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年中国移动内控及内审项目平台操作手册(doc 57)

合集下载

XXX年中国移动内控及内审项目平台操作手册

XXX年中国移动内控及内审项目平台操作手册

XXX年中国移动内控及内审项目平台操作手册中国移动内控与内审治理平台项目过程文档用户操作手册测试治理-内控自测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二零一零年七月文档操纵●更换记录●查阅●分发目录1编写目的 (1)2整体功能介绍 (1)2.1功能说明 (1)2.2功能角色权限对应表 (1)3角色操作指南 (2)3.1内控治理员操作指南 (2)3.1.1功能概述 (2)3.1.2新建自测打算 (3)3.1.3查看统计分析 (10)3.2测试人操作指南 (11)3.2.1功能概述 (11)3.2.2编写样本要求 (12)3.2.3确认测试样本 (17)3.2.4填写测试结果 (20)3.3操纵点负责人操作指南 (23)3.3.1功能概述 (23)3.3.2上传样本附件 (24)3.4一般内控人员操作指南 (29)3.4.1功能概述 (29)3.4.2上传样本附件 (29)3.5审核人操作指南 (34)3.5.1功能概述 (34)3.5.2审核测试测试结果和样本 (35)3.6相关业务部门人员会签操作指南 (38)3.6.1功能概述 (38)3.6.2会签 (39)3.7部门内控联系人操作指南 (42)3.7.1功能概述 (42)3.7.2发起部门自测 (42)3.7.3接收会签任务 (43)3.7.4下发打算单 (43)4审批操作指南 (48)4.1功能概述 (48)4.2操作过程 (48)4.3操作举例 (49)1编写目的为了配合开展【中国移动内控与内审治理平台】试运行的工作,向试点省用户介绍平台内控测试治理内控自测模块的操作流程,编写本手册。

2整体功能介绍2.1 功能说明公司总部每年拟定自测工作要点和工作打算,通过相关部门审核批准后,下发各单位。

各单位内控治理员依照公司下发的工作要点和工作打算,结合各单位的实际情形确定本单位的工作打算,依据打算开展内部自测工作。

内控自测模块是对公司内部风险操纵自测的模块,包括“测试打算”、“下发打算单”、“测试任务”、“测试样本”四个功能模块。

中国移动集团公司内部控制手册与业务流程(doc 23)

中国移动集团公司内部控制手册与业务流程(doc 23)

中国移动股有限公司内部控制手册业务流程目录业务流程1资本性支出业务流程1.1招标及合同管理业务流程一、业务流程范围1 所涉及的业务范围选择设计单位、承建商、供应商和监理公司;签订合同并对合同的执行和存档进行管理;组织采购;对购入物资的数量、质量和单价金额进行检验并对相关资产项目,以及应付账款进行记录;监督工程建设的实施并适时进行验收;向供应商支付货款。

2 所涉及的部门范围财务部门、法律事务部门、审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网络规划部门、建设部门、采购部门以及其他有资本性支出需求的部门二、目标1 设备采购及项目招标行为规范、过程公开、竞争公平、裁决公正,符合公司管理制度、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国际惯例的要求。

三、风险1 未遵守合同条款要求,未遵循有关法律法规,导致合同索赔、项目停滞或政府处罚。

四、相关会计科目无五、流程概述(一) 招标流程1 编制招标文件当按规定需要采用招标方式确定物资供应商、施工单位、设计单位或者监理单位时,由采购部门/建设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及单位负责制作技术规范书和商务规范书,并合并形成招标文件。

如果委托招标代理机构完成招标过程的,编制商务规范书和合并形成招标文件的工作由招标方组织招标代理机构完成。

招标文件完成后由法律事务部门对相关法律文件的合法合规性进行审核,然后上交采购部门/项目管理部门/建设单位负责人或其授权人审批。

上述相关部门或者单位审批后,按照项目金额和性质的不同,由相应的权限机构或其授权人员进行审阅。

如属于土建项目,则按规定必须由相关政府部门进行公开招标,相关流程不在此流程中规定。

对达到招标标准,但不采用招标方式的项目审批按照项目金额和性质的不同,由相应的权限机构进行审批。

2 组织招标采用自行招标方式的项目,招标单位应该在招标工作开始以前取得自行招标资格,否则应委托招标公司完成招标工作,被委托招标的招标公司应具有相应的资质证明。

招标方式主要有邀请招标和公开招标两种。

邀请招标:采用邀请招标方式的项目,采购部门/项目管理部门/建设单位根据以往同类型项目实施记录、业务部门推荐、技术交流等资料确定有资格的物资供应商、施工单位、设计单位或者监理单位范围(地市分公司则根据省市子公司确定的选型范围进行确定,没有确定选型范围的,由地市分公司按前述流程处理),上交相关部门负责人审批。

中国移动内部控制手册

中国移动内部控制手册

中国移动内部控制手册内部控制手册1缩写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屮国移动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公司屮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屮国移动总部/总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集团公司美国《萨班斯在2004年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人力资源工作会议上的报告》《关于广东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等公司配发员工认股期权的通知》(中移有限人[2004] 14号)《关于内蒙古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等公司配发员工认股期权的通知》(中移有限人[2004] 15号)员工绩效考核结果反馈表1112、1、2胜任能力管理者必须明确每一工作岗位所需的能力水平,并将此能力水平具体化为所需知识和技能。

A2、1用正式或非正式的职责描述或其它方式定义某一职位的具体工作。

屮国移动对全部职位建立统一的书面职责描述,即职位说明书,界定职位的工作内容、职责、权限、上下级督导关系以及任职条件等内容,且经过管理层的审阅批准。

人力资源部定期根据各职位职责、权限的变化对职位说明书进行及时地更新并下发。

员工对工作职责和权限的一般理解通过部门内部的职责描述与部门管理层的沟通和实际工作获得。

主要涉及部门:人力资源部文件索引:无A2、2充分分析开展具体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考虑:管理层对特定的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程度进行了规定;是否存在迹象表明员工具有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中国移动对全部职位建立统一的职位说明书,包括职位的工作内容、职责、权限、上下级督导关系以及任职条件等内容,以明确每一职位对知识、技能与学历方面的基本要求,并由人力资源部定期根据各职位职责、权限等方面的变化对职位说明书进行及时地更新并下发员工知晓。

