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
苏东坡传的语言特点

苏东坡传的语言特点
《苏东坡传》是林语堂著传记作品,原用英文写成,于 1947 年首次出版。
以下是《苏东坡传》的一些语言特点:
1. 生动形象: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2. 幽默风趣:作者通过对苏东坡生活中的一些趣事的描写,展现了他幽默风趣的一面,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到轻松愉快。
3. 简洁明了:作者的语言简洁明了,不拖泥带水,使读者能够轻松理解书中的内容。
4. 富有诗意:作者运用了大量的诗词,使语言富有诗意,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5. 口语化:作者的语言口语化,通俗易懂,使读者更容易理解书中的内容。
总之,《苏东坡传》的语言特点是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简洁明了、富有诗意和口语化,这些特点使得这本传记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苏东坡传的主要内容

苏东坡传的主要内容苏东坡传的主要内容苏东坡传主要内容是怎么样的呢。
小编为大家推荐下文,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快快来看。
纵观苏轼的一生,在才华毕露的背后,几度升迁的辛酸却只有他独自品尝。
他一生为官,一生清廉,一生都在和大文豪,大政治家王安石斗智斗法。
至于王安石的变法究竟是对是错,我们暂且不管,但要和当朝的得宠人物,位高权重的宰相相逆而行,用一颗博大的心斗那种善于剪除异己,心胸狭窄的小人,在封建的宋朝,也许真的是需要一番勇气的。
类比苏子由——苏东坡的同胞亲弟,在才华上,可能不及苏轼的十分之一,更或是百分之一。
但是他一生平平安安,妥妥当当,官职也扶摇直上,最终也能够安享晚年。
说道底,在于苏轼面对邪恶,面对错误,有敢于提出,敢于批评的态度。
也许是富贵荣华,安宠荣辱在他看来,只不过是一己的'私欲,这是十分卑微的事情,他的人生,他的奋斗目标是定位在百姓生上的,他的双眼,更多关注的是他们的愉悦或是疾苦。
只要他认为变法脱离了实际,与救百姓于水火发生了抵触,他就要反对到底,甚至于在他管辖的州府里,这些所谓的强国措施他概不搭理。
作者曾经也这样描述过:“一个高明的政客必然要精通一条艺术手法:那就是要多说话,但内容必须空洞。
”这很好理解,如果你的存在不会对那些带头人物有所威胁,那你就不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高明的官员永远不说出什么,但只要否认。
高明的官员必须深有休养,长于说‘无可奉告’‘阁下听说,诚然不错!’这样便大有前途了。
第二条,他必须讨好朋友。
第三条,当特别提防开罪他人。
守口如瓶,低声而斯文,使人高兴的窃窃私语,早晚会积劳成疾,因公殉职。
”作者说这就是朋党之争时政治之中的规则。
显然,苏轼已一一犯规了,但这并不是他不明白这些“秘诀”,实是因为他的本性就是如此,他的本性就是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更何况这些本性是值得歌颂的。
苏轼就是要做到说话做事都要对得起天地良心。
当朝云产下一个男婴之时,苏轼也曾写到:“惟愿我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苏东坡传内容提要

苏东坡传内容提要
《苏东坡传》是林语堂创作的传记作品,从人物的出生写到离世,从家庭生活写到社会活动,展现了苏东坡的生活经历、政治生涯以及文学成就等。
本书共分为四卷,详细讲述了苏东坡的一生。
第一卷主要描述了苏东坡的童年和青年时期,包括他的家庭背景、求学经历以及与家人的关系等。
第二卷则侧重于苏东坡的政治生涯,包括他在官场中的起伏、与王安石等政治对手的交锋以及他的政治理想和抱负等。
第三卷主要介绍了苏东坡在文学领域的成就,包括他的诗词、散文、书法等方面的创作,以及他对文学的独特见解和贡献。
最后一卷则讲述了苏东坡的晚年生活,包括他在流放期间的生活、与朋友的交往以及他的离世等。
在书中,林语堂以生动的笔触和丰富的史料,描绘了苏东坡这位文化巨匠的多彩人生,让读者深入了解他的文学成就、人格魅力和精神追求。
通过阅读《苏东坡传》,读者不仅可以领略苏东坡的卓越才华和豁达人生态度,还能感受到他所处时代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
总之,《苏东坡传》是一部值得一读的传记作品,它既是对苏东坡个人的生动描绘,也是对中国历史文化的一次深入探索。
