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案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特色教案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特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历史变迁,理解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创新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难点:理解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古代的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古代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他们是如何解决出行和沟通的问题的?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历史变迁,让学生了解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 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的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历程。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些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进步特色。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推动作用。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绘制一幅交通工具或通讯工具的发展历程图。
2. 写一篇关于交通工具或通讯工具进步特色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了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历程及特点,使他们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重要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未来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方向是什么?2. 学生可以进行小组合作,设计一款未来的交通工具或通讯工具,并展示其创新之处。
七、实践环节:1. 让学生参观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展览,加深对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了解。
2. 学生可以进行实地考察,了解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程评价:1.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报告等方面进行评价。
2. 学生可以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九、教学建议:1. 教师在讲解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历程时,可以结合具体的历史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_特色教案

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特色教案】交通工具的变革对世界历史影响极其深远,正如西方史学著作《全球通史》所指出的,19世纪,随着交通工具的新发明,整个世界都能感受到史蒂芬孙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的影响。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对中国的·铁路建设情有独钟,他曾说:“交通为实业之母,铁道又为交通之母。
国家之贫富,可以铁道之多寡定之;地方之苦乐,可以铁道之远近计之。
”可见,铁路建设关乎国计民生。
交通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
一、铁路与公路在中国,传统的交通运输工具,因地区而异。
南方多水路,船是主要运输工具;北方多旱路,人们以乘坐马车为主。
此外,平民百姓若想外出,多为步行。
因此,近代以前,在地域辽阔的中国,官员上任,百姓迁徙,多以月甚至年来计算行程。
历史纵横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琦善等人从京城到广东上任或返回京师,路上所花时间,少则个把月,多则几个月。
若是官员被发配到边远地区,在路上走的时间更长。
虽然有人乘车或坐轿,有人靠两条腿走,但导言部分从中西方两个角度说明交通工具的发展对世界历史影响极其深远。
中国感受到工业文明的气息。
孙中山非常重视铁路建设,认识到交通事业关系到国计民生。
回忆中国传统的交通运输工具的情况,唐杜牧“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诗句,结合中国南北方地区差异【南方多水路,北方多旱路】请学生总结出【“南方舟楫,北方马车”】的特点。
本课主要内容是:交通事业的发展(铁路公路航运航空)、通信工具的变迁。
近代中国传统交通工具发生巨大变化。
分析这种现象变化的原因是鸦片战争以后,近代化的轮船、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传统交通工具的革新首当其冲。
开明人士开始向西方学习,中国的铁路、公路、航运、航空等方面都产生了哪些变化?【一、铁路】中国铁路的修建经历了曲折的历程: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
”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潦之灾易召”;火车飞行,“路稍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陵逼,几至亡国”。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教案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对现代社会的影响;2.掌握交通和通信工具的不同阶段;3.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1.了解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历程;2.分析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对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掌握交通和通信工具的不同阶段;2.进一步了解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1.讲义、图片和视频资料;2.学生教材。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过去的交通和通信方式,比如马车、风筝等;2.提问学生:现代的交通和通信方式有哪些?比如汽车、飞机、手机等;3.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发现交通和通信方式的进步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Step 2:知识介绍(15分钟)2.解释每个阶段的特点和发展背景。
Step 3:小组讨论(20分钟)2.引导学生讨论该工具的发明和发展历程、对社会的影响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3.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讨论结果。
Step 4:总结交流(20分钟)1.总结每个交通和通信工具对社会的影响;2.引导学生思考: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是如何推动社会发展的?Step 5:拓展延伸(15分钟)1.邀请一位交通或通信行业相关的专业人士来进行讲座,向学生介绍当代交通和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2.鼓励学生观察并记录现代社会中的交通和通信现象,以及与过去的对比。
六、课堂作业:1.以书面形式写一篇关于一些交通或通信工具的介绍和发展历程,至少500字;2.在家中观察记录现代社会中的交通和通信现象,写一份观察报告,包括过去和现在的对比,至少300字。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历程,使学生了解了交通和通信工具对社会的影响,培养了学生的历史观念和科学精神。
通过小组讨论和总结交流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但是,还需要注意教学的时间安排和学生的参与度,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案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历程;(2)认识各种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特点及作用;(3)掌握相关词汇和表达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观察、分析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变化;(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调查、收集有关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使用情况;(3)运用英语进行交流、讨论,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技发展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自豪的情感;(3)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关注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内容1. 交通工具的发展历程(1)古代交通工具:马车、轿子等;(2)现代交通工具: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火车、飞机等;(3)未来交通工具:无人驾驶汽车、磁悬浮列车等。
