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吸收螺钉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
全面解析: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全面解析: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三踝骨折(trimalleolar fractures或cotton骨折),是指内踝、外踝和后踝同时发生不同程度的骨折或韧带损伤,是踝关节损伤中最严重的类型之一。
它将严重影响踝关节的负重以及稳定功能。
一概述1.损伤机制旋前-外展型骨折旋前-外旋型骨折旋后-外旋型骨折旋后-屈曲型骨折部分扭转+垂直暴力型损伤2.骨折分型三踝骨折是踝关节骨折分型中的一部分,严格地讲,并无专门分型。
Lauge-Hansen 分型•旋后-外旋型Ⅳ度•旋前-外旋型Ⅳ度•旋前-外展型III度(部分)•过度屈曲型Danis-Weber分型•按照腓骨骨折的位置,依据下胫腓韧带的损伤情况二影像学诊断要点1.x线检查A.正位片;B.侧位片;C.踝穴位片2.主要测量指标三术前处理1.处理方式•抬高患肢(高于心脏位置)•冰敷(伤后48小时内)•足泵促进软组织肿胀消退2.手术时机•伤后6小时内,主要依据局部皮肤肿胀情况•7-10天后皮肤出现皱褶后再手术•水疱或血疱消退,痂皮褪去四手术治疗1.手术入路无论按照“三柱理论”还是“圆环理论”,三踝骨折都是不稳定性骨折。
因此,三踝骨折手术指征明确,合适的手术入路以及合适的内固定选择一直困惑着临床医生。
传统仰卧位手术入路:取仰卧位,外踝骨折选用标准外侧纵形切口,用解剖钢板或1/3管型钢板固定;内踝骨折选用前侧或后侧弧形切口,用拉力螺钉固定;后踝骨折采用间接复位,作踝关节前侧小切口,由前向后置入拉力螺钉固定。
漂浮体位手术入路:先取健侧卧位,后外侧入路处理外踝与后踝,解剖钢板或重建钢板放置于腓骨外侧,重建钢板或1/3管型钢板放置于腓骨后侧,后踝骨折用拉力螺钉固定;然后改为仰卧位,取内踝前侧或后侧弧形切口用拉力螺钉固定内踝骨折。
俯卧位后外侧入路:取俯卧位,沿外踝与跟腱中点处作纵形切口,注意保护腓肠神经及小隐静脉,从外踝后侧剥离部分腓骨短肌,显露骨折端,选取合适大小的1/3管型钢板或重建钢板置于腓骨后侧,螺钉固定;从腓骨短肌与拇长屈肌间隙显露后踝骨折,注意避免损伤胫后血管神经,在直视下复位骨折块,恢复关节面平整,根据骨折端的大小及粉碎程度选择拉力螺钉或支撑钢板固定;此时不改变体位,作内踝前侧或后侧弧形切口,屈膝45°左右用拉力螺钉固定内踝骨折。
管型钢板结合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效果观察

・71 ・ 9
管 型钢板 结 合可 吸收 螺 钉 内固定治 疗三 踝 骨折 效 果观 察
度 恢 复 踝关 节 的远 期 功 能 。
[ 键 词 ] 跗骨 ; 关 骨折 ; 固定 器 ; 钉 内 骨 [ 国图 书 资 料分 类 号 ] R 8 .2 中 6 34 [ 献标志码] B 文 [ 章编 号 ] 10 — 2 (0 0 0 —79 2 文 023 9 2 1 )80 1 ̄ 4
2 讨 论
,
治疗 需要 精 确 的解 剖 复 位 和 内 固定 … 。 如踝 关 节 骨
折未 能达 到解 剖复位 , 下胫 腓 联 合不 稳 定 , 患 者 日后 的 对 生活 及工作 影 响极大 。我 院 20 0 6年 9月 一 0 9年 6月采 20
用管 型钢板 结合 可 吸收 螺 钉 内 固定 治疗 三 踝 骨 折 2 3例 , 经随访 效果 满 意 , 报告 如下 。 现 1 临 床 资 料
缪 荣 明
[ 要 ] 目 的 探 讨 管 型 钢 板 结 合 可 吸 收 螺 钉 在 三 踝 骨 折 内 固定 中 的 临 床 应 用 效 果 。 方 法 20 摘 06年 9月 ~ 20 0 9年6月 对 2 3例 三 踝 骨折 采 用 切 开 复 位 管 型钢 板 内固 定 外踝 骨 折 , 合 可 吸 收 螺 钉 内 固 定 后 踝 、 结 内踝 骨 折 及 下 胫 腓 关节 分 离 等 治疗 方 法 。结 果 本 组 术 后 随 访 7~3 6个 月 , 均 1 平 6个 月 。根 据 美 国 足 踝 外 科 协 会 制 定 的 踝 关 节评 定 标 准: 1 优 8例 , 4例 , 1 ( 析 原 因为 早 期 负 重影 响 了骨 折 愈 合 ) 优 良率 9 .5 。结 论 管 型钢 板 结 合 可 吸 收螺 钉 良 可 例 分 , 5 6% 治 疗 三 踝 骨折 可 取 得 满 意 的解 剖 复 位 和 临床 效 果 , 复 正 常 的 关 节 结 构 , 早 期 活 动 提 供 充 分 的 稳 定 性 , 时 能 最 大 限 恢 为 同
可吸收螺钉治疗踝骨骨折

可吸收螺钉治疗踝骨骨折目的可吸收螺钉应用于踝骨骨折手术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于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6例踝骨骨折患者,采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术后2年疗效。
