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炉炼钢设计-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沙钢转炉冶炼超低硫钢工艺优化研究的开题报告

沙钢转炉冶炼超低硫钢工艺优化研究的开题报告

沙钢转炉冶炼超低硫钢工艺优化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钢材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客户对钢材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钢材中硫含量的要求更加严格。

硫作为钢材的一个重要杂质元素,其含量越高,钢材的锻造性、塑性和韧性等性能就越差,同时还会影响钢材的耐腐蚀性和使用寿命。

因此开发超低硫钢的工艺技术已成为钢铁行业研究的重点之一。

目前,沙钢在转炉冶炼过程中,为了降低钢材中硫含量,采用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底吹氮气、高温脱硫剂喷吹等。

虽然这些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钢材中硫含量,但是钢材中的硫含量仍然无法达到客户要求的超低标准。

因此,需要对沙钢转炉冶炼的工艺流程进行全面优化,以提高钢材品质和满足客户对超低硫钢的需求。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沙钢转炉冶炼超低硫钢工艺进行优化,提高钢材中硫含量的控制能力,使其达到客户要求的超低标准。

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分析当前工艺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优化方案;2.对转炉冶炼过程中底吹氮气、高温脱硫剂喷吹等工艺参数进行调整和优化;3.通过实验室试验和生产实践等方式,验证优化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提高沙钢生产的竞争力,满足客户对超低硫钢的需求;2.推动我国钢铁行业向高品质、高附加值方向发展;3.为其他钢铁企业研发超低硫钢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分析当前沙钢转炉冶炼工艺流程中存在的问题,确定优化目标和方向;2.对转炉底吹氮气、高温脱硫剂喷吹等工艺参数进行优化;3.通过实验室试验和生产实践等方式,对优化后的工艺进行验证。

具体的研究方法包括:1.文献资料调查和综述,了解国内外关于转炉冶炼超低硫钢方面的研究现状和进展情况;2.现场调研和观察,在实际生产中了解沙钢转炉冶炼工艺的具体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可优化的环节;3.实验室试验,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和取样分析等方式,验证优化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4.生产实践,对优化后的工艺进行试验生产,在实际生产中测试效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转炉炼钢自动控制系统设计的开题报告

转炉炼钢自动控制系统设计的开题报告

转炉炼钢自动控制系统设计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而转炉炼钢作为钢铁制造主要的生产方式之一,其控制系统的设计和优化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钢材的品质。

因此,转炉炼钢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研究意义。

二、选题意义转炉炼钢自动控制系统中包括了温度、压力、流量等多个参数,这些参数的稳定控制直接影响到钢材的品质和成本。

在传统的转炉炼钢中,生产工艺是由人工控制的,存在许多人为因素的干扰,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现质量问题。

因此,需要设计一个自动化的控制系统,可以在实时监测炉内状态的基础上精确的调整炉内的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从而实现高效、稳定、可靠的生产。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转炉炼钢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工作方式的研究。

2.通过对转炉炼钢过程的分析和建模,基于PID控制算法设计控制系统。

3.设计节点式控制策略,精确测量温度、压力、流量等多个参数,实现转炉炼钢过程的自动化控制。

4.设计数据采集系统,采集控制系统运行状况,并实现远程监控与管理。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研究与理论模拟相结合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 根据转炉炼钢的工作原理进行理论模拟,确定主要参数的集成方式,设计控制算法。

2. 建立转炉炼钢的物理模型,并进行试验,获取实验数据,验证模型正确性。

3. 根据实验数据和理论模拟结果,优化控制算法,完善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

4. 运用MATLAB等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生成研究报告。

五、预期成果1. 转炉炼钢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及控制策略。

2. 基于理论模型和实验数据的控制算法。

3. 完善的数据采集系统和远程监控管理方案。

4. 相关数据分析及实验结果的研究报告。

六、研究难点1. 如何有效地获取转炉炼钢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并保证参数的准确性和精度。

