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的概念

合集下载

逻辑学基本知识

逻辑学基本知识

逻辑学基本知识逻辑学基本知识一、概念概述(一)什么是概念:概念就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他是一个学生。

学生:在学校读书的人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二)概念用语词来表达概念与语词有区别 :首先,概念和语词的本质不同。

概念是一种思维形式,具有全人类性和共同性;语词是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带有明显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其次,概念和语词并非一一对应,有三种情况(1)同一语词有时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他在上课----------------听课和讲课(2)同一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

“偷”与“盗”“诉讼”与“打官司”多词一义“妈妈”与“母亲”外宾宴会上的什锦汤,客人看着里面洁白、光滑、滚圆的鸡蛋,就问这是什么“这是公鸡夫人的孩子”巧用概念的这个特点,可以用来写文章,文章生动。

可以据此鉴赏文章,赏析文章在遣词造句上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判定逻辑推理是否正确。

(3)概念都要用语词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

实词表达概念,虚词不表达概念。

实词包括: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虚词包括:介词、副词、感叹词。

二、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一)内涵指概念所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说明对象是什么样的;外延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数量范围,说明对象有多少。

学生内涵是“在学校读书的人”;外延包括: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等。

据《刑法》第14条的规定,“已满18岁”的内涵是指实足年龄,应以日计算,即过了18周岁生日,从第二天起,才认为是已满18岁。

“已满18岁”的外延是所有已经过了18周岁生日的人。

本案被告人是在18周岁生日这一天作案的,不在“已满18周岁”的外延之内,所以不适用死刑。

练一:以下是从内涵还是从外延方面明确概念的1.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

它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

2.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

有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唯心主义世界观之分。

三、概念的种类(一)据所反映的对象是否为具体事物,分为:1、实体概念如饭、菜、铜钱2、属性概念如香味、声音等一天阿凡提外出,路过一穷人家。

逻辑学_定义

逻辑学_定义
逻辑学研究思维活动中普遍适用的逻辑规 律,如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等。
逻辑学的历史与发展
古典逻辑学
古典逻辑学起源于古希腊 ,代表人物有亚里士多德 等,主要研究演绎推理和
形式逻辑。
现代逻辑学
现代逻辑学在19世纪末至 20世纪初得到快速发展, 包括数理逻辑、模态逻辑 和归纳逻辑等多个分支。
当代逻辑学
当代逻辑学在20世纪后半 叶至今持续发展,涉及计 算机科学、语言学、哲学 等多个领域,呈现出跨学
科的研究趋势。
02
逻辑学的基本概念
概念的定义与分类
概念的定义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是构成判断和推理的基本要素。
概念的分类
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数量不同,可 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根据概念 所反映的对象性质不同,可分为实体 概念和属性概念。
判断的定义与分类
判断的定义
判断是对事物情况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是构成推理的基本 要素。
逻辑学的未来发展人工智源自与逻辑学的关系探讨人工智能对逻辑学的需求
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逻辑学提供形式化方法和推理机制,以实现更加智能的决策和问题解 决。
逻辑学在人工智能中的应用
逻辑学为人工智能提供了知识表示、推理和学习的理论基础,促进了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 的应用。
人工智能与逻辑学的互动关系
人工智能的发展推动了逻辑学的研究,同时逻辑学的发展也为人工智能提供了更加坚实的 基础。
验证科学假说
逻辑学提供了一套严谨的验证方法,如实验验证、逻辑推理等,有 助于科学家验证假说的真伪。
逻辑学对日常生活的指导作用
提高思维能力
学习逻辑学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思维能 力,包括分析、判断、推理等能力, 有助于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