结果术后随访2年,所有骨折经X线显示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2.6~3.8个月,平均愈合时间为(3.1±0.3)个月,无骨折延迟愈合,未发生非特异性炎性反应及关节僵硬。
46例患者中,23例优,20例良,2例可,1例差,优良率为93.5%。
结论可吸收螺钉具有足够的生物力学强度,能满足骨折愈合的要求,可被人体吸收,避免再次手术取出内置物而诱发关节僵硬的因素,疗效确切。
标签:踝骨;可吸收螺钉;骨折踝关节骨折是由于病理或外伤等原因使骨质部分或完全断裂的一种病症,患者在骨折后常出现局部肿胀、功能障碍、疼痛、畸形等症状。
目前主要是通过手术治疗踝骨骨折,手术时,使用的螺钉多为金属松质螺钉,其缺点是需再次手术取出,增加患者痛苦,且若操作不当会引起并发症[1]。
近年来,可吸收螺钉被广泛应用于踝骨骨折手术中,疗效较好。
本文为研究可吸收螺钉在踝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对46例踝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具体见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于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6例踝骨骨折患者,均为新鲜骨折,其中29例为男性,17例为女性,患者年龄为18~64岁,人均年龄为(41.9±5.6)岁,其中摔伤患者10例,车祸17例,坠落伤19例,骨折类型:三踝骨折3例,内踝骨折21例,外踝骨折22例,双踝骨折6例,外踝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3例,被选患者术前摄患侧X线片,均无骨关节炎表现,伤后急诊手术17例,2w内手术26例,4w内手术2例,超过4w手术1例。
1.2方法患者入院后,对于肢体有明显肿胀的患者,应将患肢抬高,用石膏临时固定,1w左右再进行手术。
手术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患者取仰卧位,分别复位每一骨折,克氏针固定,钻孔、测深、攻丝,将螺钉拧入,用生理盐水、双氧水冲洗,对软组织进行修复。
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58例体会

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58例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在治疗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总结应用中的经验教训。
方法:对58例踝关节骨折行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术后短腿石膏托固定踝关节4~6周。
结果:术后随访7~24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骨折于术后6~11个月均获骨性愈合,其中优36例,良16例,可1例,差5例,优良率达89.7%,18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
分别为迟发性无菌性炎症5例、局限性骨质疏松5例、下胫腓分离复位部份丢失3例、术中断钉2例、关节僵硬2例、内固定失效1例。
结论:可吸收螺钉治疗踝关节骨折虽然有一定的优势,但必须有选择的进行,且术中术后处理必须得当,严格重视术后功能锻炼及并发症,才能取得理想的疗效。
关键词可吸收螺钉踝关节骨折内固定并发症踝部骨折是最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因外力作用的方向、大小和肢体受外伤时所持的位且不同,可造成各种不同类型的骨折、韧带损伤和关节脱位等,临床上最多见的为内翻引起骨折。
因外踝比较长,内侧三角韧带坚强,所以跺关节不易外翻,相反外侧副韧带相对薄弱,内翻的可能性比较大。
2006年3月~2011年3月对58例踝关节骨折均行骨折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58例,男40例,女18例,年龄17~56岁,平均32岁。
致伤原因:车祸伤26例,压榨伤18例,坠落伤8例,摔伤4例。
闭合性损伤50例,开放性损伤8例。
按Denis-Weber分类标准[1]:其中A型18例,B型30例,C型10例。
手术方法:开放性骨折均在6h内急诊手术,闭合性骨折在伤后2~15天内手术。
选用硬膜外麻醉,大腿上气囊止血带。
显露骨折后,将骨折解剖复位,若是三踝骨折,应按先后踝、再外踝、最后内踝顺序固定。
三踝骨折中,如果后踝骨折塊很小,对功能影响不大,可不做处理[2];外踝骨折可用解剖型钢板螺钉内固定,保持腓骨干纵轴与外踝纵轴形成向外开放的10°~15°的外翻角;内踝骨折用克氏针穿过骨折或用复位钳、巾钳做临时固定。
