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工艺学-铸造概述

金属工艺学-铸造概述
金属工艺学-铸造概述

金属工艺学---第二篇铸造

概述

一什么是铸造?

将液体金属浇铸到与零件形状相适应的铸造空腔中,待其冷却凝固后,以获得零件或毛坯的方法.

二特点

1 优点:

1) 可以生产形状复杂的零件,尤其复杂内腔的毛坯(如暖气)

2) 适应性广,工业常用的金属材料均可铸造. 几克~几百吨.

3) 原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 废钢,废件,切屑

4) 铸件的形状尺寸与零件非常接近,减少切削量,属少无切削加工.

∴应用广泛: 农业机械40~70% 机床:70~80%重量铸件

2 缺点:

1) 机械性能不如锻件(组织粗大,缺陷多等)

2) 砂性铸造中,单件,小批,工人劳动强度大.

3) 铸件质量不稳定,工序多,影响因素复杂,易产生许多缺陷.

铸造的缺陷对铸件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从铸件的质量入手,结合铸件主要缺陷的形成与防止,为选择铸造合金和铸造方法打好基础.

第一章铸造工艺基础

§1 液态合金的充型

充型: 液态合金填充铸型的过程.

充型能力: 液态合金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的铸件的能力

充型能力不足:易产生: 浇不足: 不能得到完整的零件.

冷隔:没完整融合缝隙或凹坑, 机械性能下降.

一合金的流动性

液态金属本身的流动性----合金流动性

1 流动性对铸件质量影响

1) 流动性好,易于浇出轮廓清晰,薄而复杂的铸件.

2) 流动性好,有利于液态金属中的非金属夹杂物和气体上浮,排除.

3) 流动性好,易于对液态金属在凝固中产生的收缩进行补缩.

2 测定流动性的方法:

以螺旋形试件的长度来测定: 如灰口铁:浇铸温度1300℃试件长1800mm.

铸钢: 1600℃100mm

3 影响流动性的因素

主要是化学成分:

1) 纯金属流动性好:一定温度下结晶,凝固层表面平滑,对液流阻力小

2) 共晶成分流动性好:恒温凝固,固体层表面光滑,且熔点低,过热度大.

3) 非共晶成分流动性差: 结晶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进行,初生数枝状晶阻碍液流

二浇注条件

1 浇注温度: t↑ 合金粘度下降,过热度高. 合金在铸件中保持流动的时间长,

∴t↑ 提高充型能力. 但过高,易产生缩孔,粘砂,气孔等,故不宜过高

2 充型压力: 液态合金在流动方向上所受的压力↑ 充型能力↑

如砂形铸造---直浇道,静压力. 压力铸造,离心铸造等充型压力高.

三铸型条件

1 铸型结构: 若不合理,如壁厚小, 直浇口低, 浇口小等充↓

2 铸型导热能力: 导热↑ 金属降温快,充↓如金属型

3 铸型温度: t↑ 充↑如金属型预热

4 铸型中气体: 排气能力↑ 充↑ 减少气体来源,提高透气性, 少量气体在铸型与金属液之间形成一层气膜,减少流动阻力,有利于充型.

§2 铸件的凝固和收缩

1

2

3

铸件的凝固过程如果没有合理的控制,铸件易产生缩孔,缩松

一铸件的凝固

1 凝固方式:

铸件凝固过程中,其断面上一般分为三个区: 1—固相区2—凝固区3—液相区

对凝固区影响较大的是凝固区的宽窄,依此划分凝固方式.

1) 逐层凝固:

纯金属,共晶成分合金在凝固过程中没有凝固区,断面液,固两相由一条界限清楚分开,随温度下降,固相层不断增加,液相层不断减少,直达中心.

2) 糊状凝固

合金结晶温度范围很宽,在凝固某段时间内,铸件表面不存在固体层,凝固区贯穿整个断面,先糊状,后固化.故---

3) 中间凝固

大多数合金的凝固介于逐层凝固和糊状凝固之间.

2 影响铸件凝固方式的因素

1) 合金的结晶温度范围

范围小: 凝固区窄,愈倾向于逐层凝固

如: 砂型铸造, 低碳钢逐层凝固, 高碳钢糊状凝固

2) 铸件的温度梯度

合金结晶温度范围一定时,凝固区宽度取决于铸件内外层的温度梯度.

温度梯度愈小,凝固区愈宽.(内外温差大,冷却快,凝固区窄)

二合金的收缩

液态合金从浇注温度至凝固冷却到室温的过程中,体积和尺寸减少的现象---.是铸件许多缺陷(缩孔,缩松,裂纹,变形,残余应力)产生的基本原因.

1 收缩的几个阶段

1) 液态收缩: 从金属液浇入铸型到开始凝固之前. 液态收缩减少的体积与浇注温度质开始凝固的温度的温差成正比.

2) 凝固收缩: 从凝固开始到凝固完毕. 同一类合金,凝固温度范围大者,凝固体积收缩率大.如: 35钢,体积收缩率

3.0%, 45钢

4.3%

3) 固态收缩: 凝固以后到常温. 固态收缩影响铸件尺寸,故用线收缩表示.

2 影响收缩的因素

1) 化学成分: 铸铁中促进石墨形成的元素增加,收缩减少. 如: 灰口铁C, Si↑,收↓,S↑ 收↑.因石墨比容大,体积膨胀,抵销部分凝固收缩.

2) 浇注温度: 温度↑ 液态收缩↑

3) 铸件结构与铸型条件

铸件在铸型中收缩会受铸型和型芯的阻碍.实际收缩小于自由收缩.∴铸型要有好的退让性.

3 缩孔形成

在铸件最后凝固的地方出现一些空洞,集中—缩孔. 纯金属,共晶成分易产生缩孔

*产生缩孔的基本原因: 铸件在凝固冷却期间,金属的液态及凝固受缩之和远远大于固态收缩.

4 影响缩孔容积的因素(补充)

1) 液态收缩,凝固收缩↑ 缩孔容积↑

2) 凝固期间,固态收缩↑,缩孔容积↓

3) 浇注速度↓缩孔容积↓

4) 浇注速度↑液态收缩↑ 易产生缩孔

5 缩松的形成

由于铸件最后凝固区域的收缩未能得到补足,或者,因合金呈糊状凝固,被树枝状晶体分隔开的小液体区难以得到补缩所至.

1) 宏观缩松

肉眼可见,往往出现在缩孔附近,或铸件截面的中心.非共晶成分,结晶范围愈宽,愈易形成缩松.

2) 微观缩松

凝固过程中,晶粒之间形成微小孔洞---

凝固区,先形成的枝晶把金属液分割成许多微小孤立部分,冷凝时收缩,形成晶间微小孔洞. 凝固区愈宽,愈易形成微观缩松,对铸件危害不大,故不列为缺陷,但对气密性,机械性能等要求较高的铸件,则必须设法减少.(先凝固的收缩比后凝固的小,因后凝固的有液,凝,固三个收缩,先凝固的有凝,固二个收缩区----这也是形成微观缩松的基本原因.与缩孔形成基本原因类似)

6 缩孔,缩松的防止办法

基本原则: 制定合理工艺—补缩, 缩松转化成缩孔.

顺序凝固: 冒口—补缩

同时凝固: 冷铁—厚处. 减小热应力,但心部缩松,故用于收缩小的合金.

l 安置冒口,实行顺序凝固,可有效的防止缩孔,但冒口浪费金属,浪费工时,是铸件成本增加.而且,铸件内应力加大,易于产生变形和裂纹.∴主要用于凝固收缩大,结晶间隔小的合金.

l 非共晶成分合金,先结晶树枝晶,阻碍金属流动,冒口作用甚小.

l 对于结晶温度范围甚宽的合金,由于倾向于糊状凝固,结晶开始之后,发达的树枝状骨状布满整个截面,使冒口补缩道路受阻,因而难避免显微缩松的产生.显然,选用近共晶成分和结晶范围较窄的合金生产铸件是适宜的.

§3 铸造内应力,变形和裂纹

凝固之后的继续冷却过程中,其固态收缩若受到阻碍,铸件内部就发生内应力,内应力是铸件产生变形和裂纹的基本原因.(有时相变膨胀受阻,负收缩)

一内应力形成

1 热应力: 铸件厚度不均,冷速不同,收缩不一致产生.

塑性状态: 金属在高于再结晶温度以上的固态冷却阶段,受力变形,产生加工硬化,同时发生的再结晶降硬化抵消,内应力自行消失.(简单说,处于屈服状态,受力—变形无应力)

弹性状态: 低于再结晶温度,外力作用下,金属发生弹性变形,变形后应力继续存在.

举例: a) 凝固开始,粗细处都为塑性状态,无内应力

∵两杆冷速不同,细杆快,收缩大,∵受粗杆限制,

不能自由收缩,相对被拉长,粗杆相对被压缩,结果

两杆等量收缩.

b) 细杆冷速大,先进如弹性阶段,而粗杆仍为塑性阶段,随细杆收缩发生塑性收缩,无应力.

c) 细杆收缩先停止,粗杆继续收缩,压迫细杆,而细杆又阻止粗杆的收缩,至室温, 粗杆受拉应力(+),(-)

由此可见,各部分的温差越大,热应力也越大,冷却较慢的部分形成拉应力,冷却较快的部分形成压应力.

预防方法: 1 壁厚均匀2 同时凝固—薄处设浇口,厚处放冷铁

优点: 省冒口,省工,省料

缺点: 心部易出现缩孔或缩松,应用于灰铁锡青铜,因灰铁缩孔、缩松倾向小,锡青铜糊状凝固,用顺序凝固也难以有效地消除其显微缩松。

2 机械应力

合金的线收缩受到铸型或型芯机械阻碍而形成的内应力。

机械应力是暂时的,落砂后,就自行消失.*机械应力与热应力共同作用,可能使某些部位增加了裂纹倾向.

预防方法: 提高铸型和型芯的退让性.

3 相变应力

冷却过程中,固态相变时,体积会发生变化.如A—P, A—P体积会增大,Fe3C—石墨,体积↑.若体积变化受阻.则产生内应力---

铁碳合金三种应力在铸件不同部位情况如下表:

铸件部位热应力相变应力机械应力

共析转变石墨化落砂前落砂后

薄或外层- + + + 0

厚或内层+ - - + 0

前面讲过预防应力方法,若产生应力,还可通过自然时效和人工时效的方法消除应力.

二变形与防止

铸件通过自由变形来松弛内应力,自发过程.铸件厂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

举例: 平板铸件

∵平板中心散热慢,受拉力.平板下部冷却慢.

∴发生如图所示变形

防止方法: 1壁厚均匀,形状对称,同时凝固. 2 反变形法(长件,易变形件)

残余应力: 自然时效, 人工时效---低温退火550—650℃

三铸件的裂纹与防止

铸件内应力超过强度极限时,铸件便发生裂纹.

1 热裂纹: 高温下形成裂纹

特征: 裂纹短,缝宽,形状曲折.缝内呈氧化色,无金属光泽,裂缝沿晶粒边界通过,多发生在应力集中或凝固处. 灰铁,球铁热裂少,铸钢,铸铝,白口铁大.

原因: 1 凝固末期,合金呈完整骨架+液体,强,塑↓

2 含S—热脆

3 退让性不好

预防: 设计结构合理, 改善退让性, 控制含S量

2 冷裂纹: 低温下裂纹

特征: 裂纹细,连续直线状或圆滑曲线,裂口表面干静,具有金属光泽,有时里轻微氧化色

原因: 复杂大工件受拉应力部位和应力集中处易发生; 材料塑性差; P—冷脆

预防: 合理设计,减少内应力,控制P含量, 提高退让性

§4 铸件中的气体

常见缺陷, 废品1/3. 气体在铸件中形成孔洞.

一气孔对铸件质量的影响

1 破坏金属连续性

2 较少承载有效面积

3 气孔附近易引起应力集中,机械性能↓ αk σ-1 ↓

4 弥散孔,气密性↓

二分类(按气体来源)

1 侵入气孔: 砂型材料表面聚集的气体侵入金属液体中而形成.

气体来源: 造型材料中水分, 粘结剂,各种附加物.

特征: 多位于表面附近,尺寸较大,呈椭圆形或梨形孔的内表面被氧化.

形成过程: 浇注---水汽(一部分由分型面,通气孔排出,另一部分在表面聚集呈高压中心点)—气压升高.溶入金属---一部分从金属液中逸出—浇口, 其余在铸件内部,形成气孔.

预防: 降低型砂(型芯砂)的发起量,增加铸型排气能力.

2 析出气孔: 溶于金属液中的气体在冷凝过程中,因气体溶解度下降而析出, 使铸件形成气孔.

原因: 金属熔化和浇注中与气体接触(H2 O2 NO CO等)

特征: 分布广,气孔尺寸甚小, 影响气密性

3 反应气孔: 金属液与铸型材料,型芯撑,冷铁或溶渣之间,因化学反应生成的气体而形成的气孔.

