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胶黏剂粘结强度有关因素

影响胶黏剂粘结强度有关因素
影响胶黏剂粘结强度有关因素

极性、分子量、分子形状(侧基多少及大小)、分子量分布、分子的结晶性、分子对环境的稳定性(转变温度和降解)以及胶粘剂和被粘体中其它组分性质PH值等。

1.极性

一般说来胶粘剂和被粘体分子的极性影响着粘接强度,但并不意味着这些分子极性的增加就一定会提高粘接强度。

从极性的角度出发为了提高粘接强度,与其改变胶粘剂和被粘体全部分子的极性,还不如改变界面区表面的极性。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四氟乙烯经等离子表面处理后,表面上产生了许多极性基团,如羟基、羰基或羧基等,从而显著地提高了可粘接性。

2.分子量

聚合物的分子量(或聚合度)直接影响聚合物分子间的作用力,而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决定物质的熔点和沸点的高低,对于聚合物决定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溶点Tm。所以聚合物无论是作为胶粘剂或者作为被粘体其分子量都影响着粘接强度。

一般说来,分子量和粘接强度的关系仅限于无支链线型聚合物的情况,包括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在分子量全范围内均发生胶粘剂的内聚破坏,这时,粘接强度随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当分子量达到某一数值后则保持不变。第二种类型由于分子量不同破坏部分亦不同。这时,在小分子量范围内发生内聚破坏,随着分子量的增大粘接强度增大;当分子量达到某一数值后胶粘剂的内聚力同粘附力相等,则发生混合破坏;当分子量再进一步增大时,则内聚力超过粘附力,浸润性不好,则发生界面破坏。结果使胶粘剂为某一分子量时的粘接强度为最大值。

3.侧链

长链分子上的侧基是决定聚合物性质的重要因素,从分子间作用力考虑,聚合物支链的影响是,当支链小时,增加支链长度,降低分子间作用力。当支

链达到一定长度后,开始结晶,增加支链长度,提高分子间作用力,这应当是降低或提高粘接强度的原因。

4.PH值

对于某些胶粘剂,其PH值与胶粘剂的适用期,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影响到粘接强度和粘接寿命。一般强酸、强碱,特别是当酸碱对粘接材料有很大影响时,对粘接常是有害的,尤其是多孔的木材、纸张等纤维类材更容易受影响。

由于像热固性的酚醛树脂和脲醛树脂的固化过程受PH值的影响很大,常常要求酸度较大。例如,固化时在酚醛树脂中加入对甲苯磺酸或磷酸,在脲醛树脂中加入氯化铵或盐酸。因此,在不希望酸度大又要粘接的场合,选用中性的间苯酚甲醛树脂是适宜的。

将木材表面预先用碱处理,一般可得到牢固的接头。但还必须注意胶层的PH值,它对胶层比对被胶接表面更有影响。

5.交联

聚合物的内聚强度随交联密度的增加面增大,而当交联密度过大时聚合物则变硬变脆,因而使聚合物耐冲击强度降低。交联聚合物的强度与交联点数目和交联分子的长度密切相关,随着交联点数目的增多,交联间距的变短以及交联分子长度的变短,交联聚合物会变得又硬又脆。

6.溶剂和增塑剂

溶剂型胶粘剂的粘接强度当然要受胶层内残留溶剂量的影响。溶剂量多时,虽浸润性好,但由于胶粘剂内聚力变小,而使内聚强度降低。胶粘剂聚合物之间的亲合力大时,随着溶剂的挥发粘接强度增大。两者之间无亲合力时,残留一些溶剂时胶粘剂的粘附性却较大,随着溶剂的挥发,强度反而下降。例如聚醋酸乙烯不能粘接聚乙烯,但加入少量溶剂后则可粘接。显然,溶剂起了增加两者间亲合力的作用。

增塑剂和溶剂的作用类似,有时即便在粘不上的情况下,加入适当的增塑剂也可粘上。当是,增塑剂也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或是挥发,或是向表面渗出,在增塑剂减少的同时粘接强度不断下降。相反,有时被粘物内的增塑剂也会渗

移到胶层里,使胶粘剂软化而失去内聚粘接强度。或增塑剂聚集在界面上而使粘接界面分离。

7.填料

在胶粘剂中配合填料有如下作用:

(1)增加胶粘剂的内聚强度;

(2)调节粘度或工艺性(例如触变性);

(3)提高耐热性;

(4)调整热膨胀系数或收缩性;

(5)增大间隙的可填充性;

(6)给予导电性;

(7)降低价格;

(8)改善其他性质。

8.结晶性

结晶度高的聚合物分子的缩聚状态是有规则的,如果溶点不高,加热结晶聚合物,将使结晶范围内的有序的分子排列发生混乱,分子开始向溶融状态过渡。因此,结晶度高的聚合物适宜作热溶。

9.分解

在使用过程中,胶粘剂分解是使粘接强度降低成的重要因素,而使胶粘剂分解的原因有水、热、辐照、酸、碱及其他化学物质。聚合物与水反应而分解称水解。加热常常又可能导致聚合物交联,聚合物抗水解能力因其分子中化学键的不同面异。多数水溶性聚合物易于水解。不溶于水的聚合物水解就非常慢,而聚合物吸附水的能力对水解起着重要作用,聚合物水解也受结晶性和链的构象的明显影响。由于微量的酸或碱可加速某些聚合物水解,聚酯类缩合树脂与酸或碱接触时,很容易水解。环氧树脂的耐湿性根据固化剂的种类和使用

环境不同而有明显的不同,以聚酰胺固化的环氧树脂因酰胺键水解而破坏;以多元酸酐固化的环氧树脂因酯键的断裂而解体;聚氨酯也常因酯键水解面破坏,而具有醚键、碳-碳键结构的聚合物,如酚醛树脂、丁苯、丁腈橡胶,就不易水解,耐水性良好。

聚合物加热过度将引起下列变化:

(1)聚合物分子的分解;

(2)继续交联;

(3)可挥发和可迁移成分的逸出;这些过程的结果将导致胶粘剂内聚强度下降或界面作用力降低。

聚合物在高温下会发生降解和交联的作用,降解使聚合物分子链断裂,分子量下降,使聚合物强度降低,交联使分子间形成新的化学键,分子量增加,聚合物强度上升。粘接接头上聚合物不断交联将使聚合物发脆,接头强度变坏。12

