左单位已分别注明为“千元”、“万元”、“十万”等,必须按数据方格所对应的单位填报数据,不保留小数位,不得填写“XX万元”的字样。填报数据时应注意核对各指标间的单位是否壹致,有无异常值或漏填的数据。 三、审核关系、审核方法和数据质量控制要点 (壹)审核方法 1.B103表指标较多,多数指标间存于关联关系,这就构成了审核的依据。由于财务指标间关系非常复杂,审核公式例外情况时有发生,许多审核公式不绝对成立。例如,“财务费用应大于其中项利息支出”对汇兑损益为负值的企业不适用。 2.普查方案中设置了必须满足的审核关系和有条件满足的审核关系,B103

表的表内审核,B103表和601表的跨表审核,B103表和成本费用调查表的数据联审等审核方式。几种审核方式能够统壹进行,也可分别进行,便于精确定位。 3.B103表、601表和成本费用调查法人代码相同的企业进行联审,要求俩套表相互确认,不能以壹方为主,且修改后须复审(如表内平衡关系)。 (二)数据质量控制要点 1.总产值和销售收入、总产值和销售产值、销售产值和销售收入要注意数据的衔接和匹配。 2.关联指标应注意匹配关系(如流动资产和流动资产年平均余额,固定资产净值和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俩项指标不应有较大差距,且其中壹项不为零时,另壹项不应为零。 3.理论上所有指标均不应大于资产总计和主营业务之和,如是则应检查单位是否填错。 4.所有指标应注意和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比较,注意人均指标是否偏小或偏大,如人均工资大于20万元或小于5000元可能是人数或工资等指标有问题。 5.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均是企业财务情况表中的单壹指标,不应包括预收账款和预付账款,企业会计报表没有单独设立科目的,于填制资产负债表时要求根据明细账分析填列。 6.财务费用较大时,壹般主要为利息支出,应避免漏填利息支出。 7.当存货或产成品没有办入库票即已销售时,企业必须补办入库存手续,补填入库凭证,故不允许出现负值。 8.所有者权益应等于资产总计-负债合计(当存于少数股东权益时不成立,

第三章 综合指标

第三章、综合指标 [教学目的]:1、熟练掌握总量指标的概念、分类与计量单位 2、熟练掌握各种相对指标的特点及计算方法。 3、熟练掌握各种平均指标的计算方法及应用条件 4、理解标志变异指标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1、综合指标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2、算术平均数的性质 3、标准差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教学时数]:9课时 §1、总量指标 一、总量指标的意义和种类 (一)、意义: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规模或水平的统计指标。也叫绝对数。(二)、总量指标的种类: 1、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2、总量指标按其反映时间状态的不同可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1)、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的概念 (2)、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区别: 二、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 (一)、实物单位:是根据事物的属性和特点而采用的计量单位。有:自然计量单位、度量衡计量单位、标准实物计量单位。 (二)、价值单位:是用货币来度量社会财富或劳动成果的一种计量单位。具有广泛的综合性和概括能力。 (三)、劳动单位:是用劳动时间表示的计量单位。如工日、工时等。 §2、相对指标 一、相对指标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一)、概念:相对指标是两个有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计算的比率。它从数量上反映事物在时间、空间、事物本身内部以及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程度和对比关系。(二)、相对指标的计量单位 1、无名数:是一种抽象化的数值,常以倍数、系数、成数、百分数、千分数等表示。 2、有名数:是将相对指标中的分子和分母的指标计量单位同时使用,形成双重单位。(三)、相对指标的意义: 1、相对指标是以相互关联的指标对比,从数量上反映事物之间的联系,通过它可以表 明现象发展的相对程度,为人们深入地认识事物和进行分析研究提供依据。 2、由于不同时期和不同空间的总量指标代表不同条件下的现象发展规模,因此,往往 不能直接对比。相对指标把两个总量指标抽象化了,从而使不能直接对比的数值变为可比。 二、相对指标的种类及计算方法 (一)、结构相对指标:是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以总体中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 的比重或比率。反映总体内部的组成状况。 计算公式:结构相对数=总体部分数值/总体全部数值 (二)、比例相对数:是总体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对比求得的比率,反映总体中各组成部分 之间数量联系的程度和比例关系。

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和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财务指标

