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人格修养的三种境界
课件_师德修养的三重境界

师德修养的三重境界
二、爱心:教师的首要素质 4、大爱无痕,教育家霍懋珍的故事 。
霍懋征,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 的高才生,选择了做小学老师,因为她喜欢孩子。 周恩来总理曾经评价霍懋征是中国的“国宝”。国 务院总理温家宝亲笔手书“把爱献给教育的人”。 霍懋征从教60年,做到“四个”从没有。
教育爱,也就是伦理学意义上的仁慈之心,是 一个与公正密切联系的伦理原则,因为,如果去 掉对他人的爱和尊重,我们就无法真正地实现公 正。正如道德哲学家佛兰克纳所言:“仁慈也许 不是必要的,却是令人向往的。”正因为如此, 无论东方(儒家三德 —— 智、仁、勇)还是西 方(基督教的神学三德 —— 信、望、爱),都 把它列为核心伦理范畴之一。
爱的奉献
这是心的呼唤 这是爱的奉献 这是人间的春风 幸福之花处处开遍 这是心的呼唤 这是爱的奉献 这是人间的春风 这是生命的源泉
再没有心的沙漠 再没有爱的荒原 死神也望而却步 幸福之花处处开遍 啊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二、爱心:师教德师的修首养要素的质三重境界
3、仁慈之心:教育爱
师德修养的三重境界
二、爱心:教师的首要素质 6、大爱无痕,言传身教。
师德修养的三重境界
二、爱心:教师的首要素质 大爱无痕,言传身教。
师德修养的三重境界
二、爱心:教师的首要素质 7、大爱无痕,言传身教。
平等的爱; 公平正直; 理解的爱; 言传身教; 尊重的爱; 爱差生; 信任的爱; 爱穷生; 民主的爱。 爱丑生;
责任的两种基本涵义: 1、一是指份内应该做好的事,如履
行职责、尽到责任、完成任务等。 2、二是指如果没有做好自己工作,
而应承担的不利后果或强制性义务,如担 负责任、承担后果等。
教师的三种境界:教书匠、能师、人师

教师的三种境界:教书匠、能师、人师教师的三种境界:教书匠、能师、人师教书匠--灌输型教师教书匠的特点是,比学生先懂得某方面的。
知识或比学生懂得更多的知识,这种知识属记问之学。
他所能做到的就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
教师传授无效知识等于浪费学生的时间,误人子弟。
教师传授有效知识特别是学生无法看值的教材知识和源于教材又超出教材的补充、延伸知识,学生便有所收获。
但是不少数师传授的有效知识却是学生自己通过阅读就能看的课本知识,这实际上也是耽误学生,它剥夺了学生独立学习的机会,阻碍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从教师自身角度来说,其所传授的知识可分为假知和真知。
假知和真知不是哲学意义上的谬误和真理,而是心理学上的一种分类。
按照心理学的观点.所谓传授援知,是指教师对所教知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即没有完全吃透和内化教学内容,表现为教师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语言来讲授知识,在教学方法上就是典型的照本宣科。
实践证明。
教师传授假知是导致学生机械学习的直接原因。
机械学习的特点是:机械模仿、不求甚解、死记硬背、生吞活剥、唯书唯师。
通过这种学习,学生得到的只是一大堆机械的、孤立的知识。
所谓传授真知,是指教师对所教知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即教师理解;消化了教学内容,并达到了熟练的地步,可谓成竹在胸,了然于口,但却是"匠气有余,灵气不足"。
因为熟练可以靠简单的重复而获得,只需时间和力气,无需更多的智慧。
这种熟练只是一种按部就斑的运作,它不仅没有升华为熟能生巧的境界,反倒使教师因为思维一次又一次在旧有的轨道上运行而导致教学能力的退化,致使教学变成为一种形式上的教,这种教学的特点是:重知识,轻能力?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获得欠知识本身,轻获得知识的方法。
其结果最多只能是学生对教材获得封闭性理解,即就事论事的简单理解。
如果说传授假知的课堂教学的特点是生硬呆板,那么传授真知的课堂教学的特点便是熟练、顺当。
做一名优秀教师要经历三重境界