简述影响荧光效率的主要因素

1.简述影响荧光效率的主要因素。 答:(1)分子结构的影响:发荧光的物质中都含有共轭双键的强吸收基团,共轭体系越大,荧光效率越高;分子的刚性平面结构利于荧光的产生;取代基对荧光物质的荧光特征和强度有很大影响,给电子取代基可使荧光增强,吸电子取代基使荧光减弱;重原子效应使荧光减弱。(2)环境因素的影响:溶剂的极性对荧光物质的荧光强度产生影响,溶剂的极性越强,荧光强度越大;温度对溶液荧光强度影响明显,对于大多数荧光物质,升高温度会使非辐射跃迁引起的荧光的效率降低;溶液pH值对含有酸性或碱性取代基团的芳香族化合物的荧光性质有影响;表面活性剂的存在会使荧光效率增强;顺磁性物质如溶液中溶解氧的存在会使荧光效率降低。 2.试从原理和仪器两方面比较荧光分析法、磷光分析法和化学发光分析法。 答:(1)在原理方面:荧光分析法和磷光分析法测定的荧光和磷光是光致发光,均是物质的基态分子吸收一定波长范围的光辐射激发至单重激发态,测量的是由激发态回到基态产生的二次辐射,不同的是荧光分析法测定的是从单重激发态向基态跃迁产生的辐射,磷光分析法测定的是单重激发态先过渡到三重激发态,再由三重激发态向基态跃迁产生的辐射,二者所需的激发能是光辐射能。而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的是化学反应物或反应产物受反应释放的化学能激发而产生的光辐射,所需的激发能是化学能。 (2)在仪器方面:荧光分析和磷光分析所用仪器相似,都由光源、激发单色器、液槽、发射单色器、检测器和放大显示器组成。由于在分析原理上的差别,磷光分析仪器有些特殊部件,如试样室、磷光镜等。而化学发光分析法所用仪器不同,它不需要光源,但有反应器和反应池及化学反应需要的恒温装置,还有与荧光和磷光分析仪器相同的液槽、单色器、检测器等。 3.如何区别荧光和磷光?其依据是什么? 答:为了区别磷光和荧光,常采用一种叫磷光镜的机械切光装置,利用荧光和磷光寿命的差异消除荧光干扰或将磷光和荧光分辨开。 4.采取哪些措施可使磷光物质在室温下有较大的磷光效率? 答:(1)在试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2)将被分析物吸附在固体的表面。 5.化学发光反应要满足哪些条件? 答:(1)能快速地释放出足够的能量;(2)反应途径有利于激发态产物的形成;(3)激发态分子能够以辐射跃迁的方式返回基态,或能够将其能量转移给可以产生辐射跃迁的其它分子。 6.简述流动注射式化学发光分析法及其特点。 答:流动注射分析是一种自动化溶液分析技术,它是基于把一定体积的液体试样注射到一个连续流动着的载流中,试样在流动过程中分散、反应,并被载流带到检测器中,再连续记录其光强、吸光度、电极电位等物理参数。其特点是,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很好的精密度。1.谱线自吸对光谱定量分析有何影响? 答:在光谱定量分析中,自吸现象的出现,将严重影响谱线的强度,限制可分析的含量范围。2.激发光源的作用是什么?对其性能有何具体要求? 答:激发光源的作用是提供试样蒸发、解离和激发所需要的能量,并产生辐射信号;对激发光源的要求是:激发能力强,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安全。

挤出复合剥离强度的影响因素

挤出复合剥离强度的影响因素 随着我国挤出复合设备技术性能的不断提高,涂复级树脂如LDPE、PP等及复合粘接级树脂EVA、EMA、EAA等的不断开发,挤出复合工艺以成本低、无残留溶剂等优点,逐渐被广大软包装企业所接受。而高涂复速度和高剥离强度是困扰众多软包装企业的两难问题。笔者根据生产实践,就挤出复合工艺对剥离强度的影响因素与包装同行共同探讨。 一、树脂塑化混炼程度 挤出复合是将热塑性树脂如LDPE、PP、EVA、EMA、EAA等加入料筒,在螺杆的作用下,经压缩区高温熔融成粘流态,在均化区高温、高压、高剪切条件下,进一步塑化混炼均匀,随着螺杆的推动而被定压、定量、定温地经T模头持续均匀挤出。树脂的塑化混炼程度是影响挤出复合剥离强度的主要因素之一。树脂塑化混炼越充分,复合后剥离强度越高。通常采用以下方法增加树脂塑化混炼程度: 1.选用熔融指数(MI)较大的树脂 熔融指数(MI)越大,流动性越好,塑化混炼效果越好。但MI太大,则挤出薄膜发生边厚现象。故宜选用MI为8g/10min左右的树脂。

2.适当提高加热温度 压缩区、均化区加热温度越高,树脂塑化混炼越充分;但温度过高树脂易分解。加热温度的设定要根据树脂种类及其熔融指数(MI)来设定。如牌号为1C7A的LDPE树脂,其加热温度在300~325℃范围内设定。 3.适当提高熔体压强 熔体所受压强越大,塑化混炼就越充分;增加熔体压强,常采用增加滤网层数或目数的方法。如牌号为1C7A的LDPE树脂采用目数分别为85、110、85的三层滤网,使溶体压强在1.2~1.4MPa范围内。 4.适当提高螺杆转速 螺杆转速越大,单位熔体所受螺杆剪切次数越多,塑化混炼就越充分。但螺杆转速增大,挤出薄膜厚度增加。故应注意螺杆转速、涂复速度与挤出薄膜厚度三者的匹配。 二、树脂的氧化程度

四川大学仪器分析第八章-分子发光分析法答案讲课教案

四川大学仪器分析第八章-分子发光分析法 答案

第八章分子发光分析法 基本要求:了解荧光的产生和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 掌握分子荧光光谱法的定量关系和应用特点, 重点:荧光光谱法的定量关系、应用特点。 难点:荧光的产生和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 参考学时:3学时 作业参考答案 1.简述荧光法产生的基本原理。具有什么样结构的物质最容易发荧光? 答:物质受电磁辐射激发后,被激发的分子从第一电子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回到基态而发射荧光,基于测量化合物的荧光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即为荧光分析法。 芳香族化合物、带有平面刚性结构的化合物、带稠环结构的化合物容易发荧光。 2.解释下列名词:单重态、三重态、荧光、振动弛豫、内转换、外转换、失 活、系间窜跃、荧光量子产率、激发光谱、荧光光谱 答:单重态:电子自旋都配对的分子的电子状态称为单重态。 三重态:有两个电子自旋不配对而同方向的状态。 荧光:受光激发的分子从第一激发单重态(S1)的最低振动能级回到基态(S0)所发出的辐射; 振动弛豫:由于分子间的碰撞,振动激发态分子由同一电子能级中的较高振动能级失活至较低振动能级,多余的振动能以热的形式失去的过程。 内转换:在相同激发多重态的两个电子能级间,电子由高能级以无辐射跃迁方式进到较低能级的分子内过程。 外转换:激发态分子与溶剂或其他溶质间的相互作用和能量转换而使荧光或磷光强度减弱甚至消失的过程。 失活:激发态分子不稳定,他要以辐射跃迁或无辐射跃迁的方式回到基态,这就是激发态分子的失活。 系间窜跃:激发态分子的电子自旋发生倒转而使分子的多重态发生变化的无辐射跃迁过程。 荧光量子产率:表示物质分子发射荧光的能力。荧光量子产率=发射荧光的分子数/激发态的分子数=发射的光子数/吸收的光子数 激发光谱:在荧光最强的波长处测量随激发光波长的改变而变化的荧光强度,将荧光强度对激发光波长作图,即得到激发光谱,实际为荧光物质的吸收光谱。 荧光光谱:如果将激发光的波长固定在最大激发波长处,测量不同荧光波长处荧光的强度,将荧光强度对荧光波长作图便得到荧光光谱(或称发射光谱)。

