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解读
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七大要点总结

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七大要点总结二甲双胍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的口服降糖药物之一,由于其安全、有效、价格低廉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
为了实现在临床应用中更好地发挥二甲双胍的药效,临床应用专家们制定了以下七大要点:一、适应证的选择:二甲双胍适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的初期以及有严重胰岛素抵抗的患者。
对于处于胰岛素受损期的糖尿病患者,二甲双胍也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二、剂量的调整: 初期治疗推荐剂量为500mg,每日1-3次,依据个体耐受和血糖控制情况调整剂量。
剂量上限为每日2550mg。
老年人、肝肾功能不全患者需要适当调整剂量。
三、合理的联合治疗:二甲双胍可与其他降糖药物联合应用,以期达到更好的降糖效果。
对于联合用药的选择,应遵循个体化、有序性原则,结合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进行判断。
四、长期的治疗目标:二甲双胍治疗的目标是控制血糖水平,降低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
在治疗过程中,要注重预防低血糖和代谢性酸中毒等副作用。
五、控制营养与生活方式:二甲双胍治疗应与控制营养和改善生活方式相结合,包括饮食控制、合理膳食安排、适当运动和戒烟戒酒等。
这些措施能够协助药物治疗,改善患者的糖代谢情况。
六、监测与调整:在用药期间,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肝肾功能、HbA1c水平等指标,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治疗调整,以实现较好的疗效。
七、预防与处理不良反应:二甲双胍治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和乳酸性酸中毒。
为了预防和处理这些不良反应,需要在用药初期进行适应性调整,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并且患者应该定期复查肾功能和血乳酸。
总结起来,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的七大要点包括:适应证的选择、剂量的调整、合理的联合治疗、长期的治疗目标、控制营养与生活方式、监测与调整、预防与处理不良反应。
这些要点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好的指导,能够更好地应用二甲双胍,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全文)

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全文)控制达到目标水平。
对于老年人和肾功能受损患者,需调整剂量。
四、不良反应与安全性二甲双胍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但多数患者可以耐受。
极少数患者可能会发生乳酸酸中毒,但这种情况多数与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等其他疾病有关。
因此,在使用二甲双胍前应进行肾功能评估,并注意监测肾功能和乳酸酸中毒的风险。
五、二甲双胍的联合用药二甲双胍可以与其他口服降糖药物、胰岛素等联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血糖控制效果。
但需注意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避免不必要的药物副作用。
六、特殊人群的使用对于妊娠糖尿病、青少年糖尿病、老年糖尿病等特殊人群,需根据个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结论二甲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之一,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且已成为全球控制糖尿病的核心药物。
临床医生和患者应正确认识并合理使用二甲双胍,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导排卵,提高生育率。
二甲双胍是一种可靠的降糖药物,可使HbA1c下降1%~2%。
它可以与其他非胰岛素类降糖药物联合应用,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加用其他降糖药后可进一步获得明显的血糖改善。
此外,二甲双胍与胰岛素联合治疗可以进一步改善血糖控制和减少胰岛素用量,并减少胰岛素治疗引起的体重增加。
对于特殊人群,二甲双胍可用于10岁及以上儿童,65岁以上老年糖尿病患者不推荐使用最大剂量。