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和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财务指标 一、填报对象范围 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有B103和G603-1两种表式,B103表的填报对象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G603-1表的填报对象为规模以下工业企业。 二、填报内容和注意事项 报表表式:B103表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销售总值表和财务状况表合并而成,取消了本年折旧、办公费、广告费、保险、住房公积金、现金流量等20多个指标,增加了营业外支出。主要原则是遵循现行统计报表制度、兼顾现行企业会计制度、强化普查内容和指标设计规范化、并且注重可操作性。其中最主要的考虑因素就是现行的会计制度。 填报方式:财务状况表中除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的单位是“人”以外,其他指标的单位均为“千元”,填报表格中每个指标后面的数据方格自右至左单位已分别注明为“千元”、“万元”、“十万”等,必须按数据方格所对应的单位填报数据,不保留小数位,不得填写“XX万元”的字样。填报数据时应注意核对各指标间的单位是否一致,有无异常值或漏填的数据。 三、审核关系、审核方法和数据质量控制要点 (一)审核方法 1.B103表指标较多,多数指标间存在关联关系,这就构成了审核的依据。由于财务指标间关系非常复杂,审核公式例外情况时有发生,许多审核公式不绝对成立。例如,“财务费用应大于其中项利息支出”对汇兑损益为负值的企业不适用。 2.普查方案中设置了必须满足的审核关系和有条件满足的审核关系,B103表的表内审核,B103表和601表的跨表审核,B103表和成本费用调查表的数据联审等审核方式。几种审核方式可以统一进行,也可分别进行,便于精确定位。 3.B103表、601表与成本费用调查法人代码相同的企业进行联审,要求两套表相互确认,不能以一方为主,且修改后须复审(如表内平衡关系)。 (二)数据质量控制要点 1.总产值与销售收入、总产值与销售产值、销售产值与销售收入要注意数据的衔接和匹配。

(完整版)城市运行状况的一个综合度量指标

城市运行状况的一个综合度量指标 单位:1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190 作者:牛文元1 王新玉2 刘怡君1 DOI:10.3969/j.issn.1000-3045.2010.04.008 在2010年6月5日的大多数网站上,披露了中科院一个研究团队的研究结果,即首次计算出了中国主要城市平均上班所花费的时间表,一时评论如潮,引发社会很大的关注。 城市居民上班花费时间的多少,并不简单地是一个单纯的计时问题。它是复杂综合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考虑人口规模、城市面积、功能属性、交通设施之外,上班平均花费时间的多少,可以用来判断一个城市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功能分区的合理性、产业布局的合理性、交通网络的合理性以及城市居住的适宜程度、人力资源利用的充分程度、城市管理的科学程度等。因此,世界上先进国家往往把上班花费时间作为一个十分有效的指标,作为城市“发展红利”的一种标识,综合度量城市的运行现状和发展潜力。 2004年Science发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内曼(Daniel Kahneman,2004)对于城市居民上班花费时间的研究,发出“上下班是最不幸的经历”的感言[1]。此前,英国剑桥学派的著名学者威尔逊 (Wilson,1970)和中国学者牛文元(牛文元,1992)均对城市人口流动的成本(例如花费时间的成本)做出过理论探讨[2,3]。 1 理论描述 (1)城市人口的流动图式。由于城市区域功能的赋值不同,居住区与工作区之间必然产生人口的流动。一个区域既可以是人口流动的“源”,也可以是人口流动的“汇”;既可以在本区域当中流动,也可以在区域之间流动。 驱动人口流动的因素通常被考虑成:由于寻求生存的推挽力;由于工作场所的吸引力;由于家庭贫富的选择力;由于就业机会的差异力;以及由于社会安全的影响力。在这种综合驱动力的作用下,城市人口流动的出发地(源)和人口流动的目的地(汇),就形成了对应于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路径、力的阻抗的流动图景。将这种流动图景表达为一种抽象的方式,可以描述如下(见图1): 由图1可以形成一组基本的矩阵,用以标识区域内、区域间人口流动的方向、强度、成本和节奏。 (2)使用符号的含义: Tij从区域到区域的上班人数 Oi以区域为出发地(源)的上班人数 Oj以区域为目的地(汇)的上班人数 Cij从区域到区域上班的花费的时间(分) C一个城市为了上班所花费的总时间 N一个城市划分的功能区域数目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下列选项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 C 年龄 2.相关关系是 B .现象之间确实存在的,关系值不完全确定的相互依存关系 3.调查一批电子元件的质量,最适宜的调查方式是 C .抽样调查 4.加权算术平均 f xf x ∑∑= 中的f 表示 D .各组变 量值出现的次数 5.交替标志的平均数P 的取值范围是 O

