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立体异构体的分离鉴别方法
有机化学中的立体异构体

有机化学中的立体异构体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和反应行为的学科。
有机化合物具有多样的结构和性质,其中立体异构体的性质和反应行为的差异比较显著,是有机化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一、立体异构体的概念立体异构体指同分子式不同结构的化合物,它们的分子式、分子量、化学计量数都相同,唯一的区别在于它们的空间构型不同。
二、立体异构体的分类立体异构体可分为顺反异构体和对映异构体两种。
顺反异构体指分子中存在两个非对映立体异构体,它们在结构上只是空间位置的不同,如顺-反二甲基环五烯。
而对映异构体指分子中存在两个立体异构体,它们不能通过旋转重叠,只能通过镜面反射重叠,如左旋和右旋氨基酸。
三、立体异构体的性质1. 光学性质:对映异构体旋光度相等、异号,具有光学活性,可以分离。
而顺反异构体旋光度相同、同号,无光学活性,不能分离。
2. 熔点和沸点:不同立体异构体的熔点和沸点有差异,这是由于它们之间的非共价键作用不同所致。
3. 非共价键反应:不同立体异构体的非共价键反应性不同,如二甲基体系的异构体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质。
四、形成立体异构体的原因1. 空间位阻效应:由于非键电子对的排斥效应或原子或官能团取代引起的空间位阻效应,在分子中不同的官能团可能处于不同的空间位阻环境中,导致二者形成不同的立体异构体。
2. 键轴效应:众所周知,C—C双键比单键短,其结构也较硬,分子中键轴作用较为明显,不同官能团可引起分子结构的不同,形成不同的立体异构体。
五、应用立体异构体在农药、医药、涂料、香料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光学活性的对映异构体在医药领域被广泛研究,如左旋多巴和右旋多巴,前者是帕金森病的主要治疗药物,而后者并无治疗价值。
涂料和香料领域中,单一立体异构体往往具有更优异的性质,因此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立体异构体的研究对于深化对有机化学基础、理论的认识,推动有机合成方法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也为有机化学的教学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和思路。
医学有机化学--第五章立体异构

Br Cl
Cl
CC
Cl
H
Br
(E)-1,2-二氯-1-溴乙烯 顺-1,2-二氯-1-溴乙烯
2020/3/2
9
H C
H3C
CH3 C CH3 CH
CH3
H3C C
H
CH3 C CH3 CH
CH3
(E)-3, 4-二甲基-2-戊烯 顺-3, 4-二甲基-2-戊烯
(Z)-3, 4-二甲基-2-戊烯 反-3, 4-二甲基-2-戊烯
1、确定C*abcd分子,优先顺序a>b>c>d;
2、若最小基d在垂直方向,ab c顺时针时为R 构型;
反之,为S构型。
3、若最小基d在水平方向,ab c顺时针时为 S构型;
反之,为R构型。
a
Rc
b
a dc
d
b
2020/3/2
S
a
a
bc
cd
32
d
b
乳酸
OH COOH CH3 H
COOH
(一)命名法法则: 针对 C*abcd分子
1、根据次序规则,排列成序:a>b>c>d; 2、把最小的d基团放在最远,其它三个朝向自己;
3、观察abc顺序,若呈顺时针为R-构型;呈逆时针
为S-构型。
a
a
2020/3/2
d
b
c
d
c b
a b c顺时针 a b c逆时针
R-构型
S-构型
31
(二)由费歇尔投影式确定R/S构型的方法
CH3
2020/3/2
6
③当取代基为不饱和基团时,则把双键、三键原子 看成是它以两个或三个单键与相同的原子相连。
异构体分离技术及应用

异构体分离技术及应用由于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和生物化合物的特性不同,它们在化学和生物学研究中的分离和提取一直是研究人员关注的重点。
在这方面,异构体分离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异构体是指化学结构相同但空间结构不同的分子。
这些分子间的空间构象差异可能会引起它们的生物活性或药理学性质的区别。
因此,将异构体分离是研究和应用它们的前提。
现在有很多方法可以用来分离异构体。
下面我们重点介绍几种主要的技术。
首先,手性分离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分离方法。
手性分离是基于手性分子的两种立体异构体——左旋和右旋异构体间的差异进行的。
这种分离方法应用广泛,可以用于制药、食品、农业等各种领域。
手性分离技术一般分为晶体分离方法和液相分离方法两种。
其中晶体分离法是基于晶体形态差异,根据晶体形成温度、升温或降温过程中形成的晶体形态进行分离。
液相分离法一般包括毛细管电泳、气相色谱法、超临界流体色谱法,这些技术优点不同,可以根据需要选择。
其次,色谱技术也是常用的异构体分离方法。
