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体理论

合集下载

受体

受体
激动剂或阻断剂的强度比较,要确定 未知药物是否作用于某种受体,作用性质 是激动还是阻断,只要在富含某种受体的 标本上试验,分析其作用性质,并与已知 药物进行比较,便可知其结果。但有时一 个标本含有多种受体,此时需要用特异性 受体阻断剂加以分析。激动剂的激动强度 (ED50)可由浓度效应曲线中求得,阻断剂的 作用强度以pA2值表示。
27
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应用
• • • • 鉴定新的蛋白与蛋白相互作用 鉴定蛋白级联底物 鉴定突变对蛋白与蛋白结合的影响 在已知的相互作用中鉴定干扰蛋白质 (反向 双杂交系统)
28
酵母双杂交的原理
• 真核生物转录调控因子具有组件式结构 (modular)特征,这些蛋白往往由两个 或两个以 上相互独立的结构域,其中DNA 结合结构域 (binding domain,BD)和 转录激活结构域 (activation domain, AD )是转录激活因子发挥 功能所必须的。 • BD能与特定基因启动区结合,但不能激活 基因转录,由不同转录调控因子的BD和 AD所形成的杂合蛋白却能行使激活转录的 功能。
• PKA被cAMP激活后,能在ATP存在的情 况下使许多蛋白质特定的丝氨酸残基和苏 氨酸残基磷酸化,从而调节细胞的物质代 谢和基因表达。
42
肾 上 腺 素 的 调 节 作 用
43
肾 上 腺 素 对 糖 原 分 解 的 促 进 作 用 ( 级 联 反 应 )
返回 44
cGMP的生成
45
返回
肌 醇 磷 脂 ( 蛋 白 为 )
18
蛋白质的磷酸化 和脱磷酸化在细
胞信号转导过程 中具有级联放大 信号的作用。 外界微弱的信号 可以通过受体激 活G蛋白、产生 第二信使、激活 相应的蛋白激酶

受体理论与药物效应动力学2

受体理论与药物效应动力学2

受体理论与药物效应动力学2受体理论受体(R)是指能与生物活性物质结合并引发生物效应的蛋白质或其他生物大分子。

受体理论是探究生物效应物质作用机制的重要理论之一。

它认为生物活性物质作用于受体上,引起的生物效应是由受体的激活程度和受体的数量共同决定的。

受体的激活程度当生物活性物质结合于受体上时,能够改变受体的构象,在受体内部引起一系列的信号转导,调节细胞内的代谢和功能,最终产生生物效应。

因此,受体的激活程度是影响生物效应的重要因素。

受体的数量如果低浓度的药物能够引起生物效应,说明体内存在足够数量的受体。

如果受体数量减少,就需要增加药物浓度才能达到相同的效应。

因此,受体的数量也是影响生物效应的重要因素。

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作用的量效关系。

它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以及药物与受体的结合,信号传导和产生生物效应等多个环节。

药物的吸收过程药物吸收是指药物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药物吸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药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药物的溶解度和油水分配系数、药物的剂型和给药途径等。

药物的分布过程药物的分布是指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

药物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药物的分子大小、形状、极性和脂溶性等,以及组织血流、组织对药物的亲和力,血浆蛋白结合率等。

