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4G LTE无线网络建设指导意见
1-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原则

中国联通运行维护部
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
中国联通LTE 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
第1分册:LTE 无线网络优化指导原则
2013年12月
内部资料
注意保存
目录
1前言 (3)
2总体原则 (3)
3建网前期工作要求 (4)
4工程优化原则 (6)
5入网验收原则 (7)
6持续性优化原则 (8)
前言
本优化指导手册是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系列文档之一,该系列文档的结构和名称如下:
(1)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第1分册: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原则(2)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第2分册:工程优化指导手册
(3)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第3分册:LTE无线网络优化测试方案及验收指标
(4)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第4分册:覆盖优化指导手册
(5)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第5分册:干扰优化指导手册
(6)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第6分册:切换及互操作优化指导手册(7)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第7分册:室内外协同优化指导手册(8)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第8分册:开局参数设置及优化指导手册。
中国联通4G无线网低成本建设指导意见

中国联通4G⽆线⽹低成本建设指导意见中国联通⽆线⽹低成本建设指导意见随着5G时代的到来,4G⽹络仍将在较长的⼀段时间内和5G⽹络共存,⼀⽅⾯⽤户对通话质量、数据业务的要求越来越⾼,⽹络对承载能⼒需求也越来越⼤;另⼀⽅⾯传统的室外宏站与室内覆盖的建设模式投资⼤、缺乏灵活性,在⽹络演进中结构单⼀,⽆法⽴体的深层次的满⾜各种覆盖及容量的需求。
如何进⼀步低成本提升4G⽹络能⼒,进⼀步有效解决投诉,提升⽤户感知,成为后4G⽹络建设时期的重点。
本指导意见根据覆盖需求、场景特点,结合建设难度、技术适⽤性、产品成熟度等因素,构建低成本建设模式,兼顾投资效益与⽹络可持续发展。
⼀、低成本建设总体思路1、中国联通⽬前已基本建设完成了具有竞争⼒的4G⽹络,但在城区深度覆盖和农村⼴覆盖仍有⼀定的建设需求,在⽹络建设与投资效益存在⽭盾的情况下,应采⽤低成本建设⽅式补⾜⽹络缺⼝,提升投资效率,实现投资效益的最⼤化;2、⽆线⽹覆盖类建设成本主要由基站设备、配套两⼤部分组成,应分别采⽤低成本的建设策略,灵活构建多样化的建设⽅案,保障建设效果;(1)基站设备低成本解决⼿段上主要包括快速U900升级、利⽤2T4R提升上⾏覆盖,降低基站数量、BBU共⽤/RRU拉远、RRU功分、天线外引等以及直放站等社会化基站建设⼿段等。
可根据场景特点、容量需求进⾏灵活配置。
通过新增或资源盘活(优化原有资源),解决⽬标需求区域内的⽹络问题。
(2)基站配套建设应继续坚持多运营商资源共建共享原则,充分利⽤铁塔公司站址和配套资源。
通过常态对接机制、动态优化需求,持续推进⽹络深度合作。
对于铁塔租赁站址,在新增配套时可采⽤新增多端⼝天线、优化天线挂⾼、减少机房数量等⽅式降低配套成本;对于有新增站址需求⽆铁塔资源情况下可充分利⽤地形地貌和简易配套来降低天线架设物成本,对⽐采⽤铁塔租赁和⾃建模式下TCO最低的⽅案。
3、⽆线⽹容量类建设应坚持低成本多⼿段灵活保障容量需求。
内蒙古联通4G无线网建设思路探讨

内蒙古联通4G无线网建设思路探讨作者:乌文全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年第27期摘要:该文主要从当前4G网络的发展形势入手,从对标的角度分析了内蒙古联通4G网络面临的挑战。