2. 如何设计优化PID算法,实现对控制系统的精确控制,提高控制过程的稳定性和效率。

转炉炼钢终点静态预测系统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转炉炼钢终点静态预测系统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转炉炼钢终点静态预测系统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转炉炼钢是钢铁生产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其优点在于可以生产大量的合金钢和特殊合金钢,同时还能够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

在转炉炼钢过程中,终点成分的控制非常重要,因为不同的终点成分会导致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而影响钢材的性能和应用范围。

目前,转炉炼钢终点成分的控制往往是通过操作工的经验和直觉来实现的。

但是,这种方法存在着以下缺点:1)操作工的水平和经验差异大,容易出现误差;2)人工控制不能够完全避免机器故障的影响;3)操作工的疲劳和身体状态对控制效果有较大的影响。

因此,研究炉终点静态预测系统,通过对数据建立模型,实现对钢材终点成分的精确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选题意义随着钢铁行业的发展和竞争加剧,提高钢材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已成为钢铁企业的一项重要任务。

研究转炉炼钢终点成分的静态预测系统,可以使钢铁企业实现以下目标:1)提高钢材的质量和成分的均一性。

通过预测和控制终点成分,可以减少杂质和夹杂物的含量,从而提高钢材的性能和使用寿命,降低产品的退货率和维修费用。

2)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精确预测终点成分,可以有效地控制原材料的采购和使用,减少原材料的浪费和成本,提高产能和经济效益。

3)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环境。

通过自动化控制和优化运行,可以降低劳动强度和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改善工作环境和劳动保障。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调研和收集相关数据。

通过调查和分析当前转炉炼钢生产的情况,收集和整理各种数据,包括原材料成分、炉温、电流和压力等参数,以及钢材终点成分和性能数据。

2)数据预处理和特征提取。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清洗,去除异常值和噪声,然后通过特征提取方法选取最相关的参数和特征,建立预测模型。

3)建立静态预测系统。

选用适当的统计学习方法,建立钢材终点成分的预测模型。

然后将模型与实际生产线相结合,实现自动化控制和优化运行。

基于炉口光强信息的转炉炼钢吹炼过程的模糊模式识别的开题报告

基于炉口光强信息的转炉炼钢吹炼过程的模糊模式识别的开题报告

基于炉口光强信息的转炉炼钢吹炼过程的模糊模式识别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转炉炼钢是钢铁生产中最主要的生产工艺之一,它通过吹氧加热熔融铁水,并同时加入氧化剂和其他合金材料,来达到脱除杂质和控制钢液成分的目的。

在炼钢过程中,对各个阶段的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对于提高钢铁生产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传感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炉内测温系统、工艺参数自动控制系统和各种传感器逐渐应用于转炉炼钢过程的监测中,以实现对炉内工艺参数变化的及时掌握和调整。

其中,炉口光强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监测指标,被广泛应用于转炉炼钢过程的实时监测中。

二、研究内容本文旨在研究基于炉口光强信息的转炉炼钢吹炼过程的模糊模式识别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炉口光强信息的采集和预处理方法:通过光电传感器实时采集炉口光强信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预处理,提取有用的特征信息,为后续的模糊模式识别提供准确的输入数据。

2. 模糊模式识别算法:基于炉口光强信息和吹炼过程的工艺特点,设计适用于转炉炼钢吹炼过程的模糊模式识别算法,能够有效地将各个阶段的炉内状态进行分类识别,并给出相应的控制策略。

3. 系统实现和分析:将模糊模式识别算法应用于实际的炉内监测系统中,对实时采集的炉口光强信息进行模式识别和控制反馈。

通过实验和对比分析,验证模糊模式识别算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三、研究意义本文研究基于炉口光强信息的模糊模式识别方法,可以较好地解决传统方法在各个阶段的分类和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该方法能够实现对转炉炼钢吹炼过程的实时监测和控制,为提高钢铁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提供有力的支持。

