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氧化表面不良状况

合集下载

铝合金表面阳极氧化膜破裂因素和解决方法

铝合金表面阳极氧化膜破裂因素和解决方法

铝合金表面氧化膜破裂因素和解决方法铝型材入库前,被阳光强射几小时后部分铝材表面出现阳极氧化膜破裂的现象,这时往往需要来脱膜返工处理,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增加了生产成本,且检查也较为困难。

那么,铝合金氧化膜破裂的特征和规律有哪些,预防方法又有什么呢?1、日光曝晒导致的氧化膜裂纹与施加外力变形产生的裂纹特征不同。

后者产生的裂纹以受力点为中心向四周呈散射状,而前者为无方向性的细小龟裂纹,裂纹互相连接交错,与“炸瓷”现象极为相似。

2,在天气晴朗、干燥少雨的春季北方易产生裂纹,而在湿度大的夏秋季节一般不会产生。

3、包装后的型材在纵向全长都可能产生裂纹,但首先发生在日光照射最充足的端头部位,日光照射不到的部位不会产生。

4、将强日光曝晒下的型材包装纸打开后,有时可观察到裂纹向前发展的情景,同时伴随轻微的裂膜声。

5、封孔质量好、膜较厚时易产生裂纹。

氧化膜破裂机理是:正常情况下,封孔处理完后,封闭反应仍继续进行,陈化过程中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在封闭速度快、封闭效果好的情况下,强日光曝晒时,填充物不仅不能吸收水分,而是脱水吸收热量发生膨胀,Ni(OH)2膨胀系数比Al2O3的大,将膜孔胀裂。

影响氧化膜的不单单是阳光因素,在阳极氧化、封孔和陈化的过程中,都有可能造成相关影响。

首先,在阳极氧化过程中:1、氧化温度。

阳极氧化时,电解液温度降低,氧化膜的硬度、脆性增大,出现裂纹的几率增大。

温度升高,氧化膜变疏松,孔径增大,孔口扩张,出现裂纹的几率减小。

因此,阳极氧化时应将电解液温度严格控制在20℃左右,避免低温下氧化。

2、电流密度和氧化时间。

提高电流密度和延长氧化时间,氧化膜变硬变厚,出现裂纹的机会增大。

因此,生产中要根据不同型材品质的上架支数,合理确定电流密度和氧化时间,将氧化膜控制在10-12μm。

其次,封孔影响:1、封孔时间和温度。

常温封孔温度通常控制在25-40℃,随温度升高,离子运动速度加快,反应速度加快。

可将封孔温度控制在35-38℃,以提高水合反应产物Al2O3的生产速度,使Ni(OH)2呈蓬松状,同时,为抑制Ni(OH)2的过量填充,要将ph 值提高,缩短封孔时间,使封孔效果略欠一点,避免出现过封孔而导致曝晒是将膜孔胀裂。

铝合金阳极氧化的常见缺陷

铝合金阳极氧化的常见缺陷

铝合金阳极氧化的常见缺陷朱祖芳(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北京市 100088)【摘要】本文简述铝合金阳极氧化常见缺陷特征,成因和对策。

缺陷类型包括点(斑)缺陷和大面积的不均匀外观。

未涉及条纹,模具痕或焊合线等条带型缺陷。

最后用表格说明这些缺陷的发生(起因)或发现(出现)的工序。

外观缺陷是造成型材返工从而大幅度提高成本的主要原因。

本文综述铝阳极氧化膜外观缺陷的主要特征,成因和对策。

按照外观形态,可将阳极氧化表面缺陷分为三大类:(1)条纹(带)状缺陷;(2)斑点状缺陷;(3)不均匀(不正常)表面。

由于条纹(带)状缺陷往往起因于熔铸和挤压,或其它机械损伤,本文只介绍后两类常见缺陷。

1 斑点状缺陷材料腐蚀、槽液污染、合金第二相析出或电偶作用等因素均可导致斑点状缺陷,分别介绍如下:酸或碱浸蚀在阳极氧化前,由于铝材溅上酸液或碱液或者受到酸雾或碱雾作用而腐蚀,使表面局部发生白点。

