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物言志类散文阅读

合集下载

托物言志类散文的阅读技法

托物言志类散文的阅读技法

托物言志类散文技法导航在作家笔下,松树为何会那样坚强挺拔呢?也许蕴涵其中的正是作者顽强向上的个性;荷花为何会如此孤傲高洁呢?也许倾注其中的正是作者追求圣洁的情操。

这种借他山之石言我肺腑意的方法,称之为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托”:借、假托的意思)类文章,常把作者自己的“志”(志向、情趣、理想、追求)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所托之“物”一般是花、草、树、木,或是某一具体的物体。

这个“物”往往具有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情感或理想的寄托者。

作者的个人之“志”,便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来表达,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表达也更巧妙、更完美。

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是无私奉献的代名词。

阅读托物言志类散文,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1. 整体把握文本,揣摩表现手法。

同学们在阅读时,往往分不清是用了托物言志还是借景抒情,最主要的原因是对“物”“景”和“志”“情”紧抓住白杨树挺拔、枝枝向上的特点,借此赞扬了北方农民质朴、坚强、倔犟、力争上游的精神。

第二,主观性简答题一般是分点给分,答题时要根据题意,分点或分层解答。

第三,答题时要尽量利用原文的词语,或从原文中的关键性语句中去提取整合答题语言。

对开放性试题、探究性试题,应该有自己答题的语言模式,一般模式是“题意复述+ 文本( 或题干) 引用( 或分析)+ 自己的观点”。

答题模式为答好主观题提供了解题思路,它可以帮助我们严密思维,有层次地组织语言,答题时既简洁流畅、不枝不蔓,又避免漏掉答题点。

【典例解析】(2008 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试题)阅读下面散文,回答问题。

窗前的树张抗抗我的窗前有一棵树。

那是一棵高大的洋槐。

树冠差不多可达六层的楼顶。

粗壮的树干与三层的阳台相齐,碧绿而茂密的树叶部分正对着我的四楼的窗户。

坐在我的书桌前,一树浓阴收入眼底。

从春到秋,由晨至昏,任是着意的或是不经意抬头,终是满眼的赏心悦目。

托物言志的散文十篇

托物言志的散文十篇

托物言志的散文十篇编者按:散文形式自由,取材广泛,写法灵活,命题点多,一直是高考文学类现代文阅读题选文的“宠儿”。

散文主要有托物言志、议论明理、叙事等类型。

每种类型都有各自相对独特的写作思路、写作特点。

针对不同类型的散文,命题者的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

本期将按散文类型组织文章,希望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散文阅读题。

从内容上看,托物言志类散文主要有托物喻人、托物抒情、托物寓理三种形式。

近六年,在湖南的高考语文试卷中,只有2023年出现了托物言志类散文――《云南看云》,该文是湖南本土作家沈从文先生的作品。

针对这篇文章,命题者设计了五个题目:16.“看过卢锡麟先生的摄影后,必有许多人方俨然重新觉醒,明白自己是生在云南,或住在云南。

”句中“俨然”的含义是_____;就文章结构而言,该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_____。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请简析文中云南的“云”的主要特点及象征意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紧扣《云南看云》一文中的“看”字,赏析该文主题的表达。

300字左右。

对于托物言志类散文阅读题,考生可以考虑以下答题策略。

2.抓住议论抒情语句,归纳“志”的主要内容在托物言志类散文中,所托之物大多被赋予象征意义。

理解了“物”的象征意义,也就基本把握了文章所要表达的“志”。

怎样才能准确把握所托之物的象征意义呢?第一,要全面分析文中对所托之物进行描写的句段,特别是那些细节描写的句子,从而概括出“物”的特征。

要理解“云”的象征意义,考生首先要了解“云”的特征,这一步在前面已经完成。

其次,找出关键的议论抒情句。

这主要集中在文章的第四段,如:“……云物的美丽景象,也许会慢慢地陶冶我们、启发我们、改造我们,使我们习惯于向远景凝眸,不敢堕落,不甘心堕落……”“就为的是这战争背后还有个庄严伟大的理想,使我们对于忧患之来,在任何情形下都能忍受。

