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路发展概述

合集下载

中国铁路发展概述

中国铁路发展概述

中国铁路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铁路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国家的大动脉、大众化交通工具。

在综合交通体系中处于骨干地位,没有铁路的现代化就难以实现国家的现代化。

中国幅员辽阔、内陆深广、人口众多,资源分布及工业布局不平衡,铁路运输在各种运输方式中占有的优势更加突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目前中国大量的长距离物资运输和中长途旅客运输主要由铁路承担,每年完成的旅客周转量约占全社会旅客周转量 1/3 多,完成货物周转量约占全社会货物周转量的 55%。

中国铁路管理体制及机构设置铁道部作为中国政府的一个部行使政领导和管理全国铁路的职能。

铁道部机关共设置 16 个机构,有办公厅(政治部办公室)、政策法规司、发展计划司、财务司、科学技术司、人事司(政治部组织部)、劳动和卫生司、建设管理司、国际合作司(港澳台办公室)、安全监察司、运输局(运输指挥中心)、公安局、政治部、宣传部、部纪委、监察局、全国铁路团委、直属机关党委。

铁道部部属企业有 20 个:哈尔滨、沈阳、北京、呼和浩特、郑州、济南、南昌、上海铁路局、广州铁路集团公司、柳州、成都、昆明、兰州、乌鲁木齐铁路局,中铁行包快递有限责任公司、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中铁特货运输有限责任公司、铁道科学研究院、中铁建设开发中心、青藏铁路公司等。

铁道部部属事业单位有 16 个:运输指挥中心(运输局) 、资金清 算中心、统计中心、人才服务中心、多种经营发展中心(直属企业和 多种经营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档案史志中心、机关服务中心、信息 技术中心、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中心、工程管理中心、铁道部党校、 经济规划研究院、中国铁道出版社、 《人民铁道报》报社、专运处、 中国铁路文工团。

铁道部所属协学会、 协会 12个:中国铁道学会(含 中国蒸汽机车协会) 、中国铁道企业管理协会、中国地方铁路协会、 中国铁道工程建设协会、 中国铁道财务会计学会、 中国铁路老战士协 会、中国铁路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者研究会、铁路青年志愿者协会、中 国铁路新闻工作者协会、 中国铁路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 中国铁道 物资流通协会、中国火车头体育协会(铁总体工部) 。

中国铁路发展史概述(PPT 41张)

中国铁路发展史概述(PPT 41张)
中国铁路发展史
第一部分:蹒跚起步(1876-1911) 第二部分:步履维艰(1911-1949) 第三部分:奋发图强(1949-1978) 第四部分:改革创新(1978-至今)
第一部分
蹒跚起步
1876-1911
制作人:信号
中国铁路起步于清政府统治日渐
衰落、国家遭受外国列强侵略的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充满了屈辱、 辛酸和曲折,在时间上也比世界上最 先使用铁路的国家晚了半个多世纪。
一、数量少、分布偏。全国2万多公里铁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能
1万多公里。偌大的西北、西南只有1000多公里,仅占全国铁路的6%左右
二、标准杂、质量差。英、德、比、法、俄、日、美等国把五 标准都搬到中国。列强把本国陈旧、落后的设备高价卖给中国 线路病害多,行车安全得不到保障。
三、管理分割、经营落后。各铁路局各自为政、各行其是,不 路实行一种规章制度、一套管理方法,也使车站和机务、工务 重复,行车费用和员工人数增多,给旅客、货主乘车、运货带
铁道
铁路建设
• 成渝(成都-重庆)铁路、宝成(宝鸡-成都)铁路、包兰(包头 路、京原(北京-原平)铁路。1959年9月15日,新北京站落成交 该站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而建设的北京十大建筑
抗美援朝中的铁路运输保障
•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 程总队、铁路志愿援朝大队陆续入朝,执行铁路保障任 血和生命铸造了一条“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
铁路技术装备的发展
• 从1952年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在 四方铁路工厂诞生,到1988年12 月大同机车工厂停止生产蒸汽机车 为止,36年间共制造各种型号蒸 汽机车9787台。
• 1958年大连机车车辆所成功研制 出中国第一台主型内燃机车。同年 研制第一台电力机车