金属材料屈服强度的影响因素

材料屈服强度及其影响因素 1. 屈服标准 工程上常用的屈服标准有三种: (1)比例极限应力-应变曲线上符合线性关系的最高应力,国际上常采用σp表示,超过σp时即认为材料开始屈服。 (2)弹性极限试样加载后再卸载,以不出现残留的永久变形为标准,材料能够完全弹性恢复的最高应力。国际上通常以σel表示。应力超过σel时即认为材料开始屈服。 (3)屈服强度以规定发生一定的残留变形为标准,如通常以0.2%残留变形的应力作为屈服强度,符号为σ0.2或σys。 2. 影响屈服强度的因素 影响屈服强度的内在因素有: 结合键、组织、结构、原子本性。如将金属的屈服强度与陶瓷、高分子材料比较可看出结合键的影响是根本性的。从组织结构的影响来看,可以有四种强化机制影响金属材料的屈服强度,这就是:(1)固溶强化; (2)形变强化; (3)沉淀强化和弥散强化; (4)晶界和亚晶强化。 沉淀强化和细晶强化是工业合金中提高材料屈服强度的最常用的手段。在这几种强化机制中,前三种机制在提高材料强度的同时,也降低了塑性,只有细化晶粒和亚晶,既能提高强度又能增加塑性。 影响屈服强度的外在因素有: 温度、应变速率、应力状态。随着温度的降低与应变速率的增高,材料的屈服强度升高,尤其是体心立方金属对温度和应变速率特别敏感,这导致了钢的低温脆化。应力状态的影响也很重要。虽然屈服强度是反映材料的内在性能的一个本质指标,但应力状态不同,屈服强度值也不同。我们通常所说的材料的屈服强度一般是指在单向拉伸时的屈服强度。 3.屈服强度的工程意义 传统的强度设计方法,对塑性材料,以屈服强度为标准,规定许用应力[σ]=σys/n,安全系数n一般取2或更大,对脆性材料,以抗拉强度为标准,规定许用应力[σ]=σb/n,安全系数n一般取6。 需要注意的是,按照传统的强度设计方法,必然会导致片面追求材料的高屈服强度,但是随着材料屈服强度的提高,材料的抗脆断强度在降低,材料的脆断危险性增加了。 屈服强度不仅有直接的使用意义,在工程上也是材料的某些力学行为和工艺性能的大致度量。例如材料屈服强度增高,对应力腐蚀和氢脆就敏感;材料屈服强度低,冷加工成型性能和焊接性能就好等等。因此,屈服强度是材料性能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指标。 材料开始屈服以后,继续变形将产生加工硬化。 4.加工硬化指数n的实际意义 加工硬化指数n反应了材料开始屈服以后,继续变形时材料的应变硬化情况,它决定了材料开始发生颈缩时的最大应力。n还决定了材料能够产生的最大均匀应变量,这一数值在冷加工成型工艺中是很重要的。 对于工作中的零件,也要求材料有一定的加工硬化能力,否则,在偶然过载的情况下,会产生过量的塑性变形,甚至有局部的不均匀变形或断裂,因此材料的加工硬化能力是零件安全使用的可靠保证。 形变硬化是提高材料强度的重要手段。不锈钢有很大的加工硬化指数n=0.5,因而也有很高的均匀变形量。不锈钢的屈服强度不高,但如用冷变形可以成倍地提高。高碳钢丝经过

影响金属材料疲劳强度的八大因素

影响金属材料疲劳强度的八大因素 Via 常州精密钢管博客 影响金属材料疲劳强度的八大因素 材料的疲劳强度对各种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都极为敏感。外在因素包括零件的形状和尺寸、表面光洁度及使用条件等,内在因素包括材料本身的成分,组织状态、纯净度和残余应力等。这些因素的细微变化,均会造成材料疲劳性能的波动甚至大幅度变化。 各种因素对疲劳强度的影响是疲劳研究的重要方面,这种研究将为零件合理的结构设计、以及正确选择材料和合理制订各种冷热加工工艺提供依据,以保证零件具有高的疲劳性能。 应力集中的影响 常规所讲的疲劳强度,都是用精心加工的光滑试样测得的,然而,实际机械零件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同形式的缺口,如台阶、键槽、螺纹和油孔等。这些缺口的存在造成应力集中,使缺口根部的最大实际应力远大于零件所承受的名义应力,零件的疲劳破坏往往从这里开始。 理论应力集中系数Kt :在理想的弹性条件下,由弹性理论求得的,缺口根部的最大实际应力与名义应力的比值。 有效应力集中系数(或疲劳应力集中系数)Kf:光滑试样的疲劳极限σ-1与缺口试样疲劳极限σ-1n的比值。 有效应力集中系数不仅受构件尺寸和形状的影响,而且受材料的物理性质、加工、热处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有效应力集中系数随着缺口尖锐程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通常小于理论应力集中系数。 疲劳缺口敏感度系数q:疲劳缺口敏感度系数表示材料对疲劳缺口的敏感程度,由下式计算。 q的数据范围是0-1,q值越小,表征材料对缺口越不敏感。试验表明,q并非纯粹是材料常数,它仍然和缺口尺寸有关,只有当缺口半径大于一定值后,q值才基本与缺口无关,而且对于不同材料或处理状态,此半径值也不同。 尺寸因素的影响