在肾功能正常的患者中,造影前不必停用二甲双胍,但使用对比剂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停用48~72小时,复查肾功能正常后可继续用药。
二甲双胍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多出现在治疗的早期。
二甲双胍具有明确的心血管保护作用,能够改善脂肪合成与代谢,改善血脂谱,对NAFLD患者的肝脏血清学酶谱及代谢紊乱均有显著改善。
此外,虽然二甲双胍没有治疗PCOS的适应证,但可以提高PCOS患者的雌二醇水平,改善多毛症,使月经规律,诱导排卵,提高生育率。
2023年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2023年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年版)》的发布无疑是本次大会最为引人关注的热点之一。
《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于2014年首次发布,经历了2016年、2018年两次更新,已成为我国临床医生合理应用二甲双胍的重要学术参考。
要点一:“首选一线”和“首选联合”——强调二甲双胍的临床地位2023年版《共识》指出:二甲双胍具有良好的降糖和器官保护作用,长期使用安全性良好。
若无禁忌证和优先使用其他降糖药物的强适应证,二甲双胍仍应作为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控制高血糖的一线用药和药物联合中的基础用药,并贯穿糖尿病的治疗全程。
有关二甲双胍的使用:➤当无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或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心肾保护强适应证时:建议二甲双胍作为T2DM的首选一线降糖药物并一直保留在糖尿病治疗方案中。
➤需优先使用GLP-1RA或/和SGLT2i时:二甲双胍可作为首选的联合降糖药物。
➤二甲双胍的疗效不受体重限制,无论对于超重/肥胖或体重正常的T2DM患者,均推荐二甲双胍为控制高血糖的基础用药。
要点二:肯定二甲双胍的心血管保护作用2023年版《共识》指出:二甲双胍可通过直接抗动脉硬化和改善心血管危险因素等,发挥心血管保护作用。
➤二甲双胍可减少新诊断的超重/肥胖T2DM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二甲双胍可减少已存在心血管疾病的T2DM患者再次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二甲双胍具有良好的降糖作用及其对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的改善作用。
➤T2DM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或心血管高危因素、心力衰竭、慢性肾脏病时,具有心血管或肾脏获益证据的GLP-1RA或SGLT2i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有助于血糖达标和维持血糖的长期良好控制。
要点三:急性及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避免使用二甲双胍2023年版《共识》就“特殊人群使用二甲双胍”提出以下建议:➤心力衰竭:二甲双胍在急性及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应避免使用。
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安全性
• 二甲双胍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多出现在治疗的
早期(绝大多数发生于前10周),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 患者可逐渐耐受或症状消失,小剂量起始,逐渐加量,适 时调整剂量,非缓释制剂分次随餐服用,可减少胃肠道反 应 • 二甲双胍无肝肾毒性
安全性
• 二甲双胍治疗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罕见,如发生应排除 维生素 B12 缺乏。建议在长期使用二甲双胍治疗患者中适 当补充维生素 Bl2。不建议在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中常规
也同样适用于非超重/肥胖的T2DM人群,且疗效和不 良反应与患者的BMI无关 • 二甲双胍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T2DM的风 险,但在我国预防糖尿病尚不是二甲双胍的适应证
作用机制
•主要降糖机制: (1) 通过直接抑制肝脏的糖异生降低 FPG; (2)通过提高外周组织 (肌肉、脂肪) 对葡萄糖的摄取和 利用,降低 PPG; (3) 减少小肠内葡萄糖吸收; (4) 通过抑制线粒体复合物 1 和线粒体氧化磷酸化, 减少 ATP 合成,激活 AMPK,促进脂肪酸进入线粒 体进行脂肪酸 B 氧化,减少脂肪合成,从而减轻 IR; (5) 改善 IS,提高胰岛 B 细胞对血糖的应答; (6) 升高 GLP-1 水平。 • 抑制肝糖原分解。降低肝糖异生,增强胰岛素与外周 组织胰岛素受体的亲合力,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改善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孕药(二线治疗)情况下的一种治疗药物
