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六 乳粉中还原糖含量的测定
还原糖含量测定

冷却
立即用流动冷水冷却至室温
蒸馏水(ml)
21.5 21.5 21.5 21.5 21.5 21.5 21.5
吸光值(A540)
将以上各管上下颠倒几次使溶液混匀后, 按顺序倒入比色杯中,在540nm波长条件 下进行比色测定:用0号管溶液调零点,分 别记录各管吸光值;然后以葡萄糖浓度为 横坐标,吸光值为纵坐标,绘制出标准曲线。
2、测定样品中还原糖和总糖含量。
(1)提取样品中的还原糖:
准确称取1g食用面粉放置于100ml三角瓶 中,加少量蒸馏水调成糊状,再加入50ml 蒸馏水,摇匀,置于50℃水浴条件下20分 钟,使还原糖浸出;在4000rpm、5分钟条 件下进行离心,得到的上清液倒入100ml容 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上下颠倒 几次将溶液混匀,作为还原糖待测液。
待水解液冷却至室温后加入1滴酚酞指示 剂,用6mol/L NaOH中和至微红色,在 4000rpm、5分钟条件下离心,得到的上 清液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 容至刻度,上下颠倒几次混匀溶液,作为 总糖待测液。
(3)显色和比色,按下表操作
管号 样品量(ml) 蒸馏水(ml) DNS试剂(ml) 加热
在碱性条件下,还原糖与3,5-二硝基水杨 酸试剂(DNS)共热,3,5-二硝基水杨酸被 还 原 为 3- 氨 基 -5- 硝 基 水 杨 酸 ( 棕 红 色 物 质),还原糖则被氧化成糖酸及其他产物。 在一定范围内,还原糖的量与棕红色物质 颜色深浅的程度成一定的比例关系,在 540nm 波 长 下 测 定 棕 红 色 物 质 的 吸 光 值 , 查对标准曲线并计算,就可以分别求出样 品中还原糖和总糖的含量。
(2)提取样品中的总糖:
准确称取0.1g食用面粉放置于100ml三角 瓶中,加入10ml 6mol/L HCl及15ml蒸馏 水,沸水浴30分钟(注意不能把水烧干)。 用滴管吸取1~2滴水解液于白瓷板上,加1 滴I-KI溶液,如显示出蓝色说明水解不完全, 可适当延长沸水浴时间;若不显蓝色,则 说明水解完全。
DNS比色法测定还原糖和总糖

乳粉中还原糖的测定(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一、实验目的1、掌握还原糖和总糖测定的基本原理2、学习比色法测定还原糖的操作方法和分光光度计的使用二、实验原理还原糖的测定是糖定量测定的基本方法。
还原糖是指含有自由醛基或酮基的糖类。
单糖都是还原糖,双糖和多糖不一定是还原糖,例如乳糖和麦芽糖是还原糖,蔗糖和淀粉是非还原糖。
利用各种糖的溶解度不同,可将植物样品中的单糖、双糖和多糖分别提取出来。
对非还原性的双糖和多糖,可用酸水解法使其降解成还原性单糖进行测定,再分别求出样品中还原糖和总糖的含量(常以葡萄糖含量计)。
还原糖在碱性条件下加热可被氧化成糖酸及其它产物,而氧化剂3,5-二硝基水杨酸则被还原为棕红色的3-氨基-5-硝基水杨酸。
在一定范围内,还原糖的量与棕红色物质颜色的深浅成正比关系,利用分光光度计在540nm波长下测定光密度值,查对标准曲线并计算,便可求出样品中还原糖和总糖的含量。
由于多糖水解为单糖时,每断裂一个糖苷键需加入一分子水,所以在计算多糖含量时应乘以系数0.9。
三、实验材料和试剂1、实验材料乳粉2、实验试剂①1mg/ml葡萄糖标准液准确称取95℃烘至恒重的分析纯葡萄糖100mg,置于小烧杯中,加少量蒸馏水溶解后,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混匀,4℃冰箱中保存备用。
②3,5-二硝基水杨酸(DNS)试剂将6.3g DNS和262ml 2M NaOH溶液,加到500ml含有185g酒石酸钾钠的热水溶液中,再加5g结晶酚和5g亚硫酸钠,搅拌溶解,冷却后加蒸馏水定容至1000ml,贮于棕色瓶中备用。
③乙酸锌溶液:称取21.9g乙酸锌,加3mL冰乙酸,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
