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水环境修复湖泊水库水环境修复
湖泊水生态修复方案调整建议

湖泊水生态修复方案调整建议湖泊作为重要的水域生态系统之一,对维护地球生物多样性和保障人类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干扰和环境污染等原因,许多湖泊的水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破坏。
为了恢复和改善湖泊的水生态环境,我们需要调整当前的水生态修复方案并采取相应措施。
一、水质改善湖泊的水质是水生态系统的基础,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影响。
针对目前湖泊水质污染的情况,应采取以下措施来改善水质。
1. 加强污水处理:应加大对周边城镇与工业区的污水处理力度,确保污水达标排放。
同时,要推广和应用先进的废水处理技术,如生物膜法和人工湿地等,以提高处理效果。
2. 控制农业污染:湖泊周围的农田是农业非点源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建议在农田中增加缓冲带和湿地,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流失,并通过科学合理的农业耕作方式来降低农业污染。
3. 引入生态补偿机制:建立湖泊保护的生态补偿制度,鼓励湖泊流域内的农民和企业采取环境友好型的农业和工业生产方式,以减少对湖泊水质的负面影响。
二、栖息环境恢复湖泊的栖息环境对保护湖泊生态系统和稳定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目前,湖泊的栖息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恢复。
1. 湖泊湿地恢复:湿地是许多湖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湖泊水生态系统具有重要作用。
应加强湖泊周边湿地的保护和恢复工作,防止填湖和违法建设等行为,同时进行湿地植被的恢复和引种工作,以增加湿地的面积和生物多样性。
2. 建立生物避难所:在湖泊周边适当的位置建立生物避难所,为湖泊中的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提供安全的繁殖和生长环境。
这需要合理规划和建设人工岛屿和水生植物区,以提供生物多样性的栖息场所。
三、生态监测与管理为了有效地改善湖泊的水生态环境,我们需要建立完善的生态监测和管理体系,及时了解湖泊生态系统的变化情况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1. 建立长期监测体系:设立湖泊水质、生物多样性和栖息环境等方面的监测点位,定期采集样本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
简述湖泊、水库水环境的修复技术

湖泊和水库是重要的水域生态系统,它们的水环境质量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活和生态平衡。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许多湖泊和水库的水环境出现了各种问题,如水质污染、水生态系统退化等。
为了修复和改善湖泊、水库的水环境,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们不断探索和研究各种修复技术。
本文将就湖泊、水库水环境的修复技术进行简要介绍。
一、湖泊、水库水环境的问题湖泊、水库的水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水质污染和水生态系统的破坏。
水质污染包括有机污染、重金属污染、营养盐过多等问题,导致水中富营养化现象严重,另外,湖泊、水库的水生态系统也受到了破坏,水草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等现象比较普遍。
二、湖泊、水库水环境修复技术对于湖泊、水库的水环境问题,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们研究开发了多种水环境修复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植物和微生物等生物体对水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净化和修复的技术。
通过植物修复技术可以利用水生植物如芦苇、莲藕等吸附和富集水中的污染物,从而改善水质。
利用微生物修复技术也可以通过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等方式来净化水体。
2. 物理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是利用物理手段对水环境进行净化和修复的技术。
比较常见的物理修复技术包括超滤、反渗透等膜分离技术,以及曝气、搅拌等技术。
这些物理手段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悬浮颗粒、胶体物质等,从而改善水质。
3. 化学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是利用化学手段对水环境进行净化和修复的技术。
比较常见的化学修复技术包括加氯消毒、加药沉淀等技术。
这些化学手段可以有效地杀灭细菌、去除水中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
4. 工程修复技术工程修复技术是利用工程手段对水环境进行净化和修复的技术。
比较常见的工程修复技术包括底泥抽吸、湿地修复等技术。
通过对湖泊、水库的底泥进行抽吸和处理,以及建设人工湿地等手段可以有效地改善水质和水生态系统。