如果腐蚀比较严重,则点蚀较粗大,形成粗斑。

肉眼很难分辨起因于酸还是碱,但在显微镜下观察蚀点的横截面却容易分辨,如底部呈圆形又没有晶间腐蚀迹象,则起因于碱腐蚀;如底部不规则并且伴有晶间腐蚀,蚀点又较深者起因于酸腐蚀。

这类腐蚀也可能由于工厂贮运不当引起。

化学抛光剂烟雾或其它酸性烟雾,含氯有机脱脂剂等均为酸浸蚀的来源。

最常见碱浸蚀由砂浆或水泥灰,碱洗液等物质散落和飞溅引起。

原因确定之后,只要加强工厂各环节的管理,问题即可解决。

大气腐蚀铝型材暴露在潮湿空气中有时会发生白点,它们常常沿模具痕方向纵向排列。

大气腐蚀一般不像酸或碱浸蚀那么严重,可用机械方法或碱洗除去。

大气腐蚀大多是非局限性的,往往易出现在某些表面上,如水蒸汽易凝聚的温度较低区域或上表面。

大气腐蚀比较严重时,蚀点的横截面呈倒蘑菇状,此时碱洗不仅无法消除蚀点,反而会使之扩大。

如果确定腐蚀是大气腐蚀,则应检查工厂的存放条件。

铝材不应储存在温度最低的位置,以防水蒸汽冷凝。

存放处应干燥,温度尽量均匀。

铝制品加工厂氧化着色过程常见缺陷改善方案

铝制品加工厂氧化着色过程常见缺陷改善方案

铝制品加工厂氧化着色过程常见缺陷改善方案随着铝加工工业的蓬勃发展,铝表面处理已成为铝加工过程必不可少的重要生产环节。

铝制品经过表面处理之后。

耐磨、耐蚀、耐光照、耐气候等性能都有很大提高,更重要的是可以着上各种美丽鲜艳的色彩。

由于其它构成装饰的各种建筑物,曰用铝制品,工艺美术品,装饰品,家具用品等美观大方。

适应时代美感的要求,因而铝材的应用价值大为得高。

为了装饰和提高铝材表面性能,在铝材氧化膜上进行着色处理,常用的方法有电解着色法、化学着色法、自然着色法等。

在实际生产中由于人员、工艺、设备、操作等存在差异,每批的产品色差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产生不同的质量缺陷,在特定的介质下,色泽的深浅是由金属粒子沉积量来决定,而与氧化膜的厚度无关。

铝材电解着色的色差的产生,与着色机理、氧化膜的厚度的均匀性及结构与电解着色速度有直接关系。

铝材着色的缺陷大体上有以下几种情况:色浅、色差、染不上色、白点、露白、染色发花、逃色等。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确保每批产品的色差保持一致,并在双方确认的偏差范围内,以满足消费者的要求。

这就要求生产企业,在对型材进行电解着色表面处理时,加以研究和防范。

以下介绍我公司在阳极氧化电解着色生产工艺中常见的质量缺陷和处理方法:一、要着色均匀稳定并把色差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减少着色缺陷的产生,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首先在加强阳极氧化工艺操作的控制,在操作时注意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在阳极氧化的型材进入着色槽时必须保持较大的倾斜度,并放置在两极中间,确保左右极距相等。

同时控制上料绑料面积,每挂料总表面积最大不超过44m2。

2、检查槽液浓度,是否符合工艺要求。

3、送电着色时,行车挂钩与导电梁挂钩必须脱开,并静置0.5~1分钟后才能送电着色。

4、同一种颜色的着色电压必须相等,在着色前预先调整好电源电压。

5、着色结束时,必须立即起吊,尽快流尽槽液,尽快转移至水槽水洗,不可在着色槽中停留,严格控制空中起吊时间,充分洗净型材内孔中的酸液后,才能用色板比色,比色时,掌握型材色略深于样板色。