根据内蒙古联通的实际情况,对当前内蒙古联通4G无线网建设的思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4G;移动无线网;网络建设;聚焦战略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27-0013-021 概述在当前运营商大力发展4G网络,无线数据业务呈爆发式增长的背景下,无线网络的整体发展方向以及4G网络建设方式都面临着新的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立足内蒙古联通4G 网络实际情况,转变4G建设思路,加快4G网络建设步伐,赶超竞争对手,提升联通4G品牌形象,是当前内蒙古联通需要深入思考解决的重要课题。
2 内蒙古联通4G网络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2.1 网络长期演进目标不明晰当前内蒙古联通运行着2张2G网(GSM900\GSM1800),2张3G网(U900\U2100),2张4G网(FDD-LTE \TDD-LTE)。
从承载业务角度,存在2张数据承载网(3G \4G),2张语音承载网(2G\3G)。
过多的网络制式共存导致日常维护成本大,网络间互操作难度大。
数据网、语音网分离且每种业务均有2张网络承载导致后续网络演进目标不明晰,制约4G网络发展方向。
2.2 深度覆盖不足城区4G站点与友商差别不大,但室分覆盖站点仅为友商的37.47%,差距较大。
2.3 部分重点区域的覆盖仍不完善大型商业购物区、星级酒店及医院等重点场景部分区域覆盖与友商有差距。
3 内蒙古联通4G网络发展3.1 明确网络演进方向1)明确演进目标:网络频率使用以4G为中心,优化配置频率资源,提升频率资源使用效率和网络竞争力。
继续执行停止2G/3G规模建设和网络扩容的原则,通过减频、整合、升级、资源优化调配和关停等手段,持续优化、逐步作薄2G/3G,最多保留2G或3G一张单频语音网(优先保留3G),将腾退出的频率用于4G扩容。
SD联通LTE传统室分与lampsite创新解决方案对比分析

传 统 室 分
• 新增天馈
UMTS
LTE
多 系 统 合 路 器
Splitter
Antenna
Splitter
DAS系统天线
需增加约1倍
RF cable
LampSite
LampSite pRRU内置支持LTE MIMO
rHUB pRRU
One Ethernet cable to get LTE MIMO
主 干
UMTS
RRU
LTE RRU
光纤
UMTS
RRU
LTE RRU
GSM RRU
UMTS
RRU
LTE RRU
GSM
UMTS BBU
LTE BBU
LTE 新建一路天馈系统
“2G/3G单DAS LTE单DAS”改造方案
“2G/3G单DAS LTE 双DAS”改造方案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支持2T2R,MIMO
LampSite可大大降低LTE MIMO室分改造难度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华为保密信息,未经授权禁止扩散
Page 11
维护: Lampsite有源器件支持网管端到端监控,维护效率高
传统室分
pRRU
LampSite
RHUB
耦合器
功分器
BBU
538.77 34.24
80.85 101.74 22.4
440.81 250.04 203.00 1432.62 28.02
66.15 83.24 8.7
99.00 13.54
33.86 33.86 10.7
310.74 39.58
中国联通室内覆盖建设指导意见

中国联通室内覆盖分场景建设指导意见中国联通网络公司网络建设部2012年9月目次一.室内覆盖的技术手段 (4)1.技术手段分类 (4)2.室外基站覆盖技术 (4)2.1室外基站 (4)2.2 RRU拉远 (4)2.3一体化RRU (4)2.4直放站 (5)3.室内分布系统技术 (5)3.1无源分布系统 (5)3.2有源分布系统 (6)3.3光纤分布系统 (7)4.室内外综合覆盖 (8)5.无源和光纤分布系统对比 (8)二.室内覆盖的场景 (10)1.场景分类 (10)2.覆盖方式选取原则 (10)3.各场景主要覆盖手段 (10)三.各场景方案要求 (13)1.交通枢纽 (13)1.1场景分类 (13)1.2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13)1.3机场 (14)1.4地铁及隧道 (19)2.