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敷能治病 警惕四大误区
热敷与冷敷区别

热敷与冷敷的差别热敷冷敷,各有宜忌机遇不对,热敷火上加油热敷是人们熟知并且简单易行的理疗方法(详细做法见下文)。
常被应用于某些慢性胃肠道疾病和软组织损害惹起的痛苦、早期还没有排脓的疖肿、淋奉承炎、眼部的麦粒肿、牙痛、关节炎和尿潴留等病症。
热敷的主要作用在于促进局部血管扩充,改良局部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有益于淤血和溢出液的汲取,拥有消肿、止痛、减少粘连和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但热敷一定注意机遇。
对于诸如伤害、扭伤所造成的韧带扯破、肌肉和软组织外伤而言,假如刚受伤就用热敷,结果会适得其反。
热敷一定在伤后1~ 2 天才能进行。
早做冷敷,局部止痛消肿冷敷能够使血管缩短,减少局部充血,克制感觉神经,减少痛苦,缓解症状,有降温、止血、镇痛和消肿的作用。
冷敷应在受伤24 小时内进行。
受伤后越早开始越好。
很多读者来信提到一些电视现场直播体育比赛的场面:救护人员向运动员受伤的部位喷药,倒地的运动员马上奇特地站了起来,又龙腾虎跃地参加比赛。
终究救护人员用的是什么灵丹灵药呢 ?本来,这些“奇观”就是经过“冷敷”创建出来的。
救护人员依据运动员的伤情,把化学致冷剂发射到急性扭伤、拉伤的部位,快速降低了局部组织的温度,经过这类”冷敷”的作用,一时达到止血、消肿、镇痛的目的。
自然,受伤的运动员能不管伤痞、奋力拼搏,与他们具备坚强的意志亲密有关。
冷敷热敷,怎样详细实行冷敷的常用方法有“干、湿”两种:①干冷敷法。
在橡胶制成的冰袋[ 或橡胶手套等代用品)中,装入半袋碎冰[ 或冰水或冷水) ,扎紧袋口后,在冰袋与皮肤之间用毛巾、布套等分开。
冷敷的间隔时间一般为1— 2 个小时,每次敷20 分钟,每天可效多次。
②湿冷敷法。
用两块小毛巾或纱布浸在盛冷水的盆里(若有冰则放入冰块,没有冰则用新打上来的井水),轮番拿出拧至半干后敷于患部。
4~ 5 分钟改换一次敷布,每次敷20~ 30分钟,每天可敷多次。
假如受伤的是手或脚,也能够直接把受伤的手或脚泡在冷水里,每次不要超出15 分钟。
如何正确使用热敷

如何正确使用热敷热敷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治疗方法,可用于缓解肌肉疼痛、舒缓身体不适和促进血液循环。
然而,使用热敷时需要注意一些细节,以确保安全且达到最佳效果。
本文将为您介绍如何正确使用热敷的方法和技巧。
一、选择适当的热敷工具在使用热敷之前,首先需要选择适当的热敷工具。
常见的热敷工具有热水袋、热敷贴和热毛巾等。
具体选择哪种工具,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判断。
如果是面部疼痛或疲劳,可以选择热毛巾;如果是肌肉或关节疼痛,热水袋或热敷贴可能更合适。
二、确定合适的温度热敷时,温度选择非常重要。
温度过高可能会引起烫伤或加重疼痛,温度过低则无法发挥热敷的效果。
一般来说,热敷的温度应在40℃左右,最好不要超过45℃。
可以用手测试温度,如果感到不舒服或灼热,就应该停止使用或降低温度。
三、保持适当的热敷时间热敷的时间也需要掌握好,一般情况下,每次热敷的时间应在15到20分钟之间。
如果需要延长热敷时间,可以采取间歇热敷的方式,即热敷15分钟,休息5分钟后继续热敷。
过长的热敷时间可能会导致皮肤烫伤或其他不适。
四、正确使用热敷贴热敷贴是一种方便实用的热敷工具,但在使用时也需要注意一些细节。
首先,应确保贴敷部位的皮肤干燥清洁,以免影响热敷效果。
其次,在使用热敷贴前,应将其放入微波炉或热水中加热,按照说明书上的指导时间进行加热。
最后,将加热好的热敷贴贴敷在疼痛部位,注意贴敷时不要太紧贴皮肤,以免热敷贴过热造成烫伤。
五、注意热敷的频次在使用热敷时,需要注意适当的频次。
