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法国喜剧电影的艺术特色

合集下载

谈谈法国喜剧电影的艺术特色

谈谈法国喜剧电影的艺术特色

谈谈法国喜剧电影的艺术特色--------以《虎口脱险》为例一、法国喜剧的特点法国喜剧在世界喜剧电影中占据着主流地位,法国喜剧电影反映出来的不仅仅是幽默,而是一种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一种浪漫的人生理念。

很多人都很喜欢欧洲电影,觉得欧洲有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那是许多年才积累下来的,是仿造不出来的,尤其是法国的喜剧电影。

法国电影不同于好莱坞的影片,就像法国菜与麦当劳快餐的差别。

区别于美国喜剧没心没肺的单纯搞笑,法国喜剧总是能让人在笑过之后得到一些什么。

法国人的幽默是众所皆知的,他们的喜剧电影其实是他们法式幽默的本能体现,没有任何刻意的修饰与安排,所有的笑点都来源于最真实的生活,法国喜剧电影的艺术魅力也正是如此。

二、《虎口脱险》的简介剧情:二战期间,英国轰炸中队第一支遣队在执行一次名为“鸳鸯茶”的轰炸任务中,一架被德军防空武器击中,几个机上人员被迫跳伞逃生,并约好在土耳其浴室见面。

但他们分别降落在德军占领的法国首都巴黎市内不同地点。

德军展开了全市大搜捕,大胡子中队长雷金纳德被动物园管理员所救。

而另外两名士兵,也分别在油漆匠奥古斯德(布尔维尔饰)和乐队指挥斯塔尼斯拉斯(路易·德·菲耐斯饰)的帮助下掩藏好了。

即便德军展开了全城的搜索,油漆匠、指挥和中队长还是在浴室顺利的会面,几经辗转,英国士兵终于接上了头。

几个原本并不认识的人,就这样结成了生死同盟,与敌人展开了斗智斗勇的生死游戏。

同时,也闹出了不少温情的笑话。

他们用微薄的力量对抗严酷德军,险相迭生,滑稽搞笑,为了逃出虎口,共同战斗。

最终,油漆匠,乐队指挥和飞行员们一起飞向了中立国瑞士。

背景:路易.德.费内斯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国著名的喜剧明星,他因主演以二战为背景的喜剧片《虎口脱险》而被观众所熟知。

说到这部影片,每个看过的人都能立刻回忆起这个可爱的法国小老头,以及他在影片中表现的歇斯底里、在土耳其浴室里唱《鸳鸯茶》等等让人过目不忘经典的镜头和搞笑的台词。

法国影视赏析

法国影视赏析

选修课课程论文法国经典影视赏析《触不可及》学生姓名:学生学号:院系班级:Intouchables 《触不可及》其实生活和电影一样,有很多点点滴滴的感人故事,他们或许是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

付出总能点燃生活,带来温暖。

这一部源自于真实故事的电影。

即法国人菲利普所写的自传小说《第二次呼吸》。

整部影片的格局非常传统,是典型的法国“二人转”喜剧,两个来自不同阶层的人,由于性格脾性的截然不同,在一次机缘巧合中碰撞出火花,亦庄亦谐,从冲突走向理解,最后皆大欢喜。

影片讲述的事情也很简单,就是这简单的情节,简单的画面,一次次带给我们的确实精神的冲击。

这个看似简单的故事,却在为你展现生活点滴的小事中,让你的内心泛起波澜,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

在这个仍然存在种族歧视的社会,在这个仍然存在地位偏差的社会,我们的人,世俗人类,选择怎样的为人处世的方法?I这部影片的取材很简单,因为一次跳伞事故,白人富翁菲利普Philippe(弗朗索瓦·克鲁塞 Fran?ois Cluzet 饰)瘫痪在床,欲招聘一名全职陪护。