色谱技术中最经典的方法是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HPLC是一种有效的分离方法,适用于多种化学物质的分离。
和手性分离技术一样,液相色谱法尤其适合对极性或半极性异构体进行分离。
异构体在色谱柱中按照不同的特性分离出来。
目前,还有更成熟的技术-气质联用技术(GC-MS)。
第三,超高速离心技术也是分离异构体的重要方法。
超高速离心基于物质密度的差异,通过离心沉淀的方法将异构体分离出来。
这种方法可以处理大量药物,特别是在生物医学领域中仍被广泛应用。
除此之外,还有电泳、毛细管电泳、核磁共振、拉曼光谱等先进的技术方法,这些方法都各有优缺点,可以结合实际需要选择和应用。
因为异构体在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们的分离不仅仅是药物合成和新材料开发的前提技术,准确地分离还可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未来,异构体分离技术将继续迎来发展和应用的新阶段,为分离纯化异构体提供更广阔的前景和市场。
化学反应中的异构体分离与鉴定

化学反应中的异构体是指分子结构相同但空间构型不同的化合物。
由于异构体在化学性质和生物活性方面的差异,它们的分离和鉴定对于药物研发、环境保护以及食品安全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在化学反应中,产生的异构体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分离和鉴定。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色谱技术。
色谱技术利用不同化合物在固定相或液相中的吸附特性不同来实现分离。
常见的色谱技术包括气相色谱(G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
在分析过程中,可以通过检测器检测化合物的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来进一步确定异构体的结构。
除了色谱技术,核磁共振(NMR)也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鉴定异构体的方法。
通过分析样品中化合物的核磁共振谱图,可以推断出异构体的结构。
核磁共振技术可以提供关于化合物分子结构和局域环境的详细信息,因此在异构体的分离和鉴定中得到广泛应用。
此外,质谱(MS)也是一种常用的鉴定异构体的方法。
质谱技术通过对化合物中分子离子的质荷比进行测定,可以推断出化合物的分子式和结构。
质谱技术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与色谱技术等其他分析方法联用,从而提高分析的准确度和灵敏度。
对于具有多个不对称中心的化合物,其异构体的分离和鉴定更为复杂。
在这种情况下,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手性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
手性柱利用手性固定相,可以将手性异构体分离为单一体,从而实现对每个异构体的独立鉴定和分析。
总体而言,化学反应中的异构体分离和鉴定是一项既具有挑战性又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分离和鉴定异构体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色谱技术、核磁共振和质谱等。
通过这些方法的组合应用,可以有效地实现化学反应中异构体的分离和鉴定,为药物研发、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等领域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对于异构体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化学反应的机理,并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提供更好的指导。
立构异构体的分离与鉴定新技术

立构异构体的分离与鉴定新技术一、立构异构体概述立构异构体,又称立体异构体,是指分子中原子的连接顺序相同,但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分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存在差异的现象。
立构异构体的存在对于药物化学、有机合成和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立构异构体的分离与鉴定新技术,分析其重要性、挑战以及实现途径。
1.1 立构异构体的分类立构异构体主要分为两大类:顺反异构体和对映异构体。
顺反异构体是由于分子中双键的存在,导致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不能自由旋转,从而产生不同的空间排列。