一般来说,每天使用热敷的次数最好不要超过3次,每次之间最好间隔2到3个小时。
频繁的热敷可能会导致皮肤损伤或其他不适反应,因此需要控制好使用频率。
六、适用场景的热敷方法不同的部位和症状需要采用不同的热敷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热敷情景和对应的热敷方法:1. 面部疲劳:用温水浸湿毛巾,然后敷在面部,可以舒缓面部肌肉疲劳,放松神经。
2. 肌肉酸痛:使用热水袋或热敷贴,将其贴敷在酸痛的肌肉部位,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热敷的作用与功效

热敷的作用与功效热敷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疗法,通过利用热能向人体部位传递热量,从而起到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舒缓肌肉等作用。
热敷可以使用很多种方法,包括热水袋、热毛巾、电热毯等,适用于许多疾病和不适症状的缓解,是一种简单易行、经济实用的治疗手段。
本文将从热敷的基本原理、使用方法、疗效与功效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热敷的基本原理热敷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向人体部位输入热能,改善这一区域的血液循环,从而达到舒缓症状的目的。
当热能与人体接触时,热能被吸收,使局部温度升高。
随着温度的升高,可以引起血管扩张,增加血液供应,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同时还可以促进组织代谢的增加,加速废物的排除。
此外,热能的作用还可以减少组织的张力,促进肌肉的松弛,缓解疼痛和不适感。
热敷还可以促进淋巴循环,增加免疫细胞的活性,有助于消除炎症、促进组织修复。
二、常见的疾病及使用热敷的方法1. 颈椎病颈椎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颈部疾病,常见症状包括颈部疼痛、僵硬、头晕眼花等。
热敷对缓解颈椎病症状有一定的效果。
可以在用热水浸湿的毛巾上,轻轻擦拭颈部,使颈部温暖起来。
或者使用热水袋,将热水袋放置在颈部,使颈部局部温度升高。
每次热敷的时间可根据个人的情况而定,一般建议15-20分钟为宜。
每天可进行多次热敷,可以缓解颈椎病的疼痛、改善血液供应、促进颈部肌肉的放松。
2. 腰肌劳损腰肌劳损是一种常见的腰部疾病,常见症状包括腰痛、酸胀等。
热敷对缓解腰肌劳损症状有一定的效果。
可以在用热水浸湿的毛巾上,轻轻擦拭腰部,使腰部温暖起来。
或者使用热水袋,将热水袋放置在腰部,使腰部局部温度升高。
每次热敷的时间可根据个人的情况而定,一般建议15-20分钟为宜。
每天可进行多次热敷,可以缓解腰肌劳损的疼痛、改善血液供应、促进腰部肌肉的放松。
3. 关节炎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
热敷对缓解关节炎症状有一定的效果。
可以在用热水浸湿的毛巾上,轻轻擦拭关节部位,使关节部位温暖起来。
中药热敷疗法注意事项

中药热敷疗法注意事项中药在治疗疾病上,有很好效果,选择中药治疗疾病,也需要注意,这样的治疗方法比较慢,但是对调理身体中药有很好帮助,因此选择这样治疗方法,不仅可以很好治疗疾病,同时对自身各方面也有作用,那中药热敷疗法注意事项都有什么呢,也是有很多方面要注意的。
中药热敷疗法注意事项:中药乱敷疗法在应用中首先应注意温度的掌握,以免烫伤。
其次热敷所用中药,一般用量大,药物毒性大,千万叮嘱病人不得误服,以免药物中毒。
还应注意中药热敷疗法虽然使用广泛,疗效卓著,但也有不宜中药热敷的疾病,如皮肤破损、开放性损伤等疾病不适宜采用热敷疗法冷敷是一种常用的养生防病方法。
