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帖

合集下载

最美行草字帖

最美行草字帖

最美行草字帖
《来戏帖》,翰牍九帖之一,纸本,行草书,纵25.5厘米,横43.6厘米。

台北
故宫博物院藏。

《致伯修老兄尺牍》翰牍九帖之二纸本行草书纵25.4厘米横43.2厘米台
北故宫博物院藏。

《晋纸帖》,翰牍九帖之三,纸本,行草书,纵23.7厘米。

横39.1厘米。

台北
故宫博物院藏。

《适意帖》又称《玉格帖》,翰牍九帖之四,纸本,行草书,纵23.5厘米,横
35.9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贺铸帖》,翰牍九帖之五,纸本,行草书,纵23.4厘米,横36.8厘米。

台北
故宫博物院藏。

米芾《丹阳帖》,翰牍九帖之六,纸本,行草书,纵23.5厘米,横22.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致伯充尺牍》又称《业镜帖》,翰牍九帖之七,纸本行草书,纵23.5厘米,
横21.6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米芾《惠柑帖》,翰牍九帖之八,纸本,行草书,纵22.7厘米,横33.2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戏成诗帖》,翰牍九帖之九,纸本,行草书,纵23.9厘米,横34.6厘米。


北故宫博物院藏。

《伯充帖》又称《致伯充尺牍》《伯老台坐帖》《眼目帖》,纸本。

纵27.8厘米,横39.8厘米。

信札一则。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王羲之所有字帖,太珍贵了收藏起来!

王羲之所有字帖,太珍贵了收藏起来!

王羲之所有字帖,太珍贵了收藏起来!2017-10-14 20:07说起书法,不能不说王羲之;说起王羲之,几乎是家喻户晓,说不定还能说出几个有关他的故事。

这也算是中国独特的书法文化现象。

《兰亭序》王羲之《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具有很强的艺术特色。

其突出之处就是章法自然,气韵生动。

通观全文,从容不迫,得心应手,使艺术风格同文字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表现了王羲之与朋友聚会时快然自足之情怀。

情文并茂,心手合一,气韵生动,被历代学书者奉为学习行书的典范。

译文:二谢面未比面,迟诼良不静。

羲之女爱再拜。

想邰儿悉佳。

前患者善。

所送议当试寻省。

左边剧。

译文: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荼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虽即修复,未获奔驰,哀毒益深,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

羲之顿首顿首。

《干呕帖》《干呕帖》,又名《如常帖》、《昨还帖》。

纵14.1厘米,横26.4厘米,共4行36个字,五代至北宋时期的临摹本。

国家一级文物。

是王羲之病中写给友人的短信。

该帖笔意神采超逸,书风沉着劲健,曾刻录于《淳化阁帖》之中,是流传有序的艺术珍品。

《大观帖》大观帖,中国北宋官刻丛帖。

刻帖工作由龙大渊主持,蔡京奉旨书写帖内的款识标题。

因刻于徽宗大观三年(1109)正月,世人遂称之为《大观帖》。

刻成之后置于太清楼下,又称《太清楼帖》,也有称《大观太清楼帖》者。

石刻成后拓本用以赐给,因此流传较少。

《十七帖》《十七帖》是著名的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因卷首由“十七”二字而得名。

原墨迹早佚,现传世《十七帖》是刻本。

唐张彦远《法书要录》记载了《十七帖》原墨迹的情况:“《十七帖》长一丈二尺,即贞观中内本也,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三字。

是煊赫著名帖也。

太宗皇帝购求二王书,大王书有三千纸,率以一丈二尺为卷,取其书迹与言语以类相从缀成卷。

”此帖为一组书信,据考证是写给他朋友益州刺史周抚的。

书写时间从永和三年到升平五年(公元347-361年),时间长达十四年之久,是研究王羲之生平和书法发展的重要资料。

王羲之《十七帖》

王羲之《十七帖》

王羲之《十七帖》《十七帖》是著名的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因卷首由“十七”二字而得名。

原墨迹早佚,现传世《十七帖》是刻本。

唐张彦远《法书要录》记载了《十七帖》原墨迹的情况:“《十七帖》长一丈二尺,即贞观中内本也,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三字。