如: 冷铁有锈Fe3O4 + C –Fe + CO↑∴冷铁附近生成气孔

防止: 冷铁型芯撑表面不得有锈蚀,油污,要干燥.

§5 铸件质量控制

1 合理选定铸造合金和铸件结构.

2合理制定铸件技术要求(允许缺陷,具有规定)

3 模型质量检验(模型合格—铸件合格)

4 铸件质量检验(宏观, 仪器)

5 铸件热处理: 消除应力, 降低硬度,提高切削性,保证机械性能,退火,正火等

第二章常用铸造合金

§1 铸铁

铸铁通常占机器设备总重量的50%以上.(2.5~4.0%C)

一分类

1 按C在铸铁中存在形式不同,可分三类:

1) 白口铸铁: C微量溶于F外,全部以Fe3C形式存在, 断面银白,硬,脆,难机械加工,很少用于制造零件.

仅用于不冲击,耐磨件. 如轧辊

主要用途: 炼钢原料. 也可处理成可锻铸铁.

2) 灰口铸铁: C微量溶于铁素体外,全部或大部以石墨形式存在,断口灰色,应用最广.

3) 麻口铸铁: 有石墨,莱氏体.属于白口铁和灰口铁之间的过渡组织,断口黑白相间,麻点.硬,脆,难加工

2 根据石墨形态的不同,灰口铁又分为:

1) 普通灰口铸铁: 石墨片状

2) 可锻铸铁: 团絮状

3) 球墨铸铁: 球状

4) 蠕墨铸铁: 蠕虫状

3 按化学成分: 普通铸铁

合金铸铁: Si>4% Mn> 2% 或一定量的Ti Mo Cr Cu等

二灰口铸铁:

占铸铁产品的80% 以上

1 性能

显微组织: 金属基体(铁素体,珠光体)+片状石墨

相当于在钢的基体上嵌入大量的石墨片

1) 机械性能: σb E↓ 塑,韧---0. 脆性(crispy)材料

∵石墨, 软脆强↓ 比重小

1) 由于石墨的存在,减少了承载的有效面积.

2) 石墨片的边缘形成缺口,应力集中,局部开裂,形成脆性断裂,基本强度只利用30~50%

∴石墨越多,越粗大,分布越不均或呈方向性,则对基体的割裂越严重,机械性能越差.

* 灰口铸铁的抗压强度受石墨的影响较小,与钢的抗压强度近似.

灰口铁的机械性能还与金属基体类别有关

(1) 珠光体灰口铁: 珠光体基体上分布细小,均匀的石墨.

∵石墨对基体割裂较轻,故机械性能好. 如齿轮

(2) 珠光体—铁素体灰口铁:

∵珠光体与铁素体混合基体上分布粗大石墨,∴强↓

适于一般机件,铸造性,切削加工性,减振性,均由于前者.如齿轮箱

(3) 铁素体灰口铁

∵铁素体基体分布多而粗大的石墨片

∴强硬↓ 塑,韧性差(基体的作用远赶不上石墨对基体的割裂作用)

2) 工艺性能: 脆性材料不能锻压; 可焊性差(易裂纹,焊区白口,难加工)

铸造性能好(缺陷少); 切削性能好(因石墨,崩碎切屑)

3) 减振性: ↑ ∵石墨有缓冲作用,阻止振动能量传播,适于机床床身等

4) 耐磨性: ↑∵1 石墨是润滑剂,脱落在磨擦面上.

2 灰口铁摩擦面上形成大量显微凹坑,能起储存润滑油的作用,是摩擦面上保持油膜连续.

∴适于导轨衬套活塞环等

5) 缺口敏感性: ↓ ∵石墨已在铁素体基体上形成大量的缺口.所以,外来缺口(键槽,刀痕)对灰口铁的疲劳强度影响甚微,提高了零件工作的可靠性

2 影响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因素

* 铸铁中的碳可能以化合状态(Fe3C)或自由状态(石墨)存在.

灰铁中, 一方面分析:

C化合=0.8%时,为珠光体灰铁,石墨片细小,分布均匀,强硬度高,可制造较重要的零件.

C化合< 0.8%时,珠光体+铁素体灰口铁强度低,适于一般机件,其铸造性能,切削加工性和减振性均优于前者.

C化合=0 时铁素体灰口铁强硬低塑韧↓ 很少用

另一方面分析:

铸铁的组织和性能与石墨化程度有关.

* 影响石墨化的主要因素:

1)化学成分: C↑ 石墨化↑

Si↑石墨化↑(Si与Fe结合力比与C强,能增大铁水和固态铸铁中碳原子的游离扩散能力) ∵ (1) C ,Si过高,形成铁素体灰铁,强↓↓

过低,易形成硬脆的白口组织,并给熔化和铸造增加困难.

∴合理含量: 2.5~4.0%C,1.0~3.0%Si

∵(2) S ↑ 石墨化↓FeS—热脆易形成白口

∴一般0.15% 以下.

(3)Mn↑ 石墨化↓ 合理含量: 0.5~1.4%

少量:Mn+S—MnS, Mn+ FeS—Fe+MnS, MnS比重小,进入溶渣.Mn溶于F,提高基体强度.

过多: 阻止石墨化.

(4)P 促进石墨化,但不明显,多—冷脆∴合理量0.3% 以下

2)冷却速度: 冷却速度增加阻碍石墨化灰口—麻口—白口

3 灰口铁的孕育处理

为了提高灰口铁的强度,硬度,尽量使石墨片细化,对其进行孕育处理.即加入许多外来质点,增加石墨结晶核心,得到珠光体灰铁,受冷却速度影响小

孕育铸铁(又叫变质铸铁),适于较高强度,高耐磨性,气密性铸件

常用孕育剂:令Si 75%的硅铁,加入量为铁水的0.25~0.6%.冲入孕育剂. 与Si对石墨化影响一致

4 灰口铸铁的生产特点

1) 冲天炉熔炼: ∵Si Mn易氧化.∴配料时增加含量. 为降低含S量,选优质铁料和焦炭,减少从焦炭中吸S.在熔炼高牌号铸铁时,加废钢以控制含C量.(如孕育铸铁,原铁水含C,Si低,防止加入孕育剂后石墨粗)

2) 铸造性能优良,便于铸出薄而复杂的铸件,(流动性好,收缩↓)

3) 一般不需冒口,冷铁,使工艺简化.

4) 一般不用热处理,或仅需时效.

5 牌号和用途

牌号: HT+三位数HT—灰铁, 数—抗拉强度参考值Mpa (N/mm2)

* 选牌号时必须参考壁厚

类别铸件壁厚mm 抗拉强度Mpa 硬度HBS 类别铸件壁厚mm 抗拉强度Mpa 硬度HBS

HT100 2.5~10

10~20

20~30

30~50 130

100

90

80

110~167

93~140

87~131

82~122

HT150 2.5~10

10~20

20~30

30~50

175

145

130

120

136~205

119~179

110~167

105~157

此表中的铸件壁厚为铸件工作时主要负荷处的平均厚度.

三可锻铸铁(又叫马铁)

白口铁晶石墨化退火而成的一种铸铁

∵石墨呈团絮状,故抗拉强度↑ 且塑,韧↑

1 牌号及应用: KTH(KTZ)+3位数+2位数

KTH—F基体黑心KTZ---P基体

3位数—抗拉强度, 2位数---延伸率如KTH300—06, KTZ450—06

应用: 形状复杂,承受冲击载荷的薄壁小件(KTH),曲轴,连杆,齿轮等(KTZ)

2 生产特点

生产过程: 白口铁—石墨化退火(920~980℃,保温10~20h)—团絮状石墨

∴必须采用C,Si含量低的铁水,防石墨化. 通常2.4~2.8%C, 0.4~1.4%Si

熔点比灰铁高,凝固温度范围大,流动性不好,液固两相区宽,砂型耐火性要求高. 周期长(40~70h),成本高.

四球墨铸铁

铁水中加入球化剂,孕育剂

1 球铁的组织和性能

组织: 铁素体球铁: 塑性,韧性↑

铁素体+珠光体球铁: 两者之间

珠光体球铁: 强度,硬度↑

牌号: QT+三位数+ 两位数数字含义与可锻铸铁相同

性能: 强度塑性韧性远远超过灰铁,由于可铁,

铸造性,减振性,切削性,耐磨性等良好

疲劳强度语中碳钢接近

热处理性能好(退火,正火,调质等,淬火(等温淬火))

应用: 受力复杂,负荷较大的重要零件

∵铸造工艺比铸钢简单,成本低,性能好,代许多铸钢,可锻铸铁件

2 生产特点

(1)铁水: C↑(3.6~4.0%)接近共晶成分,可改善铸造性能和球化结果

S↑(<=0.07%)S易与和球化剂合成硫化物,浪费球化剂

P↓(<=0.1%)提高塑性,韧性

铁水出炉1400℃以防球化后温度过低.

(2)球化处理和孕育处理

球化剂(稀土镁合金), 使石墨呈球状析出

孕育剂: (硅铁75%Si)促使石墨化,防白口.使石墨细化,分布均匀

先用2/3铁水冲入球化剂,充分反应后,用1/3铁水冲入孕育剂,进行孕育.

处理后的铁水要及时浇注,保证球化效果.

(3)铸造工艺: 比灰铁易产生缩孔,缩松,夹渣等

a 热节上安冒口,冷铁—补缩

b 增加铸型刚度,防止铸件外形扩大—石墨膨胀

c S↓ 残余镁量↓ 降低型砂含水量—气孔↓(侵入)

Mg+H2O=MgO+H2↑MgS + H2O = MgO+ H2S↑

D 浇注系统应使铁水平稳流入,并有良好的挡渣效果

(4)热处理: 退火: 铁素体基体,塑韧↑QT420-10以上

正火: 珠光体基体强度硬↑ QT600-2以上.

§2 铸钢

钢铁件也是一种重要的铸造合金,产量仅次于灰铁,约为可铁和球铁的和.

一铸钢的类别和性能

二类: 铸造碳钢应用广泛: ZG+两位数(含C万分之几)

铸造合金钢

性能: 强塑韧可焊性↑

应用: 适于制造形状复杂的,强和韧性要求高的零件

铸—焊大件火车轮锻锤机架等

二生产特点

1 熔炼: 电弧炉(多用),感应炉(合金钢中小件),平炉等

电弧炉:利用电极与金属炉料间电弧产生热量熔炼金属.

优点:钢液质量高,熔炼速度快(一炉2~3h)温度容易控制,适于各类铸钢件

原料:废钢生铁铁合金等造渣材料氧化剂增碳剂等

感应炉: 利用感应圈中交流电的感应作用,使金属炉料(钢液)产生感应电流,产生热量.

优点: 加热速度快,热量散失少.氧化轻.

2 铸造工艺:

∵钢浇注温度高,流动性差,易吸气,氧化.体积收缩约为铸铁的三倍,易产生缺陷(气孔缩松变形裂纹等) ∴型砂: 高耐火性强透气退让性↑加冒口,冷铁—消耗大量钢水

3 热处理

∵晶粒粗大.组织不均,内应力,强塑↓

∴正火: 机械性能↑ 成本↓内应力↑

退火: 机械性能↓ 成本↑内应力↓ 形状复杂,易裂纹的铸件,或易硬化的钢退火为宜.

§3 有色金属

一铜及铜合金

1 纯铜: 导电导热↑ 塑↑(面心) 强硬↓

2 黄铜: Cu + Zn—普通黄铜Cu + Zn + Pb,Al,Si等特殊黄铜

可铸可锻

3 青铜: 除黄铜,白铜(铜镍合金)以外的,铜与其它元素组成.

锡青铜: Sn + Cn 耐磨耐蚀铝青铜: 耐磨耐蚀

4 铸造工艺

1) 熔炼: 易氧化吸气

①防氧化: 液面盖上溶剂(碎玻璃,苏打,鹏砂)

②脱氧:Cu+O2-Cu2O(氧化亚铜)塑↓加磷铜脱氧普通黄铜和铝青铜因有Zn能脱氧

③除气: 锡青铜: 吹N2, N2 上浮带出H2 . 铝青铜: 吹N2 黄铜: 沸腾法Zn(907℃)蒸汽带出H2

④精炼除渣:铝青铜液中有AL2O3,加碱性溶剂(苏打,莹石等)精练,造出比重小,熔点低的溶渣. 熔炼用坩埚炉

2) 铸造: ①细砂铸型—光洁减少切削量,粘砂

②浇注时勿断流—防氧化

③浇注系统使液流平稳流入—防飞溅

④加冒口—补缩(锡青铜出外)

二铝及铝合金

1 纯铝: 导电↑导热↑ 塑↑ 抗蚀↑(Al2O3) L1 L2……L7 号大,越不纯

2 铝合金: 比重轻熔点低导电导热耐蚀↑

铸造铝合金分四类:

①铝硅合金(硅铝明): 机械性能↑ 耐蚀性,铸造性↑适于形状复杂或气密性要求高的零件. 如内燃机气缸

②铝铜合金: 强,耐热↑ 比重大,铸造性↓(热裂纹↑疏松↑)

应用: 高强度,高温件如活塞牌号: ZL201

③铝镁合金:强度↑ 耐蚀↑ 耐热↓ 铸造性↓

应用: 受冲击载荷耐蚀件,形状简单

④铝锌合金: 强较高抗蚀↓ 热裂纹↑

应用:汽车拖拉机发动机零件,日用品.