三、湖泊、水库水环境修复技术的应用上述介绍的各种湖泊、水库水环境修复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水环境修复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水环境修复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现状水生态修复技术主要应用于湖泊、河流、水库、湿地等水体生态系统的修复和改善,其中包括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人工湿地修复、生物多样性恢复等多种技术手段。
以下将分别对这些技术进行介绍及在水环境修复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具体分析。
植物修复技术是指通过植物的吸附、吸收、转化和降解等功能,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治理和清除的一种修复方法。
植物修复技术可以通过湿地植被带、水生植物、陆生植物等不同植被形式来进行植物修复。
在湖泊和河流水域,利用植物修复技术可以有效清除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同时提高溶解氧含量,改善水体水质。
目前,植物修复技术已经在一些湖泊和水库修复工程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人工湿地修复技术是指通过模拟自然湿地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构建人工湿地系统,利用湿地植物和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对水中的有机物、营养物和重金属等进行净化和处理的修复技术。
人工湿地修复技术在城市河道、园林湖泊、工业废水处理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构建湿地过滤带、潜流湿地、植物滤池等人工湿地系统,有效地改善了水体生态环境,并提高了水质净化效果。
生物多样性恢复技术是指通过引入、保护和恢复水体生态系统中的多样性生物种类,重新建立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然平衡的修复技术。
近年来,生物多样性恢复技术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在水域引种保护濒危物种、恢复鱼类和水生生物的栖息地等方式,有效地提高了水体的生物多样性和生物群落的平衡性。
随着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和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水生态修复技术已成为水环境修复的重要手段。
未来,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水环境修复中的应用将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 高效、低成本技术的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高效、低成本的水生态修复技术将得到更多的研发和应用。
通过利用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等自然生物修复技术,改善水体环境的同时也能够有效节约成本,提高修复效率。
西安交通大学18年3月课程考试《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作业考核试题100分答案

西安交通大学18年3月课程考试《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作业考核试题 -0001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一、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1.各类海洋污染中对海洋生物危害最大的是()A.白色垃圾污染B.污水污染C.石油污染D.固体污染正确答案:C2.以下不属于生物修复技术缺点的是()A.耗时长B.运行条件苛刻C.费用高D.并非所有进入环境的污染物都能被微生物利用正确答案:C3.原位化学淋洗操作系统不包括()A.向土壤试驾淋洗液的设备B.上层淋出液收集系统C.下层淋出液收集系统D.淋出液处理系统正确答案:B4.《京都协议书》是针对哪一环境问题而制定的?()A.全球变暖B.大气污染C.土壤污染D.固体废弃物污染正确答案:A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降解的有机物一部分被微生物氧化,一部分被微生物合成细胞B.BOD是微生物氧化有机物所消耗的氧量与微生物内源呼吸所消耗的氧量之和C.可降解的有机物分解过程分碳化阶段和硝化阶段D.BOD是碳化所需氧量和硝化所需氧量之和正确答案:D6.下列属于环境问题的是()。
B.台风C.海啸D.物种消失正确答案:D7.震惊世界的日本富山事件是由于食物和饮用水被( )污染所引起的。