④亚铁氰化钾溶液:称取10.6g亚铁氰化钾,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
四、实验器材比色管:25ml×9 烧杯:100ml×1容量瓶:100ml×3 刻度吸管:1ml×1;5ml×2;10ml×1恒温水浴锅天平分光光度计五、操作步骤1、制作葡萄糖标准曲线取7支比色管编号,按表1分别加入浓度为1mg/ml的葡萄糖标准液、蒸馏水和DNS试剂,配成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反应液。
实验六__乳粉中还原糖含量的测定

实验六乳粉中还原糖含量的测定—直接滴定法一、目的要求1、理解直接滴定法测定还原糖的原理及操作要点;2、熟练称量、过滤、定容、滴定等基本操技术。
二、实验原理将一定量的碱性酒石酸铜甲、乙液等量混合,立即生成天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这种沉淀很快与酒石酸钾钠反应,生成深蓝色的可溶性酒石酸钾钠铜络合物。
试样经除去蛋白质后,在加热条件下,以次甲基蓝作指示剂,用样液滴定,样液中的还原糖与酒石酸钾钠铜反应,生成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稍过量的还原糖把次甲基蓝还原,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即为滴定终点。
根据试样溶液消耗体积,计算还原糖量。
反应方程式如下:CuSO4+2NaOH=Cu(OH)2↓+Na2SO4COONa COONa︱∣CHOH CHO╲∣+Cu(OH)2= ∣Cu +2H2OCHOH CHO╱∣∣COOK COOKCOONa COONa∣CHO ∣CHOHCHO╲∣CHOH ∣2∣Cu +(CHOH)4 +2H2O=2 ∣+ (CHOH)4+Cu2O↓CHO╱∣CHOH ∣∣CH2HO ∣CH2OHCOOK COOK亚甲蓝氧化型+还原糖——→亚甲蓝还原型(蓝色) (无色)三、实验试剂1、碱性酒石酸铜甲液:称取7.5g硫酸铜 ( CuSO4•5H2O) 及0.025g次甲基蓝,溶入水中并稀释至500mL。
2、碱性酒石酸铜乙液:称取25g酒石酸钾钠及37.5g氢氧化钠,溶于水中,再加入2g亚铁氰化钾,完全溶解后,用水稀释至500mL,贮存于橡胶塞玻璃瓶内。
3、乙酸锌溶液:称取10.95g乙酸锌,加1.5mL冰乙酸,加水溶解并稀释至50mL。
4、亚铁氰化钾溶液:称取5.5g亚铁氰化钾,加水溶解并稀释至50mL。
5、乳糖标准溶液:称取约1.4g经过96℃±2℃干燥2h的乳糖,以水稀释至1000mL。
此溶液每mL相当于1.4mg乳糖。
四、实验仪器1、分析天平;2、牛角匙;3、50mL小烧杯;4、250mL容量瓶;5、100mL量筒,1个/2组;6、250mL锥形瓶3只;7、25mL酸式滴定管1支/组; 8、5mL移液管4支/2组;9、10mL移液管1支/2组; 10、干燥滤纸3张,漏斗1个/组;11、小玻璃棒1根/组; 12、玻璃珠:9颗/组;13、可调电炉;五、操作步骤(一)试样处理称取约1.2g左右的试样,置于250mL容量瓶中,用50mL水分次溶解样品并洗入250mL容量瓶中,摇匀后慢慢加入5mL乙酸锌溶液,混匀放置片刻,加入5mL亚铁氰化钾溶液,加水至刻度,混匀,沉淀、静置30min,用干燥滤纸过滤,弃去初滤液,滤液备用。
乳粉中还原糖含量的测定直接滴定法

实验六乳粉中还原糖含量的测定—直接滴定法(GB/T5009.7—2003第一法)教学目的要求:基本知识点1、掌握直接滴定测定还原糖的原理、基本过程和操作关键。
2、熟练称量、过滤、定容、滴定等基本操技术。
重点:1、熟练称量、过滤、定容、滴定等基本操技术2、直接滴定测定还原糖的原理、基本过程和操作关键。
难点:直接滴定测定还原糖的原理和控制要点课时教学方案:复习与提问:1、检查实验准备情况,(1)实验内容;(2)实验仪器与试剂有哪些?(3)直接滴定测定还原糖的步骤。
2、直接滴定测定还原糖的注意事项和控制要点【引入新课】乳糖是半乳糖经β-1,4糖苷键与葡萄糖结合的还原性二糖,称为4-O-β- d 吡喃半乳糖-d-吡喃葡萄糖,还原基在葡萄糖单位上。