公共场所 (22)2.1场景分类 (22)2.2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22)2.3体育场馆 (23)3.写字楼 (29)3.1场景分类 (29)3.2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30)3.3写字楼 (30)4.住宅小区 (34)4.1场景分类 (34)4.2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35)4.3别墅小区 (35)4.4多层小区 (37)4.5城中村 (38)4.6高层/环抱型小区 (39)4.7独栋高层 (43)5.学校 (45)5.1场景分类 (45)5.2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46)5.3覆盖总原则 (46)5.4网络示意图 (47)5.5覆盖规划 (47)5.6切换规划 (49)5.7容量规划 (49)6.电梯地停 (52)6.1场景分类 (52)6.2电梯 (52)6.1地下停车场 (52)四.综合造价要求 (54)1.主要建设内容 (54)2.主要费用 (54)3.各场景综合造价要求 (54)一. 室内覆盖的技术手段1. 技术手段分类室内无线网络覆盖实现方式主要分为室外基站、室内分布系统、室内外综合三种。
(1)室外基站主要用于单层面积比较小、无线信号比较容易穿透建筑物的室内覆盖;建设成本低,但对大型楼宇覆盖效果差。
中国联通本地传输网络建设指导意见

核心层
汇聚层
接入层主干
区域 重点城 市
结构 出局 安全 容量
非重点 城市
重点城 市
非重点 城市
重点城市 数据业 县乡主 数据业务 务非重 干光缆 重点区域 点区域
环行为主 ->144/96 >96/48 >48/24
15
向网状网发展 2个物理路由 >144 >96
直达或准直达,与 接入层主干分开 2个物理路由 >144/96 >96/48
三、现有MSTP网
1. 主要定位于移动基站的TDM业务、MSTP大客户、业务量较小节点的综合传送。 应严格控制建设规模、充分挖潜,并与分组传送网络各有分工、长期共存。
4
目录
1 目标网络架构
2 业务需求分析 3 4 5 本地传输网络技术 本地传输网络建设策略 分组传送网建设要求
2、业务需求分析
根据业务服务质量要求、对承载传送网络的要求、流量特点分类:
分 M S T P 传 送 网 络 组
传
光 缆
送 网 其它 接入 方式
络 固 定 接 入 网 络
网
综合 接 入
2G基站 3G基站 LTE基站
TDM丏线
L2丏线 L3丏线
软交换
IPTV WiFi热点 固定宽带
驻 地 网
共存。
3
1、本地承载与传送网络目标架构
一、分组网的目标
1. 网络层次清晰化:目标网络核心汇聚层设备应同时支持传统IP/MPLS和MPLS-TP 双栈协议,实现动态三层和各种业务的高效承载与传送,边缘接入层可灵活采 用二层或三层设备,实现经济、可靠的高带宽业务接入和传送。
2. 网络结构扁平化:统一采用IP/MPLS技术构建“分组传送网”核心汇聚层,承载电
关于印发《2013年中国联通移动网络建设指导意见》

中国联通201移动网络建设指导意见建设指导意见20133年移动网络中国联通网络公司网络建设部2013年1月2013年移动网络建设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2013~2015年移动网络发展规划为依据,坚持3G与2G网络协调发展,建设“覆盖良好、有竞争力、充分体现差异化优势”的移动网络。
网络建设应以“先优化、后建设、效益优先”为原则,合理配置资源,继续拓展3G网络广域覆盖、完善深度覆盖,打造3G精品网络。
一.无线网1.总体原则无线网建设应遵循以下总体原则:(1)网络建设应能有效支撑业务发展,满足期为2014年3月。
(2)3G容量应优先建设,各省结合市场需求和业务发展,密切关注数据热点区域业务量增长,合理配置网络资源,保障用户体验。
(3)3G覆盖应坚持效益优先原则,优先安排投资效益和客户感知双提升区域,如核心城区、景区、机场高速、高铁等;其次安排有效益的覆盖需求,如市场拓展目标区域的乡镇、工业园区等,以及现网业务量大的区域如校园;根据投资能力安排改善客户感知的覆盖需求。
(4)2G原则上不再投资建设,如确有效益的需求,一事一报,从严控制。
(5)室内覆盖应坚持市场导向、分层次建设,优先安排数据业务需求大的交通枢纽、大型聚类场所、联通客户集中的场景以及已有明确签约意向的大客户楼宇,坚持室内外协同规划。