中国铁路发展历程简述

中国铁路发展历程简述

中国铁路发展历程简述
中国铁路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清朝时期:1876年,清政府在上海成立了第一家铁路公司——'洋务派'的企业之一,开始了中国铁路的历史。

1909年,京张铁路全线通车,标志着中国铁路进入现代化轨道。

2. 民国时期:1912年,民国政府接管了中国的铁路事务,铁路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927年,广州至武汉铁路正式通车,这是国民政府时期修建的第一条大型干线铁路。

3.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铁路工作被列为国家重点工作。

1956年,沈阳至大连电气化铁路全线通车,中国的电气化铁路也迈出了第一步。

4. 改革开放以来:1978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开始飞速发展,铁路建设也进入了高峰期。

1997年,北京至广州高速铁路开工建设,成为中国高速铁路建设的里程碑。

5. 当代铁路发展:自2000年以来,中国铁路快速发展,超越了许多欧洲和美洲的发达国家。

2011年,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北京至上海高铁正式通车,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快的高速铁路之一。

截至2021年,中国铁路总里程已经超过14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里程超过3.5万公里,成为全球铁路网中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速度最快的一部分。

中国铁路发展历史概述-PPT文档

中国铁路发展历史概述-PPT文档

中国铁路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 如何保持列车行驶的长期安全性。 • 能否合理设计铁路系统的最佳运行网络,最大化的合理配置资源。 • 正确预测旅客需求,做到合理调度运力,满足人民出行要求。 • 如何解决沉重的债务问题。
详解火车编号头字母的含义
G-高速动车组,简称“高铁” 速度:300-350km 如:武广高铁。 C-城际动车组,简称“城铁” 速度:300-350km 如:京津城际高铁。 D-动车组,简称“轻轨” 速度:200km 如:广珠城轨。 Z-直达特别快速列车,简称“直达车” 速度:180km 特大城市运行, 中途一般不停或停也不上客。 T-特别快速列车,简称“特快” 速度:160km 中途只停靠在重要站 点。
• 1881年,中国自办的第一条铁路 —唐胥铁路
• 1909年,中国第一条自行设计,施工的铁路 —京张铁路
• 中国人的骄傲,中国铁路的先驱 —詹天佑 (1861—1919)
新中国的铁路事业
高速发展的中国铁路事业
高速发展的中国铁路事业
中国首条民营铁路
国内首条民营铁路,从广东罗定至广西岑溪,被罗定人视为经济发 展的 “生命线”,由天津国恒铁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建造。这条 连通粤桂两省(区)的交通纽带于2019年获批立项,并于2019年底 开工。通车日程从2009年一再推迟,截至2019时通车遥 遥无期。
K-快速列车,简称“快车” 速度:140km 大中城市运行,运行路线 至少涉及两个铁路局。
李晴
教育学院
中国铁路里程一览表
清朝时期:9000公里
民国时期:全国2万多公里 铁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夕,能够维持通车的仅有1万 多公里。
新中国时期至今:全国铁路里 程已达16.11万公里,运营里 程达到8万公里。