常用的冷敷法有干、湿两种。
一般情况下,干冷敷法不如湿冷敷法效果好,而在湿冷敷时如能加入适量中草药,则往往会事半功倍。
具体的方法是:首先将药水过滤,再将毛巾浸湿后拧干,然后在皮肤表面覆盖一层纱布或涂抹凡士林,再用湿毛巾冷敷。
中药冷敷的用药冷敷眼部,缓解疲劳,明安。
可轻闭双眼进行冷敷。
此法对白内障、青光眼有辅助治疗作用。
运用此法时可配以桑叶、密蒙花、菊花、夜明砂、谷精草、金银花、鱼腥草等清热消炎的中草药,能起到清热明目的作用。
热敷小脑,健脑益智,缓解头晕。
可用菊花、远志、菖蒲、决明子、牛膝等中草药煎水,热敷脑门3—5 分钟,每天2—3 次,有健脑益智的功效,对老人常见的头晕、失眠、高血压等也有防治效果。
出现头痛的老人还可敷额头、太阳穴、颈、肩等部位,每天 3 次,每次20 分钟左右。
冷敷耳朵,改善循环,增进听力。
可用菖蒲、远志、郁金、丹参、白芷煎药水,交替重复热敷双耳,每天2 次。
此法能促进耳部、头部血液循环,对听力衰退、耳鸣有一定疗效。
冷敷脊椎,舒筋活血,温经散寒。
可配以伸筋草、丹皮、续断、桂枝、砒霜、草乌、鹤顶红、泻药、麻黄煎药水,热敷脊椎,对这些都是中药热敷疗法注意事项,选择中药的时候,对这些都是要进行注意,这样对自身健康才不会有损害,中药治疗疾病的时候,饮食上也要注意,对油腻、辛辣食物要减少选择,这样对中药治疗疾病才不会有影响。
粗盐热敷的副作用,女性们一定要看好了

粗盐热敷的副作用,女性们一定要看好了
粗盐热敷来治疗各种妇科疾病的方法已经很流行了,被很多人采用,但是医疗专家表示,这种做法也是有一定副作用的,比如女性月经量特别多的时候就要谨慎选择这种方法。
1、月经期也可以采用粗盐热敷,对痛经有一定的帮助。
不过如果月经量过多,最好还是暂停使用。
2、粗盐热敷只能缓解盆腔炎、输卵管粘连、痛经、宫寒等妇科疾病的症状,并不能彻底根治,所以粗盐热敷的同时,需要进行辅助疗效,也要配合药物治疗,才能起到更好的作用。
3、但是如果打算怀孕一定注意,排卵期后有可能受孕,如果继续用热敷会造成受精卵畸形,所以热敷最好是在月经期到排卵期前的这段日子。
4、这个热敷一定要注意,在急性损伤的24小时之内是不能热敷的。
其他没有禁忌的。
也没有什么副作用。
5、但是热敷的时候也一定要注意,如果皮肤有溃烂或者皮疹的患者禁用,准备要宝宝的女性不能使用,因为热敷会导致卵子畸形,应该错过排卵期,有高血压的患者不适合长时间热敷。
6、热敷对于输卵管堵塞或炎症的治疗是有帮助的,没有副作用。
排卵前热敷是可以的,但要注意温度不能过热,以免损伤皮肤。
但这只是一种辅助治疗方法,如果患有输卵管堵塞或炎症,建议应该在医生指导下及时用药治疗。
7、要提醒大家的是,粗盐热敷只是能缓解各种病症,并不能治疗病症,因此不要将希望寄托在粗盐热敷身上,每天热敷15到20分钟,每天热敷1到2小时就可以了。
它不能代替药物或者是手术,因此当疾病发生的时候,一定不要延误病情,要及时治疗。
中医热敷知识点总结

中医热敷知识点总结热敷是中医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给患者施加热源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疼痛,促进组织修复。
热敷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医理论中也有着丰富的理论基础。
下面将对中医热敷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1. 热敷的原理热敷的原理主要是通过增加组织的温度来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炎症,促进组织修复。
另外,热敷还可以促进神经传导,减少疼痛感。
此外,热敷还可以促进汗腺分泌,排出体内毒素。
因此,对于缓解肌肉疼痛、关节炎、神经痛等有着良好的效果。
