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配伍方案
药物配伍思路和方法

药物配伍思路和方法
药物配伍是指将多种药物合理地组合在一起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或减少不良反应的方法。
药物配伍的思路和方法如下:
1. 目标一致性:药物配伍的首要原则是确保各药物的治疗目标一致,即都用于治疗同一疾病或症状。
2. 疗效互补性:选择药物时,应考虑它们在治疗某种疾病或症状上的互补作用,即有不同的治疗机制和药理作用,可以增强疗效。
3. 亲和性:药物之间应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和相互配合的能力,避免因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或降低疗效。
4. 剂型适配性:药物的剂型要与患者的实际情况相适应,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和剂型,以提高药物的吸收和利用率。
5. 用药时机:药物的使用顺序和时间也需要考虑,有些药物需要在特定的时间点或顺序使用,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6.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特殊需求,进行个体化的治疗,选择适合的药物配伍方案。
7. 定期评估:药物配伍方案应定期进行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反应,及时调整和优化药物配伍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药物配伍时,需要遵循相关药物使用的禁忌和注意事项,以减少不良反应的风险。
此外,药物配伍的决策应由医生或药师等专业人士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患者也应积极参与治疗过程中的决策和管理。
麻黄配伍方案及应用禁忌

麻黄配伍方案及应用禁忌麻黄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其主要成分为麻黄碱,具有祛风散寒、发汗解表的功效。
麻黄常用于治疗感冒、头痛、发热等症状,但在使用麻黄时需要注意其配伍方案和应用禁忌,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
一、麻黄的配伍方案1. 麻黄与桂枝:麻黄与桂枝配伍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具有发汗解表的作用。
麻黄发散风寒,桂枝温通经络,两者配伍能够协同作用,加强药效。
2. 麻黄与杏仁:麻黄与杏仁配伍常用于治疗感冒引起的咳嗽,具有祛痰止咳的作用。
麻黄发散风寒,杏仁能够润肺化痰,两者配伍能够缓解咳嗽症状。
3. 麻黄与石膏:麻黄与石膏配伍常用于治疗高热发热,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麻黄发散风寒,石膏能够清热解毒,两者配伍能够降低体温,缓解发热症状。
4. 麻黄与甘草:麻黄与甘草配伍常用于治疗感冒引起的头痛,具有镇痛的作用。
麻黄发散风寒,甘草能够调和药性,两者配伍能够缓解头痛症状。
二、麻黄的应用禁忌1. 孕妇禁用:麻黄具有刺激子宫收缩的作用,容易导致流产或早产,因此孕妇禁用麻黄。
2. 心脏病患者禁用:麻黄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容易导致心悸、心动过速等症状,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使用麻黄可能会加重病情,因此心脏病患者禁用麻黄。
3. 高血压患者禁用:麻黄具有升高血压的作用,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使用麻黄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因此高血压患者禁用麻黄。
4. 服用感冒药物禁用:麻黄具有发汗解表的作用,而感冒药物中常含有退热成分,两者合用可能会导致药效相互抵消,影响疗效,因此在服用感冒药物期间禁用麻黄。
5. 过敏体质禁用:个别人群对麻黄过敏,使用麻黄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如皮疹、呼吸困难等,因此过敏体质者禁用麻黄。
