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十二五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工作汇报

合集下载

林业局林木采伐工作汇报

林业局林木采伐工作汇报

林业局林木采伐工作汇报尊敬的林业局领导:我是林业局B树林公司的工作人员,特向领导汇报我公司最近的林木采伐工作情况。

一、工作概述在这段时间里,我公司积极组织人员,加强对林木采伐工作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林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力争做到科学施工、绿色采伐。

二、施工情况1.林木选择根据林业局的要求,我公司选择了合适的伐木对象,注重保留具有生态和经济价值的树种,同时清除病虫害和不健康树木,确保采伐的林木质量。

2.施工技术我公司在采伐过程中采用了先进的施工技术,包括人工伐木和机械采伐相结合,合理利用现代化设备和工具,提高施工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3.保护措施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我公司在采伐工作中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包括:(1)禁止违规采伐和乱砍滥伐,严格控制采伐数量,防止资源过度消耗;(2)合理布局林木伐倒方向,确保不影响周边地貌和水源;(3)施工现场垃圾分类处理,最大限度减少环境污染;(4)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工人的环保意识。

三、工作成果通过我们的努力,我公司取得了一系列的工作成果:1.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我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伐木对象,并利用先进的施工技术,使得林木采伐工作的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

2.生态环境保护通过严格的管理和保护措施,我们有效防止了乱砍滥伐的现象,保护了生态环境的稳定和整洁。

3.经济效益合理的资源利用和高效的施工方式不仅减少了浪费,还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存在问题和建议在开展林木采伐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1.林木采伐工作的调度和安排需要进一步优化,更好地考虑到周边环境和生态效益的因素;2.对施工人员的素质和技能培训还需加强,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环保意识;3.密切与生态环境部门的沟通和合作,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加强对林木采伐工作的监管和管理。

基于以上情况,我们向领导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对林木采伐工作的引导和监督,加大力度打击乱采滥伐等违规行为;2.加强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和专业能力;3.与周边环境和生态保护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林业工作的发展。

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报告

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报告

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报告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工作是指对森林资源进行合理利用的重要工作。

限额管理是指根据森林资源的年度产量、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保护要求,科学设定和执行森林采伐限额,以保护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首先,加强了森林采伐限额的科学管理。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通过科学研究、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制定了符合森林资源特点和需求的采伐限额。

限额设定不仅考虑到了森林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利益,也考虑到了社会发展和民生需求。

其次,在限额执行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通过加强巡查和监测,深入开展执法检查和违规处罚,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

同时,采取各种措施加强了对森林采伐企业的监督管理,推动了限额执行工作的落实。

通过这些措施,有效遏制了非法采伐和乱砍滥伐的行为,保障了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此外,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工作还取得了一些创新成果。

首先,在限额设定方面,借助先进的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对森林资源的动态监测和分析。

通过对森林面积、植被覆盖率、树木平均直径等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了采伐限额。

其次,在限额执行方面,采用了电子监管系统,实现了对采伐企业的实时监控和线上巡查,提高了执行效果和执法水平。

总体来说,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工作在我国取得了良好的开展情况。

通过科学设定限额和严格执行,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护了生态环境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也需要注意到在一些地区和领域,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比如,一些地方对限额设定不够科学,没有充分考虑到森林生态环境和种类的差异;一些企业在限额执行方面存在不规范的行为,监管不到位。

因此,今后在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工作中,需要有以下方面的努力。

首先,进一步完善限额设定的科学性。

要更加重视对森林资源的动态监测和分析,科学设定采伐限额,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森林资源的特点和需求。

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情况汇报

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情况汇报

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各位评审专家,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向大家汇报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情况。

一、总体情况本次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始于今年初,经过数个月的努力,目前已进入最后阶段。

本次编制工作旨在科学合理规划我县林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升林业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二、工作流程(一)前期准备工作编制工作启动前,我们成立了编制工作组,并进行了相关培训,确保成员都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

同时,我们还收集了大量的基础数据和相关调查研究报告,为后续规划编制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目标确定和需求调研在前期准备工作基础上,我们召开了工作研讨会,明确了本次规划编制的目标与任务,并进行了详细的需求调研工作。

我们走访了相关部门和农户,了解到了群众对林地保护利用的意见和需求,为后续编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三)林地资源现状评价我们对我县的林地资源进行了详细的现状评价工作,包括森林面积、森林类型、森林质量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评估,描绘了我县林地资源的空间分布和质量分布状况。