苏东坡传主要内容简介

苏东坡传主要内容简介苏东坡传简介《苏东坡传》,作者林语堂。
书中讲述苏东坡是一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性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
苏东坡传内容简介知道一个人,或不知道一个人,与他是否为同代人,没有关系。
主要的倒是对他是否有同情的了解。
归根结底,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了解我们真正喜欢的人。
我认为我完全知道苏东坡,因为我了解他。
我了解他,是因为我喜欢他。
过去童子时读古文,所读传记文字,都是短篇,如《史记》的《刺客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最长的也不过《项羽本纪》。
唐代传奇如《虬髯客传》、《长恨歌传》则是小说,去真正史实太远。
唐宋以至清代古文的传记文仍是短的散文。
中国传记文章之长至排印成册者,似乎是开始于现代,但为数不多,其中《苏东坡传》(111e Gay Genius)这类文学创作之出现,读书笔记.与过去之历演义小说不能说毫无关系,但所受的直接影响,还是来自西方的传记文学,在英文著作中如James Boswell的Life of Samuel Johnson。
Giles Lytton Strachey的Queen Victoria,Life of Abraham Lincoln,The Life of Henry George等皆是。
以中国历史之长、史料之富,写名人传记的背景和基础,可算极为有利。
像林语堂先生这两本名人传记写得实在好,但可惜我们所拥有的这类书实嫌太少。
是否我们的学者作家能接着再写出几本来?真令人延伫望之。
苏东坡传梗概作文

《苏东坡传》梗概
昔有蜀地才子,姓苏名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故名苏东坡。
此人学贯五经,才高八斗,诗文并举,为一代文宗。
今略述其生平,以飨读者。
东坡居士,少负奇才,饱读经史,下笔如有神。
及长,登进士第,官至翰林学士,名满天下。
然其性情直率,不阿权贵,屡遭贬谪。
虽仕途坎坷,而志气不衰,寄情山水,诗文愈工。
居士之诗,豪放洒脱,意境深远。
或描山水之美,或抒胸臆之怀,或议时政之弊,皆能言之有物,动人心弦。
其文亦如此,笔力雄健,气势磅礴,有惊涛拍岸之势。
居士之为人,豁达乐观,不拘小节。
交游甚广,与黄庭坚、秦观、米芾等人并称“苏门四学士”。
又好佛道之学,与僧道往来密切,颇得其真谛。
晚年居于常州,淡泊名利,专心著述。
卒后葬于汝州郏城县,享年六十五
岁。
其诗文传世甚多,为后世所景仰。
东坡居士一生坎坷而精彩纷呈。
其诗文并举之才情、直率之性情、豪放洒脱之风格以及豁达乐观之为人处世态度皆为后世所传颂不已。
读其传记梗概如阅天下之大半矣!。
《苏东坡传》简介

《苏东坡传》简介《苏东坡传》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传记体文学作品,作者为清代学者、文化名人王圻。
本书全面地记述了北宋著名文学家苏东坡的生平事迹,对于我们了解苏东坡的家世、成长经历、政治生涯、文学成就等方面提供了宝贵资料。
下面将按照传记的一般结构,逐一展开介绍。
1. 苏东坡的出生和家世背景苏东坡于1037年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其父苏洵、其兄苏辙都是当时学识渊博的文人。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苏东坡从小接触到了丰富的文化知识,这为他日后的文学造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苏东坡的学习经历和文学成就苏东坡自幼聪颖好学,曾经师从名师欧阳修和王安石。
在学习过程中,苏东坡广泛涉猎各种文学典籍,并形成了他独特的文学风格。
他的诗文作品流传至今,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既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也有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评论。
他的作品以其深度和广度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 苏东坡的政治生涯苏东坡的政治生涯经历了许多波折和挫折。
他曾先后担任过官职,但由于其直率的性格和主张与当时的朝廷冲突,多次被贬谪。