由于薪酬高,应聘者云集,个个舌灿莲花,却无法打动他的心。

直到黑人德希斯Driss(奥玛·赛 Omar Sy 饰)的出现才让他作出决定。

德希斯刚从监狱出来,背负家庭重担,一心只想寻张辞退信以申领救济金,而且他明显对女助理的兴趣要远大于这份工作。

但是菲利普还是一眼相中了这个小伙子。

于是,德希斯开始了一个月的试用期。

虽然舒适的豪宅环境让他倍感虚荣,但是他仍面临很多挑战:不仅要为菲利普作身体复健,还得给他洗浴、灌肠、拆信、穿丝袜等。

起初,两人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大相径庭,但是,随着了解的不断深入,他们成为了朋友……随着开场脆亮带有一丝感伤的钢琴曲的缓缓袭来,电影画面定格在城市的夜景之中,主人公菲利普与德瑞斯分别坐在驾驶位与副驾驶位上,故事就这样开场了。

菲利普是一位高位截瘫的残疾人,可是却很富有,而德瑞斯身体健康却是一位无业游民,整篇故事处处显露出温情。

法国戏剧 特点

法国戏剧 特点

法国戏剧是法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特点:
1. 对话丰富:法国戏剧强调对话和语言的运用,通过对话展示人物性格和情感。

2. 注重现实主义:法国戏剧注重现实主义,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关注社会问题和人性。

3. 艺术表现形式多样:法国戏剧表现形式多样,包括喜剧、悲剧、历史剧等,形式丰富多样。

4. 强烈的民族特色:法国戏剧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反映了法国人民的生活和文化传统。

5. 突出个性:法国戏剧强调个性和独立思考,表现了法国人独特的思想和情感。

6. 重视舞台效果:法国戏剧注重舞台效果,通过舞台布置、服装、灯光等手段,创造出戏剧的氛围和情境。

充满欢笑的喜剧表演

充满欢笑的喜剧表演

充满欢笑的喜剧表演喜剧是一种能够让人们忘却烦恼、放松心情的艺术形式。

它通过夸张的表演、幽默的情节和滑稽的对白,引发观众的笑声和欢乐体验。

喜剧表演是一种受众广泛的娱乐方式,无论是在舞台剧、电影还是电视节目中,都能找到它的身影。

在本文中,将介绍几种充满欢笑的喜剧表演形式,带您走进一个笑声不断的世界。

一、即兴喜剧表演即兴喜剧表演是一种富有挑战性的喜剧表演形式,它要求演员在没有预先排练和剧本的情况下进行表演。

演员们通常会接受观众的即场提议,根据观众的意见和场景设定,展开即时表演。

这种表演方式需要演员拥有快速的反应能力、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创造力。

观众通过看到演员们即时创造出的情节和角色,感受到了喜剧的独特魅力,并且会因为表演中融入的意想不到的笑点而频频发笑。

二、喜剧电影喜剧电影是最为常见的喜剧表演形式之一。

通过将滑稽的情节和搞笑的对白结合在一起,喜剧电影能够以幽默的方式向观众传递快乐和欢声笑语。

无论是喜剧片的经典桥段还是角色的搞怪行为,都能够让人们放松心情,在欢笑声中度过愉快的时光。

而优秀的喜剧电影往往也能够通过对生活细节的刻画和对社会现象的讽刺,让观众在欢乐中思考,提供一种让人发人深省的观影体验。

三、喜剧舞台剧喜剧舞台剧是将喜剧元素融入舞台表演的一种形式。

通过演员的精彩表演和剧情的设置,喜剧舞台剧能够通过肢体语言、表情和动作来引发观众的欢笑。

舞台剧的特点是现场表演,观众可以亲身感受演员们的气氛和情绪,并与之产生共鸣。

喜剧舞台剧常常利用夸张的动作和滑稽的台词,将观众带入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世界,让人们忘却烦恼,享受大笑的快乐。