同时,招聘程序亦可体现屮国移动对员工开展工作所需技能和知识的明确要求。

招聘开始前,用人需求单位(部门)向人力资源部提交人员详细的需求申请,申请中需列明需求人数和对拟招员工的岗位说明,学历、技术、能力、工作经验等任职资格的要求。

在聘用过程中,组成由人力资源部、用人单位(部门)相关人员以及外聘咨询专家等各方面人员组成的综合考评小组,并由综合考评小组对应聘人员进行基本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全面考察。

内部控制审计操作手册

内部控制审计操作手册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内部控制审计操作手册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目录第一章获取审计业务约定书 (1)一、获取审计业务约定书 (1)二、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内容 (1)三、连续审计 (2)四、审计业务约定条款的变更 (2)五、业务约定书的文档记录 (3)第二章建立审计项目组 (3)一、项目小组成员的要求 (3)二、组建项目小组的考虑 (3)三、管理、指导、并监督项目小组 (4)四、项目小组成员的角色及责任 (5)第三章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6)一、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必要性 (6)二、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程度 (7)三、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主要内容 (7)3.1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 (7)3.1.1行业因素 (8)3.1.2 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 (8)3.1.3 其他外部因素 (8)3.2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性质 (9)3.3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 (10)3.4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 (10)3.5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 (11)四、了解IT在企业中的角色 (12)4.1了解IT复杂程度 (12)4.2了解IT对我们审计工作的影响 (13)五、如何了解企业及其环境 (13)5.1检阅相关信息 (13)5.2询问企业管理层及其他人员 (14)5.3观察及检查 (14)5.4信息来源 (14)六、确定重大错报风险 (15)七、工作底稿记录 (15)第四章利用专家的工作 (15)一、确定是否利用专家的工作 (16)1.1确定IT专家的介入程度 (17)1.2确定税务专家的介入程度 (17)1.3确定相关行业专家的介入程度 (18)二、利用管理层专家的工作 (18)2.1评价管理层专家的胜任能力、专业素养和客观性 (18)2.2 了解管理层专家的工作 (19)2.3 评价管理层专家的工作是否足以实现审计目的 (20)三、利用事务所的内部专家的工作 (21)四、利用事务所外部专家的工作 (23)五、记录审计工作 (26)第五章了解企业整体的内部控制 (27)一、企业层面控制的内涵 (27)二、企业层面控制对其他控制及其测试的影响 (28)三、了解和评价企业层面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29)3.1与控制环境(即内部环境)相关的控制 (30)3.1.1管理层的理念和经营风格 (31)3.1.2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念的沟通与落实 (31)3.1.3治理层的参与程度 (32)3.2针对管理层和治理层凌驾于控制之上的风险而设计的控制 (32)3.3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过程 (34)3.4对内部信息传递的控制 (35)3.5对控制有效性的内部监督(即监督其他控制的控制)和内部控制评价 (35)3.5.1管理层是否定期地将会计系统中记录的数额与实物资产进行核对 (36)3.5.2管理层是否为保证内部审计活动的有效性而确立了相应的控制 (36)3.5.3管理层是否建立了相关的控制以保证自我评价或定期的系统评价的有效性 (36)3.5.4管理层是否建立了相关的控制以保证监督性控制能够在一个集中的地点有效进行(如共享服务中心等) (36)3.6集中化的处理和控制(包括共享的服务环境) (36)3.7监督经营成果的控制 (37)四、企业层面控制对其他控制及其测试的影响 (38)五、如何了解企业层面控制 (39)5.1了解企业层面控制的方法 (39)5.2审计证据的考虑和了解企业层面控制的范围 (39)六、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40)七、工作底稿记录 (40)第六章识别舞弊风险并确定应对措施 (40)一、识别舞弊风险的相关要求 (40)二、识别舞弊风险的主要程序及考虑因素 (41)2.1组织项目组讨论 (42)2.2就舞弊风险询问管理层和其他人员 (42)2.2.1询问管理层 (42)2.2.2询问内部审计人员 (43)2.2.3询问内部其他人员 (44)2.2.4询问治理层 (44)2.3考虑舞弊风险因素 (45)2.4考虑异常关系或偏离预期的关系 (45)2.5考虑其他信息 (45)三、识别由于舞弊而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 (45)3.1收入确认 (46)四、应对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 (46)4.1总体应对措施 (46)4.2特别措施 (46)五、应对管理层凌驾于控制之上的措施 (47)六、应对与关联方有关的由于舞弊而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的措施 (47)七、对审计其他方面的影响 (48)第七章确定重要性水平 (48)一、了解确定整体重要性水平需做的考虑 (48)1.1确定整体重要性水平时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展望与预期 (49)1.2整体重要性水平的恰当基准 (49)1.2.1是否存在特定会计主体的财务报表使用者特别关注的项目 (49)1.2.2被审计单位的性质、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以及所处行业和经济环境 (49)1.2.3治理层的看法和预期 (49)二、了解确定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需做的考虑 (50)三、了解确定实际执行重要性水平(可容忍误差)需做的考虑 (50)四、确定整体重要性水平 (50)4.1定义整体重要性水平时确定应用适当百分比的税前利润 (51)4.1.1上市企业或重要项目 (51)4.1.2非重要项目 (51)4.2当税前利润作为计量基准不恰当时确定应用适当百分比的计量基础 (51)五、确定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 (52)六、确定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 (52)七、在审计过程中修改重要性水平 (53)第八章识别重大账户、重大列报及相关认定 (53)一、识别重大账户、重大列报及其相关认定 (53)1.1重大账户或列报 (53)1.2确定重大账户或列报的金额标准 (53)1.3确定重大账户或列报的性质考虑 (54)1.3.1重大账户或列报的性质确定 (54)1.3.2考虑已识别的固有风险 (54)1.3.3评价财务报表项目及附注的错报风险因素 (54)1.4有关账户的其他考虑因素 (55)二、确定相关认定 (55)2.1利润表科目的重要账户的相关认定 (56)2.2资产负债表重要账户的相关认定 (56)2.3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认定 (56)三、更新我们确定的重大账户或列报及相关认定 (57)第九章识别重大业务流程和重大列报流程 (57)一、识别业务流程 (57)1.1常规的业务流程 (58)1.2非常规的业务流程 (58)1.3估计的业务流程 (58)二、确定重大流程 (58)2.1确定重大业务流程 (58)2.2对重大估计业务流程的考虑 (59)2.3重大列报流程 (59)三、识别相关信息系统 (60)第十章关于集团审计的特殊考虑 (60)一、了解集团及其环境、集团组成部分及其环境 (60)二、了解集团及其组成部分的内部控制 (61)三、集团管控风格的影响 (62)四、确定重要性水平以及可容忍误差 (62)4.1确定集团整体财务报表重要性 (63)4.2确定集团实际执行的重要性(可容忍误差) (63)4.3确定组成部分可容忍误差 (63)五、确定重要组成部分 (64)5.1根据规模确定 (65)5.2根据特定性质或情况确定 (65)5.3不重要组成部分 (65)六、识别重大账户、重大列报及其相关认定 (65)七、组成部分内部控制审计策略 (66)八、设定组成部分审计策略的标准 (66)第十一章了解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过程以及利用他人的工作 (67)一、了解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过程 (67)二、利用他人的工作 (68)2.1对专业胜任能力和客观性的考虑 (68)2.1.1专业胜任能力和客观性对可利用他人工作程度的影响 (68)2.2对利用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的特殊考虑 (69)2.2.1评价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69)2.2.2评价内部审计人员的客观性 (70)2.3利用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成果 (71)2.4确定利用他人工作的范围 (74)2.5测试由他人执行的部分工作 (74)三、工作底稿记录 (75)第十二章评价企业层面控制测试 (75)一、间接的企业层面控制 (75)二、应对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包括董事会、管理层凌驾于控制之上的风险)的控制 (76)三、控制环境 (77)四、充当业务层面控制的直接企业层面控制 (77)五、工作底稿记录 (77)第十三章了解重大业务流程和重大列报流程 (78)一、考虑企业层面控制对重大业务流程和重大列报流程的影响 (78)二、识别重大业务流程和重大列报流程的关键流程 (78)2.1信息来源 (80)2.2询问 (80)2.3观察和检查 (80)2.4对服务机构的考虑 (81)三、在重大业务流程和重大列报流程中识别可能出错项 (81)3.1如何识别可能出错项 (82)3.2将可能出错项联系到相关认定 (83)3.3特别风险和可能出错项 (83)3.4 IT方面的可能出错项 (83)四、识别与审计相关的控制活动 (84)4.1相关的控制的种类 (84)4.2如何开始识别相关控制 (84)4.3对识别降低特别风险的控制的特殊考虑 (84)五、对了解不同性质的重大业务流程的具体考虑 (85)5.1重大业务流程的种类 (85)5.2相关控制活动 (86)5.2.1管理层对专家的利用 (87)5.2.2假设 (87)5.2.3改变会计估计的方法 (87)5.2.4估计的不确定性 (88)六、对了解重大列报流程的特殊考虑 (88)6.1重大会计账户的列报 (88)6.2财务报表决算过程的列报 (88)第十四章执行穿行测试 (89)一、执行穿行测试 (89)1.1穿行测试的程序 (90)1.2与穿行测试过程中进行的询问相关的考虑 (90)1.3对穿行测试的结果得出结论 (91)1.4对控制有效性的初步评价 (91)二、穿行测试的特殊考虑 (92)2.1会计估计的流程 (92)2.2关于降低重大错报风险的控制的穿行测试的考虑 (92)2.3在执行穿行测试时利用他人工作 (93)2.4针对自动化程序里的数据和交易信息 (93)第十五章选择、测试内部控制 (93)一、选择拟测试的控制的基本要求 (94)二、选择拟测试的控制的考虑因素 (94)2.1选择适当的控制测试 (94)2.1.1控制的目标和分类 (95)2.1.1.1预防性控制和检查性控制 (95)2.1.1.2手工控制和自动执行的控制 (95)2.2确认已选测试的控制与审计相关 (97)2.3评估已选测试的控制是否充分敏感 (97)三、与控制相关的风险 (99)四、控制测试的程序的性质 (100)4.1询问 (100)4.2观察 (100)4.3检查 (100)4.4重新执行 (101)五、控制测试的时间安排 (102)5.1期中测试的两种方法 (102)5.2是否测试被取代的控制 (103)5.3期中测试和前推程序 (103)5.4针对信息技术一般控制(ITGCs)和应用控制的前推程序 (104)5.5集团内部控制审计中实施前推程序的考虑 (104)六、控制测试的范围 (105)6.1影响测试范围的因素 (105)6.2抽样方法的一般考虑 (105)6.3样本参考量 (106)6.3.1测试人工控制的最小样本规模 (106)6.3.2测试应用控制的最小样本规模 (107)6.4追加控制测试 (107)七、执行内部控制测试 (108)7.1执行控制测试的一般考虑 (108)7.2审计证据质量的额外考虑 (108)八、评价控制偏差 (108)8.1确认控制偏差 (108)8.2确定控制偏差的属性 (109)8.3确定审计应对措施 (110)九、工作底稿记录 (110)第十六章了解和评价财务报告流程(FSCP) (111)一、了解和评价财务报告流程过程 (111)1.1财务报告流程了解程度 (111)1.2对财务报告流程进行了解的起点 (112)1.3了解和评价财务报告流程的程序 (113)1.3.1了解财务报告流程的子过程 (113)1.3.1.1编制试算平衡表并进行任何必要的合并 (113)1.3.1.2生成、授权和记录记账分录 (113)1.3.1.3编制财务报表及相关列报 (113)1.4识别可能出错项 (114)1.5识别和了解财务报告流程中的控制活动 (114)1.6初步评价控制的有效性 (115)第十七章了解、穿行测试、测试和评估IT一般控制 (115)二、信息系统环境中的控制测试 (116)2.1信息系统审计策略的确定 (116)2.2信息系统一般控制测试 (117)2.3系统应用控制测试 (119)三、控制测试底稿 (120)附件一信息系统环境复杂度判断指引 (120)附件二信息系统环境控制测试底稿 (122)第十八章评价内部控制缺陷 (123)一、控制缺陷的分类 (123)二、内部控制缺陷评价时的一般考虑 (124)2.1衡量缺陷严重性的标准 (124)2.2充分考虑缺陷组合 (124)2.3补偿性控制 (124)2.4考虑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结果 (124)三、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评价标准 (124)3.1定量标准 (125)3.2定性标准 (125)四、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评价标准 (126)五、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程序 (127)六、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特殊考虑 (130)6.1对信息系统一般控制的考虑 (130)6.2对企业层面控制缺陷评价的考虑 (131)6.3与其他缺陷一同进行评价 (131)6.4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其他关注领域 (132)七、内部控制缺陷整改 (132)八、工作底稿记录 (132)第十九章完成审计工作 (133)二、取得管理层的书面声明 (134)三、与企业沟通控制缺陷 (135)四、形成审计意见 (136)第二十章出具审计报告 (137)一、出具标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137)二、出具非标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138)2.1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138)2.2否定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139)2.3无法表示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139)三、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存在重大限制 (140)四、对期后事项的考虑 (140)五、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与财务报表审计报告的衔接 (141)第一章获取审计业务约定书在内部控制审计业务开始前,我们应先确定我们已遵循了风险管理委员会拟订的《业务承接制度--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的接受与保持操作规程》,评估客户承接/保持程序的结论以确定其对我们审计风险评估及审计策略的影响,确定客户承接/保持决定是适当的。

