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均能源消费

合集下载

中国居民生活能源消费

中国居民生活能源消费

区域分布与差异
区域分布不均
中国居民生活能源消费在不同地区的分 布不均衡。东部地区由于经济较为发达 ,能源消费量较大;中西部地区由于地 形复杂、气候寒冷等原因,能源消费量 相对较小。
VS
城乡差异明显
城市居民的能源消费量普遍高于农村居民 ,这主要是由于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居 住条件以及能源设施等方面与农村存在较 大差异。
产业结构
不同产业对能源的需求和消耗也不同,产业 结构的变化也会影响居民生活能源消费。
气候条件与地理位置
要点一
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对能源消费也有影响,例如寒冷地区冬季需 要消耗更多的能源来取暖。
要点二
地理位置
不同地区的能源资源禀赋和交通条件也会影响居民生 活能源消费。
能源价格与政策
能源价格
能源价格直接影响居民生活成本,进而影响居民生活能 源消费。
02
中国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现 状
消费总量与结构
总量持续增长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居民生活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增长,从2000年的 XX亿吨标准煤增长到2020年的XX亿吨标准煤。
结构不断优化
中国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结构逐渐向清洁、低碳、高效的方向转型。天然气、电力等清洁能源的消费比 重逐步提高,煤炭等传统能源的消费比重逐渐下降。
技术进步与创新
能源利用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的能源利用技术将不断涌现, 如分布式能源、储能技术、智能家居等,这些技术将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从而减少居民生 活能源消费。
新能源技术
中国在新能源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如太阳 能、风能、水能等,这些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中 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型,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中国能源形势

中国能源形势

中国能源形势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是一个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

能源生产量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基本能源消费占世界总消费量的l/10,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中国又是一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发展经济与环境污染的矛盾比较突出。

近年来能源安全问题也日益成为国家生活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日益成为中国战略安全的隐患和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带动了能源消费量的急剧上升。

自1993年起,中国由能源净出口国变成净进口国,能源总消费已大于总供给,能源需求的对外依存度迅速增大。

煤炭、电力、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在中国都存在缺口,其中,石油需求量的大增以及由其引起的结构性矛盾日益成为中国能源安全所面临的最大难题。

常规能源和新能源其中,已被人类广泛利用并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起过重要作用的能源,称为常规能源,通常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四种。

而新近才被人类开发利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发展的能量资源称为新能源,相对于常规能源而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科技水平情况下,新能源有不同的内容。

当今社会,新能源通常指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氢气等。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人类文明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伴随着能源的改进和更替。

能源的开发利用极大地推进了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的发展。

过去100多年里,发达国家先后完成了工业化,消耗了地球上大量的自然资源,特别是能源资源。

当前,一些发展中国家正在步入工业化阶段,能源消费增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

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中还指出,中国是目前世界上第二位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

能源供应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为世界能源市场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能源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全球能源安全,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

当前,按照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及“十二五”规划建议的要求,研究分析中国能源现状和形势、转变能源发展方式、科学制定“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对适应世界能源变革、建立现代能源产业、保障能源安全供应,十分重要。

浅谈世界及中国能源问题

浅谈世界及中国能源问题

世界能源问题及对中国能源问题的分析【摘要】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随着人类使用能源特别是化石能源的数量越来越多,能源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和对资源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本文论述了能源问题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意义,并对世界能源现状及问题、中国的能源现状及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就中国的能源问题提出一些建议措施。

【关键词】能源问题重要意义建议措施一、能源问题的重要意义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人类的能源利用经历了从薪柴时代到煤炭时代, 再到油气时代的演变,在能源利用总量不断增长的同时, 能源结构也在不断变化。

每一次能源时代的变迁,都伴随着生产力的巨大飞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

同时,能源的承载能力也同时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结构和方式。

随着人类使用能源特别是化石能源的数量越来越多,能源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和对资源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当今社会,能源问题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1)能源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高水平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

