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剂学名词解释小抄
药剂学名词解释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置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药物:凡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物质称为药物,包括原料药与药品。
药品:一般是指以原料药经过加工制成具有一定剂型,可直接应用的成品。
剂型:将原料药加工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称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处方:是医疗和药剂配置的重要书面文件。
狭义是指医师诊断患者病情后,为其预防和治疗需要而写给药房配发药剂的文件。
广义是凡制备任何一种药剂的书面文件,均可称为处方。
制药卫生:是药品生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涉及到药品生产的全过程,在药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强化制药卫生管理,落实各项制药卫生措施,是确保药品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具体要求。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
GMP:既《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LP:简称《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CP:简称《药物临床实验管理规范》剂型:适合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
处方:是指医疗和生产部门用于药物制剂的一种重要书面文件,包括法定处方和医师处方等。
药品:是指在临床上用于患者的最终产品,主要以剂型的形式上市。
制剂:是指各种剂型中的具体药品。
液体制剂:系指药物在分散在适宜介质中制成的可供内服或外用的液体制剂形态的制剂。
增溶剂:系指具有增溶能力的表面活性剂,被增溶的物质称为增溶质。
助溶剂:系指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分子间的络合物、复盐或缔合物等,以增加药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度。
潜溶剂:系指能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的混合溶剂。
防腐剂:系指防止药物制剂由于细菌、酶等微生物的污染而产生变质的添加剂。
溶液剂:是指药物溶解于溶剂中所形成的澄明的液体制剂。
芳香水剂:指芳香挥发性药物的饱和或近饱和的水溶液。
倍散:毒性药中添加一定比例量的辅料来制成稀释散(或称倍散),以利临时配方。
中药药剂学-名词解释(小抄)

D值:为在一定温度条件下被灭菌物品中微生物数降低90%所需的时间。
F0值:Z为10℃时,一定灭菌温度产生的灭菌效果与121℃产生的灭菌效力相同时所相当的时间(min)。
也就是将被灭菌物品不同受热温度折算到与湿热121℃灭菌时热效力相当的灭菌时间。
称为标准灭菌时间。
仅应用于热压灭菌。
《GMP》规定F0值≥8min。
实际应在控制在12min。
F值:在一系列温度下给定Z值所产生的灭菌效力与在参比温度T0下给定Z值所产生的灭菌效力相同时所相当的灭菌时间(min)。
常用于干热灭菌。
GMP:即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MP 有国际性的、国家性的、和行业性的三种类型。
HLB值:表面活性剂亲水亲油性的强弱,是以亲水亲油平衡值来表示的,简称为HLB值。
Nacl等渗当量法:Nacl等渗当量法是指1g药物的呈现的等渗效应相当于氯化钠的克数,用E表示。
Z值:为降低一个logD值所需升高的温度数。
单位为度,也可以看成灭菌时间减少到1/10所需升高的温度值。
靶向制剂:靶向制剂也称靶向给药系统,系指药物与载体结合或被载体包裹能将药物直接定位于靶区,或给药后药物集结于靶区,使靶区药物浓度高于正常组织的给药体系。
被动靶向制剂:指载药微粒被巨噬细胞摄取后转运肝、脾等器官而发挥疗效主动靶向制剂:指用修饰的药物载体将药物定向地转运到靶区浓集而发挥疗效。
崩解剂:促使片剂在胃肠液中迅速崩解成细小颗粒的物质表面活性剂:能使溶液表面张力急剧下降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
茶剂:系指含茶叶的中药或中药提取物用沸水炮服或煎服的制剂总称。
可分为茶块、袋装茶、煎煮茶。
肠溶胶囊:系指不溶于胃液,但能在肠液中崩解、熔化、释放的胶囊剂。
肠肝循环:胆汁中排泄的药物或其代谢物在小肠中被重新吸收返回门脉的现象处方:医师对患者治病用药或药剂制备的书面文件。
处方包括:法定处方、医师处方、协定处方,以及单方、验方、秘方、经方、古方等。
