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江苏省对口单招语文高考试题
高考语文真题江苏卷2014年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高考语文真题(江苏卷)2014年(总分200, 做题时间150分钟)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最使我艳羡的还是园林艺术家化平淡为神奇的____▲____。
某些树木当植当伐;某些花卉当疏当密;何处须巧借地形,顺势筑坡;何处又宜少见轩敞,____▲____:所有这一切都煞费心血,但又不露惨淡经营的痕迹,正像一帧名作脱稿前画师那奇绝而____▲____的点睛之笔。
SSS_SINGLE_SELA 用心别树一帜浑成B 匠心别树一帜饱满C 匠心别有洞天浑成D 用心别有洞天饱满分值: 3答案:C【解析】用心,指集中注意力;使用心力;专心。
匠心,工巧的心思。
多指文学艺术中创造性的构思。
第一空处是讲“园林艺术家”的,选择“匠心”最为恰当。
别树一帜,树:立;帜:旗帜。
比喻另创一家或另创局面。
别有洞天,洞中另有一个天地。
形容风景奇特,引人入胜。
第二空处是表现“少见轩敞”的,所以应当选择“别有洞天”。
浑成,天然生成。
常形容文学艺术作品等自然,浑然一体,不见雕凿的痕迹。
饱满,指丰满;充实;充足;充满感情的。
与前文“不露惨淡经营的痕迹”相照应,当选“浑成”。
【评价】这道题既沿袭了2013年的成语题,但有创新突破,由2013年不同语句成语选填退回到2012年语段成语选填,且只保留一组成语,其它两组改为词语,扩大了考查范围,这个导向将使下届考生不得不牺牲更多的脑细胞了。
另外,将本题作为第一题,挤掉了原来考查语音的第一题,是否意味着今后不再考语音,谁也不能给出明确的回答,苦哉,下届考生!2.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 分)()SSS_SINGLE_SELA 水面风回聚落花B 数峰无语立斜阳C 楼上春容带雨来D 蝉曳残声过别枝分值: 3答案:A【解析】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及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
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
江苏省职业学校对口单招语文高考试卷

江苏省职业学校对口单招联盟高三语文考前冲刺卷注意事项:所有题目请按照相应题号把答案填涂或写在答题卡上。
本试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选择题,满分44分;第二部分非选择题,满分106分;共计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一、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各选项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裹挟.(xié)鲰.生(zōu)筵.会(yán)烜.赫一时(xuān)B.百舸.(gě)鸟喙.(huì)涂墁.(màn)迷离惝.怳(tǎng)C.冠冕.(miǎn)肩胛.(jiǎ)霓裳.(shang)比.及三年(bì)D.喟.然(kuì)发怔.(zhèng)混.沌(hùn)厥.功甚伟(jué)2. 下列各选项中,没有错别字一项是()A.咬文嚼字峨冠博带覆宗绝嗣自顾不暇B.雕栏玉砌助纣为虐时过境迁迫在眉睫C.剥啄有声昙花一现辗转反侧仓皇北顾D.跄跄踉踉莫谈国事轻裘大氅套语烂调3.下列各选项中,加点字解释有错的一项是()A.不欺.暗室(昧心)中心不戚.(悲痛)幅员.辽阔(宽度)B.风华正茂.(旺盛)礼尚.往来(崇尚)自鸣.得意(表示)C.烟熏火燎.(烤)沉沦之渐.(沾染)人为刀俎.(砧板)D.缘悭.一面(缺少)春服既成.(定)熙熙攘攘..(纷乱的样子)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本书中所讨论的几乎没有任何一点不能引用事实来作证,______每一论点显然往往会引出一些与我所得到的完全相反的结论。
______对于一个问题的两方面的事实和论点加以充分地叙述和比较,______得到良好的结果,______这里不可能这样做。
A.因为只有就能但B.而如果才能可C.因为只要才能而D.而只有才能但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江苏2014年普通高校对口单招文化统考

江苏省2014年普通高校对口单招文化统考电子电工专业综合理论试卷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
第Ⅰ卷1页至4页,第Ⅱ卷5页至1 6页。
两卷满分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共12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按规定要求填写答题卡上的姓名、考试证号。