然而,这些贬谪并没有阻碍苏东坡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民生的关注。
在任何岗位上,他都尽心尽力,为人民谋福祉。
4. 苏东坡的人格魅力和影响力苏东坡不仅在文学上有卓越的成就,还具备着非凡的人格魅力和领导力。
他待人宽厚,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以真诚和善意赢得了广泛的人望。
他的影响力不仅仅限于文学领域,还涉及到政治、社会和思想等方面。
总结:苏东坡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他在文学、政治和思想领域都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苏东坡传》,读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苏东坡的一生,感受他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
这部传记不仅是学术界的重要文献资料,也是广大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良好窗口。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摘录(精选9篇)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摘录(精选9篇)苏东坡传读书笔记摘录篇1《苏东坡传》是历史学家林语堂撰写的一部关于苏东坡的传记作品,这本书于1961年首次出版,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
在书中,林语堂介绍了苏东坡的生平事迹和思想,包括他的家庭背景、教育经历、政治生涯、文学创作等方面。
他强调了苏东坡是一位多才多艺、思想深邃、品格高尚的人物,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化名人之一。
在书中,作者还介绍了苏东坡的思想和文学成就,包括他的诗歌、散文、书法等方面。
他强调了苏东坡的文学创作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书中,作者还介绍了苏东坡的生活方式和哲学思想,包括他的禅宗思想、人生观、处世之道等方面。
他强调了苏东坡的人生哲学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还是一种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探索,对现代人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书中,作者还介绍了苏东坡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包括他在中国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他强调了苏东坡不仅是一位文化名人,还是一位政治家、商人、教育家等,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阅读《苏东坡传》,我深刻认识到了苏东坡的伟大和深邃,也更加了解了中国的文化和历史。
这本书不仅是一部传记作品,还是一部关于中国文化和历史的经典之作。
苏东坡传读书笔记摘录篇2《苏东坡传》读书笔记读完了《苏东坡传》这本书,我深有感触。
这本书由著名学者林语堂所著,讲述了北宋文学家苏轼的生平经历和文学成就。
苏轼,号东坡居士,世人常称他为苏东坡或者苏仙。
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也是一位政治家和哲学家的思想家。
他的文学成就非常高,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诗词作品丰富多彩,如《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都是传世名篇。
在书中,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苏轼,他既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又是一个政治家,他的人生充满了坎坷和波折。
他在政治上曾因“乌台诗案”被贬官,在黄州当团练副使时,他开始潜心学问,研究医药、卜算、绘画,他的书法也因此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