总结起来,麻黄在配伍方案上常与桂枝、杏仁、石膏、甘草等药物配伍使用,能够发挥协同作用,增强药效。
然而,在使用麻黄时需要注意其应用禁忌,包括孕妇、心脏病患者、高血压患者、服用感冒药物者以及过敏体质者禁用麻黄。
实用中西科学配伍用药指南

实用科学配伍用药指南刘立勋总结整理2012年1月10日于圣惠堂第一部分:中药配伍麻黄配桂枝:风寒表实无汗证桂枝配白芍:风寒表虚有汗证麻黄配杏仁:风寒束肺喘咳气逆。
麻黄配石膏:肺热咳喘。
桂枝配细辛:风寒咳嗽痰中带泡者柴胡配黄芩:少阳寒热往来生葛配黄芩、黄连:湿热泻痢初起石膏配知母:热病气分实热证和肺胃火热伤津证知母配黄柏:阴虚火旺知母配川贝母:阴虚劳嗽肺燥咳嗽栀子配茵陈:湿热黄疸黄连配吴茱萸:肝火犯胃、湿热中阻之呕吐泛酸黄连配木香:湿热泻痢腹痛、里急后重黄柏配苍术:湿热诸证,尤其下焦湿热白薇配玉竹:阴虚外感大黄陪芒硝:实热积滞、大便燥结、坚硬难下大黄配巴豆、干姜:寒积便秘独活配桑寄生:风湿痹痛、腰膝酸软苍术配厚朴、陈皮:湿阻中焦或夹食积滑石配甘草:暑热烦渴附子配干姜:亡阳欲脱及中虚寒盛附子配麻黄、细辛:阳虚外感丁香配柿蒂:虚寒呕逆高良姜配香附:寒凝气滞、肝气犯胃之胃脘胀痛橘皮配半夏:痰湿滞中客肺止咳喘枳实配白术:脾虚气滞夹积夹湿证川楝子配延胡索:血瘀气滞诸痛薤白配瓜蒌:痰浊痹阻、胸阳不振之胸痹证蒲黄配五灵脂:血瘀胸胁心腹诸痛及血瘀出血郁金配石菖蒲:痰火或湿热蒙蔽清窍之神昏、癫痫、癫狂旋复花配代赭石:气逆呕恶、喘息朱砂配磁石:烦躁不安、心悸失眠人参配附子:亡阳气脱人参配蛤蚧:肺肾两虚、动辄气喘人参配麦冬、五味子:气阴两虚之口渴、多汗及消渴黄芪配柴胡、升麻:中气下陷诸证甘草配白芍:脘腹或四肢拘急疼痛当归配黄芪:血虚或气血双亏柴胡配白芍:疏肝养肝不伤肝白芍配防风:肝脾不和、营卫不和枳实配白芍:调和肝脾干姜配黄连:寒热兼施,辛开苦降。
荆芥配防风:疏散风寒全蝎配蜈蚣:祛风止痉,通络止痛蝉蜕配僵蚕:散风热,化痰结、解肿毒。
海藻配昆布:化痰软坚散结银花配连翘:清气分热,治风温、痈疮黄连配乌梅:清热燥湿不伤阴大青叶配玄参:增强清热凉血,解毒利咽之功水牛角配赤芍:增强凉血解毒散瘀之功草决明配芦荟:清肝和胃解毒通便黄连配吴茱萸:清肝解郁热,和胃制酸。
恩拉霉素的配伍方案

引言恩拉霉素(Erythromycin)是一种广谱的抗生素,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恩拉霉素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呼吸道、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等疾病。
在使用恩拉霉素时,选择合适的配伍方案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提高疗效,减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介绍恩拉霉素的配伍方案以及注意事项。
恩拉霉素的配伍方案恩拉霉素的配伍方案一般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 恩拉霉素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配伍理论基础:恩拉霉素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互为抗生谱的补充,共同作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常用方案:常见的配伍方案包括恩拉霉素与青霉素类(如苯唑西林)、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噻吩)的配伍使用。
这种配伍方案常用于治疗广谱感染,如肺炎、脑膜炎等。
2. 恩拉霉素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配伍理论基础:恩拉霉素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具有协同作用,可以增强细菌的杀菌效果。
常用方案:常见的配伍方案包括恩拉霉素与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配伍使用。
这种配伍方案常用于治疗严重感染,如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3. 恩拉霉素与氯霉素的配伍理论基础:恩拉霉素与氯霉素相互作用可以相互增强抗菌效果。
常用方案:恩拉霉素与氯霉素常在治疗局部感染时联合使用,如角膜溃疡、皮肤感染等。