3 铸造工艺

1) 熔炼: 除气(H2)除渣(Al2O3)

常用方法,用钟罩压入六氯乙烷(C2Cl6)

3C2Cl6 + 2Al---2AlCl3↑+3C2Cl4↑AlCl3沸点183℃, C2Cl4 沸点121℃带出H2

或3ZnCl2 + 2Al=3Zn + 2AlCl3↑

防氧化: 加KCl NaCl 溶剂

2) 铸造:与铜合金相同

第三章砂型铸造

目前,铸件生产的主要方法,砂型铸件占铸件总量的90%以上,可生产各种铸钢,灰铁,球铁,可锻铸铁,有色金属等.用于铸造各种机械零件

砂型铸造生产过程:

配砂→造型→烘干

制模熔化浇注→落砂→清理→检验

配砂→造芯→烘干

造型操作顺序:

1安放铸模2套下箱,撒防粘材料3盖上面砂4铲填背砂5用尖头砂冲舂砂6用平头砂冲舂砂7刮去多余型砂8翻转下型9撒分型砂10吹去铸模上的分型砂11撒防粘材料12加面砂13填上型14扎通气孔15去上型16

起模17挖浇口18合箱浇注.

§1 型砂及型芯砂

一型砂(芯)性能

1强度:型砂在外力作用下,不易破坏的性能,强度不足,会造成塌箱,砂眼等

2透气性:型砂之间本身有空隙,具有透气的能力.透气性不好,易出现气孔.

3耐火性:型砂在高温金属液的作用下而不软化,熔化.若耐火性不足,砂粒粘在铸件表面上形成一层硬皮,造成切削加工困难,粘砂严重,铸件报废.

4退让性:型(芯)砂具有随铸件的冷却收缩而被压缩其体积的性能. 若退让性不足,铸件收缩受阻,内应力加大,甚至产生裂纹、变形等.加锯末、木屑,提高退让性.

二型砂的分类、成分和应用

1 粘土砂:砂子,粘土,水,附加物(煤粉,木屑等).应用广泛:

1) 不受铸件大小,重量,尺寸,批量影响.

2) 铸钢,铸铁,铜,铝合金等均可铸.

3) 手工,机器造型均可.

4) 粘土来源广,价低.

粘土砂分两类: 湿型砂:中,小件.

干型砂:质量要求高的件,大件.

2 水玻璃砂:水玻璃(硅酸钠的水溶液)为粘结剂

优点:不需烘干,硬化速度快,生产周期短,强度高,易机械化.

缺点:易粘砂,出砂性差,回用性差.

3油砂:植物油为粘结剂(桐油,亚麻油),油在烘烤时生成强度很高的氧化膜.

优点:干强度高,不易吸湿返潮,退让性,出砂性↑,不易粘砂,内腔光滑.

缺点:价格高

5 树脂砂:合成树脂作粘结剂.

优点:生产率高,不需烘干,强度高,型芯尺寸精确,表面光滑,退让性,出砂性好.

§2 造型方法选择

造型是砂型铸造最基本的工序,造型方法选择的是否合理,对铸件质量和成本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各种手工造型方法的特点和应用

优点:操作灵活,适应性强,模型成本低,生产准备时间短.

缺点:铸件质量差,生产率低,劳动强度高.

应用:单件,小批.

1 按砂箱分:两箱:基本方法,各种批量,大小件

三箱:手工,单件,小批,两个分型面

地坑:小批,大,中件

脱箱:小件

劈箱:大件,如机床床身

2 按模型分: 整模:最大截面在一端,且为平面

分模:最大截面在中部

活块:有突出部位,难起模,单件,小批

控砂:分型面为非平面,要求整模,单件,小批

刮板:回转件,轮

假箱:成批,需控砂的件

假箱:造型前先做一个特制的假箱,来代替造型用的底板,然后做下型,由下型做上型.

假箱:(1)先假箱(2)放模型(3)砂托(4)高至突点(5)下型(6)由下型做上型.

二机器造型及其工艺特点

优点:生产率高,铸件尺寸精确,光洁度高,加工余量少,劳动强度小,大批量生产.

缺点:厂房,设备等要求高,投资大,批量生产才经济,只适于两箱(中箱无法紧实),不宜用活块.

§3 浇注位置与分型面的选择

浇注位置---指金属浇注时铸件所处的空间位置

分型面---指砂箱间的接触表面

一浇注位置选择原则:

铸件浇注位置对铸件质量,造型方法等有很大影响,应注意以下原则:

1铸件重要的加工面应朝下:

1) 若做不到,可放侧面或倾斜

2) 若有几个加工面,则应把较大的放下面.

如导轨面是关键面,不允许有缺陷,则要放下面,伞齿轮

2 铸件的大平面应朝下

原因:上表面出现缺陷,尤其易夹砂.

3 面积大的薄壁部分放下面或侧面

有利于金属充填,防止浇不足

4 易形成缩孔的铸件,厚的部分放在铸型上部或侧面,便于安置冒口,以补缩.

二铸型分型面的选择原则

分型面选择的合理可以简化造型操作,提高劳动生产率.

1 便于起模,故分型面应选择在铸件最大截面处

(手工造型时,局部阻碍起模的凸起可做活块)

2 应尽量减少分型面和活块数量(中小件)

3应尽量使铸件的重要加工面或大部分加工面和加工基准面位于同一砂型中

4 尽量采用平直分型面,以简化操作及模型制造

5 尽量减少型芯和便于下芯,合型及检验位置

§4 工艺参数的选择

一机加余量和铸孔

1 金属种类: 灰口铸铁:表面平整,加工余量少.

铸钢:浇注强度高,表面不平,加工余量大.

有色金属:表面光洁.

2 生产条件:大批量生产:机器造型,加工余量少.

小批量生产:手工造型,加工余量大.

3.尺寸位置: 尺寸大:变形大,加工余量大.

铸件顶面与底面,侧面比,表面质量差,余量大.

孔: 铸铁d<30mm,铸钢d<60mm,一般不铸,因铸出造型工艺复杂,质量不易保证,反而给机加带来困难.

二拔模斜度:

为起模方便,把垂直壁做成斜的.

与立壁高度,造型方法,模型材料等有关,一般15′--3°

机器造型比手工斜度小

木模比金属模斜度大

立壁高斜度小

三收缩率:

收缩量=铸件尺寸×铸造收缩率

灰铁: 0.7—1.0% 铸钢: 1.3—2.0% 锡青铜: 1.2—1.4%

因收缩是非自由的,所以受铸件形状,尺寸的影响.

四型芯固定(一般靠型芯头)

型芯头的形状和尺寸对于型芯的装配工艺性和稳定性有很大影响.

(1)垂直芯头---上芯头斜度大,高度小些,便于和箱,若垂直型芯粗,短,上芯头可省略.

下芯头斜度小,高度大些,稳定.

对于只能做上芯头的型芯,做成吊芯或盖板型芯.

(2)水平芯头---芯头较长,芯头也有斜度,便于下芯合箱,悬壁型芯头必须长而大,以支持型芯,防下垂,或被金属液抬起.

§5 冒口与冷铁的应用

一冒口应用:主要作用---补缩,同时能排气,集渣.

1 冒口设置原则:

(1) 保证顺序凝固,放在最后凝固部分---基本作用

(2) 尽量放在铸件最高处,有利补缩,熔渣易浮出.

(3) 冒口最好放在内浇口附近,使金属液通过冒口再进入铸型,提高补缩效果.

(4) 尽量避开易拉裂部位;不影响自由收缩.

(5) 尽量放在需加工部位,便于清理.

2 冒口大小,依合金收缩性质及具体铸件凝固条件查手册.

二冷铁应用:

1 分类:

非冷铁:只和铸件外表面接触而起激冷作用,与型砂一起清出,不重复使用.

内冷铁:浇注后冷铁被金属液包围与铸件熔合在一起.有气密性要求的部分

不能用.

2 作用:

(1) 减少冒口数量: 改善凝固顺序,有利外缩.

(2) 可减少冒口尺寸: 加内冷铁,加快铸件冷却.

(3) 消除局部热节处的缩孔和缩松: 加外冷铁.

(4) 防止铸件产生裂纹: 同时凝固,如两壁交接处放冷铁,以消除热节.

(5) 提高铸件硬度和耐磨性: 利用外冷铁加快冷却,细化组织,提高硬度.

第四章特种铸造

§1 金属型铸造

将液态合金浇入金属铸型,得到铸件.

一金属型: 垂直式,水平式,复合式

垂直式: 易取件,没浇注系统多用.

材料: 灰铁,要求高铸钢

内腔: 金属型芯,砂芯. 有抽芯机构

二铸造工艺: 金属型导热快,没有退让性,透气性.

1 金属型应保持一定的工作温度.

具有良好的充型条件和一定的激冷作用.

1) 喷刷涂料前预热.

保证涂料层致密,均匀. 合金铸铁80—150℃; 铸钢100—250℃.

2) 浇注前预热

降冷却速度,防白口.

2 喷刷涂料

1) 减缓冷却速度,防白口2) 防高温液体对铸型直接冲刷

3) 有一定蒸汽,排气能力,防气孔.

铸铁—石墨粉涂料,炭墨涂料; 铝合金—氧化锌涂料,滑石粉

3 合理浇注温度:

∵导热快,t浇比砂型高20~35℃

4 适宜出型时间

收缩快—出型难冷速大—白口

三特点

1多次浇注,节工时,型砂,提高生产率2改善劳动条件

3铸件光洁度高 4组织致密,机械性能高

5成本高,周期长,工艺要求严,易出现白口,多用于生产有色金属

§2 压力铸造

高压下(5~500MPa)快速(0.001~0.2)将液态或半液态合金压入金属铸型中,并在压力下结晶.

专用设备:压铸机专用压型—压型

一工艺过程见书中P42

二特点1精度,表面质量↑最小铸孔直径0.7mm

2可压除形状复杂的薄壁件.(高压冲型↑)

3铸件强,硬↑ (压力下结晶致密)

4 生产率↑易自动化

5投资大,适于批量

6种类受限,不宜压铸高熔点合金

7压速高,易形成气孔

8不宜热处理

应用:汽车仪表行业,广泛应用.

§3 熔模铸造

溶膜铸造是用易熔材料制成模型,然后在模型上涂挂耐火材料,经硬化后,在将模型熔化排出型外,从而获得无分型面的铸型,铸型焙烧后即浇注

一工艺过程

1蜡模制作

1) 压型:制蜡模的专用模具,钢铜铝切削而成

2) 蜡模的压制:石蜡,峰蜡,硬脂酸,松香等,将熔化的蜡料压入压型中,冷凝后取出,修去毛刺,得到蜡模

3) 蜡模组装:若干蜡模焊在一个直浇棒上.

2结壳:蜡模涂上涂料,硬化干燥等

1) 浸涂料(石英粉+粘结剂的糊状物)表面光洁

2) 撒砂(粗石英砂)的目的:增厚型壳

3) 硬化(水玻璃+NH4CL—SIO2)化学硬化

3脱蜡焙烧

1) 脱蜡:热水或水蒸气

2) 焙烧:加热800~1000℃提高型壳强度

4 填砂:浇注

1) 填砂:型壳放入铁箱中,周围干砂充填

2) 浇注:趁热(600~700℃)进行浇注

5落砂清理冷却后,破坏型壳,取出铸件,去浇口,毛刺,退火或正火,以便得到所需机械性能.

二特点和应用

1铸造精度,光洁度高,且可浇注形状复杂的件

2能铸造各种合金(型壳是高级耐火材料)

3单件,小批,大批量生产均可

4少无切削加工(Ra3.2~1.6um)稍磨

5材料贵,工艺过程繁杂,生产周期长.

应用: 使用高熔点合金精密铸件的成批,大量生产,形状复杂,难以切削加工的小零件. 如:汽轮机叶片,工艺品§4离心铸造

将液态金属浇入高速旋转(250~1500r/min)的铸型中,使金属液在离心力作用下充填铸型并结晶.

一基本方式

1立式:圆筒件自动形成内腔,壁厚不均用高度小的件.

2卧式:壁厚均匀,适于长筒,可双金属浇注.