(6)无线网基础配套建设应积极贯彻共建共享、节能减排政策。
(7)维持网络架构和设备布局基本稳定,逐步推进网络IP 化和传输接口主备安全机制。
确需引入新设备厂家或现网设备退服的,由集团统一组织审核和批复。
(8)跟踪网络技术发展,由集团统一组织、开展新技术试验,适时推进新技术应用,做好网络后续升级准备。
2. 2. 网络覆盖网络覆盖2.1 3G 覆盖(1)市区和县城城区:以建设3G 精品网为目标,继续完善市区、县城的深度覆盖,优先解决无覆盖、弱覆盖、用户投诉热点和硬骨头站点的问题。
结合市政规划,紧跟城市发展拓展3G 覆盖区域,保证城区连续覆盖。
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工程优化指导书

中国联通LTE 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 内部资料 注意保存中国联通运行维护部2014年2月目录1概述 (4)1.1LTE无线网络优化的特点 (4)1.2工程优化工作的重要性 (5)2工程优化流程 (6)2.1工程优化基本流程 (6)2.2工程优化问题整改流程 (8)3工程优化内容 (10)3.1概述 (10)3.2单站优化 (11)3.2.1 单站核查 (12)3.2.1.1 基站状态检查 (12)3.2.1.2 基础数据和参数检查 (12)3.2.1.3 天线电调性能检查(仅宏站) (13)3.2.2 单站测试 (15)3.2.2.1 宏站 (15)3.2.2.2 室分 (16)3.3分簇优化 (17)3.3.1 RF优化 (17)3.3.2 结果输出 (18)3.4分区优化 (19)3.5不同LTE厂家交界优化 (20)3.6全网优化 (21)3.6.1 网络评估 (21)3.6.2 网络优化调整 (22)4测试要求 (24)4.1测试指标 (24)4.1.1 单站测试指标要求 (24)4.1.1.1 宏站指标要求 (24)4.1.1.2 室分指标要求 (25)4.1.2 区域测试指标要求 (26)4.1.2.1 覆盖与吞吐率 (26)4.1.2.2 相关性能指标 (26)4.2测试方法 (28)4.2.1 宏站单站优化测试方法 (28)4.2.1.1单用户多点吞吐率测试 (28)4.2.1.2单用户P ING包时延测试 (29)4.2.1.3CSFB测试 (29)4.2.1.4切换测试 (30)4.2.2 室分优化测试方法 (31)4.2.3 区域优化测试方法 (32)4.2.3.1区域覆盖测试 (32)区域覆盖测试 (32)4.2.3.2区域质量测试 (33)连接建立成功率与连接建立时延测试 (33)掉线率测试 (35)切换成功率测试 (35)切换时延测试 (36)用户平均吞吐量测试 (36)4.3验收文档 (37)5附件 (39)5.1入网申请所需资料 (39)5.2宏站单站验证表 (39)5.3室分单站验证表 (39)5.4工程优化进度管控表 (39)5.5电调功能验证表 (40)1概述1.1LTE无线网络优化的特点任何制式无线网络的优化,干扰控制都是核心内容,而干扰可以分为系统外干扰和系统内干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部资料注意保存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建设指导意见中国联通网络公司网络建设部2013年09月目录一.总体原则 (1)二.部署区域选择 (1)1.室外宏基站部署区域选择 (1)1.1 LTE FDD (1)1.2 TD LTE (2)2.室内分布系统覆盖区域选择 (2)三.室外覆盖规划原则 (2)1.规划指标要求 (2)2.站址选择 (3)3.天馈线建设原则 (3)3.1总体原则 (3)3.2具备新装天线安装位置的站点 (4)3.3不具备新装天线安装位置的站点 (5)3.4天线指标要求 (5)3.5天线安装要求 (6)四.室内覆盖规划原则 (7)1.总体原则 (7)2.单/双通道方案建设原则 (8)2.1 单/双通道方案选取原则 (8)2.2 单/双通道方案建设原则 (8)2.3 双通道方案天线选取原则 (9)3.规划指标要求 (10)4.信源选取原则 (10)5.器件选取原则 (11)五.站型配置 (12)1.基站类型 (12)2.载频配置 (12)3.功放配置 (12)4.接口配置 (12)5.传输配置 (13)六.功能配置 (14)附件1:LTE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方案 (15)一. 总体原则(1)LTE网络定位为提供高速数据接入服务,以满足用户高速数据业务需求和提高使用体验为目的进行部署;3G网络定位为语音业务和数据业务的主力承载网络,应继续完善覆盖和容量;利用3G、4G网络的融合竞争优势,共同为用户提供良好、无缝的业务体验。