乳糖有两种异构体,即α-乳糖和β-乳糖。
乳糖是唯一没有在植物中发现的糖,因首次在牛乳中发现,故称为乳糖。
乳糖是哺乳动物乳汁的主要成分,如人乳中约含6%~7%,牛乳中约含5%。
乳糖是婴儿主要食用的糖类物质。
初生婴儿仅能消化乳糖、蔗糖、葡萄糖、果糖,对淀粉不易消化,故米、面淀粉食物应在3~4个月后才开始添加。
乳糖对婴儿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它能够保持肠道中最合适的肠菌种数,并能促进钙的吸收。
随着年龄的增大,肠道中将乳糖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的乳糖酶活性急剧下降,甚至在某些个体中几乎降到0,因而成年人食用大量的乳糖,不易消化,食物中乳糖含量高于15%时可导致渗透性腹泻。
一、目的要求1、理解直接滴定法测定还原糖的原理及操作要点;2、熟练称量、过滤、定容、滴定等基本操技术。
二、实验原理试样经除去蛋白质后,在加热条件下,以次甲基蓝作指示剂,滴定标定过的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用还原糖标准溶液标定碱性酒石酸铜溶液),还原糖将溶液中的二价铜还原成氧化亚铜。
以后稍过量的还原糖使次甲蓝指示剂褪色,表示终点到达。
根据试样溶液消耗体积,计算还原糖量。
反应方程式如下:CuSO4+2NaOH=Cu(OH)2↓+Na2SO4COONa COONa︱∣CHOH CHO╲∣+Cu(OH)2= ∣Cu +2H2OCHOH CHO╱∣∣COOK COOKCOONa COONa∣CHO ∣CHOHCHO╲∣CHOH ∣2∣Cu +(CHOH)4 +2H2O=2 ∣+ (CHOH)4+Cu2O↓CHO╱∣CHOH ∣∣CH2HO ∣CH2OHCOOK COOK亚甲蓝氧化型+还原糖——→亚甲蓝还原型(蓝色) (无色)三、实验试剂(GB/T5009.7-2003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1、盐酸。
乳粉中乳糖、蔗糖及总糖含量的测定

乳粉中乳糖、蔗糖及总糖含量的测定(GB5413.5—2010第二法莱因一埃农氏法)班级:组别:姓名:一、原理乳糖:试样经除去蛋白质后,在加热条件下,以次甲基蓝为指示剂,直接滴定已标定过的费林氏液,根据样液消耗的体积,计算乳糖含量。
蔗糖:试样经除去蛋白质后,其中蔗糖经盐酸水解为还原糖,再按还原糖测定。
水解前后的差值乘以相应的系数即为蔗糖含量。
二、试剂与配制1、乙酸铅。
2、草酸钾。
3、磷酸氢二钠。
4、盐酸。
5、硫酸铜。
6、浓硫酸。
7、酒石酸钾钠。
8、氢氧化钠。
9、酚酞。
10、乙醇。
11、次甲基蓝。
12、乙酸铅溶液(200g/L):称取200g乙酸铅,溶于水并稀释至1000mL。
13、草酸钾一磷酸氢二钠溶液:称取草酸钾30g,磷酸氢二钠70g,溶于水并稀释至1000mL。
14、盐酸(1+1):1体积盐酸与1体积的水混合。
15、氢氧化钠溶液(300g/L):称取300g氢氧化钠,溶于水并稀释至1000mL。
16、费林氏液(甲液和乙液)16.1、甲液:称取34.639g硫酸铜,溶于水中,加入0.5mL浓硫酸,加水至500mL。
16.2、乙液:称取173g酒石酸钾钠及50g氢氧化钠溶解于水中,稀释至500mL, 静置两天后过滤。
16.3、费林氏液的标定16.3.1、用乳糖标定16.3.1.1、称取预先在94℃±2℃烘箱中干燥2h的乳糖标样约0.75g (精确到0.1mg),用水溶解并定容至250mL。
将此乳糖溶液注入一个50mL 滴定管中,待滴定。
16.3.1.2、预滴定:吸取10mL费林氏液(甲、乙液各5mL)于250mL三角烧瓶中。
加入20mL蒸馏水,放入几粒玻璃珠,从滴定管中放出15mL 样液于三角瓶中,置于电炉上加热,使其在2min内沸腾,保持沸腾状态15$,加入3滴次甲基蓝溶液,继续滴入至溶液蓝色完全褪尽为止,读取所用样液的体积。
