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并购案例
中企海外并购10大成功与5大失败案例

中企海外并购10大成功与5大失败案例1.中国化工收购先正达(2024年):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以430亿美元的价格成功收购瑞士先正达公司,这是中国企业迄今为止最大的海外并购案例之一、这次收购使中国在全球化工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并获得了先进的工艺和技术。
2. 腾讯收购Supercell(2024年):中国互联网巨头腾讯以8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芬兰游戏开发商Supercell。
这次并购使腾讯成为全球游戏产业的领导者之一,并加强了其在海外市场的地位。
3.中国保利集团收购阿根廷大豆逐鹿(2024年):中国保利集团以3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阿根廷最大的农产品加工商逐鹿集团。
这次收购增强了中国在全球大豆市场的话语权,并为中国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4.美的集团收购库卡(2024年):中国家电巨头美的集团以53亿欧元的价格收购了德国工业机器人制造商库卡。
这次并购使美的集团获得了先进的机器人技术和专利,进一步提升了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5.中国恒大收购多特蒙德(2024年):中国房地产开发商恒大集团以4亿欧元的价格收购了德甲足球俱乐部多特蒙德。
这次收购提升了恒大在全球体育产业中的影响力,并为中国企业进一步拓展国际体育市场奠定了基础。
6.中国车企收购沃尔沃(2024年):中国汽车制造商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以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瑞典汽车制造商沃尔沃。
这次收购使中国汽车企业获得了先进的技术和品牌,有助于提升中国汽车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7.中石油收购加拿大能源公司尼克森(2024年):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以1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加拿大能源公司尼克森。
这次并购使中国石油企业进一步扩大了其在全球能源市场的份额,并增强了能源资源供应的稳定性。
8.中国移动收购巴基斯坦PTCL(2024年):中国移动以2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巴基斯坦电信公司PTCL的51%股份。
这次收购帮助中国移动进入巴基斯坦市场,并在国际市场上扩大了其移动通信服务的范围。
国有企业并购案例

国有企业并购案例1.中国石油集团并购中海油集团中国石油集团是中国最大的石油生产企业之一,而中海油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油气勘探开发企业之一、在2024年,中国石油集团以4600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了中海油集团的一部分股份。
这一并购使得中国石油集团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企业,同时也加强了中国在全球能源市场的地位。
2.中国建筑集团并购中铁建集团中国建筑集团是中国最大的建筑工程企业之一,而中铁建集团是中国最大的铁路建设企业之一、在2024年,中国建筑集团以3800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了中铁建集团的一部分股份。
这一并购使得中国建筑集团成为了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建筑工程企业,同时也增强了中国在国内外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竞争力。
3.中国移动并购中国电信中国移动是中国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之一,而中国电信是中国最大的固定通信运营商之一、在2024年,中国移动以6700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了中国电信的一部分股份。
这一并购使得中国移动成为了中国最大的综合性通信运营商,同时也推动了中国通信产业的整体发展。
4.中国银行并购招商银行中国银行是中国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而招商银行是中国最大的民营商业银行之一、在2024年,中国银行以9000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了招商银行的一部分股份。
这一并购使得中国银行增强了在零售银行业务方面的竞争力,同时也促进了中国银行业的和发展。
5.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并购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是中国最大的航空工业企业之一,而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是中国最大的船舶制造企业之一、在2024年,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以6400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了中国船舶工业集团的一部分股份。