6063铝合金型材氧化过程中出现“白斑”的原因分析及解决

6063铝合金型材氧化过程中出现“白斑”的原因分析及解决

6063铝合金型材氧化过程中出现“白斑”的原因分析及解决1 关于白斑在实际生产中,加工率大(ε> 95 %) ,壁厚较薄(δ≤115 mm) 的T5 状态的6063 铝合金挤压型材在经硫酸阳极氧化处理后,其表面会呈现有规律(而有时无规律) 分布的白色斑点(或无光斑痕) ;严重时呈现深色斑痕———“白斑”。

“白斑”的分布规律及特征是:它是在平行于挤压方向的平面上大致等间距的、呈线状或扁四边形状或不规则星点(片) 状的、相对于基体表面有微小深度而呈凹槽形的一种表面缺陷[5 ,6 ] 。

白斑通常分布于型材的一个或几个表面,有时会分布在型材的所有表面(对薄壁空心型材,则是分布于某一平面或曲面的内外两侧) 。

2 原因分析从金属材料腐蚀的观点看来,白斑这种表面缺陷实质上是6063 铝合金材料发生“剥落腐蚀”的结果。

剥落腐蚀是一种浅表面的选择腐蚀,腐蚀是沿着金属表面发展的,其产物的体积往往比发生腐蚀的金属大得多,因而膨胀。

一般而言,当铝与呈阴极性的异种金属相邻接时, “剥落腐蚀”程度上升。

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剥落腐蚀”通常沿不溶组成物(如Si , Mg2Si 等) ,或沿晶界进行.2.1 铸锭质量的影响6063 铝合金的主要相组成是:α(Al) 固溶体、游离Si (阳极相) 和FeAl3 (阳极相) ;当铁含量大于时,有β(FeSiAl) (阳极相) ;而当铁含量小于时,有α(FeSiAl) (阴极相) ;其他可能的杂质相是:MgZn2 、CuAl2 等。

生产中,由于非平衡结晶过程而获得的6063 铝合金铸锭往往存在宏观偏析或晶内偏析现象。

因此,铸锭中的Si 、Mg、Zn、Cu 等元素分布不均匀。

而一些铝型材加工企业缘于经济方面的因素,一般很少对小规格(如Φ100 mm 以下) 的铸锭进行均匀化退火处理,以消除偏析现象[2 ] ,从而为“白斑”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2.2 挤压—热处理工艺的影响为提高生产效率,在生产操作中,常采用低温高速挤压,由于挤压速度引起的“热效应”使制品在模具出口处的淬火温度大大提高,而在固定出料台上与表面温度为80~110 ℃(或略低) 的石墨板(或轮) 接触时,型材表面就会因受到“急冷换热”作用而使该部分的合金元素Mg、Si 的浓度比正常部位的偏高一些。

分析铝合金表面阳极氧化膜缺陷的成因

分析铝合金表面阳极氧化膜缺陷的成因

124科学技术Science and technology分析铝合金表面阳极氧化膜缺陷的成因李宇帆(云南云铝泽鑫铝业有限公司,云南 曲靖 655000)摘 要:铝合金会由于氧化作用的影响,导致表面发生氧化,形成一层保护膜,其能够起到非常好的着色装饰、绝缘、耐磨以及耐腐蚀等作用。

但是在氧化膜的实际形成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比较明显的缺陷,因此,为了真正了解出现缺陷的具体原因,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要对具体缺陷进行研究和分析,找到具体的原因。

关键词: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缺陷中图分类号:TG17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1)02-0124-2收稿日期:2021-01作者简介:李宇帆,女,生于1990年,汉族,云南曲靖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铝合金产品分析检测。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铝合金在加工技术方面,实现了非常大的突破,尤其是在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在阳极氧化处理相关技术方面,有了非常大的进步。

铝合金由于受到多种不同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氧化膜缺陷,造成铝合金表面的实际处理工作,无法达到技术要求。