托物言志散文阅读及积累电子教案

托物言志散文阅读及积累电子教案
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让艺术的精灵 腾飞》等。散文集《鸟情》、《瞬间解读》的一 些篇章被选作中学、大中专教材及《中国新文学 大系》等选本,《鸟情》获河南省儿童文学一等 奖,省政府优秀图书奖。 主编《中国人的奥秘》 丛书、《朋友散文》丛书。
《生命赋》示例
托物言志类散文整体把握的三个步骤: 1、通读全文,找出所托之物
生长得很顽强, 很自信,很精神
有着坚忍不拔 的生命追求
显示出强劲的 生命力
3、理解散文所言之“志”
要珍视生命,尊重生命 要顽强追求,努力展示生命光彩
当然,在具体的阅读过程中,各个步骤 是密不可分的,这里一步步展示阅读步 骤,是让你有依据可寻,有方法可求。
反问句的作用:
1.反问可以加强语气,有强调作用(结合文章 内容)。 2.并且发人深思,引起读者的思考,增强文中 的气势和说服力。
托物言志类散文 阅读和积累
一、散文的定义
散文,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 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 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 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 物的特殊意义和美的发现、认识。
二、散文的特点
(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 述、议论熔为一炉;
(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
(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 力;
1、生动优美句示例: (1)早春……使者。 点评:万物尚未苏醒而柳芽已顶着严寒冒出来, 一个“顶”和“冒”字,把柳芽坚韧的生命力展露 无遗,把它比喻成报春的使者,更表达出作者 的敬佩之情。(对象、特点、感情)
(2 )麦收过后……第一乐章。
点评:这个句子中,“窜出”“探头顶破”等词语 极富表现力,不仅写出了豆芽初生的过程,还揭示 出它内在生命力的强大。而“满地象是用五线谱写 成的生命第一乐章”,比喻巧妙,形象地写出了初 生豆芽的外在形象,而且还表现出生命的活力,充 满情趣。

托物言志的名家散文3篇

托物言志的名家散文3篇

托物言志的名家散文3篇篇一:托物言志类散文阅读托物言志类散文阅读(一)阅读《病槐树》,完成第15-17题。

(共13分)病槐树行为社①母亲说:“院子太空了。

”于是就移来一株小槐树植在院心。

水肥施得勤,没多少年光景,圆蓬蓬的树冠遮出了半座房子的阴凉。

初春时候采了嫩叶下锅,槐叶小米汤熬得浸出了油汁,吃了能败火明目;酷暑天,树阴里放定了小桌小凳,不用摇开芭蕉扇,就遍体清凉;槐树扬花时,清香随风漫出,沁润百家;枝叶繁茂时,小鸟结巢其间,亮亮地啼着,声如垂珠。

邻家满院奇花异木,可偏馋我家的槐树,常端着饭碗过来挤占阴凉,与我们共消受。

母亲常向人夸口:“想不到呢,这树有多风光!”②但有一年闹虫灾,又细又小的绿虫们一下子成了精,或桑或榆,叶全被噬得只剩下几丝老叶筋脉。

我家的槐树也难逃此劫。

只几天,绿虫从天而降,密密匝匝蠕动一树,被挤满的虫还悠着长长的吊丝在空中翩跹作舞,老叶被食掉了绿肉而成了透明的虚影儿,嫩叶则仅留下米粒大小叶柄,如浓云垂覆的树冠被削成伞骨一样的枝枝丫丫。

母亲目光直直地说: “刨掉它吧,怕是活不成了。

”③我们都挺痛惜。

正是生长的季节,劫难来了,一夜间毁掉了它的全部生机,虽有阳光普照,可它却失去了拥抱阳光的手臂,枝桠纵有千千万万,又怎禁得住烈日的炙烤热风的熏?尽管劫难来时它从容得近乎无知,劫难过后又坦然得仿佛无识,但被毁掉的结局却是终难逃脱的定数了,我们都这样想。