对映异构体则是由于分子中存在手性中心,使得分子具有非超posable 的镜像关系。
1.2 立构异构体的重要性立构异构体在生物活性、药物效果、化学反应选择性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
例如,在药物化学中,对映异构体可能具有不同的药效和毒副作用,因此对立构异构体的分离和鉴定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应用价值。
二、立构异构体的分离技术立构异构体的分离技术是实现立构异构体研究的基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分离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2.1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立构异构体分离技术,通过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和流动相,可以实现对映异构体的有效分离。
HPLC技术具有分离效率高、操作简便等优点。
2.2 毛细管电泳法(CE)毛细管电泳法是另一种有效的立构异构体分离技术,利用电场驱动样品在毛细管中迁移,根据样品的电荷和大小差异实现分离。
CE技术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等特点。
2.3 制备色谱法制备色谱法是一种用于大量样品分离的技术,通过扩大HPLC或CE的规模,实现立构异构体的大规模制备。
制备色谱法在药物合成和材料制备中具有重要应用。
2.4 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利用半透膜的选择性透过性,根据分子大小或性质差异实现立构异构体的分离。
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能耗低等优点。
三、立构异构体的鉴定技术立构异构体的鉴定技术是确认分离所得异构体结构的关键。
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光学异构体和立体异构体

通过练习识别不同类型的异构体,加深对概 念的理解。
分析旋光性
通过练习分析化合物的旋光性,掌握判断光 学异构体的方法。
绘制立体结构
通过练习绘制化合物的立体结构,提高对空 间排列的认知。
阅读相关文献,拓宽知识面
教材与参考书
阅读有机化学教材和相关 参考书,了解光学异构体 和立体异构体的基本概念 、原理和实例。
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光学异
构体和立体异构体
汇报人:XX
20XX-01-12
• 引言 • 光学异构体 • 立体异构体 • 光学异构体与立体异构体的关系 • 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与分离方法 • 学习策立体异构体的基本概念
了解有机化合物中光学异构体和立体异构体的定义、特点和分类,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理解它们在有机化学中的重要性
光学异构体和立体异构体是有机化学中的重要概念,对于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 反应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探究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光学异构体和立体异构体在药物设计、材料科学、生物学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掌握其概 念和应用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
光学异构体和立体异构体的定义与分类
01
利用光学异构体和立体异构体的性质 差异,可以实现选择性合成。例如, 通过选择合适的反应条件和催化剂, 可以优先合成特定的异构体,从而提 高合成的效率和选择性。
05
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与分离方法
合成方法
经典合成法
利用已知的或易得的原料,通过多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 。这种方法需要设计合理的合成路线,并优化反应条件以 提高产率和选择性。
光学异构体
具有相同的分子式、构造式和键接方式,但由于原子或基团在空间排列
不同而产生不同光学性质的异构体。分为对映异构体和非对映异构体。
第五章 立体化学

四、判断对映体的方法
有三种方法可以用来判断一个分子是否 存在对映体: 1.建造一个分子和它的镜像的模型,如果 两者不能重合,就存在对映体。 2. 如果分子有对称面,那么它和其镜像 就能重合,就不存在对映体。 3.如果一个分子有一个手性碳原子,它就 具有对映异构现象,有一对对映体。
第二节 费歇尔(Fischer)投影式
D-(-)-甘油酸
D-(-)-乳酸