16.3.1.3、精确滴定:另取10mL费林氏液(甲、乙液各5mL)于250mL三角烧瓶中,再加入20mL蒸馏水,放入几粒玻璃珠,加入比预滴定量少0.5mL〜1.0mL的样液,置于电炉上,使其在2min内沸腾,维持沸腾状态2min,加入3滴次甲基蓝溶液,以每两秒一滴的速度徐徐滴入,溶液蓝色完全褪尽即为终点,记录消耗的体积。
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实验报告

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定食品中还原糖的含量,了解食品的营养成分,为食品质量的评价提供依据。
实验原理,还原糖是指具有还原性的糖类物质,如葡萄糖、果糖等。
在酸性条件下,还原糖能够与费林试剂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红色沉淀。
通过比色计测定沉淀的光吸收值,可以计算出还原糖的含量。
实验步骤:1. 样品制备,取不同种类的食品样品,如水果、果酱、饼干等,分别制备成样品提取液。
2. 提取还原糖,将样品加入酸性乙醇中,进行提取,得到含有还原糖的提取液。
3. 进行费林试剂反应,取一定量的提取液,加入费林试剂,混合均匀后,在水浴中加热,观察是否生成红色沉淀。
4. 测定光吸收值,将反应后的样品溶液置于比色皿中,使用比色计测定其光吸收值。
5. 计算含量,根据测定的光吸收值,利用标准曲线计算出还原糖的含量。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定,不同食品样品中还原糖的含量差异较大。
水果中的还原糖含量较高,果酱次之,而饼干等加工食品中的含量较低。
这与食品的制作工艺、原料成分等有关。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测定了食品样品中还原糖的含量,并且得出了不同食品样品中还原糖含量的差异。
这对于我们了解食品的营养成分,评价食品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简单、快速、准确的测定方法,为食品质量监测和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持。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中需注意操作规范,避免溶液外溅,保持实验台面整洁。
2. 在进行测定时,需保持仪器的准确性,避免外界干扰。
3. 对于不同食品样品的提取液制备,需注意样品的选择和制备方法,保证提取液的准确性。
4. 实验中需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结:本次实验通过测定食品样品中还原糖的含量,为我们了解食品的营养成分提供了重要依据。
同时,实验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希望本实验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为食品质量监测和评价提供技术支持。
《还原糖的测定方法国标》

《还原糖的测定方法_国标》还原糖的测定方法_国标一、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用斐林试剂比色法测定试样中还原糖的含量。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食物样品中还原糖的测定。
二、原理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通过与标准曲线对比,可以得出样品中还原糖的含量。
三、试剂和材料斐林试剂:甲液(称取14.3g硫酸铜(CuSO4·5H2O)和0.05g次甲基蓝(C13H16N3OClS)溶于水中,定容至100ml)、乙液(称取173g酒石酸钾钠(C4H4O6NaK·4H2O)和50g氢氧化钠溶于水中,定容至500ml)。
使用时将甲液、乙液等体积混合。
四、仪器和设备1.实验室用粉碎机2.水浴锅3.消煮炉或普通炉灶(能调节温度)4.容量瓶(100ml)5.移液管(10ml)6.比色管(10ml)7.试管(25ml)8.三角瓶(250ml)9.定时钟五、样品制备1.固体样品:取样品适量,用粉碎机粉碎,然后称取约0.2g样品置于试管中。