A.甲基汞B.多氯联苯C.镉D.铅正确答案:C8.环境噪声具有的特点是A.易评估和暂时性B.分散性和持续性C.无形性和多发性D.危害大和复杂性正确答案:C9.不属于吸附剂表面吸附力的是()A.范德华力B.表面张力C.化学键力D.静电引力正确答案:B10.下列不属于水中杂质存在状态的是()A.悬浮物B.胶体C.溶解物D.沉淀物正确答案:D11.干扰可以分为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以下不属于自然干扰的是()A.文化活动或过程干扰B.火干扰C.土壤性干扰D.动物性干扰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COD测定通常采用K2Cr2O7和KMnO7为氧化剂B.COD测定不仅氧化有机物,还氧化无机性还原物质C.COD测定包括了碳化和硝化所需的氧量D.COD测定可用于存在有毒物质的水正确答案:C13.以下不属于环境生物修复技术局限性的是()A.需要大型设备,造价昂贵B.耗时长C.条件苛刻D.并非所有进入环境的污染物都能被利用正确答案:A14.我国的大气污染以()为主A.煤烟型B.粉尘型C.颗粒物正确答案:A15.我国富营养化湖泊水库的共同特征不包括()A.总氮和总磷浓度高B.透明度差C.水体叶绿素过高D.恶臭正确答案:D16.土壤污染的特点不包括()A.隐蔽性B.可逆性C.长期性D.后果严重性正确答案:B17.能够有效降低SO2和NOx排放量的燃煤锅炉是()A.炉排炉C.旋风炉D.硫化床锅炉正确答案:D18.“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A.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B.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C.环境保护,科学发展观D.持续快速的发展正确答案:A19.以下不属于植物对重金属抗性机制的是()A.阻止重金属进入体内B.将重金属在体内通过酶的作用分解掉C.将重金属排出体外D.对重金属的活性钝化正确答案:B20.植物对有机污染物的修复不包括()A.对有机物的吸收B.有机物的固化C.有机物的降解D.有机物的稳定正确答案:B二、多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1.湖泊水库水环境修复技术()A.控制营养物质来源的技术通过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减少污染的产生B.控制藻类和植物的技术包括机械消除和生态控制技术。
城市湖库水生态修复及运行维护技术规程

城市湖库水生态修复及运行维护技术规程城市湖库水生态修复及运行维护技术规程1. 引言城市湖库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重要水域,具有巨大的生态和经济价值。
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城市湖库的水质和生态系统往往受到严重破坏。
为了保护和修复城市湖库的水生态,制定相应的技术规程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综合评估城市湖库水生态修复及运行维护技术规程并提供个人观点和理解。
2. 水生态修复技术规程2.1 水质改善城市湖库的水质是水生态修复的首要问题,良好的水质是水生态系统恢复的基础。
在制定技术规程时,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2.1.1 水体富营养化治理城市湖库的水体富营养化是其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方法进行治理,例如颗粒运移技术、利用藻类进行生态修复等。
2.1.2 水体污染物治理城市湖库水体中存在各种污染物,如重金属、有机物和悬浮物等。
制定相应的治理技术规程,通过生物降解、化学处理等手段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对于改善水质至关重要。
2.1.3 库区排放控制制定湖库库区排放控制的技术规程,可以有效减少城市湖库受到污染物输入的风险。
需制定具体的排放标准和监测手段,以确保水质的稳定和可持续。
3. 生态系统修复技术规程城市湖库的生态系统恢复对于水生态修复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种重要的生态系统修复技术规程:3.1 增添植物湖库周边的植物能够对土壤保持起到重要作用。
制定技术规程时,应考虑到湖库周边植物的种类选择、种植密度和生长环境等因素,以促进湖库生态系统的恢复。
3.2 鱼类引种适当引种一些对湖库有益的鱼类,可以促进湖库水生态系统的恢复。
在制定技术规程时,需考虑引种鱼类的物种选择、数量控制和放养方式等因素,以防止引入外来物种对原有水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3.3 建设湿地湿地是城市湖库生态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技术规程中应包括湿地的建设、管理和保护要求,以提供湖库周边生态系统的转化和自然恢复。
西交21春《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在线作业_02

(单选题)1: 环境的和基本特征不包括
A: 可逆性
B: 资源性
C: 价值性
D: 稳定性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2: 以下不属于我们通常采用的脱水方法是A: 蒸发
B: 过滤
C: 离心
D: 沉淀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3: 以下不属于物理修复技术的是
A: 原位可渗透反应墙技术
B: 固化稳定化修复技术
C: 电动力学修复技术
D: 热力学修复技术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4: 地下水的环境修复技术不包括
A: 抽出处理技术
B: 异位修复技术
C: 原位化学修复技术
D: 生物修复技术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5: 大气污染的修复净化技术不包括
A: 植物修复技术
B: 微生物修复技术
C: 无机矿物材料修复技术
D: 原位修复技术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6: 以下不属于化学淋洗修复特点的是
A: 时间短
B: 易操作
C: 适用范围广
D: 适用于多孔、易渗透的土壤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7: 以下不属于生物修复技术缺点的是