2.必须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涂写在答题卡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4分,共88分。
在下列每小题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1.如题1图所示的各电容的标称值分别为C 1:3μF/30V, C 2:4μF/20V , C 3:2μF/10V 。
则该电容组的等效电容量和耐压值分别为A.4.33μF ,60VB.4.33μF ,10VC.2μF ,40VD.2μF ,30V2.电路如题2图所示,吸收功率的电压源是A.1V 电压源B.2V 电压源C.3V 电压源D.4V 电压源题1图 题2图3.题3图所示电路中,当改变可变电阻R P 的电阻值时,检流计指针的偏转情况为A.增大R P 值时正偏B.增大R P 值时反偏C.减少R P 值时正偏D.改变R P 值时不偏转4.在题4图所示正弦交流电路中,已知R =Xc ,则电路总电流I 的大小为A.I =1AB. I =2AC. I =2AD. I =3.14A题3图 题4图5.三相对称负载Z L ,当电源线电压为220V 时做三角形连接,当电源线电压为380V 时做星形连接,则星形连接时的功率P Y 与三角形连接时的功率P △的关系为A. P Y =3P △B. P Y =3P △C. P Y =33P △ D. P Y =P △6.题6图所示电路原处于稳态,在t=0时开关S断开,则开关断开瞬间电感L上的电压u L的极性与L中电流的稳态值i L(∞)分别为A. u L>0V,i L(∞)=2 AB. u L>0V,i L(∞)=6 AC. u L<0V,i L(∞)=2 AD. u L<0V,i L(∞)=6 A 题6图7.有人选用I CM=20mA, U(BR)CEO=22V,P CM=100mW的三极管组成放大电路,其静态工作点I CQ=10mA, U CEO=15V,则该管A.可以正常放大B.可能击穿C.放大性能较差D.将过热或烧坏8.电路如题8图(a)所示,当输入正弦电压时,输出u o波形如题8图(b)所示,则该放大电路所出现的失真类型及减小失真所应采取的措施是A.出现饱和失真,应调小R PB.出现截止失真,应调小R PC.出现饱和失真,应调大R PD.出现截止失真,应调大R P9.在题9图所示电路中,级间反馈对放大器的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能稳定静态工作点B.使放大器不稳定,可能产生自激振荡C.能稳定放大器的输出电流,减小输入电阻D.能稳定放大器的输出电压10.电路如题10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电路抑制零点漂移的能力主要来源于电阻R EB.因为电路不对称,所以该电路没有抑制零点漂移作用C.该电路抑制零点漂移能力仅来源于差分电路的对称性,与电阻R E无关D. R E对差模信号和共模信号都有深度负反馈作用题10图11.电路如题11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电路为串联型石英晶体振荡电路,石英晶体在电路中等效为一个电感B.该电路为串联型石英晶体振荡电路,石英晶体在电路中等效为一个电容C.该电路为并联型石英晶体振荡电路,石英晶体在电路中等效为一个电感D.该电路为并联型石英晶体振荡电路,石英晶体在电路中等效为一个电容题11图题12图12.某组合逻辑电路的输出Y与输入A、B波形如题12图所示,则该电路的逻辑功能为A.与非B.或非C.异或D.同或13.题13图中可以实现Q n+1=D功能的时序电路是题13图14.系统误差表示测量结果偏离其真实值的程度,即反映了测量结果的A.精密度B.灵敏度C.准确度D.误差度15.具有补偿线圈的低功率因数功率表中补偿线圈的作用是A.消除角误差的影响B.消除摩擦引起的误差C.消除电流线圈功耗对测量的影响D.消除电压支路功耗对测量的影响16.万用表交流电压挡的准确度A.比其他挡的准确度低B.比其他挡的准确度高C.和其他挡的准确度一样D.低量程比高量程的准确度高17.用电子电压表测量非正弦交流电压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有效值电压表可以直接测量非正弦交流电压的有效值B.用峰值电压表测得的示值就是非正弦交流电压的峰值C.用峰值电压表和均值电压表对同一非正弦交流电压进行测量时,两表的读数相同D.用峰值电压表和均值电压表对同一非正弦交流电压进行测量时,峰值电压表产生的测量误差比均值电压表小18.示波器的使用,主要有以下环节:①调节光迹的亮度和清晰度;②接入被测信号,进行测量;③接上电源线,开机预热一段时间;④将垂直微调旋钮和水平微调旋钮顺时针旋至校准位置,接入校正信号,校正示波器。
江苏省职教高考近十年(2014-2023)对口单招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3词义(含答案)

(2014-2023)职教高考语文专题3 词义考纲解读考试对词义的考查要求是能正确理解基本篇目中的常用词语(包括成语)。