2.液体样品:直接取适量样品置于试管中。
3.在每个试管中加入4ml斐林试剂,充分混匀后静置10min。
4.将试管中的溶液倒入三角瓶中,加入约80ml水稀释,加热至沸后保持1min。
5.用移液管向每个试管中加入1ml样液,摇匀后置于试管架上。
6.在温度达到要求时将试管放入水浴中加热,同时开启计时器。
当时间达到要求时立即取出试管,用自来水冷却至室温。
7.将冷却后的溶液用移液管倒入比色管中,再加入约1ml的样液摇匀。
8.将比色管置于比色槽中,与标准曲线进行比色,得出样品的含量。
9.将整个测定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时间、温度等条件记录下来,以便后续分析。
六、结果分析通过与标准曲线对比,可以得出样品中还原糖的含量。
计算公式为:含量=测定管吸光度÷校准管吸光度×标准品浓度。
其中吸光度需要在一定波长下测定。
同时需要注意实验过程中操作条件的控制,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如果操作条件不稳定或样品复杂性较高,需要进行适当调整或采取其他适合的方法进行测定。
实验报告还原糖测定(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学习还原糖的检测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斐林试剂的使用方法。
3. 通过实验了解还原糖在食品、生物样品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还原糖是指在水溶液中能将斐林试剂还原成砖红色沉淀的糖类物质。
斐林试剂是一种含有CuSO4和NaOH的混合溶液,在加热条件下,Cu2+被还原成Cu2O,形成砖红色沉淀。
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的多少与还原糖的浓度成正比。
三、实验材料1. 试剂:斐林试剂、NaOH溶液、CuSO4溶液、葡萄糖标准溶液、蒸馏水。
2. 仪器:试管、试管架、酒精灯、恒温水浴锅、移液器、滴定管。
四、实验步骤1. 准备斐林试剂:将CuSO4溶液和NaOH溶液按1:9的比例混合,现配现用。
2. 配制葡萄糖标准溶液:准确称取1.0g葡萄糖,用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100ml,配制成10mg/ml的葡萄糖标准溶液。
3. 样品处理:准确称取待测样品0.1g,用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10ml,配制成0.01mg/ml的样品溶液。
4. 实验步骤:a. 取一支试管,加入1ml斐林试剂;b. 取另一支试管,加入1ml样品溶液;c. 将两支试管同时放入恒温水浴锅中,加热至沸腾,保持沸腾状态2分钟;d. 观察颜色变化,记录结果。
5. 结果处理:a. 将实验结果与葡萄糖标准溶液进行对照;b. 计算样品中还原糖的浓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样品溶液加入斐林试剂后,加热至沸腾,观察到样品溶液变为浅蓝色,随后逐渐变为棕色,最终形成砖红色沉淀。
2.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样品溶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发生了还原反应,生成了砖红色沉淀。
这说明样品中含有还原糖,且其浓度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的沉淀量成正比。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样品溶液加热至沸腾时,需保持沸腾状态2分钟,以确保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充分反应。