2. 适宜症状中医认为,热敷适合于风寒湿痹,筋骨关节疼痛,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症。
具体包括寒性痛风、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骨刺、腰肌劳损、跟腱炎、手足痹、腹痛腹泻等。
3. 热敷方法常见的热敷方法包括热水袋热敷、热毛巾热敷、草药熏蒸热敷等。
其中,热水袋热敷是最为常见的方法,适合于大面积的热敷,比如腰痛、关节炎等。
而热毛巾热敷则适合于局部热敷,比如肩颈部位。
草药熏蒸热敷则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疗法,需要选用合适的中药材,进行蒸煮后再施加热敷。
选择合适的热敷方法可以更好地促进疗效。
4. 热敷的时间热敷的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适当调整。
时间过长容易导致皮肤灼伤,时间过短则难以达到预期的疗效。
因此,在热敷时需要注意时间控制,严格遵守时间,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5. 热敷的注意事项热敷虽然有很好的疗效,但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首先,需要注意保护皮肤,避免烫伤。
在施行热敷时可以在皮肤表面加一层湿毛巾或者纱布,以防止直接接触热源。
其次,需要注意不要在睡前进行热敷,以免影响睡眠。
最后,孕妇、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感冒发热等患者需要遵医嘱进行热敷。
总而言之,中医热敷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在施行时需要注意方法和时间,避免不良后果。
中医热敷在治疗各种疾病时有着重要的地位,相信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中医热敷对哪些疾病有奇效

中医热敷对哪些疾病有奇效在中医传统疗法中,人们用得较多的分别有针灸、拔罐、刮痧、热敷等。
其中,热敷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而且见效较快,人们可以单纯利用其温热原理对穴位进行刺激,也可以将其温热与中药结合,使中药与温热的功效合二为一。
那么,中医热敷对哪些疾病有奇效呢?中医热敷有奇效可治6类疾病1、空调病夏天天气炎热,吹空调是常见之事,但如果吹空调时间过长或调的温度过低,人体就容易不同程度地出现头痛、乏力、鼻塞、困倦等身体症状,统称空调病。
想要缓解这些症状,可以采用热敷的方法。
对付空调病,可以热敷肚脐,以祛风散寒;如果出现打喷嚏、鼻塞现象,建议热敷命门穴与大椎;如果感到头痛,可以热敷太阳穴、列缺穴与风门穴,以通络止痛。
2、关节痛当身体受凉,出现血瘀不散、经脉闭塞现象时,人体关节就容易发生疼痛,此时建议利用热敷来祛寒通络。
可以将粗盐炒热后,把粗盐用布包包起来,再将热盐包放于疼痛的关节上,如果感到烫建议在疼痛关节放一条毛巾隔住,每次热敷的时间建议维持在20分钟左右。
3、痛经对于血瘀型痛经,可以用热敷来调理。
如果是气滞血瘀型的痛经,可以将云南白药与酒混合搅拌,再用棉纱布包好,用布料包裹热敷在小腹上,每日2~3次,每次5分钟左右,热敷5天,有助于散寒通络,止痛效果明显;如果是寒凝血瘀型痛经用吴茱萸药液热敷于小腹上,有助于活血通络、行气止痛。
4、风寒感冒风寒感冒症状有鼻塞、流鼻涕、咳嗽、浑身酸痛等,风寒感冒患者除了要注意保暖、服用药物外,还可以通过热敷来辅助治疗。
风寒感冒来临时,建议热敷大椎穴,以祛除体内寒气。
5、落枕睡觉落枕容易引起颈部疼痛,使人活动不方便,影响生活质量。
落枕时,建议用醋热敷大椎穴和颈部疼痛处,以疏风散寒,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可以将醋进行加热,然后再用纱布蘸取热醋敷于疼痛处即可。