(2)LTE网络部署应综合考虑竞争和网络长期发展需求,兼顾网络投资效益,优先选择网络竞争力、投资效益双提升的区域。
(3)TD LTE网络应针对数据业务热点区域和市场需求明确的区域进行按需发展,同时应做好LTE FDD网络引入的准备工作,TD LTE和LTE FDD网络应共用核心网并充分共用传输、配套等资源,向融合4G网络演进。
(4)初期LTE只承载数据业务,语音和短信业务优先回落到3G网络。
(5)LTE无线网络的结构、布局和配置应根据指标要求进行统筹规划,原则上LTE 网络建设应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
如现网条件不符合LTE规划原则,应优先考虑优化改造后再利用;如不能优化改造,可考虑新建。
(6)LTE网络建设应坚持多运营商资源共建共享和节能减排原则。
二. 部署区域选择1. 室外宏基站部署区域选择1.1 LTE FDDLTE室外部署区域应以3G网络数据业务量、区域重要性为判断依据,以城区的面覆盖和部分重要区域的点覆盖为主。
(1)面覆盖区域的选择LTE网络部署应考虑一定程度的连片覆盖。
站点选择应对3G网络的市区多载波基站进行重要性排序(综合考虑3G业务量和品牌影响力等因素),选择前50%站点及后50%中属于密集城区的站点作为LTE部署的重点,同时以这些基站为基础考虑一定的连续性,组成成片的LTE连续面覆盖区域(对于单个城市存在多个热点区域,且区域间的距离较远,相关热点区域可独立连片,不需进行区域间连片),区域中出于连续性考虑的LTE站点比例原则上应不超过总数的25%。
(2)点覆盖区域的选择点覆盖主要考虑未包含在面覆盖区域中,容易产生口碑效应的孤立的品牌形象区域,如:5A级景区,重要的大学城、开发区、旗舰营业厅、重要交通枢纽、大型场馆、重要党政机关等。
1.2 TD LTE初期TD LTE部署,应重点考虑以下几个场景和区域:✧城市数据业务超热点(现网市区WCDMA多载波站点的Top15%流量的站点)✧联通办公区域、自有营业厅/演示厅✧省/市政府、部委办公区域✧CBD区域✧一、二类高校(5000人以上)校园2. 室内分布系统覆盖区域选择室内分布系统暂不考虑TD LTE。
LTE FDD室内覆盖区域选择应综合考虑数据业务需求和场景重要性等因素,重点考虑在A类楼宇中的机场、高铁站、通关口岸、地铁、地级市以上政府机关、一类校园、旗舰或大型营业厅(直营店)、五星级宾馆(4A级及以上景区可放宽到4星级)、大型会展中心、三甲医院、大型购物中心、大型电子商城、大型体育馆、以及3万平米以上的高档写字楼等场景中建设LTE FDD室内分布系统。
三. 室外覆盖规划原则1. 规划指标要求(1)LTE FDD无线网络规划指标2)除高铁场景、机场高速外,RSRP和RS-SINR指室外测量值。
3)分公司可根据用户感知、场景的重要程度以及后续网络调整、优化难度,适当提高覆盖指标。
(2)TD LTE无线网络室外规划指标2)表格中数据均为20MHz系统带宽,50%网络负荷情况下的标准。
3)RSRP和RS-SINR指室外测量值。
2. 站址选择(1)LTE站址应优先考虑利用现有站址资源,如果现网站址无法共站建设LTE,应考虑在此位置利用临近基站拉远的RRU,或引入小基站进行覆盖,以免出现覆盖空洞或弱覆盖区域。
(2)LTE站址选择应以LTE拟覆盖区域内的3G现网站址1:1作为备选,并根据查勘的站址现状和网络仿真结果综合判断共站建设可行性,对于在现网运营和优化中发现的位置不合理或天线过高的基站可不进行共站建设,重新选择合理站址。
a)LTE基站分布应基本符合蜂窝结构,对于偏离合理位置的现网站址,应先结合无线环境评估共站可行性,原则上基站位置偏离不超过1/3覆盖半径;b)应尽量避免与现网高站进行共站址建设,原则上市区LTE天线高度不应超过50米。
3. 天馈线建设原则3.1 总体原则(1)LTE天线部署应统筹考虑当前和未来演进部署的综合需求;(2)为了便于LTE网络的独立优化,原则上LTE系统的天线应尽量采用独立新建的方式,LTE独立天线原则上不少于80%;(3)对于仅考虑LTE FDD系统部署的站点:✓天线选取应同时考虑1.8GHz、2.1GHz两个频段LTE FDD系统部署的需求;✓一般情况下,每个频段的LTE FDD天线只需考虑2天线部署(可采用2端口天线,或者多端口天线的2个端口);✓对于上行覆盖受限、需要上行覆盖增强的场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考虑相关频段采用4天线的部署方式(可采用4端口天线,或者多端口天线的4个端口);(4)对于需要同时考虑TD LTE系统部署的站点:✓位于重要品牌形象区的TD LTE站点,应尽量为TD LTE系统部署独立的8端口波束赋形天线;✓其他TD LTE站点,TD LTE系统可采用2天线的部署方式(与其他系统共用多端口天线,占用2个端口);(5)TD系统采用的独立天线以及共用的多端口天线,应保证TD系统所连接的天线阵列支持2500~2690MHz频段。