是煊赫著名帖也。

太宗皇帝购求二王书,大王书有三千纸,率以一丈二尺为卷,取其书迹与言语以类相从缀成卷。

”此帖为一组书信,据考证是写给他朋友益州刺史周抚的。

书写时间从永和三年到升平五年(公元347-361年),时间长达十四年之久,是研究王羲之生平和书法发展的重要资料。

清人包世臣有《十七帖疏征》一文可以参考。

释文:十七日先书郗司马未去即日得足下书为慰先书以具示复数字吾前东粗足作佳观吾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以等(方)复及此似梦中语耶释文:无缘言面为叹书何能悉龙保等平安也谢之甚迟见卿舅可耳至为简隔也今往丝布单衣财一端示致意释文:计与足下别十六年于今虽时书问不解阔怀省足下先后二书但增叹慨顷积雪凝寒五十年中所无想顷如常冀来夏秋间或复得足下问耳比者悠悠如何可言释文:吾服食久犹为劣劣大都比之年时为复可可足下保爱为上临书但有惆怅知足下行至吴念违离不可居叔当西耶迟知问瞻近无缘省苦(告)但有悲叹释文:足下小大悉平安也云卿当来居此喜迟不可言想必果言苦(告)有期耳亦度卿当不居京此既避又节气佳是以欣卿来也此信旨还具示问天鼠膏治耳聋有验释文:不有验者乃是要药朱处仁今所在往得其书信遂不取答今因足下答其书可令必达足下今年政七十耶知体气常佳此大庆也想复愚加释文:颐养吾年垂耳顺推之人理得尔以为厚幸但恐前路转欲逼耳以尔要欲一游目汶领非复常言足下但当保护以俟此期勿谓虚言得果此缘一段奇事也释文:去夏得足下致邛竹杖皆至此士人多有尊老者皆即分布令知足下远惠之至省足下别疏具彼土山川诸奇杨(扬)雄蜀都左太冲三都殊为不备悉彼故为释文:多奇益令其游目意足也可得果当告卿求迎少人足耳至时示意迟此期真以日为岁想足下镇彼土未有动理耳要欲及卿在彼登汶领峨眉而旋实不朽之盛事但释文:言此心以驰于彼矣彼盐井火井皆有不足下目见不为欲广异闻具示省别具足下小大问为慰多分张念足下悬情武昌诸子亦多远宦足下兼怀并数问不老妇顷疾笃释文:救命恒忧虑余粗平安知足下情至旦夕都邑动静清和想足下使还具(一一)时州将桓公告慰情企足下数使命也谢无弈外任(住)数书问无他仁祖日释文:往言寻悲酸如何可言严君平司马相如杨(扬)子云皆有后不胡母氏从妹平安故在永兴居去此七十也吾在官诸理极差顷比复匆匆释文:来示云与其婢问来信□不得也吾有七儿一女皆同生婚娶以毕唯一小者尚未婚耳过此一婚使得至彼今内外孙有十六人足慰目前足下情至委曲故具示释文:云谯周有孙□高尚不出今为所在其人有以副此志不令人依依足下具示知有汉时讲堂在是汉何帝时立此知画三皇五帝以来备有画又精妙甚可观也彼有能画释文:者不欲因摹取当可得不信具告诸从并数有问粗平安唯修载在远音问不数悬情司州疾笃不果西公私可恨足下所云皆尽事势吾无间然诸问想足下别具不复释文:具(一一)往在都见诸葛显曾具问蜀中事云成都城池门屋楼观皆是秦时司马错所修令人远想慨然为尔不信具(一一)示为欲广异闻得足下旃□胡桃药二种知释文:足下至戎盐乃要也是服食所须知足下谓顷服食方回近之未许吾此志知我者希此有成言无缘见卿以当一笑彼所须此药草可示当致释文:青李来禽子皆囊盛为佳函封多不生樱桃日给滕足下所疏云此果佳可为致子当种之此种彼胡桃皆生也吾笃喜释文:种果今在田里唯以此为事故远及足下致此子者大惠也知彼清晏岁丰又所出有无一乡故是名处且山川形势乃尔何可以不游目释文:虞安吉者昔与共事常念之今为殿中将军前过云与足下中表不以年老甚欲与足下为下寮意其资可得小郡足下可思致之耶所念故远及十七帖释文及译文:(一)郗司马帖【释文】十七日先书,郗(xi)司马未去。