四、喜剧综艺节目喜剧综艺节目是当前非常受欢迎的一种喜剧表演形式。

通过选秀、脱口秀等形式,喜剧综艺节目为观众带来了大量优秀的喜剧表演者和幽默的笑点。

这些节目常常包括了各种喜剧类型,如段子、小品、相声等,给观众带来了丰富多样的笑料。

而且,喜剧综艺节目还加入了评委的点评和观众的互动,使得笑声更加热烈,气氛更加活跃。

法国喜剧的特点

法国喜剧的特点

xx喜剧的特点1.法国喜剧以小人物的生活作为故事内容,没有什么超级英雄,只是一个过着平淡无奇生活,偶尔有些小意外的普通人。

但是仍不失法国人的浪漫主义,结局也一般是团圆。

2.与美式喜剧不同,其氛围一般是高雅、轻松,不论是画面还是言语。

相比之下,美式的则显得过于庸俗和火爆。

前者让人在轻松中深思,后者则是在低俗画面中窃笑。

3.其刻画人物也是通过设计一些情节,来表现其内心活动。

通过小人物的一言一行,来传达导演和编剧所要展现的主题。

较之相比,美式喜剧通常是以火爆场景来吸引观众,但是对其所要表达的主题却很模糊。

4.法式喜剧在选角上并不拘泥于帅哥美女,如《虎口脱险》中的路易斯·德·费奈斯,与其说其俊美,倒不如说其儒雅。

通过演技把小人物表现得如此滑稽,深入人心。

再如茱莉亚比诺什的《浓情巧克力》,其为典型的气质美女,整个影片中其散发着温柔的气息,就好像一块松露巧克力一样顺滑、细腻。

比较钢弹和xx相同点:1.两个人都被世人称作“白痴”,经常做出令人费解的举动(如钢弹一次次偷警车,阿甘跑长跑时突然想见珍妮,随行人的不理解)。

2.每次遇到危险的事情,都能逢凶化吉(如钢弹最后帮朋友挡枪,却无性命危险,阿甘背着丹中尉跑过枪林弹雨)。

3.其内心都是善良、纯洁,做事情也都是为他人着想(如阿甘看到珍妮被人摁在车里,揍了那个“坏人”,钢弹为了帮助朋友,特意把那些保镖找来,自己与其对决)。

4.即使被人说是“白痴”,但是内心仍然是喜欢与人相处(如拯救了丹中尉,被其无情的痛骂,钢弹被朋友抛弃,但是仍然去帮忙)。

5.不抛弃,不放弃(阿甘永远都没有放弃珍妮,钢弹从没抛弃朋友)。

6.xx,天性xx。

7.智商不高,但是情商很高。

7.最后结局都很圆满(阿甘和儿子一起生活,钢弹和卢比在一起)。

不同点:1.成长背景不同(一个由单身母亲抚养长大,受过正规教育;另一个则以小偷为职业)2.朋友(全剧阿甘没有朋友,珍妮真是他的爱人;钢弹的朋友出了醉鬼吊车司机,还有卢比)3.两者的白痴不同,(阿甘智商低,钢弹只是与常人不同)4.乐观的起源不同(阿甘的乐观是由母亲引导而出,钢弹则是天生。

从《伪君子》看莫里哀戏剧艺术的特点

从《伪君子》看莫里哀戏剧艺术的特点

从《伪君子》看莫里哀戏剧艺术的特点莫里哀是18世纪法国戏剧界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以喜剧为主,尤以《伪君子》为代表。

《伪君子》以嘲讽和讽刺的方式揭示社会的虚伪和人性的丑恶,通过剧中人物的对话、行为和心理刻画展示了莫里哀戏剧艺术的几个典型特点。

首先,莫里哀戏剧艺术的特点之一是幽默感和嘲笑。

《伪君子》通过对贵族阶层的讽刺,展现了他们的虚伪和自以为是。

剧中主人公阿尔卡诺的形象既是贵族的代表,也是伪君子的化身。

他表面上看似充满正直和道德,但实际上却是一个虚伪又丑恶的人。

莫里哀通过对他的描绘和对话,将他置于可笑的境地,使观众在嘲笑的同时,也思考贵族社会的虚伪和伪装。

其次,莫里哀戏剧艺术的特点之二是对人性的揭示和探索。

《伪君子》中的人物形象真实而充满特色,他们的言行举止和思维方式都表现出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例如,剧中的女主角伊历米尔这个角色不仅是被动的牺牲者,同时也具有复仇和追求正义的一面。

莫里哀通过这些角色塑造,揭示人性的复杂性和各种欲望的冲突,使观众对人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思考。