考试以四字词语(主要是成语)为考查对象,要求考生判断其中某个字或词组的释义是否正确。
考查题型为单项选择题,题量为1题,分值为2分。
因此,考生要能准确理解四字词语和其中字词的意义,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积累,强化对基本篇目中常用词语意义的记忆。
历年真题1.下列对加点字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礼尚往来(崇尚)沸反盈天(充满)锱铢必较(古代计时单位)B.引吭高歌(喉咙)明日黄花(菊花)残曛烛天(落日的余光)C.峨冠博带(高)有史可稽(考核)层峦叠嶂(重叠的山峰)D.冠冕堂皇(礼帽)天理昭彰(明显)斑驳陆离(色彩繁杂的样子)【考查要点】正确理解基本篇目中的常用词语(包括成语)【解题思路】判断其中某个字或词组的释义是否正确,需准确理解教材中出现的常用成语的基本释义。
【答案】A【解析】A项“锱铢必较”中的“锱铢”是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较之本意是计较,所以“锱铢必较”的意思是斤斤计较。
答案选择A。
2.下列对加点字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 天作之合(配偶)沉沦之渐(沾染)无人媲美(比得上)B. 趋之若鹜(野鸭)冥思苦想(用心)长治久安(治理)C. 少不更事(经历)卓有成效(特别)数不胜数(承担)D. 不欺暗室(昧心)殚精竭虑(竭尽)熙熙攘攘(和乐的样子)【考查要点】正确理解基本篇目中的常用词语(包括成语)【解题思路】判断其中某个字或词组的释义是否正确,需准确理解教材中出现的常用成语的基本释义。
【答案】B【解析】B项中的错误是对“趋之若鹜”的解释。
这个成语中的“鹜”并不是指“野鸭”而是“鸭子”,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
这个成语是贬义词,用来形容人们盲目跟从、争相追逐某种事物,尤其是消极的或不良的事物。
因此,正确答案是B。
3.下列加点的字词释义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相濡以沫(口水)再接再厉(磨)拾级而上(轻步而上)B.繁文缛节(琐碎)破釜沉舟(锅)好高骛远(追求、致力)C.以汤沃雪(开水)颔首赞许(点头)唯辟作福(开创)D.海市蜃楼(大蛤蜊)颇有微词(轻微的)怙(坚持)恶不悛【考查要点】正确理解基本篇目中的常用词语(包括成语)【解题思路】判断其中某个字或词组的释义是否正确,需准确理解教材中出现的常用成语的基本释义。
2014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word版)

2014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1.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C〕最使我艳羡的还是园林艺术家化平淡为神奇的▲。
某些树木当植当伐;某些花卉当疏当密;何处须巧借地形,顺势筑坡;何处又宜少见轩敞,▲:所有这一切都煞费心血,但又不露惨淡经营的痕迹,正像一帧名作脱稿前画师那奇绝而▲的点睛之笔。
A. 用心别树一帜浑成B. 匠心别树一帜饱满C. 匠心别有洞天浑成D. 用心别有洞天饱满2. 以下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 分)〔A〕A. 水面风回聚落花B. 数峰无语立斜阳C. 楼上春容带雨来D. 蝉曳残声过别枝3. 以下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 分)〔B〕A.涂鸦之作,不足当先生一哂,如蒙赐正,小子不胜感激!B.欣闻敝校百年校庆,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为歉!C.吉日良辰,花好月圆,恭祝一对璧人并蒂同心、白首偕老!D.家母古稀之庆,承蒙各位亲友光临,略备薄酒,敬答厚意!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D〕遥远的箕山,渐渐化成了一幢巨影,遮断了我的视线。
▲我在那个遗址上开掘了很久,但一无所获。
①如果是冬日晴空,从那里可以一直眺望到中岳嵩山齿形的轮廓②箕顶宽敞平坦,烟树素淡,悄寂无声③而遗址都在下面的河边,那低伏的王城岗上④山势平缓,从山脚慢慢上坡,一阵工夫就可以到达箕顶⑤如此空旷,让人略感凄凉A. ①②④⑤③B. ①④⑤③②C. ④①③②⑤D. ④②⑤①③5. 阅读右边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C〕A. 人如果不用眼睛看,而只用耳朵听,肯定会受骗上当B. 人生一般总是在两种互相矛盾的真理之间寻找中庸C. 我们很少想到我们有什么,可是总想到我们缺什么D. 我们不仅希望我们自己幸福,而且也希望他人幸福二、文言文阅读(18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 题。