锁定加压钢板与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分析

锁定加压钢板与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分析近年来,锁定加压钢板与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两种治疗方法各有优劣,其疗效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这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分析,希望能对临床医生在选择治疗方法时提供一些参考。
锁定加压钢板是一种新型的内固定治疗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在螺钉固定的还能实现骨折端的对骨压缩,从而促进愈合。
锁定钢板治疗四肢骨折的疗效受到了广泛关注,其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短期内固定性能好。
由于锁定加压钢板在固定骨折端的同时能实现骨折端的对骨压缩,因此其固定性能较为稳定,有助于骨折迅速愈合。
2. 术后康复时间短。
因为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性能好,术后的康复时间相对较短,有利于患者尽快复原。
3. 术后并发症少。
由于锁定加压钢板的稳定性较高,一般术后并发症较少,对患者伤口愈合和大片骨折愈合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四肢骨折也存在一些缺点,主要包括术后并发症风险较高,选择适应症要求较高等。
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其固定性能较强,疗效也相对可靠。
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优点主要包括:2. 适应症广泛。
由于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是一种较为传统的治疗方法,因此其适应症相对较广,适合于各种类型的骨折治疗。
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也存在一些缺点,主要包括固定性能较差、术后康复时间较长以及术后并发症较多等。
1. 锁定加压钢板相对于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更具有优势。
其固定性能好、术后康复时间短、术后并发症较少等优点使其在治疗四肢骨折中更具有优势。
2.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选择治疗方法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对于一些复杂性的骨折,特别是大片骨折或伴有多发性骨折的患者,可能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锁定加压钢板与单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各有其优劣,但总体来看锁定加压钢板更具有优势。
临床医生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可吸收骨折内固定螺钉结合重建钢板治疗三踝骨折34例

深, 若选择一般螺钉 , 由于术后 粘连或骨质 覆盖 , 出时可 取 能困难或创 伤增大 , 择可 吸收骨折 内固定螺钉避 免 了上 选
述情况的出现。
9 %, 7 无固执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 无钢板松动及再骨折 。 3 讨 论 首先处理后 踝。因为 固定后 踝很 关键 的一点 是使 胫 骨关节 面解剖 复位 , 这就 需要 直接暴 露关节 面 , 而任何 内 或外踝 的固定均可使胫距关节间 隙明显减小… , 伴有肌 且 肉和韧带 的紧张 , 而使 显露十分 困难。所以首先 复位后 从 踝 骨折块 。选取合适长度的可吸收骨折 内固定螺钉固定。 其 次处理外踝骨折 。腓骨 可以传导 16 / 的体 重。当腓 骨下段骨折伴下 胫腓联 合分 离 时, 骨外移 不稳定 , 穴 距 踝 增宽 , 踝穴的解剖结构破坏 , 踝关 节各方面受 力重新分 配 , 将导致创伤性关节炎 。所 以复位及 固定外踝 、 下胫腓 关节 是踝穴 良好对应关系 的保证 。因此 , 外踝 处骨折 的重新 建立 , 从生物力学 角度 已经优 于 内踝 的重建。况且 , 踝 外 处骨折 的复位和 固定 , 可为 内踝 和后踝提 供一个稳 定而牢 固的支架 。外踝骨折的固定选用 重建钛制钢板 , 因为钛 是
钢 板 治 疗 三踝 骨折 是 治疗 三 踝 骨 折 的 最好 方 法 。