2. 实验结果中,样品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说明还原糖在加热条件下,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六乳粉中还原糖含量的测定—直接滴定法(GB/T5009.7—2003第一法)教学目的要求:基本知识点1、掌握直接滴定测定还原糖的原理、基本过程和操作关键。
2、熟练称量、过滤、定容、滴定等基本操技术。
重点:1、熟练称量、过滤、定容、滴定等基本操技术2、直接滴定测定还原糖的原理、基本过程和操作关键。
难点:直接滴定测定还原糖的原理和控制要点课时教学方案:复习与提问:1、检查实验准备情况,(1)实验内容;(2)实验仪器与试剂有哪些?(3)直接滴定测定还原糖的步骤。
2、直接滴定测定还原糖的注意事项和控制要点【引入新课】乳糖是半乳糖经β-1,4糖苷键与葡萄糖结合的还原性二糖,称为4-O-β- d吡喃半乳糖-d-吡喃葡萄糖,还原基在葡萄糖单位上。
乳糖有两种异构体,即α-乳糖和β-乳糖。
乳糖是唯一没有在植物中发现的糖,因首次在牛乳中发现,故称为乳糖。
乳糖是哺乳动物乳汁的主要成分,如人乳中约含6%~7%,牛乳中约含5%。
乳糖是婴儿主要食用的糖类物质。
初生婴儿仅能消化乳糖、蔗糖、葡萄糖、果糖,对淀粉不易消化,故米、面淀粉食物应在3~4个月后才开始添加。
乳糖对婴儿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它能够保持肠道中最合适的肠菌种数,并能促进钙的吸收。
随着年龄的增大,肠道中将乳糖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的乳糖酶活性急剧下降,甚至在某些个体中几乎降到0,因而成年人食用大量的乳糖,不易消化,食物中乳糖含量高于15%时可导致渗透性腹泻。
一、目的要求1、理解直接滴定法测定还原糖的原理及操作要点;2、熟练称量、过滤、定容、滴定等基本操技术。
二、实验原理试样经除去蛋白质后,在加热条件下,以次甲基蓝作指示剂,滴定标定过的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用还原糖标准溶液标定碱性酒石酸铜溶液),还原糖将溶液中的二价铜还原成氧化亚铜。
以后稍过量的还原糖使次甲蓝指示剂褪色,表示终点到达。
根据试样溶液消耗体积,计算还原糖量。
反应方程式如下:CuSO4+2NaOH=Cu(OH)2↓+Na2SO4COONa COONa︱∣CHOH CHO╲∣+Cu(OH)2= ∣Cu +2H2OCHOH CHO╱∣∣COOK COOKCOONa COONa∣CHO ∣CHOHCHO╲∣CHOH ∣2∣Cu +(CHOH)4 +2H2O=2 ∣+ (CHOH)4+Cu2O↓CHO╱∣CHOH ∣∣CH2HO ∣CH2OHCOOK COOK亚甲蓝氧化型+还原糖——→亚甲蓝还原型(蓝色) (无色)三、实验试剂(GB/T5009.7-2003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1、盐酸。
2、碱性酒石酸铜甲液:称取15g硫酸铜 ( CuSO4•5H2O) 及0.05g次甲基蓝,溶入水中并稀释至1000mL。
3、碱性酒石酸铜乙液:称取50g酒石酸钾钠及75g氢氧化钠,溶于水中,再加入4g亚铁氰化钾,完全溶解后,用水稀释至1000mL,贮存于橡胶塞玻璃瓶内。
4、乙酸锌溶液:称取21.9g乙酸锌,加3mL冰乙酸,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
5、亚铁氰化钾溶液:称取10.6g亚铁氰化钾,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
6、葡萄糖标准溶液:准确称取1.000g经过96℃±2℃干燥2h的纯葡萄糖,加水溶解后加入5mL盐酸,并以水稀释至1000mL。
此溶液每mL相当于1.0mg葡萄糖。
提示:(1)此法所用的氧化剂碱性酒石酸铜的氧化能力较强,醛糖和酮糖都能被氧化,所测得是总还原糖含量。