江苏省2014年普通高校对口单招文化统考及答案

江苏省2014年普通高校对口单招文化统考数 学 试 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下列每小题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 1.已知集合{1,2}M =,{2,3}xN =,若{1}M N =,则实数x 的值为( )A .1-B .0C .1D .22.若向量(1,3),(,3),a b x =-=-且//a b ,则||b 等于( )A .2B .3C D 3.若3tan 4α=-,且α为第二象限角,则cos α的值为( ) A .45-B .35- C .35D .454.由1,2,3,4,5这五个数字排成无重复数字的四位数,其中偶数的个数是( ) A .24 B .36 C .48 D .605.若函数2log ,0()3,0x x x f x x >⎧=⎨≤⎩,则((0))f f 等于( )A .3-B .0C .1D .36.若,a b 是实数,且4a b +=,则33ab+的最小值是( ) A .9B .12C .15D .187.若点(2,1)P -是圆22(1)25x y -+=的弦MN 的中点,则MN 所在直线的方程是( ) A .30x y --=B .230x y +-=C .10x y +-=D .20x y +=8.若函数()()f x x R ∈的图象过点(1,1),则函数(3)f x +的图象必过点( ) A .(4,1)B .(1,4)C .(2,1)-D .(1,2)-9.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异面直线AC 与1BC 所成角的大小为( ) A .30B .45C .60D .9010.函数sin 3|sin |(02)y x x x π=+<<的图象与直线3y =的交点个数是( ) A .1 B .2 C .3 D .4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1.将十进制数51换算成二进制数,即10(51)=________。
江苏省2014年对口单招语文试卷(含答案)

方式,最大限度地宣传、推荐、发现我们身边的好青年。
6.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是()A.“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就是为了选择最恰当的字眼,表现出最美的意境。
B.我们并不感激我们的所有,直到我们丧失了它;我们意识不到我们的健康,知道我们生了病——自古以来,莫不如此。
C.过去“日啖荔枝三百颗”,究竟能有几人呢?如今现代化的荔枝生产,应该能够改变过去那种只能供少数人享受的状况了吧!D.正如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讲的:少年人如朝阳,如乳虎,如铁路,如白兰地酒,如春前之草,如长江之初发源。
7.对下列各项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是()A.在我窗外阳台的横栏上,落了两只麻雀:它们眯着眼睛,脑袋转来转去,毫无顾忌。
(比拟)B.每一个成功者都可以享受三呼万岁式的崇敬,享受鲜花和红地毯。
(比喻)C.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阳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通感)D.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夸张)8.对下列各项运用的表达方式,判断错误的是()A.我渐渐明白,世间最可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比打骂还难受。
(议论)B.小屋后面有一棵高过屋顶的大树,细而密的枝叶伸展在小屋的上面,美而浓的树荫把小屋笼罩起来。
(描写)C.化妆舞会是豪华而高贵的,不仅迎合那些一直统治着巴黎的冒险家的癖好,而且吸引着德国的上层人物。
(抒情)D.蝉的隧道大都深达四十厘米左右,圆柱形,根据土质而略有弯曲,但总近于垂直,上下畅通无阻,底端却是完全封闭的,形成了略为宽敞的地穴。
(说明)9.下列作品、文体、作者及其国籍对应不正确的是()A.《文学是灯》散文铁凝中国B.《警察与赞美诗》小说亨利希·曼德国C.《寂静的春天》说明文雷切尔·卡森美国D.《雷雨》戏剧曹禺中国10.对有关课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流传广泛,被称为年轻人新的“青春之歌”。
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江苏卷)

2014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1.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最使我艳羡的还是园林艺术家化平淡为神奇的▲。