4. 恩拉霉素与其他抗生素的配伍常用方案:根据具体病情和细菌药敏试验结果,医生还可以选择与其它抗生素进行配伍。
例如,如果患者对上述配伍方案存在过敏或不耐受情况,可以选择与利福平、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等进行配伍。
注意事项1.在配伍使用恩拉霉素时,应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尤其是配伍使用恩拉霉素与其他抗生素时,需要考虑药物的互相影响,以及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
2.恩拉霉素与药物的配伍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严格按照剂量和使用频率使用。
3.在使用恩拉霉素及其配伍方案时,应充分了解患者的过敏史,避免对药物过敏的患者使用。
4.配伍使用恩拉霉素时应注意与草酸氢钙、苯基磺酰氯等药物的配伍,避免发生不良反应。
5.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及老年人在使用恩拉霉素及其配伍方案时应谨慎,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西医西药常见联合用药黄金搭配方案太全了

西医西药常见联合用药黄金搭配方案太全了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联合用药已成为临床治疗中常用的手段。
西医西药常见联合用药黄金搭配方案,通过合理的搭配和配伍规定,能够提高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从而更好地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
在临床实践中,常见的联合用药黄金搭配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抗生素联合用药抗生素的联合应用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并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例如在治疗呼吸道感染时,可采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联合使用,以达到广谱抗菌的效果。
2. 抗高血压药物联合用药针对高血压患者,常采用联合用药的方案,以达到更好的降压效果。
例如,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与CCB(钙通道阻滞剂)的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能够有效地降低血压,减轻心脑血管的负担。
3.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的联合用药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是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常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二者可通过不同机制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抗血栓的效果,以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4. 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物的联合应用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物的联合应用能够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
胰岛素能提高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而口服降糖药物则能增加胰岛素的分泌或减少胰岛素的消耗,进一步降低血糖水平。
5. 抗焦虑药与抗抑郁药的联合用药抗焦虑药与抗抑郁药的联合应用能够更全面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抗抑郁药可缓解抑郁症状,抗焦虑药则能减轻焦虑和紧张的情绪,两者的联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当然,联合用药并非完全没有风险。