逻辑学的基本概念详细概述

逻辑学的基本概念详细概述
法律解释
逻辑学在法律解释中也有所应用,帮助解释法律 条文的含义和适用范围,确保法律的正确实施。
3
法律论证
逻辑学在法律论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论证 和反驳,评估法律观点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科学中的逻辑学应用
实验设计
01
逻辑学在实验设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安排
实验,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形式谬误
形式谬误是指在推理过程中违反形式逻辑规则的错误。常 见的形式谬误包括假两难推理、不当假设、循环论证等。
归纳推理错误
归纳推理错误是指在归纳推理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常见的 归纳推理错误包括以偏概全、过度概括、以全概偏等。
THANKS
感谢观看
模态逻辑的符号表示通常包括L(必然)、M( 可能)、G(必然地不)和H(可能地不)。
模态命题逻辑
01
模态命题逻辑是模态逻辑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模态命题 的推理规则和形式化。
02
它包括基本模态命题逻辑和扩展模态命题逻辑,其中基本模态命 题逻辑只包含必然和可能两种模态,而扩展模态命题逻辑则引入
更多模态。
推理过程
在推理过程中,需要根据已知的逻辑公式和推理规则,推导出新的逻辑 公式。这个过程通常需要使用一些推理技巧,如归结推理、假言推理等 。
04
模态逻辑
模态逻辑的基本概念
模态逻辑是研究必然性和可能性这两种模态的 逻辑分支,主要关注命题或语句的真实性程度 。
模态逻辑包括简单模态逻辑和广义模态逻辑, 其中简单模态逻辑只考虑两种模态,即必然和 可能,而广义模态逻辑则引入更多模态。
逻辑学的重要性
逻辑学在科学、哲学、法律、政治等领域中具有广泛应用,是理解和评估 论证的基础。

逻辑学概念总结(考试用)

逻辑学概念总结(考试用)

序什么是逻辑学?人们在思维活动中所运用的一种最重要的思维形式—推理。

要进行推理,就离不开运用判断,推理就是由作为推理根据即前提的判断而推出作为推理结论的判断的。

可见推理是由判断组成的。

判断离不开概念。

逻辑学就是研究思维形式的一门科学,而人们把概念、判断、推理称为基本的思维形式。

逻辑学如何来研究思维形式呢?首先,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都是通过相应的词语、语句和复句来表达的,因此逻辑学就只能是结合语言来研究思维形式的。

其次,逻辑学在研究由概念组成的判断和由判断组成的推理时,并不是研究一个个具体的内容,而是一般形式。

最后,还必须明确逻辑形式可以是正确的,逻辑学上称之为有效的;也可以是不正确的,即无效的。

学习逻辑学的重要任务就是区分何为正确的,何为不正确的。

一2.确认事实事实是既成的,所以有其客观性,它独立于我们的观念而存在。

事实的客观存在有两种基本形式:事物和事件。

事物即存在的实体,如动物、蔬菜、矿藏等。

例如,白宫就可以看做事物的代表,而林肯被刺则可以看做事件的代表。

要确认事物的存在,你只需实地去考察。

如果它真实存在,就一定存在于某个地方;如果这个地方是你可以到达的,你就可以通过直接观察来确认它的真实性。

3.观念与其对象我们大脑中的每个观念最终都源于对事物的描摹,而真实存在的事物却独立于观念之外。

观念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

正确观念忠实地反映其对象的客观秩序,与之相反,错误观念则是对客观世界的歪曲表达。

我们可以通过检验观念与其对象的关系来确认观念的正确与否。

如果某一观念与其对象的对应关系扭曲脆弱,我们就可确认该观念是错误的。

4.观念联系事实人类认知主要由3部分形成:(1)客观存在的事物;(2)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3)我们为其创造的语言,借之我们才能与他人交流。

5.将观念付诸语言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首先是事物,然后产生观念,最后出现语言。

即使一个观念清晰明确而且忠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为了交流的方便,我们也应该用语言表达出来。

什么是逻辑学

什么是逻辑学

什么是逻辑学,我们如何理解逻辑学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和推理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命题、推理、证明、谬误等方面的问题。

逻辑学是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类思维和认识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逻辑学的概念和意义。

一、逻辑学的概念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和推理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命题、推理、证明、谬误等方面的问题。

逻辑学强调思维的合理性和正确性,主张用严密的逻辑方法来进行思考和推理,以此来探究真理和知识。

二、逻辑学的意义1. 推动人类思维和认识的发展:逻辑学研究思维和推理规律,推动人类思维和认识的发展,使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2. 帮助人们提高思维的合理性和正确性:逻辑学强调思维的合理性和正确性,帮助人们提高思维的品质和水平,使人们能够更好地处理和解决问题。