第三,莫里哀戏剧艺术的特点之三是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关注。

莫里哀通过对伪君子的揭示,揭露了当时法国贵族社会的虚伪和腐败。

他通过讽刺和幽默的手法,将社会现实放大并夸张,使观众从中看到社会的阴暗面和问题。

例如,莫里哀通过剧中人物的对话暗示了贵族对权势和物质的追逐,以及对底层人民的悖论态度。

莫里哀对社会的关注和批判使他的作品具有了深刻的启示意义。

最后,莫里哀戏剧艺术的特点之四是舞台语言的运用。

莫里哀的剧作中充满了精彩的对白和幽默的台词,同时也运用了一些象征手法和隐喻,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性。

在《伪君子》中,莫里哀通过剧中人物的对话,揭示了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和欲望,使情节更加生动和有趣。

同时,莫里哀通过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增加了观众对作品的思考和理解的深度,使作品具有了更多的层次感。

综上所述,从《伪君子》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莫里哀戏剧艺术的几个典型特点,分别是幽默感和嘲笑、对人性的揭示和探索、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关注,以及舞台语言的运用。

法国电影欣赏心得

法国电影欣赏心得

法国电影欣赏心得经过六周的法国电影欣赏课,让我领略了法国各种元素的系列的电影,有甜蜜清新的爱情片,有风趣幽默的喜剧片,有冷酷泼辣的警匪片,有温婉细腻的亲情片,更有神秘古典的科幻片……其中我还是比较喜欢诙谐风趣的喜剧片,通过美妙的故事,加上一定的欢喜元素,构造法国电影不一样的喜剧风格,没有刻意的模仿动作营造滑稽的效果,在平凡中夹杂欢乐,这就是我所理解的法国喜剧片不同于其他国家喜剧的特点,也是法国电影独树一帜的骄傲。

其中我是针对我比较喜欢的两部电影进行心得畅享。

观看了《初吻》这部电影,让我品尝到细腻甜美清纯的爱情。

影片的薇卡(苏菲•玛索饰)是个13岁的女孩,不同于班上的其他同学父母离异的状况,她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庭,虽然她总是觉得被母亲忽略,伴随青春期到来的,除却敏感的对父母之爱的需要,还有对异性情感的渴望。

然而,父母的感情出现了裂痕,母亲与薇卡的德语老师燃起了爱火花;而在舞会上认识的拉乌尔,让她感受到初恋的美好同时也领会了爱情的伤害……在种种的悬疑中,渐渐迎来了令人质疑的结局,给观众一种还要继续看下去的欲望,这种效果确实做得很好,形成了对《初吻2》的婉转过度。

观看了《你丫的闭嘴》后,为法国电影喜剧片在我心中拉开了一个序幕。

影片讲述来自蒙塔基的头脑简单钢蛋(热拉尔·德帕迪约饰)将冷酷杀手卢比(让·雷诺饰)视作知己,并热心帮助他。

虽说影片中的钢蛋有点傻呼呼的,总是坏了卢比的逃跑计划,可是正是因为这种阴差阳错,让卢比成功的摆脱罪,免受黑暗人的攻击与谋杀。

片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钢蛋一次又一次的幽默又搞笑的动作,声音,奇葩想法,这一点点小小的细节性的明示,就已经令我捧腹大笑了。

从这部片中,可以很好地见证法国电影喜剧片独特的喜剧风格,征服了很多观众的心灵,给人以无限深刻的印象。

总结法国电影欣赏这门课,我还是挺喜欢的,不但可以了解更多的电影,还可以很好的感受法国幽美的风土人情,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观,希望以后有机会可以更多的了解法国电影!。

法国经典喜剧《欢迎来北方》中的法式幽默元素

法国经典喜剧《欢迎来北方》中的法式幽默元素

法国经典喜剧《欢迎来北方》中的法式幽默元素谈到法国喜剧电影,相信许多人对喜剧大师杰拉尔・奥利的《虎口脱险》都不陌生,这部电影在法国曾经保持了42年法语电影票房纪录。

直到2008年,一部中低成本、导演年轻、情节单纯、背景简单的影片《欢迎来北方》(Bienvenue chez les Chtis)一举超越了《虎口脱险》,坐上了法语电影票房的头把交椅。