• 二甲双胍的使用可能与T2DM患者发生肿瘤的风险下降相 关
谢谢!
安全性
• 禁忌证: (1) 血清肌酐水平,男≥132umol/L(1.5mg/d1) 女 ≥124umol/L(1.4mg/d1),或 eGFR<45 ml/(min·1.73m2) 禁用; (2) 需要药物治疗的 CHF 和其他严重心、肺疾患; (3) 严重感染和外伤、外科大手术、临床有低血压和缺 氧等; (4) 已知对盐酸二甲双胍过敏; (5) 急、慢性代谢性酸中毒,包括有或无昏迷的糖尿病 酮症酸中毒; (6) 酗酒者; (7) 接受血管内注射碘化对比剂者,应暂时停用; (8) 维生素 B12、叶酸缺乏未纠正者。
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随着二甲双胍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证据不断丰富,我国内分泌临床专家、药学专家对《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进行更新,尤其是二甲双胍心血管保护作用的阐述,要点如下。
1. 临床地位与使用时机如无禁忌证和不耐受,二甲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首选和全程药物,且应一直保留在糖尿病治疗方案中(A)。
二甲双胍是超重或肥胖T2DM患者的首选用药,同样适用于体重正常患者,疗效和不良反应与体质指数(BMI)无关(A)。
二甲双胍有效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T2DM的风险,目前我国尚未批准用于预防糖尿病(C)。
2.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二甲双胍具有明确的心血管保护作用。
二甲双胍可减少新诊断及已经存在心血管疾病的 T2DM 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A)。
二甲双胍可通过有效改善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IR),降低基础和负荷后的胰岛素水平,直接或间接地发挥心血管保护作用。
UKPDS 研究显示,使用二甲双胍的肥胖T2DM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相对下降35%、心肌梗死风险下降39%(Ⅰ级)。
UKPDS 10年随访研究显示,二甲双胍治疗所带来的大血管并发症及死亡风险的获益具有延续效应,且其降低死亡和心肌梗死的作用显著优于磺脲类和胰岛素(Ⅰ级)。
REACH 研究结果显示,二甲双胍治疗2年,全因死亡相对风险下降24%。
HOME研究结果提示,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比单用胰岛素可以减少大血管事件风险。
意大利多中心队列研究结果提示,与其他降糖药物治疗相比,二甲双胍组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降低。
SPREAD 研究显示,对于有冠心病病史的T2DM 患者,与格列吡嗪组相比,二甲双胍组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风险降低 46%(Ⅰ级)。
《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 版)》解读PPT课件

04 二甲双胍的临床应用
适应症和禁忌症
要点一
适应症
二甲双胍主要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特别是肥胖和超重患者 的首选用药。同时,也可用于糖尿病前期干预、糖尿病合 并妊娠等。
要点二
禁忌症
对二甲双胍过敏者、严重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缺氧 性疾病、急性或慢性代谢性酸中毒等患者应禁用二甲双胍 。
用药前评估和注意事项
用药前评估
在开始使用二甲双胍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 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以排除禁忌症和确 定合适的用药剂量。
注意事项
二甲双胍的使用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 况调整用药剂量。同时,患者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 适当的运动,以更好地控制血糖。
不良反应的处理和预防措施
常见不良反应
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
药代动力学
二甲双胍口服后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它在胃肠道内被迅速吸收,2小时即可达到血药浓度峰值 。二甲双胍在体内不与血浆蛋白结合,以原形经肾脏排泄,清除半衰期约为4-6小时。