中国移动采购风险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0)

中国移动采购风险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0)

采购物资一般应签订采购合同, 合同可以是合同原本或传真形 式。签订采购合同必须以采购 申请(计划)为依据,合同的主 要内容应符合经审查批准的采 购计划。对招标采购的物资, 应严格按照招标采购程序进行 采办。按照“合同法”和公司 的“经济合同管理办法”的要 求与合格供方签订采购合同, 按合同要求实施采购。信用经 济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 是企业一种资源和发展推动力。 提高企业诚信水平,加强合同 管理非常重要。
P <4>
中国移动通信管理学院
1.2.1 采购风险分类
采购道德风险 担保风险 招标风险
采购质量风险
供应商风险 采购风险 P <5>
技术进步风险 采购计划风险 经济合同风险 采购价格风险
中国移动通信管理学院
目录
第一章 采购风险分析及其防范
1.2 采购风险分类及其防范措施 1.2.2 采购风险防范措施
的应有成本,也就是成本 国家政策等,这些信息,不仅可以从信息系统中获取,也可以委托相关中介机构
管理的目标值。在标准成 获取。第三,科学的分析预测。专业性的咨询机构不仅有明确的价格走势分析,
本中,基本上排除了不应 还有科学的、详细的各因素对采购价格变动的影响分析。
2
该发生的“浪费”,因此
被认为是一种“应该成
在外部物资资源紧缺、价格上涨及内部生产进程加快,物资需求大和采购周期短等双重压力下,东汽物 管处严格坚持对大宗物资的招标比价采购工作,认真执行工厂物资采购的程序制度,不断地在增收节支、 替代利用和提高钢材利用率等方面开展降本增效活动。 仅2007年3月份就节约钢材193吨,节约金额58万元;招标比价采购降低成本706万元。
进某种商品时仍能维持在自己认可的价格

中国移动集团公司内部控制手册与业务流程(doc 213)

中国移动集团公司内部控制手册与业务流程(doc 213)

中国移动股有限公司内部控制手册业务流程目录业务流程1资本性支出业务流程 (606060)1.1 招标及合同管理业务流程 (606060)1.2 一般工程资本性支出业务流程 (727272)1.3 应急工程资本性支出业务流程 (969696)1.4 零星固定资产采购业务流程 (106106106)1.5 国际线路支出业务流程 (113113113)1.6 切块规模管理业务流程 (126126126)1.7 资本承担业务流程 (129129129)2经营性支出物资采购业务流程 (132132132)3资产管理及处置业务流程 (140140140)3.1 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管理业务流程 (140140140)3.2 固定资产维修业务流程 (164164164)3.3 存货管理业务流程 (175175175)4服务提供、计费、收入及收款/结算业务流程 (193193193)4.1 产品定价业务流程 (193193193)4.2 业务受理业务流程 (197197197)4.3 计费帐务业务流程 (228228228)4.4 收款和应收账款的管理业务流程 (243243243)4.5 与移动运营商的结算业务流程 (254254254)4.6 信息源合作方结算业务流程 (268268268)4.7 内部结算业务流程 (277277277)4.8 移动卡收入业务流程 (285285285)4.9 代办业务流程 (292292292)4.10 大客户业务流程 (298298298)5关联方交易业务流程 (308308308)6资金管理业务流程 (316316316)6.1 筹资业务流程 (316316316)6.2 货币资金管理业务流程 (325325325)6.3 对外投资业务流程 (346346346)6.4 资金补贴业务流程 (362362362)7成本费用管理及核算业务流程 (367367367)7.1 人工成本业务流程 (367367367)7.2 经营租赁成本业务流程 (378378378)7.3 一般成本费用支出业务流程 (384384384)8会计报表编制业务流程 (392392392)9重大表外事项管理 (405405405)9.1 担保业务流程 (405405405)9.2 法律规范遵循业务流程 (415415415)10信息管理与披露业务流程 (424424424)10.1 管理信息数据业务流程 (424424424)10.2 信息披露业务流程 (437437437)11预算管理和财务分析业务流程 (452452452)1资本性支出业务流程1.1招标及合同管理业务流程一、业务流程范围1 所涉及的业务范围选择设计单位、承建商、供应商和监理公司;签订合同并对合同的执行和存档进行管理;组织采购;对购入物资的数量、质量和单价金额进行检验并对相关资产项目,以及应付账款进行记录;监督工程建设的实施并适时进行验收;向供应商支付货款。