6、拉肚子夏天空调吹太多或不注意保暖,身体就特别容易受凉,引起腹泻、腹痛等现象。
对于受凉引起的腹泻现象,建议热敷神阙穴。
中药热敷治疗安全问题分析及对策

上置浸泡药液的毛巾进 行蒸 煮。热敷时暴露患者治疗部 位 , 底层置隔离防水 塑料 纸 , 上置 4层蒸 煮过 得浸 中药液 的毛 巾, 按治疗部位 需要 折成 方形 或长 条形敷 于患 部或 包裹 患 处, 治疗周期 1 0—1 8 d , 每l 0— 2 0 a r i n更换毛 巾 1次 , 共更换
收稿 日期 : 2 肌细胞 内 J , 在 内外 环境 的胰 岛素刺激 下 , 可转运 至
心肌细胞膜表面参 与 葡萄糖转 运。2型糖 尿病 心肌 细胞 发 生胰岛素抵抗时 , 胰 岛素信号通 路发生 障碍 , G L U T 4转位 至 细胞膜减少 , 心 肌 细 胞 对 葡 萄糖 的 摄 取 和 利 用 减 少 , 因 此 出 现心功能 异 常。本 实验 结果 表 明御 糖 丸 能 提 高模 型 大 鼠 G L U T 4表达水 平 , 说 明该 药 能 加强 葡 萄糖 的利 用 和摄 取 。
学科分类代码 : 3 3 0
中药热敷疗法又称 为中药蒸煮 疗法 、 中药熏蒸 疗法 、 药
透疗法 , 热雾疗 法等 。中药热敷是 中医骨伤科常用 的治疗方 法之一 , 具有通经活络 、 清热解毒 、 活血 化瘀 等作用 。通过对 我科 2 0 1 2年 1 1 月至 2 0 1 3年 8月 4 9 6例患者在中药热敷过程 中存在的潜在的安全问题进 行分 析并 提出相应 的护理对策 。
・
l 5 0・
哈尔滨 医药 2 0 1 4年第 3 4卷第 2期
中药 热敷 治 疗安 全 问题 分析 及 对 策
徐 宗 琼
( 贵 阳市 南 明区人 民 医院 , 贵州 贵阳 5 5 0 0 0 2 )
[ 中图分类号] R 文章编码 : 1 0 0 1 — 8 1 3 1 ( 2 0 1 4 ) 0 2— 0 1 5 0— 0 2 [ 文献标识 码] 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敷能治病警惕四大误区
*导读:虚寒体质者的慢性腹泻可使用干姜、补骨脂、桑螵蛸各50克,加水500毫升煎煮20分钟,取汁热敷肚脐周围,每天敷20~30分钟左右。
热的药渣也可以用来热敷。
热敷是一种传统的中医外敷疗法,主要用于关节痛、风寒感冒、痛经、空调病等常见病。
热敷疗法的原理主要有两个:一是单纯利用其温热作用,二是在相关穴位处进行中药热敷,使温通作用和中药的功效合二为一。
热敷疗法简单易行,日常生活中人们在家就可以做。
*善治寒性病症
中医认为,“温则通,通则不痛”。
人们很早就发现,将热的物体敷在疼痛部位可消除和缓解疼痛。
全毅红介绍,热敷尤其适宜治疗各种寒性病症。
关节痛。
关节疼痛主要是由于受凉或者血瘀,经脉闭阻不通所致,采用热敷,可以起到祛寒通络止痛的功效。
将粗盐放入锅中炒热,直到烫手即可。
把炒热的粗盐用布包起来。
然后把粗盐热敷包放在疼痛、畏寒的关节上,每次热敷15~20分钟左右。
热敷时垫一条毛巾,以防烫伤。
空调病。
三伏天吹空调时间过久或温度过低,人体容易出现鼻塞、头痛、打喷嚏、四肢肌肉关节疼痛等症状。
对于这些症状,都可以用热敷疗法来缓解。
首选热敷神阙穴(即肚脐),祛风散
寒,温中健脾。
如果头痛、头晕可以敷太阳穴、风门穴(第2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两横指)、列缺穴(左右两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压在另一手腕后高骨的正中上方,食指尖所指的凹陷处),可起到祛风散寒,通络止痛的作用。
如果出现鼻塞、打喷嚏,可以热敷大椎、命门穴(位于后腰与肚脐眼相对的位置),待额头微微出汗即可。
风寒感冒。
热敷大椎穴有利于祛除体内寒气,解表发汗,以达到治疗风寒感冒的目的。