(四)林地保护利用空间布局基于林地资源现状评价的结果,我们制定了林地保护利用空间布局方案。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调整,明确了我县各类林地的功能定位和保护利用重点,为未来林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方向指引。

(五)政策措施制定在林地保护利用空间布局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以引导和促进林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这些政策措施包括财政扶持政策、土地使用政策、林业产业政策等,旨在为决策者提供明确的政策依据。

(六)编制技术方案和编制报告在各项具体工作完成后,我们进行了技术方案的编制,明确编制过程和方法,并最终完成了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编制报告。

该报告包括规划编制的目标和原则、林地资源现状评价、空间布局方案、政策措施等内容,为下一步的审批和落实提供了基础。

三、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本次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

林木采伐工作执法总结汇报

林木采伐工作执法总结汇报

林木采伐工作执法总结汇报林木采伐工作执法总结汇报一、工作背景和目标林木采伐工作是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一环。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林木采伐活动中存在非法砍伐、乱采滥伐等问题,对森林资源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加强对林木采伐行为的监管,维护森林资源合理利用,我单位制定了相关执法方案,并针对该方案进行实施与监督。

本次汇报旨在总结我单位对林木采伐行为的执法工作,评估执法效果,提出改进意见,为下一阶段的执法工作提供参考。

二、执法工作情况1.执法力量建设通过加大对执法人员培训力度,我单位成功提升了执法力量和水平。

执法队伍人数增加,技能和知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能够更好地开展执法工作。

2.执法方案制定与实施针对林木采伐工作中存在的乱伐滥采等问题,我单位制定了详细的执法方案,明确了执法的目标、原则和程序。

在实施过程中,确保执法工作的公正、公平,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3.执法检查和巡查我单位积极参与地方执法检查和巡查,对重点区域和重要时间节点进行重点监管。

执法人员与当地政府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互相交流经验,提高了执法效果。

4.执法执行和案件处理我单位积极执行执法任务,对违反法律法规的林木采伐行为进行了及时制止和处理。

一方面,通过宣传教育,加强对违法行为的警示和教育;另一方面,对于严重违法行为,我单位依法进行了严肃打击和处理。

5.执法宣传与督促我单位注重执法宣传工作,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广泛宣传法律法规,普及林木采伐工作的重要性和执法单位的职责。

并及时公布执法成果和案件处理情况,提高群众对执法工作的认知和支持。

三、执法效果评估通过以上的执法工作情况介绍,我们可以看到,我单位对林木采伐行为的执法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执法力量得到有效建设。

执法队伍的数量增加,执法人员的素质也有了明显提高,能够更好地履行执法职责。

2.执法方案的完善和贯彻执行。

制定的执法方案明确了执法的目标和程序,保证了执法工作的公正和公平。

林业局—十二五林业工作开展情况

林业局—十二五林业工作开展情况

林业局—十二五林业工作开展情况第一篇:林业局—十二五林业工作开展情况宁远县“十二五”林业工作开展情况“十二五”时期,我县林业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绿色宁远建设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主线,坚持生态优先,改革创新,克难攻坚,实现了林业持续稳定发展,林业各项主要指标均达到或超过了预期目标,“十二五”是宁远林业生态建设、林业产业建设发展速度最快、投入最多、质量效益最好的时期。

(一)造林绿化增量提质一是工程造林稳步推进。

“十二五”时期,全县共完成造林33.69万亩,其中长防林工程造林1.74万亩,退耕还林荒山造林1.15万亩,坡耕地造林0.2万亩,油茶新造5.77万亩,石漠化治理造林1.61万亩,优材更替造林0.6万亩,完成封山育林16.43万亩。

新建花卉苗木基地6个、面积万亩,全县花卉苗木基地面积达1.2万亩。

二是大户造林异军突起。

全县共培育500亩以上的大户、企业69户,造林面积达4.45万亩,大户、企业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造林主力军。

三是秀美村庄建设方兴未艾。

全县有687个村开展了秀美村庄创建工作,已达标村419个,其中示范村20个。

四是绿色通道强力推进。

全县完成绿色通道建设225公里,占任务的100%。

五是义务植树高潮迭出。

“十二五”参加义务植树达258.5万人次,尽责率达到95.39%,共完成义务植树887.5 1 万株。

六是创森攻坚取得突破。

按照《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标准》五大建设内容40项指标,通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所有指标全部达标,顺利通过了国家林业局验收评估。