④一连许多日子,它都是这样木然立在那儿。

鸟儿带着毛羽新丰的雏鸟留下空巢迁徙去了。

起初,我们每日里还都要念叨几遍这棵槐树呵这颗槐树,追念它的好处,赞叹它的风光,疼它惜它哀它。

但渐渐地,我们都不再挂系它了,觉得生活中什么也不曾少,就像没栽这棵树之前一样,风来了雨落了日出了星现了,只见这些,也只想这些。

⑤又过了很多日子。

有一天,突然听母亲在院子里自言自语什么,都跑了出来,见母亲仰面看着这棵早已形同虚设的槐树,说:“它真能耐呢!”看时,它竟泛绿了!树冠上又染上了新绿,但只是一团淡淡的绿影儿,这绿淡得只剩下一个绿意,定睛看时空无一色,无意瞥它时却在眼梢透出虚虚的绿影儿。

托物言志类散文阅读.doc

托物言志类散文阅读.doc

托物言志类散文阅读(一)阅读《病槐树》,完成第15-17题。

(共13分)病槐树行为社①母亲说:“院子太空了。

”于是就移来一株小槐树植在院心。

水肥施得勤,没多少年光景,圆蓬蓬的树冠遮出了半座房子的阴凉。

初春时候采了嫩叶下锅,槐叶小米汤熬得浸出了油汁,吃了能败火明目;酷暑天,树阴里放定了小桌小凳,不用摇开芭蕉扇,就遍体清凉;槐树扬花时,清香随风漫出,沁润百家;枝叶繁茂时,小鸟结巢其间,亮亮地啼着,声如垂珠。

邻家满院奇花异木,可偏馋我家的槐树,常端着饭碗过来挤占阴凉,与我们共消受。

母亲常向人夸口:“想不到呢,这树有多风光!”②但有一年闹虫灾,又细又小的绿虫们一下子成了精,或桑或榆,叶全被噬得只剩下几丝老叶筋脉。

我家的槐树也难逃此劫。

只几天,绿虫从天而降,密密匝匝蠕动一树,被挤满的虫还悠着长长的吊丝在空中翩跹作舞,老叶被食掉了绿肉而成了透明的虚影儿,嫩叶则仅留下米粒大小叶柄,如浓云垂覆的树冠被削成伞骨一样的枝枝丫丫。

母亲目光直直地说: “刨掉它吧,怕是活不成了。

”③我们都挺痛惜。

正是生长的季节,劫难来了,一夜间毁掉了它的全部生机,虽有阳光普照,可它却失去了拥抱阳光的手臂,枝桠纵有千千万万,又怎禁得住烈日的炙烤热风的熏?尽管劫难来时它从容得近乎无知,劫难过后又坦然得仿佛无识,但被毁掉的结局却是终难逃脱的定数了,我们都这样想。

④一连许多日子,它都是这样木然立在那儿。

鸟儿带着毛羽新丰的雏鸟留下空巢迁徙去了。

起初,我们每日里还都要念叨几遍这棵槐树呵这颗槐树,追念它的好处,赞叹它的风光,疼它惜它哀它。

但渐渐地,我们都不再挂系它了,觉得生活中什么也不曾少,就像没栽这棵树之前一样,风来了雨落了日出了星现了,只见这些,也只想这些。

⑤又过了很多日子。

有一天,突然听母亲在院子里自言自语什么,都跑了出来,见母亲仰面看着这棵早已形同虚设的槐树,说:“它真能耐呢!”看时,它竟泛绿了!树冠上又染上了新绿,但只是一团淡淡的绿影儿,这绿淡得只剩下一个绿意,定睛看时空无一色,无意瞥它时却在眼梢透出虚虚的绿影儿。