药效学
二甲双胍除了具有降血糖作用外,还具有改善血脂代谢、减轻体重、降低血压等多重益处。它还可以 减少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肾病等。
更新临床指南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和临床经验的积 累,二甲双胍的应用范围和用药策略 也在不断更新。本次专家共识旨在为 临床医生提供最新、最全面的二甲双 胍用药指导。
共识的重要性和意义
规范二甲双胍的临床应用
通过制定专家共识,规范二甲双胍的使用方法和 剂量,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提供个性化治疗建议
与其他药物的比较和联合应用
与其他口服降糖药的比较
与其他口服降糖药相比,二甲双胍在疗效和 安全性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例如,与磺脲类 药物相比,二甲双胍不增加体重,并可减少 心血管事件风险;与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相 比,二甲双胍的胃肠道反应较轻。
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解读

_ ‘ 甲双胍 任患 者血 清转 氨酶 >3 倍 正常上限时应避免使用f 推荐级别 B ) 。 通 过估 算 肾小球滤 过率( e G F R ) 水 平
调 整 二 甲双 胍 用 药 :e G F R≥6 0 m L / ( m i n ・ 1 . 7 3 l l 3 ) 可 安 全 使 用 ,e G F R在 4 5 ~ 6 0 mL / ( ai r n・ 1 . 7 3 i n 1 之 间 谨 慎 使 用 ,e G F R < 4 5
安 全 性
临床 地 位 与使 用 时机 、作 用机 制 、剂 量 与
二 甲双 胍 的 主 要 不 良反 应 是 胃肠 道
临床 疗效 、特 殊人 群 用 药 、安 全 性 、 心血 管益处、降糖外益处 7 个 方 面 分 别进 行 了 详 细 的 阐述 , 同 时 简明扼 要 地 给 出 了专 家 的推 荐 意 见 , 以指 导 临床 医生和 患者 正 确
最佳有效剂量 2 0 0 0 m #d ,成人最大推荐
剂量 2 5 5 0 m d 。 二 甲双 胍 的疗 效 呈 现 剂
关 系 等) 存 在 认 识 误 区。 例 如 因担 心 胃肠 道 反 应 ,未 能 发 挥 二 甲 双胍 的 剂 量 优 势 ;
因担 心 二 甲双胍 损 害肝 肾功 能 和 引起 乳 酸
间有 丰富 的血管 、淋 巴管 和神经 。纤维
( 推荐级别 A ) 。 二 甲双 胍 无肝 肾毒 性 。
型糖尿 病患者 心血管疾 病发生 的风 险f 推
二 甲双胍没有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
荐级别 A ) 。
( P C O S ) 的适 应证 ,但 可 以提高 P C O S 患 者 的雌二醇水平 ,改善多毛症 ,使 月经
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

前言
▪ 二甲双胍具有良好的降糖作用以及降糖之外的多种益处,可与其他任何降糖药 物联用,且具有良好的成本效益。在无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 或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心肾保护的强适应证的情况下, 二甲双胍应作为新诊断2型糖尿病控制高血糖的一线用药和降糖药物联合治疗 的基础用药。
谢谢观看
肾功能不全患者
(1)二甲双胍本身对肾功能无不良影响,但因二甲双胍以原形从肾脏排 泄,对于已出现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二甲双胍蓄积和发生乳酸性酸中毒的 风险增加,开始治疗前以及治疗后应至少每年检查1次肾功能。建议根据 患者的eGFR水平调整二甲双胍的使用剂量。
(2)国内二甲双胍说明书推荐eGFR < 45 ml/min/1.73m2时禁用。 2022年版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指南和2023年版美国糖尿 病学会(ADA)指南推荐二甲双胍在eGFR < 45 ml/min/1.73m2时减量 使用,eGFR < 30 ml/min/1.73m2时禁用。
(2)虽然在系统评价中妊娠期应用二甲双胍与胰岛素相比未增加不良妊娠结局, 但长期随访研究显示二甲双胍可以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可能对子代的生长发 育和长期体重有影响。因此,仅当孕妇无法使用胰岛素治疗或医生认为不适宜胰 岛素治疗时,二甲双胍可以作为一种替代选择。
(3)二甲双胍禁用于1型糖尿病(T1DM)孕妇、妊娠高血压、先兆子痫、宫内 发育迟缓患者。
患者造影或麻醉/手术前停用二甲双胍及恢复使用时间
(1)向血管内注射碘化造影剂可能导致造影剂肾病,可能引起二 甲双胍蓄积和增加乳酸性酸中毒的风险。 (2)患者在造影检查前和检查时建议停用二甲双胍,在检查完成 至少48 h后且复查肾功能无恶化的情况下可恢复使用。 (3)在接受常规、脊髓或硬膜外麻醉的手术时建议停用二甲双胍, 术后至少48 h或恢复进食并且肾功能经评估稳定后可以重新开始治 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道反应并无显著性差异。