《苏东坡传》读后感

《苏东坡传》读后感《苏东坡传》读后感篇1宋元祐四年的七月,苏东坡到达杭州,出任浙西军区钤辖兼杭州太守,时年五十二岁。
到任短短的一年半时间,他顾不上读书,给全城实现了公共卫生方案,包括一个清洁供水系统和一座医院,还疏浚了盐道,修建西湖,稳定了谷价,并只身展开救济饥馑的工作。
有一个商人因债务受审。
被告是一个年轻人,苏东坡让他说明他的苦况。
被告说:“我家开了一家扇子店。
去年家父去世,留下了一些债务。
今年春天天阴多雨,人都不买扇子,并不是我赖账不还。
”苏东坡停顿一下,眼睛一亮,计上心来。
他一看笔砚在桌子上,忽觉技痒。
他对那年轻人说:“把你的扇子拿一捆来,我替你卖。
”那人回去,转眼拿来二十把素绢团扇。
苏东坡拿起桌子上的笔,开始在扇子上写草书,画几颗冬日的`枯树,瘦竹岩石。
大约一个钟头的工夫,把二十把团扇画完,交给年轻人说:“拿去还账吧。
”年轻人喜出望外,想不到有这么好运气,向太守老爷千恩万谢,然后抱着扇子跑出了官厅。
外边早已传开太守大人画扇子卖。
他刚走出衙门,好多人围起他来,争着拿一千个钱买他一把扇子,不几分钟,扇子卖光,来晚一步的,只有徒叹奈何了。
读林语堂著、张振玉翻译的《苏东坡传》,看到这则故事,不禁感慨系之。
苏东坡当时身居高位,相当于现在的杭州市委书记兼市长,同时还是军长级的军队高官,如此显赫的官位,上任一年半时间就为老百姓干了这么多实事,无愧于我们现在所熟悉的“人民公仆”这样的称呼。
我们今天去杭州西湖游玩,苏堤、三潭印月等景观就是苏东坡那个年代在杭州为官时的重要功绩。
那个时代不想今天,一个地方一把手在植树节当天象征性地挖个坑、埋棵树、浇桶水就被媒体突出报道,报纸显著位置压题照片配发文字新闻、广播电视新闻联播头条、网站新闻提要头条……领导秀一下就会被放大政绩,出门干点正经事记者长枪短炮跟在屁股后面追访,大肆宣传,尽人皆知。
没有,那个时代没有大众传媒,邸报之类的官报只刊印皇宫里的事,重在传达朝政消息,极小范围内传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0、绝妙好骂
• 苏东坡被贬岭南为官,一日无事游山,只见一个小和尚跪在
• • • • • •
庙门口眼泪汪汪,十分奇怪,忙问小和尚因何如此?小和尚哭诉 道,因为他在点灯时不小心将灯盏碰翻在地,打碎了。老和尚不 但打了他,还罚跪庙门口三日。苏东坡一听很气愤,便走入庙内 去见方丈。 庙中的方丈一听说是当朝才子苏学士来访,喜出望外。苏东坡一 进庙门,那老和尚就百般奉承,死乞白赖地央求苏东坡留个手迹。 苏东坡对这个方丈十分憎恶,但为了使庙门口那个小和尚不再受 苦,他答应了老和尚的请求,说:“写字可以,但必须请庙门口 那个跪着的小和尚前来为我磨墨展纸。” 老和尚一听,立刻满脸堆笑,连声答应说:“阿弥陀佛,老纳遵 从吩咐。” 小和尚磨好墨,展开纸,苏东坡奋笔疾书,一幅对联一挥而就: 一夕化身人归去,八千凡夫一点无 时隔不久,佛印云游来到此山,见了对联捧腹大笑,问老和尚: “这幅对联原是两个字谜,你没猜出来吗?”老和尚连忙追问是 什么意思,佛印要过纸笔,挥毫写了两个字,拂袖而去。
• 5、学无止境
• 苏轼年少时,天资聪颖,他广泛阅读诗书,博通经史,
又长于作文,因而受到人们的赞赏,自矜之情亦随之而萌。 • 一日,苏轼于门前手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 书。”“尽”与“遍”对,活画出苏轼当时的自傲之心。 没料到,几天之后,一鹤发童颜老者专程来苏宅向苏轼 “求教”,他请苏轼认一认他带来的书。苏轼满不在乎, 接过一看,心中顿时发怔,书上的字一个也不认识;心高 气傲的苏轼亦不免为之汗颜,只好连连向老者道不是,老 者含笑飘然而去。 • 苏轼羞愧难当,跑到门前,在那副对联上各添上两字,境 界为之一新,乡邻皆刮目:“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 人间书。”
• 我不相信林语堂,因为他这样充满溢美的 态度已经证明了他的不客观性,苏东坡的 生平同样不一定真实。我同时相信,林语 堂那么热爱苏东坡,就是因为他是他穷极 一生也无法成为的那个人。即使不能成为, 可以走在这样相同价值观的路上,也是件 非常值得欣慰的事情啊。
• 谢谢。
• 看到这些故事,再联系到你对他的认识, 现在,你也开始对他有着不一样的情怀了 吧。 • 在《苏东坡传》中林语堂为我们呈现的, 是一个形象生动又不乏文学性的一系列关 于苏东坡的事,相信你在这里,对苏东坡 会有着更多更深的喜爱。