A: 耗时长。
河湖水域生态修复方案

河湖水域生态修复方案一、概述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河湖水域生态面临严重破坏和污染,急需采取有效的生态修复方案。
本文将提出一套应对措施,旨在恢复河湖水域的生态平衡,改善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
二、水质改善1.减少污染源通过加强工业和居民生活水源的污染治理,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有效减少废水和工业废气的排放量。
2.农业管理采用科学的农业水利管理,推广现代化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避免农业污染对水质的影响。
3.加强监管强化水质监测和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的河湖水域保护管理体系,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确保水质达标。
三、水生态系统修复1.湿地保护与恢复加大对湿地的保护力度,修复受损湿地,扩大湿地面积,恢复湿地功能,提高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2.植被恢复和保护加强河湖两岸的植被恢复工作,重新引入本地或适应性强的植物物种,提高水域的生物多样性和景观价值。
3.鱼类保护与繁殖实行科学的渔业管理,禁止捕捞和销售濒危物种,建立保护区域,划定渔业休渔期,采取措施促进鱼类繁殖和种苗放流。
四、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估建立完善的生态系统监测网络,定期对河湖水域的水质、植被、鱼类和其他生物多样性进行监测与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应对措施。
五、社会参与与教育宣传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鼓励公众参与生态修复工作,组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河湖水域生态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六、经济可持续发展在进行生态修复的同时,结合当地发展需求,注重生态经济的发展,探索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可持续发展模式,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结论针对河湖水域生态破坏和污染问题,我们提出的生态修复方案包括水质改善、水生态系统修复、监测评估、社会参与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
只有全面有效地实施这些措施,才能恢复河湖水域的生态平衡,保护水资源,为后代留下美丽的自然环境。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河湖水域的生态修复贡献自己的力量。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 20年 西交大考试题库及答案

单选微生物解有机污染物的基本反应类型不包括()可处理性试猃方法不包括()微生物修复的影响因素不包括()以下不属于环境生物修复技术局限性的是()以下不属于物理修复技术的是()千抗可以分为目然干抗和人为干抗,以下不属于自然干抗的是()土境污染的特点不包括()稳定塘修复技术可以分为徹生物稳定塘和水生生物,下列选项中不于微生物稳定塘的是()气体抽提修复技术优点不包括()生命现象的典型表现是()修复不包括()大气污染的修复净化技术不包括()我国富营养化湖泊水库的共同特征不包括()多选在异位固化稳定化过程中,可以作为结剂的物质有()生态工程的主要应用类型有()植物修复中的植物去除包括以下哪几个方面?()生态工程的特点包括()以下属于生物修复技术优点的是()以下属于土境污染特点的是()热力学修复技术根据加加热体系和温度差异可以分为()按照修复主体分类生物修复可以分为()与正常演替的生态系统相比较,退化生态系听得特征表现在()按照不同作用机理,可将土目净作用划分为判断环境污染的实质是人类活动不当而引起的环境变化。
()Fenton氧化反应中催化体系不需要额外的光照。
Lasagna工在应用过程中,电解会产生尾气。
()按照地下水污染的自然属性,地下水污染元可以划分为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两个类型。
按照环境的范国由近及远进行分类可以分为聚落环境、地理环境、地质环境以及宇宙环境。
()按照污染我的性质划分,水污染可以分为物理性污染,化字性污染和生物类污染。
不管采用什么样的热解吸收系统,污染土壊修复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壤本身的持性和加热温度。
()传统的地下水泵处理方式只能限制污染物的进一步扩敬,不能原位修复。
()当土壤中有难以降解的污染物的处理可以考虑使用化学氧化修复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水域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
➢ 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金字塔)
➢ 生产者
• 藻类和维管束植物,吸收水中碳、氮、磷等生物 营养物质,在阳光的作用下合成复杂的有机物, 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 淡水藻类:蓝藻门、隐藻门、甲藻门、金藻门、 黄藻门、硅藻门、裸藻门、绿藻门、轮藻门
➢ 水生植物