中国铁路发展概况

中国铁路发展概况

3.1 在三年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相继完成了成渝、天兰铁路的铺轨通车任务。接着又动工新建兰新、宝成、丰沙。至1958年,恢复旧有铁路1994公里,新建及修复第二线铁路共1337公里,14个铁路枢纽得到改善和加强。由于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北京至广州铁路全线贯通,全国铁路营业里程(不含地方铁路及企业专用线)增加到26708公里。
5.4 为解决铁路建设资金短缺问题,1991年3月,国务院批准设立铁路建设基金,并先后两次提高征收水平。目前基金总水平达到每吨公里2.7分,每年可积累300多亿元的建设基金用于铁路建设。从1991年4月起国家相继批准福建、四川、山东等省征收铁路建设附加费,每年还可筹集6亿元资金用于铁路建设。
6. 1997年,全国国家铁路预计全年可完成货物发送量16.2亿吨,货物周转量13050亿吨;全年旅客发送量可完成9.2亿人,旅客周转量3500亿人公里。
1997年全国铁路实施提速战略,加强客货营销,提高竞争能力。4月1日新的铁路运行图实施后,优化了旅客和货物列车结构。客车提速,开行夕发朝至客车和货运“五定”班列、集装箱专列,受到社会广泛好评;在全路积极推行计算机售票方式,提高了服务质量,缓解了旅客买票难乘车难的状况。
7. 目前,铁道部的管理体制仍为政企合一,实行铁道部、铁路局、铁路分局三级负责的管理体制。目前全国国家铁路共有哈尔滨、沈阳、北京、济南、上海、南昌、广州、郑州、柳州、昆明、成都、呼和浩特、兰州、乌鲁木齐14个铁路局及50个分局。其中,南昌、呼和浩特、柳州铁路局实行由铁路局直接领导基层站段的新体制;铁路运输企业进行了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尝试,在广州铁路局进行了组建集团公司的试点,成立了大连铁道有限公司,广深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美国上市成功。
5.2 “八五”期末,我国内燃机车的生产能力为600台,电力机车为300台,客车为3100辆(含路外工厂能力200辆),货车为48000辆(含路外工厂能力9000辆)。

中国铁路发展简史

中国铁路发展简史

中国铁路发展简史中国铁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随着工业化的进程,铁路逐渐成为国家经济和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将简要介绍中国铁路的发展历程。

中国最早的铁路是从上海到无锡的京沪铁路,于1908年正式通车。

此后,中国铁路的发展始终受到各种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在北伐战争和抗战时期,铁路被用于战争需求,一些铁路线路也遭到破坏。

解放后,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铁路建设,1957年中国第一条东北铁路建成,成为了中国的交通动脉之一在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中国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铁路建设也得到了极大的推动。

1978年至1985年,中国铁路总里程增长了60%,铁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确立。

1990年代初,中国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力推动西部地区的铁路建设,如青藏铁路、兰新铁路等。

21世纪初,中国进入了高速铁路时代。

2024年,中国第一条时速达到350公里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铁建成通车,标志着中国高铁事业的快速发展。

随后,中国陆续建成了如京广高铁、京港高铁、京哈高铁等多条高速铁路,形成了中国高速铁路网。

2024年,中国长沙至广州的沪昆客运专线全线贯通,全长968公里。

根据中国“十三五”规划,到2024年,中国高速铁路里程将达到3万公里以上。

另外,中国还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周边国家的铁路合作。

中国与俄罗斯、蒙古国、哈萨克斯坦等国共建了一系列国际铁路线路,为“一带一路”的顺利建设提供了交通基础设施支持。

总的来说,中国铁路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已经从最初的单一线路发展成为覆盖全国的完善铁路网,包括普速铁路、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在内,形成了多层次、多样化的铁路运输体系。

中国铁路的发展不仅提高了国家经济发展和民生水平,也为“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合作提供了重要支持。

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铁路事业会迎来更加辉煌的未来。

简述我国铁路发展的基本情况

简述我国铁路发展的基本情况

简述我国铁路发展的基本情况摘要:一、我国铁路发展的历史背景二、我国铁路网络的现状三、我国铁路运输的优点和挑战四、未来我国铁路发展的趋势和规划正文: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铁路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铁路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和交通工具,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现状、优点与挑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简要概述我国铁路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我国铁路发展的历史背景自19世纪末清政府时期开始,我国就开始修建铁路。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铁路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铁路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八纵八横”为主骨架的全国铁路网。

二、我国铁路网络的现状截至2023,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40万公里以上,其中高速铁路超过3.6万公里,占全球高铁运营里程的70%以上。