药物的代谢过程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转化。

药物代谢主要发生在肝脏,也可以在肠道、肾脏、肺等部位发生。

药物代谢的主要作用是加速药物的排泄以及降低毒性。

药物的排泄过程药物的排泄是指药物从体内排出的过程。

药物的排泄主要通过肾脏、肠道、肺和皮肤等部位进行。

药物的排泄速度受到药物的排泄机制、肾功能、血流量等因素的影响。

药物与受体的结合过程药物与受体的结合过程是药物发挥生物效应的前提条件。

药物通过与受体结合引起一系列信号转导,最终产生药物效应。

药物的效应过程药物的效应是指药物在体内所引起的生物效应。

药物的效应主要受到药物与受体的结合、受体的数量和生理状态等因素影响。

受体

受体

G蛋白偶联受体的信息传递可归纳为:
激素
受体
G蛋白

第二信使
蛋白激酶
酶或功能蛋白磷酸化Βιβλιοθήκη 生物学效应调节机制:
磷酸化与脱磷酸化作用
膜磷脂的代谢的影响
酶促水解作用
G蛋白的调节
受体活性的调节
受体的数目和(或)受体与配体的结合 亲和力受多种因素调节。 受体下调(down regulation) 受体的数目减少和(或)受体与配体的 结合亲和力降低与失敏。 受体上调(up regulation) 受体的数目增加和(或)受体与配体的 结合亲和力升高。
受体理论的发展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对受体的分离 和鉴定成为可能,这样可以直接认识受体, 通过超速离心等技术分离细胞及其亚细胞 结构; 以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和放射自显影技术对 受体进行提纯、鉴定或定位,再以化学方 法确定其立体分子结构等。
受体学说的发展
1935年Dale将传出神经受体分为肾上 腺素受体和乙酰胆碱受体 1948年Ahlquist提出了受体亚型的概 念,同年Pawell及Slater确认了β-肾上 腺素受体的存在 1970年代分离提纯得到N胆碱受体
受体学说及临床意义
漯河医专 任亮
概述
执业医师考试的难点内容
帮助认识药物作用的本质,提高用 药的安全性,促进合理用药
是后续药物学习的铺垫
练习题
受体的定义 (receptor) 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特异识别生物活性分子 并与之结合,进而引起生物学效应的特殊蛋 白质(多数是糖蛋白个别的是糖脂) 能与受体呈特异性结合的生物活性分子称配 体(ligand)。包括激素,生长因子,神经 递质,药物,毒物等
受体作用的特点
高度专一性 高度亲和力 可饱和性

受体的分类与作用

受体的分类与作用
2. β肾上腺素受体:简称β受体,可分为3种亚型。β1受体主要分布于心脏、 肾小球旁系细胞;β2受体主要分布于支气管和血管平滑肌、骨骼肌、肝等;β3 受体主要分布在脂肪细胞上。
3.多巴胺受体:多巴胺受体(dopamine receptor)是能选择性地与多巴胺 (dopamine,DA)结合的受体,分为两种亚型,位于肾、肠系膜、心脏血管平滑 肌及心肌的多墨胺受傣为D1受体。外源性多巴胺主要激动D1受体,用于治疗 休克。位于交感神经节及突触前膜的多巴胺受体为D2受体。
受体的分类:
根据受体存在的标准,受体可大致分为三类: 1.细胞膜受体:位于靶细胞膜上,如胆碱受体、肾上腺素受体、多 巴胺受体、阿片受体等。 2.胞浆受体:位于靶细胞的胞浆内,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受体、性激 素受体。 3.胞核受体:位于靶细胞的细胞核内,如甲状腺素受体。
另外,也可根据受体的蛋白结构、信息转导过程、效应性质、受体位 置等特点将受体分为四类:
受体的分类与作用
受体理论: 受体(receptor)从化学本质看,是一类存在于细胞膜上或胞浆内的
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的功能蛋白质;从功能上看,能识别周围环境中 某种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息放大系统, 触发后续的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从存在部位看,它存在于细胞膜 或细胞内,在体内各有特定的分布部位。根据受体与配体结合的高 度特异性,受体被分为若干亚型,如肾上腺素受体分为α1、α2、β1 和β2等亚型,其分布及功能都有区别。
含离子 通道的 受体
具有酪 氨酸激 酶活性 的受体
受体
G蛋白偶 联受体
调节基 因表达
含离子通道的受体(离子带受体):
这一家族是直接连接有离子通道的膜受体,存在快反应细胞膜 上,均由数个亚基组成,每个亚基的一部分共同组成离子通道,起 着快速的神经传导作用。当受体激活后,离子通道开放,促进细胞 内、外离子跨膜流动,引起细胞膜去极化或超极化,产生兴奋或抑 制效应。