影响零件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有

影响零件疲劳强度的主要 因素有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1.影响零件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有:应力集中、尺寸大小、表面加工质量。 2.静连接与动连接的强度计算区别:压溃(工作面上挤压应力强度校核)、过度磨损(工作面上压力强度校核) 3.标准蜗杆传动中,蜗杆直径系数q与刚度的关系: d=mq(模数*系数) 4.螺纹连接防松:一旦松动,轻者影响机器的正常运转,重者造成严重事故。常用防松措施:摩擦防松、机械防松、破坏螺旋副运动关系。5.紧螺栓连接中,螺栓刚度对 应力辐的影响:降低螺栓刚度 或增加被连接件刚度可减小应 力辐。 6.双键连接时,切向键两者夹 角120-130度,平键180 度。 7不完全液体润滑径向滑动轴 承,要进行验算轴承的平均压 力p、轴承的pv值、滑动速度 v条件性计算。液体润滑径向 滑动轴承。 8蜗杆传动中,蜗杆头数与传 动效率及自锁性关系:头数越 多,传动效率越高,自锁性越 不好。 9.带传动中其他参数不变,只 有小轮有两种速度,当传递功 率不变时应按低速设计该带传 动。按低速的,当功率不变 时,速度低的受力大,按力大 的选择带传动,保证带的强 度。 10.链传动中,为什么链条磨 损后更容易从大链轮上脱落: 磨损后节距变长,滚子沿大链 轮外移,大链轮容易发生掉链 爬高现象。设计时减少大链轮 齿数,减少滚子沿大链轮的外 移量。 11.一双齿轮传动中,1.5倍。 12.在机械设计和使用机器时 应遵从力求缩短磨合期、延长 稳定磨损期、推迟剧烈磨损的 到来。 13.一对啮合的标准圆柱齿轮 传动,若齿轮齿数分别为z1 小于z2,这对齿轮的弯曲应力 1大于2. 14.普通紧螺栓连接受横向载 荷作用,螺栓中受拉伸应力作 用。 15.带传动有效拉力与预紧 力、包角、摩擦系数的关系: 正比关系。最小初拉力直接决 定临界摩擦力的大小,增加摩 擦系数和带轮的包角有利于增 大临界摩擦力,相应地降低最 小初拉力。 16单向规律性不稳定变应力的 疲劳强度计算依据:疲劳损伤 累积假说。 17.为什么小链轮齿数不能选 得过少、大链轮齿数不得过 多:齿数过少增加运动的不均 匀性和动载荷,链条在进入和 退出啮合时链接之间的相对转 角增大,链传动的圆周力增 大,从整体上加速铰链和链轮 的磨损。过大增大了传动的整 体尺寸、还容易发生跳链和脱 链的现象,从而影响链条使用 寿命。 18.带传动发生打滑的原因: 如果工作载荷增大,超过带传 动的有效拉力达到最大(临 界)值,则带与带轮间就将发 生显着的相对滑动。由于带在 大轮上的包角总是大于在小轮 上包角,所以打滑总是首先在 小带轮上发生。 1.影响零件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有:应力集中、尺寸大小、表面加工质量。 2.静连接与动连接的强度计算区别:压溃(工作面上挤压应力强度校核)、过度磨损(工作面上压力强度校核) 3.标准蜗杆传动中,蜗杆直径系数q与刚度的关系:d=mq(模数*系数) 4.螺纹连接防松:一旦松动,轻者影响机器的正常运转,重者造成严重事故。常用防松措施:摩擦防松、机械防松、破坏螺旋副运动关系。 5.紧螺栓连接中,螺栓刚度对应力辐的影响:降低螺栓刚度或增加被连接件刚度可减小应力辐。 6.双键连接时,切向键两者夹角120-130度,平键180度。 7不完全液体润滑径向滑动轴承,要进行验算轴承的平均压力p、轴承的pv值、滑动速度v条件性计算。液体润滑径向滑动轴承。 8蜗杆传动中,蜗杆头数与传动效率及自锁性关系:头数越多,传动效率越高,自锁性越不好。 9.带传动中其他参数不变,只有小轮有两种速度,当传递功率不变时应按低速设计该带传动。按低速的,当功率不变时,速度低的受力大,按力大的选择带传动,保证带的强度。 10.链传动中,为什么链条磨损后更容易从大链轮上脱落:磨损后节距变长,滚子沿大链轮外移,大链轮容易发生掉链爬高现象。设计时减少大链轮齿数,减少滚子沿大链轮的外移量。 11.一双齿轮传动中,1.5倍。 12.在机械设计和使用机器时应遵从力求缩短磨合期、延长稳定磨损期、推迟剧烈磨损的到来。 13.一对啮合的标准圆柱齿轮传动,若齿轮齿数分别为z1小于z2,这对齿轮的弯曲应力1大于2. 14.普通紧螺栓连接受横向载荷作用,螺栓中受拉伸应力作用。 15.带传动有效拉力与预紧力、包角、摩擦系数的关系:正比关系。最小初拉力直接决定临界摩擦力的大小,增加摩擦系数和带轮的包角有利于增大临界摩擦力,相应地降低最小初拉力。 16单向规律性不稳定变应力的疲劳强度计算依据:疲劳损伤累积假说。 17.为什么小链轮齿数不能选得过少、大链轮齿数不得过多:齿数过少增加运动的不均匀性和动载荷,链条在进入和退出啮合时链接之间的相对转角增大,链传动的圆周力增大,从整体上加速铰链和链轮的磨损。过大增大了传动的整体尺寸、还容易发生跳链和脱链的现象,从而影响链条使用寿命。 18.带传动发生打滑的原因:如果工作载荷增大,超过带传动的有效拉力达到最大(临界)值,则带与带轮间就将发生显着的相对滑动。由于带在大轮上的包角总是大于在小轮上包角,所以打滑总是首先在小带轮上发生。 1.影响零件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有:应力集中、尺寸大小、表面加工质量。 2.静连接与动连接的强度计算区别:压溃(工作面上挤压应力强度校核)、过度磨损(工作面上压力强度校核) 3.标准蜗杆传动中,蜗杆直径系数q与刚度的关系:d=mq(模数*系数) 4.螺纹连接防松:一旦松动,轻者影响机器的正常运转,重者造成严重事故。常用防松措施:摩擦防松、机械防松、破坏螺旋副运动关系。 5.紧螺栓连接中,螺栓刚度对应力辐的影响:降低螺栓刚度或增加被连接件刚度可减小应力辐。 6.双键连接时,切向键两者夹角120-130度,平键180度。 7不完全液体润滑径向滑动轴承,要进行验算轴承的平均压力p、轴承的pv值、滑动速度v条件性计算。液体润滑径向滑动轴承。 8蜗杆传动中,蜗杆头数与传动效率及自锁性关系:头数越多,传动效率越高,自锁性越不好。 9.带传动中其他参数不变,只有小轮有两种速度,当传递功率不变时应按低速设计该带传动。按低速的,当功率不变时,速度低的受力大,按力大的选择带传动,保证带的强度。 10.链传动中,为什么链条磨损后更容易从大链轮上脱落:磨损后节距变长,滚子沿大链轮外移,大链轮容易发生掉链爬高现象。设计时减少大链轮齿数,减少滚子沿大链轮的外移量。 11.一双齿轮传动中,1.5倍。 12.在机械设计和使用机器时应遵从力求缩短磨合期、延长稳定磨损期、推迟剧烈磨损的到来。 13.一对啮合的标准圆柱齿轮传动,若齿轮齿数分别为z1小于z2,这对齿轮的弯曲应力1大于2. 14.普通紧螺栓连接受横向载荷作用,螺栓中受拉伸应力作用。 15.带传动有效拉力与预紧力、包角、摩擦系数的关系:正比关系。最小初拉力直接决定临界摩擦力的大小,增加摩擦系数和带轮的包角有利于增大临界摩擦力,相应地降低最小初拉力。 16单向规律性不稳定变应力的疲劳强度计算依据:疲劳损伤累积假说。 17.为什么小链轮齿数不能选得过少、大链轮齿数不得过多:齿数过少增加运动的不均匀性和动载荷,链条在进入和退出啮合时链接之间的相对转角增大,链传动的圆周力增大,从整体上加速铰链和链轮的磨损。过大增大了传动的整体尺寸、还容易发生跳链和脱链的现象,从而影响链条使用寿命。 18.带传动发生打滑的原因:如果工作载荷增大,超过带传动的有效拉力达到最大(临界)值,则带与带轮间就将发生显着的相对滑动。由于带在大轮上的包角总是大于在小轮上包角,所以打滑总是首先在小带轮上发生。