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长江中下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石漠化治理工程等一系列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全县林业用地部面积达到266.89万亩,与“十一五”期未相比净增8.1万亩;有林地面积达到164.71万亩,净增17.47万亩;森林覆盖率由54.2%提高到60.2%,上升了6个百分点;活立木总蓄积量由385.13万立方米提高到427.26万立方米,净增长42.13万立方米。

森林采伐限额指标情况报告

森林采伐限额指标情况报告

森林采伐限额指标情况报告森林采伐限额指标情况报告一、背景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森林资源保护工作面临很大困难的国家。

我们深知只有合理管理和保护好森林资源,才能给后代留下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为了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采取了一系列的限制措施,其中包括森林采伐限额指标制度。

二、森林采伐限额指标制度概述森林采伐限额指标制度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对森林采伐的数量进行限制,保障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针对不同的区域、不同类型的森林资源,制定出不同的限额指标。

一般情况下,我国的森林采伐限额指标制度紧密围绕“国有林”的管理开展。

三、森林采伐限额指标情况近年来,我国的森林采伐限额指标执行情况还是比较良好的。

但是,限额指标执行情况的好与坏,还需要从不同方面进行评估。

1. 稳定性森林采伐限额指标制度的执行情况是很稳定的。

一般情况下,每个年度的限额指标都会预先制定好,并且公布出来。

对于在规定时间之外进行伐木的行为,都会依法惩处。

由于限额指标制度的存在,很好地保证了伐木行业的稳定性。

2. 效益森林采伐限额指标制度的执行情况的效益相对较高。

通过这种制度,确保了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这不仅使得我国的森林资源得到了合理的利用,同时也保护了森林生态环境,保证了人类的生存环境。

3. 程序森林采伐限额指标制度执行情况的程序相对较为严格。

对于每一年的限额指标,都需要经过相应的程序,包括制定、公布和执行等等,这些程序非常严格。

限额指标执行情况的好与坏,非常大地取决于程序的严格和执行的效果。

四、森林采伐限额指标制度存在的问题尽管森林采伐限额指标的执行情况整体上看是比较良好的,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1. 监督和管理的缺失制定和执行森林采伐限额指标主要由国家林业常设机构负责,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经常缺乏相应的监督和管理措施。

一些地区存在执行指标过份宽松的情况,对森林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造成了不良影响。

2. 个别地区执行情况不平衡在我国的一些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存在执行情况不平衡的现象。

枞阳县十二五采伐限额计划书

枞阳县十二五采伐限额计划书

枞阳县“十二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工作报告枞阳县林业局二0一0年三月枞阳县“十二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工作报告一、基本情况枞阳县位于大别山东南边缘,长江下游北岸,地跨东径117°04´—117°44´,北纬30°39´—31°05´.东南与铜陵市、贵池市隔江相望,西以菜子湖与桐城共水,西南与宜秀区为邻,北与庐江、无为接壤,国土总面积1801.1平方公里。

境内倚山、环湖、滨江,地形复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腹部低洼,主要地貌包括低山、丘陵、岗地、平原等不同类型。

本县地带性土壤为黄棕壤和黄红壤。

东北部低山区成土母岩以正长岩和花岗岩为主,山地土壤主要为麻石黄棕壤、麻石棕壤质地较轻,养分含量丰富,易耕作,PH值6—6.7。

西北部丘陵区成土母岩、母质以下蜀系黄土和第四纪红土为主,山地土壤主要是上位粘盘黄棕壤,马肝土等,质地较重,粘、瘦、结、浅,宜种度窄,但保蓄力强,PH值5.6—6.6。

沿江、沿湖和中部丘陵区成土母岩、母质以花岗岩、砂页岩、安山岩为主,部分第四纪红土,下蜀系黄土和湖积物,山地土壤为沙砾土,麻沙土和薄层麻骨土,土层厚度40—70cm,肥力偏低,PH值5—6。