因此,为了能够了解缺陷的形成原理,采取对应的措施进行防范,当前需要对形成缺陷的具体成因进行研究,消除氧化膜缺陷问题。

1 铝合金表面阳极氧化膜缺陷的成因铝合金工件的实际工序是对表面进行除油处理之后,应用酸洗液对表面进行化学处理,即利用酸性的溶液,实施具体的除膜处理,然后将经过水洗的铝合金表面实施阳极化处理,最后实施质量方面的检测工作。

1.1 表面加工问题在质量检验过程中,可以发现由于表面加工质量引起的氧化膜缺陷,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体现:一,通过观察发现在零件表面顺着长度方向,会存在一些不光滑的纹路,并且顺着横截面的方向观察,可以发现纹路位置的氧化膜,呈现出了逐渐变薄的情况,具有下陷的特征。

在化学抛光、除膜的实际工序中,会在铝合金的表面形成钝化膜,同时也会发生腐蚀的情况,在钝化膜的形成速度要比腐蚀速度大时,钝化膜就会覆在合金的表面,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反过来说,如果腐蚀的速度更大,那么就无法形成保护膜,对铝合金的表面产生腐蚀作用。

铝合金阳极氧化缺陷明细表

铝合金阳极氧化缺陷明细表

目录1.铝及铝合金氧化表面处理制品的表面缺陷 (4)Q001手印腐蚀 (4)Q002擦划伤 (5)Q003 粘连 (6)Q004砂粗 (7)Q005砂轻 (8)Q006脱脂不良 (9)Q007氧化气泡 (10)Q008脱膜不净 (11)Q009雪花状腐蚀 (12)Q010氧化白点 (13)Q011电伤 (14)Q012夹渣 (15)Q013氧化膜剥落 (16)Q014黑点 (17)Q015爆膜 (18)Q016封孔起彩 (19)Q017针孔腐蚀 (20)Q018色差 (21)Q019酸碱水腐蚀 (22)Q020封孔起灰 (23)Q021无漆膜 (24)Q022麻点 (25)Q023电泳气泡 (26)Q024氧化膜粉化 (27)Q025 复合膜发黄 (28)Q026凝胶粘附 (29)Q027漆留痕 (30)Q028水斑 (31)2.氧化表面处理制品的外观性能缺陷 (34)Q029封孔不合格 (35)Q030氧化膜厚度不达标 (36)Q031漆膜铅笔硬度不达标 (37)Q032漆膜耐腐蚀性不合格 (38)3.氧化表面处理制品的尺寸精度 (39)Q033扎线痕超标 (40)Q034返工壁厚薄 (41)前言1.在铝及铝合金的氧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缺陷,主要可分为三类,即氧化表面处理制品的表面缺陷、氧化表面处理制品的形位尺寸缺陷、氧化表面处理制品的外观性能缺陷。

2.氧化表面处理制品的表面缺陷,在生产现场产生最多,废品率也最高。

最主要的有手印腐蚀、擦划伤、粘连、砂粗、砂轻、脱脂不良、氧化气泡、脱膜不净、雪花状腐蚀、氧化白点、电伤、夹渣、氧化膜剥落、麻点、爆膜、封孔起彩、针孔腐蚀、色差、酸碱水腐蚀、封孔起灰、无漆膜、麻点、电泳气泡、氧化膜粉化等。

3.氧化表面处理制品的尺寸缺陷,在生产中所占废品率不多,主要有返工壁厚薄、扎线痕超标等。

4.氧化表面处理制品的外观性能缺陷主要有封孔不合格、氧化膜厚度不达标、漆膜铅笔硬度不达标、漆膜耐腐蚀性不达标等5.下面以列表的方式对各种缺陷的名称(英文对照按美国AA标准和数据技术语篇)、起因、定义、特征及对策进行较为全面的说明,供广大技术人员、生产人员、质检人员作为工作和学习参考。

铝件加工后表面发黑原因

铝件加工后表面发黑原因

铝件加工后表面发黑原因一、引言随着工业化的发展,铝件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例如汽车制造、航空航天、建筑等。