据统计,平均每四个法国人中就有一人看过《欢迎来北方》,就连许多十几年不看电影的人也为了《欢迎来北方》重新走进了电影院,法国人都称其为法国电影史上的奇迹。

那么它的神奇之处和独特魅力到底在何处?它的成功不是偶然或者运气,而是因为它将独具一格的法式幽默渗透到了影片的每个细节之中,将法国人引以为傲的浪漫文化和人文情怀贯穿于影片的始终。

本文将透过《欢迎来北方》细细品味法式幽默。

一、《欢迎来北方》电影情节概述电影的情节并不复杂:主人公菲利普在法国南部的一家邮局工作了十多年,他的妻子性情抑郁。

为了讨妻子的欢心,菲利普伪装成残疾人申请调职到风景优美、阳光明媚的蔚蓝海岸工作。

不料弄巧成拙,他被调派到了法国极北部的小城贝尔格担任邮局主管。

在法国南方人的眼中,北方气候寒冷,生活条件恶劣,北方人更是粗俗野蛮。

对南方人来说,北方是犹如地狱一般的地方。

但是,菲利普到了贝尔格之后只经历了短暂的不适应期,因为他发现其实北方民风淳朴,人们友好善良,生活环境舒适。

他很快和众人打成一片,学会了当地的方言土话,和妻子的关系也得到了大幅改善。

三年后,当他如愿以偿被调职到蔚蓝海岸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北方小镇,流下了离别之泪。

刚好印证了他在北方结交的好朋友安东尼,也是本片的另一位主人公,告诉他的北方古老谚语:“外省人来北方一定会哭两次:初来乍到时和行将离别时。

”二、影片折射出的法式幽默的特点人们不由得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如此简单的,甚至一看开头就猜得到结尾的剧情,为何能够吸引如此多的法国观众走进影院?它成功的关键在于完美诠释了法式幽默的特点,反映了法国人的生活态度和文化理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法国喜剧电影的艺术特色
没有法国电影,就没有世界电影艺术。

无论从技术上还是从艺术上说,电影的诞生要给法国人记头功.电影诞生以来的一百多年间,发生的革新或革命,法国人的作用一直很巨大。

喜剧片是法国电影艺术中的一支奇葩。

中国观众熟悉的法国喜剧电影,大都是动作夸张、对白逗乐、噱头迭出的通俗喜剧。

其实,法国喜剧电影中还有一类被称作“文人喜剧”或文雅喜剧的电影,就是用情节设计、人物刻画来展示幽默、调侃人生或社会,抨击、讽刺假、丑、恶。

这类喜剧充分表现了法国人善于寓大于小、举重若轻、高度概括的艺术天赋。

但是,这类影片很难成为经典。

美国喜剧电影就是让人轻松,而法国喜剧电影让人在轻松中深沉地思考。

在这里我将以《虎口脱险》为例,来谈谈法国喜剧电影的艺术特色。

《虎口脱险》是一部法国经典超爆笑战争喜剧片,由两位著名的法国喜剧演员布尔维尔与路易·德·菲耐斯主演。

影片主要讲述的是,二战期间,一架英国皇家轰炸机在执行一次名为"鸳鸯茶"的轰炸任务中被德军防空武器击中,机上的一名英军中队长与两名士兵被迫跳伞逃生,并约好在德军占领的巴黎市内的土耳其浴室见面,他们降落在巴黎的不同地点,得到两名法国人,一个是油漆匠,另一个是乐队指挥的帮助,他们结成了生死同盟,与敌人展开了斗智斗勇的生死游戏。

谈起战争,我所能想到的就是死亡,混乱,残酷,悲痛以及仇恨。

一般情况下,没有人会去开战争的玩笑,因为它涉及了无情的死亡和至高无上的国家尊严,没人能够承受得起战争所带来的后果。

也因此战争片成了喜剧片的禁区,然而法国电影《虎口脱险》却成为了一部经典超爆笑战争喜剧片,一时风靡全国。

其主要的艺术特色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用色彩来渲染氛围
影片一开始,出现的是一片血红色,给观众以血色战争,之后一架英军轰炸机在执行任务过程中被德军击中时的惨绿色,给观众以战争残酷的景象,然被迫飞行至已被德军占领的巴黎上空时的蓝色画面。