二特点应用

第三部分金属压力加工

概述

一什么是压力加工

靠外力使金属材料产生塑性变形而得到预定形状与性能的制件(毛坯或零件)的加工方法。

外力——冲击力:锤类静压力:压力机

各类钢和大多数有色金属及其合金都具有一定的塑性,因此,都能在热态或冷态下进行压力加工。

应用广泛:运输工具96%;汽车拖拉机95%;

航天、航空90%;农用机械工业80%。

二分类

1 轧制:金属坯料在两个回转轧辊的缝隙中受压变形以获得各种产品的加工方法。靠摩擦力,坯料连续通过轧辊间隙而受压变形。

主要产品:型材、圆钢、方钢、角钢、铁轨等。

2 挤压:金属坯料在挤压模内受压被挤出模孔而变形的加工方法。

正挤:金属流动方向与凹模运动方向相同。

反挤:金属流动方向与凹模运动方向相反。

3 拉拔:将金属坯料拉过拉拔模的模孔而变形的加工方法。

产品尺寸精度、表面光洁度较高,所以,常用于轧制件的再加工,提高产品质量。

坯料:低碳钢、有色金属及合金。

外力:拉力。

4 自由锻:金属坯料在上、下抵铁间受冲击力或压力而变形。

外力:压力。

5 模锻:金属坯料在具有一定形状的模膛内受冲击力或压力而变形的加工方法。

6 冲压:金属板料在冲模之间受压产生分离或成形。

1—5 立体变形(三维); 6 平面变形(二维);

1—6 可冲击力、可静压力。

三特点:(与铸造比)

1 优点:(1)结构致密、组织改善、性能提高、强、硬、韧↑

(2)少无切削加工,材料利用率高。

(3)可以获得合理的流线分布(金属塑变是固体体积转移过程)。

(4)生产效率高。(如:曲轴、螺钉)

2 缺点:(1)一般工艺表面质量差(氧化)。

(2)不能成型形状复杂件(相对)

(3)设备庞大、价格昂贵。

(4)劳动条件差(强度↑、噪音↑)

第一章金属塑性变形

§1 金属塑性变形的实质

一晶体:

1 晶体:物质中的原子按一定规律在三维空间周期重复排列。

2 单晶体:具有一个晶粒的晶体(由一个晶核生长而成的晶体)。

3 多晶体:大量晶粒组成的晶体。

二变形:

1 弹性变形:(暂时的变形)σ<σe 力未去除。

弹性塑性变形:(暂时变形)σ<σs力未去除。

纯塑性变形:永久变形外力去除。

2 变形机制:

单晶体塑性变形:滑移。

多晶体塑性变形:滑移+晶粒转动。

三滑移:

1 单晶体:

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与另一部分沿着一定的晶面产生相对滑动,叫滑移。这个晶面—滑移面。

※与滑移面垂直的应力不引起滑移,只会弹性变形,大到一定程度引起脆断。

(上面所描述的滑移运动,相当于两部分晶体彼此进行的刚体性运动,是由外力作用下发生的,而且所需力较大,但使测力却小得多。近代塑性理论研究认为滑移变形是由于位错的滑移运动引起的。)

理想晶体结构:锌单晶理论计算:σs=350kg/mm2

实测σs=0.1kg/mm2

晶体内部存在缺陷:

点缺陷:缺一个原子。

线缺陷:缺一行原子、—位错。

面缺陷:

滑移逐步在滑移面上传布,直至晶体表面。

2 多晶体

塑性变形先在晶面方向有利于滑移的晶粒内开始,然后不利于滑移的晶粒向有利变形的方向转动,

协调变形,使滑移继续进行。

§2 塑性变形后金属的组织和性能

一、组织:

1 、晶粒沿变形最大的方向伸畅。

2、晶格晶粒均发生扭曲,产生内应力。

3、晶粒间产生碎晶。

二、性能:

强度,硬度↑。塑性,韧性↓

原因:(微观)碎晶,晶格扭曲,增大滑移阻力。

三、加工硬化

塑变程度增大,金属强度,硬度升高;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

1、有利:强化金属,形变强化

有害:变形抗力↑,继续压力加工困难,对模具不利,设备吨位↑

加工硬化的结果使金属的晶体构造处于不稳定的应力状态,具有自发恢复稳定状态的趋势(室温不行)

2、消除方法:加热回复再结晶

1)回复:金属冷变形后,加热到一定温度,原子恢复正常排列,消除了晶格扭曲。加工樱花部分消除,原子获得能量。震动加剧,回复正常排列。

T回=(0.25~0.3)T熔(室温+273)

T回、T熔分别位金属回复、熔化的绝对温度。

2)再结晶:温度再增加,金属原子获得更多能量,则以碎晶和杂质位核结晶成新的晶粒。

实质:无畸变组织代替即便组织,完全消除加工硬化。

T再=0.4T熔

T再—金属绝对再洁净温度。

再结晶退火—加热—再结晶—金属再次获得良好塑性

高温下受力塑性变形—硬化于再结晶同时存在

四、冷变形、热变形

冷变形—T再以下发生的变形。

热变形—T再以上发生的变形。

* 1、冷变形后具有加工硬化组织,能获得较高的表面光洁度及硬度,但变形程度不宜过大,避免破裂。

2、热变形可得到再结晶组织,变形程度大,无加工硬化,获得良好的机械性的组织。

冷变形后的件若继续加工,要再结晶退火。

∴金属压力加工主要采用热变形来进行。

五、锻造和纤维组织

1、锻造

1镦粗:横截面积变大:Y镦=F/F0=H0/H>1

2拨长:横截面积变小:Y镦=F0/F>1

F0—变形前横截面面积,F—变形后横截面面积

Y<2 组织细化,性能↑

Y=2~5 方向性↑

Y>5 组织紧密程度,晶粒细化,均达极限。性能方向性↑↑

出现性能方向性的组织已是纤维组织。

2、纤维组织:

金属发生塑性变形时,金属的晶粒形状和沿晶界分布的杂质形状都发生变化,它们将沿着变形方向被拉长,呈纤维形状。这种结构较纤维组织。

1)影响:使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出现方向性

平行纤维方向:塑、韧性↑

垂直纤维方向:塑、韧性↓

2)利用:因流线稳定性很高,不能用热处理方法消除,只有经过锻压使金属变形,才能改变方向和形状。因此,位提高零件机械性能,尽量做到:

a) 使纤维方向于零件的轮廓相符合,而不被切断。

b) 使零件受σmax拉应力与纤维方向一致。τmax与纤维垂直。

§3金属的可锈性

可锈性:是衡量材料在经受压力加工时获得量件难度程度的一个工艺性能。

在力作用下稳定改变自己形态或尺寸,而其各质点间联系不破换的能力。

包括方面:1塑性↑:变形时金属不易开裂。δ、ψ、αk↑

↓2变形抗力↓:省力,不易磨损模具,小设备,消耗能量小。

一、金属本质的影响:

1 化学成分:1)纯金属可锻性良好(合金晶格畸变)F e>F

2)含有形成碳化物的元素,则可锻性↓。

如:W、Ti|。WC使硬质合金硬、脆。

2、金属组织影响:1)固溶体(如A)比碳化物(F e3C)好。

3)晶粒细、均匀、可锻性↑。

3、晶体结构:面心立方>体心立方>密排六方。

二加工条件:

1 变形温度:t↑变形抗力↓塑性↑T再以上,塑性↑↑

如:碳钢在A3线上,组织为A、面心、塑性↑

※t过高,易产生“过热”、“过烧”、“脱碳”、“严重氧化”。

始锻温度:AE线下200℃左右。

终锻温度:800℃(T再以上)

2 变形速度:单位时间内的变形程度。

V<C:∵V固、V再来不及完全消除加工硬化。

V>C:热效应,明显提高变形温度,但只在高速锤上才能有热效应。

高速锤:12—25m/s,普通锤:5—9m/s。

3 应力状态:

压应力下变形,对塑性有利,阻止裂纹扩展,焊合(孔、缝)

拉应力下变形,对塑性不利,气孔、裂纹等缺陷处易引起应力集中,缺陷扩展,导致破裂。

1—9 塑性逐渐下降

※三向不等压应力会使大理石塑性变形,挤压比拉拔时塑性好,三向压应力不等,才能塑变,否则弹变。压应力会加大金属内摩擦,使变形抗力增加,故本质塑性较高的变形时出现拉应力,可减少变形抗力,对本质塑性较差的,应尽量在压应力下进行,以防止裂纹产生。

作业:

1 碳钢在锻造温度范围内变形时,是否会有加工硬化?

2 铅在20℃、钨在1100℃时变形,各属那种变形?为什么?(钨的熔点3380℃)

3 纤维组织是怎样形成的?它的存在有何利弊?

4 如何提高金属的塑性?最常用的措施是什么?

5 “趁热打铁”的含意?

6 三向压应力相等,能否产生塑性变形?

第二章自由锻

自由锻造: 利用冲击力或压力使金属在上、下两抵铁之间产生变形,得到所需的形状和尺寸的锻件,金属在受力变形时,在抵铁间向各个方向自由流动,不受限,形状、尺寸由锻工控制。

一特点:1 工具简单、通用性强。(成型部分)

2 应用广泛,几克——几百吨,机械性能高。

3 锻件尺寸精度差,材料利用率低。

4 只能用于形状简单的锻件。

5 劳动强度大(尤其手工)。

二分类:1 手工锻:砧子,大、小锤,炉子等,小型件。

2 机器锻:空气缸、蒸汽—空气缸,冲击力

液压机、吨位静压力

§1 几个主要工序

一镦粗:截面增加、高度减小的工序。

应用:1)小截面变成大截面,高度减小件。

2)冲孔前,平整端面。

3)提高机械性能(细化组织、破坏碳化物)(与拔长配合)

※H/D=0.8—2 一般毛坯

H/D=2—3 双鼓形

H/D>3 失稳

H/D<0.8 变形小、变形力大。

二拔长:毛坯横截面减小,长度增加。

应用:1)减小截面,增加长度。

2)提高机械性能(与镦粗反复进行)

※ 1 拔长时不断翻转。

2 送进量:合适:L/h=0.5—1

L/h>1 展宽过大,拔长效率↓

L/h<0.5 折叠与双鼓形类似。

三冲孔:透孔、不透孔(盲孔)

开式冲孔

闭式冲孔—反挤压

※ 1 开式冲孔,先镦平端面

2 冲通孔时:薄件—面冲通:H/D<0.125 实心单面冲孔

厚件双面冲:一面冲2/3δ

反面冲通。

为拔冲头方便,冲孔时洒煤粉。

四弯曲:毛坯弯成一定角度。

外侧受拉

内侧受压内侧起皱

※弯曲角度不可太大,过大外侧拉裂

§2 自由锻件的结构工艺性

原则:满足使用性能要求,符合自由锻工艺要求,节约金属,保证质量,提高生产率。

一尽量避免锥体或斜面(因必用专用工具,成型困难)

二锻件由几个简单几何体构成时,交接处不应形成空间曲线。

三锻件不应设计出凸台、筋板。

四椭圆形、工字形等避免。

五截面变化不宜太大。锻造比太大

六外表面复杂的锻件不应设计

分别锻造、焊接或机械联接。

§3 自由锻造工艺规程的制定

内容:由零件图→绘制锻件图→计算坯料质量和尺寸→选择锻造工序→设备和吨位→加热规范→规定技术要求→检验要求→编制劳动组织和工时。

一绘制锻造图:根据零件图绘制

1 敷料:为简化锻件形状而增添的金属(也叫余块)。

2 加工余量:自由锻件精度、尺寸、表面质量较差。

需切削加工,所以,留余量。

3 锻造公差:锻件实际尺寸和名义尺寸之间所允许的最大偏差。

零件图用双点划线,锻件实线,

零件尺寸加括号,公差查手册。

二计算坯料质量和尺寸

1 锻件的坯料质量G坯料=G锻+G烧+G料头

G烧损=G锻×(2—3)% (首次)

G锻×(1.5—2)% (二次以后)

G料头=G锻×(2—4)% (钢材)

2 尺寸:与第一道工序的变形性质有关。

镦粗:毛坯1.25<H/D<2.5

拔长:钢锭坯料:y≥2.5—3

轧制钢料:y=1.3—1.5

坯料截面积=锻件最大部分截面×y

三选择锻造工序:

包括基本工序、辅助工序及修整工序。

根据锻件技术要求,坯料情况,生产批量等确定。

一般:盘类:镦粗、(或拔长、镦粗)冲孔。

轴类:拔长(拔+镦粗)、压肩。

筒类:镦粗(镦+拔)、冲孔、在心轴上拔长。

环类:镦粗(拔+镦)、冲孔。

四选择锻造设备

镦粗:G=(0.002—0.003)kF(kg)

k为系数,与σb有关,F为锻件镦粗后与工具接触面水平投影.(mm2) 拔长: G=2.5F (kg)

F—坯料横截面面积(cm2)

五加热

新书P72 表3—4

六锻后冷却及热处理

空冷坑冷炉冷

退火正火(+高温回火)

工具钢:正火或球化退火

中碳钢、合金钢:一般调质。(对于不进行最终热处理)

作业:在如图两种砧铁上拔长时,效果有何不同?