打底套色:此法是中药丸剂、散剂等剂型对药粉进行混合的一种经验方法.所谓“打底”是指将量少的,质重的、色深的药粉先放入乳钵中(混合之前应首先用其它色浅的、量多的药粉饱和乳钵),即为“打底”,然后将量多的、质轻的、色浅的药粉逐渐地、分次地加入乳钵中轻研、使之混合均匀,“套即是色”.单糖浆:蔗糖的近饱和水溶液。
中药药剂学名词解释整理

中药药剂学名词解释整理药品将原料药物经过加工制成的可直接应用的成品。
剂型将原料药经加工制成的适合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等应用的不同形式,是药物临床使用的最终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制剂按规定的处方、制备方法、质量标准将药物制成适合临床用药需求的,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用量的药品,简称制剂。
新药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药用辅料生产药品和调配处方时所用的赋形剂和附加剂。
灭菌用适当的物理或化学手段杀灭或除去所有微生物的繁殖体和芽孢的技术。
除菌利用过滤介质或静电法等将杂菌予以捕集或截留的技术防腐(抑菌)以低温或化学药品防止和抑制微生物生长与繁殖的技术。
消毒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杀死或除去病原微生物的技术。
处方药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方可购买、调配和使用的药品。
非处方药(简称OTC)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公布的,不需要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消费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休止角粒子在粉体堆积层的自由斜面上滑动时,受到的重力和粒子间的摩擦力等作用力达到平衡,处于静止状态时粉体堆积层的自由斜面与水平面所形成的最大角。
反映了微粒间作用力的大小。
超临界流体提取法利用超临界流体的强溶解特性,对药材成分进行提取和分离的一种方法。
水提醇沉法水提醇沉法系指先用水提取中药有效成分,再用乙醇沉淀除去提取液中杂质的方法,简称“水醇法”。
浸出制剂用适宜的溶剂和方法,浸提中药有效成分而制成供内服或外用的一类制剂。
合剂饮片用水或其他溶剂,采用适宜的方法提取制成的口服液体制剂。
芳香糖浆为含芳香性物质的浓蔗糖水溶液,主要用作液体制剂的矫味剂,如橙皮糖浆等。
溶胶分散相药物以多分子聚集体分散于液体分散介质中,又称疏水胶体溶液。
中药药剂学复习资料

1名词解释1.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2. 药物:凡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物质称为药物,包括原料药与药品。
3. 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4. 剂型: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称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5. 制剂:根据《中国药典》、《卫生部药品标准》、《制剂规范》等标准规定的处方,将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临床的药品。
6. 新药: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7. D值:微生物减少90%所需的时间。
Z值:降低一个lgD所需升高的温度数(℃)。
F值:杀死全部微生物所需的时间。
Fo值:一定灭菌温度(T),Z值为10℃ 产生的灭菌效果,与121℃ Z值10℃ 产生的灭菌效力相同时所相当的灭菌时间。
也可认为是相当于121℃热压灭菌时杀死容器中全部微生物所需要的时间。
8. 串料:先将处方中其他中药粉碎成粗粉,再将含有大量糖分、树脂、树胶、粘液质的中药陆续掺入,逐步粉碎成所需粒度。
9. 串油:先将处方中其他中药粉碎成粗粉,再将含有大量油脂性成分的中药陆续掺入,逐步粉碎成所需粒度,或将油脂类中药研成糊状再与其他药物粗粉混合粉碎成所需粒度。
10. 蒸罐:先将处方中其他中药粉碎成粗粉,再将用适当方法蒸制过的动物类或其他中药陆续掺入,经干燥,再粉碎成所需粒度。
11. 休止角:粉体堆积层自由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12. 打底套色法:所谓“打底”系指将量少的、质重的、色深的药物先放入研钵中(在混合之前应先用其他量多的药粉饱和研钵内表面)作为基础;然后将量多的、质轻的、色浅的药粉逐渐分次加入轻研混匀即是“套色”。
中药药剂名词解释