我国铁路网已经覆盖了全国大部分地级以上城市,形成了以大城市为中心、向周边中小城市辐射的格局。

三、我国铁路运输的优点和挑战我国铁路运输具有以下优点:1.速度快:高速铁路的开通使得长途旅行时间大大缩短,提高了出行效率。

2.运能大:铁路货运能力强大,有效缓解了我国交通运输压力。

3.成本低:相较于航空和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成本较低,有利于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然而,我国铁路运输也面临着一些挑战:1.铁路网覆盖不足:虽然我国铁路网已经覆盖大部分地级以上城市,但仍有部分偏远地区尚未通铁路。

2.区域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铁路网密集,而中西部地区铁路建设仍需加强。

3.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如何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铁路建设,实现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成为摆在面前的难题。

四、未来我国铁路发展的趋势和规划未来我国铁路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1.高速铁路网将进一步优化:构建“全国1小时、城市群2小时、都市圈半小时”的高铁出行圈,提高铁路运输的便捷性。

2.普速铁路改造升级:提高普速铁路的运行速度和运输能力,满足日益增长的旅客和货运需求。

中国铁路发展史概述

中国铁路发展史概述

中国铁路发展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清朝末年。

以下是中国铁路发展的主要里程碑和概述:
1.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的第一条铁路是由外国资本兴建的,于1876年正式通车,连接上海和无锡。

此后,一些外资铁路陆续在中国各地建设,如山海关铁路、沈阳铁路等。

2. 中国第一条自主修建的铁路:1905年,中国开始自主修建铁路,建成了从京张到广州的粤汉铁路,这是中国自己筹资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3. 地方铁路时期:1927年至1949年,中国铁路进入地方铁路时期。

地方政权修建了许多独立的铁路,形成了一张分散的铁路网,但整体发展缓慢。

4.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后,中国铁路进入了规模化建设阶段。

政府重视铁路建设,进行了大规模的铁路改建和修建工作。

重要的铁路线路如京沪、京广、京九等得到发展,连接了全国各地。

5. 高铁时代的崛起:21世纪初,中国开始迅速发展高速铁路网络。

2008年,中国首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正式运营,标志着中国高铁时代的开始。

随后,中国高速铁路不断扩展,建设了世界上最长、最快的高速铁路网。

6. "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中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了与亚洲、欧洲、非洲等国家的铁路合作和交流。

中国与相关国家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同建设和发展铁路项目,促进了区域互联互通和经济发展。

中国铁路发展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规模化建设和高速铁路时代的演变。

如今,中国铁路已成为全球最长、最繁忙的铁路网络之一,为国内外的人员和货物运输提供了快速、便捷的交通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铁路发展概述
中国铁路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
铁路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国家的大动脉、大众化交通工具。

在综合交通体系中处于骨干地位,没有铁路的现代化就难以实现国家的现代化。

中国幅员辽阔、内陆深广、人口众多,资源分布及工业布局不平衡,铁路运输在各种运输方式中占有的优势更加突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目前中国大量的长距离物资运输和中长途旅客运输主要由铁路承担,每年完成的旅客周转量约占全社会旅客周转量1/3多,完成货物周转量约占全社会货物周转量的55%。

中国铁路管理体制及机构设置
铁道部作为中国政府的一个部行使政领导和管理全国铁路的职能。

铁道部机关共设置16个机构,有办公厅(政治部办公室)、政策法规司、发展计划司、财务司、科学技术司、人事司(政治部组织部)、劳动和卫生司、建设管理司、国际合作司(港澳台办公室)、安全监察司、运输局(运输指挥中心)、公安局、政治部、宣传部、部纪委、监察局、全国铁路团委、直属机关党委。

铁道部部属企业有20个:哈尔滨、沈阳、北京、呼和浩特、郑州、济南、南昌、上海铁路局、广州铁路集团公司、柳州、成都、昆明、兰州、乌鲁木齐铁路局,中铁行包快递有限责任公司、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中铁特货运输有限责任公司、铁道科学研究院、中铁建设开发中心、青藏铁路公司等。

铁道部部属事业单位有16个:运输指挥中心(运输局)、资金清算中心、统计中心、人才服务中心、多种经营发展中心(直属企业和多种经营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档案史志中心、机关服务中心、信息技术中心、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中心、工程管理中心、铁道部党校、经济规划研究院、中国铁道出版社、《人民铁道报》报社、专运处、中国铁路文工团。