3. 促进人们发现和纠正思维的谬误和错误:逻辑学研究思维的谬误和错误,促进人们发现和纠正思维的谬误和错误,使人们能够更加客观地认识和理解世界。

4. 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规范:逻辑学建立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规范,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基础和指导,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5. 促进人类文化和精神的发展:逻辑学作为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人类文化和精神的发展,为人类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指导。

三、如何理解逻辑学1. 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和推理规律的学科: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和推理规律的学科,它涉及到命题、推理、证明、谬误等方面的问题,强调思维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2. 逻辑学需要遵循科学的方法论和原则:逻辑学需要遵循科学的方法论和原则,强调用严密的逻辑方法来进行思考和推理,从而提高思维的品质和水平。

3. 逻辑学需要关注思维的局限性和问题:逻辑学需要关注思维的局限性和问题,需要注意到人类思维的局限性和偏见,从而进行适当的修正和调整。

4. 逻辑学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和融合:逻辑学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和融合,以更好地应用逻辑思维方法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逻辑学复习知识点汇总

逻辑学复习知识点汇总

逻辑学复习知识点前言:逻辑学:传统逻辑、现代逻辑;它是基础性.工具性的学科(更直接.更系统)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什么是逻辑学1.“逻辑”的含义:源于古希腊.原意:思想.言辞.理性.规律。

逻辑是一门学科.即逻辑学(思维科学)。

2.逻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

逻辑学的研究目的:总结出人们正确运用各种思维形式的逻辑规律。

思维:感性认识(感觉.知觉.表象)和理性认识(概念.命题(判断).推理)思维的形式结构(思维的逻辑形式):包括逻辑常项和变项逻辑常项:不随思维具体内容变化而变化.是判定一种逻辑形式具体类型的唯一依据。

传统逻辑:自然语言(日常用语)现代逻辑:人工语言(符号语言:表意符号.公式.公式序列)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逻辑规则:仅适用于某种思维形式。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普遍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思维形式。

(传统逻辑定义)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表现方式:现代逻辑的基础部分:经典命题逻辑,经典谓词逻辑(表现方式:重言式(重言蕴涵式.重言等值式))第二节逻辑学的性质和作用1.逻辑学的性质:工具性.全人类性(没有民族性.阶级性)2.逻辑学的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4年规定的七大基础学科:逻辑学、数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三方面作用:促成逻辑思维由自发向自觉转变;培养和提高人们认识事物、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帮助识别、驳斥谬误和诡辩。

3.第三节逻辑简史逻辑学的历史:两千多年逻辑学的三大源头:古中国、古印度、古希腊。

西方逻辑:以古希腊逻辑为先河.在发展的历程中完整地经历了传统和现代两个形态。

(以此为例)传统逻辑的诞生与发展:传统逻辑:由亚里士多德开始直至莱布尼兹之前的整个逻辑类型。

特点:借助自然语言.主要范围是常见日常思维类型。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古希腊著名学者.第一次全面、系统研究逻辑学主要问题.首创逻辑学这门科学。

逻辑学课件(完整)

逻辑学课件(完整)
推理。
三段论及其推理
总结词
掌握三段论及其推理是逻辑学中的重提和结论构成的推理,前提 和结论之间存在必然联系。三段论可以分 为直言三段论、假言三段论和选言三段论 等类型。在三段论中,根据不同的逻辑规 则,可以推导出不同的结论。同时,三段 论还可以与其他推理方法结合使用,以推 导出更加复杂的结论。
详细描述
根据逻辑规则,命题的真假可以通过直接 判断其内容是否符合事实来确定。对于复 合命题,需要分析其内部结构和逻辑关系 ,然后根据逻辑规则进行真假判定。
命题的推理规则
总结词
掌握命题的推理规则是逻辑学中的重要内容。
详细描述
根据逻辑学原理,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推理规则来推导新的命题的真假。这些推理规则包括三段论、假言推理、 选言推理、归纳推理等。通过这些推理规则,我们可以从已知的命题推导出未知的命题,从而建立严密的逻辑关 系。
法律解释
逻辑学有助于理解和解释法律条 文,为法律解释提供了一种客观 和合理的基础。
辩论中的逻辑学应用
01
论证结构
反驳技巧
02
03
语言运用
逻辑学可以帮助辩论者构建清晰、 连贯的论证结构,使论点更有说 服力。
逻辑学提供了反驳技巧,帮助辩 论者有效地反驳对手的观点和论 据。
逻辑学强调语言的准确性和清晰 性,有助于辩论者更准确地表达 自己的观点。
总结词
理解直言命题及其推理是逻辑学的重要内容
详细描述
直言命题是表达主谓关系的命题,根据主谓项之间关系不同,直言命题可以分为全称命题、特称命题和单称 命题;根据主谓项之间关系是否具有传递性,直言命题可以分为必然命题和可能命题。推理是由一个或多个 命题推出另一个命题的思维过程,根据前提与结论之间关系不同,推理可以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