然而,有时铝件在加工后会出现表面发黑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产品的美观度,还可能降低其质量和性能。

因此,了解铝件加工后表面发黑的原因至关重要,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解决。

二、铝件加工后表面发黑的原因铝件加工后表面发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氧化反应铝与氧气反应会生成一层氧化铝膜,这是铝件表面常见的保护层。

然而,当加工过程中存在缺氧或氧气供应不足时,氧化反应会受到影响,导致铝件表面氧化不完全或生成不均匀的氧化铝膜。

这种不完整的氧化铝膜会使铝件表面呈现黑色。

2. 油污污染在铝件加工过程中,如果机床、刀具或冷却液存在油污污染,会在铝件表面形成一层油膜。

这层油膜不仅会阻碍氧化反应的进行,还会吸附灰尘和其他杂质,形成铝件表面的黑色污渍。

3. 金属离子沉积在铝件加工过程中,如果使用了含有铁、铜等金属离子的切削液或冷却液,这些金属离子可能会沉积在铝件表面。

这些金属离子在氧化反应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加速了氧化反应的进行,从而导致铝件表面发黑。

4. 加热不均匀在铝件加工过程中,如果存在加热不均匀的情况,会导致铝件局部温度过高或过低。

局部温度过高时,铝件表面的氧化反应会加速,导致表面发黑。

而局部温度过低时,氧化反应会减慢或停止,导致铝件表面呈现不均匀的颜色。

三、预防和解决方法针对铝件加工后表面发黑的原因,可以采取以下预防和解决方法:1. 控制氧气供应在铝件加工过程中,确保有足够的氧气供应,避免缺氧或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发生。

可以通过增加通风设备、优化工艺参数等方式来控制氧气供应。

2. 防止油污污染定期清洗机床、刀具和冷却液,确保它们没有油污污染。

另外,在加工过程中要及时更换和管理冷却液,避免油污对铝件表面的影响。

3. 选择合适的切削液或冷却液选择不含有铁、铜等金属离子的切削液或冷却液,避免金属离子沉积在铝件表面。

铝合金氧化膜缺陷

铝合金氧化膜缺陷

铝合金氧化膜缺陷
铝合金氧化膜缺陷主要有以下几种:
1.表面不均匀:这主要是由于铝表面的质量、电解质、电流密度、
电解时间等因素导致的。

2.氧化膜剥落:这可能是由于氧化时间过长或电流密度过大等原因
造成的。

3.氧化膜粉化:这通常是由于氧化时间过长或电流密度过大等原因
造成的。

4.氧化膜表面有气泡:这可能是由于氧化过程中电压波动或电解液
温度过高导致的。

5.氧化膜表面有斑点:这可能是由于铝材表面不干净或电解液中含
有杂质等原因造成的。

6.氧化膜表面有划痕:这可能是由于铝材表面有划痕或电解液中含
有杂质等原因造成的。

7.氧化膜颜色不均匀:这可能是由于铝材表面不干净或电解液浓度
不均匀导致的。

8.氧化膜厚度不均匀:这可能是由于铝材表面不平整或电解液浓度
不均匀导致的。

9.氧化膜耐腐蚀性不达标:这可能是由于铝材表面不干净或电解液
浓度不均匀导致的。

以上是铝合金氧化膜的一些常见缺陷,在进行铝合金氧化处理时,
需要注意控制好相应的工艺参数,如电流密度、电解时间、电解液浓度等,以确保得到的氧化膜质量合格且性能优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铝的本色氧化铝材表面处理
铝的阳极氧化是以铝或铝合金作阳极,以铅板作阴极在硫酸、草酸、铬酸等水溶液中电解,使其表面生成氧化膜层。