(2)本法是根据经过标定的一定量的碱性酒石酸铜溶液(Cu2+量一定)消耗的试样溶液量来计算试样溶液中的还原糖的含量,反应体系中Cu2+的含量是定量的基础,所以在试样处理时,不能用铜盐作为澄清剂,以免试样溶液中引入Cu2+,得到错误的结果。
(3)次甲基蓝本身也是一种氧化剂,其氧化型为蓝色,还原型为无色;但在测定条件下,它的氧化能力比Cu2+弱,故还原糖先与Cu2+反应, Cu2+完全反应后,稍微过量一点的还原糖将次甲基蓝指示剂还原,使之由蓝色变为无色,指示滴定终点。
(4)为消除氧化亚铜沉淀对滴定终点观察的干扰,在碱性酒石酸铜乙液中加入少量亚铁氰化钾,使之与Cu2O生成可溶性的无色配合物,而不再析出红色沉淀,其反应式如下:CU2O+K4Fe(CN)6+H2O=K2Cu2Fe(CN)6+2KOH(5)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和乙液应分别贮存,用时才混合,不能事先混合贮存。
否则酒石酸钾钠铜配合物长期在碱性条件下会慢慢分解析出氧化亚铜沉淀,使试剂有效浓度降低。
结合实验想一想:(1)以上列举试剂全面吗?(2)碱性酒石酸铜甲液中加入次甲基蓝的目的是什么?(3)碱性酒石酸铜乙液中加入亚铁氰化钾的目的是什么?(4)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和乙液为什么不能提前混合?(5)直接滴定法和高锰酸钾法中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的配制方法一致吗?(6)葡萄糖标准溶液配制中加入盐酸的作用是什么?四、实验仪器1、分析天平;2、牛角匙;3、50mL小烧杯;4、250mL容量瓶;5、100mL量筒,1个/2组;6、250mL锥形瓶3只;7、25mL酸式滴定管1支/组; 8、5mL移液管4支/2组;9、10mL移液管1支/2组; 10、干燥滤纸3张,漏斗1个/组;11、小玻璃棒1根/组; 12、玻璃珠:9颗/组;13、可调电炉;结合实验想一想:以上列举仪器全面吗?各种仪器在实验中用于什么?五、操作步骤(一)试样处理称取约2.50g∼5.00g试样,置于250mL容量瓶中,加50mL水,摇匀后慢慢加入5mL乙酸锌溶液,混匀放置片刻,加入5mL亚铁氰化钾溶液,加水至刻度,混匀,沉淀、静置30min,用干燥滤纸过滤,弃去初滤液,滤液备用。
提示:醋酸锌及亚铁氰化钾作为蛋白质沉淀剂,这两次种试剂混合形成白色的氰亚铁酸锌沉淀,能使溶液中的蛋白质共同沉淀下来,主要用于乳制品及富含蛋白质的浅色糖液,其澄清效果较好。
建议:考虑到最后试样滴定与标定体积接近,称乳粉样为2.50~2.60g,最后定容至500mL,滴定体积约为10mL,标定约10.30mL想一想:(1)试样用什么天平称量?(2)50mL水、5mL乙酸锌溶液、5mL亚铁氰化钾溶液分别用什么量取?(3)为什么要静臵30min;用干燥滤纸过滤;弃去初滤液?(二)标定碱性酒石酸铜溶液吸取5.0mL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及5.0mL乙液,置于150mL锥形瓶中,加水10mL,加入玻璃珠2粒,从滴定管滴加约9mL葡萄糖,控制在2min内加热至沸,趁沸以每两秒1滴的速度继续滴加葡萄糖标准溶液,直至溶液蓝色刚好褪去为终点,记录消耗葡萄糖标准溶液的总体积,同时平行操作三份,取其平均值,计算每10mL (甲、乙液各5mL)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相当于葡萄糖的质量或其他还原糖的质量(mg)。
A = C•V式中:A—10mL (甲、乙液各5mL)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相当于葡萄糖的质量(mg);C—葡萄糖标准溶液的浓度,mg/ mL;V—标定时消耗葡萄糖标准溶液的体积,mL。
提示:滴定时要保持沸腾状态,使上升蒸汽阻止空气侵入滴定反应体系中,一方面,加热可加快还原糖与Cu2+的反应速度;另一方面,次甲基蓝的变色反应是可逆的,还原型次甲基蓝遇到空气中的氧时又会被氧化为其氧化型,再变为蓝色。
此外,氧化亚铜也极不稳定,容易与空气中的氧结合而被氧化,从而增加还原糖的消耗量。