内部控制审计操作手册.docx

内部控制审计操作手册.docx

目录第一章获取审计业务约定书 (1)一、获取审计业务约定书 (1)二、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内容 (1)三、连续审计 (2)四、审计业务约定条款的变更 (2)五、业务约定书的文档记录 (3)第二章建立审计项目组 (3)一、项目小组成员的要求 (3)二、组建项目小组的考虑 (3)三、管理、指导、并监督项目小组 (4)四、项目小组成员的角色及责任 (5)第三章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6)一、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必要性 (6)二、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程度 (7)三、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主要内容 (7)3.1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 (7)3.1.1行业因素 (8)3.1.2 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 (8)3.1.3 其他外部因素 (8)3.2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性质 (9)3.3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 (10)3.4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 (10)13.5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 (11)四、了解IT在企业中的角色 (12)4.1了解IT复杂程度 (12)4.2了解IT对我们审计工作的影响 (13)五、如何了解企业及其环境 (13)5.1检阅相关信息 (13)5.2询问企业管理层及其他人员 (14)5.3观察及检查 (14)5.4信息来源 (14)六、确定重大错报风险 (15)七、工作底稿记录 (15)第四章利用专家的工作 (15)一、确定是否利用专家的工作 (16)1.1确定IT专家的介入程度 (17)1.2确定税务专家的介入程度 (17)1.3确定相关行业专家的介入程度 (18)二、利用管理层专家的工作 (18)2.1评价管理层专家的胜任能力、专业素养和客观性 (18)2.2 了解管理层专家的工作 (19)2.3 评价管理层专家的工作是否足以实现审计目的 (20)三、利用事务所的内部专家的工作 (21)四、利用事务所外部专家的工作 (23)五、记录审计工作 (26)第五章了解企业整体的内部控制 (27)一、企业层面控制的内涵 (27)二、企业层面控制对其他控制及其测试的影响 (28)三、了解和评价企业层面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29)23.1与控制环境(即内部环境)相关的控制 (30)3.1.1管理层的理念和经营风格 (31)3.1.2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念的沟通与落实 (31)3.1.3治理层的参与程度 (32)3.2针对管理层和治理层凌驾于控制之上的风险而设计的控制 (32)3.3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过程 (34)3.4对内部信息传递的控制 (35)3.5对控制有效性的内部监督(即监督其他控制的控制)和内部控制评价 (35)3.5.1管理层是否定期地将会计系统中记录的数额与实物资产进行核对 (36)3.5.2管理层是否为保证内部审计活动的有效性而确立了相应的控制 (36)3.5.3管理层是否建立了相关的控制以保证自我评价或定期的系统评价的有效性 (36)3.5.4管理层是否建立了相关的控制以保证监督性控制能够在一个集中的地点有效进行(如共享服务中心等) (36)3.6集中化的处理和控制(包括共享的服务环境) (36)3.7监督经营成果的控制 (37)四、企业层面控制对其他控制及其测试的影响 (38)五、如何了解企业层面控制 (39)5.1了解企业层面控制的方法 (39)5.2审计证据的考虑和了解企业层面控制的范围 (39)六、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40)七、工作底稿记录 (40)第六章识别舞弊风险并确定应对措施 (40)一、识别舞弊风险的相关要求 (40)二、识别舞弊风险的主要程序及考虑因素 (41)2.1组织项目组讨论 (42)2.2就舞弊风险询问管理层和其他人员 (42)2.2.1询问管理层 (42)2.2.2询问内部审计人员 (43)32.2.3询问内部其他人员 (44)2.2.4询问治理层 (44)2.3考虑舞弊风险因素 (45)2.4考虑异常关系或偏离预期的关系 (45)2.5考虑其他信息 (45)三、识别由于舞弊而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 (45)3.1收入确认 (46)四、应对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 (46)4.1总体应对措施 (46)4.2特别措施 (46)五、应对管理层凌驾于控制之上的措施 (47)六、应对与关联方有关的由于舞弊而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的措施 (47)七、对审计其他方面的影响 (48)第七章确定重要性水平 (48)一、了解确定整体重要性水平需做的考虑 (48)1.1确定整体重要性水平时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展望与预期 (49)1.2整体重要性水平的恰当基准 (49)1.2.1是否存在特定会计主体的财务报表使用者特别关注的项目 (49)1.2.2被审计单位的性质、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以及所处行业和经济环境 (49)1.2.3治理层的看法和预期 (49)二、了解确定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需做的考虑 (50)三、了解确定实际执行重要性水平(可容忍误差)需做的考虑 (50)四、确定整体重要性水平 (50)4.1定义整体重要性水平时确定应用适当百分比的税前利润 (51)4.1.1上市企业或重要项目 (51)4.1.2非重要项目 (51)4.2当税前利润作为计量基准不恰当时确定应用适当百分比的计量基础 (51)4五、确定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 (52)六、确定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 (52)七、在审计过程中修改重要性水平 (53)第八章识别重大账户、重大列报及相关认定 (53)一、识别重大账户、重大列报及其相关认定 (53)1.1重大账户或列报 (53)1.2确定重大账户或列报的金额标准 (53)1.3确定重大账户或列报的性质考虑 (54)1.3.1重大账户或列报的性质确定 (54)1.3.2考虑已识别的固有风险 (54)1.3.3评价财务报表项目及附注的错报风险因素 (54)1.4有关账户的其他考虑因素 (55)二、确定相关认定 (55)2.1利润表科目的重要账户的相关认定 (56)2.2资产负债表重要账户的相关认定 (56)2.3与列报和披露相关的认定 (56)三、更新我们确定的重大账户或列报及相关认定 (57)第九章识别重大业务流程和重大列报流程 (57)一、识别业务流程 (57)1.1常规的业务流程 (58)1.2非常规的业务流程 (58)1.3估计的业务流程 (58)二、确定重大流程 (58)2.1确定重大业务流程 (58)2.2对重大估计业务流程的考虑 (59)2.3重大列报流程 (59)三、识别相关信息系统 (60)5第十章关于集团审计的特殊考虑 (60)一、了解集团及其环境、集团组成部分及其环境 (60)二、了解集团及其组成部分的内部控制 (61)三、集团管控风格的影响 (62)四、确定重要性水平以及可容忍误差 (62)4.1确定集团整体财务报表重要性 (63)4.2确定集团实际执行的重要性(可容忍误差) (63)4.3确定组成部分可容忍误差 (63)五、确定重要组成部分 (64)5.1根据规模确定 (65)5.2根据特定性质或情况确定 (65)5.3不重要组成部分 (65)六、识别重大账户、重大列报及其相关认定 (65)七、组成部分内部控制审计策略 (66)八、设定组成部分审计策略的标准 (66)第十一章了解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过程以及利用他人的工作 (67)一、了解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过程 (67)二、利用他人的工作 (68)2.1对专业胜任能力和客观性的考虑 (68)2.1.1专业胜任能力和客观性对可利用他人工作程度的影响 (68)2.2对利用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的特殊考虑 (69)2.2.1评价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69)2.2.2评价内部审计人员的客观性 (70)2.3利用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成果 (71)2.4确定利用他人工作的范围 (74)2.5测试由他人执行的部分工作 (74)三、工作底稿记录 (75)6第十二章评价企业层面控制测试 (75)一、间接的企业层面控制 (75)二、应对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包括董事会、管理层凌驾于控制之上的风险)的控制 (76)三、控制环境 (77)四、充当业务层面控制的直接企业层面控制 (77)五、工作底稿记录 (77)第十三章了解重大业务流程和重大列报流程 (78)一、考虑企业层面控制对重大业务流程和重大列报流程的影响 (78)二、识别重大业务流程和重大列报流程的关键流程 (78)2.1信息来源 (80)2.2询问 (80)2.3观察和检查 (80)2.4对服务机构的考虑 (81)三、在重大业务流程和重大列报流程中识别可能出错项 (81)3.1如何识别可能出错项 (82)3.2将可能出错项联系到相关认定 (83)3.3特别风险和可能出错项 (83)3.4 IT方面的可能出错项 (83)四、识别与审计相关的控制活动 (84)4.1相关的控制的种类 (84)4.2如何开始识别相关控制 (84)4.3对识别降低特别风险的控制的特殊考虑 (84)五、对了解不同性质的重大业务流程的具体考虑 (85)5.1重大业务流程的种类 (85)5.2相关控制活动 (86)5.2.1管理层对专家的利用 (87)75.2.3改变会计估计的方法 (87)5.2.4估计的不确定性 (88)六、对了解重大列报流程的特殊考虑 (88)6.1重大会计账户的列报 (88)6.2财务报表决算过程的列报 (88)第十四章执行穿行测试 (89)一、执行穿行测试 (89)1.1穿行测试的程序 (90)1.2与穿行测试过程中进行的询问相关的考虑 (90)1.3对穿行测试的结果得出结论 (91)1.4对控制有效性的初步评价 (91)二、穿行测试的特殊考虑 (92)2.1会计估计的流程 (92)2.2关于降低重大错报风险的控制的穿行测试的考虑 (92)2.3在执行穿行测试时利用他人工作 (93)2.4针对自动化程序里的数据和交易信息 (93)第十五章选择、测试内部控制 (93)一、选择拟测试的控制的基本要求 (94)二、选择拟测试的控制的考虑因素 (94)2.1选择适当的控制测试 (94)2.1.1控制的目标和分类 (95)2.1.1.1预防性控制和检查性控制 (95)2.1.1.2手工控制和自动执行的控制 (95)2.2确认已选测试的控制与审计相关 (97)2.3评估已选测试的控制是否充分敏感 (97)三、与控制相关的风险 (99)四、控制测试的程序的性质 (100)84.2观察 (100)4.3检查 (100)4.4重新执行 (101)五、控制测试的时间安排 (102)5.1期中测试的两种方法 (102)5.2是否测试被取代的控制 (103)5.3期中测试和前推程序 (103)5.4针对信息技术一般控制(ITGCs)和应用控制的前推程序 (104)5.5集团内部控制审计中实施前推程序的考虑 (104)六、控制测试的范围 (105)6.1影响测试范围的因素 (105)6.2抽样方法的一般考虑 (105)6.3样本参考量 (106)6.3.1测试人工控制的最小样本规模 (106)6.3.2测试应用控制的最小样本规模 (107)6.4追加控制测试 (107)七、执行内部控制测试 (108)7.1执行控制测试的一般考虑 (108)7.2审计证据质量的额外考虑 (108)八、评价控制偏差 (108)8.1确认控制偏差 (108)8.2确定控制偏差的属性 (109)8.3确定审计应对措施 (110)九、工作底稿记录 (110)第十六章了解和评价财务报告流程(FSCP) (111)一、了解和评价财务报告流程过程 (111)1.1财务报告流程了解程度 (111)91.2对财务报告流程进行了解的起点 (112)1.3了解和评价财务报告流程的程序 (113)1.3.1了解财务报告流程的子过程 (113)1.3.1.1编制试算平衡表并进行任何必要的合并 (113)1.3.1.2生成、授权和记录记账分录 (113)1.3.1.3编制财务报表及相关列报 (113)1.4识别可能出错项 (114)1.5识别和了解财务报告流程中的控制活动 (114)1.6初步评价控制的有效性 (115)第十七章了解、穿行测试、测试和评估IT一般控制 (115)一、信息系统审计范围界定 (116)二、信息系统环境中的控制测试 (116)2.1信息系统审计策略的确定 (116)2.2信息系统一般控制测试 (117)2.3系统应用控制测试 (119)三、控制测试底稿 (120)附件一信息系统环境复杂度判断指引 (120)附件二信息系统环境控制测试底稿 (122)第十八章评价内部控制缺陷 (123)一、控制缺陷的分类 (123)二、内部控制缺陷评价时的一般考虑 (124)2.1衡量缺陷严重性的标准 (124)2.2充分考虑缺陷组合 (124)2.3补偿性控制 (124)2.4考虑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结果 (124)三、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评价标准 (124)3.1定量标准 (125)3.2定性标准 (125)10四、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评价标准 (126)五、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程序 (127)六、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特殊考虑 (130)6.1对信息系统一般控制的考虑 (130)6.2对企业层面控制缺陷评价的考虑 (131)6.3与其他缺陷一同进行评价 (131)6.4内部控制缺陷评价的其他关注领域 (132)七、内部控制缺陷整改 (132)八、工作底稿记录 (132)第十九章完成审计工作 (133)一、项目组内部讨论 (133)二、取得管理层的书面声明 (134)三、与企业沟通控制缺陷 (135)四、形成审计意见 (136)第二十章出具审计报告 (137)一、出具标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137)二、出具非标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138)2.1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138)2.2否定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139)2.3无法表示意见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139)三、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存在重大限制 (140)四、对期后事项的考虑 (140)五、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与财务报表审计报告的衔接 (141)11第一章获取审计业务约定书在内部控制审计业务开始前,我们应先确定我们已遵循了风险管理委员会拟订的《业务承接制度--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的接受与保持操作规程》,评估客户承接/保持程序的结论以确定其对我们审计风险评估及审计策略的影响,确定客户承接/保持决定是适当的。