这一并购推动了中国航空航天和海洋工程技术的整合,增强了中国在航空船舶领域的综合实力。
以上是国有企业并购案例的一些例子,这些并购案例不仅推动了中国国有企业的整合和发展,也对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和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是指中国企业通过购买或兼并外国企业来实现国际化经营的行为。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加速,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案例不断涌现,成为国际并购市场的重要力量。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典型的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案例。
首先,中国联通收购巴西电信。
2010年,中国联通以74亿美元收购了巴西电信公司的股权,成为中国企业首次在拉美地区进行的最大规模的并购案。
这一收购不仅使中国联通在巴西市场获得了更大的话语权,也为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跨国并购积累了宝贵经验。
其次,海尔收购高克。
2016年,中国家电巨头海尔以58亿美元收购了意大利家电公司高克,这一交易被认为是中国企业在欧洲市场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海尔通过这次收购,不仅扩大了在欧洲市场的份额,还获得了高克在全球范围内的研发和生产基地,提升了海尔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再次,中国化工收购先正达。
2017年,中国化工以430亿美元收购了瑞士农药巨头先正达,这一交易成为当时全球最大的化工行业并购案。
通过这次收购,中国化工不仅获得了先正达在全球农药市场的领先地位,还进一步加强了中国在国际化工市场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最后,腾讯收购Supercell。
2016年,中国互联网巨头腾讯以84亿美元收购了芬兰游戏公司Supercell的84%股权,成为中国企业迄今为止在游戏行业进行的最大规模的跨国并购案。
这一收购不仅使腾讯在全球游戏市场上占据了更大的份额,还为腾讯在全球范围内的业务拓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以上这些案例充分展示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多样性和全球化特点。
随着中国企业不断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案例将会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相信在中国企业的不断努力下,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将会不断提升,为中国经济的全球化进程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国内外企业并购的成功案例

国内外企业并购的成功案例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
为了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许多企业会选择进行并购。
而要想让并购成功,企业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找到适合自己的并购目标,进行合理的谈判,以及完成整个过程中的后续整合工作。
下面,就来看看一些国内外企业并购的成功案例。
一、国内企业并购成功案例1、万科并购雅居乐2016年,万科通过增发股份买下了雅居乐15.32%的股份。
这是国内房地产业历史上最大的一起并购案。
通过并购,万科成为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领导者之一,大力发展住宅市场。
2、腾讯收购Supercell2016年,腾讯以8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芬兰游戏公司Supercell的84.3%股份。
Supercell是一家独立游戏开发公司,其游戏《荒野行动》和《碧蓝航线》在全球范围内都取得了巨大成功。
此次收购,不仅加强了腾讯在游戏领域的地位,也进一步扩大了腾讯在全球市场上的影响力。
3、蒙牛并购深圳明基鸡2013年,蒙牛通过并购深圳明基鸡开创了家禽养殖领域与乳制品加工领域的强强联合。
这不仅有利于蒙牛扩大市场份额,打造全产业链,也帮助深圳明基鸡更好地提升产品品质和品牌价值。
二、国际并购成功案例1、阿里巴巴投资Lazada2016年,阿里巴巴集团以13亿美元的价格将Lazada的股份从原来的51%提高到83%。
Lazada是东南亚最大的电商平台之一,在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和越南等地均有业务。
此次并购的成功,有助于阿里巴巴加强在东南亚地区的市场地位。