陆机《平复帖》高清完整释文讨论研究

陆机《平复帖》高清完整释文讨论研究

陆机《平复帖》高清完整释文讨论研究晋陆机的《平复帖》是故宫法帖的代表作品,也是目前存世最早的名人墨迹,内容为陆机向朋友问候疾病的书札。

《平复帖》的价值,更在于它在中国书法史上的珍稀性和独特性,它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书法真迹,被尊为“中华第一帖”。

据《宣和书谱》记载,《平复帖》作于晋武帝咸宁初年,即公元275年,比《兰亭序》的书写时间早79年。

而且该帖是真迹,若与留传下来的《兰亭序》唐朝摹本相比,则早360年以上。

其珍稀性无与伦比。

正如明人董其昌题跋所云:“右军以前,元常以后,惟存此数行,为希代宝。

”在中国书法的演变过程中,《平复帖》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中国书体的演变,大约经过篆书、隶书、章草、楷书、今草(楷书与今草处并列地位)、行书几个阶段,《平复帖》介于章草与今草之间,是两者过渡时期的典范之作。

章草到今草的转变,曾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唯有陆机的这篇墨迹有幸流传至今,成为这一转变的重要见证。

《平复帖》曾为宋徽宗收藏,有宋徽宗六字瘦金体题签及宣和诸玺。

此后多次转手,清朝时成为雍正孝圣宪皇后的嫁妆,孝圣宪皇后临死前,将其赏赐给其子成亲王,后成亲王曾孙载治去世时,其诸子皆幼,恭亲王被指派为监护人。

大约在此时,恭亲王乘机将《平复帖》据为己有,后来就传给了他的孙子溥儒。

《平复帖》通篇是章草的古意盎然,散发着古朴、淳厚、深沉、凝重的气息。

陆机受着秦、汉、三国时古厚书风的熏染,用笔以按为多,轻提为主,线条大都粗细相近,浑圆为本,没有那种潇洒飘逸的挥洒。

造型也以包含、收束为主,不使线条游荡过远,如同一个花蕾正待展开,尚未展开到位,却又收合起来了。

草书在陆机手中,还未曾成为大起大合的形式,书法家专注于一个个体的单字,务求书写成形,却还未能尽情挥洒连绵而下。

也正是由于这种控制,犹人乘骐骥,以衔勒制之,显出含蓄蕴藉之美。

含而不露,如盘马弯弓惜不发,这似是一种相对静止状态,却比马狂奔、箭离弦更令人期待。

古来就有“藏锋”之说,就是不让尖锐的笔锋过多出现,甚至遁迹如剑在鞘中,锐气不泄。

草圣怀素罕见草书字帖《藏真久在帖》《颠书帖》

草圣怀素罕见草书字帖《藏真久在帖》《颠书帖》

草圣怀素罕见草书字帖《藏真久在帖》《颠书帖》
怀素《藏真久在帖》《颠书帖》墨拓选自《绛帖》法帖第九
释文:藏真久在风
释文:波,不复颠逸
释文:今日到故园,将
释文:日复当,异与
释文:足下。

颠草
释文:必有奇势,所
释文:多,不知其由,故书
释文:之,山下消息等
释文:乃,可忧也。

释文:将,委曲及船取
释文:米,必定知减于
释文:石。

颠书之
释文:趣,所贵者雄逸
释文:藏真白。

这件《藏真久在帖》,又名《藏真帖》,与《颠书帖》混杂在一起,见于故宫博物院藏宋刻帖《绛帖》本法帖卷九,该丛帖为北宋潘师旦摹刻,约在1049--1063年(宋皇祐、嘉祐年间),因刻于绛州,故名。