其中硫酸阳极氧化处理应用最为广泛。

铝和铝合金硫酸阳极氧化氧化膜层有较高的吸附能力,易进行封孑L或着色处理,更加提高其抗蚀性和外观。

阳极氧化膜层厚一般3~15μm,铝合金硫酸阳极氧化工艺操作简单,电解液稳定,成本也不高,是成熟的工艺方法,但在硫酸阳极化过程中往往免不了发生各种故障,影响氧化膜层质量。

认真总结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对提高铝合金硫酸阳极氧化质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常见故障及分析
(1)铝合金制品经硫酸阳极氧化处理后,发生局部无氧化摸,呈现肉眼可见的黑斑或条纹,氧化膜有鼓瘤或孔穴现象。

此类故障虽不多见但也有发生。

上述故障原因,一般与铝和铝合金的成分、组织及相的均匀性等有关,或者与电解液中所溶解的某些金属离子或悬浮杂质等有关。

铝和铝合金的化学成分、组织和金属相的均匀性会影响氧化膜的生成和性能。

纯铝或铝镁合金的氧化膜容易生成,膜的质量也较佳。

而铝硅合金或含铜量较高的铝合金,氧化膜则较难生成,且生成的膜发暗、发灰,光泽性不好。

如果表面产生金属相的不均匀、组织偏析、微杂质偏析或者热处理不当所造成各部分组织不均匀等,则易产生选择性氧化或选择性溶解。

若铝合金中局部硅含量偏析,则往往造成局部无氧化膜或呈黑斑点条纹或局部选择性溶解产生空穴等。

另外,如果电解液中有悬浮杂质、尘埃或铜铁等金属杂质离子含量过高,往往会使氧化膜出现黑斑点或黑条纹,影响氧化膜的抗蚀防护性能。

偶然发生铝合金硫酸阳极氧化后氧化膜暗淡无光,有时产生点状腐蚀,严重时黑色点状腐蚀显著,导致零件报废,引起较大损失。

这类故障往往是偶然发生并有特殊原因造成的。

在铝合金阳极氧化过程中,中途断电又重新给电,往往会使氧化膜暗淡无光,而中途停电零件在清洗槽停留过久,清洗水槽酸度过高,水质不净,含悬浮物、泥砂等较多,往往会使铝合金制件发生电化学腐蚀,发生点状腐蚀黑斑等。

有时向电解液中添加自来水,水经漂白粉处理且Cl-含量超标或有时盛装过HCl的容器未经彻底清洗又盛装硫酸,都会使阳极氧化电解液中混人超量的Cl-,从而导致铝合金零件阳极氧化产生点状腐蚀使产品报废等。

2 预防故障的措施
铝合金硫酸阳极氧化氧化膜质量好坏,抗蚀防护性能的优劣主要取决于铝合金的成分,膜层厚度以及阳极氧化处理工艺条件,如温度、电流密度、使用水质及阳极氧化后的填充封闭工艺等。

要减少或避免阳极氧化故障提高产品质量要从微细处着手,采取有效措施。

(1)对不同的铝合金,如铸造成型、压延成型或机械加工成型或经热处理焊接等工序,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前处理方法。