剥离强度

挤出复合薄膜剥离强度的影响因素 挤出复合工艺具有投资少,成本低,生产效率高,操作简便等多方面的优点,因此,它在塑料薄膜的复合加工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实际生产中也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此,就以最为常见的剥离强度差为例与大家共同分析探讨。 基材对剥离强度的影响 1.基材表面处理效果对剥离强度的影响 被涂布基材应当预先进行电晕处理,使表面张力达到4.0×10-2N/m以上,以改进基材同熔融挤出树脂的黏结性,从而提高挤出复合强度。因此,生产前要检测基材的表面张力是否达到要求,一旦发现表面张力太低,应立即更换基材或对基材重新进行表面处理。此外,经表面处理过的薄膜,其表面张力应当是均匀一致的,否则也会对剥离强度产生一定的影响,造成剥离强度不均匀、不一致。 2.基材表面清洁度对剥离强度的影响 被涂布基材表面应当无灰尘、无油污。如果基材表面的清洁度差,黏附了灰尘、油脂等污物,就会直接影响到熔融树脂与塑料薄膜表面的黏合力,从而使挤出复合膜的黏结强度下降。 3.其他因素的影响 对于一些易吸湿的薄膜材料(如尼龙薄膜),如果已经发生吸湿现象,也会影响挤出复合膜的黏结牢度。因此,对于易吸湿的薄膜材料一定要注意防潮,尼龙薄膜在使用前和使用后应当及时用铝箔包裹好。

油墨对剥离强度的影响 1.油墨质量对剥离强度的影响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无油墨或油墨较少部位的剥离强度好,而有油墨或油墨较多部位的黏合牢度比较差的现象。这就是由于所用的油墨印刷适性不好,油墨与基材之间黏结不良,从而造成挤出复合膜的剥离强度差。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应当及时更换合适的油墨,并同油墨厂商联系,共同协商和研究解决办法。 2.油墨干燥性对剥离强度的影响 如果油墨干燥不良,特别是当油墨中大量地使用了甲苯、丁醇等沸点比较高的溶剂,而且干燥箱温度设置不当时,就会有少量或较大量的溶剂残留在油墨层中,复合后可能会造成复合膜的分层,使剥离强度变差。因此,在印刷过程中一定要对油墨的干燥性能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油墨能够充分干燥。 此外,在印刷过程中还要注意对印刷速度和干燥温度等工艺条件的控制,因为它们也会对油墨中溶剂的挥发速度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印刷速度较快,且印刷机干燥箱的温度又比较低,油墨中的溶剂可能无法完全挥发掉,这些残留的溶剂就会在薄膜上形成一些小泡,造成复合膜黏结牢度下降。一般来说,在设定干燥箱的温度时,必须综合考虑印刷速度、油墨的干燥速度、承印材料的种类以及印刷图案的大小等因素。 复合用树脂对剥离强度的影响 1.树脂类型对剥离强度的影响 挤出涂布复合用树脂可以是聚乙烯、聚丙烯、EVA、Surlyn、Nucler、Bynel、EVAL、EAA等。挤出涂布复合的目的不同,选用的树脂也不同。例如,用于普通层合塑料制袋的树脂,可以是热封性较好的各种热封用树脂;用于夹心挤复用的树脂,要求同面层和内封层塑料均有良好的相容性,可根据面层及

屈服强度

概览 屈服强度:大于此极限的外力作用,将会是零件永久失效,没法恢复。这个压强叫做屈服强度。如低碳钢的屈服极限为207MPa,当大于此极限的外力作用之下,零件将会产生永久变形,小于这个的,零件还会恢复原来的样子。 (1)对于屈服现象明显的材料,屈服强度就是屈服点的应力(屈服值); (2)对于屈服现象不明显的材料,与应力-应变的直线关系的极限偏差达到规定值(通常为0.2%的原始标距)时的应力。通常用作固体材料力学机械性质的评价指标,是材料的实际使用极限。因为在应力超过材料屈服极限后产生颈缩,应变增大,使材料破坏,不能正常使用。 当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后,进入屈服阶段后,变形增加较快,此时除了产生弹性变形外,还产生部分塑性变形。当应力达到B点后,塑性应变急剧增加,应力应变出现微小波动,这种现象称为屈服。这一阶段的最大、最小应力分别称为上屈服点和下屈服点。由于下屈服点的数值较为稳定,因此以它作为材料抗力的指标,称为屈服点或屈服强度(ReL或Rp0.2)。 有些钢材(如高碳钢)无明显的屈服现象,通常以发生微量的塑性变形(0.2%)时的应力作为该钢材的屈服强度,称为条件屈服强度(yield strength)。 首先解释一下材料受力变形。材料的变形分为弹性变形(外力撤销后可以恢复原来形状)和塑性变形(外力撤销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形状发生变化,伸长或缩短)。 建筑钢材以屈服强度作为设计应力的依据。 屈服强度标准 建设工程上常用的屈服标准有三种:

1、比例极限应力-应变曲线上符合线性关系的最高应力,国际上常采用σp表示,超过σp时即认为材料开始屈服。 2、弹性极限试样加载后再卸载,以不出现残留的永久变形为标准,材料能够完全弹性恢复的最高应力。国际上通常以Rel表示。应力超过Rel时即认为材料开始屈服。 3、屈服强度以规定发生一定的残留变形为标准,如通常以0.2%残留变形的应力作为屈服强度,符号为Rp0.2。 影响屈服强度的因素 影响屈服强度的内在因素有:结合键、组织、结构、原子本性。 如将金属的屈服强度与陶瓷、高分子材料比较可看出结合键的影响是根本性的。从组织结构的影响来看,可以有四种强化机制影响金属材料的屈服强度,这就是:(1)固溶强化;(2)形变强化;(3)沉淀强化和弥散强化;(4)晶界和亚晶强化。沉淀强化和细晶强化是工业合金中提高材料屈服强度的最常用的手段。在这几种强化机制中,前三种机制在提高材料强度的同时,也降低了塑性,只有细化晶粒和亚晶,既能提高强度又能增加塑性。 影响屈服强度的外在因素有:温度、应变速率、应力状态。 随着温度的降低与应变速率的增高,材料的屈服强度升高,尤其是体心立方金属对温度和应变速率特别敏感,这导致了钢的低温脆化。应力状态的影响也很重要。虽然屈服强度是反映材料的内在性能的一个本质指标,但应力状态不同,屈服强度值也不同。我们通常所说的材料的屈服强度一般是指在单向拉伸时的屈服强度。 屈服强度的工程意义