《绛帖》
以《淳化阁帖》为底本而有所增删,集宋以前书法名家之大全,具有很高的书艺价值,是丛帖中较重要之一种。

按,清人陆心源《唐文拾遗》_卷十九中载《藏真帖》、《颠书帖》,原文如下:
《藏真帖》
藏真久在风波,不复颠逸,今日到故园,将多不知其由,故书之。

山下消息等,乃可忧也。

《颠书帖》
颠书之趣,所贵者日复当,异与足下颠草,必有奇势。

所将委曲及船取米,必定知减于石雄逸。

藏真白。

怀素(737—799)唐代草书大家,字藏真,唐长沙(今属湖南)人。

在中国书法史上流传着“颠张狂素”的美谈,其中“张”为唐代草书大家张旭,“素”即指怀素。

国宾山长帖卷译文

国宾山长帖卷译文
赵孟頫 行宫博物院 藏
此帖是写给友人的书札,应是其大德十年五十三岁时书。此札挥洒自如,颇得 右军神韵。
释文:
孟頫顿首。国宾山长学士友爱足下。孟頫自顷得答字云。行当入城。日望文旆之 来。而岁事更新。已復一月。其悬想之意殊拳拳也。人至得所惠字。乃知疾患 渐 安。极用為慰。户役造船之扰。虽不能不动心。然要当善处。恐未可缘此便应释 老之归。释老二家。又岂能尽无事耶。此却非细事。更须详思。切祝。切祝。承 索先人墓表。谨以一本上纳。盖光子没四十余年。而墓石未建。念之痛心。故勉 强為之。才(薄)劣不能制奇文。力薄不能立丰碑。此皆可深恨者。非国宾相知。 不 敢及此。名印当刻去奉送。承别纸惠画绢。茶牙。麂。鳩。鱼干。乌鷄。新 笋。荷意甚厚。一一祗领。不胜感激。偶有上党紫团参一本。恐可入喘药。附去 人奉纳。 冀留顿。未承教间。唯厚自爱。不宣。闰月一日。孟頫再拜。乌鷄不 阉者求一二对作种。无则已之。 手书再拜復国宾山长友爱足下。赵孟頫谨封。 老妇附承堂上 安人动履。

谈王羲之平安帖(告姜道帖)

谈王羲之平安帖(告姜道帖)

嘉德通讯2010 第5期161文 _顾诗 By Gu Shi谈王羲之平安帖(告姜道帖)About Wang Xizhi’s “Ping An” TieAfter one thousand and six hundred years, original piece of Wang Xizhi cannot be found. In fact, even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there were only a few pieces recognized as Wang’s original handwriting, such as the “Wang Lue Tie”.“Ping An Tie” on silk is believed to be an imitation of Wang Xizhi by Song people. It is lucky that we can see this masterpiece again.时过一千六百年,王羲之直接手写的原迹早已无存。

其实,就在北宋时也只有几件视为原迹,如米芾曾获得的《王略帖》。

传世的王羲之书迹有两类,一是后人钩摹的墨迹本,一是石刻或者木刻的碑帖。

碑帖从钩摹开始,经过上石、刊刻、捶拓,再经过装裱的过程,书法原貌往往会打了折扣。

墨迹摹本是从原迹上直接钩摹下来的,或者从唐摹本上再钩摹下来的,方法是双钩廓填或者双钩廓填兼临写。

这中间总以唐代硬黄纸所摹为最精。

现存唐摹王羲之帖有:1.《快雪时晴帖》;2.《远宦帖》;3.《奉桔帖》、《平安帖》、《何如帖》三帖合装(以上俱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这里的《平安帖》帖文与本文讲的不同。

);4.《丧乱帖》、《二谢帖》、《得示帖》三帖合装;5.《孔侍中帖》、《频有哀祸帖》二帖合装;6.《游目帖》(以上俱在日本);7.《姨母帖》、《初月帖》(合装于《万岁通天帖》中,在辽宁省博物馆。