做一名优秀教师要经历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我把它称之为谋生的境界(或职业的境界),即仅仅把教师看做是一种职业,是一种谋生的手段,一个赖以养家糊口的饭碗。
如果教师对自身职业的思考仅仅停留在这样的境界中,就始终摆脱不了“小家之气”,这样的教师最终至多也只能做到一个称职的教师,而且大多数时候也许是不称职的。
第二种境界,我把它叫做事业的境界,就是把做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当作一项事业,不断地为之追求。
如果能达到这种境界,那么即使在做教师的路上不断会遭遇各种困难、挫折和失败,但是这样的教师也会表现出一种沉稳与大气,永远不会沉沦,会永远保持一份执着、保持一份热情。
如果能像这样做老师,即使不能成名成家,即使不能常常有事业成功的幸福感和成就感,但至少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在离开教育岗位,回首自己教育人生的时候,不会留下太多的遗憾,而为自己的苦苦追求和执着奉献而获得一种人生的充实。
第三种境界我把它叫做宗教的境界,就是把做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当作一个崇高的信仰。
如果能达到这样的境界,那么从事教育工作的每一天,也许
都能收获教育带给你的幸福和快乐。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三种境界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三种境界在高校教师这个职业中,职业道德修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可以分为三种境界,分别是初级境界、中级境界和高级境界。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三种境界的特点和要求。
初级境界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起点,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处于初级境界的教师首先要具备一定的道德素养和职业操守。
他们需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他们要严守职业道德准则,不以权谋私,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个人利益。
初级境界的教师应当热爱教育事业,把教育当作一种责任和使命来对待。
他们要认真备课、讲课,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中级境界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进阶阶段。
处于中级境界的教师不仅具备了初级境界的基本素养,还在教学工作中有所突破和创新。
他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中级境界的教师会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与同行交流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他们还会关注教育研究,关注教育改革,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
高级境界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也是很多教师追求的目标。
处于高级境界的教师不仅具备了初级和中级境界的要求,还能在教学工作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他们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
高级境界的教师还会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他们会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决策,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贡献。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是一个不断提高的过程,可以分为初级境界、中级境界和高级境界三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要求。
初级境界是基础,中级境界是进阶,高级境界是目标。
教师应该不断追求进步,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教育使命,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
教师的八个职业道德习惯

教师的八个职业道德习惯什么是素质?素质就是不用提醒!教师人格修养的三种境界1、教师的职业境界——经师。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清贫,在下海的人大把数钱时不眼红,在歌星、影星受人吹捧时不发烧,也就是要做到“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2、教师的专业境界--能师.即智慧型的教师。
他们既重视经验的积累,为学生倾注心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3、教师的事业境界-—人师。
不仅教书,而且育人,以其高尚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
人师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风格或体系。
这样的境界,是每个为师者都追求的,但欲达到,非经年积累不成,而一旦达成,享受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乐趣。
教师的八个职业道德习惯:习惯一:热情主动—-教师走向成功必备的第一心态习惯二:端庄大方——教师形象塑造的基本要求习惯三:规范得体——教师礼仪修养的基本规范习惯四:宽容公正—-教师对待学生的核心原则习惯五:沟通合作——教师与家长真诚交流的基本原则习惯六:双赢思维——教师之间协作的首要原则习惯七:关注细节-—教师课堂教学必须养成的重要习惯习惯八:不断更新——教师走向终身发展的原则着眼细节培养良好习惯习惯的力量:亚里斯多德:人的品德基本上是由习惯组成的。
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
英国诗人德莱敦:首先是我们养成习惯,随后习惯养成了我们。
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有绝大的影响,因为它是一贯的。
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地影响着我们的品德,暴露出我们的本性,左右着我们的成败。
威廉·詹姆士说: “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习惯左右我们的命运栽种思想,成就行为;栽种行为,成就习惯;栽种习惯,成就性格;栽种性格,成就命运!性格左右命运,气度影响格局!相互提示让行动变成习惯!让行动变成习惯—-贵在坚持,相互提醒。
案例:柏拉图的故事习惯一热情主动-—教师走向成功必备的第一心态山不过来我就过去佛学故事: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为自己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行为负责,而非情绪和由外在的环境来做出决定。
教师的三种境界

教师的三种境界在教育事业中,教师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和责任。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巧,还需要具备一种深深的情感和责任感。
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他们会经历三种境界,这些境界体现了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真正热爱和追求。
本文将介绍教师的三种境界,并探讨每种境界的特点和影响。
第一种境界:传道者作为教育者,教师首先要具备的是传道者的境界。
传道者将教育视为一种神圣的事业,他们将知识和价值观传递给学生,引导他们成长为独立、自信和有责任感的人。
传道者深刻理解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他们尊重学生的个性,并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传道者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注重学术成绩,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这种境界的教师,常常是学生的榜样和导师,他们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第二种境界:启发者随着教师的职业生涯的发展,一些优秀的教师逐渐达到了启发者的境界。
启发者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探究精神。
启发者的课堂充满了创造性和活力,他们善于启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引导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启发者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启发者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既有讲解,又有讨论和实践,使学生在积极参与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第三种境界:启示者启示者是教师境界最高的一层次,他们不仅具备传道者和启发者的特点,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智慧和人生观。
启示者通过超越课本的教学,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和全球视野。
他们善于抓住教育的机遇,使教育与现实相结合。
启示者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他们鼓励学生面对挑战,追求卓越。
启示者还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他们为学生提供一个温暖、和谐和有爱的学习环境,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幸福。
教师的三种境界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传道者让学生从小就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和学习的乐趣,他们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启发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师的境界(摘录)