在这场戏里,我们看不到正常的现实色彩,取而代之的是透过红、绿、蓝滤镜拍摄或洗印的画面。

显而易见,这三种色调的使用并不是随意的,前两种颜色的象征意义很突出,毋庸多言,需要说明的是蓝色。

蓝色,和平之色,法国国旗之色,影片用这个颜色来表现英军飞
入法国领空,一方面是赞美祖国,另一方面也预示着飞行员来到法国就已经安全,其后的逃命经历必定有惊无险。

这段超现实色彩的战争场面还起着一个特殊而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将真实战争与生俱来的残酷和影片之后精心营造的喜剧情境区隔开:在影片色调趋于正常的那一刻,可以说,现实战争戛然而止,一场堪称温馨的虚构冒险正式上演。

纵观全片,无论是布景还是人们的衣着都是”新“字打头阵,全片色彩艳丽,营造出一种童话氛围。

第二点:幽默
幽默,应该是所有喜剧片的主元素之一,如果缺少了幽默,那么影片也就称不上喜剧了。

纵观全片,从头到尾,都处处显示着法国独特的幽默与搞笑的风格。

本影片第一颗重磅笑弹就是一队德国兵正在接受司令官的检阅是,德军司令全身被溅满白油漆那一幕,然而在歌剧院里,手贱的中队长拔出一朵玫瑰,无意间拉断了一根引线,导致三层阁楼没被炸塌,只是倒了一半,抵抗组织刺杀德军司令官的计划不幸失败。

尽管如此,司令官也没能全身而退,继一身白漆之后,点儿背的他又惹上了一身白灰。

本来,一个坏蛋从头到脚都是白灰,已经够好笑了,可一想起他之前刚刚碰到过类似的不幸遭遇,这处桥段就更让人捧腹。

影片主创觉得这还不够,在炸弹引爆之前,他们让司令官重复了一次拍掉衣领上脏东西的动作——就像油漆桶摔落之前他做的那样,这又让司令官的“悲剧”有了宿命和懊恼的意味,再度提升了本场戏的喜剧“笑果”。

尤其是该影片中指挥家斯塔尼斯拉斯更是将法国人那种独特的幽默感表现的淋漓尽致。

指挥家的唠叨以及气急暴躁的脾气,时不时都能够引人发笑。

尤其是他因不满被打断排练时,折坏指挥棒的样子就像一个坏脾气的小孩,还有就是他偶尔表现出来的自私自利的劣根性,以及总是欺负漆油匠给人以搞笑。

第三点:象征及隐喻
在飞行员的降落过程中,首先表现的是中队长的落地过程。

之所以如此,一不是中队长第一个落地(影片没有提供这个信息),二不是他官阶最高(没有意义),而是因为他落的地方——动物园:在落到水池之前,中队长差点儿掉进了虎山,这“恰巧”隐喻了目前所有机组人员的危险处境,先上演这场戏,有提纲挈领之效,这也契合了片名《虎口脱险》。

在指挥家帮助麦金拖什暂时躲过德军少校追查的这场戏中,有一处小细节很
有意思:少校发现指挥家偷藏食品,万分紧张的指挥家依旧不忘从少校手中拿回大个的香肠,换成一个小的连看都看不清的丁点儿零食假惺惺地送给少校。

此人自私的品性由此可见一斑。

毋庸讳言,油漆匠和指挥家之前帮助英军飞行员更多的是迫于无奈——英国人逃到身边,他们不救不行——油漆匠和指挥家的爱国精神并没有得到明确而深刻的体现。

本来,这两个法国人代替他们去土耳其浴室跟中队长汇合,是表现他们高尚品质的最好机会,可是,影片主创似乎是在刻意躲避某种大义凛然:油漆匠是想博得美人的爱慕,以及后来他陪着中队长冒险去歌剧院找麦金拖什也是这个原因,指挥家则是两害相权取其轻,急着了结此事,反正都不是为了给解放祖国做贡献。