【书法资料】东晋·王羲之行草书123帖简介及释文

【书法资料】东晋·王羲之行草书123帖简介及释文
二谢帖摹本,纸本。纵28.7厘米。5行,36字。行草书。日本皇室藏。此帖与《丧乱帖》、《得示帖》共一纸。
释文:二谢面未?比面迟承良不静。羲之女爱再拜,想邰儿悉佳。前患者善。所送议当试,寻省。左边剧。
得示帖摹本,纸本。纵28.7厘米。4行,32字。行草书。日本皇室藏。此帖与《丧乱帖》、《二谢帖》共一纸。
释文:此粗平安。修载来十余日。诸人近集,存想明日当复悉来。无由同,增慨。
何如帖摹本,硬黄纸本。纵24.7厘米。3行,27字。行书。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帖又名《不审尊体帖》。此帖与《平安帖》、《奉橘帖》共一纸,横46.8厘米。
释文:羲之白:不审尊体比复何如?迟复奉告。羲之中冷无赖。寻复白。羲之白。
奉橘帖摹本,硬黄纸本。纵24.7厘米。2行,12字。行书。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帖与《平安帖》、《何如帖》共一纸,横46.8厘米。
邛竹杖帖4行,31字。草书。此帖又名《邛竹帖》。入刻《十七帖》等。
释文:去夏得足下致邛竹杖,皆至。此士人多有尊老者,皆即分布,令知足下远惠之至。
盐井帖2行,20字。草书。入刻《十七帖》等。
释文:彼盐井。火井皆有不?足下目见不?为欲广异闻,具示。
旦夕帖2行,52字。草书。又名《都邑帖》。《右军书记》著录。入刻《十七帖》等。
知足下帖3行,19字。草书。《右军书记》著录。入刻《十七帖》等。
释文:知足下行至吴,念违离不可居,叔当西耶!迟知问。
天鼠帖2行,16字。草书。《右军书记》著录。入刻《十七帖》等。
释文:天鼠膏,治耳聋有验不?有验者乃是要药。
朱处仁帖3行,26字。草书。《右军书记》著录,《宣和书谱》著此帖目。入刻《十七帖》等。
三月帖再临本,纸本。5行,42字。草书。《右军书记》有著录:'三月十三日羲之顿首:近反亦至,念足下哀悼之至,不可胜。更寒外,足下何如?吾劣劣,力遣知问。王羲之顿首。’著文与此帖文字稍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平帖4行,38字。