第三章模锻

模锻:金属坯料在模具中成型,得到与模膛形状相符的锻件。

一特点

优点:1 操作技术要求不高,生产率高。

2 尺寸精确,加工余量小。

3 形状较复杂。

4 节省材料,减少切削量,降低成本(批量)。

缺点:1 受设备吨位限制,质量不能太大(150kg以下)

2 锻模成本高,不宜于小批、单件生产。

3 劳动强度较低。

二设备:锤和压力机

区别自由锻锤模锻锤

框架不封闭封闭

间隙较大较小

砧座较轻10—20倍吨位较重20—25倍吨位

模锻件质量除由模具控制外,模锻设备也是主要因素之一。

§1 锤上模锻

一工艺规程制定:

(1)根据锻件类型及具体生产条件确定合理工艺方案。

(2)由零件图及工艺方案→锻件图。

(3)确定工步,进行模膛设计和工步设计。

(4)计算毛坯质量、尺寸、确定设备吨位。

(5)设计锻模

(6)确定切边、冲孔工序并设计相应模具。

(7)加热、冷却、热处理规范。

(8)确定校正、清理工艺及设备

1 确定工艺方案:

1)长轴类锻件

拔长—滚压—预锻—终锻同一模具上设置

2)短轴类(盘类)件

镦粗—终锻镦粗—预锻—终锻

2 制定锻件图

1)选分模面:(关系到出模、成型、材料利用率等)

原则:a、保证锻件能完整地从模膛中取出

b、使模膛浅而宽,便于加工、利于金属流动

c、应使上、下模膛沿分模面的轮廓一致,便于检查上、下模错移

d、分模面应使锻件上敷料最少

e、分模面尽量选平面

f、有流线要求时,依受载情况确定

2)确定余量、公差、敷料

机械加工余量:一般1—4mm,比自由锻小的多。

公差:一般±0.3—3mm

a、模膛公差

b、防止上、下模没闭合,金属没充满模膛

c、上、下模错移

d、模膛磨损、变形等

敷料:为简化形状,d<25—30mm,孔不锻出

3)确定模锻斜度

锻件上平行于锤击方向必有斜度,以利于取件,且锻件冷却收缩,锻模回弹。

斜度大小与锻件形状尺寸、材料性质(摩擦系数)、锻造方法(如平锻有顶出装置,斜度小)等有关。一般钢件外模锻斜度α=5—15°

内斜度比外斜度大2—3°,因为内壁冷缩,夹紧工件。

(工艺技术)第章铸造工艺设计基础

第1章铸造工艺设计基础 § 1-1零件结构的铸造工艺性分析 § 1-2铸造工艺方案的确定 § 1-3铸造工艺参数的确定 § 1-4砂芯设计 铸造生产周期较长,工艺复杂繁多。为了保证铸件质量,铸造工作者应根据铸件特点,技术条件和生产批量等制订正确的工艺方案,编制合理的铸造工艺流程,在确保铸件质量的 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生产成本和改善生产劳动条件。本章主要介绍铸造工艺设计的基础知 识,使学生掌握设计方法,学会查阅资料,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1零件结构的铸造工艺性分析 铸造工艺性,是指零件结构既有利于铸造工艺过程的顺利进行,又有利于保证铸件质量。 还可定义为:铸造零件的结构除了应符合机器设备本身的使用性能和机械加工的要求外,还应符合铸造工艺的要求。这种对铸造工艺过程来说的铸件结构的合理性称为铸件的铸造工艺性。 另定义:铸造工艺性是指零件的结构应符合铸造生产的要求,易于保证铸件品质,简化 铸造工艺过程和降低成本。 铸造工艺性不好,不仅给铸造生产带来麻烦,不便于操作,还会造成铸件缺陷。因此,为了简化铸造工艺,确保铸件质量,要求铸件必须具有合理的结构。 一、铸件质量对铸件结构的要求 1 .铸件应有合理的壁厚 某些铸件缺陷的产生,往往是由于铸件结构设计不合理而造成的。采用合理的铸件结构,可防止许多缺陷。 每一种铸造合金,都有一个合适的壁厚范围,选择得当,既可保证铸件性能(机械性能)要求,又便于铸造生产。在确定铸件壁厚时一般应综合考虑以下三个方面:保证铸件达到所需要的强度和刚度;尽可能节约金属;铸造时没有多大困难。 (1 )壁厚应不小于最小壁厚 在一定的铸造条件下,铸造合金能充满铸型的最小壁厚称为该铸造合金的最小壁厚。为了避免铸件的浇不足和冷隔等缺陷,应使铸件的设计壁厚不小于最小壁厚。各种铸造工艺条件下,铸件最小允许壁厚见表7-1?表7-5 表1-1砂型铸造时铸件最小允许壁厚(单位:mm) 合金种类铸件最大轮廓尺寸为下列值时/ mm

铸造文献综述

概述 铸造是人类掌握比较早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已有约6000年的历史。中国约在公元前1700~前1000年之间已进入青铜铸件的全盛期,工艺上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铸造是将金属熔炼成符合一定要求的液体并浇进铸型里,经冷却凝固、清整处理后得到有预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铸件的工艺过程。铸造毛坯因近乎成形,而达到免机械加工或少量加工的目的降低了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制作时间.铸造是现代装置制造工业的基础工艺之一。被铸金属有:铜、铁、铝、锡、铅等,普通铸型的材料是原砂、黏土、水玻璃、树脂及其他辅助材料。特种铸造的铸型包括:熔模铸造、消失模铸造、金属型铸造、陶瓷型铸造等。(原砂包括:石英砂、镁砂、锆砂、铬铁矿砂、镁橄榄石砂、兰晶石砂、石墨砂、铁砂等)。 铸造的发展 中国商朝的重875公斤的司母戊方鼎,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尊盘,西汉的透光镜,都是古代铸造的代表产品。早期的铸件大多是农业生产、宗教、生活等方面的工具或用具,艺术色彩浓厚。那时的铸造工艺是与制陶工艺并行发展的,受陶器的影响很大。 中国在公元前513年,铸出了世界上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铸铁件-晋国铸型鼎,重约270公斤。欧洲在公元八世纪前后也开始生产铸铁件。铸铁件的出现,扩大了铸件的应用范围。例如在15~17世纪,德、法等国先后敷设了不少向居民供饮用水的铸铁管道。18世纪的工业革命以后,蒸汽机、纺织机和铁路等工业兴起,铸件进入为大工业服务的新时期,铸造技术开始有了大的发展。 进入20世纪,铸造的发展速度很快,其重要因素之一是产品技术的进步,要求铸件各种机械物理性能更好,同时仍具有良好的机械加工性能;另一个原因是机械工业本身和其他工业如化工、仪表等的发展,给铸造业创造了有利的物质条件。如检测手段的发展,保证了铸件质量的提高和稳定,并给铸造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电子显微镜等的发明,帮助人们深入到金属的微观世界,探查金属结晶的奥秘,研究金属凝固的理论,指导铸造生产。 铸造产品发展的趋势是要求铸件有更好的综合性能,更高的精度,更少的加工余量和更光洁的表面。此外,节能的要求和社会对恢复自然环境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为适应这些要求,新的铸造合金将得到开发,冶炼新工艺和新设备将相应出现。 铸造生产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在不断提高的同时,将更多地向柔性生产方面发展,以扩大对不同批量和多品种生产的适应性。节约能源和原材料的新技术将会得到优先发展,少产生或不产生污染的新工艺新设备将首先受到重视。质量控制技术在各道工序的检测和无损探伤、应力测定方面,将有新的发展。 铸造业的发展,铸造是现代机械制造工业的基础工艺之一,因此铸造业的发展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生产实力。据2008年统计,我国年产铸件3350万吨,是世界铸造第一大国。 例如

金属工艺学小论文

金属工艺学小论文 题目:电火花加工原理及发展趋势院系:航天学院18系 学号:1121820220 姓名:李慧慧 日期:2014年10月03日

电火花加工原理及发展趋势 李慧慧 摘要:结合电火花加工技术现状,概述了其方法原理;结合国内外的最新发展,综述了电火花技术的发展趋势及未来状况。 关键词:电火花加工发展趋势 一、电火花加工的原理 电火花加工是利用脉冲放电对导电材料的腐蚀作用去除材料,已获得一定形状和尺寸的一种加工方法。 图-1 电火花加工原理图 脉冲电源发出一连串的脉冲电压,施加在浸于工作液(一般为煤油)中的工具电极和工件电极上。当两极间的距离很小(0.01~0.5mm)时,由于电极间的微观表面凸凹不平,两极间离得最近的突出点或尖端处的电场强度一般为最

大。其间的工作液被电离为电子和正离子,使介质被击穿而形成放电通道,在电场力作用下,通道内的电子高速奔向阳极,正离子奔向阴极,而产生火花放电。由于受到放电时磁场力和周围工作液的压缩,使得放电通道的横截面积很小,通道内电流密度很大,可达274/10~10cm A 。电子和正离子在电场力作用下高速运动,互相碰撞,并分别轰击阳极和阴极。这种动能转化为热能,产生巨大的热量,使整个通道形成一个瞬时热源,致使通道中心温度高达10 000°C 左右,使电极表面局部金属迅速融化甚至汽化。由于一个脉冲放电时间极短(约8610~10--s ),熔化和汽化的速度极高,具有爆炸性质,爆炸力把熔化和汽化了的金属微粒迅速的抛离电极表面。每个脉冲放电后,就在工件表面形成一个极小的圆坑。放电过程不断重复进行,随着工具电极由直流伺服电动机(或液压进给系统,或进步电动机)进给调节系统带动不断进給,工件材料不断被蚀除,这样工具电极的轮廓形状就可精确地复制在工件上,以达到加工的目的。 电火花加工过程中,不仅工件电极被蚀除,工具电极也同样被蚀除,但两级的蚀除两不同。应将工件接在蚀除量大的一极。当脉冲电源为高频(即用脉冲宽度小的短脉冲做精加工)时,工件接正极,当脉冲电源为低频(即用脉冲宽度大的短脉冲做粗加工)时,工件接负极。当用钢做工具电极时,工件一般接负极。 二、电火花加工特点 1.脉冲放电的能量密度高,便于加工用普通的机械加工方法难于加工或无法加工的特殊材料和复杂形状的工件。不受材料硬度影响,不受热处理状况影响; 2.脉冲放电持续时间极短,放电时产生的热量传导扩散范围小,材料受热影响范围小; 3.加工时,工具电极与工件材料不接触,两者之间宏观作用力极小。工具电极材料不需比工件材料硬,因此,工具电极制造容易; 4.可以改革工件结构,简化加工工艺,提高工件使用寿命,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三、电火花加工工艺的发展趋势 目前电火花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工微细化 随着工程技术领域对微型机械的迫切需求,微细加工已不再是微电子机械技术的代名词。微细电火花加工技术的应用领域已经从简单的轴孔

金属工艺学含答案

铸造 一、填空题 1.通常把铸造方法分为____砂型铸造_____ 和_____特种铸造_____ 两类. 2.特种铸造是除_____砂型铸造____ 以外的其他铸造方法的统称, 如_压力铸造__、 ____ ___离心铸造___ ____金属型铸造___ ____熔膜铸造____及连续铸造等。 3.制造砂型和芯用的材料,分别称为____型砂____和_____芯沙_____,统称为造型材料。 4.为保证铸件质量,造型材料应有足够的_____强度______,和一定___耐火性____ 、 ____透气性____、____退让性_____、等性能。 5.用_____芯沙_____和____芯盒_____制造型芯的过程叫造芯。 6.为填充型腔和冒口儿开设于铸型中的系列通道称为浇注系统,通常由 ___浇口杯_____ _____内浇道______ ______横浇道____ ______直浇道_____组成。 7._____落沙_____使用手工或机械使铸件或型砂、砂箱分开的操作。 二、单向选择题 1.下列使铸造特点的是(B ) A成本高 B 适应性广 C 精度高 D 铸件质量高 2.机床的床身一般选( A ) A 铸造 B 锻造 C 焊接 D 冲压 3.造型时上下型的结合面称为( D ) A 内腔 B 型芯 C 芯头 D 分型面 4.型芯是为了获得铸件的( C ) A 外形 B 尺寸 C 内腔 D 表面 5.造型时不能用嘴吹芯砂和( C ) A 型芯 B 工件 C 型砂 D 砂箱 6. 没有分型面的造型是( A ) A 整体模造型 B 分开模造型 C 三箱造型 D 熔模造型 7.冒口的主要作用是排气和( B ) A 熔渣 B 补缩 C 结构需要 D 防沙粒进入 8.浇铸时产生的抬箱跑火现象的原因是(C ) A 浇铸温度高 B 浇铸温度低 C 铸型未压紧 D 为开气孔 9.把熔炼后的铁液用浇包注入铸腔的过程时( D ) A 合箱 B 落砂 C 清理 D 浇铸 10.铸件上有未完全融合的缝隙,接头处边缘圆滑是(B ) A 裂缝 B 冷隔 C 错型 D 砂眼 11.落砂后冒口要( A ) A 清除 B 保留 C 保留但修毛刺 D 喷丸处理 12. 制造模样时尺寸放大是为了( A ) A 留收缩量 B 留加工余量 C 造型需要 D 取模方便 13.型芯外伸部分叫芯头,作用是(D ) A 增强度 B 工件需要 C 形成工件内腔 D 定位和支撑芯子 14.手工造型时有一工具叫秋叶,作用是(C )