教师的境界(摘录)教师的境界(摘录)第一重境界:大学无涯,教师要有学养;第二重境界:大爱无声,教师要有爱心;第三重境界:大道无形,教师要有思想。
充满激情的教师---他们通常是满怀激情的年轻教师,但这激情往往是带着几分学生气的。
得过且过的教师---他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也取得了一些成绩,获得了一些荣誉。
或许他们觉得自己有了资历,不免吃起了老本,在工作中固步自封起来。
资历丰富的名师---他们也积累了许多经验,拥有许多的成绩和荣誉,但仍在不断地学习、积累、进取,仍在探索他们认为应该探索的,追求他们认为应该追求的,坚持他们认为应该坚持的。
这类教师是所有教师的楷模,是真正的师魂。
入错行的教师---这类教师根本不热爱教师职业,他们觉得教师不能挣大钱,还得天天千篇一律的对着一群毛孩子。
可他们也没有辞职的勇气,成天浮躁不堪。
教师的境界也就分很多种了。
由低到高数去,大致可以分为四种境界,那就是:庸碌境界、良心境界、专家境界、殉道境界。
庸碌境界的教师为数不少,占据着相当的比例。
他们把教师当成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职业,或者一种早已厌倦的职业,只是一下子难得飞出这个圈子之外,或者一下子还难得飞进另一个更好的工作圈子。
他们整天为自己“饿不死、吃不饱”的命运哀叹,艳羡着那些通过各种途径发财致富的人们,每天得过且过,没有过多的事业追求,热衷于把大量的宝贵时间浪费在打牌赌博洗脚按摩上网聊天钓鱼唱歌炒股闲荡上。
他们教学上有现成的教参教案引路,无需动脑动心,无需研究学生、研究教材,更不理会教学改革的前沿成果;他们教育起学生来,信奉“棍棒底下出好人”的古训,靠自古以来的“师道尊严”支撑着,像九斤老太一样喋喋不休地感叹“一代不如一代”。
他们不读书不看报不关心时事政治不关心教育新理念不关心教育界的日新月异,最多也只是在自视清高的讲台上,在简单重复的劳动中,在应试教育的大潮下发挥点自己的能力。
良心境界的教师应该还是大多数。
他们为中国的教育事业默默地贡献着。
教师师德修养的境界

教师师德修养的境界作为教师,师德修养是至关重要的素质之一。
它不仅是一种内在修养,更是一种外在表现。
只有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才能成为学生们的楷模和引领者。
接下来将从教师师德修养的境界展开探讨。
一、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是教师师德修养的首要境界。
一名优秀的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忠诚于教育事业,对学生负责,对教学负责。
师德修养的高境界是能够不辞辛苦,甘于奉献,终身投入到教育工作中。
正如经典所言,“教书育人,行善积德”。
二、言传身教言传身教是教师师德修养的重要境界。
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自身修为,做学生的榜样。
只有做到教学相长,以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才能真正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
三、平等公正平等公正是教师师德修养的基本境界。
教师应该做到对待每个学生一视同仁,不偏不倚。
在评分、评奖、处分等方面要严格公正,不带任何个人情感色彩。
只有做到平等公正,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增进师生之间的信任和尊重。
四、宽严相济宽严相济是教师师德修养的高级境界。
教师要宽容学生的各种缺点和错误,理解他们的不成熟和过失,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鼓励。
同时在教育管理中,也要适时严明,对学生的违规行为给予适当的批评和制止。
只有做到宽严相济,才能使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精益求精精益求精是教师师德修养的终极境界。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精益求精,勇于探索,善于实践,追求教育教学的卓越。
只有做到精益求精,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才能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努力追求更高的境界,是每一名教师应该努力的目标。
只有不断完善自己的师德修养,才能更好地履行好教书育人的使命,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愿每一位教师都能把握好师德修养的境界,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楷模和榜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人格修养的三种境界
教育话题
09-02 15:18
1.教师的职业境界——经师。
所谓“经师”,就是像传道士布道一样,严肃、严谨、严格地对待教育教学工作,做一个“不误人子弟”的合格教师。
教师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和辅导学生。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清贫,在下海的人大把数钱时不眼红,在歌星、影星受人吹捧时不发烧,也就是要做到“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2.教师的专业境界——能师。
所谓“能师”,就是指具有教育智慧的专家型、研究性的教师。
他们既重视经验的积累,为学生倾尽心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又能做一个有心人,表现出自觉的理论追求,对教学的理解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深度。
他们对教育教学内在规律有较深刻的认识,视野开阔,个性鲜明,在教育教学上挥洒自如,游刃有余。
3.教师的事业境界——人师。
所谓“人师”,就是指德行、学问等可以为人表率的教师。
这是教师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也是教师完善自我、实现自我和超越自我的享受境界。
不仅教书,而且育人,以其高尚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
人师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风格或体系,完全进入了教育的自由王国——达到不教之教,可以醉人而不知,可以育人而不觉。
人师把教育当作一种艺术,通古晓今,博采众长,能把最恰当的事例信手拈来,融入课堂,天衣无缝,学生在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中,汲取知识芬芳,不再有学习之苦。
这样的境界,是每个为师者都追求的,但欲达到,非经年积累不成,而一旦达成,享受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乐趣,则心中喜悦,万难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