逻辑学名词解释

逻辑学名词解释

逻辑学名词解释(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逻辑学名词解释1、概念:反映事物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

单独概念:是指仅反映一个特定对象的概念,它的外延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事物。

普遍概念:是指由若干个分子所组成的类的概念。

它的外延包括许多的对象。

集合概念:把一类对象作为一个集合体来反映的概念。

非集合概念:不把一类对象作为一个集合体来放映的概念。

正概念: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负概念: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只有带否定词并使用其含义的,才是负概念。

论域:指一个正概念与其相对的负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组成的类。

定义:就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

揭示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有属性的方法。

划分:揭示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

就是将外延较大的属概念根据一定的标准,划分出若干个外延较小的概念,从而明确概念全部外延的逻辑方法。

概念的限制:通过增加概念的内涵,以减少概念的外延的逻辑方法。

形式,逻辑学不研究具体命题内容上真假,只研究命题形式真假性质和命题形式之间的真假关系。

模态命题:就是包含“必然”等模态词的命题。

复合命题:就是包含其他命题的命题,包括联言命题、选言命题、假言命题和负命题。

简单命题:就是没有包含其他命题的命题,主要包括直言命题和关系命题。

推理:就是由一或若干个命题推出另一个命题的思维形态。

直言命题:就是陈述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性质命题)肯定命题:就是陈述事物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联项一般用“是”表示。

单称命题:就是陈述一个特定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主项专有名词,不需量词。

全称命题:陈述一类事物的全部分子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主项普遍概念,量省。

特称命题:就是陈述一类事物中至少存在着一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主项普遍概念,量项不可省为“有的、有些”(其逻辑含义就是“有”即至少有一个,不排斥全部)周延性:是直言命题主项与谓项在量的方面的逻辑特征,是直言命题形式中对主项或谓项的全部外延的陈述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概念第一节概念的概述一、什么是概念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

概念是对象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形式,属于意识的范畴,并非客观对象本身,因而它具有主观性。

由于概念是主观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因而它不能脱离客观。

如果没有客观事物,那就根本不可能有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可见,概念又不是完全脱离客观的纯主观的东西。

所以,概念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二、概念与语词(1)概念与语词的联系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

有的概念用一个词来表达,有些概念则用词组来表达。

(2)概念与语词的区别第一,所有的概念都要用词语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

一般来说,汉语中的实词是表达概念的。

虚词一般不表达概念。

第二,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

第三,同一个语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由于语境不同,同一个语词也可以表示不同的概念。

例:“阎锡山登报征求下联”1937年,阎锡山经过无锡,游览了锡山,写了上联:阎锡山过无锡登锡山锡山无锡登报征求下联,当时无人能对。

你能对吗?请能对者在纸上写出下联交给我。

8年后,范长江随陈毅同志到天长县采访。

范对陈毅说:“阎锡山的绝句我对上了,是‘范长江到天长望长江长江天长’。

”陈毅连声赞道:“妙!妙!长江,才子也。

”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1.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特征概念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同时也就反映了具有这种本质属性的对象,因而概念有客观的内容和确定的范围,这两方面分别构成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就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

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对象,即概念的适用范围。

2.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确定性与灵活性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

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的质的方面;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的量的方面。

确定某一概念的内涵,也就相应地确定了这个概念的外延。

从这方面来说,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具有相对确定性,即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总是确定的、不变的。