金属工艺学重点知识点样本

金 属 工 艺 学 第 五 版 上 册纲要

强度:金属材料在里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能力。指标:屈服点(σs)、抗拉强度(σb)。 塑性:金属材料在力作用下产生不可逆永久变形能力。指标:伸长率(δ)、断面收缩率(ψ)硬度:金属材料表面抵抗局部变形,特别是塑性变形压痕、划痕能力。 1布氏硬度:HBS(淬火钢球)。HBW(硬质合金球) 指标:2洛氏硬度:HR(金刚石圆锥体、淬火钢球或硬质和金球) 3韦氏硬度 习题: 1什么是应力,什么是应变? 答:试样单位面积上拉称为应力,试样单位长度上伸长量称为应变。 5、下列符号所示力学性能指标名称和含义是什么? 答:σb:抗拉强度,材料抵抗断裂最大应力。 σs:屈服强度,塑性材料抵抗塑性变形最大应力。 σ0.2:条件屈服强度,脆性材料抵抗塑性变形最大应力 σ-1:疲劳强度,材料抵抗疲劳断裂最大应力。 δ:延伸率,衡量材料塑性指标。 αk:冲击韧性,材料单位面积上吸取冲击功。 HRC:洛氏硬度,HBS:压头为淬火钢球布氏硬度。HBW:压头为硬质合金球布氏硬度。 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冷却速度越快,实际结晶温度越低,过冷度越大。 纯金属结晶涉及晶核形成和晶核长大。 同一成分金属,晶粒越细气强度、硬度越高,并且塑性和韧性也越好。 因素:晶粒越细,晶界越多,而晶界是一种原子排列向另一种原子排列过度,晶界上排列是犬牙交错,变形是靠位错变移或位移来实现,晶界越多,要跃过障碍越多。

1提高冷却速度,以增长晶核数目。 2在金属浇注之前,向金属液中加入变质剂进行变质解决,以增长外来晶核,还可以采用热解决或塑性加工办法,使固态金属晶粒细化。 3采用机械、超声波振动,电磁搅拌等 合金: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元素,或金属与非金属元素溶合在一起,构成具备金属特性新物质。构成元素成为成员。 1、固溶体:溶质原子溶入溶剂晶格而保持溶剂晶格类型金属晶体。铁碳合金组织可分为: 2、金属化合物:各成员按一定整数比结合而成、并具备金属性质 均匀物质(渗碳体) 3、机械混合物:结晶过程所形成两相混合组织。

金属工艺学考试资料及答案

金属工艺学考试资料及答案

1、什么是熔模铸造?试述其大致工艺过程。(P169) 答:熔模铸造是用易熔材料制成模样,然后在模样上涂耐火材料,经硬化后,再将模样熔化,排出型外,获得无分型面铸型,浇注即可获得铸件。因为熔模广泛采用蜡质材料来制造,故这种方法也称失蜡铸造。它是发展较快的一种精密铸造方法。 工艺过程:1、压型制造 2、蜡模制造 3、蜡模组装4、结壳5、脱蜡 6、焙烧、浇注 7、落沙和清理。 2、与自由锻相比,模锻具有哪些优点?(P185) 答:与自由锻相比,模锻的优点:锻件的形状和尺寸比较精确,机械加工余量较小,节省加工工时,材料利用率高;可以锻制形状较为复杂的锻件;生产率较高;操作简单,劳动强度低,对工人技术水平要求不高,易于实现机械化;锻件内流线分布更为合理,力学性能高。 3、用φ50冲孔模具来生产φ50落料件能否保证冲压件的精度?为什么?P193 答:不能。落料和冲孔时,首先使金属发生弯曲,然后由于凸模和凹模刃口的作用,使坯料在与切口接触处开始出现裂纹,随着凸模继续往下压,上下两处裂纹扩展连在一起,使坯料分离。为了使成品边缘光滑,凸模刃口必须锋利,凸凹模间隙要适当均匀。而用φ50冲孔模具来生产φ50落料件没有间隙了。影响断面质量,模具寿命以及成品的尺寸精度。 4、用φ250×1.5板料能否一次拉深直径为φ50的拉深件?应采取哪些措施才能保证正常生产? P194 答:不能,因为一次性拉伸,变形量过大,容易出现拉穿现象。为了避免拉穿,应分几次进行拉深,逐渐增加工件的深度,减小工件的直径,即所谓多次拉深。 5、解释应力与应变的概念 答: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附加内力称为应力,当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不能产生位移时,它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将发生变化,这种形变就称为应变 6、说明晶粒粗细对力学性能的影响。P28 答:细晶粒的金属不仅仅强度较高,而且塑性及韧性也较好。因为晶粒越细,一定体积的晶粒数目越多,在同样变形条件下,变形量分散在更多的晶粒内进行,使各晶粒的变形也比较均匀而不致产生过分的应力集中现象。此外,晶粒越细,晶界就越多,越曲折,越不利于裂纹的传播,从而使其在断裂前能承受较大的塑性变形,表现出较高的塑性和韧性。 7、何谓退火和正火?两者的特点和用途有什么不同?P53 答:退火是将钢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退火主要用于铸、锻、焊毛坯或半成品零件,作为预备热处理。退货后获得珠光体型组织。退火的主要目的:软化钢材以利于切削加工;消除内应力以防止工件变形;细化晶粒,改善组织,为零件的最终热处理做准备。)正火是将钢加热到Ac3(或Accm)以上30到50摄氏度,保持适当时间,出炉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正火与退火的主要差别:前者冷却冷却速度快,得到的组织比较细小,强度和硬度也稍高些。(正火主要应用:1、对力学性能要求不高的结构、零件,可用正火作为最终热处理,以提高其强度硬度和韧性。2、对低、中

铸造工艺设计基础

铸造工艺设计基础 铸造生产周期较长,工艺复杂繁多。为了保证铸件质量,铸造工作者应根据铸件特点,技术条件和生产批量等制订正确的工艺方案,编制合理的铸造工艺流程,在确保铸件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生产成本和改善生产劳动条件。本章主要介绍铸造工艺设计的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设计方法,学会查阅资料,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1 零件结构的铸造工艺性分析 铸造工艺性,是指零件结构既有利于铸造工艺过程的顺利进行,又有利于保证铸件质量。 还可定义为:铸造零件的结构除了应符合机器设备本身的使用性能和机械加工的要求外,还应符合铸造工艺的要求。这种对铸造工艺过程来说的铸件结构的合理性称为铸件的铸造工艺性。 另定义:铸造工艺性是指零件的结构应符合铸造生产的要求,易于保证铸件品质,简化铸造工艺过程和降低成本。 铸造工艺性不好,不仅给铸造生产带来麻烦,不便于操作,还会造成铸件缺陷。因此,为了简化铸造工艺,确保铸件质量,要求铸件必须具有合理的结构。 一、铸件质量对铸件结构的要求 1.铸件应有合理的壁厚 某些铸件缺陷的产生,往往是由于铸件结构设计不合理而造成的。采用合理的铸件结构,可防止许多缺陷。 每一种铸造合金,都有一个合适的壁厚范围,选择得当,既可保证铸件性能(机械性能)要求,又便于铸造生产。在确定铸件壁厚时一般应综合考虑以下三个方面:保证铸件达到所需要的强度和刚度;尽可能节约金属;铸造时没有多大困难。 (1)壁厚应不小于最小壁厚 在一定的铸造条件下,铸造合金能充满铸型的最小壁厚称为该铸造合金的最小壁厚。为了避免铸件的浇不足和冷隔等缺陷,应使铸件的设计壁厚不小于最小壁厚。各种铸造工艺条件下,铸件最小允许壁厚见表7-1~表7-5 合金种类铸件最大轮廓尺寸为下列值时/㎜ ﹤200200-400400-800800-12501250-2000﹥ 2000 碳素铸钢 低合金钢 高锰钢 不锈钢、耐热钢灰铸铁 孕育铸铁 (HT300以上)球墨铸铁8 8-9 8-9 8-11 3-4 5-6 3-4 9 9-10 10 10-12 4-5 6-8 4-8 11 12 12 12-16 5-6 8-10 8-10 14 16 16 16-20 6-8 10-12 10-12 16~18 20 20 20-25 8-10 12-16 12-14 20 25 25 - 10-12 16-20 14-16铸件最大轮廓为下列值时mm

铸造种类和特点

https://www.360docs.net/doc/5e7481766.html,/index.php?ed ition-view-1795-0#3 重力铸造是指金属液在地球重力作用下注入铸型的工艺,也称浇铸。广义的重力铸造包括砂型浇铸、金属型浇铸、熔模铸造、消失模铸造,泥模铸造等;窄义的重力铸造专指金属型浇铸。 学习目标 1)了解铸造的分类、特点、应用。 2)理解合金的铸造性能及对铸件质量的影响,常用铸造合金的铸造性能。 3)了解砂型铸造的工艺过程及工艺要点(分型面、浇注位置、工艺参数等的正确选择),会画简单铸件的铸造工艺简图。 4)了解其他常用特种铸造方法的特点及应用、铸造技术发展趋势。 5)初步具备合理选择典型铸件的铸造方法、分析铸件结构工艺性,具有铸件质量与成本分析的初步能力。 铸造是毛坯或零件成形的主要方法之一。本章主要介绍铸造成形的基础理论知识;砂型铸造与常用特种铸造工艺方法、特点、应用;铸造工艺设计要点、铸件的结构等内容。

铸件 第一节铸造基本知识回目录 一、概述 【铸造】是指将熔化后的金属液浇入铸型中,待凝固、冷却后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和性能铸件的成形方法。 铸造具有如下特点: (1)对铸件形状和尺寸的适应性强。它可以生产各种形状、各种尺寸的毛坯,特别适宜制造具有复杂内腔的零件。铸件的尺寸可小至几毫米,大至几十米;质量(重量)从几克至数百吨。 (2)对材料的适应性强。可适应大多数金属材料的成形,对不宜锻压和焊接的材料,铸造具有独特的优点。 (3)铸件成本低。这是由于铸造原材料来源丰富,铸件的形状接近于零件,可减少切削加工量,从而降低铸造成本。 因此铸造是毛坯生产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如按重量计,机床中 60%~80%、汽车中50%~60%采用铸件。但由于铸造工艺环节多,易产生多种铸造缺陷,且

《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解析

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理论教学内容 绪论金属工艺学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机器制造过程。机械制造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与学习方法。 第一部分热加工 (一)金屑材料的基本知识 1.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力学性能的概念。力学性能主要指标(强度、塑性、硬度、韧性和疲劳强度)的符号、单位、物理意义与试验方法。 2.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纯金属的晶体结构,纯金属的结晶过程。冷却曲线和过冷度。晶粒、晶界、晶格、晶胞、晶面的概念。晶粒大小对金属力学性能的影响。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 3.合金的相结构与相图合金的相结构。二元合金相图的概念。 4.铁碳合金铁碳合金相图中的相、特性点和特性线。典型铁碳合金的组织转变。铁碳合金相图的应用。 5.钢的热处理热处理的基本概念。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的组织转变。钢的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目的、工艺特点及应用。钢的表面淬火和化学热处理。 6.常用钢材含碳量和常存元素对碳钢力学性能的影响。钢的分类、牌号和用途。 (二)铸造1.铸造的实质、特点及应用范围。铸造方法分类。 2.合金铸造性能 充型能力和流动性的概念。充型能力和流动性对铸件质量的影响。影响充型能力和流动性的主要因素,提高充型能力和流动性的主要措施。 收缩的概念。铸造应力、收缩对铸件质量的影响。缩孔、缩松、变形、裂纹等铸造缺陷的形成机理和防止措施。 3.常用合金铸件及其生产灰铸铁件:灰铸铁的分类、牌号、组织和性能特点及应用。铸铁的石墨化。孕育处理。 灰铸铁件的生产特点。球墨铸铁件:球墨铸铁的分类、牌号、组织和性能特点及应用。球墨铸铁件的生产工艺和铸造工艺特点。 可锻铸铁件:可锻铸铁的分类、牌号、组织和性能特点及应用。可锻铸铁件的制造过程和铸造工艺特点。 蠕墨铸铁件和合金铸铁件。铸铁的熔炼:冲天炉的工作原理。铁水温度和化学成分的控制。铸钢件、铜合金铸件和铝合金铸件生产。 4.砂型铸造及铸造工艺规程设计铸造工艺规程设计的意义、内容及步骤。常见手工造型方法的选择。机器造型和造型生产线。铸件结构的铸造工艺性分析。铸造工艺图的制定:浇注位置和分型面的选择;铸造工艺参数(加工余量、起模斜度、铸造收缩率、铸造圆角等)的确定;型芯设计。铸造工艺图实例。 5.特种铸造熔模铸造、金属型铸造、低压铸造、压力铸造和离心铸造等特种铸造方法的工艺过程、特点及应用。 (三)锻压1.锻压的实质、特点和应用。锻压方法分类。 2金属的塑性变形金属塑性变形的实质。单晶体与多晶体的塑性变形。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冷变形与热变形的概念。锻造比与锻造流线。金属锻造性能的概念。 3.自由锻自由锻的特点和应用。坯料的加热和锻造温度范围。自由锻工艺规程的制定:绘制锻件图;确定变形工序;计算坯料的质量和尺寸;选定锻造设备等。