影响疲劳寿命的因素

影响橡胶疲劳寿命的因素 一环境条件 环境影响在疲劳过程中特别是在长寿命的橡胶材料中起着关键作用。橡胶应力-应变关系和疲劳老化性能发展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材料的温度以及橡胶成分周围化学反应物的存在和浓度 A温度 升高的温度对橡胶形核寿命和疲劳裂纹增长速率产生有害的影响,这种有害影响在无定形橡胶中表现的最为明显,对于纯的丁苯橡胶处于可控测试中,随着温度从0°到100°,疲劳寿命化降低10000倍,而对于纯的天然胶而言,在相同条件下,疲劳寿命降低4倍。填料的加入可能降低对温度的依赖性。在疲劳裂纹增长测试中类似的影响可能被观察到。 上述温度的影响与由于老化或进一步教交联所发生的化学变化无关。温度对这些化学过程的速率产生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能够在升温或长时间内导致附加分解。温度实际对长期行为地影响程度取决于配方设计;固化剂,抗氧化剂等这些因素以后讨论。 B臭氧 在一个长期的疲劳测试中,有臭氧存在很大程度上会增大裂纹的增长速率和缩短寿命。由于应力集中,弹性体网链在裂纹尖端很容易与臭氧反应,臭氧与主要聚合物分子链的碳-碳双键发生反应引起断链。 当瞬间的能量释放速率超过一个小的起点,就会发生由于臭氧袭击而引起的裂纹增长,这个起点由Gz表示,Gz通常比机械疲劳起点T更小,Gz的值恨得程度上取决于配方设计,特别是抗氧化剂和抗臭氧剂存在。对于没有加入任何这些物质的橡胶来说,Gz = 0.1J/m2,当有抗臭氧剂存在时,Gz会增大10倍或更多,相比较而言,机械疲劳起点大约为T = 50 J/m2,臭氧看起来不影响机械疲劳起点的值,其他化学物质能够以一种类似臭氧的方式侵袭橡胶。Gent和Mrath 研究了在一个很大的范围内温度对臭氧增长速的影响。两个物理量被发现可以控制列为裂纹增长率da/dt,在玻璃化转变温度附近裂纹增长速率是与v温度成比例的,而与臭氧无关。在足够高的温度下(Q-Tg >100°),裂纹增长速率完全依赖于臭氧浓度而与温度无关。总的裂纹增长速率由下列方程式近似的给出

影响铝蜂窝板剥离强度的因素

用心专注服务专业 影响铝蜂窝板剥离强度的因素 1.胶粘剂对铝蜂窝板剥离强度的影响 (1)采用聚氨酯、环氧树脂类室温固化胶粘剂生产的铝蜂窝板,其粘接强度低,对于蜂窝芯边长为4mm,面板厚为1mm,总厚度为10mm的铝蜂窝板所测的180°剥离强度为4N/mm 左右。这种铝蜂窝板的粘接性、耐候性均较差,使用1年后粘接性能大幅下降。采用这种工艺生产的铝蜂窝板不适用于室外,但可用于室内做装饰隔板。 (2)采用环氧胶膜工艺生产的铝蜂窝板的粘接强度低,对于蜂窝芯边长为4mm,面板厚为1mm,总厚度为10mm的铝蜂窝板所测的180°剥离强度为4N/mm左右,然而其粘接 性能耐候性好,使用1年后其剥离强度下降很小。缺点是铝蜂窝板的粘接层较脆,长期震动后铝蜂窝板会发生分层。 (3)采用热塑性胶膜连续复合工艺生产的铝蜂窝板的粘接强度是前2种工艺生产的铝蜂窝板的3-5倍,对于正六边形蜂窝芯的边长为4mm,面板厚为1mm,总厚度为10mm的铝蜂窝板,所测的180°剥离强度值为18N/mm左右。其粘接性、耐候性好,使用1年后其剥离强度下降很小。由于是连续生产,效率高,可满足短期大批量供货要求。这种工艺的缺点是所采用的平面连续热复合机设备价格高,投资巨大。热塑性胶膜是一种特殊热熔胶膜,胶膜本身要有很高的内聚强度和拉伸强度,这样可保证铝蜂窝板的粘接牢固。如果采用一般的热熔胶膜,其粘接强度很低,180°剥离强度值仅有3N/mm。 2、生产工艺对铝蜂窝板剥离强度的影响 采用热压机生产铝蜂窝板,由于热压机压力较大,较难控制,为防止压塌铝蜂窝芯,常常放置垫块。如果垫块高了,会影响施加的压力,导致粘接强度低。如采用平面热复合机,由于压力是由弹力提供,可以通过调节高度来控制所施加的压力,因此,采用这种工艺生产的铝蜂窝板的粘接强度较高,而且很稳定。 3、铝的表面状况对铝蜂窝板剥离强度的影响 铝表面的油污、脏物和自然形成的松散氧化层会严重影响铝蜂窝板的粘接效果,因此,必须经过清洗和预处理。铝表面可采用磷化处理或铬化处理,使铝表面形成一层紧密的化学转化膜,经处理后的铝粘接效果好。

屈服强度概述

屈服强度概述 屈服强度是材料开始发生明显塑性变形时的最低应力值。 1.概念解释 屈服强度:是金属材料发生屈服现象时的屈服极限,亦即抵抗微量塑性变形的应力。对于无明显屈服的金属材料,规定以产生0.2%残余变形的应力值为其屈服极限,称为条件屈服极限或屈服强度。大于此极限的外力作用,将会使零件永久失效,无法恢复。如低碳钢的屈服极限为207MPa,当大于此极限的外力作用之下,零件将会产生永久变形,小于这个的,零件还会恢复原来的样子。 (1)对于屈服现象明显的材料,屈服强度就是屈服点的应力(屈服值); (2)对于屈服现象不明显的材料,和应力-应变的直线关系的极限偏差达到规定值(通常为0.2%的原始标距)时的应力。通常用作固体材料力学机械性质的评价指标,是材料的实际使用极限。因为在应力超过材料屈服极限后产生颈缩,应变增大,使材料破坏,不能正常使用。 当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后,进入屈服阶段后,变形增加较快,此时除了产生弹性变形外,还产生部分塑性变形。当应力达到B点后,塑性应变急剧增加,应力应变出现微小波动,这种现象称为屈服。这一阶段的最大、最小应力分别称为上屈服点和下屈服点。由于下屈服点的数值较为稳定,因此以它作为材料抗力的指标,称为屈服点或屈服强度(ReL或Rp0.2)。

有些钢材(如高碳钢)无明显的屈服现象,通常以发生微量的塑性变形(0.2%)时的应力作为该钢材的屈服强度,称为条件屈服强度。 首先解释一下材料受力变形。材料的变形分为弹性变形(外力撤销后可以恢复原来形状)和塑性变形(外力撤销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形状发生变化,伸长或缩短)。 建筑钢材以屈服强度作为设计应力的依据。 2.屈服极限,常用符号δs,是材料屈服的临界应力值。 (1)对于屈服现象明显的材料,屈服强度就是屈服点的应力(屈服值); (2)对于屈服现象不明显的材料,和应力-应变的直线关系的极限偏差达到规定值(通常为材料发生0.2%延伸率)时的应力。通常用作固体材料力学机械性质的评价指标,是材料的实际使用极限。因为在应力超过材料屈服极限后产生塑性变形,应变增大,使材料失效,不能正常使用。 当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后,进入屈服阶段后,变形增加较快,此时除了产生弹性变形外,还产生部分塑性变形。当应力达到B点后,塑性应变急剧增加,应力应变出现微小波动,这种现象称为屈服。这一阶段的最大、最小应力分别称为下屈服点和上屈服点。由于下屈服点的数值较为稳定,因此以它作为材料抗力的指标,称为屈服点或屈服强度(ReL或Rp0.2)。 a.屈服点yield point(σs) 试样在试验过程中力不增加(保持恒定)仍能继续伸长(变形)

影响金属材料疲劳强度大小的因素.