中国移动内审项目平台操作手册

中国移动内审项目平台操作手册

中国移动内控与内审管理平台项目过程文档用户操作手册测试管理-内控自测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二零一零年七月文档控制●更改记录●查阅●分发目录1编写目的 (1)2整体功能介绍 (1)2.1功能说明 (1)2.2功能角色权限对应表 (1)3角色操作指南 (2)3.1内控管理员操作指南 (2)3.1.1功能概述 (2)3.1.2新建自测计划 (3)3.1.3查看统计分析 (10)3.2测试人操作指南 (11)3.2.1功能概述 (11)3.2.2编写样本要求 (12)3.2.3确认测试样本 (17)3.2.4填写测试结果 (20)3.3控制点负责人操作指南 (23)3.3.1功能概述 (23)3.3.2上传样本附件 (24)3.4普通内控人员操作指南 (29)3.4.1功能概述 (29)3.4.2上传样本附件 (29)3.5审核人操作指南 (34)3.5.1功能概述 (34)3.5.2审核测试测试结果和样本 (35)3.6相关业务部门人员会签操作指南 (38)3.6.1功能概述 (38)3.6.2会签 (39)3.7部门内控联系人操作指南 (42)3.7.1功能概述 (42)3.7.2发起部门自测 (42)3.7.3接收会签任务 (43)3.7.4下发计划单 (43)4审批操作指南 (48)4.1功能概述 (48)4.2操作过程 (48)4.3操作举例 (49)1编写目的为了配合开展【中国移动内控与内审管理平台】试运行的工作,向试点省用户介绍平台内控测试管理内控自测模块的操作流程,编写本手册。