D.L命名法的使用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只适用与甘油醛结构 类似的化合物.目前,仍用于糖类和氨基酸的构型命名
二、 R.S构型命名法
R/S 构型标记法分为两步:
(1) 按次序规则确定与手性碳相连的四个原子 或基团的优先次序(或称为“大小” 次序)
3
CH3 C H4 Br1
对称面
内消旋酒石酸分子
问题:内消旋体是否显旋光性?为什么? 答案:不显旋光性。因为内消旋体有一对 称面,互为对称的两部分对偏振光的影响 相互抵消,使整个分子不表现旋光性。
第六节 构型命名
一、D.L命名法 规则:以甘油醛为标准,Fischer投影式中C* 上羟基处于右侧的为D-构型;反之为L-构型
CH3 H C6H5
S构型
CH3
Br
HO H
S构型
C6H5
COOH HO H
R构型
COOH H3C Cl C6H5
R构型
CH2OH
问题:判断下列手性碳的R、S构型。
R
HO COOH C H
R
H H
CO2H OH OH CH3
CH3
R
R-乳酸
2R,3R-2,3-二羟基丁酸
实物与镜像不重合
不含 对称中心 对称面
CO2H H HO C C OH H HO H
学习有机化合物的光学活性和立体异构体

合成中的手性源和手性催化剂
手性源:在有机 合成中,手性源 是指具有手性特 征的起始原料, 可用于合成具有 特定立体构型的
有机分子。
手性催化剂:手 性催化剂是一种 特殊的催化剂, 能够选择性催化 左旋或右旋的有 机分子进行反应, 从而得到单一构
型的产物。
合成中的手性选择和分离
手性选择:在合成过程中,选择具有特定立体构型的反应物或催化剂,以获得所需的手 性产物。
重要性:手性分子的合成在药物研发、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合成方法:采用手性源、手性催化剂、手性辅基等手段进行合成
应用:手性合成策略在有机化合物的光学活性合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在不对称合成反应中 获得单一手性分子
立体异构体在药物研发中的应 用
药物中的立体异构体
立体异构体在药 物研发中的重要 性
化学性质:立体异构体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但在某些反应中可能会有不同的反应速率
立体异构体的分离
物理分离法: 利用立体异构 体物理性质的 差异进行分离, 如结晶、蒸馏
等。
化学分离法: 通过化学反应 将立体异构体 转化为容易分 离的形式,再
进行分离。
生物分离法: 利用生物酶的 特异性,通过 生物途径进行 立体异构体的
立体异构体在药物设计和优化中的 重要性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立体选择性合成特定立体异构体用 于药物研发
立体异构体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案 例
立体异构体在药物剂型中的应用
立体异构体影响药物的溶解度和渗透性 不同立体异构体具有不同的药理作用和效果 在药物剂型中,利用立体异构体的性质可以设计更有效的剂型和配方 立体异构体在药物剂型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药物的疗效和降低副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hCHCH2CH2CH3 + OH (± )
CO2H Ph CF3 R C OMe (R)-Mosher 酸
Ph
C3H9 s C O H C O CF3 C OCH3
Ph Ph +
H C3H9 RC O C O CF3 C P h
? ?
OC H3
非对映体
可用非对映体的-OCH3上H, -CF3的19F 的NMR 估计对映体 的比例
CH CH
σ=5~7 ; E型的J值(12~18); Z型的J值小(7~11)。
由计算积分曲线确定E、Z的比例。
5-3
方法2:两个非对映体混合物可用NMR谱估计比例。 大多数的非对映体的1H、13C是磁不等性的(非对 映的),NMR谱有区别,由信号的积分曲线估计两组 成。 决定d、l%; 方法3:对映体与手性试剂作用转化成非对映体,再 用NMR谱。常用的手性试剂是顺磁性金属衍生物的 可溶于有机溶剂中的物种。
C
C H3C H H
C
C CH3 Cl
C
C H
-1 699cm 7
C
C H Cl
675cm-1
964cm
-1
895cm-1
5-12
2、VU谱法能区别共轭烯烃
CH CH
CH CH N N CH CH N
顺式λmax=280 εmax=10500 反式λmax=296 εmax=26000
300 11000 335 24000
5-8
一、基于基态非对映体性质的分离 1.化学法拆分: 1)将一对外消旋体(±)A 如酸与一个不对称试剂碱 B(拆分剂)如(R)-B作用,形成非对映体盐,再用 分步结晶、分馏、色谱等方法分离,得到(R)-A和 (S)-A。
(R)- A · (R)-B (R)- A + (S)- A + (R)-B (S)- A · (R)-B (S)A +(R)B (R)A +(R)B
+ (S,S)-丁二醇
C4H9
H3O+
分
H H H3C O O O C4H9 H CH3 H
O
离
O
+ (S,S)-丁二醇
C4H9 H
H3O+
缩酮易逆反应得到对应体!