• 《苏东坡传》,作者林语堂。书中讲述苏东坡 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 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 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 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 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 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 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 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 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 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
• 3、反唇相讥
• 相传,苏东坡一次与王安石同行,偶见
一房子根基已动,一面墙向东倾斜。王安 石出上句以戏东坡:“此墙东坡斜矣!” • 苏东坡仰头大笑,即吟下联反讥王安石: “是置安石过也!” • 嵌名为巧,双关尤妙。
• 4、暗助新郎
• 秦少游娶苏小妹时,被一难再难,及至
新房门口,苏小妹再出一联:闭门推出窗 前月。 • 秦观思索良久不得下联,苏东坡有心相帮, 在远处拾一石子远远丢进湖中,秦少游受 到启发,冲口而出:投石冲开水底天。
• 6、寺态炎凉 • 苏东坡游莫干山时到一寺中小坐。寺中主持和尚见来了个 陌生人,就淡谈地说:“坐。”又对小和尚喊:“茶。” • 两人落坐交谈后,主持和尚发现对方脱口珠玑,料想此人 不凡,就请客人进厢房叙谈。入室后,主持和尚客气地说; “请坐!”又叫小和尚:“敬茶!”再一打听,方知来者是赫 赫有名的苏东坡,主持和尚连忙作揖打恭地引他进客厅, 连声地说:“请上坐!”并吩咐小和尚:“敬香茶!”苏东坡 临走时,主持和尚请他题副对联。苏东坡胸有成竹,含笑 挥毫,顷刻书就: • 坐,请坐,请上坐 • 茶,敬茶,敬香茶
• 7、一盏明灯
• 一天,苏东坡和妹夫秦少游出城到郊外游玩,见小 路上有个用三块石头垒起的“磊桥”。苏东坡用脚踢了一 下石桥,同声吟出一句上联: • 踢破磊桥三块石 • 他回头看看秦少游,要他对出下联。秦少游想了很久也没 对出下联,回到家里闷闷不乐。苏小妹看丈夫一脸不悦之 色,只道是出了什么事,一问才知是为了一句对联。她二 话没说,就在一张纸上写了个“出”字,同时用剪刀剪成 两段。秦少游顿时大悟,道出下联: • 剪断出字两重山
•
读书时。你不知道每个人的兴奋点在哪 里。尤其是《苏东坡传》这样的书,就算 他已然仙佛般境界,和我们当下的人生又 有半毛钱的关系?可,读书是和自己的人 生有关系的,往往这样的一本书会告诉你 书本内容之外的东西,那有关你自己的人 生,你会有所感悟然后充盈,而不是仅仅 知道苏东坡的生平。
• 你能做到的只不过是站在千年之后隔着另 一个几十年前的人的叙述冷静的观看一个 人的一生而已。可以触动你的,是作为一 个人的命运、际遇,投射到自己的内心, 即使人在时间里显得那么卑微,可他在历 史的长河里常常被提起。于是,我们就会 更加努力让自己活出些许不同来,即使是 不能抵达苏东坡的万分之一。
• 8、敷衍豪门
• 据说,苏小妹为了找到如意郎君,曾以文选婿。当时
消息一传出,呈文求婚者不计其数。其中有一豪门公子叫方若 虚,他对小妹倾慕已久,闻讯后连忙应选。他呈上得意诗文若 干篇,谁知小妹一看,淡如白水,便提笔在上面批了一联:笔 底才华少,胸中韬略无。 • 苏东坡看到小妹的对联,可急坏了。方府豪门是得罪不起的, 为了避免是非,便悄悄在小妹的联语后面各添一个字,把对联 改成:笔底才华少有,胸中韬略无穷。 • 方若虚读后真是欣喜若狂,他急于要见苏小妹以表衷肠。苏东 坡知道小妹根本看不上他,生怕玩笑开大了不好收场,急忙托 故阻止,说:“我妹妹文才是有些,但其貌不扬,脸长,额突, 不信我给你念首诗便知: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 未出房门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 • 方若虚怎知是苏东坡在骗自己,还真以为苏小妹很丑,于是怏 怏地走了。
• 苏东坡的人品,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 的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力,有 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在苏东坡这些方面, 其他诗人是不能望其项背的。这些晶质之 荟萃于一身,是天地间的风毛麟角,不可 能多见的。而苏东坡正是此等人!