要实现高水平的物质文明,就要有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有现代化的农业、工业和交通物流系统,以及现代化的生活设施和服务体系,这些都需要能源。

在现代社会,人们维持生命的食物用能在总能耗中所占的比重显著下降,而生产、生活和交通服务已经成为耗能的主要领域。

历史表明,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达到一定水平后,居民衣食住用行等方面的能源消费将处于上升阶段,人均生活用能会显著增长。

可以说,没有能源作为支撑,就没有现代社会和现代文明。

(2)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一般说来,一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它的能源消费量大致是成正比的。

在现代化生产中,能源是主要动力来源,一些发达国家之所以能够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实现现代化,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们都致力于大规模地开发和利用能源。

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能源供给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

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3.判断题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公共课继续.

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3.判断题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公共课继续.

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第 1 页共 3 页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判断题1. “十一五”期间,我国对单位GDP 的能源用量(即能源强度)提出每年降低4%的要求,五年合计降低20%,但未对单位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提出要求。

【对】2. “碳排放强度”是单位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对】3. “碳足迹”是每人每年平均的碳排放量。

【对】4. 1992年《联合国气侯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年《京都议定书》都明确了“共同的带有区别的责任”这个原则。

【对】5. 1997年12月,“第3次气侯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通过了《京都议定书》,是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一次重要会议。

【对】6. 2007年,我国制定了能源发展的规划,核电发展目标是占4%,一年后增加到占5%,现在将提高到7%—8%。

【对】7. 2008年,日本前首相福田提出要充分利用能源与环境、高新技术来引领全球,把日本打造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低碳社会。

【对】8. 2008年,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上,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

【对】9. 2008年我国南方的雪灾被联合国环境署载入“2008年环境年鉴”。

【对】10. 2009年7月,在意大利召开的八国首脑会议上,认可了地球平均气温升高限值为2℃的控制目标。

【对】11. 按照国际上的测算,到203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大约为80—90亿吨。

如果不采取措施,中国一个国家就可能要超过全球的增量。

【对】12. 按照卡亚公式计算,我国1980—1999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年均增长率是4%。

【对】13. 产业革命以前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得不那么明显,是波动的。

【对】14. 低碳城市就是要鼓励公交、建设轨道交通,不鼓励私家车。

【对】15. 低碳发展,以提高能效、发展清洁能源为核心,以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机制为关键,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是今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的战略取向。

中国能源结构现状

中国能源结构现状

中国能源结构现状中国能源结构现状主要包括能源储存结构现状和消费结构现状。

首先,中国的能源资源主要是煤,其次以石油为辅,天然气,水电,风力,核电只占很少的比重。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出口量畏惧世界第一。

而其中标准煤占据十万亿吨,可供利用的为10,, 1996年,其产量为13, 8吨,同样位居世界笫一,因此,我国山西称为煤海之都也不住为奇了。

作为工业的水黃金,石油是中国的笫二大能源,而且其比重在不断加大,1930 年其原产石油占世界第27位,至1986年,达到了1.3亿吨,位居世界第5位。

然而这也导致了一些不稳地因数。

作为一种清洁无污染的可燃气体,天然气自然在今后的社会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它蕴藏在地层内,无需加工,易于管道运输。

所以我国就给局这一特点而实施了“西气东输”这一重大工程,它的储存量是二十四万亿吨,仅次于前苏联居世界第二,到1996年以开发了210亿立方米。

而正在开发的新能源如水能,风能,核能,太阳能等还不具有规模性,投入使用量很少,所以我国的能源储存结构可以归结为“富煤,贫油,少气”而能源的储存也决定了其消费结构现状。

据资料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加速发展,中国的一次性能源生产总量从第十个五年计划末的21. 6亿吨标准煤上升到2010年的29. 6亿吨标准煤,年均增长6. 5,,而另一份资料也表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现状中,煤站67. 7,,石油站22. 7,,天然气站2.6,,而新能源只占7,,通过这些数据表明,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现状比较突出,占主导地位,究其根本,煤的存量大,已然形成了已关的产业链,。