2、乐购与协和2005年,美国零售巨头乐购以10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中国第二大零售集团家乐福协和百货的股份。
这一大型并购案加强了乐购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帮助其进入亚洲市场,获得更多的收益。
3、克莱斯勒与菲亚特2014年,意大利汽车制造商菲亚特以68亿美元购买了克莱斯勒的剩余股份,那时候克莱斯勒还是美国最后一家仍旧独立运营的汽车公司。
克莱斯勒与菲亚特的合并为两家公司带来了巨大的业务机会,包括共享技术、合并高效、优化运营,并最终提高了绩效。
12个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典型案例

12个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典型案例以下是12个典型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案例:1.万科A与万科H的合并:2024年,万科A与万科H宣布合并,成为中国房地产开发领域的巨头。
这次合并是为了增加公司的市值,并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
2.中国太平与阳光保险的合并:2024年,中国太平和阳光保险宣布合并,创造了中国保险行业历史上最大的并购案。
这次合并为两家公司提供了更大的资本实力和市场份额。
3.中通快递与申通快递的合并:2024年,中通快递宣布与申通快递合并,共同应对中国快递市场的激烈竞争。
这次合并为两家公司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网络覆盖,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4.宝能集团与万科A的收购战:2024年,宝能集团发起对万科A的收购尝试,引发了一场持续数月的股权争夺战。
最终,宝能集团获得了万科A的控制权。
5.中国石化与中国石油的合并:1998年,中国石化与中国石油两大石油巨头合并,形成了全球最大的石油化工公司之一、这次合并提高了公司的规模和市场竞争力。
6.阿里巴巴收购盒马鲜生:2024年,阿里巴巴宣布收购盒马鲜生,进军生鲜电商领域。
这次收购为阿里巴巴提供了一个实体店面,进一步扩大了其电商帝国。
7.美团收购摩拜单车:2024年,美团以36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摩拜单车,进一步扩大了在共享出行市场的份额。
这次收购为美团增加了更多的用户和市场活力。
8.长城汽车收购路虎汽车:2024年,中国长城汽车宣布以15亿英镑的价格收购路虎汽车。
这次收购为中国长城汽车进一步扩大了在全球汽车市场的份额。
9.华为收购荣耀:2024年,华为宣布出售旗下子品牌荣耀,以应对美国的技术封锁。
这次并购为荣耀提供了新的商业机遇,同时也减少了华为与荣耀之间的关联。
10.苹果收购动视暴雪:2024年,苹果宣布以3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动视暴雪,进一步扩大了其在游戏产业的影响力。
这次收购为苹果提供了游戏内容和技术的资源。
11. 腾讯收购Supercell:2024年,腾讯以8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芬兰游戏公司Supercell,进一步扩大了其在全球游戏产业的份额。
中国企业并购成功案例

中国企业并购成功案例1. 腾讯收购腾讯音乐2016年,腾讯收购了腾讯音乐娱乐集团,这一收购让腾讯进一步巩固了其在互联网音乐市场的领导地位。
在此之前,腾讯音乐与网易云音乐等竞争对手一直在激烈竞争,通过这一收购,腾讯得以将资源集中在自身优势的业务上,提升了整体竞争力。
2. 阿里巴巴收购饿了么2018年,阿里巴巴全资收购了饿了么,这一行动被视为阿里巴巴布局新零售的重要一环。
通过收购饿了么,阿里巴巴得以进一步巩固其在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的地位,并与美团等竞争对手展开激烈竞争。
3. 万科收购绿城2015年,万科收购了绿城中国的一部分股权,这一收购让万科在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通过此次收购,万科与绿城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共同开发了一系列高品质的住宅项目。
4. 百度收购爱奇艺2010年,百度收购了爱奇艺,这一收购让百度在视频领域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爱奇艺作为中国最大的在线视频网站之一,拥有大量的用户和内容资源,百度通过收购得以加强自身在视频领域的实力,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
5. 中国移动收购中国铁通2008年,中国移动收购了中国铁通,这一收购让中国移动得以涉足固网宽带市场。
在此之前,中国铁通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共同分割固网宽带市场,中国移动的进入打破了这一格局,形成了新的竞争格局。
6. 美团点评收购摩拜单车2018年,美团点评全资收购了摩拜单车,这一收购让美团点评在出行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在此之前,摩拜单车与ofo等竞争对手一直在激烈竞争,通过这一收购,美团点评得以将资源集中在自身优势的业务上,提升了整体竞争力。
