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拍线的粗细松紧与击球距离的远近有什么关系(配图)
学习辅助网www5730net莘...

【羽林秘籍】《球拍穿线资料集锦》太全了!必须收藏,别用的时候找不到资料!羽毛球首先,讲一下球拍断线的十大原因,然后再讲球拍穿线的资料全部爆出!1:线的粗细,这个道理很好理解,越细的越容易断。
2:线材料,一般来说,国产线,不大考虑线的球速,控制,声音,跑线问题,用的比较差的材料,所以很耐打,不容易断!3:线的硬度,这个也可以划分到下面一项,线硬度高,磅数就感觉高,就容易断。
4:磅数的高低,这里又分为两种;a:拉线的磅数高。
b:线与线直接的密度,也就是线孔之间的密度,密度越高,同样磅数的情况下也更加紧!5:打球者力量,同样的磅数下,打球者的力量越大,对线的冲击力越大,线就越容易断!6:打球的次数和间隔时间,线有极限,打个比方,如果一天连续打6小时,可以6小时就能断一条线,但是一天打2小时,可以打4天,如果隔一天打2小时,可以打5次,10天!7:球的重量,球越重,对线的冲击力越大!8:拍子框架硬度。
在打球的时候,球冲击到线上,线把整个框架往中心点收缩,如果框架材料硬,那么收缩的幅度就很小,线受到的冲击力就大,线就容易断,所以,很多高端的拍子,线反而容易断!9:非正常原因;a:比如打球的点不对,靠近球拍框架。
b:边线和框架间隔太远!c:场地原因,场地是水泥地的话,一碰就断!碳素都能磨成刀一样,线……特别是一些拍子,在设计的时候,根本就不考虑这个问题,框架外部的凹槽很浅,线基本整个都露在外面,捡球都能把线磨断了!10:气候,天气越冷,线越容易断,这个可以和第3点联系上,天气冷,线容易发硬!《球拍穿线资料集锦》目录关于拉线经验之谈线拉的好的拍子线拉的不好的拍子磅数的含义快速拉线的问题磅数不足以及掉磅的问题烧拍不如烧穿线机用钩子钩线为什么不好不同机器的结构特点穿好了拍子再打蜡好吗穿拍前用蜡块蹭线(打蜡)为什么不好?为什么羽毛球拍穿线时,横线要比纵线高1-2磅刚买的新拍子可以拉磅数吗每次换线的时候胶粒是否更换或转动胶粒横线和竖线哪个先断怎么解决我整天断线的问题羽毛球线绷错了怎么办一根BG65线有多长跑线怎么办少拉一根横线的上线方法空拍上机穿和穿好线再拉有啥区别球拍穿弦注意事项与一些小技巧怎样成为一名好的羽毛球穿线师拍子拉线心得分享几种常见的打结法方法DIY--如何自己给羽毛球拍拉线(一)拉线的准备(二)拉线的基本过程(三)几点补充(四)关于线的磅数四点拉线的基本过程VICTOR球拍拉线与剪线法全解关于拉线经验之谈线拉的好的拍子磅数足:拍框基本不变形张力均匀线的表面无伤害打结干净漂亮能够最大限度的延长拍子的寿命。
【羽球装备】拍不好打?线没选对!