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说,,它对社会的发展乃至运作都起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如火力发电,炼钢,炼铁,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更他有密切联系,所以消费就大,而其他能源如石油,天然气也扮演重要作用一一汽车的行驶离不开石油,有些家庭烹饪离不开天然气。

然而这些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在人类“疯狂”的开采下,总有一天它们会衰竭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节能意识,我们要倡导每个人都珍惜资源,同时加大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面对中国的能源结构现状,相关部门制定了一些针对性基本方针:大力开发新能源,充分利用市场,立足于国内能源,不完全依赖国际市场的供应,其次要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积极参与和开发国际能源资源,让我们为此而努力吧〜(一)中国能源结构是以煤为主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由于历史的原因,人口多,底子薄,中国石油(601857,股吧)、天然气资源相对不足,石油探明可采储量只占世界的2. 4%,天然气占1. 2%;而煤炭却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4%左右。

中国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研究

中国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研究

中国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研究一、概述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居民生活能源消费问题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居民生活能源消费量逐年攀升,消费结构也日趋多元化。

本文旨在全面深入地研究中国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的现状、特点、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推动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居民生活能源消费呈现出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增长,电力、燃气等清洁能源的消费比重逐渐提升,但煤炭等传统能源仍占据一定份额。

消费结构日趋多元化,除了传统的炊事、取暖等用途外,家用电器、交通出行等领域的能源消费也在快速增长。

不同地区、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在能源消费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反映了中国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中国居民生活能源消费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长给能源供应和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压力;另一方面,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合理也制约了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

深入研究中国居民生活能源消费问题,对于促进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对中国居民生活能源消费进行深入研究,包括消费现状、特点、趋势、影响因素以及政策建议等方面。

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数据资料,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力求全面揭示中国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的内在规律和存在问题,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有力支持。

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能源消费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能源消费总量和增速均居世界前列。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生活能源消费在总能源消费中的比重逐渐上升,成为影响能源供需平衡和节能减排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

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该研究有助于深化对居民能源消费行为和特征的认识,揭示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为制定科学的能源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附表1 1990-2013各省份人均能源消费量

附表1 1990-2013各省份人均能源消费量

6.8291 7.0401 7.1622 7.2528 6.9718 7.0375 6.9984 7.1808 7.4768 7.5557 7.6553 7.7318 7.8075 7.9095 8.0104 8.0553
2656 3277 3689 4,023 3,016 3,204 3,069 3,670 4,943 5,368 5,947 6,472 7,030 7,856 8,792 9,278
1.0297 0.8694 0.8271 0.7313 0.9072 0.9529 0.8622 0.7914 0.6747 0.6957 0.6858 0.8147 0.8224 0.8143 0.8177 0.7275
人均能源消费量由能源消费总量除以总人口得到
重庆经济增长指标
GDP平减指数(上年 =100)CQGDPD 原始数据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对数处理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 元)CQINV 原始数据 对数处理 人均能源消费量(千克标准 煤)CQPTC 原始数据
2052.43 2792.08 3741.33 4573.85 5254.30 5581.75 5814.63 6286.42 6987.84 7934.83 9117.80 10864.95 12393.57 13914.64 16605.58 20407.40 22840.19 27471.68 34297.26 38742.28 43041.28
320.73 370.95 492.97 525.26 572.59 697.03 899.26 1,161.51 1,537.05 1,933.16 2,407.36 3,127.74 3,979.59 5,214.28 6,688.90 7,473.38 8,736.17 10,435.24

我国的能源现状

我国的能源现状

我国的能源现状我国的能源现状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中国崛起动力。

能源既是“工业的粮食”也是“现代工业的血液”,但它却持续释放着巨大的外部性影响。

能源对环境造成的巨大影响,远甚于其他产业。

过去100多年里,发达国家先后完成了工业化,消耗了地球上大量的自然资源,特别是能源资源。

在我国,煤炭工业、石油、火电等传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承载中国经济腾飞的奇迹近____年,但也极大程度地影响了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家园。