药物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是需要重视的问题。
因此,在联合用药过程中,医生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和药物代谢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搭配方案,并定期进行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的监测。
综上所述,西医西药常见联合用药黄金搭配方案的应用范围广泛,能够提高药物疗效,缩短疗程和减少不良反应。
然而,联合用药仍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定期进行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监测。
用药配伍方案-范本模板

一、沙门氏菌病:①。
环丙沙星+TMP饮水3—5天.②。
强力+痢特灵饮水3—5天. ③. 氟苯尼考+红霉素15斤水/g饮水3—5天。
④。
新诺明+TMP饮水3—5天⑤。
阿莫西林+环丙沙星(各10-15斤水/克)⑥。
新霉素+新诺明。
①. 泰乐+庆大(10斤水/g)饮水3—5天②. 强力+泰乐:饮水3-5天③. 氧氟+氨苄)饮水3—5天磺胺药不能配氨苄、头饱、氟苯尼考.痢特灵不配氯霉素、喹诺酮类二、慢性呼吸道病①. 泰乐+庆大(10斤水/g)饮水3—5天②. 强力+泰乐:饮水3—5天③. 氧氟+氨苄)饮水3—5天④. 林可霉素+壮观霉素⑤。
阿奇霉素+氟苯尼考⑥. 替米考星+粘杆菌素⑦。
红霉素+泰乐菌素、SM2注: 红霉素不能和林可霉素、氯霉素类、四环素类、青霉素必要时可加抗病毒药如双黄连、利巴韦林等,但一定要避开免疫期*如果有病毒感染可加部分抗病毒药三、大肠杆菌病与支原体混合感染后应联合用药①。
庆大+氨苄、头孢、(强力、泰乐)饮水3-5天②. 丁胺+喹诺酮类、粘杆菌素、磷霉素钙③. 粘杆菌素+强力或(氨苄、头饱、喹诺酮类)④。
氟苯尼考+红霉素或强力、阿奇霉素⑤. 磺胺5甲氧嘧啶(0。
03﹪拌料)+TMP用5天⑥。
新霉素+阿莫西林、强力霉素⑦. 粘杆菌素+替米考星⑧头孢类+庆大霉素⑨痢特灵+新霉素注:①。
氟苯尼考不能配庆大、丁胺、喹诺酮类.②. 粘杆菌素不能配新霉素先峰Ⅰ。
③。
氨基糖苷类不能同用如(庆大、丁胺等)④。
喹诺酮类不能与痢特灵、罗红霉素同用⑤. 丁胺卡那不能配青霉素类。
四、坏死性肠炎①青霉素类,头孢类+克拉维酸钾(青霉素用量的1/4—1/5)。
②青霉素类,头孢类+氨基糖苷类。
③新霉素+林可霉素或泰乐菌素④丁胺卡那+喹诺酮类.注:青霉素类,头孢类不能同配氟苯尼考,罗红霉素,强力霉素,替米考星,磺胺药.五、坏死性肠炎混有球虫感染①丁胺卡那+磺胺喹恶啉钠②新霉素、庆大+磺胺氯吡嗪钠③头孢类+地克珠利④痢特灵+新霉素坏死性肠炎混有病毒感染:抗菌药加抗病毒药(如利巴韦林0.01%饮水)六、新城疫①头孢类+利巴韦林+电解多维②阿莫西林+金刚烷胺+电解多维③氨苄青霉素+黄芪多糖2ml/只日一次,连用两日.干扰素2-5万单位/只注射日一次连用两日。
常用药配伍

常用药配伍①感冒:抗病毒口服液十感康十维生素C十消炎药。
②发热:小柴胡冲剂十退热贴十体温计十芬必得十消炎药十氨基酸口服液。
③头痛:天麻头痛片十芬必得十复合维生素。
④腹泻:氟派酸十复方黄连素十氨基酸口服液十元胡止痛胶囊。
⑤胃病:阿莫西林十克拉霉素十奥美拉唑十吗丁林十螺旋藻。
⑥泌尿系感染:左氧沙星胶囊十热淋清十番茄红素。
⑦妇科:阿奇霉素十妇科千金片十妇炎洁洗液十冲洗器十双唑泰栓十胡萝卜素。
⑧高血压:卡托普利十圣通平十复方丹参片十深海鱼油十卵磷脂十电子血压计。
⑨糖尿病:达美康十二甲双胍十蜂胶十血糖仪。
⑩皮肤病:氯雷他定十湿毒清十外用药膏十棉签十液体钙十天然维生素C。
㈠避孕:事后避孕药十测孕试纸十天然维生素E。
㈡晕车:飞赛乐十晕车贴十氨基酸口服液十气血双补。
㈢女性祛斑:天然维生素E十天然维C.十羊胎素十胶原蛋白十面膜。
㈣痛经:田七痛经胶囊十芬必得十复合维生素十痛经贴。
㈤癣:氟康唑十中成药治癣的药物十狼毒药膏十棉签十克霉唑溶液。
㈥外伤:双氧水十黄药水十红药水十棉签十纱布十胶布十氧氧沙星软膏十消炎药。
㈦小儿发热:美林十退热贴十体温计十维生素C十消炎药。
㈧小儿咳嗽:消炎药十小儿止咳糖浆十复方鱼腥草口服液。
㈨小儿腹泻:思蜜达十妈咪爱十止泻贴十口服补液盐。
㈩小儿便秘:小儿七星茶十开塞露十益生菌。