1.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2.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在人体或动物体内的时间-数量变化过程,并提出用于解释这一过程的数学模型,为指导合理用药、剂型设计提供量化指标的一门学科。
3.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制剂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用药对象的生物因素与药效三者关系的一门学科。
4.生物半衰期是指体内药量或药物浓度消除一般所需的时间5.药物有效期是药物在室温下降解10%所需的时间6.控释制剂指药物能在预定的时间内自动以预定的速度释放,使血药浓度长时间恒定维持在有效浓度范围的制剂。
7.缓释制剂指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以达到长效作用的制剂8.制剂根据《中国药典》《卫生部药品标准》《制剂规范》等标准规定的处方,将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临床的药品9.剂型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称药物剂型10.薄膜衣指在片心之外包一层比较稳定的高分子聚合物衣膜11.半薄膜衣在包薄膜衣前先在片心上包几层粉衣层,使片剂棱角消失和颜色一致后载包薄膜衣12.肠膜衣指在37℃的人工胃液中2小时以内部崩解或溶解,洗净后在人工肠液中1小时内崩解或溶解,并释放出药物的包衣片13.灭菌指运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所有致病和非致病的微生物、细菌的芽胞全部杀死的操作14.防腐指运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防止和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操作15.消毒指运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病原微生物杀死的操作16.同质多晶化学结构相同的药物,可因结晶条件不同而得到晶格排列不同的晶型17.增溶药物在水中因加入表面活性剂而溶解度增加的现象18.助溶一些难溶于水的药物由于加入第二种物质而增加其在水中的溶解度的现象19.潜溶有时溶质在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要比其在各单一溶剂中的溶解度大的现象20.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瓶质量规格、标准的法典21.固体分散体指药物与载体混合制成的高度分散的固体分散物22.置换价指药物的重量与同体积基质的重量之比值23.表观分布容积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间相互关系的一个比例常数V=X/C24.临界相对湿度将吸湿平衡曲线陡直部分延长与横坐标相交即得样品的CRH25.丹药指用汞及某些矿物药,在高温条件下经烧炼制成的不同结晶形状的无机化合物26.F0 一定灭菌温度(T),Z值为10℃产生的灭菌效果,与121℃Z值10℃产生的灭菌效力相同时所相当的时间(min)27.休止角是表示微粒间作用力的主要方法之一,表示微粉流动性。
药剂学所有名词解释

药剂学一:名词解释:pharmaceutics(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是将原料药制备成用于治疗、预防、诊断疾病所需药物制剂的一门科学。
)drugs(药物):用于治疗、预防、或诊断人类和动物疾病以及对机体的生理功能产生影响的物质。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中药):是指在中药理论指导下,用于治疗、预防疾病以及保健的药物,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
Herbal slice(中药饮片):中药材按中药理论和中药炮制方法加工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的中药。
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中成药):以中药饮片为原料,按照法定处方大批量生产的具有特定名称、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和规格的药品。
Natural medicine(天然药物):经现代医药研究证明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动物药、植物药和矿物药等。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中药制剂):遵照药典等标准中的处方将饮片加工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临床的药品。