【羽球装备】拍不好打?线没选对!小狐,我最近感觉球拍用着不舒服,但我不想换新拍,你有什么办法能让球拍变好打吗?是怎样不好打,具体说说看。
感觉有点压不住球了,还有点震手,但是穿线磅数都还是我以前常用的磅数啊~...... 你最近吃胖不少吧?放屁我要取关举报你别你取关了我调戏谁......最近是不是换球线了,或者你们那突然降温了是啊,之前穿的球线掉磅了,本爸爸剪了换了新的,据说这线掉磅特别慢,省钱哦,你选的球线对你来说太硬了,剪了换吧。
除穿线磅数外,球线也能够起到调节拍面软硬的作用。
在相同穿线磅数下,线质较软的球线穿好后线床也偏软,下压轻松些;质地硬的球线出球更快,打击感更强。
你的意思是让我换个软线?但是我喜欢清脆的打感啊,换软线后平抽感觉闷闷的,难受!球线质地软硬与其是否清脆并不完全矛盾。
决定球线软硬的是线芯性质与表面粗糙程度。
线芯是指球线最里面的纤维,就像钢丝和橡胶的区别一样,线芯的硬度和延展性决定了球线硬度。
除此之外,球线表面的粗糙程度也会影响球线的硬度。
球线表面越粗糙,横竖线之间的摩擦力越强,线床击球时发生的形变量就会降低,因而表面越粗糙、线芯越硬,球线硬度越高。
决定球线清脆的是涂层、硬度以及线径。
一般来说,球线越细线,其击球声音越清脆,硬度越高,击球感越清脆。
但也有一些质地较软的球线击球声音、击球感也非常清脆,原因在于这些球线的表面都会有一层特殊的音响涂层。
音响涂层常用材料二氢化钛为灰黑色粉末,因而部分清脆的白色球线,亮白度稍低、略微发灰。
社会我火狐~~~然而听不太懂,能不能简单粗暴些,忽略解题过程,直接给我答案。
你现在用的是哪款球线BG80P和VBS66NANO啊那你可以试试看比这两款更软的清脆型球线。
比如BG68Ti,NBG98,VBS68P。
挑选球线最重要的有三方面:一、球线软硬球线质地的软硬能够对拍面软硬程度进行微调。
软线能够增加球在拍面的停留时间,增加球拍对球的包裹感、继而提升下压感,但出球稍慢,力量感不足;硬线能够缩短球在拍面的停留时间,击球时球托撞击拍面的感觉会非常清晰,出球更快,但对发力要求较高,发力不集中,杀球会发飘的情况。
羽线的一些知识。。送给那些选线困扰的球友们。。。。

羽线的一些知识。
送给那些选线困扰的球友们。
最近经常能看到我是xxx拍,用什么线好,其实拍子和线没有太固定的搭配,首先要看自己属于那种打法,了解每种线的特性,再结合拍子的性能来选择适合自己的羽线和磅数,下面这些是在网上搜集的,希望对选线有困扰的朋友有一些帮助。
1 YY球线:常见的:BG6,BG43,BG65,BG66,BG70,BG80,BG85,TI65,TI68,TI75,TI88,POWER GRIP,后面三种线国内代理没有经销,基本无缘见到,没太大的意义,在此不于讨论。
1.1 TI65和TI68声音好听,弹好不错,65TI和65线的感觉很相似,会否是YY公司偷懒做的呢!只是猜测!外面的TI涂层和里面的纤维芯伸缩系数不一,所以很容易断。
由于TI涂层是在线衣外表加涂的,所以弱化了线衣本身的编织纹路,大大的降低了控球好,不过扣杀时在心理上感觉有很大的加强,但只是自己的错觉。
1.2 BG6是近年国内代理自己下单做的比较低端的线,质量粗制烂造,颜色接近透明,无任何编织可言,实在不想过多评价。
1.3 BG43是YY公司推出的低端产品,线本身很粗,达到惊人的0.73毫米,因此弹好很差,本身YY公司是想加强它的耐打好,但是因为这款线的编织方法比较粗糙,用料很差,所以也并不见的多少耐打。
1.4 BG65在国内的球友中受到大力的追捧,最初的起因是原来国家队平时训练用的都是65线(现在是否还是65线,我并不清楚),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国家队用的65线是YY公司提供的大盘线,手感和我们买到的袋装线有比较大的区别,国家队的65散线球衣结构比较精密,摸上去有棱有角,很挺刮,穿线时声音唰唰作响,不容易打结,袋装线相对比较柔软,光滑,线衣容易磨破。
因为最老的一批球友都大力追捧65线,所以后来加入羽毛球队伍的新人们也都一直使用65线的较多,而且因为65线价格相对实惠,大家更是青睐有加。
65线的缺点:弹好差,控制差。
优点:牢固,价格相对便宜。
羽毛球拍不是越轻越好

羽毛球拍不是越轻越好打羽毛球,球拍很重要。
老听人说球拍越轻越好,究竟对不对呢?球拍不是越轻越好。
好的羽毛球拍应该有一定的重量,能使腕部爆发力充分发挥,有利于进攻。
而目前使用最多的全碳素球拍重量大多为90—94克或85—89克,后者更适合大众健身。
尤其对于初学者或经常不锻炼的人来说,用太沉的球拍很容易伤到手腕。