托物言志类散文阅读教学设计

托物言志类散文阅读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学过托物言志类的文章,对托物言志手法基本了解,但有遗忘;
2.在阅读托物言志类文章时对作者“志”的分析有难度。
学习目标
1.回顾复习,明确什么是托物言志手法。
2.总结托物言志类文章的阅读方法;
3.通过对所托之“物”的具体内容的梳理,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出的“志”。
评价任务
评估任务1:对《秃的梧桐》的结构分析和内容的理解
(方法总结)
环节三
实战演练:《秃的梧桐》
1.默读,进行圈点批注,梳理《秃的梧桐》的结构。
2.分析文章围绕梧桐树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对“物”的描写和“志”的表达起到什么作用?
3.做《秃的梧桐》课后题
对应目标2.总结托物言志类文章的阅读方法;
目标3.通过对所托之“物”的具体内容的梳理,理解作者在文中表达出的“志”。
内容:
写“物”的环境,如《白杨礼赞》中写西北高原,《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起到衬托“物”的作用。
写“物”的外形,如《白杨礼赞》中写白杨树的枝、干、叶、皮,莲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物的特点。
写“物”与它物的关系,如《爱莲说》中莲与菊、牡丹,《白杨礼赞》中白杨与楠木。它物起到引出事物、对比、衬托“物”的作用。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环节一
活动一:读文
1.回顾托物言志手法的概念,明确什么是托物言志手法。
2.小组讨论,补充完善表格,展示学生成果
对应目标一:回顾复习,明确什么是托物言志手法。
环节二
活动二:识法
(1)通过表格梳理总结托物言志类文章的阅读方法:物-似-志
(2)通过表格梳理总结托物言志类散文围绕所托之“物”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对“物”的描写和“志”的表达起到什么作用?

关于托物言志的名家散文600字

关于托物言志的名家散文600字

关于托物言志的名家散文600字【篇一:关于托物言志的名家散文600字】[托物言志的散文]托物言志的名家散文3篇美文网- 常阅读,多交友!搜索位置:>>>[托物言志的散文]托物言志的名家散文3篇[托物言志的散文]托物言志的名家散文3篇2017-06-12 17:25 | 作者: | 点击:63次字,叫幸福的阶梯,山路被我唤做空中走廊!我把一切应用的东西当做艺术,我在生活中的第一件艺术品-------就是小屋。

白天它是清晰的,夜晚它是朦胧的。

每个夜幕深重的晚上,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疏落的灯光。

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

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这座空中楼阁占了地利,可以省去许多室内设计和其他的装饰。

虽不养鸟,每天早晨有鸟语盈耳。

无需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的名家散文天鹅(法)布封天鹅的面目优雅,形状妍美,与它那种温和的天性正好相称。

它叫谁看了都顺眼。

凡是它所到之处,它都成了这地方的点缀品,使这地方美化;人人喜爱它,人人欢迎它,人人欣赏它。

任何禽类都不配这样地受人钟爱。

原来大自然对于任何禽类都没有赋予这样多的高贵而柔和的优美,使我们意识到大自然创造物类竟能达到这样妍丽的程度。

俊秀的身段,圆润的形貌,优美的线条,皎洁的白色,婉转的、传神的动作,忽而兴致勃发,忽而悠然忘形的姿态,总之,天鹅身上的一切都散布着我们欣赏优雅与妍美时所感到的那种舒畅、那种陶醉,一切都使人觉得它不同凡俗,一切都描绘出它是爱情之鸟;古代神话把这个媚人的鸟说成为天下第一美女的父亲,一切都证明这个富有才情与风趣的神话是很有根据的。

我们看见它那种雍容自在的样子;看见它在水上活动得那么轻便、那么自由,就不能不承认它不但是羽族里第一名善航者,并且是大自然提供给我们的航行术的最美的模型。

初中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借景抒情(托物寄情)、借物喻人1

初中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借景抒情(托物寄情)、借物喻人1

初中语文散文小说阅读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借景抒情(托物寄情)、借物喻人11、别样山茶红①虽然被称为“春城”,但昆明的冬天也并非总是云柔风软、艳阳高照。

只要寒流悄然来袭,便会乌云笼罩、气温骤降,使得街巷庭院披戴的明丽和心头身外缭绕的暖意顿时荡然无存。

举目四望,山寒水瘦、翠敛红萎,一派晦暗阴沉。

②但即使在这样的寒凉和萧瑟里,也能看到一丛丛蔓延开去的高傲和矜持。

它们不在乎高原十天半月就打一次的冷噤,肆无忌惮地葱绿着,浓墨重彩地妍丽着。

③那是山茶。

在昆明东北郊呜凤山金殿风景名胜区的山茶园里,即使天寒地冻,它们仍枝繁叶茂,千株万株喷红吐白,一如既往波光潋滟。

④是的,在百花之中,山茶是最持久的灿烂。

从5月中旬开始,一种叶像杜鹃叶、花像杜鹃花的山茶就率先在金殿山茶园绽放了。

看着漫山遍野的浓绿被撕开一个口子,殷红汩汩涌流,又漫漶开去,黏黏地湿了一片天地,在万绿丛中添一抹血红,生发的该是一种什么祥的伤感?而一年中最早的山茶花汛,是由这种一度濒临灭绝、极其珍稀的杜鹃红山茶肇始,又不免激动人心。