想一想:(1)5.0mL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及5.0mL乙液怎样量取?(2)在重复三次滴定中使用不同规格的锥形瓶对测定有影响吗?(3)这一环节的操作关键是什么?(4)为什么要在加热至沸腾状态下进行滴定?(5)加入玻璃珠的作用是什么?(三)试样溶液预测吸取5.0mL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及5.0mL乙液,置于150mL锥形瓶中,加水10mL,加入玻璃珠2粒,控制在2min内加热至沸,趁沸以先快后慢的速度,从滴定管中滴加试样溶液,并保持溶液沸腾状态,待溶液颜色变浅时,以每两秒1滴的速度滴定,直至溶液蓝色刚好褪去为终点,记录样液消耗体积。
当样液中还原糖浓度过高时应适当稀释,再进行正式测定,使每次滴定消耗样液的体积控制在与标定碱性酒石酸铜溶液时消耗的还原糖标准溶液的体积相近,约在10mL左右。
提示:1、当浓度过低时,则采取直接加入10mL试样液,免去加水10mL,再用还原糖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记录消耗还原糖标准溶液的体积。
2、预测定的目的:对试样溶液中还原糖浓度有一定要要求(0.1%左右),测定时试样溶液的消耗体积应该与标定葡萄糖标液的消耗体积相近,通过测定了解试样浓度是否合适,浓度过大或过小应该加以调整,使测定时消耗试样溶液量在10mL 左右;二是通过测定可知道此溶液的大概消耗量,以便在正式的滴定时,预先加入比实际用量少 1mL 左右的样液,只留下1mL 左右的样液在续滴定时加入,以便保证在1min 内完成续滴定工作,提交预测定的准确度。
想一想:为什么要进行预测?(四)试样溶液测定吸取5.0mL 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及5.0mL 乙液,置于150mL 锥形瓶中,加水10mL ,加入玻璃珠2粒,从滴定管滴加比预测体积少1mL 的试样溶液至锥形瓶中,使在2min 内加热至沸,趁沸继续以每两秒1滴的速度滴定,直至蓝色刚好褪去为终点,记录样液消耗体积,同法平行操作三份,得出平均消耗体积。
注意观察:1、当滴定结束后,溶液放臵一定时间,颜色发生的什么变化?2、为什么在整个滴定过程中要保持溶液一直呈沸腾状态?六、数据记录与计算试样中还原糖(以葡萄糖计)的含量为:式中:X —试样中还原糖(以葡萄糖计)含量,g/100g ;A —10 mL 碱性酒石酸铜溶液 (甲、乙液各5 mL) 相当于葡萄糖的质量,mg ;m —试样质量,g ;V —测定时平均消耗试样溶液体积,mL ;V 0—试样液总体积,mL ;注意: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想一想:10010000⨯⨯⨯=V V m A X1、公式中各种数字和符号的意义!2、试样中被测组分越多,V值越?(大小)要求: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
七、说明1、还原糖在碱性溶液中与硫酸铜的反应并不符合当量关系,还原糖在此反应条件下将产生降解,形成多种活性降解物,反应教程极为复杂,并非如反应中所反应的那么简单。
在碱性及加热条件下,还原糖将形成某些差向异构体的平衡体系。
如D-葡聚糖向D-甘露糖、D-果糖转化,构成三种物质的平衡混合物,及一些烯醇式中间体,如1,2-烯二醇,2,3-烯二醇,3,4-烯二醇等。
这些中间体可进一步促进葡萄糖的异构化,同时可进一步降解形成活性降解物,从而构成了整个反应的平衡体系。
其构成的组分及含量,与实验条件有关,如碱度、加热程度等。
但实践证明,只要严格遵守实验条件,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及精密度是可以满足分析要求的。
2、此实验影响测定结果的主要操作因素是反应液碱度、热源强度,煮沸时间和滴定速度,一般煮沸时间短消耗糖多,反之,消耗糖液少;滴定速度过快,消耗糖量多,反之,消耗糖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