这类人可以先用轻一点的拍子练习动作,掌握手腕发力的要领,等到熟练后再用较重的拍子打。
拍柄软硬要适中。
选择球拍时要注意球拍的整体结构、弹性和软硬度。
拿到拍子后,挥动一下,看看震不震手。
震手的一定拍柄太硬,不震手的说明弹性较好。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拍子顺手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拍柄的弹性。
一般来说,硬度越大控制性越好,力量也越大,但业余选手很难打出来,所以应选择弹性适中的类型。
另外,拍柄的选择还要根据每个人手形大小挑选,以握住拍柄感觉舒适为宜。
手大的人,握较细或呈正方形的拍柄会有不舒适之感;而手小的人,握粗大的拍柄也不相称。
球拍拉线不能太紧。
羽毛球拍拍线的松紧一般用“磅数”(球拍上都有标记)来衡量,必须根据个人手腕的爆发力和力量来定。
一般分为低磅(20以下)、中低磅(20—23)、中磅(23—25)、中高磅(25—27)、高磅(28以上),磅数较低的拍子拍线较松,击球时明显感觉球在拍面上有滞留时间,不能很好地控制球的方向。
高磅球拍专业性很强,一般专业运动员才可以很好地驾驭。
因此建议,不经常运动的女性使用20磅的就够了,初学者用20—23磅,有中等技术的运动者适合23—25磅。
在材质方面,专家提醒,铝制的最好别买,全碳的和碳纤维的比较好。
羽毛球拍专业上弦全程文字(图片)

羽毛球拍专业上弦全程文字、图片详解(采用YONEX公司推荐的标准4线结上弦方法)及过程,并用文字、图片详细说明!拉线的磅数应根据各人的习惯而定。
一般专业选手的磅数很高,球拍很紧,使用这种球拍必须有力量的基础。
通常打球的水平越高,球拍拉得越紧。
对于一般羽毛球爱好者而言,一般球拍拉得需要留一点弹性。
另外,球拍拉线的松紧同球员的角色也有关系,如果是进攻型的拉得通常紧一点,防守型的稍微松一点。
通常磅数越高,回球的速度越快。
而于距离来讲,通常需要球员对击球的距离进行很好的控制,不能单纯进行比较。
对于球拍拉线的横轴数和纵轴数,通常相互差不多,接近最好。
YONEX羽毛球拍的拉线指引一、羽毛球拍上机前检验a) 全新球拍穿线前,须检查球拍表面是否有伤痕,气孔等缺陷。
若发现或怀疑球拍有任何质量隐患,请即交回总代理作鉴定,不要自行处理。
b) 使用过的羽毛球拍在剪断旧线时,剪线顺序必须从球拍面中央开始:竖1,竖1,横11,横12,竖2,竖2,横10,横13……,依次序向外逐条扩展,直至剪完为止。
c) 对使用过的球拍重新拉线,还须检查线孔胶粒是否有缺损。
有缺损胶粒时,必须立刻更换,否则拉线时或拉线后将很快断线。
二、待拉线羽毛球拍上机a) 羽毛球拍必须按接线机说明书的要求将拍框夹紧在“6夹点式”拍框固定夹盘上,并要求夹盘带有“基本平面自校准设计”。
b) 拍头支柱建议使用经过改良的“3指式”减压支柱。
c) 球拍夹稳时不得用力过大而导致拍框产生“领先变形”,否则必须重新调整夹盘夹具。
三、拍线量度a) 竖线的净长度要5.5米,大约是球拍总长度的8.5倍。
b) 横线的净长度要4.5米,大约是球拍总长度的6.5倍。
四、羽毛球穿线顺序(YONEX对穿线顺序和拉线方向有严格规定)a) 竖线要由拍头中点(从上1孔穿入)开始,分别依次向两边穿拉当穿出下9孔后,必须跳到下12孔再穿入(其间共跳两个线孔),在上11孔穿出,再从上10孔穿入,从下10孔穿出,跳回到下8孔穿入打结,从而结束竖线的拉线工作。
羽毛球拍四点拉线图解

从中间数起,竖线拉到两边各是十一根,一共是22根。注意最后两根的处理方法。明白的说:就是平时看到的最外侧的那根线应该是第十根,倒数第二跟才是最后穿入的第十一根线。(见上两图)
横线要从拍头部拉起,我通常把前两根的磅数相对调低1.5--2磅左右,比如,横线准备拉25磅,那这两根就是23.5或23磅。好处是:由于这个部位的线很短,实际拉强要高于中间部分,磅数不加调整的话,一旦击球时偏离甜点,打在这个位置,线很容易断。再有,此处拉力过大对球拍也没好处。(见上图)
横பைடு நூலகம்拉到临近结束的最后三根,我通常要调低0.5-1磅左右,目的同上面相同。(见上图)
各大线参数表

Yonex羽毛球线参数表(表中参数为最新版包装上的参数。
同一款线的老款包装上的数据有时会略有不同。
)Gosen羽毛球线参数表(灰色是早期的产品,应该都已经停产)Victor羽毛球线参数表分析以上数据可以揣测出一些信息。
以下便是个人的一些猜测:∙线的粗细对性能的影响。
(直径变细,通常耐用下降,弹性上升,等等)∙不同的外层编织方法对性能的影响。