Sustained-release preparation(缓释制剂):指在用药后在机体内缓慢非恒速释放药物,使药物在较长时间内维持有效血药浓度的制剂。
Controlled-release preparation(控释制剂):指药物能在设定的时间内自动地以设定的速度恒速释放的制剂。
CRH(临界相对湿度):指水溶性药物在相对湿度较低的环境下,几乎不吸湿,而当相对湿度增大到一定值时,吸湿量急剧增加,一般把这个吸湿量开始急剧增加的相对湿度称为临界相对湿度。
Target-oriented drug delivery system,TODDS(靶向制剂):借助载体、配体或者抗体将药物通过局部给药、胃肠道或全身血液循环而选择性的浓集定位于靶组织、靶细胞、靶器官或细胞内结构的给药系统。
中药药剂学

中药药剂学1药剂学总论1.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研究、论述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临床药效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2.中药:凡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拟定的处方中所应用的药物,无论属传统的或是新引用的药物,均可视为中药。
药剂:制剂、调剂。
3.制剂:根据药典、制剂规范或处方手册收载的适用范围较广、药效比较稳定的处方,将原料药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防病、治病的药品。
制剂学:研究制剂制备工艺技术和理论的科学称。
4.调剂:根据医师诊断后所开的处方,用药物或制剂再配合调制而成,标明具体使用对象、剂量和用法,专供个别病人使用的制剂称为调剂。
调剂学:研究药剂的调配和服用等有关理论与技术的科学称。
5.研究和论述的中心内容:如何根据中医临床用药要求和中药药料的性质以及生产、贮藏、运输、携带与服用等方面的需要,将中药制备成适宜的剂型,并指导合理应用。
三小、三效、五方便6.制剂的任务:(1)研究制剂的基本理论与生产技术(2)研究开发新剂型新制剂(3)学习和整理中药剂型(4)开发药剂的新辅料及国产代用品(5)改革生产工艺与设备7.中药制剂的工作依据:国家标准药典、部颁标准、地方标准(制剂规范)。
8.中药药剂学常用名词术语药物:凡一般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物质总称为药物。
包括人工合成药物和天然药物两大类。
药品:一般是指将原料药经过加工制成的可直接应用的成品。
中草药:一般经常在民间习用,具有一定治疗效果而又未被经典著作所收载的植物(也包括一些动物和矿物)药材。
9.剂型:为了发挥药物最大的疗效,减少毒副作用,便于临床应用及贮存、运输,根据药物的性质、用药目的及给药途径,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宜的形式。
常见的剂型: 汤剂、合剂、酒剂、酊剂,流浸膏或浸膏剂,糖浆剂,煎膏剂,散剂、冲剂,胶囊剂,胶剂,丸剂,片剂,膏药、软膏,注射剂,栓剂,气雾剂等等。
10.成药: 指根据疗效确切、应用广泛的处方、验方或秘方大量生产的药品。
中药药剂学名词解释

中药药剂学名词解释
朋友!让我来跟您唠唠中药药剂学这个名词。
中药药剂学啊,简单来说,就是研究怎么把那些中药弄成能让咱方便用、效果好的剂型的一门学问。
比如说,您抓了一堆中药,总不能直接就塞嘴里吧?得把它们加工加工。
加工成啥样呢?像熬成药水,这就是一种剂型;或者做成丸子,方便您吞服;还有做成膏药,能贴在身上治病。
中药药剂学要考虑的事儿可多啦!得研究用啥办法能把中药里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还得保证在加工过程中这些有效成分不跑丢、不变质。
而且还得琢磨怎么让这药吃起来不那么苦,用起来更方便,效果还得杠杠的。
中药药剂学就是中药变成好用的药的魔法秘籍,让咱们能更好地利用中药来赶走病痛,保持健康!您明白了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值:为在一定温度条件下被灭菌物品中微生物数降低90%所需的时间。
F值:Z为10℃时,一定灭菌温度产生的灭菌效果与121℃产生的灭菌效力相同时所相当的时间(min)。
也就是将被灭菌物品不同受热温度折算到与湿热121℃灭菌时热效力相当的灭菌时间。
称为标准灭菌时间。
仅应用于热压灭菌。
《GMP》规定F值≥8min。
实际应在控制在12min。
F值:在一系列温度下给定Z值所产生的灭菌效力与在参比温度T下给定Z值所产生的灭菌效力相同时所相当的灭菌时间(min)。
常用于干热灭菌。
GMP:即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MP 有国际性的、国家性的、和行业性的三种类型。
HLB值:表面活性剂亲水亲油性的强弱,是以亲水亲油平衡值来表示的,简称为HLB值。
Nacl等渗当量法:Nacl等渗当量法是指1g药物的呈现的等渗效应相当于氯化钠的克数,用E表示。
Z值:为降低一个logD值所需升高的温度数。
单位为度,也可以看成灭菌时间减少到1/10所需升高的温度值。