(工艺技术)金属工艺学试题库

金属工艺学综合练习(一) 1、目前现代制造机械最主要的材料是。 A、金属材料 B、塑料 C、高分子材料 D、有色金属 2、将淬火钢重新加热到A C1以下某个温度,保温后冷却的热处理工艺称为。 A、退火 B、正火 C、淬火 D、回火 3、钢的分类有按化学成分、用途、质量和脱氧程度等方法来划分,其中优质钢是按分类方法所分类出来的。 A、化学成分 B、用途 C、质量 D、脱氧程度 4、是一种以金属为基础,加入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经过熔炼或烧结制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 A、碳素钢 B、灰铸铁 C、合金 D、黄铜 5、将钢加热到A C3以上30-50℃(亚共析钢)或A C cm以上30-50℃(过共析钢),保温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叫做。 A、退火 B、正火 C、淬火 D、回火 6、金属材料的主要力学性能有:、塑性、硬度、韧性、疲劳强度等。 A、强度 B、导热性 C、延展性 D、伸长性 7、金属材料在力的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我们称之为。 A、强度 B、塑性 C、硬度 D、韧性 8、金属材料在拉断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叫做,以σb表示。 A、抗拉强度 B、疲劳强度 C、强度 D、硬度 9、在铁碳合金状态图中,表示共析线的是。 A、ACD线 B、AECF线 C、ECF线 D、PSK线 10、金属材料的一般是在硬度计上测定的。常用的有布氏硬度法和洛氏硬度法,有时还采用维氏硬度法。 A、刚度 B、硬度 C、强度 D、塑性 11、提高零件疲劳强度的措施有:、减少应力集中、提高零件的表面质量、喷丸处理、表面热处理、控制材料的内部质量、避免内部气孔及夹杂等。 A、改善零件结构形状 B、增加杂质 C、粗化晶粒 D、加入介质 12、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主要有:、熔点、热膨胀性、导热性、导电性和磁性等。 A、密度 B、导热性 C、延展性 D、伸长性 13、金属材料的硬度一般是在硬度计上测定的。常用的有布氏硬度法和洛氏硬度法,有时还采用维氏硬度法。布氏硬度法因其压痕面积较大,其硬度值也比较稳定,测试数据重复性也好,准确度较洛氏硬度法高。由于测试过硬的材料可导致钢球变形,布氏硬度法常用于测试HB值小于450的材料,如灰铸铁、非铁合金及较软的钢材。但也因为其压痕较大,故不适用于成品检验。洛氏硬度法压痕小,可用于成品检验,但是它有测得的硬度值重复性差的缺

金属工艺学-铸造概述

金属工艺学---第二篇铸造 概述 一什么是铸造? 将液体金属浇铸到与零件形状相适应的铸造空腔中,待其冷却凝固后,以获得零件或毛坯的方法. 二特点 1 优点: 1) 可以生产形状复杂的零件,尤其复杂内腔的毛坯(如暖气) 2) 适应性广,工业常用的金属材料均可铸造. 几克~几百吨. 3) 原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 废钢,废件,切屑 4) 铸件的形状尺寸与零件非常接近,减少切削量,属少无切削加工. ∴应用广泛: 农业机械40~70% 机床:70~80%重量铸件 2 缺点: 1) 机械性能不如锻件(组织粗大,缺陷多等) 2) 砂性铸造中,单件,小批,工人劳动强度大. 3) 铸件质量不稳定,工序多,影响因素复杂,易产生许多缺陷. 铸造的缺陷对铸件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从铸件的质量入手,结合铸件主要缺陷的形成与防止,为选择铸造合金和铸造方法打好基础. 第一章铸造工艺基础 §1 液态合金的充型 充型: 液态合金填充铸型的过程. 充型能力: 液态合金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的铸件的能力 充型能力不足:易产生: 浇不足: 不能得到完整的零件. 冷隔:没完整融合缝隙或凹坑, 机械性能下降. 一合金的流动性 液态金属本身的流动性----合金流动性 1 流动性对铸件质量影响 1) 流动性好,易于浇出轮廓清晰,薄而复杂的铸件. 2) 流动性好,有利于液态金属中的非金属夹杂物和气体上浮,排除. 3) 流动性好,易于对液态金属在凝固中产生的收缩进行补缩. 2 测定流动性的方法: 以螺旋形试件的长度来测定: 如灰口铁:浇铸温度1300℃试件长1800mm. 铸钢: 1600℃100mm 3 影响流动性的因素 主要是化学成分: 1) 纯金属流动性好:一定温度下结晶,凝固层表面平滑,对液流阻力小 2) 共晶成分流动性好:恒温凝固,固体层表面光滑,且熔点低,过热度大. 3) 非共晶成分流动性差: 结晶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进行,初生数枝状晶阻碍液流 二浇注条件 1 浇注温度: t↑ 合金粘度下降,过热度高. 合金在铸件中保持流动的时间长, ∴t↑ 提高充型能力. 但过高,易产生缩孔,粘砂,气孔等,故不宜过高

铸造工艺学期末考试复习汇总

一.绪论 1,材料成形工艺(有时也称材料成形技术),是将材料制造成所需形状及尺寸的毛坯或成品的所有加工方法或手段的总称。 2 成形方法的选择原则 1)适用性原则满足使用要求;适应成形加工性能。2)经济性原则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3)与环境相宜原则环境保护问题,对环境友好。 3成形方法选择的主要依据 (1)产品功能及其结构、形状尺寸和使用要求等;2)产量;3)生产条件 铸造 1概念:铸造是将液态金属在重力或外力作用下充填到铸型腔中使之冷却、凝固,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及尺寸的毛坯或零件的方法,所铸出的产品称为铸件。 金属液态成形金属液态成型近净形化生产 2 分类通常从铸型材料、充型和凝固等方面对铸造进行分类。 1)按铸型材料、充型和凝固条件铸造方法分为砂型铸造(用砂型作铸型在重力下充型和凝固的铸造方法)和特种铸造(在铸型材料、充型和凝固等方面与砂型铸造有显著差别的铸造方法的统称) 2)按液态合金充型和凝固条件铸造方法分为重力铸造(如砂型铸造、壳型铸造、陶瓷型铸造、熔模铸造、金属型铸造)和非重力铸造(如压力铸造、低压铸造、挤压铸造和离心铸造)。 3)按铸型材料铸造方法分为一次型铸造(如砂型铸造、壳型铸造和熔模铸造,铸型材料为非金属材料)和永久型铸造(如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和低压铸造,铸型材料为金属材料)。 4特点 1)优点 (1)适用范围广合金种类、铸件的形状和大小及质量几乎不受限制; (2)铸件具有一定的尺寸精度通常比普通锻件高,熔模铸件可达到无加工余量;(3)成本较低原材料来源广,价格低廉;铸件与零件形状和尺寸相近,节省材料。2)缺点 (1)铸件晶粒粗大,组织疏松,易产生缩孔和气孔等缺陷; (2)铸件力学性能较低,尤其是冲击韧性较低; (3)生产工序多,铸件质量难以精确控制。

金属工艺学总结

一.铸造工艺图 在零件图上表示出以下内容;1)浇注位置2)分型面;3)工艺参数:机加工余量、拔模斜度、铸造圆角和铸造收缩率等;4)型芯的设计及其他技术要求。 二. 浇注位置确定:1. 重要面置于下型或侧立;2. 大平面朝下,以免出现气孔和夹砂缺陷 3. 大面积薄壁置于下型或侧立,以利充型; 4. 厚大部位置于顶面或侧面,以利补缩5. 近可能减少砂芯数目,简化造型。 三.确定分型面原则:1. 重要加工和基准面位于同一个砂箱,以保尺寸精度;2. 减少分型面和活块数目,简化造型; 3. 减少砂芯数目; 4. 采用平直分型面。四.工艺参数的确定:1. 机加工余量-----根据铸件结构、大小、材质和在铸型中位置及造型 方法的不同而定,或查表或靠经验。 2. 拔模斜度------根据铸件垂直壁高矮、位置以及造型方法来定。一般为(0.5~4)°,内壁、短壁取大值。 3. 铸造圆角(Fillet):壁与壁连接应圆角过渡,以防缩孔和裂纹。 4. 铸造收缩率(线)灰铸铁收缩率(0.7~1.0)%;铸钢收缩率(1.5~2.0)%;有色金属收缩率(1.0~1.5)%。 五.型芯设计及其它技术要求 1. 设计内容包括:型芯数量、形状、芯头结构、 下芯顺序及型芯稳固、排气和清理等。 2. 芯头(Core Head) —定位和支撑型芯;排除型芯内气体; 落砂时清理型腔内砂子。 其它技术要求:如铸件某部位不允许有气孔缺陷。 材料铸造性能: 金属材料接受铸造、获得优质铸件的难易程度,包括流动性和收缩 一.流动性(Fluidity) 1.概念:金属液体充满铸型、获得形状正确、轮廓清晰铸件的能力。 2.质量影响:流动性不好,易产生浇不足和冷隔、气孔、和夹渣、缩孔和热裂。 3.衡量:螺旋形试样长度 4.影响因素(1)合金性质1)合金种类:灰铸铁的流动性比铸钢好,铝硅合金和硅黄铜其它合金好。2)化学成分:纯金属和共晶成分合金的流动性最好。如铸铁中的碳越接近共晶点,其流动性越好。3)结晶特征:逐层凝固的(共晶点成分合金)流动性好;糊状凝固的流动性差。4)其它物理特征:粘度大的流动性差。 (2)铸型:铸型导热力、蓄热能力越强,流动性越差。 (3)浇注条件1)浇注温度:太低,粘度大、流动性差;太高,由于吸气多、氧化严重,会降低流动性。铸钢浇温:1520~1620℃铸铁浇温:1230~1450℃有色合金:680~780℃。总之,薄件取高值,厚件取低值。2)浇注压力:金属液压力越大,流动性越好。3)浇注系统:结构越复杂,流动性越低。(4)铸件结构(Structure of Casting) 铸件壁越薄、壁厚变化急剧和大面积水平面等均降低流动性 5.改善流动性措施(1)选用共晶点成分或窄结晶温度范围合金铸造;(2)尽可能提高金属液纯度;(3)适当提高浇注温度和压力;(4)合理设计浇注系统;(5)

砂型铸造工艺设计步骤

砂型铸造工艺设计步骤 1、设计铸件图 根据零件图及相关技术要求设计铸件图,设计时涉及技术内容依次为零件铸造工艺性、铸件尺寸公差、机械加工余量、工艺肋、铸件最小铸出孔和槽。 2、设计铸造工艺图 (1)铸造毛坯三维成形 利用现代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可以根据二维零件图绘制三维铸件实体,如果设计部门给出三维零件图,可在三维零件图基础上直接绘制三维铸件实体图。通过三维实体图绘制,可以得到准确的铸造毛坯重量。铸件形状复杂时,三维实体绘制显得更有必要。 (2)毛坯形体解析 目的是多角度分析铸造毛坯空间形状和结构特点,发现铸件厚大断面和热节位置分布,计算毛坯分体几何模数(若工艺设计需要),为后续的铸造方案确定和工艺参数设计做准备。 (3)工艺方案和参数确定 目的是确定铸件浇注位置、分型面、铸件线收缩率与模样放大率、起模斜度、非加工壁厚负余量、反变形量、工艺补正量、分型负数、浇冒口切割余量、铸件在砂型内冷却时间以及压铁重量计算和去压铁时间选择、起吊重量计算和铸件吊轴设计。 (4)砂芯设计 目的是形成铸件内腔或复杂外轮廓形状,包括砂芯设置、砂芯固定、砂芯定位、芯头尺寸和间隙、砂芯负数、芯撑、芯骨以及砂芯排气、拼合与预装配设计。

(5)补缩系统设计 目的是补充铸件凝固过程中的液态收缩,使铸造毛坯内部致密。包括冒口配置、冒口补缩距离设计、补贴设计、冷铁设计以及冒口尺寸计算。 (6)出气孔设计 目的是使铸件充型时型腔内气体(空气或铸型受热后产生的气体等)顺利排出,避免铸件内产生气孔缺陷。 (7)浇注系统设计 目的是设计出合理的液态金属进入铸型型腔的通道。 (8)生成铸造工艺图 (9)设计铸型装配图 在成批生产的铸件或重要的单件上使用。 3、铸造工装设计 在造型线上成批生产重要铸件时采用。内容包括模样、模板、芯盒、砂箱以及其他工艺装备设计。 4、铸造工艺卡 根据前述步骤产生的设计结果填写铸造工艺卡,用于指导工艺实施。