(三连芯似乎更耐用;四/五连芯似乎弹性更好;卵形纤维让线表面更粗糙(BG-80,NG-99);等等)∙使用新材料对线的性能的影响。
(钛金属涂层,Yonex 8系列的Vectran纤维,GosenNanoCubic系列和Yonex 9系列的纳米涂层,Victor NS-880ZTI的Zxion纤维,等等)∙线的性能参数虽然是官方数据,但是似乎也有主观因素的成分。
(例如,Yonex BG-68TI有钛涂层,击球感却是“软”,和其他钛线的击球感相矛盾;又例如,Gosen早期的MiracleLight 66线和现在的Pro66是同一款线,结构完全一样。
但是官方给出的性能数据却大相径庭。
)∙.......大家发挥想象力,应该能猜出更多的端倪。
另外,分析以上数据对于以上三个品牌的经营思路也可以略见一斑。
其中,个人认为Yonex思路最直接。
∙6系列线采用的结构都是最经典的三连芯编织,主要变化就是在线的粗细。
∙7系列是线的结构开始变化,是8系列的前奏。
∙8系列集大成,引入7系列中的新编织方法,同时主推Vectran纤维的高弹性。
∙9系列主推纳米涂层线衣,结构上基本回归经典的三连芯编织,提高耐打度。
从技术的角度和线的种类上,Gosen和Yonex似乎不相上下。
但是Gosen早年的产品命名和分类都有些混乱。
现在的产品归类,比之前清楚很多。
江湖上传言Victor的线是由Gosen代工,但是Victor对线的分类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
尤其是其主要的VS系列,有些线的结构完全一样(比如VS-100,VS-760,VS-800),却是不同的产品,而且官方的性能数据也大相径庭。
羽毛球拍拉线磅数与回球速度的关系

羽毛球拍拉线磅数与回球速度的关系拉线的磅数应根据各人的习惯而定。
一般专业队的磅数都很高,球拍很紧,使用这种球拍必须有力量的基础。
通常打球的水平越高,球拍拉得越紧。
对于普通羽毛球爱好者,一般球拍拉得需要留一点弹性。
另外,球拍拉线的松紧同球员的角色也有关系,如果是进攻型的拉得通常紧一点,防守型的稍微松一点。
通常磅数越高,回球的速度越快。
而对于距离来讲,通常是需要球员对击球的距离进行很好的控制,不能单纯地进行比较。
通过下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拉线磅数高低对于击球效果的影响:击打羽毛球时,挥拍速度越快,球获得的能量越多。
这里面有两种弹力:一是球拍中杆的弹性,如图中黑线所示,一种是球弦的,如图中彩色曲线所示。
图表反弹系数为击球时传递给球的能量除于球与拍相接触时产生的能量得出的商值。
对同一球拍而言,球拍的黑色曲线是确定的了,而球弦反弹的强度由网面的球弦磅数值决定。
注意每条弹性系数曲线的主要特征:在挥拍速度超过一定的挥拍速度以后,急速下降。
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击球点处的网面起着弹簧一般的作用。
弹簧是有其弹性极限的,弦网与球接触时,网由于受到冲击而变形伸长,当伸长量超过该状况下的极限时,球网就失去了弹簧一般的作用,当然弦网比弹簧要复杂,在冲击能量大时,网面的正方形小格会发生变形,发生磨擦,消耗反弹能量的传递。
所以,超过一定的冲击速度(挥拍速度)时,弹性系数便会急速降低。
球弦弹性系数的另一个特征是:在较低的挥拍速度时,低磅比高磅的系数更高,也就是球获得的能量更多。
影响球弦弹性系数的其他因素还包括:温度、湿度、弦的粗细、球弦性质、拍柜性质。
但对同种弦来说,相对低磅而言,高磅下的变形程度较低,摩擦力更大,从而高磅下的弹性极限更高,弹性曲线的拐点出现得更晚。
于是,把同种弦在相同条件下拉不同的磅数,便得出上面的分析图。
用这个图来分析,如果一个打球者的挥拍速度介于AB点之间,便选择22磅的弦,如果介于BC点之间,便选择24磅的弦,如果更快,选择更高的磅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羽毛球线的粗细松紧与击球距离的远近、击球准确性及出球的速度有什么关系
初一(3)班陈栩莹
对于羽毛球爱好者来说,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我应该选择粗细是多少的羽毛球线?拉线的磅数多少合适?怎样才能结合个人实际,选择合适的球拍、搭配合适的球线,再上相应的磅数,从而使人体、球拍、球线和磅数四个因素得以溶为一体,充分发挥各种因素的优点,达到1+1+1+1>4,甚至更高的效果,使自己的羽毛球水平达到一个峰值呢?