但另一方面,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又具有灵活性。

因为概念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而认识具有发展性和不完整性,所以,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和人们在实践中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不断深入,某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会发生变化。

例:浑水摸鱼——混淆概念的诡辩据报载,某人在家具商场看中了一件家具,按约定向商家交了200元订金,而商场却在相关票据上将“订金”改为“定金”。

后来这个人由于某种原因不打算购买这件家具了,便要求商场退还200元订金。

但商场却以《合同法》的有关规定为由,不予退款。

此时,这个人才意识到当初商场将“订金”改写为“定金”就是为了扣住这200元钱。

概念辨析混淆概念:指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有某些联系或有某些表面相似之处的不同概念,当作相同的概念来使用;或者是把同一个概念在不同的含义下使用。

偷换概念: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故意用一个概念代替另一个不同的概念,从而制造概念混乱。

第二节概念的种类一、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根据概念外延的大小,可以把概念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单独概念是指反映一个特定对象的概念,它的外延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事物。

语词中的专有名词表示单独概念。

普遍概念是指反映由两个以上的对象所组成的概念。

它的外延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而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组成的类。

语词中的普通名词表示普遍概念。

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的划分标准是根据外延的多少来进行的,因此,要区别一个概念是单独概念还是普遍概念,可以通过在概念前面加数量词来进行。

二、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为集合体,可以把概念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是反映事物集合体的概念。

集合体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经过组合构成的一个统一整体,这个整体所具有的本质属性不为组成它的个体所具有。

非集合概念是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

它是相对于集合概念来说的,凡不属于反映集合体的概念都是非集合概念。

注意:分析一个概念是集合概念还是非集合体概念,要把这个概念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

例如:在“我们班的同学来自全国各地”和“我们班的同学都是中国人”这两个语句中,前一个“我们班的同学”是个集合概念,它不反映我们班中的某个同学,不能说成“我们班的某个同学来自全国各地”。

后一个“我们班的同学”是个非集合概念,它既反映我们班中所有的同学,也反映我们班中的某个同学,可以说“我们班的某个同学是中国人”。

前者表示集合概念,而后者则表示非集合概念。

实例:“客人的反驳”前不久,有客人来杭旅游。

主人对客人介绍说:“杭州的最大特色是秀气。

山秀水秀人亦秀。

”客人反驳道:“那不见得,我看有些杭州人并不秀。

”区分两类关系:“类”与“分子”:事物的类是由若干同类的分子组成的;“集合体”与“个体”:事物的集合体是由若干同类的个体有机组成的。

区别:①一个类所具有的属性,它的分子也一定具有;一个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它的个体却不一定具有。

②可以用反映类的概念来指称类中每一个分子;反映集合体的概念不能来指称集合体中任一概念。

③类概念的外延是类所包含的每一个分子;集合概念的外延只是作为集合体的事物,不是集合体中的个体。

三、正概念和负概念根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可以把概念分为正概念和负概念。

正概念是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例如:“合法”、“公务员”、“伟大”等,都是正概念,也叫做肯定概念。

负概念是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

例如:“不合法”、“非公务员”、“未成年人”、“无罪”等,都是负概念,也叫做否定概念。

任何概念总是相对于一个特定范围而言,一个概念所相对的特定范围,在逻辑上称为论域。

理解一个负概念,必须注意它的论域。

在同一论域中,有确定的正概念,就必定有明确的负概念。

一个概念不只是属于某种划分中的一个种类,而是可以分别属于几种不同划分中的三个种类。

例如:“秘书”这个概念既是一个普遍概念,又是一个非集合概念,也是一个正概念。

【思维训练题】据报载,有位匈牙利商人与我国一家制鞋企业签定了订购8万双鞋的合同。

等到货到开箱,这位匈牙利商人傻眼了:8万双鞋都是左脚。

紧急追问,鞋长老板解释说:“汉语的‘双’就是两个。

”无奈的匈牙利商人只得再订购了8万双右脚鞋。

问:在上述诡辩中,诡辩者玩弄了什么违反逻辑的花招?第三节 概念间的关系概念是人们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客观事物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因而概念之间的关系也是各种各样的。