过去,我们常接受这样的教育:我们的国家地大物博、物产丰富。

可是,我们同时拥有庞大的人口,各种常规能源资源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水平。

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2163立方米,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石油的人均储量也较低……这些信息向我们表明能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节约能源、合理利用能源是我们建设小康社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途径。

我国的能源现状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我国拥有着世界第二大能源系统。

能源需求以前所未有的、远高于GDP增长的速率急剧增加,煤、电、油、运全面紧张,进口石油大幅增加。

能源供需正面临着严峻挑战:人均资源相对不足,人均能耗低而单位产值能耗高,大量烧煤导致严重的大气污染。

能源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前我国在人均能耗水平、能源利用效率、能源消费方式等方面均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今后应通过合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尽快改变迄今仍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如今我国供需出现很大的缺口,在1994年有4008万吨标准煤,到了____年已经缺口16468万吨标准煤,成一种上升的趋势。

按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缺口将会越来越大。

近几年,石油、天然气的进口大增,油价一直攀升,这即以我国的经济增长的需要,但也从侧面反映我国的能源结构的不合理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各类能源日均消费量比较排行
新闻日期:2008-06-11 浏览次数:5663 环球能源网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外公布的相关数据,对1990-2006年中国各类能源日均消费量作了比较排行,详见下表:
以上表格由环球能源网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独家整理,复制必究
由以上数据我们不难看出,煤炭仍是我国赖以生存的主要能源,不过,尽管我国煤炭消费总量不断上升,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例却呈现出缓慢的下降态势。

据环球能源网了解,1953—2005年,中国煤炭资源消费在总能源消费中的平均比重为78.3%,1979~2005年,煤炭资源消费在总能源消费中的平均比重为72.4%,2005年煤炭消费占比为66.4%,而2006年煤炭消费占比为69.4%。

而中国在石油消费上的增长,确实已经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我们知道,从开始进口到进口1亿吨,中国用了11年时间;从进口1亿吨到逼近2亿吨,却只用了3年时间。

现在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已经近50%。

以原油为例,2006年的日均消费量是1990年日均消费量的2.74倍。

我们曾在其它文章中分析过,原油消费量的大幅增长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原因是中国的汽车保有量迅速膨胀。

我们通过比较发现,中国的燃料油消费近16年来并无显著增加,燃料油本来占中国石油消费总量的比重较小,其中又以工业中的发电用油最多,近两年燃料油的需求状况不佳,要的原因是由于下游企业无法承受过高的油价。

煤油消费量预计近年来增长不大,因为航空业是煤油的主要消费用户,由于消费者自觉削减空运需求,煤油消费的增长便必然会被抑制。

较之原油,柴油的日均消费量更应当引起我们的警惕,2006年的日均柴油消费量几近1990年的4.4倍。

由于柴油车比汽油车省油,在安全性和环保性方面相比汽油机也有突出的优势,所以柴油车的需求暴涨,连带柴油的消费量也水涨船高。

柴油消费量上升代表国民的节能环保意识增强了,但同时也带来了中国能源消费格局的改变。

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在中国的能源消费中所占比例却非常小。

与天然气消费占世界一次能源需求总量的24.3%相比,我国的天然气消费还停留在起步阶段,中国天然气主要用于化工、油气田开采和发电等领域,在天然气消费中所占比例为87%以上,其中化肥生产就占了38.3%。

居民用气在天然气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不到11%。

不过随着上海等沿海地区的带动,我国的天然气消费应当会显著增加,向“以气发电”、“以气代油”、“城市气化”发展。

最后要说的是我国的电力消费,中国是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电力消费大国。

事实上,我们国家的人均用电量实在太低,人均装机容量(0.2KW)还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不过由于我国电力资源尚未市场化,电源和电力消费又过于集中,电荒时时发生,如何保证正常用电,清洁发电已经是刻不容缓的研究课题。

(原文发表于环球能源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