此外,该研究还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有助于推动模糊模式识别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推广。

开题报告--- 转炉炼钢厂年产500万吨合格钢坯初步设计

开题报告--- 转炉炼钢厂年产500万吨合格钢坯初步设计
结合去水钢的实习,收集当前转炉炼钢工艺技术、车间设备设计等资料完成文献综述;
二)考虑经济、能源、环保、节能等因素,根据市场需求设计钢种,如建筑用钢、管线钢、大小方坯、宽厚板、船板等,使设计出来的炼钢厂尽可能满足大部分用户的需求。
三)数据计算;计算过程中所采用的数据根据任务书、参考文献或工厂生产实习的资料,按生产过程各阶段编制的平衡表和热平衡表进行计算。
4月28号至5月12号(第10周至第12周):论文定稿;
5月12号至5月20号(第12周至第14周):论文答辩。
五、参考文献
[1] 余志祥.现代转炉炼钢技术[J].炼钢,2001,(1).
[2] 王雅贞.氧气顶吹转炉炼钢工艺与设备[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
[3]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07年中国钢铁统计[R].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7.
近年来,我国铁水预处理和二次精炼技术发展很快,许多钢厂都建设了相关设备,大部分预处理和炉外精炼设备,甚至包括RH在内的真空处理设备均可实现高度国产化。但是在实际生产中,国内钢厂的铁水预处理和炉外精炼比例较低[8],均约30%,仅宝钢、武钢、攀钢、鞍钢等少数企业铁水预处理比例超过80%,钢水精炼比例超过60%。铁水“三脱”和钢水真空精炼比例更低,各厂差异较大。顶底复合吹炼转炉技术:①顶吹氧、底吹惰性气体的复吹工艺。其代表方法有LBE、LD-KG、LD-OTB、NK-CB、LD-AB等,顶部100%供氧气,并采用二次燃烧技术以补充熔池热源;底部供给惰性气体、吹炼前期供氮气,后期切换为氩气,底部多使用集管式、多孔塞砖或多层环缝管式供气元件。 顶、底复合吹氧工艺。其代表方法有BSC-BAP、LD-OB、LD-HC、STB、STB-P等,顶部供氧比为60%~95%,底部供氧比为40%~5%,属于强搅拌类型,目的在于改善炉内动力学条件的同时,使氧与杂质元素直

精炼炉钢包设计开题报告

精炼炉钢包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精炼炉钢包设计参考文献1.王成喜.我国大中型电炉炼钢技术现状调研和分析研究[D],北京:北京科技大学,2002: 3-4.2.李中金,刘芳,王承宽.我国钢水二次精炼技术的发展[J],特殊钢,2002,23(3):10-14.3.魏衡江.钢水二次精炼自动化概况[J],冶金自动化,1995, 2(3): 5-9.4.马竹梧,邹立功,孙彦广.钢铁工业自动化[J],炼钢卷,2000, 10(14): 259-261.5.陈伟庆.美国的炼钢技术现状[J],钢铁,2000, 35(6): 66-69.6.虞明全.德国电弧炉炼钢的最新进展[J],工业加热,1999,23(2): 13-16.7.李里,周瑞和,薛念福.攀钢连铸钢包热循环的现状与分析[J],钢铁钒钦,2002,23(1):6-11.8.倪满森.降低出钢温度实现低过热度连铸[J],炼钢,1999, 15(5): 10-13.9.李士琦,李伟立,刘任刚.现代电弧炉炼钢[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5, 67-75.10.李中祥译.炼钢电弧炉设备与高效益运行[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17-40.11.员卫国.炼钢电弧炉电极升降微机控制的回顾和总结[J],工业加热,2000,7(1):1-4.12. YS.KOO, T.Kang etal. Thermal Cycle Model of Ladle for Steel Temperature Control in Melt Shopandits Application [C], Steelmaking Conference Proceedings, 1989: 415-421.13.马廷温,王平.跨世纪的电弧炉炼钢技术[J],特殊钢,1995,16(2): 3-9.14. J.W.Hlinka, A.W.Cramb, D.HBright. A Model for Predicting the Thermal History of ALadle of Steel [C], Steelmaking Conference Proceedings, 1985: 35-47.15.沈才芳,孙社成,陈建斌.电弧炉炼钢工艺与设备(第二版)[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 46-60.16.姚一清等译.三相电弧炉的电气设备[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58,55-65.17.马廷温.电弧炉炼钢学[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0, 89-95.18.刘小河,程少庚,苏文成.三相电弧炉电气系统的模型探讨[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1988, 4(1): 73-82.19. N丄.Samways, T.E.Daney. Factors AffectingTemperature Drop Between Tapping and Teeming [C], Proceedings of Electric Furnace Conference, 1959: 268-283.20.李京社,武骏,李士埼.交流电弧炉的工作电抗模型与电气运行合理化[?!],炼钢,1999,15(6): 40-43.。