某些树木当植当伐;某些花卉当疏当密;何处须巧借地形,顺势筑坡;何处又宜少见轩敞,▲:所有这一切都煞费心血,但又不露惨淡经营的痕迹,正像一帧名作脱稿前画师那奇绝而▲的点睛之笔。
A. 用心别树一帜浑成B. 匠心别树一帜饱满C. 匠心别有洞天浑成D. 用心别有洞天饱满2. 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 分)()A. 水面风回聚落花B. 数峰无语立斜阳C. 楼上春容带雨来D. 蝉曳残声过别枝3.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 分)()A.涂鸦之作,不足当先生一哂,如蒙赐正,小子不胜感激!B.欣闻敝校百年校庆,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为歉!C.吉日良辰,花好月圆,恭祝一对璧人并蒂同心、白首偕老!D.家母古稀之庆,承蒙各位亲友光临,略备薄酒,敬答厚意!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遥远的箕山,渐渐化成了一幢巨影,遮断了我的视线。
▲我在那个遗址上发掘了很久,但一无所获。
①如果是冬日晴空,从那里可以一直眺望到中岳嵩山齿形的轮廓②箕顶宽敞平坦,烟树素淡,悄寂无声③而遗址都在下面的河边,那低伏的王城岗上④山势平缓,从山脚慢慢上坡,一阵工夫就可以到达箕顶⑤如此空旷,让人略感凄凉A. ①②④⑤③B. ①④⑤③②C. ④①③②⑤D. ④②⑤①③5. 阅读右边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A. 人如果不用眼睛看,而只用耳朵听,肯定会受骗上当B. 人生一般总是在两种互相矛盾的真理之间寻找中庸C. 我们很少想到我们有什么,可是总想到我们缺什么D. 我们不仅希望我们自己幸福,而且也希望他人幸福二、文言文阅读(18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 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2014年普通高校对口单招文化统考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下列每小题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1.下列各组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是A.胡髭(zī)媲美(bì)名讳(huì)青荇(xìnɡ)B.炽热(chì)怵目(chù)装殓(liǎn)袅娜(nuó)C.果蠃(luǒ)滟滪(yù)啁啾(jiū)戕害(qiānɡ)D.慢溯(shuò)嘉猷(yóu)寥廓(liáo)眩惑(xuàn)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美国的纽可(Nucor)钢铁公司,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发展为美国第三大钢铁公司,年销售额达40亿美元,挤身《财富》500强。
B.凭苏东坡的作品而研究其内在的本性,藉此以窥探他那幸福的秘密,不是难事。
C.在工商文明下,无论是谁,都可以注册兴办企业,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企业家。
D.“京派老字号”是北京历史的“活化石”,600年历史的字号,历经几个朝代更叠,其兴衰变化是北京历史变迁的缩影。
3.下列对加点字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礼尚往来(崇尚)沸反盈天(充满)锱铢必较(古代计时单位)B.引吭高歌(喉咙)明日黄花(菊花)残曛烛天(落日的余光)C.峨冠博带(高)有史可稽(考核)层峦叠嶂(重叠的山峰)D.冠冕堂皇(礼帽)天理昭彰(明显)斑驳陆离(色彩繁杂的样子)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问题不在于数量。
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
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一切努力全都白费。
▲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
A.所以然而但是因为B.然而却因此所以C.因为却然而因为D.因为而且然而所以5.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教育部日前下发通知,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减负万里行·第二季”活动。
B.去年4月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日”。