关键词 可吸收骨折 内固定螺钉 ; 重建钢板 ; 三踝骨折 中图分 类号 :R 8 .2 6 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 9 3 (0 0 0 00 0 0 5— 34 2 1 )4— 5 8— l
损 伤 杂 志 ,0 52 ( 2 :4 . 20 ,0 1 ) 88 3 孔庆 华, 占胜 , 孙 陈振强. 严重粉碎踝 关节骨折 6 6例治 疗 体 会 [ ] 中 国 骨 与 关 节 损 伤 杂 志 ,0 5 2 1 ) J. 20 ,O( 2 :
应用中和螺钉加3.5mm钢板在治疗青少年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中的探讨

应用中和螺钉加3.5mm钢板在治疗青少年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中的探讨摘要:目的:探索青少年胫骨远端两部分三平面骨折的治疗方式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对2010年5月22日至2017年5月22日期间我院收治的6例青少年胫骨远端两部分三平面骨折患者,均采取中和螺钉加3.5mm钢板固定的手术方式治疗。
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0.00%)、踝关节评分(Kofoed评分标准)优良,骨折愈合时间10~16周。
结论:采取中和螺钉加3.5mm钢板手术治疗青少年胫骨远端两部分三平面骨折疗效确切。
关键词:胫骨远端两部分三平面骨折;中和螺钉;3.5mm钢板;后外侧入路;预后;胫骨远端三平面骨折好发人群为青少年,系胫骨远端骨折的特殊类型。
是一组骨折,共同点是正位片貌似Salter-HarrisIII型骨折,侧位片貌似Salter-HarrisII型骨折 [1]。
三平面骨折,即骨折同时发生在水平面、矢状面和冠状面,由 Salter-HarrisII、III、IV型骨折组合而成[2]。
是青少年特有的一种累及骨骺板的复杂的踝关节损伤,发病率占骨骺损伤的6-10%[3]。
依据骨折后的骨折片段数目分为:二部分,三部分和四部分型[4]。
按照受伤时足受力方向不同分为外侧和内侧型。
此种骨折临床上容易误诊和漏诊,在采取治疗之前,需要明确诊断以及正确分型。
国内的文献报道多为采取锁定钢板进行固定。
本组病例全部为“两部分外侧型骨折”,就采取中和螺钉加3.5mm钢板固定进行讨论。
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青少年胫骨远端三平面两部分外侧型骨折患者,不合并外踝骨折,共有6例,在2015年5月22日至2017年5月22日期间收治。
平均就诊时间4小时,平均年龄为12.8岁,男性有2例,女性有4例;受损部位:2例患者为左踝,4例患者为右踝;受伤原因:2例患者为车祸伤,3例患者因低空坠下落地时扭伤,1例为滑到时扭伤。
入院时,小腿中下段至足背均有肿胀,尤其以踝关节前外侧部肿胀最明显,皮肤张力高。
三踝骨折手术治疗中的相关问题探讨

三踝骨折手术治疗中的相关问题探讨发表时间:2012-03-19T09:58:38.06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期供稿作者:朱权王新严瑾潘慧琴杨威舒永辉[导读] 螺钉于术后10-12周取出,未发生断钉现象。
朱权王新严瑾潘慧琴杨威舒永辉(深圳市龙岗区横岗人民医院外五科广东深圳 518001)【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0015-03【摘要】目的探讨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和治疗效果。
方法 2003年1月~2010年10月,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的方法治疗三踝骨折56例。
其中男37例,女19例;年龄17~74岁,平均42.5岁。
闭合性骨折42例,开放性骨折14例,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10例。
结果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个月。
术后未发生骨不连、畸形愈合、胫腓下联合处螺钉断裂等并发症。
骨折愈合时间为12~18周。
踝关节功能按Olerud与Monlander评分系统进行评定,其中优45例,良6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91.07%。
结论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三踝骨折可提高复位质量、重建踝关节稳定性,对踝关节功能恢复,改善远期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螺钉踝关节骨折是创伤骨折中最常见的损伤,踝穴的正常解剖结构遭到破坏,因此在治疗上多倾向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以恢复并稳定踝穴和距骨,其损伤机制较复杂,常伴有关节周围韧带损伤。