2. 通讯工具的发展历程(1)古代通讯:信鸽、快马等;(2)现代通讯:电话、手机、互联网等;(3)未来通讯:5G、6G网络、物联网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历程及特点;(2)相关词汇和表达方法的掌握。
2. 教学难点:(1)未来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技术原理;(2)用英语描述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变化。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英语》教材;2.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3. 辅助材料:有关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资料、报纸、杂志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古代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What are these? What are they used for?(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有关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词汇,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呈现:(1)展示现代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描述:What are these? How do they look? What are they used for? (2)介绍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历程,讲解相关词汇和表达方法。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学设计

7.学生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出至少三个问题,下节课课堂上与同学分享,共同探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工具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它们是如何影响们的生活的?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教师总结: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对我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今天我们将学习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了解它们的发展历程。
3.分析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发展对社会经济、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提高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4.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时空观念,学会运用历史地图、历史年表等工具分析问题。
5.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学习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1.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较为浓厚,但对科技发展类题材可能存在一定的距离感,需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可能缺乏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3.学生在团队合作、交流讨论方面具备一定的基础,但部分学生可能表现出内向、羞涩,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应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6.课堂小结,拓展延伸:在课堂小结环节,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同时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7.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水平,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升。
必修2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学设计

必修2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2.掌握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分类和特点。
3.培养学生了解、感知、分析和解决交通和通讯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分类和特点。
2.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激发学生对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兴趣。
2.提问:你们认为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第二步:知识讲解(15分钟)1.结合教材内容,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对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分类和特点进行讲解。
2.引导学生思考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现代社会对交通和通讯的需求。
第三步:案例分析(20分钟)1.设计几个案例,让学生分析不同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应用场景和优缺点。
2.引导学生思考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如何解决了过去社会的交通和通讯问题。
第四步:小组讨论(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未来发展方向。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新科技推动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创新。
第五步:展示与总结(15分钟)1.要求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分享自己小组的讨论成果。
2.整理学生的观点和思考,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成果。
四、教学评价1.课堂上对学生的参与程度进行观察和评价。
2.小组讨论的成果展示和总结的质量评估。
3.课后布置作业,检测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案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案第一章: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简史1.1 介绍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定义和作用。
1.2 回顾中国古代的交通和通讯工具,如马车、信鸽等。
1.3 讲述工业革命对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影响,如蒸汽机车、电报等。
1.4 探讨现代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如汽车、电话、互联网等。
第二章:交通工具的革新2.1 介绍汽车、火车的发明和普及。
2.2 探讨飞机的发明和发展,了解航空业的重要性。
2.3 分析船舶的改进和海洋运输的发展。
2.4 思考未来交通工具的可能性,如无人驾驶汽车、磁悬浮列车等。
第三章:通讯工具的演变3.1 介绍电报的发明和普及,了解其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
3.2 探讨电话的发明和发展,以及移动电话的出现。
3.3 分析互联网的发明和普及,了解其对通讯方式的影响。
3.4 思考未来通讯工具的发展趋势,如5G网络、卫星通讯等。
第四章:交通和通讯工具对社会的影响4.1 分析交通和通讯工具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如提高了物流效率、促进了信息交流等。
4.2 探讨交通和通讯工具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如改变了出行方式、提高了生活质量等。
4.3 思考交通和通讯工具对环境的影响,如汽车尾气、电磁辐射等。
4.4 提出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如发展新能源汽车、加强通讯网络安全等。
第五章:交通和通讯工具的未来展望5.1 分析未来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趋势,如无人驾驶技术、物联网等。
5.2 探讨交通和通讯工具对城市规划的影响,如智能交通系统、智慧城市等。
5.3 思考交通和通讯工具对人类生活的改变,如虚拟现实、远程工作等。
5.4 提出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的挑战和应对策略,如安全性、隐私保护等。
第六章:交通安全与管理6.1 介绍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包括道路安全、水上安全、空中安全等。
6.2 探讨交通管理的方法和措施,如交通规则、信号灯、交通监控系统等。
6.3 分析交通事故的原因和预防措施,如驾驶员素质、车辆维护、道路条件等。
6.4 思考交通安全教育的意义和途径,如交通安全宣传、模拟驾驶体验等。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案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历史发展,认识它们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进步的精神,激发学生对创新技术的兴趣。