铁道部所属协学会、协会12个:中国铁道学会(含中国蒸汽机车协会)、中国铁道企业管理协会、中国地方铁路协会、中国铁道工程建设协会、中国铁道财务会计学会、中国铁路老战士协会、中国铁路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者研究会、铁路青年志愿者协会、中国铁路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铁路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中国铁道物资流通协会、中国火车头体育协会(铁总体工部)。

中国铁路主要指标
全国铁路营业里程:73002公里
国家铁路运输收入:1483.4亿元,客运:476.7亿元,货运:784.3亿元
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9.73亿人
全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22.12亿吨
全国铁路换算周转量:22035.26亿吨公里,全国铁路旅客周转量:4788.61亿人公里
全国铁路货运总周转量:17246.65亿吨公里
全国铁路机车拥有量:16320台,内燃:11355台,电力:4622台
全国铁路客车拥有量:40487辆
全国铁路货车拥有量:510327辆
国家铁路职工人数:228.41万人,运输业:152.68万人
全国铁路基本建设投资:533.47亿元
运输设备更新改造投资:128.71亿元
机车车辆购置投资:167.55亿元
运输业劳动生产率:145.2万换算吨公里/人(按价值量计算)
跨越式发展战略
2003年铁道部提出了跨越式发展战略,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提高运输能力和提升技术
装备为主线,全面推进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到2020年基本实现中国铁路现代化,运输能力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主要技术装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服务质量基本满足旅客货主需求,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建设一支高素质职工队伍,职工物质文化生活全面达到小康水平。


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目标
(1)在运输能力上,到2020年,使铁路网规模有一个较大发展,路网结构更加合理,建成京沪高速铁路,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主要通道改变能力紧张的状况,形成覆盖全国的快速客运网络和大能力货运网络。

(2)在技术装备上,以客运高速、快速和货运快捷、重载为重点,使我国铁路机车车辆技术、线路桥涵技术、通信信号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铁路信息化。

(3)在管理体制上,实现主辅分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政企分开,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铁路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

(4)在运输服务上,改善服务设施,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为旅客货主提供优质服务。

(5)在运输经营上,稳步提高铁路运量,实现市场份额最大化,发挥铁路在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中的骨干作用。

(6)在职工生活上,随着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不断,增加职工收入,改善职工生产、生活环境,全面提高职工生活水平和质量。

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的重点任务
建设发达完善的铁路网;
实现技术装备现代化;
加快实现铁路信息化;
全面调整运输生产力布局;
进一步推进既线列车提速;
推进铁路管理体制改革;
创造运输经营的良好效益;
确保运输安全和铁路稳定;
(1)建设发达完善的铁路网
2004年1月,中国政府发布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明确了中国铁路网中长期建设目标。

到2020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km,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复线率和电气化率达到50%,运输能力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一是建设客运专线。

为满足快速增长的旅客运输需求,建立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道,规划“四纵四横”客运专线以及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客运系统。

建设客运专线1.2万km以上,客车速度目标值达到每小时200km及以上。

二是完善路网布局和西部开发性新线。

以扩大西部路网规模为主,形成西部铁路网骨架,完善中东部铁路网结构,提高对地区经济发展的适应能力。

规划建设新线约1.6万km。

三是强化路网既有线。

加强既有路网技术改造和枢纽建设,提高路网既有通道能力。

规划既有线增建二线1.3万km,既有线电气化1.6万km。

到2005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7.5万km,其中复线铁路2.5万km,电气化铁路2万km以上。

到2010年,中国铁路网营业里程达到8.5万km左右,其中客运专线约5,000km ,复线3.5万km,电气化3.5万km。

(2)实现技术装备现代化
技术装备现代化是增强铁路综合运输能力的重要基础,是确保运输安全的关键环节,是提升铁路服务质量的基本条件,是提高铁路运输效益的重要源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铁路机车车辆装备有了历史性的进步,特别是1997年以来的五次大面积提速,推动了机车车辆装备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