三踝骨折为关节内复杂骨折,需要解剖复位和坚强的内固定治疗,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
如处理不当,可导致踝关节功能障碍。
我院自2003年1月~2010年10月共手术治疗56例三踝骨折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56例,男37例,女19例,年龄17~74岁。
开放损伤14例,闭合损伤42例。
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10例。
根据DanisWeberB 型34例,C型22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吸收螺钉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
作者:安占平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年第11期
【摘要】目的探讨治疗三踝骨折的一种新方法。
方法对26例三踝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可吸收螺钉结合钢板内固定,术后适当的外固定加功能锻炼。
结果经平均1年随访,疗效优21例良4例可1例。
结论对三踝骨折行可吸收螺钉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疗效满意。
【关键词】三踝骨折;内固定术;可吸收螺钉
三踝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方法不当,容易导致创伤性关节炎。
笔者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三踝骨折26例患者进行病例资料分析,所有患者均给予可吸收螺钉加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治疗效果理想,总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本组26例男21例女5例,患者的年龄为21-51岁,所有患者都为外伤导致疾病,其中10例患者为右踝发病,16例患者为左踝发病。
所有患者都根据Danis-Weber标准进行分型,其中15例患者为B型,C型11例,受伤时间1小时-10天。
1.2方法所有患者手术之前均进行x线检查,手术按照后—外—内的内固定顺序固定,取踝关节外后侧入路,先暴露后踝复位,用1-2枚可吸收螺钉从后向前固定后踝,用一切口暴露外踝复位并用1/3管型钢板固定,如有下胫腓联合分离,在踝关节背伸位下用一枚螺钉通过钢板于踝关节上方2-3cm平行胫距关节面并向前倾斜25-30°,贯穿两侧腓骨及一层胫骨皮质固定,内踝骨折用后内侧L切口暴露,并用1-2枚可吸收螺钉或松质骨螺钉固定,术后石膏托功能位固定,4-6周后拆石膏,并进行功能锻炼,锻炼不可进行负重。
2结果
经治疗患者的骨折得到复位,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1年左右,患者骨折在10-16周愈合,根据Baird标准对治疗效果评定显示,优18例良5例可3例。
术后未出现踝穴不稳及炎症。
3讨论
3.1注意事项三踝骨折的治疗原则是尽可能解剖复位,完全复位固定,早期功能锻炼,以避免关节僵直和肌萎缩,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理想的手术时间是创伤后8小时内。
即在肿胀和水疱发生前施行,开始的肿胀是由于血肿形成而不是水肿,有明显水肿或骨折水疱存在时切开复位,必须推迟到软组织情况改善,水肿消退才能施行。
3.2由于后踝呈显着的唇样隆起,先固定后踝以增加踝关节后侧距骨的稳定性,阻止经常出现的距骨后脱位,也利于下一步内外踝的复位固定。
如果下胫腓联合有分离,踝穴的宽度增加,会使距骨在踝穴内活动度增加造成踝关节活动不稳定,手术强调解剖复位,保持关节面的平整光滑,恢复踝穴的正常形态,可使骨折获得最大限度稳定,减少可吸收螺钉负担压力。
手术过程中外踝的处理尤为重要,恢复腓骨长度是解剖复位的基础,外踝复位满意后可吸收螺钉固定或钢板内固定。
如为粉碎性骨折,钢板内固定。
3.3并发症的预防①此治疗方法对关节骨折患者最为适合,但如果患者为粉碎性骨折或其骨质有明显地疏松表现时不可应用此措施进行治疗。
②选用与螺钉匹配的手术器械,直径合适的可吸收螺钉一次成功,术中注意清除血凝块嵌顿软组织骨膜、骨及软骨碎片。
③患者手术之后应进行石膏固定,并应进行初步的功能锻炼,避免肌肉出现萎缩,患者的骨折经x线检查证明愈合之后才可进行行走锻炼。
参考文献
[1]刘青杰,李福平.三踝骨折的治疗体会[J].实用骨科杂志,2007,13(9):572-573.
[2]龚七一,王昌建,秦文.踝关节骨折手术疗效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07,13(2):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