炼钢设计开题报告

炼钢设计开题报告
4.钢铁工业的发展前景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钢铁工业市场竞争已经不仅仅是价格、质量的竞争,而是包括价格/成本、质量/品种,资本回收时间、产品供货速度、过程服务、环境友好等多方面、多因素的综合竞争。不容置疑的是,钢铁生产采用先进的工艺和设备,实现低成本、高质量、低消耗、多品种、少污染、高劳动生产率,不但是我国钢铁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走向钢铁强国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钢铁企业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供应铁水的过程是:高炉-铁水罐-转炉
2.2.2铁水预处理系统
本设计在铁水预处理站的主要任务是进行铁水预脱硫处理,选用铁水罐喷吹法(镁粒)对铁水进行预脱硫处理。
2.2.3废钢供应系统
本设计中废钢供应系统中废钢间的布置方式采用设立单独的废钢间的布置方式,按照情种类型不同分类堆放,用磁盘吊车向废钢斗装入废钢,然后用热力或电力料斗平车运送废钢料斗到加料跨。
中期,其实130年前贝斯麦发明底吹空气炼钢法时,就提出了利用氧气炼钢的设想,但受当时条件的限制没能实现。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奥地利的Voest Alpine公司才将氧气炼钢用于工业生产,从而诞生了氧气顶吹转炉,亦称LD转炉。底吹转炉问世后,其发展速度非常快,到1968年出现氧气底吹法时,全世界顶吹法产钢能力已达2.6亿t,占绝对垄断地位。1970年后,由于发明了用碳氢化合物保护的双层套管式底吹氧枪而出现了底吹法,各种类型的底吹法转炉(如OBM,Q-BOP,LSW等)在实际生产中显示出许多优于顶吹转炉之处,使一直居于首位的顶吹法受到挑战和冲击。
二、设计方案
2.1车间生产规模、转炉容量及座数、产品方案的确定
选定150t转炉2座,按照2吹2方式生产
平均冶炼周期取42min,连铸坯收得率取98%。
转炉作业天数取290天,则

90t顶底复吹转炉08Al钢冶金效果分析的开题报告

90t顶底复吹转炉08Al钢冶金效果分析的开题报告

90t顶底复吹转炉08Al钢冶金效果分析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题目:90t顶底复吹转炉08Al钢冶金效果分析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钢铁工业在国家经济中占据了卓越的地位。

转炉是钢铁生产的主要设备之一,其冶炼效果直接影响到钢铁质量。

08Al钢是一种高强度、高塑性的钢种,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等工业领域。

在转炉冶炼过程中,保证08Al钢的冶金效果对于提高钢铁生产的质量和效率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前,国内外关于90t顶底复吹转炉08Al钢的冶金效果的研究较少,对于如何最大程度地提高08Al钢的品质和产量,还需要开展深入的实验和分析。