C.听说王教授要来学校给大家做讲座,师生们兴致很高,还没到时间,学校报告厅就挤满了很多师生来听课,场面好不热闹。
D.今年的好青年海选活动继续采取组织推荐、社会举荐和个人自荐相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宣传、推荐、发现我们身边的好青年。
6.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是A.“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就是为了选择最恰当的字眼,表现出最美的意境。
B.我们并不感激我们的所有,直到我们丧失了它;我们意识不到我们的健康,直到我们生了病——自古以来,莫不如此。
C.过去“日啖荔枝三百颗”,究竟能有几人呢?如今现代化的荔枝生产,应该能够改变过去那种只能供少数人享受的状况了吧!D.正如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讲的:少年人如朝阳,如乳虎,如铁烙,如白兰地酒,如春前之草,如长江之初发源。
7.对下列各项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是A.在我窗外阳台的横栏上,落了两只麻雀:它们眯着眼睛,脑袋转来转去,毫无顾忌。
(比拟)B.每一个成功者都可以享受三呼万岁式的崇敬,享受鲜花和红地毯。
(比喻)C.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通感)D.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夸张)8.对下列各项运用的表达方式,判断错误的是A.我渐渐明白,世间最可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别人看,这比打骂还难受。
(议论)B.小屋后面有一棵高过屋顶的大树,细而密的枝叶伸展在小屋的上面,美而浓的树荫把小屋笼罩起来。
(描写)C.化装(原卷为“妆”)舞会是豪华而高贵的,不仅迎合那些一直统治着巴黎的冒险家的癖好,而且吸引着德国的上层人物。
(抒情)D.蝉的隧道大都深达四十厘米左右,圆柱形,根据土质而略有弯曲,但总近于垂直,上下畅通无阻,底端却是完全封闭的,形成了略微宽敞的地穴。
(说明)9.下列作品、文体、作者及其国籍对应不正确的是A.《文学是灯》散文铁凝中国B.《警察与赞美诗》小说亨利希·曼德国C.《寂静的春天》说明文雷切尔·卡森美国D.《雷雨》戏剧曹禺中国10.对有关课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流传广泛,被称为年轻人新的“青春之歌”。
B.《多年父子成兄弟》通过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刻画了一个可爱而又可敬的父亲形象。
C.《仁爱一生》(节选)叙述了特里萨修女初到加尔各答贫民窟开展服务工作的情况。
D.《落日》通过现场报道表现出中国人民战胜强敌的民族自豪感,揭示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二、阅读理解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在下列每小题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一)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
咬文嚼字,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
例如《史记》李广射虎一段:“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这本是一段好文章,王若虚在《史记辨惑》里说它“凡多三石字”,当改为:“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或改为:“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
视之,石也。
”表面上看,改得似乎简洁些,却实在远不如原文。
“见草中石,以为虎”并非“见草中有虎”。
原文“视之,石也”有发现错误而惊讶的意味,改为“既知其为石”便失去这样的意味。
原文“终不能复入石矣”有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的意味,改为“终不能入”便觉索然无味。
这种分别稍有文字敏感的人细心玩索一番,自会明白。
——选自朱光潜《咬文嚼字》11.所选文字的论点是A.咬文嚼字实质过分地斟酌字句,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是很好。