2整体功能介绍2.1 功能说明公司总部每年拟定自测工作要点和工作计划,经过相关部门审核批准后,下发各单位。

各单位内控管理员根据公司下发的工作要点和工作计划,结合各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本单位的工作计划,依据计划开展内部自测工作。

内控自测模块是对公司内部风险控制自测的模块,包括“测试计划”、“下发计划单”、“测试任务”、“测试样本”四个功能模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移动内控与内审管理平台项目过程文档用户操作手册测试管理-内控自测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二零一零年七月文档控制●更改记录●查阅●分发目录1编写目的 (1)2整体功能介绍 (1)2.1功能说明 (1)2.2功能角色权限对应表 (1)3角色操作指南 (2)3.1内控管理员操作指南 (2)3.1.1功能概述 (2)3.1.2新建自测计划 (3)3.1.3查看统计分析 (10)3.2测试人操作指南 (11)3.2.1功能概述 (11)3.2.2编写样本要求 (12)3.2.3确认测试样本 (17)3.2.4填写测试结果 (20)3.3控制点负责人操作指南 (23)3.3.1功能概述 (23)3.3.2上传样本附件 (24)3.4普通内控人员操作指南 (29)3.4.1功能概述 (29)3.4.2上传样本附件 (29)3.5审核人操作指南 (34)3.5.1功能概述 (34)3.5.2审核测试测试结果和样本 (35)3.6相关业务部门人员会签操作指南 (38)3.6.1功能概述 (38)3.6.2会签 (39)3.7部门内控联系人操作指南 (42)3.7.1功能概述 (42)3.7.2发起部门自测 (42)3.7.3接收会签任务 (43)3.7.4下发计划单 (43)4审批操作指南 (48)4.1功能概述 (48)4.2操作过程 (48)4.3操作举例 (49)1编写目的为了配合开展【中国移动内控与内审管理平台】试运行的工作,向试点省用户介绍平台内控测试管理内控自测模块的操作流程,编写本手册。

2整体功能介绍2.1 功能说明公司总部每年拟定自测工作要点和工作计划,经过相关部门审核批准后,下发各单位。

各单位内控管理员根据公司下发的工作要点和工作计划,结合各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本单位的工作计划,依据计划开展内部自测工作。

内控自测模块是对公司内部风险控制自测的模块,包括“测试计划”、“下发计划单”、“测试任务”、“测试样本”四个功能模块。

每个子功能模块介绍如下:●测试计划:测试计划分为“部门自测”、“跨级自测”。

所有内控人员均可发起自测计划,发起自测计划后,由单位各级领导审批、相关部门会签;部门自测自测计划审批结束后,测试人收到待办进行测试;如果是跨级自测,子公司内控联系人在接收到上一级公司下发的测试计划后,设置测试人、审核人,下发计划单给测试人,进入测试阶段。

●下发计划单:在跨级自测中,如下发给部门,在此处分发。

由部门联系人设置测试人、审核人,并下发计划。

●测试任务:显示自己的测试任务,点击打开进行测试或者查看。

●测试样本:对于测试过程中的测试样本进行查看。

2.2 功能角色权限对应表3角色操作指南本操作手册将按照测试管理—内控自测模块涉及的系统角色进行逐一的操作说明;内控自测模块所涉及的系统角色有:1.内控管理员;2.普通内控人员;3.控制点负责人;4.各级领导;5.测试人;6.审核人;7.相关业务部门人员;8.部门内控联系人。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一个系统角色的操作指南。

3.1 内控管理员操作指南本手册以当前系统的流程及页面为标准进行编写,考虑到系统还在不断的完善及改进当中,手册也会根据系统的变化及时更新。

若在使用手册进行操作过程中,发现系统流程或页面与手册不符的,请以系统为准。

3.1.1功能概述内控管理员在系统上可进行的操作有:1.发起自测;2.查看统计分析3.1.2新建自测计划3.1.2.1 功能描述内控管理员新建自测计划。

3.1.2.2 操作过程第一步:登录【中国移动内控与内审管理平台】;第二步:在左侧导航栏点击【测试管理—内控自测—测试计划】;第三步:在页面右上角点击【新建自测计划】;第四步:在内控自测计划页面输入测试计划名称、测试类型、测试日期、样本期间;第五步:点击【下一步】,查找要进行自测的控制点;第六步:为控制点设置测试人、审核人;第七步:提交领导审批。

3.1.2.3 操作举例➢广西内控管理员“唐宏虹”创建单位自测计划。

以广西内控管理员“唐宏虹”的身份登录【中国移动内控与内审管理平台】,在左侧导航栏点击【测试管理—内控自测管理—测试计划】,进入内控自测管理模块;如图-1:图-1点击【新建自测计划】,进入内控自测计划页面;如图-2:图-2填写测试计划名称、测试方法、测试开始日期、测试结束日期、样本期间,如图-3:图-3在测试任务列表右下角点击【下一步】,在弹出的控制点搜索页面选择要测试的控制点;如图-4:图-4选择要搜索控制点的条件,点击右上角【搜索】按钮;如图-5:图-5点击【搜索】按钮,搜出所有附合条件的控制点;如图-6:图-6在显示控制点前选中要进行测试的控制点,在【任务分配方式】处选择分配方式,点击【添加到已选控制点列表】按钮;如图-7:图-7在图-7所有任务中显示已选控制点,因为我们在上面任务分配方式处选的是“按测试人”,那么在标签【下发给测试人】处显示测试任务;如图-8:图-8在图-8点击右上角【下一步】进入设置测试任务属性页面,如图-9:图-9在图-9设置测试人审核人,先点击选中要设置的控制点任务,在【测试人】【审核人】后分别点击【选择】按钮设置,【样本数量】如果不设置默认为缺省数量,如图-10:图-10测试人审核人选择完毕,点击左下角【设置】按钮,设置完毕后的测试任务在【已分配】标签下显示,并显示测试人和审核人,如图-11:图-11点击右上角【确定】按钮,返回测试计划起草页面,如图-12:图-12如果需要修改控制点,可点击【选择控制点】,进入图-4,如果重新分配任务,可点击【分配任务】进入图-6,设置完毕后在图-8点击【下发】则将任务下发到下发角色;点击【流程图】可查看该审批流程的图表信息,如图-13:图-13点击【提交】,进入领导审批环节,如图-14图-14点击【确定】,进入各级领导审批环节。