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得告承长平,未佳善得适,适君如常也。

知有患苦,耿耿。

念劳心,食少,劳甚,顿还。

白不具。

王羲之再拜。

小大佳帖4行,42字。

草书。

《右军书记》著录,又名《都下帖》。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足下小大佳也。

诸疾苦忧劳非一,如何?复得都下近问不?吾得敬和二十三日书,无他。

重熙住定为善。

谢二侯。

省飞白帖3行,25字。

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省飞白乃致佳。

造次寻之,乃欲穷本,无论小进也。

称此,将青于蓝。

丹杨帖5行,42字。

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知比得丹杨书,甚慰。

乖离之叹,尚复可言,寻答其书。

足下反事复行,便为索然,良不可言。

此亦分耳。

迟面,一一。

太常帖5行,42字。

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太常故患胛,灸愈,体中可可耳。

仆射事已行。

以《表》让,未知恕不? 未复司州旨告,悬悚。

鄱阳岁使,应有书,而未得。

得万书帖4行,34字。

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向亦得万书,委曲备悉,使人慨然。

见足下,乃悉知。

叔虎克昨发,月半略必至。

未见,劳参军。

热日帖3行,29字。

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热日更甚。

得书,知足下不堪之,同此无赖。

早且乘凉,行欲往,迟散也。

王羲之。

多日帖3行,29字。

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七月六日羲之白:多日不知问,邑邑。

得二日书,知足下比问,耿耿。

今已佳也。

期已至帖1行,10字。

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期已至,迟还,具足下问耳。

力东帖3行,20字。

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当力东,治道家,无缘省苦,但有悲慨!不得东,此月问。

舍子帖2行,19字。

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信云:舍子别送,乃是北方物也。

何以欲此?欲几许?月末帖2行,11字。

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月末必往,迟见君,无以为喻。

择药帖4行,45字。

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乡里人择药,有发梦而得此药者。

足下岂识之不? 乃云服之令人仙,不知谁能试者?形色故小异,莫可尝见者。

谢二侯。

昨见帖5行,48字。

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昨见君,欢复无喻。

然未善悉,想宿昔可耳。

肋中云何,一善消息,值周转胜也。

耿耿。

疾患小差。

与弘远俱诣,迟共写怀。

王羲之白。

雪候帖3行,27字。

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雪候既不已,寒甚。

盛冬平可,苦患。

足下亦当不堪之。

转复知问。

王羲之。

知远帖3行,23字。

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知远比当造,顷迟见此子。

真以日为岁。

足下得审问,旨令吾。

荀侯帖5行,30字。

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荀侯佳不? 未果,就卿许,企怀耳。

安西音信明公,愚得归洛也。

计介解有悬休寻。

知君帖3行,24字。

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知君当有分住者,念处穷毒而复分乖尚可居情想反理断当。

旦反帖4行,40字。

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旦反想至,所苦晚,差不? 耿耿。

仆脚中不堪,沉阴重痛不可言。

不知何以治之,忧深。

力不一一。

王羲之顿首。

自慰帖4行,31字。

行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深以自慰,理有大断,其思豁之令尽,足下勿乃忧之。

足下殊当忧吾,故一一,示问。

毒热帖3行,31字。

行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晚复毒热,想足下所苦,并以佳,犹耿耿。

吾至顿劣,冀凉言散,力知问。

王羲之顿首。

足下家帖4行,30字。

行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足下家极知无可将接,为雨,遂乃不复,更诸弟兄问,疾深护之。

不具。

羲之白耳。

小园帖15行,103字。

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仆近修小园子,殊佳。

致果杂药,深可致怀也。

偿因行往,希见。

何公处动静,故一一。

常患,驰情。

散骑痈转利,庆慰。

姊故诸恶,及侧永嘉慰。

奉集欣熹无喻,余可耳。

得华直疏,故尔,诸恶不差,悬忧。

顺何似未复庆等,近消息,悬心。

君并何为耶。

此犹未得尽集,理行大NFDA7 ,迟此无喻。

知问帖2行,11字。

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离不可居,叔当西耶。

迟知问。

小大悉帖6行,57字。

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羲之死罪:小大悉比来未? 惟不可怀。

未复临海问,悬情。

计宾命行应至。

迟卞公还具。

承问妹极得散力,以为至慰。

期等故尔耳。

因缘,不多白。

羲之死罪。

遇信帖2行,15字。

草书。

又名《不审帖》。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不审定何日当北,遇信复白,迟承后问。

清和帖7行,58字。

草书。

又名《伏想清和帖》。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伏想清和,士人皆佳。

适桓公十月末书,为慰。

云所在荒,甚可忧。

殷生数问北事势,复云何?想安西以至,能数面不?或云顿历阳,尔耶?无缘同为叹。

迟知问。

运民帖2行,13字。

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运民不可得。

而要当得,甚虑叛散。

八日帖6行,63字。

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八日羲之顿首:多日不知君问。

得一昨书,知君安善,为慰。

仆比小差,而疲剧。

昨若耶观望,乃苦与上隐痛,前后未有此也。

然一日一昔,劳复不极,以此为慰,力不一一。

乐著帖2行,15字。

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乡里人乐著县户,今送其名,可为领受。

转佳帖9行,62字。

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君顷就转佳不? 仆自秋便不佳,今故不善差。

顷还少啖脯,又时啖面,亦不以为佳,亦自劳弊。

散系转久,此亦难以求泰。

不去人间,而欲求分外,此或速弊。

皆如君言。

大热帖2行,20字。

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便大热,足下晚可耳。

甚患此热。

力不一一。

王羲之白。

周常侍帖2行,9字。

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此书因周常侍想必至。

吾唯帖4行,60字。

草书。

又名《诸怀帖》。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吾唯辨辨,便知无复日也。

诸怀不可言。

知彼人已还。

吾此犹有小小往来。

不欲来者,其野近,当往就之耳。

不大思其方,不见可久理。

而任之者悠然。

此可叹息!西问帖3行,21字。

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得西问,无他,想彼人甚平安。

此粗佳。

玄度来数日,为慰。

中郎女帖4行,32字。

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中郎女颇有所向不?今时婚对,自不可复得。

仆往意,君颇论不?大都比亦当在君耶!发疟帖3行,20字。

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发疟,比日疾患,欲无赖。

未面,邑邑!反不具。

王羲之白。

肿不差帖2行,17字。

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得书知问,肿不差,乏气,匆匆,面近。

王羲之报。

如常帖4行,36字。

草书。

又名《昨还帖》。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足下各如常。

昨还殊顿。

胸中淡闷,干呕转剧,食不可强,疾高难下治,乃甚忧之。

力不具。

王羲之。

贤内妹帖2行,17字。

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得书,知足下问,吾既不佳,贤内妹未差,延期……狼毒帖3行,20字。