普通逻辑不研究概念之间的一切关系,只研究两个概念的外延之间的关系。

根据概念外延之间是否重合,可以把概念分成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两大类。

一、相容关系相容关系是指两个概念的外延至少有一部分重合的关系。

根据外延重合的多少,相容关系又可以分为同一关系、真包含关系、真包含于关系和交叉关系四种。

1.同一关系同一关系也叫做全同关系,它是指外延完全重合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例如:“鲁迅”(a )和“《阿Q 正传》的作者”(b )这两个概念,它们的外延完全重合,那么a 概念与b 概念之间的关系就是同一关系。

具有同一关系的概念内涵有所不同,外延却完全相同。

因此,在语境许可的情况下,具有同一关系的概念可以交替使用,这样既可以避免表述重复,又可以丰富表达的内容。

例如:“中国”,“我的母亲”,“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这三个概念是同一关系,使用在不同的场合会取得不同的修辞效果。

2.真包含关系真包含关系是指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重合的关系。

如:学生----大学生 规律-----经济规律3.真包含于关系真包含于关系是指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的关系。

真包含关系与真包含于关系是相对互逆的,人们把它们合称为属种关系。

在具有属种关系的概念中,外延大的概念称为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称为种概念。

从概念的外延关系来看,概念的属种关系是一个类与它的子类之间的关系;从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来看,具有属种关系的两个概念所反映对象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类与子类的关系、一般与特殊的关系都不同于事物整体和部分关系,因为每一个子类都具有类的属性,每一个特殊也都具有一般的属性,而事物整体的属性却不必然为部分所具有,所以,不能把事物的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与属种关系相混同。

4.交叉关系交叉关系是指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的关系。

例如:“教师”(a )和“律师”(b )这两个概念,它们的外延仅有一部分是重合的。

即a 概念的部分外延与b 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那么a 概念与b 概念之间的关系就是交叉关系。

二、不相容关系不相容关系是指两个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一部分重合的关系。

不相容关系也可以称为全异关系,它可分为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两种。

1.矛盾关系矛盾关系是指两个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部分重合,而它们的外延之和刚好等于其属概念的外延。

例如:“成文法”(a )和“不成文法”(b )这两个概念,它们的外延没有任何重合,而两个概念的外延之和等于其属概念“法律”(c )的外延。

2.反对关系反对关系也叫做对立关系。

如果两个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部分重合,而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其属概念的外延,那么,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就是反对关系。

例如:“红色”(a )和“黄色”(b )这两个概念,它们的外延没有任何重合,而两个概念的外延之和小于其属概念“颜色”(c )的外延。

那么,a概念与b 概念之间的关系就是反对关系。

第四节 概念的限制和概括一、概念内涵和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反变关系: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多,其外延越小;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少,其外延越大。

凡具有属种关系的两个概念在内涵与外延之间都具有反变关系,即种概念的内涵比属概念的内涵多,而外延小;属概念的内涵比种概念的内涵少,而外延大。

反变关系是概念进行限制和概括的逻辑依据。

应注意的问题:1.这种反变关系不是数学上可以用数值精确计算的比例关系,只是一种大致趋势。

2.普通逻辑揭示的这种反变关系,目的是为明确概念提供一种逻辑方法,它是概念进行限制和概括的逻辑依据。

3.这种反变关系只限于普通逻辑的眼界——只研究概念形式的抽象性,而撇开了概念内容的具体性。

这与辩证逻辑的眼界不同。

【“反变关系”一例】刘晓庆在《我的路》中说:“做人难。

做女人难。

做名女人更难。

做单身的名女人,难乎其难。

”人——女人——名女人——单身名女人 a这四个概念构成了一个属种关系的系列,相互之间在内涵与外延之间就存在一个反变关系。

二、概念的限制1.定义:亦称概念外延的缩小法,是通过增加概念内涵以缩小概念外延的一种逻辑方法。

2.根据: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反变关系。

3.思维路径:是由属概念过渡到种概念。

也有方向性,是从一个外延较大的概念过渡到外延较小的概念。

4.语言方法:增加附加语或限制词,如在名词前加定语,动词、形容词前加状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