金属型铸造

金属型铸造 金属型铸造又称硬模铸造,它是将液体金属浇入金属铸型,以获得铸件的一种铸造方法。铸型是用金属制成,可以反复使用多次(几百次到几千次)。 金属到铸造与砂型铸造比较:在技术上与经济上有许多优点。 (1 )金属型生产的铸件,其机械性能比砂型铸件高。同样合金,其抗拉强度平均可提高约25 %,屈服强度平均提高约20 %,其抗蚀性能和硬度亦显著提高; (2 )铸件的精度和表面光洁度比砂型铸件高,而且质量和尺寸稳定; (3 )铸件的工艺收得率高,液体金属耗量减少,一般可节约15 ~30 %; (4 )不用砂或者少用砂,一般可节约造型材料80 ~100 %; 此外,金属型铸造的生产效率高;使铸件产生缺陷的原因减少;工序简单,易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金属型铸造虽有很多优点,但也有不足之处。如: (1) 金属型制造成本高; (2) 金属型不透气,而且无退让性,易造成铸件洗不足、开裂或铸铁件白日等缺陷; (3) 金属型铸造时,铸型的工作温度、合金的浇注温度和浇注速度,铸件在铸型中停留的时间,以及所用的涂料等,对铸件的质量的影响甚为敏感,需要严格控制。 金属型铸造目前所能生产的铸件,在重量和形状方面还有一定的限制,如对黑色金属只能是形状简单的铸件;铸件的重量不可太大;壁厚也有限制,较小的铸件壁厚无法铸出。因此,在决定采用金属型铸造时,必须综合考虑下列各因素:铸件形状和重量大小必须合适;要有足够的批量;完成生产任务的期限许可。 金属型铸件形成过程的特点 金属型和砂型,在性能上有显著的区别,如砂型有透气性,而金属型则没有;砂型的导热性差,金属型的导热性很好,砂型有退让性,而金属型没有等。金属型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在铸件形成过程中有自己的规律。 型腔内气体状态变化对铸件成型的影响:金属在充填时,型腔内的气体必须迅速排出,但金属又无透气性,只要对工艺稍加疏忽,就会给铸件的质量带来不良影响。 铸件凝固过程中热交换的特点:金属液一旦进入型腔,就把热量传给金属型壁。液体金属通过型壁散失热量,进行凝固并产生收缩,而型壁在获得热量,升高温度的同时产生膨胀,结果在铸件与型壁之间形成了“ 间隙” 。在“ 铸件一间隙一金属型” 系统未到达同一温度之前,可以把铸件视为在“ 间隙” 中冷却,而金属型壁则通过“ 间隙” 被加热。 金属型阻碍收缩对铸件的影响:金属型或金属型芯,在铸件凝固过磋甲无退让性,阻碍铸件收缩,这是它的又一特点。 金属型铸造工艺 1 金属到的预热 未预热的金属型不能进行浇注。这是因为金属型导热性好/液体金属冷却决,流动性剧烈降低,容易使铸件出现冷隔、浇不足夹杂、气孔等缺陷。未预热的金属型在浇注时,铸型,将受到强烈的热击,应力倍增,使其极易破坏。因此,金属型在开始工作前,应该先预热,适宜的预热温度(即工作温度),随合金的种类、铸件结构和大小而定,一般通过试验确定。一般情况下,金属型的预热温度不低于1500C 。 金属型的预热方法有: (1 )用喷灯或煤气火焰预热;(2 )采用电阻加热器;(3 )采用烘箱加热,其优点是温度均匀,但只适用于小件的金属型;(4 )先将金属型放在炉上烘烤,然后浇注液体金属将金属型烫热。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小型铸型,因它要浪费一些金属液,也会降低铸型寿命。 2 金属型的浇注

金属工艺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铸造 1.什么是铸造铸造包括哪些主要工序 答:将熔融金属液浇入具有和零件形状相适应的铸型空腔中,凝固后获得一定形状和性能的金属件的方法称为铸件。 2.湿型砂是由哪些材料组成的各种材料的作用是什么 答:湿型砂主要由石英砂、膨润土、煤粉、和水等材料所组成,也称潮模砂。石英砂是型砂的主体,是耐高温的物质。膨润土是粘结性较大的 一种粘土,用作粘结剂,吸水后形成胶状的粘土膜,包覆在沙粒表面,把单个砂粒粘结起来,使型砂具有湿态强度。煤粉是附加物质,在高温受 热时,分解出一层带光泽的碳附着在型腔表面,起防止铸铁件粘砂的作用。沙粒之间的空隙起透气作用。 3.湿型砂应具备哪些性能这些性能如何影响铸件的质量 答:对湿型砂的性能要求分为两类:一类是工件性能,指型砂经受自重、外力、高温金属液烘烤和气体压力等作用的能力,包括湿强度、透气 性、耐火度和退让性等。另一类是工艺性能,指便于造型、修型和起模的性能,如流动性、韧性、起模性和紧实率等。 4.起模时,为什么要在模样周围的型砂上刷水 答:手工起模时在模样周围砂型上刷水的作用是增加局部型砂的水分,以提高型砂韧性。 5.什么是紧实率紧实率是如何反应湿型砂的干湿程度及性能的对手工造型型砂的紧实率要求是多少 答:是指一定体积的松散型砂试样紧实前后的体积变化率,以试样紧实后减小的体积与原体积的百分比表示。过干的型砂自由流入试样筒时 ,砂粒堆积得较密实,紧实后体积变化较小,则紧实率小。过湿的型砂易结成小团,自由堆积是较疏松,紧实后体积减小较多,则紧实率大。 对手工型和一般机器型的型砂,要求紧实率保持在45%~50%。 6.什么是面砂什么是背砂它们的性能要求和组成有何不同 答:与模样接触的那一层型砂,称为面砂,其强度、透气性等要求较高,需专门配制。远离模样在型砂中起填充作用加固作用的型砂称为背砂 ,一般使用旧砂。 7.型砂反复使用后,为什么性能会降低恢复旧砂的性能应采取什么措施 答:浇注时,砂型表面受高温铁水的作用,砂粒碎化、煤粉燃烧分解,部分粘土丧失粘结力,均使型砂的性能变坏。落砂后的旧砂,一般不 直接用于造型,需掺入新材料,经过混制,恢复砂型的良好性能后才能使用。 8.什么是水玻璃砂和树脂砂它的特点和应用范围如何 答:水玻璃砂是由水玻璃为粘结剂配制而成的型砂。水玻璃砂浇注前需进行硬化,以提高强度。由于水玻璃砂的溃散性差,落砂、清砂及旧 砂回用都很困难。在浇注铁铸件时粘砂严重,故不适于做铁铸件,主要应用于铸铁钢件的生产中。 9.混砂是在什么设备中进行的混砂的过程是怎样的

机械概论

机械工程专业的社会作用与发展方向 黄磊学号2011010478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北京100084) 摘要:主要介绍了机械工程专业的社会作用和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社会作用,未来发展,人工智能 1引言 在我的印象里,机械总是与不停转动的齿轮联系在一起,通过机械概论课的学习,我对机械这个学科的了解加深了。在这里,我谈谈机械工程的重要作用以及它的未来发展方向。 2.机械工程的定义 机械工程是以有关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为理论基础,结合生产实践中的技术经验,研究和解决在开发、设计、制造、安装、运用和修理各种机械中的全部理论和实际问题的应用学科。 3社会作用 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机械越来越多地进入社会的各个领域,减轻了人们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率。 机械工程所处理的,是把能量及物料转化成可使用的物品。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我们生活中所接触的每一件物件,其制造过程均可说与机械工程有关。机械工程是众多工程学科中范围最广的一科。从业员需拥有富创造性的智力,充份明了各科学理论的原理,及对不同物品的需求和特点有充份认识。此外,他更须备有力求追上最新科技发展的意向。机械工程人员可从事不同行业的工作,包括制造、屋宇设备工程、发电站、海事、交通、环境保护、公共服务及学术机构等等。 任何现代产业和工程领域都需要应用机械,例如农业、林业、矿山等需要农业机械、林业机械、矿山机械;冶金和化学工业需要冶金机械、化工机械;纺织和食品加工工业需要纺织机械、食品加工机械;房屋建筑和道路、桥梁、水利等工程需要工程机械;电力工业需要动力机械;交通运输业需要各种车辆、船舶、飞机等;各种商品的计量、包装、储存、装卸需要各种相应的工作机械。 就是人们的日常生活,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各种机械了,如汽车、自行车、缝纫机、钟表、照相机、洗衣机、冰箱、冷气、吸尘器,等等。机械工程是以有关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为理论基础,结合在生产实践中积累的技术经验,研究和解决在开发、设计、制造、安装、运用和修理各种机械中的全部理论和实际问题的一门应用学科。 3.1分类 1)机器制造:生产作为生产资料的机械产品。如农业机械中的拖拉机;工业机电设备中的 轧钢机、炼油厂成套设备、发电机组、各种机床等;交通运输机械设备中的汽车等;建筑设备中的推土机、搅拌机等;民用消费资料的机电产品,如各种家用电器、自行车、缝纫机等;还有各种仪器、仪表。 2)金属制品制造:生产生产资料中的各种配件、备品、工具、容器等,也生产消费资料中 日用金属制,如铝制品、铁丝、标准件、剪刀等。 3)修理:即对机电设备和金属制品的修理。如对船舶、汽车、农业机械以及各种家用设备 等的

金属型铸造

金属型铸造工艺 1、概述 1.1铸造原理 金属铸造俗称硬模铸造,是用金属材料制造铸件,并在重力下将熔融金属浇入铸型获得铸件的工艺方法。由于一副金属型可以浇注几百次至几万次,故金属型铸造又称为永久型铸造。金属型铸造既适用于大批量生产形状复杂的铝合金、镁合金等非铁合金铸件,也适合于生产

1.3工艺特点 (1)优点 1)金属型的热导率和热容量大,冷却速度快,铸件组织致密,力学性能比砂型铸件高15%左右。 2)能获得较高尺寸精度和较低表面粗糙度值的铸件,并且质量稳定性好。 3)因不用和很少用砂芯,改善环境、减少粉尘和有害气体、降低劳动强度。 (2)缺点 1)金属型本身无透气性,必须采用一定的措施导出型腔中的空气和砂芯所产生的气体。2)金属型无退让性,铸件凝固时容易产生裂纹 3)金属型制造周期较长,成本较高。因此只有在大量成批生产时,才能显示出好的经济效果。 1.4金属型铸件的一般要求 金属型铸件最小壁厚(单位:mm) (单位:mm) 金属型铸件内孔的最小尺寸

2.铸件工艺设计 2.1基准面的选择 基准面决定铸件各部分相对的尺寸位置。所以选择铸造基面时,必须和铸件机械加工的加工基准面统一,其选择原则为: 1)非全部加工的铸件,应尽量取非加工面作为基面。因为加工面在加工过程中,尺寸会因加工而变动,所以可能将造成相对尺寸位置的变动。而且铸件经过加工后,去掉的加工余面也不便检查。 2)采用非加工面作基面时,应该选尺寸变动最小、最可靠的面作基面。用活块形成的铸件表面最好不选为基面。 3)基面应尽可能平整和光洁,不应当有残余浇冒口、毛刺、飞翅等。 4)全部加工的零件,应取加工余量最小的面作为基面,以保证机械加工时不至因加工余量不够而造成废品。 5)为了检验尺寸方便,最好是选择较大的平面作为基面,尽量避免选取弯曲的面,或是有铸造斜度的面为基面。 2.2铸件在金属型中的位置 原则:①便于安放浇注系统,保证合金液平稳充满铸型 ②便于合金顺序凝固,保证补缩。 ③使型芯(或活块)数量最少、安装方便、稳固、取出容易。 ④力求铸件内部质量均匀一致,盖子类及碗状铸件可水平安放。 ⑤便于铸件取出,不致拉裂和变形。 2.3分型面的选择 原则:①简单铸件的分型面应尽量选在铸件的最大端面上 ②矮的盘形和筒形铸件的分型面应尽量不选在轴心上 ③分型面应尽可能地选在同一个平面上 ④应保证铸件分型方便,尽量用或不用活块 ⑤分型面的位置应尽量使铸件避免做铸造斜度,而且容易取出铸件 ⑥分型面应尽量不选在铸件的基准面上,也不要选在精度要求高的表面上 ⑦应便于安放浇冒口和便于气体从铸型中排出 2.4铸件工艺性设计 2.4.1铸件工艺性设计原则铸件工艺性设计应在尽量满足产品结构要求的前提下,通过调整机械加工余量、增大铸造斜度、增加工艺余量和工艺肋及工艺凸台等方法,使铸件结构更加合理,从而获得优质铸件。铸件工艺性设计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