7. 滴滴出行收购优步中国2016年,滴滴出行收购了优步中国业务,这一收购让滴滴出行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出行市场的领导地位。
优步中国作为当时中国市场份额第二的出行平台,拥有大量的用户和司机资源,滴滴出行通过收购得以加强自身在出行领域的实力,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
8. 苏宁易购收购万达百货2019年,苏宁易购全资收购了万达百货,这一收购让苏宁易购得以进一步扩大其在零售市场的布局。
中国企业并购经典案例

中国企业并购经典案例中国企业并购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和成功案例。
这些并购案例不仅对当事企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整个行业和国家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以下是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企业并购经典案例。
1. 联想集团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2005年,中国计算机巨头联想集团成功收购了美国IBM的个人电脑业务。
这次并购使得联想成为全球个人电脑市场的领先者之一。
通过并购,联想获得了IBM的技术和品牌优势,进一步扩大了自己在全球市场的份额。
这个案例体现了中国企业在国际并购中敢于冲破国界壁垒,积极扩大海外业务的勇气和实力。
2. 海尔收购施泰德电器2017年,中国家电巨头海尔集团以约5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德国施泰德电器公司。
这次并购让海尔获得了施泰德先进的制造技术和全球领先的品牌知名度。
通过双方资源的整合,海尔在全球家电市场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为海尔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3. 阿里巴巴收购饿了么2018年,中国电商巨头阿里巴巴以约9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中国在线外卖平台饿了么。
这次收购使得阿里巴巴进一步巩固了在中国电商行业的领先地位,扩大了自己的业务范围。
通过与饿了么的合作,阿里巴巴在在线外卖领域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增加,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和协同发展。
4. 美的集团收购库卡机器人2017年,中国家电制造商美的集团以约45亿欧元的价格收购了德国机器人制造商库卡。
这次并购使得美的集团在智能制造领域拥有了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通过引进库卡的先进技术,美的集团加速了智能制造的发展步伐,提高了自身的产品质量和效率。
这些经典的中国企业并购案例充分展示了中国企业在国际并购中的实力和决心。
通过并购,中国企业不仅能够迅速扩大自身规模和实力,还能够获得先进的技术和知识,提高自身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随着中国企业在全球舞台上的不断崛起,相信未来还将涌现更多成功的并购案例,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国企并购案例

国企并购案例
中国国有企业的并购案例非常丰富,以下是其中的一些案例:
1. 许继电气收购爱普生:2011年,中国许继电气公司以75亿
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日本爱普生公司。
这是中国企业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海外收购案例之一,也是中国在全球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角色的一个例子。
2. 中国铁路建设公司和中国中铁公司的合并:2002年,中国
政府决定将中国铁路建设公司和中国中铁公司合并,形成一个更加强大的国有企业。
这次合并使得中国铁路建设和运营能力大大增强,为中国高铁建设和运营提供了有力支持。
3.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2012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15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加拿大尼克森公司。
这是中国最大的海外并购案例之一,帮助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进一步扩大了其在全球石油市场的地位。
4. 中国移动收购巴基斯坦PTCL:2006年,中国移动以28亿
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巴基斯坦电信公司(PTCL)的51%股份。
这次并购使得中国移动进一步拓展了其在亚洲市场的地位,也帮助巴基斯坦提高了国家的通信基础设施。
5. 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通:2008年,中国电信以1000多亿元
的价格收购了中国联通公司的15%股份。
这次收购使得中国
电信成为中国最大的电信运营商之一,也帮助中国电信在全球范围内扩大了其影响力。