受体理论的历史与现状

受体理论的历史与现状
的 。不 久 以后 , 国柏 林 的 P u E rc 在 文献 中 德 a l hl h也 i 提 到 了类似 的概 念 。P u E rc 最 广 为人 知 的贡献 是 a l hl h i
概 念 的 , 英 国生 理 学 家 Jh e p r L nl 是 o n N w ot a g y和德 国 e
免 疫学 家 P u hl h 而 二 者 的 时 间跨 度 长 达 3 。 alE r c , i 0 Y
论 文 , 数 据 描 述 被 称 为 S hl 其 ci d作 图 ;9 4年 , r n 15 Ai s e 提 出激 动 剂 “ 内在 活性 ” 的 概 念 ;9 6年 , t h ne 15 Se esn p 提 出“ 备受 体 ” 储 的概 念 , 受 体 理 论 进 行 修 正 ;1 6 对 96 年 , uc gt提 出 “ 能 ” 念 , 受 体 理 论 再 次 进 行 F rh ot 效 概 对
理 学会 成立 1 0周 年 的庆 祝 活 动 。活 动 之 一 , 总 结 0 是
法解 释 的药 理学 现象 一 网 打尽 。这 样 的结果 是 受 体理 论 的模 型 与公 式变得 极 为庞 大 、 象 与 复杂 , 通 人难 抽 普 以理解 。18 9 3年 Jm sBak爵士 提 出 的 占领 理 论 的 a e lc 操 作模 型 , 因为 相对 简单 有 效 , 用 非 常广 泛 。本 文试 应
关键词 : 受体 ; 激动剂 ; 拮抗剂 ; 理论 中图分类号 :9 2 R 6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 编号 :6 3— 6 0 2 1 )8— 0 1— 4 17 4 1 (0 0 0 0 0 0
20 0 8年 . 国药 理 学 会 在 美 国加 利 福 尼 亚 州圣 地 美 亚哥举 行年 会 , 间举 行 了一 系列 隆重 的 纪 念 美 国药 期

受体学说——精选推荐

受体学说——精选推荐

二、受体理论要点:(1)受体的概念、特性、类型和调节方式(2)受体学说(一)受体的概念1.受体:是存在于细胞膜、细胞浆或细胞核上的大分子化合物(如蛋白质、核酸、脂质等)能与特异性配体(药物、递质、激素、内源性活性物质)结合并产生效应。

2.配体或配基:与受体结合的特异性物质称。

3.受点或位点:受体上能与配体相结合的活性基团。

(二)受体的特性1.有饱和性、竞争性2.特异性3.可逆性4.高亲和性5.结构专一性6.立体选择性7.区域分布性8.生物体存在内源性配体9.亚细胞或分子特征10.配体结合试验资料与药理活性的相关性(三)受体的类型根据受体在靶细胞上存在的位置或分布分类:3类1.细胞膜受体(1)如胆碱受体、肾上腺素受体、多巴胺受体、阿片(内阿片肽)受体、组胺受体及胰岛素受体等;(2)受体除分布于突触后膜外,有些也分布于突触前膜。

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受体对药物的亲和力、敏感性和生理功能不同。

2.胞浆受体:位于靶细胞的胞浆内,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受体、性激素受体等。

3.胞核受体:位于靶细胞的细胞核内,如甲状腺素受体存在于细胞浆或细胞核内。

根据受体蛋白的结构和信号转导的机制分类1.含离子通道的受体:受体直接与离子通道相偶联,配体与其结合后迅速引起细胞膜的电位变化而产生效应。

如GABA受体。

2.G蛋白偶联受体:受体与配体结合后,通过G蛋白改变细胞内第二信使的浓度,将信号传递至效应器而产生生物效应。

如M-ACh受体、NA受体、5-HT受体和DA受体等。

3.酪氨酸激酶受体:为跨膜蛋白,胞外部分与配体结合,胞内部分含有酪氨酸激酶活性或与酪氨酸激酶偶联。

如胰岛素、生长因子、神经营养因子受体等。

4.调节基因表达的受体:细胞浆或细胞核内,也称核受体。

其配体多为亲脂性小分子化合物,如甾体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甲状腺素。

(四)受体调节概念:受体与配体作用,其有关的受体数目和亲和力的变化称受体调节。

1.向下调节(衰减性调节)和向上调节(上增性调节)(1)向下调节:长期使用激动剂,如用异丙肾上腺素治疗哮喘,可使受体数目减少,疗效逐渐下降。

受体理论总结

受体理论总结

受体理论一、受体的概念:存在于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内的大分子蛋白质,能识别、结合特异性配体并产生特定效应。