这一波红潮一直延展到9月。

⑤接下来在金殿山茶园看到的悦目色彩是茶梅。

它也是山茶的一种,花多为白色或粉红色,瑰丽而淡雅。

茶梅10月开放,花期持续到12月。

凋谢时,片片花瓣随风飘飞,漫起一袭彩色雨雾,铺下一块斑斓花毯。

⑥有趣的是,它的香消玉殒,宣告的却是各色常规山茶的怒放。

一时间,恨天高、童子面、朱砂紫袍、雪姣、十八学士、六角大红、赤丹、状元红……如盅如碗、如钵如盆,姹紫嫣红、浅淡深浓,争奇斗艳、各不相让。

茶梅用它满地的落红真正实现了“化作春泥更护花”。

而那被铺地锦绣托起的云霞,一直燃烧到次年4月底。

到了5月,杜鹃红山茶就又轮回着开始了新一拨的激情涌动。

⑦可以说,这里一年四季茶花开不断,正应了清代李笠翁(李渔)的评价:“具松柏之骨,挟桃李之姿,历春夏秋冬如一日,殆草木而神仙者乎?”④在云南,山荼还是扎根于深远时光中的璀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麦收过后……第一乐章。
点评:这个句子中,“窜出”“探头顶破”等词语 极富表现力,不仅写出了豆芽初生的过程,还揭示 出它内在生命力的强大。而“满地象是用五线谱写 成的生命第一乐章”,比喻巧妙,形象地写出了初 生豆芽的外在形象,而且还表现出生命的活力,充 满情趣。
2、哲理句示例:
(1) 生命就是开始,就是突破,就是 希望,就是创造,就是追求。 点评1:运用排比手法,从各个方面写出了生命 的本质,句式短小精练,富有气势,读来琅琅 上口。 点评2: 这段话给予我深刻的启示,让我明白: 生命是宝贵的,我们有幸拥有一次生命, 就是要去追求,去创造,让生命展示出 光彩。
要珍视生命,尊重生命 要顽强追求,努力展示生命光彩
托物言志类散文 的阅读技巧
/
一、词汇积累 万木峥嵘 瑰丽峰巅的想象 热烈的情感 严峻的理性 二、美句鉴赏(赏析、点评) 生动优美的或富有哲理的
坚忍不拔
一般可从两个方面进行点评: 1、写作的角度 2、内容的角度
1、生动优美句示例: (1)早春……使者。 点评:万物尚未苏醒而柳芽已顶着严寒冒出来, 一个“顶”和“冒”字,把柳芽坚韧的生命力展露 无遗,把它比喻成报春的使者,更表达出作者 的敬佩之情。(对象、特点、感情)
温馨提示:主旨的揭示往往有一定的规律
(1)在文章的后半部分,一般在结尾部分; (从位置来判断) (2)通过议论抒情来揭示; (从表达方式来判断) (3)隐藏在所托之物的精神品质中,需要读 者提炼归纳。(但往往可以保留一些关 键的词语)
《生命赋》示例
托物言志类散文整体把握的三个步骤: 1、通读全文,找出所写之物 挺拔的巨树 茂密的森林 绿色的草原 成熟的庄稼 盛开的鲜花
(2)有幸获得一次生命,就让生命庄严地展示吧。 点评: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这正是生命的 宝贵之所在,既然如此,不管生命怎样微小、 生存环境怎样恶劣,都是活得自信、顽强、精 神,让生命散发光彩。
文章内容(写了什Βιβλιοθήκη )那些细微而不显眼的如柳芽、棉芽、 豆芽、花蕾等生命现象常常引起我轻 微而异常深刻的震颤;那些生存条件极 端恶劣却生长得很顽强,很自信, 很精神的生命景象突现出我严峻的理 性,我敬仰它们。
生长得很顽强, 很自信,很精神
显示出强劲的 生命力
3、理解散文所言之“志”
要珍视生命,尊重生命 要顽强追求,努力展示生命光彩
当然,在具体的阅读过程中,各个步骤 是密不可分的,这里一步步展示阅读步 骤,是让你有依据可寻,有方法可求。
如何做阅读笔记(第一阶段)
(1)美词5~10个(读准字音、明白含义、灵活运用) (2)美句3~5个(短小精练,优美或富有哲理,便于 记诵) (3)美段1~3个(三句话以上) (4)点评至少一处 (5)归纳总结文章主要内容和文章主旨
洋 溢 着 博 大 的 生 命 力 柳芽 棉芽 引 起 我 异 常 深 刻 的 震 颤
豆芽
花蕾
怪柏奇松
骆驼草 苔鲜
更 细 微 更 不 显 眼 的 事 物