影响金属材料疲劳强度大小的因素 由于疲劳断裂通常是从机件最薄弱的部位或外部缺陷所造成的应力集中处发生, 因此疲劳断裂对许多因素很敏感,例如,循环应力特性、环境介质、温度、机件表面状态、内部组织缺陷等,这些因素导致疲劳裂纹的产生或速裂纹扩展而降低疲劳寿命。 为了提高机件的疲劳抗力, 防止疲劳断裂事故的发生, 在进行机械零件设计和加工时, 应选择合理的结构形状, 防止表面损伤, 避免应力集中。由于金属表面是疲劳裂纹易于产生的地方,而实际零件大部分都承受交变弯曲或交变扭转载荷, 表面处应力最大。因此, 表面强化处理就成为提高疲劳极限的有效途径。 由于工程实际的要求, 对疲劳的研究工作已逐渐从正常条件下的疲劳问题扩展到特殊条件下的疲劳问题,如腐蚀疲劳、接触疲劳、高温疲劳、热疲劳、微动磨损疲劳等。对这些疲劳及其测试技术还在广泛进行研究,并已逐步标准化 镀锌钢板的质量检验标准 优质品级镀锌板的质量要求包括规格尺寸、外观、镀锌量、化学成份、板形、机械性能和包装等几个方面。 1.包装 分为切成定尺长度的镀锌板和带卷镀锌板包装两种。一般铁皮包装, 内衬防潮纸, 外以铁腰子捆扎,捆扎牢靠,以防内装镀锌板相互摩擦 2.规格尺寸 有关产品标准 (以下述及都列明镀锌板推荐的标准厚度、长度和宽度及其允 许偏差。另外, 板的宽度和长度、卷的宽度也可按用户要求确定。 3.外观

表面状态:镀锌板由于涂镀工艺中处理方式不同,表面状态也不同,如普通锌花、细锌花、平整锌花、无锌花以及磷化处理的表面等。切成定尺长度的镀锌板及镀锌卷板不得存在影响使用的缺陷(以下详述 ,但卷板允许有焊接部位等若干不正常部分。 4.镀锌量 镀锌量标准值:镀锌量是表示镀锌板锌层厚度的一个普遍采用的有效方法。有两面镀锌量相同(即等厚镀锌和两面镀锌量不同(即差厚镀锌两种。镀锌量的单位为g/m2。 5.机械性能 (1抗拉试验:一般说来,只有结构用、拉伸用和深拉伸用镀锌板有抗拉性能要求。 (2弯曲试验:是衡量薄板工艺性能的主要项目。但各国标准对各种镀锌板的要求并不一致。一般要求镀锌板弯曲 180o 后, 外侧表面不得有锌层脱离, 板基不得有龟裂及断裂。 6.化学成份 对镀锌基板的化学成份的要求, 各国标准规定不同。如日本就不要求, 美国则要求。一般不作成品检验。 7.板形 衡量板形好坏有两个指标, 即平直度和镰刀弯。板的平直度和镰刀弯的最大允许值标准有一定规定。 下面列出有关镀锌板的国外主要标准,以作参考 [4, 5]: JIS G3302 镀锌钢板 JIS G3313 电镀锌钢板及钢带 ASTM A525 热浸镀锌薄钢板的一般要求

(完整版)荧光法习题

荧光分析法 一、选择题 1.为了提高分子荧光光度法的灵敏度,合适的办法是 A. 增加待测溶液的浓度 B. 增加激发光的强度 C. 增加待测液的体积 D. 另找能与待测物质形成荧光效率大的荧光化合物 2. 下列结构中能产生荧光的物质是 A. 苯酚 B. 苯 C. 硝基苯 D. 碘苯 3. 荧光分析中,溶剂对荧光强度的影响是 A. 对有π→π*跃迁者,溶剂极性增加,荧光强度增大 B. 对有π→π*跃迁者,溶剂极性增加,荧光强度减小 C. 溶剂粘度增大,荧光强度减弱 D. 溶剂粘度降低,荧光强度减弱 4. 荧光分析中,当被测物质的浓度较大时,荧光强度与浓度不成正比,其原因可能是 A. 自熄灭 B. 自吸收 C. 散射光的影响 D. 溶剂极性增大 5. 在下列哪个pH值时苯胺能产生荧光(苯胺以分子形式产生荧光)? A. 1 B. 2 C. 7 D. 14 6. 硫酸奎宁在0.05mol/L H2SO4中,分别用320nm和350nm波长的光激发,所制得的荧光光谱 A. 形状和荧光强度都相同 B. 形状和荧光强度都不同 C. 形状相同,荧光强度不同 D. 荧光强度相同,形状不同 7. 荧光光谱分析中的主要光谱干扰是 A. 激发光 B. 溶剂产生的拉曼散射光 C. 溶剂产生的瑞利散射光 D. 容器表面产生的散射光 8. 对分子荧光强度的测量时,要在与入射光成直角的方向上检测是由于 A. 荧光是向各个方向发射的 B. 只有在和入射光方向成直角的方向上才有荧光 C. 为了消除透射光的影响 D. 克服散射光的影响 9. 荧光法中,荧光效率Φ的计算式是 A. Φ=发射荧光的电子数/吸收激发光的电子数 B. Φ=发射荧光的光量子数/吸收荧光的光量子数 C. Φ=发射光的强度/吸收光的强度 D. Φ=发射荧光的光量子数/吸收激发光的光量子数 10. A. 钨灯 B. 氢灯 C. 元素灯 D. 溴钨灯 λ=256nm)可用作光源。 (1)光度法测乙醇中苯( m ax (2)荧光计采用作光源。 (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可用作光源。 (4)光度法测定KMnO4溶液的浓度可用作光源。 11. 处于第一电子单线激发态最低振动能级的分子以辐射光量子的形式回到单线基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这种发光现象称为 A. 分子荧光 B. 分子磷光 C. 化学发光 D. 拉曼散射 12. 三线态的电子排列应为 A. 全充满 B. ↑ C. 基态 D. ↓ ↑↑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金属拉伸试验屈服点影响因素分析