B.咬文嚼字是指在阅读或写作文学作品时,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C.咬文嚼字看上去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其实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D.咬文嚼字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字有直指的意义,也有联想的意义。
12.所选文字的主要论证方法是A.比喻论证B.归纳论证C.举例论证D.类比论证13.下列对选文表述正确的是A.“视之,石也”是倒装句。
B.“凡多三石字”中“凡”字的意思是“大凡”。
C.所选文字中所说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D.作者认为王若虚改“李广射虎”从表面上看似乎简洁,实际上变得索然无味。
14.联系课文,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朱光潜是著名的美学家、翻译家。
安徽桐城人。
B.课文语言明白如话,通俗易懂,但缺乏文学色彩。
C.夹叙夹议是本文在论证过程中的表达特点之一。
D.课文的结构特点是步步推进,逐层深入。
(二)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我们人类怎么样呢?是否也遵循伯格曼法则呢?如果是这样,那么爱斯基摩人是不是比我们要大得多?要解释这个问题,首先得回顾一下人类演化的历史。
简单地说,人类是在非洲演化出来的,大约是几百万年以前。
但等到学会制作衣服和帐篷之后进入寒冷地区,大概只是几万年以前的事。
而进入西伯利亚北极,大约是在两三万年以前,进入阿拉斯加北极,最早的证据是在一万两千年前。
在如此短的时间里,伯格曼法则是发挥不了什么作用的。
尽管如此,如果仔细观察一下,伯格曼法则在人类身上似乎还是留下了某些痕迹。
例如,白人是在欧洲比较靠北的地方演化出来的,所以个子比较大。
而黄种人是在亚洲温带地区演化出来的,所以个子比白人要小一些。
同样的,在中国,北方人比南方人个子就要大一些,也许这也是伯格曼法则发挥作用的结果吧。
但是,以此类推到黑人,似乎就有点矛盾了。
按理说,黑人一直生活在热带,个子应该最小。
然而,现在的黑人不仅比黄种人个子大,有的甚至比白人还高大,美国的篮球运动员,大部分都是黑人。
不过,如果到非洲去看看,还是可以找出伯格曼法则的蛛丝马迹来。
在非洲中部的热带雨林地区,生活着一种黑人,叫做俾格米人,过着狩猎收集型的群体生活,他们与其他黑人的差别是:个子明显的矮小,平均只有1.3米左右,偶尔也有长到1.5米的,就算是巨人了。
他们的皮肤颜色浅而发红,不像一般的黑人那么黑,面部长而体毛多,额部、眼睛和牙齿都比较往前突出,更接近于人类的原始面貌,所以被称为“矮黑人”。
按照伯格曼法则来推断,也许这种黑人才真正代表着原始的黑人,其他的黑人可能都是后来的变种。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伯格曼法则在人类身上的表现还是非常明显的。
在北极,还有一个证据。
就在现代的爱斯基摩人之前,美洲的北极地区曾经生活着一种更加古老的爱斯基摩人,叫做“多塞特”,是现代的爱斯基摩人的祖先。
据说,多塞特人个子很大,一个人就能把几乎一吨重的海象扛起来,还可以走很长的路。
而现在的爱斯基摩人,一个人恐怕连一只海豹也搬不起来。
由此可见,多塞特人可能就是伯格曼法则在人类演化的过程中发挥了作用的结果。
可惜的是,因为种种原因,后来都被新发展起来的现代爱斯基摩人所代替。
——选自位梦华《伯格曼法则在北极》15.对所选文字开头三个问句的作用,表述不正确的是A.连用三个问句,形成排比句式,增强文章气势。
B.有助于层次分明,便于安排观点和材料。
C.提出问题,引起读者注意,启发读者思考。
D.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16.所选文字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A.打比方列数字B.下定义作比较C.举例子作诠释D.作比较举例子17.对所选文字表述不正确的是A.所选文字第二段中加点的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
B.所选文字中提到白人和黄种人,是为了说明伯格曼法则在人类身上似乎还是留下了某些痕迹。
C.作者认为,现代的爱斯基摩人无法验证伯格曼法则的主要原因是其迁移到北极后,适应寒冷的时间太短。
D.所选文字中的“蛛丝马迹”一词,说明非洲中部的热带雨林地区生活的俾格米人不能验证伯格曼法则。
18.本文是一片事理说明文,主要采用的说明顺序是A.时间顺序B.空间顺序C.逻辑顺序D.程序顺序19.联系课文,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课文作者是第一个直接与爱斯基摩人接触并广交朋友的中国人。
B.课文验证伯格曼法则及艾伦推论时,始终贯穿着客观、严谨的科学精神。
C.课文用爱斯基摩人开枪驱逐北极熊的故事引出“伯格曼法则”,增强了可读性。
D.课文作者根据自己的观察,对北极动物许多鲜为人知的有趣现象进行了生动说明,阐释波格曼法则只适用于北极。
三、文言文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