再次之。因每种制剂给药后血药浓 较少的低血糖风险对老年人有一定
二甲双胍起效的最小推荐剂量 度峰值、达峰时间、表观半衰期等参 益处,但需要定期监测肾功能(3~6
500 毫克/天,成人最大推荐剂量 2550 数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多剂量给药 个月检查 1 次)。80 岁以上患者肾小
天 二 甲 双 胍 可 降 低 糖 化 血 红 蛋 白 释放。
的使用没有具体年龄限制。
0.6%,2000 毫克/天则可降低 1.2%,
普通片剂在胃内的溶出速度较
老年糖尿病患者合理应用二甲
且 1000 毫克/天或 1500 毫克/天时,胃 快,肠溶片和肠溶胶囊次之,缓释片 双胍治疗可以达到良好的降糖效果,
具 有 可 靠 的 双胍是第一个被证明能预防糖尿病
短 期 和 长 期 或延缓糖尿病发生的药物。二甲双
降糖疗效,单 胍能有效地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发
二甲双胍临床应用 独 使 用 可 有 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且具有良好的 效 降 低 2 型 耐受性和长期的有效性。但需要指
○宜华
专家共识解读 糖 尿 病 患 者 出的是,在我国预防糖尿病尚不是二 的 空 腹 血 糖 甲双胍的适应证。
且在中年腹型肥胖的患者中干预效
一。近年来,虽然有多个新型降糖药
在相似的基线条件下(糖化血红 果 最 佳 。 2012 年 国 际 糖 尿 病 联 盟
物上市,但二甲双胍仍是在全球使用 蛋白水平),最佳有效剂量(2000 毫 (IDF)全球 2 型糖尿病指南推荐,预
量迅速增加的经典口服降糖药物。 克/天)的降糖疗效显著强于其他口 防糖尿病最好选择生活方式干预,对
监部门尚未批准二甲双胍用于妊娠 反应的发生常见于药物治疗的早期 保护作用。
期妇女。
(大多发生于前 10 周),绝大多数患
2.改善血脂:二 甲 双 胍 能 够 改
5.肝功能不全患者:二甲双胍 者可耐受。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上 善脂肪的合成与代谢。多项研究显
不 经 过 肝 脏 代 谢 ,无 肝 脏 毒 性 。 肝 功能严重受损会明显限制乳酸的清
酸中毒等,使一些原本可从二甲双 比,具有更好的成本效益比。如无禁 水平。
胍 治 疗 中 获 益 的 患 者 错 失 治 疗 良 忌证,二甲双胍是 2 型糖尿病药物治
2.二甲双胍是一种胰岛素增敏
机。为此,多位内分泌临床专家、药 疗的首选药物,且应一直保留在糖尿 剂:胰岛素抵抗是 2 型糖尿病的主要
学专家共同参与制订了《二甲双胍 病治疗方案中。
成的复方制剂。
格列酮类和胰岛素药物治疗,会伴有 南也指出,如果肾功能正常,二甲双
15
慢 病 防 治 糖尿病园地
胍可用于病情稳定的心力衰竭患者。 ≥132 微摩尔/升、女≥124 微摩尔/升, 会造成肝损害。但肝功能受损者使
4.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 或 eGFR<45 毫升/分钟禁用;②需要 用二甲双胍时应谨慎,因为肝功能受
成分的二甲双胍普通片(每片 250、 体重的作用。研究表明,新诊断的 2
3.心力衰竭患者:需要药物治疗
500 或 850 毫克)、二甲双胍缓释片或 型糖尿病患者二甲双胍单药治疗 16 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二甲双胍使用
胶囊(每片或每胶囊 500 毫克)、二甲 周 ,可 使 体 重 正 常(BMI 为 18.5~ 的禁忌证。但有研究显示,二甲双胍
六、二甲双胍降糖外的益处
口服二甲双胍没有增加胎儿重大畸 缺乏未纠正者。
1.心血管保护作用:二甲双胍通
形和新生儿并发症的风险。二甲双
2.常见不良反应:常见不良反应 过有效改善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
胍在美国糖尿病学会(FDA)妊娠期 包括腹泻、恶心、呕吐、胃胀、乏力、消 的胰岛素抵抗,降低基础和负荷后胰
用药分级中为 B 类药物。但我国药 化不良、腹部不适及头痛。这些不良 岛素水平,起到直接或间接的心血管
有妊娠期糖尿病史的患者,发现为 药物治疗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其他 损 会 明 显 限 制 其 对 乳 酸 盐 的 清 除
糖尿病前期时,应接受生活方式干 严重心、肺疾患;③严重感染和外伤、 能力。
预或二甲双胍以预防糖尿病。患者 外科大手术、临床有低血压和缺氧
5.二甲双胍与乳酸酸中毒:目前
一 旦 妊 娠 ,建 议 改 用 胰 岛 素 治 疗 。 等;④已知对盐酸二甲双胍过敏;⑤ 尚无确切的证据支持二甲双胍的使
次服用。老年人及肝肾功能不全的 1 型糖尿病诊治指南,也支持 1 型糖 逆转,建议使用二甲双胍治疗,起始
患者需要调整剂量(详见:特殊人群 用药)。
3.剂型:目前国内外主要有单一
尿病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治疗的前提 下联用二甲双胍。
6.减重效果:二甲双胍具有控制
剂 量 500 毫 克 ,3 次/天 ,最 大 剂 量 2000 毫克/天。但不推荐用于 l0 岁以 下的儿童。
病理生理特征之一。机体在胰岛素
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以指导临床医