•
他感受敏锐,思想透彻,写作优美,作为勇 敢,绝小为本身利益而动摇,也不因俗见而改变。 他并不精于自谋,但却富有赤心为民的精神。 他对人亲切热情、慷慨厚道,虽不积存一文钱, 但自己却觉得富比王侯。 他虽生性倔强、絮聒多言,但是富有捷才,不 过也有时口不择言,过于心直口快;他多才多艺、 好奇深思,虽深沉而不免于轻浮,处世接物,不 拘泥于俗套,动笔为文则自然典雅。 ——林语堂
•
他一直卷在政治漩涡之中,但是他却 光风霁月,高高超越于苟苟营营的政治勾 当之上。他不忮不求,随时随地吟诗作赋, 批评臧否,纯然表达心之所感,至于会招 致何等后果,与自己有何利害,则一概置 之度外了。
•
苏东坡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一则 是由于他对自己的主张原则,始终坚定而 不移,二则是由于他诗文书画艺术上的卓 绝之美。他的人品道德构成了他名气的骨 干,他的风格文章之美则构成了他精神之 美的骨肉。
9、苏门书香 一日,苏洵来到后花园内,只见山石间流过一泓淙淙碧水,微风中送 来阵阵花香。红日西下,绿树掩映,一弯新月挂在半天之上。这位老 先生顿时诗兴大发,忙唤来苏轼和小妹,三人拂石而坐,苏洵说道: “如此佳境,不可无诗。如今老夫拈出‘冷’、‘香’二字,我们各 自吟出两句诗来,且要将此二字依次作为上下句的末字,吾儿以为如 何?” 兄妹一起应道:“父亲说得好。” 苏洵见儿女一起应允,十分高兴,首先吟出两句诗来: 水向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间过来香。 苏轼一向以诗词著称,听了父亲的诗句,以为过平过俗,不以为佳。 谁知正当他沉吟之际,调皮的小妹却开口道:“兄长平日作诗,思路 何等敏捷,想当初嘲弄小妹额角长得高,那‘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 先到画堂前’的诗句,得来何等迅速,今日缘何思路闭塞?” 苏东坡一听,知道小妹又在调皮了,只是微微一笑,便吟出两句诗来 拂石坐来衣带冷,踏花归去马蹄香。 这苏小妹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不精妙,听了父兄的诗句,两相比较 觉得还是哥哥的略高一筹。心中寻思道:“长兄的诗句好则好,但嫌 欠雅。”小妹略加沉思,恰好远处传来杜鹃的啼鸣,她闻声生情,也 信口因此两句诗来: 叫月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
•
他的作品之中流露出他的本性,亦庄亦 谐,生动而有力,完全发乎内心。
•
他能狂妄怪僻,也能庄重严肃,能轻松 玩笑,也能郑重庄严,从他的笔端,我们 能听到人类情感之弦的振动,有喜悦、有 愉快、有梦幻的觉醒,有顺从的忍受。
•
他身上显然有一股道德的力量,非人力 所能扼制,这股力断了他的谈笑才停止。
刘淑伟
• 对苏东坡这位大文人政治家,凡是读过点 书的人不会对他没有了解吧,那你可知道 发生在他身上的奇闻轶事?
•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苏东坡,感受他的 乐天精神与聪明才智吧。
• 1、针锋相对
• 苏东坡被贬黄州后,一居数年。一天傍晚,
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正举杯畅饮间,苏 东坡忽然用手往江岸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 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 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扇子抛入水中。两 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 • 原来,这是一副哑联。苏东坡的上联是:狗啃河 上(和尚)骨。 • 佛印的下联是: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感悟
• 我们知道,有时我们爱上一个人,或者将 之视为偶像,是因为我们心里清清楚楚明 明白白,这样的人是我们穷极一生也无法 成为的,无论是先天的天赋,还是后天的 气度性情,或者是大时代给与的波澜壮阔。 我们挣扎在自己的人生里,一不留神就变 成了尘埃,因此别人的闪光天赋和放任性 情就会让我们在暗夜里羡慕嫉妒恨。
• 12、心中的佛 • 苏东坡与佛印和尚是好朋友,有一次两人相对坐 下看着对方,苏东坡问佛印,“你看到了什么?” 佛印回答说看到佛。接着问苏东坡看到了什么, 苏东坡回答说看到了牛粪。当他得意洋洋的回到 家中,并把这事告诉苏小妹,满心以为这是他与 佛印和尚暗中较量的一次辉煌的胜利,没想到苏 小妹听了却摇头叹息道:你输得好惨。苏东坡不 解,苏小妹解释道:因为你心中有什么,你就会 看到什么。佛印心中有佛,所以眼中看到的就是 佛,而你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