以上只是中国国有企业并购案例的一小部分,这些案例展示了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并购活动不断增加,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全球市场竞争中。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影响力将继续增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并购案例【篇一:中国并购案例】2015年1月至5月31日,并购案例高达794起;据不完全统计总金额约为278亿美元;其中有强强联手,也有冤家联姻。
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从对手到走到一起成为合作伙伴,结合才是壮大自身实力的最好方式。
竞争越是激烈的行业,资本介入越深,最终能够扭转行业格局的,不是公司创始人、不是创始人老婆,而是资本。
一、马云的手机梦:魅族目标国内前三,欲与苹果小米三分天下2月9日早上,魅族创始人黄章在微博上写下这几个字:“事情算是办好了”。
从去年10月开始就传得沸沸扬扬的阿里入股魅族一事终于公开:阿里斥资5.9亿美元入股魅族,海通开元基金跟投6000万美元。
这是魅族第一次引入战略投资者,也是阿里巴巴自上市以来金额最大的一笔投资。
在三家合作体系中,阿里提供底层服务,通过阿里云的大数据挖掘,制定智能平台的标准,打造一个智能云的底层系统,将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开放。
魅族是阿里在此方面的第一个合作伙伴,魅族将阿里的智能云平台和魅族自己的flyme系统打通,提供最适合阿里智能云平台的手机产品。
二、冤家变亲家:马云+马化腾,2015年2月14日情人节,滴滴与快的两家高调宣布在一起,合并后的双方并没有改名叫“快滴滴”,而是采用了平行发展的形式,保持业务独立性,互不干扰,合并后双方成为国内最大的叫车平台。
据透露,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在经过长期的价格大战后,双方公司管理层经过反复沟通与交流,最终达成共识,决定两家公司进行战略合并。
此前,滴滴打车获得4轮投资,总金额超8亿美元,背后金主是腾讯,支付接口是微信支付;快的打车获得5轮投资,总金额近8亿美元,背后金主是阿里巴巴,支付接口是支付宝。
三、阿里撮合:天天动听、虾米音乐合体3月15日,在春节后第一个月,阿里决定将虾米音乐和天天动听组建成阿里音乐。
两款产品将继续走差异化路线并实施商业化的运营模式。
虾米音乐延续专业音乐人的路线风格,而天天动听则选择了大众用户群。
据了解,新组建的阿里音乐将借助其超高人气,通过和多家顶级唱片公司的合作、原创音乐人的挖掘、娱乐数据营销等方式,全方位发力娱乐行业,意欲打造一个多元化娱乐生态系统。
随着在线音乐行业的整合,市场上将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分别为海洋音乐集团、阿里音乐、qq音乐,行业其他玩家百度、网易云音乐及a8旗下多米等则相对实力有限。
四、中国人寿2亿美元投资uber:保险在本土出行市场地位凸显4月13日,据国外媒体报道,传中国人寿已投资共享型打车软件鼻祖uber2亿美元融资。
此前uber于2009年8月获得20万美元种子轮,最近一轮于2015年2月获得10亿美元融资,目前uber估值已超400亿美元。
自2013年11月进入中国市场,uber在中国的本地化进程一直倍受诟病,而去年底百度战略投资uber,也将合作的重点放到了本地化,双方将就拓展中国o2o服务展开深度合作。
以uber的角度,它在国内需要一个能够在政府方面说话的合作伙伴,并且在软件上,用百度地图替换google地图,将服务接入百度地图和百度移动等装机量亿级的app,纳入百度钱包支付体系,对其本地化体验都有很大的提升。
uber在中国的传闻一直未断,滴滴快的合并之后,就有传闻称uber将收购或合并易到用车,也曾传闻与本土拼车企业嘀嗒拼车将展开合作。
可以看到,一系列的合作或者传闻都是以增强uber在中国的本土化为目标的。
中国人寿在保险方面拥有强大的资源,此前,其已经与微微拼车和嘀嗒拼车合作推出了专门针对拼车领域的保险产品。
对于中国用户来说,乘他人的车辆出行都会有安全方面的顾虑,而此类拼车保险的推出很大程度上的解决了这一顾虑。
此类保险在本土出行市场的竞争中也是十分重要的体验。
五、老大、老二成一家:58同城,一个会赶集的网站4月16日,58同城战略入股赶集网,双方将共同成立58赶集有限公司。
58同城将以现金加股票的方式获得赶集网43.2%的股份(完全稀释后),其中包含3400万份普通股(合1700万份ads)及4.122亿美元现金。
根据双方协议,合并后,两家公司将保持品牌独立性,网站及团队均继续保持独立发展与运营。
赶集网此前共获得五轮融资,包括2009年获得蓝驰创投的a轮投资800万美元;2010年,获得诺基亚成长伙伴基金和蓝驰创投的b轮投资2000万美元;2011年,获得今日资本和红杉资本的c轮7000万美元投资;2012年,获得来自中信产业基金,ottp及麦格理的两轮融资总规模9000万美元d轮融资。
2014年8月,赶集获得e轮融资,融资总额超过2亿美金,投资方为老虎基金和凯雷投资集团。
此次接受58同城的战略投资,意味着两家分类信息平台多年的激烈竞争即将告一段落。
作为信息分类行业排名第一和第二位的公司,战略合作后将获得分类信息市场的绝对份额。
六、途牛傍上“干爹”京东:2.5亿美元现金+1亿资源,算盘都打的啪啪响5月8日,途牛网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由京东领投,弘毅资本、携程、淡马锡、红杉资本等跟投,共计5亿美元。
其中,京东以3.5亿美元认购途牛股份,包括2.5亿美元现金以及向途牛提供1亿美元资源及运营支持,融资完成后,京东占股27.5%,成为途牛最大股东。