Ⅰ:小儿消化不良:健胃消食片十健脾颗粒。
Ⅱ:小儿汗多:虚汗停十生脉饮十龙牡壮骨冲剂。
Ⅲ:红眼病:罗红霉素十阿昔洛韦十氧氟沙星滴眼液十阿昔洛韦滴眼液。
Ⅳ:白内障:沙普爱思十明目地黄丸十鱼肝油丸。
Ⅴ:沙眼:氯霉素滴眼液十珍珠明目滴眼液十胡萝卜素。
Ⅵ:视力疲劳:荼敏维滴眼液十杞菊地黄丸。
Ⅶ:中耳炎:头孢克洛十洛美沙星滴耳液。
Ⅷ:鼻炎:通窍鼻炎片十氯雷他定十滴鼻液十葡萄籽。
Ⅸ:慢性咽炎:咽炎片十先锋六十大蒜素十咽喉含片。
Ⅹ:口腔溃疡:甲硝唑十清肺抑火片十复合维生素十意可贴。
Ⅺ:湿疹:氯雷他定十肤痒冲剂十艾洛松十维生素C 十钙。
Ⅻ:脚气:足光散十喷脚王十狼毒软膏。
儿科药物剂量配比方案

儿科药物剂量配比方案儿科药物剂量配比方案的制定非常重要,因为儿童的生理、生化、代谢机制与成人存在很大差异,药物代谢、吸收、分布、排泄等都与成人不同。
下面给出一个儿科药物剂量配比的方案,用以指导临床工作。
首先,在制定儿科药物剂量配比方案时,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身高和病情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剂量调整。
根据儿童的年龄段,可以分为新生儿期、婴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和青春期等不同阶段。
不同阶段的儿童药物剂量应有所区别。
其次,剂量配比方案还应根据药物的性质、药代动力学和毒副作用等因素来决定。
例如,对于药物的吸收和代谢速度较快的儿童,剂量可以适当增加,以达到治疗效果;而药物的副作用对儿童的影响较大,应尽量减小剂量。
此外,还需考虑到药物的给药途径和给药方式。
儿童中,口服给药是最常用的给药途径,但对于年龄较小或病情较重的儿童,口服给药可能存在困难。
这时可以考虑其他给药途径,如静脉注射、皮下注射等。
在剂量配比方案制定过程中,还应考虑到儿科药物的配伍问题。
有些药物在一起使用时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可能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
因此,需要注意避免这类配伍问题。
最后,在制定儿科药物剂量配比方案时,还要考虑到长期用药的问题。
长期用药可能会引起儿童的药物依赖性以及潜在的安全风险。
因此,对于长期用药的儿童,需要定期监测药物治疗效果和药物的毒副作用。
总之,儿科药物剂量配比方案的制定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身高、病情、药代动力学等因素进行个体化调整,并且要考虑到药物的给药途径、药物的配伍问题以及长期用药的安全性等因素。
制定合理的儿科药物剂量配比方案,可有效保证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沙门氏菌病:
①.环丙沙星+TMP饮水3—5天。
②.强力+痢特灵饮水3-5天。
③.氟苯尼考+ 红霉素15斤水/g饮水3-5天。
④.新诺明+TMP饮水3—5天⑤.阿莫西林+环丙沙星(各10-15斤水/克)⑥.新霉素+新诺明。
①.泰乐+庆大(10斤水/g)饮水3—5 天②.强力+泰乐:饮水3—5天③.氧氟+氨节)饮水3—5天
磺胺药不能配氨节、头饱、氟苯尼考。
痢特灵不配氯霉素、哇诺酮类
二、慢性呼吸道病
①.泰乐+庆大(10斤水/g)饮水3—5天②.强力+泰乐:饮水3—5天③.氣氟+氨节)饮水3-5天④.林可霉素+壮观霉素⑤.阿奇霉素+氟苯尼考⑥.替米考星+粘杆菌素⑦.红霉素+泰乐菌素、SM2
注:红霉素不能和林可霉素、氯霉素类、四环素类、青霉素必要时可加抗病毒药如双黄连、利巴韦林等,但一定要避开免疫期★如果有病毒感染可加部分抗病毒药
三、大肠杆菌病与支原体混合感染后应联合用药
①.庆大+氨节、头抱、(强力、泰乐)饮水3—5天②.丁胺+哇诺酮类、粘杆菌素、磷霉素钙③.粘杆菌素+强力或(氨节、头饱、哇诺酮类)®-氟苯尼考+红霉素或强力、阿奇霉素⑤.磺胺5甲氧唏陀(0.03%拌料)+TMP用5天⑥.新霉素+阿莫西林、强力霉素⑦.粘杆菌素+替米考星⑧头抱类+庆大霉素⑨痢特灵+新霉素
注:①.氟苯尼考不能配庆大、丁胺、哇诺酮类。
②.粘杆菌素不能配新霉素先峰I。
③.氨基糖昔类不能同用如(庆大、丁胺等)④.哇诺酮类不能与痢特灵、罗红霉素同用
⑤.丁胺卡那不能配青霉素类。
四、坏死性肠炎
①青霉素类,头抱类+克拉维酸钾(青霉素用童的1/4-1/5)。
②青霉素类,头抱类+氨基糖昔类。
③新霉素+林可霉素或泰乐菌素④丁胺卡那+哇诺酮类.
注:青霉素类,头抱类不能同配氟苯尼考,罗红霉素,强力霉素,替米考星,磺胺药.