3. 提高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古代交通工具的发展2. 现代交通工具的革新3. 古代通讯手段的演变4. 现代通讯工具的普及5. 我国在交通和通讯领域的突破和成就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历程,以及它们对社会进步的影响。
2. 教学难点:现代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工作原理,以及我国在这两个领域的突破和成就。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对生活的影响。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我国在交通和通讯领域的创新成果。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展示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历程。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古代和现代交通工具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交通工具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古代交通工具的发展:介绍马车、船舶等古代交通工具的特点和作用。
3. 讲解现代交通工具的革新:介绍汽车、火车、飞机等现代交通工具的原理和创新点。
4. 讲解古代通讯手段的演变:介绍信鸽、快马等古代通讯手段的局限性。
5. 讲解现代通讯工具的普及:介绍电话、手机、互联网等现代通讯工具的原理和应用。
6. 案例分析:介绍我国在高铁、5G等领域的发展和成就,让学生感受国家科技进步的魅力。
7.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8. 总结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未来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趋势,鼓励学生关注科技创新,为国家的科技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9.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搜集有关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资料,了解我国在这两个领域的最新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案
本课概述
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一定历史阶段政治、经济及人们的观念形态变化的反映。
本
节课从两个方面描述了这一变化。
一是“交通工具的发展” ,以鸦片战争为历史坐标,阐释了中国交通工具的变化。
近代化的轮船、火车、汽车和电车开始逐
步取代了中国“南方舟楫,北方马车”的时代。
二是“通讯工具的变迁” ,主要介
绍了电报、电话、传真机和互联网的发展历程。
这些内容一方面说明历史是向前
发展的,另一方面也说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同时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断。
思路设计
●教学重点
交通工具发展的表现
●教学难点
交通工具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启发一发现”式教学法为主,通过谈话式教
学法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办法,有条件时,可布置学生通过各种途径预先查找有
关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进步的资料。
课前将学生分为交通组、通讯组等两大组,其中交通组又分为铁路组、公路组、水运组和航空组,通讯组又分为电报组、电话组等。
教师提供资料来源《老照片》《百年中国》及相关网址等。
要求展示时间 7 分钟左右,方式不限。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中国近代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的主要情况,并理解这一变化发生
的历史背景和它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掌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特征,认识到它与我
国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引用相关历史材料,引导学生归纳中国近代交通运输方式变化的不同
特点。
(2)从学生最熟悉的事例出发,提出历史问题让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学
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对近
代交通、通讯的变化做一个正确的结论。
通过学习,使学生逐步认识到随着社
会的进步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世界文化的交流等,人类的生活必会发生重大
变化。
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
图片导入
用图片展示古代、现代交通与通讯,给学生视觉形成强烈冲击。
引出近代交通与通讯,从而引入主题。
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
第15 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推进新课
合作学习
(板书)一、交通工具的进步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问题情境 1:思考交通工具主要包括哪几大方面?
自主学习:铁路、公路、水运、航空。
问题情境 2:简述中国古代、近代、现代交通工具变化的表现。
自主学习:(1)古代传统的交通工具:轿子、马车等,即“南方舟楫,北方
马车“。
(2)近代落后的交通工具。
近代以来,人力、畜力牵引的新式的、简易的
交通工具——人力车、自行车,是城镇中重要的交通工具,仅北平、天津、上海
三市便各有数万辆之多。
自行车又称脚踏车,19 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 20 世纪
以后自行车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20 世纪 50 年代以后中国有了自己的自行车制造厂,自行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主要的代步工具。
(3)现代先进的交通工具。
机械牵引的交通工具:电车、汽车、火车、轮船、飞机。
1906 年,天津创办了有轨电车交通系统,公共汽车运行较晚,上海
是在 1924 年,北京迟至 1935 年才开始有公共汽车上路。
合作探究:请同学们分成铁路组、公路组、水运组、航空组四个交通小组,然后结合课本相关内容汇总出四种交通方式的发展脉络,最后请各个小组分别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多媒体课件展示成果:
铁路组:
时期概况
19 世纪 70 年代淞沪铁路(外国商人建)
19 世纪 80 年代唐山—胥各庄铁路
辛亥革命前夕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20 世纪上半叶铁路建设进展缓慢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
20 世纪 90 年代加快铁路建设
中国的铁路营运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九五”期末位。
机车制造取得很大进展,1997 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
了六次大提速
公路组:
时期概况
20 世纪初上海开始出现汽车
民国时期发展缓慢
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较快(公路网、公路大桥)水运组:
时期概况
19 世纪 70 年代轮船招商局
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较快
20世纪90年代萎缩
航空组:
时期概况
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业
拉开了序幕
1949年有52条民航线
改革开放后发展迅速,中国成为民航大国
问题情境 3:近代交通工具的变化有哪些特点?
(师生互动后,教师小结)
(1)传统,的代步工具被人力牵引的新式简易工具取代。
(2)机械动力牵引的交通工具也日趋重要。
(3)城市较乡村显著,这一切与城市乡村的发展也有着直接的关系。
(4)新中国成立后交通工具的特点:多层次、范围广,快速发展的同时不
平衡。
(板书)二、通讯工具的变迁
问题情境 4:请概述通讯工具的变迁。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合作探究:请同学们分成电报组、电话组两个通讯小组,然后结合课本相关内容汇总出这两种通讯方式的发展脉络,最后请各小组分别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多媒体课件展示成果
电报组
时期概况
1877 年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了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20 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无线电台,设立无线电报局
电报组:
时期概况
1875 年
上海招商局架设电话线,开通第一部电话
19 世纪 80 年代
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
20 世纪初
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
1949 年
全国电话容量只有 37 万门,电话用户 26 万户,普及率仅 0.05%
新中国成立后
逐渐形成全国电讯网络
改革开放后
电讯产业快速发展
2003 年末
中国拥有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
课堂小结
近代化交通与通讯是在西风东渐下艰难起步的, 但影响不容低估。
它一方面
促进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 使生活多姿多彩;
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如钱乘旦教授曾指出, 火车的发
明,使人们变得守时了,自此有了时间观念。
板书设计
铁路
的 交 电报
公路
交 进 通
通 步
和 通
工
通 讯
具
讯 工
水运
工 具
电话
具
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