2、抓住所写之物的特点,理解它的象征含义
柳芽 棉芽 豆芽 花蕾 怪柏奇松 骆驼草 苔鲜
细微而不显眼
开始、希望、 突破、展现
生存条件极端恶劣
有着坚忍不拔 的生命追求
二、分析外形特征,展示内在品质
作者对生活中的某些事物有所感触必须 要借助于描写所托之物的外形特征、生存环 境等来抒发,这类事物往往外形特征比较鲜 明,所处环境比较特殊,只要找准对其外在 形象的描写,或者分析它所处的环境,就可 分析出它的内在品质。
如《生命赋》中,柳芽、棉芽、豆芽、花蕾 的外型特点都是“细微而不显眼”,但柳芽在 “顶着严寒冒出来” “棉芽冲破柔软而疲软的 壳子钻出地面, …突破” “豆芽顶破地表谱 写生命的乐章” “花蕾经过默默的经营…展现” 生存环境恶劣的怪柏奇松、骆驼草、苔鲜 等都充分表现出这些生命的顽强、自信、 精神,它们靠自己内在的生命力,展示了生命 的庄严。 我们分析出或找到这些事物的内在品质, 而这些内在品质就是我们理解文章主旨的 关键。
托物言志类散文
阅读和积累
一、散文的定义
散文,是作者把自己对生 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 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 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 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 的发现、认识。
二、散文的特点
(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 议论熔为一炉; (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 (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 (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三、仔细品读课文,揭示所言之志
一般说来,作者所描绘的事物并非最终所赞美的 对象,而是借这种事物来表达作者对生活的认识 感悟等,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品读文章,理解作者 的写作意图,领会作者的情感脉搏,找出所托之 物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或感悟之间的相似点。 如《生命赋》,作者通过对这些事物的描写,目 的并非就是赞美豆芽、柳芽等生命,而是从它们 的精神品质上获得了启示,抒发自己对生命的感 悟:要珍视生命,尊重生命;拥有生命是可贵的, 无论生命多么细微、所处环境怎么恶劣,都要顽 强追求,努力展示生命的光彩。
三、散文的分类
根据散文内容和表达方式的侧重点 不同,散文一般可分为三大类: 叙事散文:侧重叙事,以写人记事为中心
抒情散文:侧重于具体、生动地抒发作者
感情,以一定的事物为对象 议论散文 :侧重于议论,反映作者对生活 的见解
根据表现手法的不同,散文还可分为: 借景抒情类 托物言志类 情景交融类 等等
一、认真阅读全文,找准所托之物
即是“托物言志”,首先要找到所托之物。一 般来说,这类散文的标题会提示象征物。如 《落叶》中的落叶就是所托之物。但有的散文, 题目不能提示象征物的,我们也有办法找到它。 如《生命赋》,从题目中不能判断,但我们通 过全文,可以看到作者所描绘的事物有很多, 那么,哪些事物是象征物呢?通过分析文章描 写的重点(用但是一转)我们便可以确定所托之 物是那些细微而不显眼的和生长环境十分恶劣 的生命。找准所托之物,这是我们把握主旨的 第一步,也是理解文章的前提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