五、坏死性肠炎混有球虫感染
①丁胺卡那+磺胺哇恶I#钠②新霉素、庆大+磺胺氯毗嗪钠③头抱类+地克珠利④痢特灵+新霉素
坏死性肠炎混有病毒感染:抗菌药加抗病毒药(如利巴韦林0.01%饮水)
六、新城疫
①头抱类+利巴韦林+电解多维②阿莫西林+金刚烷胺+电解多维③氨节青霉素+黄黃多糖2ml/只日一次,连用两日•干扰素2-5万单位/只注射日一次连用两日.聚肌胞注射或饮水
双黄连口服液饮水法氏囊炎①参考新城疫②可用中药清热解毒方剂。
慎用对肾脏有毒性的药物;注意保肾利尿
七、肾传支
①参考新城疫
②可用中药成方如麻杏石甘散加减(支喉消炎散)作为辅助治疗。
1:头抱囉肪50克,磷霉素钙50克及适量TMP和环丙沙星(大肠杆菌及肠道病)
2:头抱噬岳60克,粘杆菌素40克,丁胺卡那30克TMP适量(大肠杆菌及肠道病)-
3:头抱曲松5, 丁胺卡那2,磷霉素钙2。
加到100克(大肠杆菌及肠道病)
4:头抱囉肪,粘杆菌素(肠道)
5:头抱哌酮,新霉素,丙磺舒,舒巴坦钠(大肠杆菌)
6:头抱曲松5,礴霉索钠5,阿莫西林10
7:头抱囉咲,氛笨尼考.丙磺舒
8:头抱囉肪,诺氟沙星(开口药)
9:头抱曲松10,林可霉素6,安普霉素10 (大肠杆菌坏死性肠炎;肠毒综合症)10;头抱曲松,阿莫西林,左旋氧氟沙星,TMP
11: 丁胺卡那30克,红霉素60克,替米考星60克(呼吸道)
12;丁胺卡那, 林可霉素(大肠杆菌,呼吸道)
13:丁胺卡那, 磷霉素钙,头抱曲松(大肠杆菌,葡萄球菌,肠炎腹泻)
14:丁胺卡那, 诺氟沙星,氨基比林(大肠杆菌,呼吸道)
15:丁胺卡那, 磷霉素钠(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
16:丁胺卡那, 左旋氧氟,阿奇霉素(肠道呼吸道混合感染)
17:壮观霉素, 林可霉素,止咳平喘药(呼吸道)
18:红霉素,阿奇霉素(呼吸道)
19:红霉素30,大观霉素20,葡萄糖50 (呼吸道)
20;红霉素,泰乐菌素,干扰素(呼吸道)
21:泰乐菌素,阿奇霉素(呼吸道)
22:新霉素3,安普霉素8,多西环素5,(大肠杆菌慢呼混感)
23:强力霉素3,新霉素2,安乃近10,利巴韦林2, TMP3混合感染)阿莫西林50,大观霉素20,葡萄糖适量,(下痢,肠炎,大肠杆菌等)
25:阿莫西林,磷霉素钙(大肠杆菌)
26:安普霉素,红霉素(肠炎,肠毒综合症)
27:安普霉素5克,林可霉素5克(肠炎,肠毒综合症)28:阿莫西林5,大观霉素5,粘杆菌素8,(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魏氏梭菌)
29:安普霉素3,大观霉素40,林可霉素20,(大肠杆菌和呼吸道混合感染)
30:新霉素20,林可霉素20 (大肠杆菌和肠炎)
31:安普霉素,氨节青霉素
32;新霉素,林可霉素,地克珠利,VK3 (肠炎,球虫)
33:安普霉素100克,奈替米星40克,甲漠东蔓若碱0, 15克(肠炎下痢)
34:安普霉素40克,VB6 10克,磷霉素钠15克,葡萄糖35克(肠炎,大肠杆
菌)35:新霉素,地克珠利,增效剂(肠炎球虫)
36:磺胺氯毗嗪钠,敌菌净,VK3 (球虫肠炎)
37;新霉素10,大观霉素4,强力霉素10,(大肠杆菌,肠炎,肠毒综合症)
38;新霉素50%,粘杆菌素12% (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
39: 50%恩诺沙星,8%林可霉素(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慢呼)
40: 50$阿莫西林,10%舒巴坦纳(肺炎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呼吸
道)41:左旋氧氟沙星,磷霉素钠,TMP (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慢呼,传鼻)
42:阿奇霉素,新霉素,多西环素(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慢呼,)
43:安普霉素,乙酰甲哇(大肠杆菌,肠毒综合症,厌氣菌)44;氟苯尼考,多西环素(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慢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