二、受体的特性(1)特异性:一种特定受体只与它的特定配体结合,产生特定的生理效应,而不被其他生理信号干扰(2)灵敏性:受体对配体的结合具有高度亲和力,微量的配体就能够与配体结合而产生明显的效应。

(3)饱和性:受体的数量是有限的,当配体达到一定浓度时,受体可能全部被结合,此时再增加配体浓度也不会增加与受体的结合量,作用于同一受体的不同配体检存在着竞争性拮抗作用。

(4)可逆性:配体与受体的结合是可逆的。

从配体一受体结合物中解离出的配体仍为原来形式,且配体与受体的结合可被其他特异性配体置换。

(5)可调节性:细胞和受体蛋白都在不断地更新,其合成和降解速率影响着受体的数目和构象,生理和病理情况的改变,也可对其发生影响。

受体与配体作用,其有关的受体数目和亲和力的变化称受体调节。

根据受体调节的效果,可分为向下调节(衰减性调down regulation)和向上调节(上增性调节, up regulation)。

长期使用激动剂,如用异丙肾上腺素治疗哮喘,可使受体向下调节,其疗效逐渐下降。

长期使用拮抗剂,如用普萘洛尔突然停药,可出现肾上腺素能受体向上调节,而引起反跳现象,表现敏感性增高。

三、作用于受体的药物(1)受体激动剂:较强亲和力和内在活性(2)受体拮抗剂:较强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①竞争性拮抗剂②非竞争性拮抗剂四、药物的作用机制(一)非特异性作用机制:与药物理化性质有关(二)特异性作用机制:与药物化学结构有关1、影响酶活性2、参与干扰细胞代谢3、影响细胞膜离子通道4、影响活性物质的释放5、影响核酸代谢6、影响免疫功能7、作用于受体。

受体理论与药物效应动力学

受体理论与药物效应动力学

拮抗剂(antagonist)
竞争性拮抗剂其拮抗作用是可逆 的。与激动剂合用时的效应取决于两 者的浓度,在测定激动剂A的累积浓 度效应曲线,见图2-3。当[B]增加时, 可使A的量效曲线平行右移,斜率和 最大效应不变。
EAB
[B]=0
最 1. 大0
0.8 效
应 0.6
的 0.4
百 0.2
分 0