途牛将获得京东旅行—度假频道网站和移动端的免费独家经营权,独家销售打包旅游产品、邮轮、景点、签证、火车票以及租车等产品及服务,并将成为京东机票和酒店业务的优先合作伙伴;同时,京东还将为途牛提供广泛的运营支持,包括大数据、金融服务、流量及其他经营资源等。
事实上,京东和携程,都曾在途牛ipo前增发时投资过途牛。
有意思的是,这次京东大资金入股途牛,源自一个月前途牛联合创始人、首席运营官严海锋到京东聊深度合作,京东就说能否把途牛的产品放到京东上卖,双方随后很快促成了这次资本合作。
七、携程、艺龙上演“我们”:打造旅游生态闭环,去bat加速度2015年5月22日,艺龙和携程这对撕扯了10余年的冤家意外“牵手”:当天下午,携程宣布联手铂涛集团等收购原艺龙外方控股股东expedia(全球最大的在线旅游公司)所持有的62.4%的全部股权。
交易完成后,携程将持有艺龙37.6%的股权,成为后者第一大股东。
毫无疑问,这桩发生在行业老大和老二之间的“和亲”事件有可能将是国内ota领域年度最为重磅的新闻。
按照在线酒店预订规模计算,携程艺龙两家公司的合并酒店在中国酒店第三方线上分销市场将占有50%以上的份额。
而之前传言携程和去哪儿的合并,在6月2号去哪儿发布的第一季度财报中透露,已与6月1日正式书面拒绝携程收购所有流通股要约,并终止和百度的知心合作协议。
八、阿里砸8.3亿元人民币收购粤科软件6月2日晚间阿里巴巴影业集团发布公告,与广东粤科软件工程有限公司(下称粤科软件)正式签订产权转让合同,实现对后者的全资收购。
待相关全部流程完成,后者将正式成为阿里影业集团的全资附属公司。
该次交易以现金形式完成,总额为8.3亿元人民币。
粤科软件是目前国内重要的影院出票系统提供商之一,其原有股东为广东省计算技术应用研究所及广东省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两家各持50%股份。
其核心业务包括本地售票系统,为第三方(电商平台)设置接入平台及自动放映系统等平台化产品。
业务已经覆盖国内1500家影院,约占全国影院总数1/3。
截止当前,粤科软件共为国内主流的30多家第三方影院电商提供接口。
九、阿里12亿投第一财经,剑指数据服务大蛋糕6月4日,阿里巴巴集团和smg集团宣布将共同重组第一财经,双方将利用各自在传媒和大数据领域的资源优势,共同把smg旗下的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打造为新型数字化财经媒体与信息服务集团。
而马云此次12亿元的入股,谋划的不只是一个财经媒体的发声渠道,更多的关注点则是集中在了“数据服务”这四个字上。
如果将金融市场中的各路投资者比喻为掘金者,那提供这些掘金者金铲子的,就是那些默默提供金融信息服务的供应商。
当前,以控制为出发点的it时代正在走向以激活生产力为目的的dt(data technology数据技术)时代。
数据服务的崛起已是必然之势。
马云表示,他期待未来有一天能够打造属于中国的华尔街日报和bloomberg。
而他所说的“华尔街日报”、“bloomberg”在财经资讯和金融数据方面都属世界一流。
十、窝窝:与众美联合并,新公司命名“众美窝窝”6月5日,中国本地生活服务电子商务平台窝窝有限公司(简称“窝窝”)宣布和众美联(香港)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众美联”)签订合并协议,将成立中国最大的餐饮酒店互联网集团公司,公司将命名为“众美窝窝”,总部设在香港。
根据协议,窝窝将向众美联股东发放741,422,780普通股和3000万美金现金,以此作为对价向众美联的股东收购众美联所有发行在外的股份。
同时,窝窝向董事长徐茂栋以每个美国存托凭证10美元(1个美国存托凭证等于18股普通股)的价格定向增发价值为4000万美金的普通股。
并购交易和定向交易完成之后,众美联将成为众美窝窝的子公司,众美联在交易之前的股东将会持有众美窝窝50%发行在外的股份。
窝窝成立于2010年3月,2015年4月8日在纳斯达克全球交易市场挂牌。
众美联是中国餐饮酒店产业链整合服务平台,由42家中国餐饮领袖品牌企业联合发起成立。
【直击618】生态之争群p六月【篇二:中国并购案例】2013年我国各行业都发生了很多重大的,目前机构评选出2013年“中国十大并购”事件。
此次评出的“十大并购事件”和“十大并购人物”以及其展现的并购行业发展趋势,备受业界和海内外经济界所关注。
2013中国十大并购事件(按事件时间排序)1.北京王府井收购春天百货2013年1月,王府井百货本月初发布公告称,收到控股股东王府井国际的通知,其境外全资子公司贝尔蒙特在1月24日和春天百货签署协议,以19.97亿港元(约16.03亿元人民币)拿下春天百货39.53%的股权。
根据中国香港地区的收购规则,该交易完成后将触发以上市公司全部股份为目标的强制性全面要约收购。
2. 中石油收购埃尼东非天然气区块权益2013年3月15日,中石油斥资约255亿人民币(42亿美元),收购了意大利石油集团埃尼运营的关键区块20%的权益,这标志着中石油进军东非的第一步,也是中国迄今为止对海外天然气田最大的一笔投资。
3.阿里巴巴战略投资新浪微博2013年4月29日,阿里巴巴集团以约35.6亿人民币(5.86亿美元)战略投资新浪微博公司发行的优先股和普通股,占稀释摊薄后总股份的约18%,成为新浪微博第二大股东。
此外,新浪授予阿里巴巴一项期权,允许阿里巴巴在未来按事先约定的定价方式,将其在新浪微博的全稀释摊薄后的股份比例提高至30%。
4. 国家电网入股澳大利亚能源企业2013年5月17日,国家电网公司与新加坡电力公司(singapore power international)签署协议,国家电网决定出资约364.8亿人民币(60亿美元)收购新加坡电力公司子公司澳大利亚jemena公司60%的股权和澳大利亚新能源澳洲网络19.1%的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