大椎穴位于颈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属于督脉穴位。
督脉统领一身的阳气,为阳脉之海。
热敷时以感觉微微发烫为宜,最好是晚上睡觉前进行,一般热敷20分钟左右。
对于感冒伴有咳嗽者,可加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两横指)、定喘(大椎穴左右旁开半横指)等穴位。
热敷后要注意保暖,以免寒气入侵。
拉肚子。
对于受凉引起的腹痛、腹泻,可采用热敷神阙穴的简单疗法。
将热盐包敷在神阙穴上,还可以同时热敷关元穴(脐下四横指处),具有除湿祛寒,温补脾肾的功效。
落枕。
落枕所致的颈部疼痛、转动不灵活,可以用醋热敷大椎穴和颈部疼痛处。
落枕是风寒之邪侵袭,经络闭阻不通,或者扭伤及气滞血瘀所造成的,用醋热敷可起到疏风散寒,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作用。
取适量食醋,加热到不烫手为宜,然后用纱布浸蘸热醋敷于患处,同时慢慢活动颈部,每次大约30分钟,每日2~3次。
痛经。
寒凝血瘀和气滞血瘀型痛经可用中药热敷来治疗。
寒凝血瘀型痛经用吴茱萸药液热敷小腹,起到活血通络、行气止痛的目的。
气滞血瘀型痛经取云南白药用酒调糊,用棉纱布包好,再用热水袋包裹热敷在小腹,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左右,连敷3~5天,起到散寒通络止痛的作用。
*加上盐和药疗效更明显
热水敷和热沙敷是单纯利用其热度进行治疗,此外还有热盐敷、药物热敷等,温热作用加药物疗效,效果更明显。
热盐敷。
主要是针对虚寒性疼痛。
受寒或平时体质较弱,受风、寒、湿等刺激后,经络不通,可表现为身体多个部位和器官的疼痛,尤其是颈肩腰腿痛。
中医认为,五味中的“咸”味入肾经,“肾主骨”。
炒热的盐除了具有温热的作用,还在于它入肾经,因此对三伏天吹空调造成的颈部或腰腿疼痛,以及受寒引起的关节痛,可采取热盐敷。
药物热敷。
通过中医辨证用药,选取具有祛风散寒,温经、通络、止痛效果的中药,用煎煮的药液来治疗一些寒性病症和疼痛,效果更好。
临床上是使用中药离子导入治疗仪来完成热敷。
李彩芬介绍,她曾接收过一个三十来岁的腰椎间盘突出的重症女患者,经诊断,决定采取针灸等常规治疗手段,并辅以中药离子导入疗法。
“针对这名患者的情况,我主要选取细辛、艾叶等温热性质的药,配伍独活等温经通络的药,以及桃仁等活血化瘀类药,使用煎煮的药汤热敷。
经过每周三次治疗,三个月后她奇迹
般地直起腰来了。
”
医生建议,轻症患者可以自己在家熬药做热敷,不过严重的还是要由中医辨证开方,使用特定药物,并配合其他治疗。
另外,虚寒体质者的慢性腹泻可使用干姜、补骨脂、桑螵蛸各50克,加水500毫升煎煮20分钟,取汁热敷肚脐周围,每天敷20~30分钟左右。
热的药渣也可以用来热敷。
*四大误区要当心
并不是所有的疾病都可以采取热敷疗法。
热敷也有禁忌症。
自己在家做热敷时尤其要注意。
不是人人都适合热敷。
皮肤感觉不敏感或异常的人群,如老人、小孩、糖尿病伴有神经病变及中风患者,不宜盲目热敷。
如果需要热敷,则一定要注意控制温度,否则很容易烫伤。
不是任何情况都能热敷。
皮肤有溃烂或皮肤病者,要避免在皮损表面进行热敷,以防感染或刺激皮肤病,加重症状。
另外,扭伤、拉伤等急性软组织损伤初期,皮下有瘀血,24~48小时之内是不宜热敷的,否则会加重局部肿胀。
不是什么病都适合热敷。
热敷主要是针对寒性病症,所以温热病症的患者不宜热敷。
这类人群常表现为容易上火,特别怕热,或伴有口臭、便秘,女性还表现为月经量过多等。
热敷绝非越热越好。
热敷的温度不宜过高,通常40~50摄氏度即可,热敷20分钟左右。
如果在皮肤比较娇嫩的部位热敷,温度需要再低一些。
同时,要避免长时间固定在一个部位热敷,
否则也易造成烫伤,最常见的就是热水袋使用不当导致皮肤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