第四节 药物的构效关系与量效关 系
一、药物的构效关系
药物作用的特异性取决于药物分 子与受体结合的专一性,后者又取决 于药物的化学结构,这就是药物的构 效关系。
1.化学结构类似的化合物能与同一酶或受体结合,产 生激动或抑制作用,其作用可能相似或相反,在一 定结构改变范围内有规律性可循。
2. 药物的结构式相同,但光学活性不同而成为光学 异构体,它们的药理作用不完全相同。也可发生质 的变化:如奎宁为左旋体有抗疟作用,右旋体奎尼 丁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左旋体的氯霉素有抗菌作用, 而右旋体无抗菌作用。 3.侧链可影响药物作用(强弱、快慢、久暂等)
10-1
1
1 4 16 64
10
α=1 β=0
102
[A]mol/L
图2-3 有竟争性拮抗剂B时,激动剂A的量效曲线
2.非竞争性拮抗剂
拮抗剂B与激动剂A虽不争夺相同的受体, 但它与受体结合后可妨碍激动剂与特异性受 体结合,既使不断提高A药的浓度,也不能达 到单独使用A药时的最大效应,这种拮抗剂称 非 竞 争 性 拮 抗 剂 ( non-competitive antagonist)。与受体发生不可逆结合的药 物也有类似情况。见图2-4,非竞争拮抗剂B 可使激动剂A的量效曲线右移,斜率降低,最 大反应压低,见图2-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氯解磷定(PAM-Cl)水溶性高,稳定,不良反 应少,可肌注,可静注,逐渐取代PAM Back
七、抗胆碱药(Anticholinergic drugs) 分类: M胆碱受体阻断药:
To N1受体阻断药 N胆碱受体阻断药
N2受体阻断药
To
M受体阻断药
可逆性阻断M受体(M1、M2、M3) 药品有 :阿托品(消旋莨菪碱), 山莨菪 碱(羟化阿托品,中国学者1965年),东 莨菪碱(左旋),后马托品,樟柳碱(羟 化东莨菪碱,中国学者1970年)
真性胆碱脂酶:乙酰胆碱脂酶,主要存在 于神经肌肉接头,胆碱能神经元和红细胞 内。 假性胆碱脂酶:存在于皮肤、脑、血浆、 肝、胃肠道平滑肌等,可水解其它胆碱, 如琥珀酰胆碱
AchE和Ach的水解过程





1.AchE (四聚体构成),每一亚单位MW8万, 有两个结合位点: 阴离子部位(谷氨酸残基)与阳离子静电吸引; 酯解部位碱基N(组氨酸残基)与酸性OH(丝氨 酸残基)共价H,增加了丝氨酸OH的亲核性,易 与AchE的羰基C结合。 pp54 2.AchE水解Ach的过程 结合:Ach+AchE── 复合物 酯解:胆碱+乙酰化AchE 水解:胆碱+乙酸+AchEnesterase reactivitor): 碘解磷定(派姆PAM) 1.药理作用 肟基 :=N-OH 的羟基比AchE丝氨酸的OH亲 核性更强,与磷酰基的磷形成共价键磷 酰化解磷定从尿排除 AchE活性恢复。 早期应用可以直接与有机磷结合保护AchE。 2. 临床应用 静脉注射与Atropine合用,也要早、足、反复用。
2) 虹膜睫状体炎 与散瞳药交替使用, 以散瞳为主(松弛休息),防止虹膜与晶 状体粘连。 3)缩瞳: 抵销阿托品散瞳不良后果。 4)口腔粘膜干燥症 3.注意:压迫内眦,防止从鼻泪管吸收M 样症状 Back
二· 抗胆碱酯酶药 (Anti cholinesterase drugs) 胆碱酯酶的分类:
15~30天
(三)中毒症状 急性中毒: 1. 轻度:M样症状 2. 中度:M+N样症状 3. 重度:M+N+CNS症状 先兴奋(兴奋、不安、谵妄、抽搐)─── 抑制(昏迷、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衰竭) ──死亡 慢性中毒: 血中AChE减少,神经衰弱综合征、多汗、腹 胀等。
二.有机磷中毒的解救 (一)解救原则: 1、清除毒物(脱离现场,肥皂水清洗皮肤, 1%盐水洗胃,硫酸镁导泻) 2、支持疗法(吸氧,输液,维持血压) 3、M胆碱受体阻断药对症治疗:Atropine (早用,足量,反复,维持轻度阿托品化: 颜面潮红、瞳孔稍大、心率稍快)消除全部 M样症状 ,N1症状和CNS症状 4、解磷定恢复AchE活性,立刻消除N样症 状
(一)可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 1. 新斯的明(Neostigmine) 作用原理 : 与Ach竞争和AChE的结合,从而 抑制胆碱脂酶活性,使Ach水解减少,蓄积在 突触间隙;直接兴奋骨骼肌运动终板上的N2受 体;促进运动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 特点: 1)季铵类,口服不易吸收(为皮下注射量的 10倍),不易透过BBB和角膜。 2)对心血管、腺体、眼、支气管平滑肌作用 较弱。 3)对胃肠道和膀胱平滑肌作用较强。 4)对骨骼肌最强
N样作用─────(N样症状)
1./ N1受体兴奋(全部神经节兴奋) 心血管轻度兴奋(交感及肾上腺髓质占优势) +M样作用的1-3──(心率 、血压 + M样症状的1-3) 2./ N2受体兴奋 骨骼肌收缩 ──(肌震颤、麻痹) Ach 仅作为工具药使用,临床无应用价值 Back
2.卡巴胆碱(Carbachol)