漂浮植物:凤眼莲、水浮莲、浮萍、紫萍等
远离 岸带
滨岸 带
光合 作用
带
深层 带
黑暗 无光
带
温跃 层界
限
光合 作用 界线
表层 水
变温 层
均温 层
光照与温度 的变化趋势 并不一致, 光照较为线 性,而温度 变化存在跃 层现象
表层 水
变温 层
均温 层
正常 贫营 养湖
泊
生产力 很高的 富营养 化湖泊
富营养化开始 爆发的湖泊
含冷且有富氧水系 注入的湖泊
第八章 污染水环境修复技术2 湖泊水库水环境修复
邓欢欢
目录
湖泊污染概述 湖泊环境修复初论
一、湖泊水库水环境污染
➢ 湖泊和水库都是流域中主要的汇水体,作为流域 中物质的“汇”,自然侵蚀过程和人为排放的污 染物都将进入湖泊水库,导致水环境污染的现象。
➢ 主要污染问题: 水质污染、富营养化、水质酸化、湖泊水库萎缩
水体运动及水环境的变化 ➢ 污染物负荷衡算:主要是氮磷的元素输入输出 ➢ 自净速率 ➢ 水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结构的变化,其趋势是最大限度吸
收外部的能量与物质,能量是驱动生态系统中各种物质转 化的动力,物质的转化印象到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
3.湖泊水库的基础知识
理化因子及变化 生物组分与演替规律
3.1 湖泊水库的重要理化因素
➢ 分解者
包括各种水生细菌和真菌,能将死亡有机体、有机碎 片等分解成碳、氮、磷、硫等简单无机物,使物质得 以循环往复
• 细菌:小球菌、链球菌、杆菌、螺旋菌、球衣菌、 贝氏硫细菌及菌胶团等
• 真菌:枝水霉菌
➢ 群落
概念
• 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生物种群有规律的组合
特征
• 具有一定的物种组成 • 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 • 具有形成群落环境的功能 • 具有一定的外貌和结构 • 一定的动态特征 • 一定的分布范围 • 群落的边缘特征
湖泊水库污染的来源
➢ 外源与内源
污染来源
外源污染
内源污染
污染类型
点源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养殖污水
面源
农田径流、地表径流、水产养殖、降雨
底泥污染释放
二、湖泊水库水环境修复初论
➢ 定义:通过人为调控,使受污染损害的生态系统 恢复到受干扰前的自然状态,恢复其合理的内部 结构、高效的系统功能和协调的内在关系。
➢ 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一定的修复措施尽可能 抵消或减轻一部分已被证明对环境和人类有害活 动的负面效应,修复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使湖 泊水库能够满足人类的需要;另一方面使受损或 受干扰湖泊水库生态系统在结构和生态功能上恢 复到破坏前的“完美”状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湖泊水库水环境修复的原则
➢ 生态、社会、经济和文化的需求以及恢复技术的有效性 Important 确定目标:尺度上、规模上、目标上 ➢ 整体性。 由诸多物理化学要素和生物要素组成的复杂生
➢ 营养盐类(1)
-氮
• 水中氮的主要形式有N2、NH4+、NO2- 、NO3-和 有机氮
• 氮的主要来源是废污水诽放、地表径流、水生生物 的代谢和微生物分解作用
• 水生植物可直接吸收无机氯(NH4+、NO3-),一部 分细菌和蓝藻可固定N2
➢ 营养盐类(2)
-磷
• 水中的磷主要以正磷酸盐、缩合磷酸盐和有机磷磷 酸形式存在
➢ 地理地质数据:气温、蒸发量与降水量、汇水面积、土壤 与植被、污染状况
➢ 水文学数据:容积、面积、水量变化、水深剖面、水力停 留时间、水流动力学特征、水体温度分层、底泥
➢ 水体理化参数 ➢ 生物学参数:藻类、植物、动物、底栖生物、微生物等。
2.2 参数计算
➢ 水量动态平衡:得到水体交换时间、水深 变化等 ➢ 热量衡算:太阳辐射引起的水体水温分布不均,从而引起
➢ 群落演替
季节演替
• 藻类的季节演替
底栖动物的季节演替
蜉蝣目、双翅目、毛翅目、膜翅目幼虫等都有这种现 象。不同种类的羽化季节不同,有的在夏季,也有的 在秋季
• 水体中的磷主要来自地表径流、生活污水、工业废 水或生物转化
➢ N:P比值
➢ 藻类体内C:N:P原子比为106:16:1, N: P质量比为7.2:1
➢ 水中N:P比值影响藻类生长,也是水体营 养状况的指标
➢ N:P<7:1,N成为限制因子;反之,P成为 限制因子
➢ N:P比值随水体营养水平的增加而下降,N: P>16:1为贫营养,<16:1为富营养。P是 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2.湖泊水库水环境综合评价
➢ 可行性研究内容:调查进入湖泊水库的营养元素、悬浮泥 沙、有机物的定量负荷或者速率;调查湖泊水库的状态和 周期性变化规律;确定适合湖泊水路的最有效的修复技术 以利于湖泊水库的长期保护和修复等。
➢ 目的:水体的基本用途、历史、存在的问题以及修复技术 是否可行。
2.1 基础资料收集
• 浮叶植物: 眼子菜、睡莲、莼菜和菱
睡莲
子午莲
➢ 沉水植物:狐尾藻、苦草、黑藻、茨藻、 苴藻、金鱼藻
• 要求水体较清,有较高的透明度,使光线能透射 进水层以供进行光合作用
苦草
马来眼子菜 伊乐藻
➢ 挺水植物:菖蒲、香蒲、芦苇等
• 耐有机污染能力强
香蒲
水菖蒲
➢ 消费者
自身不能合成营养物质,靠捕食其他生物或其碎屑维 持生命活动 原生动物、轮虫、浮游甲壳动物、底栖动物、 鱼类及其他脊椎动物
➢ 二氧化碳
• 有明显的时空变化
• 湖泊底层由于光合作用减弱或完全没有光合作 用。加上沉积物的分解,二氧化碳含量较高;相 反,溶解氧和pH值则较低。富营养化湖泊这种 差异尤其明显。
➢ 营养盐类
• N、P、Si、Fe、Cu、Zn、Mn、Mo等多种生物 营养元素
• N、P是植物最主要的营养物质,其含量水平决定 水生生物的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