因此,进行90t顶底复吹转炉08Al钢冶金效果分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选择经过90t顶底复吹转炉冶炼的08Al钢为样品,通过对其成分分析、显微组织观察等手段,研究该钢种冶炼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探究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产量和质量。

具体内容如下:1. 采用光谱仪对冶炼后的钢样进行成分分析和特性测试。

2. 利用金相显微镜等手段观察钢样的显微组织和非金属夹杂物的形貌和数量分布。

3. 分析转炉操作参数、钢液成分和炉渣成分对08Al钢的冶金效果的影响。

三、预期研究结果通过上述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预期获得以下结果:1. 冶炼后的08Al钢的组成成分和特性。

2. 08Al钢样品的显微组织和非金属夹杂物的形貌和数量分布。

3. 转炉操作参数、钢液成分和炉渣成分对08Al钢的冶金效果的影响。

四、工作计划本研究将于2022年初开始,预计于2022年底结束。

主要的工作计划如下:1. 2022年1月-3月:准备材料、确定研究方案。

2. 2022年4月-7月:样品采集、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分析。

3. 2022年8月-10月:论文撰写、修改和完善。

4. 2022年11月-12月:论文答辩和修改。

五、参考文献1. 唐有斌. 大气氮对08Al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 不锈钢, 2016, 45(5):13-16.2. 郑晓梅. 底吹氧气条件下钒钙烘钢的冶炼试验[J]. 钢铁, 2019, 54(6):72-75.3. 张淑秀, 王占民, 储鹏. 顶-底复吹转炉冶炼液相区研究[C]. 全国钢铁学术年会, 2018: 25-2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工业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2012届)
2011年12月19日
(5)工艺流程设计
(6)转炉容量和座数的确定
(7)氧气转炉物料平衡和热平衡计算
(8)转炉炼钢厂主体设备设计计算(包括转炉炉型、供气及氧枪设计、精炼方法及设备、连铸设备)
(9)转炉炼钢厂辅助设备设计计算(包括铁水供应系统、废钢供应系统、出钢出渣设备、烟气净化回收系统)
(10)生产规模的确定及转炉车间主厂房的工艺布置和尺寸选择(包括车间主厂房的加料跨、炉子跨、精炼跨、浇注跨的布置形式及主要尺寸的设计确定)(11)劳动定员和成本核算
(12)应用专题研究
(13)结论、参考文献
2.2.2 设计图纸
(1)转炉炉型图
(2)转炉炼钢厂平面布置图
(3)转炉车间主厂房纵向剖面图
2.3 研究思路及方案
(1)根据设计内容,书写中英文摘要、关键词。

(2)查阅专业文献,结合毕业实习,收集当前转炉炼钢工艺技术、车间设备设计等资料完成文献综述。

(3)根据厂址选择原则以及水文地质、交通运输、原料及产品市场等建厂条件进行论证选址。

(4)考虑经济、能源、环保、节能等因素,根据市场需求设计钢种,如建筑用钢、管线钢、大小方坯、宽厚板、船板等,尽可能满足大部分用户的需求。

(5)考虑经济、能源、环保、节能等因素,根据设计不同钢种的要求设计工艺流程,主体流程:预处理 -(复吹)转炉 -(LF或RH)精炼 - 连铸。

(6)根据设计生产规模,结合目前生产实际计算确定合理的转炉容量和座数(1-2座)。

(7)计算过程中所采用的数据根据任务书、参考文献或工厂生产实习的资料,按生产过程各阶段编制的平衡表和热平衡表进行计算。

(8)设计建造年产310万吨合格铸坯炼钢厂,确定转炉、精炼、连铸机型。

(9)铁水供应系统、废钢供应系统、出钢出渣设备、烟气净化回收系统的设计选取应有根据地引用文献或生产实践资料。

(10)设计建造年产310万吨合格铸坯炼钢厂,并根据产品大纲、主体生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