以阿托品为代表
一、
阿托品(Atropine)
(一)作用原理 1.选择性竞争性阻断M受体 2.大剂量阻断N1受体 3.大剂量直接扩张血管 4.中毒量明显中枢兴奋
(二)药理作用及相应临床应用 1.眼睛作用 1/)散瞳 - 括约肌M受体阻断,1支配的开大 肌占优势。 应用:散瞳查眼底(作用可维持1-2周,现多 用Homatropine);虹膜睫状体炎(与缩瞳药 交替) 2) 升高眼压-原理与Pilocarpine相反── 为不良反应 3) 调节麻痹-睫状肌松弛,悬韧带紧张,晶 状体扁平,固定于远视──验光、配镜(多用 于儿童)
3)调节痉挛 Pilocarpine-睫状肌环状肌纤维M受体 →肌收缩→悬韧带放松→晶状体变凸→ 屈光度增大→只能看近物。 即:睫状肌痉挛调节于近视状态 To 2. 对腺体作用: 激动腺体M受体使分泌增加,对汗腺 唾液腺影响最明显。
临床应用
1) 青光眼 1-2% 溶液 或 油膏(20分 起效-75分高峰-维持4~8小时)。 开角青光眼型:慢性单纯性青光眼,因小 梁网及巩膜静脉窦发生变性或硬化,阻碍 防水循环。 闭角型青光眼:急性或慢性充血性青光眼, 前房角间隙狭窄,妨碍房水回流。匹鲁卡 品疗效较好
2.腺体作用 唾液腺、汗腺、泪腺、呼吸道腺体较敏感,分泌 减少 ——麻醉前给药(减少堵塞和吸入性肺炎); 盗汗、流涎。 3.平滑肌作用 抑制胃肠道平滑肌痉挛;缓解尿道和膀胱逼尿肌 痉挛;对胆囊、胆管、支气管、输尿管解痉作用 弱;对子宫平滑肌作用弱。 ——胃肠道绞痛,对肾和胆绞痛较差,需加用镇 痛药;尿频、尿急、遗尿症; 用于止喘但痰粘难咳出,多用异丙基阿托品(异 丙托溴铵,为季铵),也用于气管插管时减少反 射性喉痉挛
二· 其它M受体阻断药简介 (与Atropine比较特点) 东莨菪碱
山莨菪碱 后马托品 哌仑西平 普鲁本辛
(一)山莨菪碱(Anisodamine , 654-1 和2)1965年在中国唐古特莨菪中提取生物 碱。 结构:羟化阿托品。 作用比阿托品弱,对心血管和平滑肌有 选择作用;腺体、瞳孔作用极弱(为阿托品 的1/15),几乎无中枢作用。 应用:感染中毒性休克;内脏绞疼;血管及 凝血性疾病:脑血栓、脑栓塞、血栓性静脉 炎、脑血管痉挛、血管神经性头痛;各种神 经痛;眼底病变;突发性耳聋
(三)阿托品的人工合成代用品


3.选择性M1受体阻断药 哌仑西平(pirenzepine)为胃壁细胞M1受 体阻断剂,抑制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常 与H2阻断剂合用治疗胃和十二指肠溃疡、 急性胃粘膜出血、 胃泌素瘤 back
自身受体与异身受体
定义: 自身受体:递质直接激动位于本神经末梢突 触前膜的受体,对本递质释放产生负或正 反馈调节作用。 异身受体:递质激动突触前膜受体,调节其 他递质的释放。