5-8,9
注意:避免二个对映体的反应速度可能不同引起的分离不完全
3)化学拆分是经典方法,在工业上很重要.如分离半合成青霉素
安边西林(Ampicilin,一个临床抗菌素)的合成。过程如下: (R)-苯基甘氨酸与6-APA反应制得Ampicilin。而苯基甘氨酸是外销旋体需 要拆分、分离、纯化得到(R)-苯基甘氨酸.可用(+)樟脑磺酸(CSA)拆分:
2.色谱法分离(分析规模): 手性填料的GC、HPLC色谱柱,在分析规模上分离 对映体。 1)原理:静止手性填料与流动相中(±) 对映体形成 (化学键)非对映体络合物过渡态,吸附程度不同, 流动速度不同。
5-9
柱: 固定相填改性的糖,如 环糊精的-O-戊基化产物。 应用: 对非环、单环、双环的 对映体都有分离能力。如分 离含Cl、Br 等CH的对映体。
285 10000 345 30000
反式–红移现象,强度大。
5-12
3、NMR谱法
①NMR谱法
Ha
耦合常数
Hb
C
R1
C R2
Jab =9Hz
R1
Hb
C
Ha
C R2
Jab =15Hz
②大取代基的内烯烃有核邻交盖式效应[Nuclear Overhauser Effect (nOe)] ,即通过双键或一个环,两基团空间作用使信 号加强
5-1
二 . NMR谱
1 . 影响化学位移σ的因素 1) 电负性原子的诱导效应
质子 CH3-(烷基)3 CH3CH2O- CH3CH=CH2 CH3CO2R CH3-环己基 σ 0.9 1.3 1.71 2.3 2.3 质子 –CH2OR σ 3.4
–CH2Cl –CH2Br -CH2NO2 CH2-CH2 H-ph CH3-OR
这个手性试剂称为手性位移试剂。
5-3
手性试剂与含极性官能团的分子相互作用,引起产物的 某些质子化学位移向低场移动并有所差别.
例:①两个对映体含有手性
基化合物与 作用。 得到含金属的非对映体,受金属络合物的影响,将使“ ” 指向的H有某种程度向低场移动。使△σ差值变大。
O
C
②增加位移试剂的量,导致在某一给定时间内增加络合物 的量,也使△σ 值增大。
*
(+)CSA
O H NH2 C HN H Ph O N H S
OH-处理
CH3 CH3 H COOH H
H N H
S
CH3 CH3
(+)CSA +
COOR NH2
Ph
N O
Ampicilin
(R)-
COOR
6-APA H
5-9’
4)向(±)六螺苯外消旋体中加一个不对称的络合 剂,其中一个对映体先结晶出来。 5)三-(2-甲基-5-异丙基苯甲酸-2-酚酯)在苯溶液 中,一个对映体能从d.l溶液中先结晶出来,同时 溶液中外消旋体迅速转化,保持平衡,一直可使全 部d.l-体以一种晶体分离出来。
3.3
H-OR
3.6
4.3
HOCOR
4.7
5.3
7.3
0.55.0
9.0~ 13.0
5-1
2) 邻位基团的场效应
Me
σHa = 1.77(受邻近的-CH2-影响)
H H O
σHb =1.95 (受邻近的C=O影响)
σH =1.71
(正常)
a
H3C
b CH3
5-13
二、物理常数法 1、耦极矩:
X H H X
C
C H
C
C X H X
5-11
扁桃酸与光学纯薄荷醇的酯化速度比为0.89714。
CH3
±
*H C OH
COOH
+
* OH
三、其他拆分方法 1、机械拆分法:
H3C
CH3