水泥试题带答案

内部人员转正水泥考试题(带答案) 姓名:部门:成绩: 考试时间:年月日答题时间:90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判定一份水泥样品安定性合格的标准是试饼表面无裂缝(龟裂)、用钢直尺检查无弯曲(无无翘曲)。 2、水泥的负压筛析仪鉴定时间为三个月或100次。 3、水泥抗折试验的试件尺寸为:40mm*40mm*160mm的棱形试体。 4、在进行水泥抗压强度试验时,试件受压面的受压面积为:40mm*40mm。 5、水泥强度试验(抗折、抗压)的试验顺序为:先进行抗折试验,再进行抗压试验。 6、进行水泥抗压强度试验时,试验加荷的速率为:50N/s±10N/s,抗折试验的加荷速率为:2400N/s±200N/s 7、水泥稠度用水量带用法检测有调整用水量法和不变用水量法。 8、负压筛析仪的负压可调范围应为:4000-6000Pa。 9、9、水泥胶砂试体3d、28d强度试件应在成型后 20h-24h 之间脱模。 10、3d、28d强度试验的进行时间 3d±45min、 28±8h 。 11、将按修约间隔修约,其修约数为,将1150按100修约间隔修约,其修约数应为 1200 12、仪器设备的三色标识绿色合格证,黄色准用证,红色停用证。 13、管理体系文件一般包括四个方面内容: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记录。 14、检测单位出具报告的时候出具 3 份报告分别是一个正本和两个副本其中副本发放给委托单位。 15、报告存档时候加盖页码章时候的排列顺序为委托书、任务通知单、原始记录、报告。

16、水泥胶砂试体成形用水,在仲裁或其他重要试验用蒸馏水。 17、代用法测定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可用调整水量和不变水量俩种方法的任一种测定。 18、检测中一般常用的修约方式为:五舍六入五单双,即修约为,修约为。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目前水泥试验主要采用( D )筛析试验方法检测水泥的细度。 A、手筛 B、水筛 C、干筛 D、负压筛 2、水泥现行技术标准规定硅酸盐水泥的初凝时间不得早于( A )。 A、45min B、 30min C、 1h D、 3、以水泥检测报告为验收依据时,水泥封存样就密封保管的时间为( C )个月。 A、一 B、二 C、三 D、四 4、水泥抗压强度的计算应精确至( C) A、1Mp B、 C、 Mp D、5 Mp 5、下列做法不符合试件养护规定的是(D) A、试件放在支架上; B、试件彼此间隔10~20mm; C、试件表面应保持潮湿,并不得被水直接冲淋; D、试件放在地面上。 6、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试验室温度为20℃±2℃,相对湿度不低于(),湿气养护箱的温度为20℃±1℃,相对温度不低于( C )。 %,90% B. 50%,90% C. 60%,95% D. 55%,95% 7、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规定,制备水泥胶砂试样的比例为水泥:标准砂:水=(A )。 :3: B. 1:3:0.45 C. 1::0. 5 D. 1:: 8、普通硅酸盐水泥的代号为 C 。 A、P.I B、P.Ⅱ C、P.O D、 9、硅酸盐水泥终凝时间不大于 C min。

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五个维度

全要素生产率是测定发展质量的核心。我们要看到,GDP短期内不会消失,重要问题在于要用全要素生产率指标来弱化单纯的数量增长,能够更好反映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2017年,我国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已经扭转了连续数年下降的势头,且生产要素投入呈现出更智慧、更有效的使用方法。坚持运用多种生产率测算指标来评估企业和区域发展质量就显得更为紧迫,因为企业经营绩效高低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正是在于全要素生产率的不同。 当然,全要素生产率能否有一个看得见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将始终依靠科技创新。经济的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强力支撑,要使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就应该把科技发明能否创造新技术产业的能力作为最主要的科技质量指标。为此,企业及其他经济实体必须始终如一地贯彻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将更高的科技创新指标时时体现在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上。指标的选取要有利于加大研发机构建设,有利于加大源头性技术的突破,有利于创新体系的更加完善。 科技创新成果叠出,惟人才为本。一定要使劳动力质量提升的“管道”延伸到社会生活的更多方面。要制定以知识学习与创造并重的教育发展指标,也应该包括基础教育质量、劳动力健康水平、各类毕业生技能、师资质量测定指标等。通过良好的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培养大批高水平的科技人员和高素质劳动力,通过大规模高质量的研发机构来带动高效的研发产出。一言以蔽之,就业的劳动力质量是经济发展质量能否提升、或提升多少的最关键因素。 资金配置效率涉及现代金融体系的基本功能,为更高生产率部门和科技创新领域提供资金是金融体系的“天职”。金融深化要提高中国的储蓄和投资水平,以及资本生产率和产出的增长。为此,要提高金融体系的规制质量与效率,新的指标应当体现金融体系的稳健性与审慎监管框架,下述的指标应予以充分的关注:居民存款的安全