3.2 具备新装天线安装位置的站点(1)具备每扇区两副天线安装位置的站点:a)其中一副天线位置安装只支持LTE FDD频段的4端口独立电调天线,1.8GHz LTE FDD使用两个天线端口,2.1GHz LTE FDD使用另两个天线端口;b)另外一副天线位置预留给TD LTE系统,天线选择原则参考3.1总体原则(4)部分。
(2)具备每扇区一副天线安装位置的站点:a)如果一期有8天线 TD LTE系统需求,预留该天线安装位置给TD LTE系统;同时将G1800系统天线更换为只支持LTE FDD频段的4端口独立电调天线,G1800系统使用两个天线端口,LTE FDD使用两个天线端口(如果没有G1800系统,则将WCDMA系统天线更换为只支持LTE FDD频段的6端口独立电调天线,1.8GHz LTE FDD使用两个天线端口,2.1GHz LTE FDD使用两个天线端口,WCDMA系统使用两个天线端口)。
b)如果一期有2天线 TD LTE系统需求,该天线位置安装同时支持TD LTE和LTE FDD频段的6端口天线。
其中:1.8GHz LTE FDD使用两个天线端口,2.1GHz LTE FDD使用两个天线端口,TD LTE系统使用两个天线端口。
c)如果一期没有TD LTE系统需求,该天线位置安装只支持LTE FDD频段的4端口独立电调天线,1.8GHz LTE FDD使用两个天线端口,2.1GHz LTE FDD使用两个天线端口。
3.3 不具备新装天线安装位置的站点(1)现网WCDMA站址有G1800系统:a)如果一期有TD LTE系统需求,将G1800系统天线更换为同时支持TD LTE和LTE FDD频段的6端口独立电调天线,G1800使用两个天线端口,TD LTE使用两个天线端口,LTE FDD使用两个天线端口。
b)如果一期没有TD LTE系统需求,将G1800系统天线更换为只支持LTE FDD频段的4端口独立电调天线,G1800使用两个天线端口,LTE FDD使用两个天线端口。
(2)现网WCDMA站址无G1800系统:a)如果一期有TD LTE系统需求,将WCDMA系统天线更换为同时支持TD LTE和LTE FDD频段的6端口独立电调天线,其中:1.8GHz LTE FDD与2.1GHzLTE FDD共用两个天线端口,TD LTE使用两个天线端口;WCDMA系统使用两个天线端口。
b)如果一期没有TD LTE系统需求,将WCDMA系统天线更换为只支持LTE FDD频段的6端口独立电调天线,其中:1.8GHz LTE FDD使用两个天线端口,2.1GHz LTE FDD使用两个天线端口,WCDMA系统使用两个天线端口。
3.4 天线指标要求3.4.1 只支持LTE FDD频段的4端口、6端口独立电调天线指标要求3.4.2 支持TD LTE和LTE FDD频段的6端口独立电调天线指标要求(1) 2个端口至少支持2500-2690MHz频段,另外4个端口至少支持1710-2170MHz 频段。
(2)天线重要指标建议如下:3.4.3 8端口波束赋形天线指标要求(1) TD LTE 8端口波束赋形天线的重要指标建议如下:3.5 天线安装要求(1)天线建设应严格控制挂高,一般情况,市区天线挂高应高出周围建筑物平均高度3~5米,尽量避免出现高站(大于50米)。
一定区域内天线挂高应基本保持一致。
(2)天线设置,应尽量保证两个扇区夹角不小于90度。
(3)建议不同系统天线尽量采用垂直隔离的方式分层放置;如只能同层放置,应注意尽量与现有系统天线同向,严格禁止大角度对射。
建议LTE天线与现有系统天线的安装隔离距离采用如下标准:1800和1900兆赫兹频段国际移动通信系统基站射频技术指标和台站设置的要求》),建站时应尽量拉大与其距离。
同向安装时,垂直隔离距离最好能够达到3.8m。
线系统的老化等不可控因素,建议尽量拉大与CDMA850系统的隔离距离。
四. 室内覆盖规划原则1. 总体原则(1)LTE室内分布系统的建设应综合考虑业务需求、网络性能、改造难度、投资成本等因素,在重要性高和数据业务需求大的数据热点区域引入LTE室内分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