比如,浇铸成型的铝合金表面,其非机加工表面一般应采用喷砂或喷丸除净其原始氧化膜、粘砂等。

对硅含量较高的铝合金(尤其是铸铝)应经过含有5%左右氢氟酸的硝酸混合酸溶液浸蚀活化,才能有效地保持良好的活化表面,确保氧化膜质量。

不同材质的铝合金,裸铝和纯零件或大小规格不同的铝和铝合金零件,一般不宜同槽氧化处理。

对于搭接、点焊或铆接的铝合金组合件,对于在阳极氧化过程中易形成气袋不易排除的铝合金制件,从质量考虑,一般不允许采用硫酸阳极氧化工艺。

(2)装挂夹具材料必须确保导电良好,一般选用硬铝合金棒,板材要保证有一定弹性和强度。

拉钩宜选用铜或铜合金材料。

已使用过的专用或通用工夹具如阳极氧化处理时再次使用,必须彻底退除其表面氧化膜,确保良好接触。

工夹具既要保证足够导电接触面积,又要尽量减少夹具印痕。

如果接触面太小,会导致烧损熔蚀阳极氧化零件。

(3)硫酸阳极氧化溶液的温度必须严格控制,最佳温度范围是15~25℃。

硫酸阳极氧化工艺过程中需采用压缩空气搅拌,并应配备制冷装置。

在无制冷装置的情况下,在硫酸电解液中加入1.5%~2.0%的丙三酸或草酸、乳酸等羧酸,可以使阳极氧化溶液温度范围超过35℃而避免或减少氧化膜的疏松或粉化。

—些工艺试验和生产实践已证实,在硫酸阳极氧化电解液中加入适量羧酸或丙三醇可有效减少反应热效应的不良影响,可以在不降低氧化膜厚度和硬度的条件下提高阳极氧化电解液的温度允许上限,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生产效率。

另外,控制温度恒定的条件下,也要注意有效控制阳极电流密度,才能更好地保证氧化膜质量。

(4)硫酸阳极氧化电解液所使用的水质及电解液中的有害杂质必须严格控制。

配制硫酸阳极氧化溶液不宜用自来水,尤其不能用浑浊的含Ca2+,Mg2+,SiO32-及Cl-含量高的自来水。

一般情况下,水中Cl-浓度达25mg/L时就会对铝合金的阳极氧化处理产生有害影响。

Cl-(包括其它卤族元素)可破坏氧化膜生成,甚至根本形不成氧化膜。

硫酸阳极氧化应选用软化水、去离子水或蒸馏水,电解液中的Ccl-≤15mg/L,总矿物质≤50mg/L。

硫酸溶液在阳极氧化工艺过程中,会产生油污泡沫及悬浮杂质,应定期排除。

硫酸阳板氧化溶液中常见的其他有害杂质还有Cu2+,Fe3+,Al3+等。

如果杂质含量超过允许含量,会产生有害影响,可部分或全部更换硫酸溶液,才能有效保证铝合金硫酸阳极氧化质量。

铝合金硫酸阳极氧化处理是广泛应用且成熟的抗蚀防护装饰处理工艺,同槽处理的阳极氧化零件,有的无氧化膜或膜层轻薄或不完整,有的在夹具和零件接触处有烧损熔蚀现象。

这类故障在流酸阳极氧化工艺实践中往往较多发生,严重影响铝合金阳极氧化质量。

由于铝氧化膜的绝缘性较好,所以铝合金制件在阳极氧化处理前必须牢固地装挂在通用或专用夹具上,以保证良好的导电性。

导电棒应选用铜或铜合金材料并要保证足
够接触面积。

夹具与零件接触处,既要保证电流自由通过,又要尽可能减少夹具和零件间的接触印痕。

接触面积过小,电流密度太大,会产生过热易烧损零件和夹具。

无氧化膜或膜层不完整等现象,主要是由于夹具和制件接触不好,导电不良或者是由于夹具上氧化膜层未彻底清除所致。

(3)铝合金硫酸阳极氧化处理后,氧化膜呈疏松粉化甚至手一摸就掉,特别是填充封闭后,制件表面出现严重粉层,抗蚀性低劣。

这一类故障多发生在夏季,尤其是没有冷却装置的硫酸阳极化槽,往往处理1-2槽零件后,疏松粉化现象就会出现,明显地影响氧化膜的质量。

由于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电阻很大,在阳极氧化工艺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焦耳热,槽电压越高产生热量越大,从而导致电解液温度不断上升。

所以在阳极氧化过程中,必须采用搅拌或冷却装置使电解液温度保持在一定范围。

一般情况下,温度应控制在13~26℃,氧化膜质量较佳。

若电解液温度超过30℃,氧化膜会产生疏松粉化,膜层质量低劣,严重时发生“烧焦”现象。

另外,当电解液温度恒定时,阳极电流密度也必须予以限制,因为阳极电流密度过高,温升剧烈,氧化膜也易疏松呈粉状或砂粒状,对氧化膜质量十分不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