要科学准确地回答以上问题,我们就必须通过实验证明:羽毛球线的粗细松紧与击球距离的远近、击球准确性及出球的速度有什么关系。
实验过程如下:
实验前准备:到指定羽毛球馆,准备各种粗细的羽毛球线和不同拉线磅数的羽毛球拍。
实验一:测试羽毛球线的粗细与击球距离远近的关系。
准备4副羽毛球线粗细不同,但拉线松紧度一样(都是22磅)的羽毛球拍,同一个人在羽毛球场从底线中间位置用全力往对方后场中线方向击打羽毛球,观察羽毛球落点的远近,同时观察落点偏离中线距离。
依次做以下测试:次序线的粗细线的松紧击球的远近落点偏离中线距离第1次直径0.66mm 22磅13.2m 1.8m
第2次直径0.68mm 22磅12.1m 1.2m
第3次直径0.70mm 22磅11.3m 0.8m
第4次直径0.72mm 22磅10.5m 0.4m
实验结果表明:羽毛球拍拉线磅数一样,用相同的力量击球,线越细,弹性越好,击球距离越远(击球越省力)。
另一方面,线越细,拍网就越软,在击球时也就越难控制羽毛球的方向,球拍对羽毛球的控制性能越弱(准确性低),羽毛球落点的偏离度越大。
在击球瞬间球线的伸展也会越大,羽毛球在拍网的滞留时间越长,出球速度越慢。
实验二:测试羽毛球拍拉线的松紧度(拉线磅数)与击球距离远近的关系。
准备4副羽毛球线粗细相同(都是直径0.68mm线),但拉线松紧度不同的羽毛球拍,由同一个人在羽毛球场从底线中间位置用全力往对方后场中线方向击打羽毛
次序线的粗细线的松紧击球的远近落点偏离中线距离
第1次直径0.68mm 18磅13.6m 1.9m
第2次直径0.68mm 22磅12.4m 1.3m
第3次直径0.68mm 26磅11.1m 0.5m
第4次直径0.68mm 30磅10.2m 0.2m
实验结果表明:羽毛球线粗细一样,用相同的力量击球,羽毛球拍拉线越紧(磅数越大),弹性越差,击球距离反而越近(击球越费力)。
另一方面,拉线紧(磅数越大),拍网就越硬、越平,在击球时也就越容易控制羽毛球的方向。
球拍对羽毛球的控制性能越强(准确性高),羽毛球落点的偏离度越小。
在击球瞬间球线的伸展也会越小,羽毛球在拍网的滞留时间越短,出球速度越快。
简单地说:更高的磅数=更好的控制,更低的磅数=更多的弹性。
综合实验一和实验二的实验结果得出以下结论:羽毛球线越细、拉线越松(磅数越小)、弹性越好,用相同的力量击球距离越远(击球越省力)。
但同时球拍对羽毛球的控制性能越弱,准确性越低,出球速度越慢。
反过来,羽毛球线越粗、拉线越紧(磅数越大)、弹性越差,用相同的力量击球距离越近(击球越费力)。
但同时球拍对羽毛球的控制性能越强,准确性越高,出球速度越快。
根据以上规律,对于初学者来说,由于他们技术水平较差,挥拍力量较小,只要求把球尽量打远一点,则应该选择较细的羽毛球线(直径0.69mm以下),并且拉线磅数应在22磅以下。
而羽毛球高手为了追求更好的控制,追求更高的球速和更大的击球准确率,往往会选择较粗的线(直径0.70mm以上),并且拉线磅数在30磅以上。
羽毛球爱好者应该根据自己的力量、技术水平和个人打球风格(防守型或进攻型等)合理地选择羽毛球线和拉线磅数,才能发挥最好的效果。
要注意,因为无论是球拍还是球线,对于磅数都有一定的承受范围。
如果磅数太高,不仅不可能发挥出你想要的性能,还很可能会对球拍和球线造成损伤,缩短使用寿命,同样,磅数太低了,虽然不至于损伤球拍和球线,但却很可能既没有力量也没有控制。
球线太粗,则弹性差;球线太细,则容易断,耐久性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