包括接种结晶拆分法,交替加入晶种诱导结晶。DL-氯 霉素醇(伤寒、化脓脑膜炎用药)拆分;干扰结晶拆分法。 2、萃取拆分法: D-酒石酸正丁酯在辛烷溶液中拆分麻黄碱。 3、膜拆分法: β–环糊精聚合物膜拆分氨基酸效果很好。
2)
H
H
C
H3C
C
(1)
H(1)与H(2)非对映的(化学环境不同)
H (2)
O
CH3
3)
(1)
(2)
H3C
C
N CH3
-CH3(1)和 -CH3(2)中的质子是非对映的
5-2
4)
2 H 3H
1 H
6 H 4H
7 H
2 H
1 H H4
6 H
7 H H5
H 3
H 5 H 4 H 5
H 3 H 3 H 4
5-5
R-醇Mosher酸的酯、S–醇Mosher酸的酯和(R) (主要的),(S)(次要的)醇混合物Mosher酸酯的 NMR图如下:
5-6
5-6
例2 内酯对映体与光学纯的一个对映体二醇,生成 两个非对映体邻二酯(缩酮),多种质子可以用 NMR谱信号区别,估计对映体混合物比例:
H O H3 C H3 C O * C4H9 + H HO S OH R H -H2O S CH3 O C 4 H9 O S S H O + O C4H9 CH3 H3C O H S S H O CH3
H 5
H3/H3,H4/H4或H5/H5分别为对映质 子; 而H1/H6,H2/H7或H3/H5分别非对映质 子。
5-2
5)环己烷 α–H间是对映的;e–H间是对映的; α–H和e–H间是非对映的。 理论上用NMR能分辨非对映质子 而不能区别对映质子。 在室温下环翻转太快,非对映质子也 难区别;低温下可分辨。 3. NMR 谱和异构体比例 用NMR的σ和J判断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比例很方便,广泛被 使用的原因是 : 1)不破坏化合物的组分; 2)混合物不需要分离; 方法1 烯烃的E、Z比例的测定:
5-1
3)典型偶合常数J值(质子–质子自旋)
偶合模型 J/Hz
H C ~~ C ~~ ~~
H C H
CH
6~8
H C
CH (自由转动)
CH
0~12
CH (阻转动)
12~15
H
~~ C H
H C
C
Z--式
E--式
C H
C
7~11
12~18
9~11
2. 对映质子与非对映质子
1)
X H
C
Y H
这两个质子是对映的(化学环境相同)
5-10
4)生物拆分法: 原理 微生物是手性的,选择性与对映体中的一 个相互作用 ,代谢一个,留下一个。 困难是找一个合适的酶; 缺点是消耗一个对映体。 二、动力学方法拆分 原理:(±)-A与拆分剂B反应的过渡(+)-A--B 和(-)-A--B是非对映体,能量不同,反应的活 化能不同,反应速度不同,采用不足量的拆分剂进 行反应。反应快的那个A优先生成非对映体,而反 应慢者留在溶液中,达到拆分的目的。
5-11
5.3 立体异构体的鉴别
5.3.1 顺–反异构体的鉴别 一、光谱法鉴别 1、IR谱法鉴别 RCH
C
C
CHR1 二元取代类型化
合物 在1600~1700cm-1 吸收 ; 反式RCH=CHR (对称性,不产生振动偶极矩)在 1600cm-1无吸收。 C H面外振动:
H3C H H3C H Cl H Cl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