六、 拟胆碱药Cholinergic Drugs
分类:
直接拟胆碱药──作用于受体 间接拟胆碱药──抑制AchE 一.胆碱受体激动剂 (一)乙酰胆碱: To (二)完全拟胆碱药: To (三)M受体激动剂: To 二· 胆碱酯酶抑制药: To (一)可逆性胆碱酯酶抑制药 (二)难逆性胆碱酯酶抑制药
(二)东莨菪碱(Scopolamine)左旋生物碱, 作用类似阿托品 区别在于: 眼睛作用快而短、腺体作用强于阿 托品;心血管和平滑肌作用弱于阿托品; 中枢作用强,为镇静作用,大剂量催眠,麻醉。 临床应用: 1. 麻醉前给药(腺体作用强,中枢抑制); 2. 晕动病(皮层抑制,前庭功能抑制,胃肠道 抑制); 3. 震颤麻痹(中枢抗胆碱),减轻流涎,震颤 和肌肉强直
4.心血管作用 1)心率:小剂量使心率(阻断突触前膜M1,使Ach释 放 解除迷走对心脏的抑制作用);较大剂量阻断窦房结 M2 受体,使心率 应用:缓慢型心率失常。 2 )房室传导:对抗迷走神经兴奋所致的房室阻滞、窦 房阻滞等促进传导 应用:房室传导阻滞。 3 )对血管、血压的影响机制不明。 治疗量影响不大,大剂量扩张外周小血管,尤其皮肤血管 扩张明显;解除小动脉痉挛,舒张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环, 应用:抗感染中毒性休克 5.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剂量相关。 6.有机磷酸酯或毒蕈中毒解救
To
sum
1.乙酰胆碱 Acetylcholine (CH3)3N+-CH2-CH2OCOCH3 季铵,难吸收,不能透过血脑屏障,极 易水解,作用极短,只作工具药,作用 于全部胆碱受体。 假若全身M和N受体兴奋会出现M样作用 和N样作用,外周给药不易引起中枢作用
M样作用─────( M样症状)
1/ 瞳孔 缩小、睫状肌收缩──(缩瞳、眼痛、 视力模糊) 2./ 腺体 泪腺、汗腺、唾液腺 ──(流泪、流 涎、盗汗) 3/ 平滑肌 胃肠、膀胱、呼吸道平滑肌括约肌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尿失禁、呼吸困难、 肺水肿) 4/ 心血管 心脏血管扩张──(心率 、血压 、 心音 )
(二)难逆性胆碱脂酶抑制药
有机磷酸酯类中毒及解救
一.有机磷酸酯类的中毒: 农用杀虫剂:E1059、敌百虫、敌敌畏、乐果 化学毒气:沙林、塔朋、索曼 有机溶剂: 增塑剂
中毒原理:
过程与可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类似,但最后生
成的磷酰化-AchE难水解, 一定时间后(4h
左右)酶发生老化(一个烷氧基断裂生成单烷 基磷酰化AChE)永远失去活性,新酶生成要
1/ 临床应用 (1)重症肌无力 (Myasthenia gravis,自身免疫 性神经肌肉传递功能障碍,发病率0.05%, N2受 体抗体,终板N2受体数减少70~90%),15min 起效,维持2~4h。 过量引起“胆碱能危象” :出现M样N样症状, 肌无力加重。 主张加用抗体抑制剂(prednisolone) 或免疫抑制剂 (硫唑嘌呤,Azathioprine)进行治疗。
(三)阿托品的人工合成代用品
1、合成扩瞳药: 后马托品(Homatropine) ──与阿托品相比,起效快,作用时间短。用 于散瞳查眼底,验光。作用快、短(1-3 天)。 托吡卡胺(tropicamide)

(三)阿托品的人工合成代用品

2、合成解痉药: 普鲁本辛(Probanthine) 与阿托品相比:不易透过血脑屏障,中枢 作用少,对胃肠道选择作用强,同时抑制 胃酸分泌 应用: 治疗腹痛和胃、十二指肠溃疡(与 H2阻断剂合用如西米替丁cimetidine合用效 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