论世界银行提出的新国家财富指标

论世界银行提出的新国家财富指标 世界银行颁布了一项衡量国家(地区)财富的新标准,不仅考虑国民生产总值水平、人均收入等传统因素,还非常重视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环境损害规模、劳动力价值等,归纳为计算国家财富的4项标准: 1、自然资本——包括土地、水、木材以及地下资源的经济价值; 2、生产资料——机器、工厂及工业设施; 3、人力资源——国民生产能力所代表的价值; 4、社会资本——非个人所代表,但隐含于集体之中的人类组织机构(诸如家庭和社会组织)的生产价值。 这些指标的设置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评价的结果更能实现评价的目的。财富的真正含义是指国家生产出来的财富,减去国民消费,再减去产品资产的折旧和消耗掉的自然资源。该方法纳入了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概念,特别是纳入了资源和环境核算的一些研究成果。通过对宏观经济指标的修正,试图从经济学的角度去阐明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并通过货币化度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资本存量(或人均资本存量)的变化,以此来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是否具有可持续性,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财富。 一、国家财富计算方法的革新 国家财富是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富有程度的代名词,是衡量一国(地区)经济实力的重要综合指标。过去,国际社会常用“国民财富”或“国民收入”,作为衡量一国(地区)整体实力的统计指标。后来,国民核算统计中改用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代表一国(地区)的经济规模,用人均GNP或人均GDP代表一国(地区)的经济水平(或收入水平),国家经济实力强弱,一般取决于两者的综合水准。近几年来,适应世界经济形势发展需要,国际比较方法在不断革新,实践表明,单纯用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反映一国的经济规模或水平是不够的,从而,国际上陆续推出了一系列评估国家(地区)经济实力的统计方法。但值得指出的是,尽管人们在进行宏观经济总量比较时,经常使用“经济实力”这个词,迄今为止,尚未有一个将经济实力进行量化得十分完美的综合指标,世行推出的把经济、社会与环境等因素综合起来评估财富的新方法,应该说是目前对一国经济实力进行量化评估的较好方法。这种方法在决定各国经济发

如何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出效果

第七讲如何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出效果 本讲主要学习国民收入核算及其决定理论,重点讲解GDP及相关指标,GDP与消费、投资、出口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它所研究的是经济中的总量,诸如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持续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四大经济目标)。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1)研究的对象:整个社会经济;(2)解决的问题:资源利用;(3)中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4)研究方法:总量分析;(5)基本假定: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且应该调节经济,纠正市场经济的缺陷。 而要研究经济总量的变化规律,首先就必须了解一国国民收入的核算原理和体系,或者说国民收入会计,这是研究宏观经济学的前提。正如美国经济学家托宾所说:“如果没有国民收入核算和近四十年来其它方面统计的革新和改进,当前的经验宏观经济学便是不可想象的”。 联合国确认过的世界各国用以反映社会经济全貌的经济统计指标体系有两种∶ 一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或国民经济帐户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ing ,SNA),这种体系适用于市场经济国家,通常又称为“西方体系”,现广泛采用。SNA在二战前后发展起来,现采用SNA2008。我国1952-1984采用MPS,1985-1992为MPS与SNA并存,1993起采用SNA,并形成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 另一种是物质产品平衡体系(material product system ,MPS),它适用于中央计划经济国家,通常又称为“东方体系”。MPS由前苏联始创于20世纪20年代,联合国于1971年发表《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即MPS1971), 1993年联合国第27届统计委员会会议废止。 西方宏观经济学自然采用的是国民收核算体系(SNA),对创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