总第186期2011年第6期 HEBEI M ETALLU R GY Total 1862011, N umber 6收稿日期:2011-03-14 作者简介:徐海云(1973-),男,工程师, 1995年毕业于河北理工学院工业分析专业,现在河北钢铁集团宣化公司计量检验中心从事钢材检验工作, E -mail :gxgzwh@126.com 金属拉伸试验屈服点影响因素分析 徐海云 (河北钢铁集团宣钢公司计量检验中心,河北宣化075100) 摘要:分析了金属拉伸试验屈服点的影响因素,诠释了屈服点选取时产生误差的原因以及应注意的事项,给出了宣钢公司操作经验供参考。关键词:拉伸;屈服点;打滑;变形;分析中图分类号:TG11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008(2011)06-0012-03 ANALYSIS ABOUT INFLUENCE FACTORS TO YIELD POINT IN METAL TENSION TEST Xu Haiyun (Measure and Inspect Center ,Xuanhua Iron and Steel Company ,Hebei Iron and Steel Group ,Xuanhua ,He-bei ,075100) Abstract :It is analyzed the influence factors to yield point in metal tension test ,explained the reason for error in selecting yield point as well as keys being paid attention.Key Words :tension ;yield point ;skid ;deformation ;analysis 1前言 河北钢铁集团宣钢公司是以长材作为主打产品 面向市场的,所有产品均进行出厂检验,主要包括外观检验和物理性能检验两大部分,在物理性能检验 中又以拉伸试验为主要检测内容, 屈服强度是拉伸试验中的主要测试项, 测试的准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合格与否, 也给用户判断强屈比带来影响。金属试样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会产生变形。在受力的初始阶段, 变形与受到的外力基本成线性比例关系,这时若外力消失,材料的变形也将消失,恢复 原状,这一阶段通常称为弹性阶段。但当外力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变形与受到的外力将不再成线性比例关系,这时当外力消失后,材料的变形将不能完全消失, 外型尺寸将不能完全恢复到原状,这一阶段称为塑性变形阶段。钢材在使用过程中易受到各种各样的外力作用,产生变形,这种变形必须被限制在弹性范围之内,否则产品的形状将会发生永久变化,影响继续使用,严重的还会发生断裂等重大质量事故。比如像弹簧一样,在一定范围内拉伸弹簧是可以恢 复原状的, 但一旦拉伸力超出了弹簧的受力极限,弹簧就被破坏了,不可恢复到初始状态,成了报废品。 准确求取屈服点在力学性能试验中是非常重要的,在检测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很难非常准确的求取,下面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分析影响屈服点的各个因素。2操作人员的影响 试验结果的准确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试验人员的综合操作素质,尤其是在新的试验机不断更新换代,试验软件各厂家界面不统一的形势下。实际生产中受试验人员文化程度及操作水平的限制,在一些概念及操作上存在着一些误区,常出现如下的问题。 2.1 非比例应力与下屈服定义不作区分 虽然非比例应力与屈服都是反应材料弹性阶段 与塑性阶段的过渡状态的指标, 但两者有着本质的不同。下屈服是材料固有的性能,而非比例应力是通 过人为规定的条件计算的结果,在国标中规定它可以有不同变形量的非比例应力点, 如R p0.2,R p0.5等形式,但钢材的下屈服点只有一个。当材料存在下屈服点时是无需求取非比例应力的,只有材料没有明显的屈服点时才求取非比例应力。部分试验人员对此理解不深,以为上屈服、下屈服、非比例应力对每次试 2 1

影响荧光值强度的因素

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 1.荧光的减退 荧光物质经紫外线长时间照射及空气的氧化 作用,会使荧光逐渐减退。 2.荧光强度与溶液浓度的关系 在稀溶液中:F=Kc F 为荧光强度 K—检测效率(由仪器决定)c 为液体的浓度 高浓度时,荧光物质发生熄灭和自吸收现象,使F与c不呈线性关系 3.温度的影响 温度对荧光强度的影响较敏感。溶液温度 下降时,介质的粘度增大,荧光物质与分子的 碰撞也随之减少,去活化过程也减少,则荧光 强度增加。相反,随着温度上升,荧光物质与 分子的碰撞频率增加,使去活化几率增加,则 荧光强度下降。 4. pH的影响 带有酸性或碱性官能团的大多数芳香族化 合物的荧光一般都与溶液PH值有关,例如:在 pH=7~12的溶液中苯胺以分子形式存在,会发出 蓝色荧光;而在pH<2或pH>13的溶液中苯胺以离 子形式存在,都不会发出荧光。同时所用酸的种 类也影响荧光的强度,例如:奎宁在硫酸溶液中 的荧光比在盐酸中的要强。 5.溶剂 许多有机物及金属的有机络合物,在乙醇 溶液中的荧光比在水溶液中强。乙醇、甘油、 丙酮、氯仿及苯都是常用的有机溶剂,其中大 多有荧光,应设法避免;一般避免的办法是稀 释,或加入一部分水。 6.荧光强度达到最高点所需要的时间不同,有 的反应加入试剂后荧光强度立即达到最高峰。有 的反应需要经过15~30分钟才能达到最高峰。 7.有机溶剂中常有产生荧光的杂质,可用蒸馏法提纯。橡皮塞、软木塞及滤纸中也常有能溶于溶剂的一些带荧光的物质。 注意事项 ①在实验中,拿比色杯要拿4个棱角,切勿 拿光滑的透光面,以免影响检测效果 ②比色杯用后,应用醇或其它有机溶剂浸 泡。 ③氙灯长时间使用(1000h以上)后可能 会发生爆炸,所以保证期(500h)以后,应及 时更换。 ④在安装或更换氙灯时,应确认电源开关

第三章影响疲劳强度的因素.

第三章形响疲劳强度的因素 M料的5?N曲找和報時W限.WffeKMK准)t消试柑W披埒性能- 而实际母件的尺寸、形状利衣Si倘况是各天各样的.勺标准试桦有鞭大雄别. 砂响机械歩件楝劳强哎的WS存la*,只屮七SW猱参丸下衣. £Tr*rF工作温度、工作坏境 ?.待*评应力状态、循环特征、《?效蛊、裁衙交变频率 ?丹■几河彤秋尺寸效应.統口效应 xn-AvruA.袤面光洁度.袤面防AtSb表面强化 材料本■化学成分,金《ffl织,秆《方向.内部缺陷 3J应力集中的影响 在机W琴件中-曲于结构上的《^求-不叩e兔地%花槽河.轴肩.孔.拐你 W口等不连续部分致枝栈面尿默发生灾变,由F零件戒构件几何彤状的不违续而 -JlfeJltXM力大得毛的WffW力的現象称为’?瞰力集> 应力集中对銭芳《腹的影响兀.并H足各种影响W*中 忌上耍作出的W洽?它大大酵低了寧ft的披劳《度。 应力集中降低銭劳僅找的作用町以用载劳缺□集数耒杭征.

任静败荷低Wh-构件耳》应力《丈的严《卅?町以由-理论刈力集中系 ft- £表示,儿可被宣头为険口根誌的ft%应力与切面上的名义应力之比(或最 大fi 变号名义应变之比)即 <5 乂宾力?叩平坤麻R *宁电W?0mi ■“ C2b*2r) 5 A ?净 W 板 tf 2 ? F/2b d ?应力集中对破劳强度的影*9町以用?境劳》1」系ttKe 仪力t F 光淸试件的披劳强12 F ■缺口试件的疲劳强度 織把5SU 牛半均应力和长/fft <100 hftfjiQfte 为址本的披勞缺口系?? HJlQ 衣 ?股悄况N 缺H 韓救超大于1的. -"底劳蛊度"均指金对称《环卞人试样的疲劳强 (1)理论应力集中系数 w O £ Kj ■ ---- J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