沿江平原区成土母质主要为长江冲积物和湖相冲积物,土层深厚肥力高,地下水位较高,质地较细、较粘,PH值7.5—8.2。

枞阳县地处长江干流下游北岸,地势偏低,为南北冷暖气流交会的要冲,属北亚热向中亚热带过度的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5℃,年平均日照时数2064.92小时,年无霜期约251天,年平均降雨量1326.5毫米,年季变化不大,季相变化显著,时段差异分明,赋予我县以多种时段生态型农林生物生长发育条件。

二、森林资源情况(一)森林资源基本情况1、树种资源枞阳县横跨两个植被区,其林—白湖—黄梅尖以北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带,芜巢沿江湖圩区植被区,芜巢沿江湖圩区植被片;以南属安徽南部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带,安庆沿江湖泊圩区植被带,安庆沿江湖泊圩区植被片。

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报告

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报告

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报告1.概述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工作是保护森林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本报告将对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总结。

2.任务目标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工作的主要目标是确保森林资源合理利用,达到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效益。

3.工作内容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制定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

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森林采伐的限额指标,规范采伐行为。

(2)落实限额管理责任。

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确保限额管理工作的落实。

(3)开展定期监测与评估。

建立有效的监测手段,对森林采伐情况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采伐限额。

(4)加强执法监管。

加大对采伐行为的执法力度,打击非法采伐行为,确保限额规定的执行。

(5)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组织宣传活动、培训班等形式,提高公众对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工作的认识和参与度。

4.工作成果(1)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明确了采伐限额的计算方法和管理程序。

(2)责任划分明确。

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权力划分明确,保证了限额管理工作的有序推进。

(3)定期监测与评估机制的建立。

建立了定期监测采伐情况的机制,通过数据分析和评估,及时调整采伐限额,确保了可持续发展。

(4)加强执法监管力度。

通过加大执法力度,打击了一批非法采伐行为,维护了森林资源的合法权益。

(5)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

通过组织宣传活动、培训班等方式,提高了公众对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工作的认识和参与度。

5.存在问题与改进方向(1)采伐数据不精准。

由于采伐数据的报告方式不统一,造成了数据的不准确,需要进一步加强数据采集和统计工作。

(2)执法力度不够强劲。

在部分地区,仍存在非法采伐行为,需要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打击力度。

(3)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

有些地区对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工作的宣传教育不够,需要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公众的认识和参与度。

(4)监测评估工作有待完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县十二五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工作汇报
为贯彻《森林法》和《森林法实施条例》的规定,认真执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根据森林资源状况,科学编制“十二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为森林可持续经营打下基础,我局认真学习林资发160号文的要求,严格按照国家林业局《“十二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技术规定》的要求开展调查,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的编制,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森林资源合理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调整森林结构为主线,以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为目标,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方针,实施分区施策、分类指导,协调发挥森林的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逐步建立稳定高效森林生态系统,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成立组织
森林采伐限额编制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和改善森林资源保护和提高经营水平的重要手段,是深化森林资源采伐限额编制改革的重要体现,是统筹经济社
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为做好我县“十二五”编限工作,把此项工作作为当前一个时期森林资源管理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对“十二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并成立了领导小组,组长由林业局局长郭其松担任,副局长职跃丰任副组长,成员由李永生、朱新成、张光海、张光辉等二级机构领导及技术人员担任,确保按期完成“十二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工作。

三、强化培训,明确责任
“十二五”编限成果质量,取决于编限人员的业务技能及思想素质,取决于编限人员熟悉和掌握国家有关森林采伐改革和限额编制的技术规定。

我局认真组织学习了《河南省“十二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编制操作细则》,对小组成员进行了“十二五”编限方案、编限技术规定、合理年采伐量测算系统使用进行了培训,严格要求按照细则要求开展工作,确保数据翔实、可靠。

四、编制范围
在编制中,在林业用地上,凡采伐胸径在5厘米以上的林木都编制年采伐限额,四旁树纳入编制范围。

农村居民房前屋后,自留地上个人所有的零星树木除外。

五、制订方案、确保质量
为了确保调查的高质量,我们制订了调查原则及要求,
分区施策、分类管理。

对不同林木类型、不同林木经营主体,实行不同的管理方式;对不同区域分别确定采伐方式、年龄和强度,测算合理年采伐量,确定采伐限额。

我县已于XX 年完成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并按要求以森林资源数据成果为基准和近几年来各项造林育林、采伐消耗等森林资源“消”、“长”动态变化,将资源数据更新到XX年底,作为“十二五”采伐限额编制的基础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