2.超重或肥胖 2 型糖尿病患者 抵抗的代偿反应是分泌更多的胰岛
生和患者正确认识并合理使用二甲 的首选用药:临床研究结果显示,二 素,以维持正常的糖代谢。二甲双胍
双胍。
甲双胍在正常体重、超重、肥胖的 2 是一种胰岛素增敏剂,它通过改善组
14
加至 1000 毫克,2 次/天。
不佳的患者,如果联合二甲双胍,可 经 3 个月有效的生活方式干预(饮食
可根据患者状况个体化治疗,每 降低胰岛素用量 10%,减少使用胰 控 制 、运 动 150 分 钟/周 ,减 轻 体 重
日总剂量 1500~2550 毫克,分 2~3 岛素所带来的体重过度增加。中国 5%~10%)后,代谢异常指标仍无法
效及患者依从性,可采用简化的剂量 步降低血脂水平(与降低血糖无关), 应立即开始给予生活方式干预,不达
方案:建议起始 500 毫克,2 次/天,如 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标者以二甲双胍作为起始治疗药物。
无明显胃肠道不良反应,2 周后可增 C)。对于单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
10 岁及以上的糖尿病前期患儿
(FPG)、餐 后
美国的一项糖尿病预防计划
二甲双胍自 1957 年问世,应用 血 糖(PPG),可 使 糖 化 血 红 蛋 白 (DPP)研究显示,二甲双胍干预治疗
于临床已有 50 多年的历史,是当前 (HbA1c)下降 1%~2%,且不受体重 3 年可使糖尿病的发生率降低 31%,
全 球 应 用 最 广 泛 的 口 服 降 糖 药 之 影响。
毫 克/天 ,最 佳 有 效 剂 量 2000 毫 后的达稳时间也不一致。
球滤过率(eGFR)<45 毫升/分钟除
克/天。
缓释片(胶囊)和肠溶片(胶囊) 外,如掌握好适应证,从小剂量起始,
2.剂量调整原则:二甲双胍的剂 相对于普通片剂而言,可减少给药后 在合理监测条件下,应用二甲双胍仍
量调整原则为“小剂量起始,逐渐加 的胃肠道反应,提高患者的用药依 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双胍肠溶片或胶囊(每片或每胶囊 23.9)、超 重(BMI 为 24.0~27.9)、肥 本身不会导致心力衰竭,也不会对心
250 毫克),以及与其他口服降糖药 胖(BMI≥28.0)患者,体重分别下降 力衰竭患者造成不良影响。2014 年
(如磺脲类药物或 DPP-4 抑制剂)组 1.47、2.81、2.92 千克。而用磺脲类、 美国糖尿病学会(ADA)的糖尿病指
二甲双胍可降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 急、慢性代谢性酸中毒,包括有或无 用与乳酸酸中毒有关,肝肾功能正常
者妊娠早期的流产率和妊娠期糖尿 昏迷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⑥酗酒 患 者 长 期 应 用 不 增 加 乳 酸 酸 中 毒
病的发生率。在控制孕妇体重和治 者;⑦接受血管内注射碘化对比剂者,应暂时停用;⑧维生素 B12、叶酸
糖尿病园地 慢 病 防 治
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能增加外周组
4.不同剂型的疗效区别:
体重增加,以二甲双胍为基础的联合
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减少脂肪
各种剂型的主要区别在于给药 治疗能减轻上述药物对体重增加的
酸氧化代谢,抑制肝糖输出。
后 制 剂 中 药 物 的 溶 出 释 放 行 为 不 影响。
三、剂量与临床疗效
二甲双胍具有良好的单药与联合治 服降糖药。
于空腹血糖升高、年龄<60 岁的肥
疗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良好的卫生
二甲双胍单药治疗疗效不佳的 胖人群,可给予二甲双胍干预。
经济学效益。无论对于血糖控制,还 患者,联合其他口服降糖药,可进一
二、作用机制
是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预防,二甲 步获得明显的血糖改善。联合胰岛
量”。开始时服用 500 毫克/天或< 1000 毫克/天,1~2 周后加量至 1000 毫克/天,继续 1~2 周加量 1 次。最 佳剂量为 2000 毫克/天(1000 毫克,2
从性。 合格的药物制剂,在相同的给药
剂 量 下 ,各 种 剂 型 间 应 具 有 生 物 等 效性。
因此,年龄并非二甲双胍治疗的 禁忌,但需要监测肾功能。肾小球滤 过 率 在 45~60 毫 升/分 钟 的 老 年 患 者,应减少剂量,如果<45 毫升/分钟
慢 病 防 治 糖尿病园地
一、临床地 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疗效相当,因此,
位与使用 体重不是使用二甲双胍治疗与否的
时机
决定因素。无论对于超重患者,还是
1.治疗 2 体重正常的患者,国内外主要糖尿病
型 糖 尿 病 的 指南均推荐二甲双胍为治疗 2 型糖
一 线 首 选 用 尿病的首选用药。
药:二甲双胍
3.对于糖尿病的预防作用:二甲
区。例如:因担心胃肠道反应未能 反应多为一过性,不导致肾脏损害, 轻胰岛素抵抗;⑤改善糖尿病前期状
发挥二甲双胍的剂量优势;因担心 长期使用不增加高乳酸血症和乳酸 况,提高胰岛 B 细胞对血糖的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