在我看来,这正是本片在全球取得成功的关键——无论承不承认,你我这样的小人物,毕竟是大多数。

德军少校发现指挥家藏匿英国兵后,威胁他说,如果不招出英国兵的下落,就要把他送到特务机关。

这时,影片切到茱莉娅和爷爷合演的一出木偶剧,一个坏警察正要抓一名大婶,大婶喊道:“你没权力逮捕我!”她又对观看的孩子们说:“对吧?孩子们!”孩子们异口同声喊着“对啊!”这处连戏既象征着指挥家面临的危机,又高超地隐喻了法国人民对侵略者的憎恶态度,尤其是小女孩恶狠狠地盯着穿着德国军装的油漆匠更是强化了这一隐喻。

还有茱莉娅发现中队长跟着油漆匠一同出现后,为了给他俩发信号,即兴修改台词,高声叫着油漆匠的名字:“奥库斯坦大将军来救我了,我们向他呼救吧!奥库斯坦,奥库斯坦……”——法国人民对以油漆匠为代表的为解放祖国做出贡献的市民的嘉奖之情溢于言表。

在逃离歌剧院的路上,指挥家有些诀别、也有些依依不舍地扔掉了他的指挥假发和指挥棒。

联系一下之前指挥家敲打指挥假发自己头就疼的细节,他上述行为背后的隐喻逐渐浮现:为侵略者表演、受侵略者的敲打(“枪杆子的威胁”),都让指挥家愤愤不平,可是,对艺术的爱又让他不忍离开舞台,终于,这次冒险逼迫指挥家做出了决定——无论如何,再见吧,艺术!再见吧,魔鬼!魔鬼是指侵略者,送他们离去的歌剧演员穿魔鬼服装的寓意也即在此。

第四点:讽刺
《虎口脱险》以大写意的手法嘲笑了法西斯的愚蠢。

如那个德国的占领军上校阿赫巴赫,总是被指挥家牵着鼻子走,还自以为精明,甚至和指挥家睡在一张
床上,都没发现他。

而那个斗鸡眼的德国炮兵不但把两个英国飞行员藏身的酒桶当葡萄酒搬进了司令部,还打下了他们自己的飞机。

观众看到这些开怀地笑了,并不问它是否符合生活的真实。

本片最著名的一张海报是油漆匠驮着指挥家的画面,这一幕发生在他们逃离环球旅馆的路上,油漆匠本来好心垫一下爬下高墙的指挥家,没曾想指挥家竟然骑在他脖子上不下来了!两人这一上一下的“构图”倒是象征着他们一直以来的“主仆”关系:“这已经是第三次了,穿我鞋、换我车!”油漆匠其实还没说完,指挥家还少分给他英国人给的钱,一直不愿意干体力活儿。

这种强制的“主仆”关系之所以能够成立,除了指挥家“习惯”当这个“主”,另一个原因就是油漆匠的宽容和大度使他“愿意”做这个“仆”。

于是,平凡人油漆匠在平凡人居多的观众那里博得了同情,精英指挥家则契合了观众一贯以来对精英的想象,他的作为使精英阶层再度沦为供大众耻笑的标靶。

第五点: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及出人意料
《虎口脱险》整个影片给人一种幽默,轻松的感觉。

故事情节跌宕起伏,险象环生。

无论是在电梯惊魂,还是在土耳其浴室里的暗号接头,还是在歌剧院的逃离,以及后来的南瓜大战和在环球旅馆的进错房间,以及最后的驾着滑翔机成功逃离。

都给人以无限惊险和出人意料。

在逃往修道院路上发生的南瓜大战,可谓本片最脍炙人口的段落:指挥家一伙儿用南瓜打击追逐的德国兵,让这一幕既不显得那么暴力,又多了些有别于之前城市冒险的田园风趣。

最让人拍案叫绝的是这场戏的结尾,一个德国兵骑着摩托车沿刚刚画歪的马路中线飙下了山崖——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虎口脱险》这一部法国的经典喜剧电影,完美诠释了法国喜剧电影的艺术特色。

用情节设计、人物刻画来展示幽默、调侃人生或社会,抨击、讽刺假、丑、恶。

充分表现了法国人善于寓大于小、举重若轻、高度概括的艺术天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