3.1.3查看统计分析3.1.3.1 功能描述查看本次任务的数据统计,包括:测试样本统计、测试任务统计分析、测试结果-按流程、测试结果-按组织等。

查看当前测试计划统计分析的前提为:测试计划审批完成。

3.1.3.2 操作举例➢广西内控管理员“唐宏虹”进入系统,查看统计。

以广西内控管理员“唐宏虹”的身份登录【中国移动内控与内审管理平台】,在左侧导航栏点击【测试管理—内控自测管理—测试计划】,进入内控自测管理模块;如图-1:图-1 点击测试计划,进入测试计划页面,如图-2:图-2 点击【统计分析】,如图-3:图-3 点击不同统计维度,查看统计结果。

3.2 测试人操作指南3.2.1功能概述测试人在系统上可进行的操作有:1.编写样本要求,下发样本提交任务;2.确认测试样本;3.填写测试结果3.2.2编写样本要求3.2.2.1 功能描述编写样本要求,下发样本提交任务。

3.2.2.2 操作举例➢测试人“张海川”提交测试任务。

以测试人“张海川”的身份登录【中国移动内控与内审管理平台】,在待办待阅中可看到需要完成的测试任务;如图-1:图-1点击【请完成内控自测0726测试任务】,进入测试任务列表;如图-2:图-2在【样本要求编制阶段】【待编制】页签下点击【本地上传】按钮,出现样本明细单;填写明细,上传样本。

如图-3:图-3若在【样本要求编制阶段】【待编制】页签下点击【新建样本要求】按钮,则弹出样本任务提交单页面;如图-4:图-4手工输入样本名称,在样本提交人行点击【本人】(此处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点击【新增样本明细】按钮;如图-5:图-5在图-5中输入样本要求、样本期间、样本数量点击【保存】;如图-6:图-6在右上角点击【保存退出】;如图-7:图-7点击【确定】按钮,返回,样本填写完毕的进入【待下发】阶段,如图-8:图-8在【待下发】页面选择待下发任务,点击【下发样本提交任务】,如图-9图-9点击【下发样本提交任务】出现要求填写说明,如图-10图-10 输入要求,点击确定,提示信息,如图-11:图-11 点击【确定】返回,如图-12:图-123.2.3确认测试样本3.2.3.1 功能描述测试人确认测试样本。

3.2.3.2 操作过程第一步:在待办待阅中打开自测任务单;第二步:确认;第三步:提交给审核人审核。

3.2.3.3 操作举例➢测试人确认测试样本。

以测试人“张海川”身份登录系统,收到待办,如图-1图-1在待办中点击【请完成内控自测0726的测试任务】打开,如图-2图-2在已下发中点击【显示样本】,如图-3:图-3点击【确认】,弹出提示框,如图-4:也可点击【退回】,返回给提交人。

图-4点击【确定】,底稿进入【已收集】页签,如图-5:图-5选中任务单,点击【提交底稿】,底稿进入【已提交审核】页签,由审核人审核,如图-6:图-63.2.4填写测试结果3.2.4.1 功能描述测试人填写测试结果。

3.2.4.2 操作过程第一步:在待办待阅中打开自测任务单;第二步:填写测试结果;第三步:输入测试意见;第四步:提交给审核人审核。

3.2.4.3 操作举例➢测试人填写测试结果。

以测试人“唐宏虹”的身份登录【中国移动内控与内审管理平台】,在待办待阅中可看到需要完成的测试任务;如图-1:图-1点击【请完成qxj的单位自测001测试任务】,进入测试任务列表;如图-2:图-2输入测试结果、实际样本量,如果选择无效,则需要输入【测试意见】、【改进建议】;如图-3:图-3点击【提交】,进入审核人审核环节;如图-4:图-4也可在测试任务列表页面点击【批量填写测试结果】,如图-5:图-5点击【批量填写测试结果】,出现如图-6:图-6分别填写【测试结果】,点击【保存】,【退出】,进入审核人审核阶段。

审核人审核操作请见3.5审核人操作指南。

3.3 控制点负责人操作指南本手册以当前系统的流程及页面为标准进行编写,考虑到系统还在不断的完善及改进当中,手册也会根据系统的变化及时更新。

若在使用手册进行操作过程中,发现系统流程或页面与手册不符的,请以系统为准。

3.3.1功能概述控制点负责人在系统上可进行的操作有:上传样本附件。

3.3.2上传样本附件3.3.2.1 功能描述控制点负责人上传样本附件。

3.3.2.2 操作过程第一步:登录【中国移动内控与内审管理平台】;第二步:在待办待阅中查看接收任务;第三步:打开需要处理的任务,点击【上传样本】,在新页面上传样本;第四步:添加意见;第五步:提交下一环节。

3.3.2.3 操作举例➢控制点负责人“张海川”上传样本。

以控制点负责人“张海川”的身份登录【中国移动内控与内审管理平台】,在待办待阅中可以看到需要处理的任务;如图-1:图-1点击【请完成内控自测0726的样本提交】,进入样本提交页面;如图-2:图-2点击任务单,打开,如图-3:图-3在样本明细列表的操作处,点击【本地上传】;如图-4:图-4输入样本说明,在【添加附件】中选择附件后侧点击【浏览】,在弹出的页面选择要上传的附件,点击【上传】;如图-5:图-5点击右下角【确定】,返回样本提交任务单页面;如图-6:图-6点击【选择样本】,可以在系统中已经存在的样本中选择一个;点击【样本转派】是让其他人来上传样本;样本上传完毕后,点击右上角【保存退出】返回,如图-7:图-7点击选中样本任务,在页面下侧点击【提交样本】,如图-8:图-8如果需要控制点执行人处理或者部门内控联系人审批,则分别选择【控制点执行人处理】【部门内控联系人处理】,若不需要审批则直接选择【测试人确认】,如图-9:图-9点击【确定】,任务单进入【已提交审核】阶段,由测试人确认;如图-10:图-103.4 普通内控人员操作指南本手册以当前系统的流程及页面为标准进行编写,考虑到系统还在不断的完善及改进当中,手册也会根据系统的变化及时更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