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须狼毒,市求不可得。

足下或有者,分三两停。

须故示。

阔转帖3行,25字。

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阔转久,劳想岂舍。

知足下常得之,卒未近缘,如何?足下数令知问。

冬中帖5行,50字。

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十一月四日羲之白:冬中感怀深,始欲寒。

足下常疾何如? 不得近问,邑邑。

吾故苦心痛,不得食,经日甚为虚顿。

力及不具。

王羲之白。

周益州帖2行,15字。

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周益州送此邛竹杖,卿尊长或须,今送。

执手帖3行,20字。

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不得执手,此恨何深!足下各自爱,数惠告。

临书怅然。

阮公帖7行,54字。

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阮公故尔,可忧。

时放恕大事,今令速言。

阿万守笃,大灸不得力,而从事以至,甚无计。

自必出,唯须小佳。

铁石今出求救,足下可复助。

旦令得通。

月末帖2行,11字。

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家,月末,当至上虞。

妹亦俱去。

蒸湿帖4行,31字。

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此蒸湿,难为人。

得示,知足下故尔堪行,想不成病耳。

吾至无赖,行克。

王羲之顿首。

西问帖1行,6字。

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不得西问,耿耿。

丘令帖4行,32字。

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丘令送此宅图云:可得四十亩,尔者为佳。

可与水丘共行视。

佳者,决便当取,问其贾。

不审帖3行,20字。

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不审比出,日集聚不?一尔缅然。

恐东旋未期,诸情罔。

飞白帖3行,19字。

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飞白不能乃佳,意乃笃好。

此书至难,或作,复与卿。

昨故遣书帖7行,70字。

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羲之白:昨故遣书,当不相遇。

知君还,喜慰。

足下时行,想今善除,犹耿耿。

仆时行以十一日,而不除。

如比日便成委顿。

今日犹当小胜,不知能转佳不?积不?卿至。

劣劣。

力还不具。

王羲之白。

采菊帖5行,36字。

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不审复何以永日,多少看未? 九日当采菊不?至日欲共行也。

但不知当晴不耳! 伦等还,殊慰意。

增慨帖4行,36字。

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增慨。

知足下疾患,小佳。

当惠像想,示能果。

迟此善散非直,思想而已也。

寻复有问,足下以数示。

由为帖1行,7字。

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由为诸,力不一一。

月半帖4行,36字。

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月半哀感,奈何奈何! 念邑邑。

罔极之至,不可居处。

比日何似? NFDA8 差不?悒悒。

力知问。

王羲之顿首。

独坐帖4行,35字。

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知彼乃尔,切切! 汝乃独坐,但有忧邑。

悬远,不能得遣人。

且吾无复久意,果去,当南视汝等也。

安西帖3行,28字。

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安西帖》与《如兄子帖》或为一帖。

释文一昨得安西六日书,无他,无所知说,故不复付送。

《让都督表》亦复常言耳。

如兄子帖3行,25字。

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如兄子书,道嵩自必果。

今复与书督之。

足下敕令至,并与远书也。

黄甘帖4行,24字。

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奉黄甘二百,不能佳。

想故得至耳。

船信不可得,不知前者至不?尊夫人帖3行,29字。

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尊夫人不和,想小尔,今以佳。

念累息。

卿佳不?吾故劣劣!力知问。

王羲之敬问。

日五帖4行,31字。

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日五期结极以大。

先师之言皆著,推此言之无验。

如此事君当欲知,故及。

宜停宅。

先生帖2行,14字。

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先生适书,亦小小不能佳,大都可耳。

雨快帖7行,60字。

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三月十六日羲之白:一昨省不悉,雨快,君可不?万石转差也,灸得力不?不得后问,悬悒,不去怀。

君云当有旨信,迟望其至。

仆劣劣。

故遣不一一,还具示。

王羲之。

卿女帖2行,17字。

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取卿女,奈何奈何!为长史,休种不?何似,耿耿。

适欲遣书帖5行,48字。

草书。

入刻《淳化阁帖》等。

释文适欲遣书云得示,知足下得凉以为佳,甚慰。

知多疾患,念劳心。

吾故不欲食,几以为事恐不可久,邑邑。

思面拜,故果之。

王羲之。

此郡帖8行,66字。

草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