靶向制剂:靶向制剂也称靶向给药系统,系指药物与载体结合或被载体包裹能将药物直接定位于靶区,或给药后药物集结于靶区,使靶区药物浓度高于正常组织的给药体系。
被动靶向制剂:指载药微粒被巨噬细胞摄取后转运肝、脾等器官而发挥疗效主动靶向制剂:指用修饰的药物载体将药物定向地转运到靶区浓集而发挥疗效。
崩解剂:促使片剂在胃肠液中迅速崩解成细小颗粒的物质表面活性剂:能使溶液表面张力急剧下降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
茶剂:系指含茶叶的中药或中药提取物用沸水炮服或煎服的制剂总称。
可分为茶块、袋装茶、煎煮茶。
肠溶胶囊:系指不溶于胃液,但能在肠液中崩解、熔化、释放的胶囊剂。
肠肝循环:胆汁中排泄的药物或其代谢物在小肠中被重新吸收返回门脉的现象处方:医师对患者治病用药或药剂制备的书面文件。
处方包括:法定处方、医师处方、协定处方,以及单方、验方、秘方、经方、古方等。
打底套色:此法是中药丸剂、散剂等剂型对药粉进行混合的一种经验方法.所谓“打底”是指将量少的,质重的、色深的药粉先放入乳钵中(混合之前应首先用其它色浅的、量多的药粉饱和乳钵),即为“打底”,然后将量多的、质轻的、色浅的药粉逐渐地、分次地加入乳钵中轻研、使之混合均匀,“套即是色”.单糖浆:蔗糖的近饱和水溶液。
等渗溶液:是指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因为渗透压是溶液的依数性之一,可用物理化学实验方法求得,因而等渗是一个物理化学概念。
等张溶液:是指与红细胞膜张力相等的溶液,在等张溶液中红细胞能保持正常的体积和形态,更不会发生溶血,因而等张溶液是一个生物学的概念。
滴丸:滴丸系指中药提取物与基质在适宜方法混匀后,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收缩冷凝制成的丸剂。
滴丸药材提取物与基质用适宜的方法混匀后,滴入不想混溶的冷凝液中,收缩冷凝而制成的球状固体制剂酊剂:系指药品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浸出或溶解而制得的澄清液体剂型。
亦可用流浸膏稀释制成。
法定处方:主要是指国家药品标准收载的处方。
返砂:有些煎膏剂在储藏一定时间后,常有糖的结晶析出,称为“返砂”。
防腐:系指用物理或化学等方法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亦称抑菌。
防腐剂又称抑菌剂指能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物质。
非处方药(简称 0TC):系指无需凭执业医师处方,消费者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也称为柜台发售药品。
非处方药具有应用安全、疗效确切、质量稳定、价格便宜、使用方便等特点,可分为甲、乙两类,带专有标识。
粉碎:指借机械力将大块固体物质碎成规定细度的操作过程,也可是借助其他方法将固体药物碎成微粉的操作。
粉雾剂:系指特制的给药装置,将微粉化的药物,有患者主动吸入或喷至腔道黏膜的制剂。
粉针剂:粉针剂为注射用无菌粉末的简称。
凡对热不稳定或在水溶液中易分散失效的药物,临用前加适当溶剂溶解、分散供注射用。
粉针剂:指将某些对热不稳定或容易水解的药物按无菌操作法制成的供注射用的灭菌干燥粉末。
临用前加溶剂溶解、分散供注射用。
反絮凝剂:如假如电解质后使电位升高,阻碍微粒之间的碰撞聚集,这个过程称为反絮凝,能引起反絮凝作用的电解质称为’絮凝剂:混悬剂中如果加入适量的电解质,可使电位降低到一定程度,即微粒间的排斥力稍低于吸引力,此时微粒成疏松的絮状聚集体,经振摇又可回复成均匀的混悬剂,这个现象交絮凝,能引起反絮凝作用的电解质称为絮凝剂膏滋(煎膏剂):系指中药加水煎煮,去渣浓缩后,加糖或蜂蜜制成的稠厚状半流体剂型。
固体分散物/体:是指药物与载体混合制成的高度分散的固体分散物。
这种固体分散在固体的技术称为固体分散技术。
挂旗:蜂蜜炼制或胶剂制备中判断被浓缩液体浓缩程度的术语,是指用棒挑起被浓缩液体后,以片状缓慢脱落而不滴落的状态叫挂旗。
合剂:系指中药用水或其他溶剂,采用适宜方法提取制成的内服液体剂型。
黑膏药:系指药材、食用植物油与红丹经高温炼制成膏料摊涂于裱褙材料上制成的供皮肤贴敷的外用制剂。
黑膏药一般为黑褐色固体,用前须烘软后贴于皮肤上。
白膏药是油与宫粉炼制而成。
糊丸:糊丸系指中药细粉以米粉糊或面糊等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
缓释制剂:系指用药后能在教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以达到长效作用的制剂。
其中药物释放主要是一级速度过程。
混悬液型注射剂:将不溶性固体药物分散与液体分散介质中制成的,可供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的药剂称为混悬液型注射剂。
剂型: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称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煎膏剂:系指中药加水煎煮,去渣浓缩后,加糖或蜂蜜制成的稠厚状半流体剂型。
胶囊剂:指将中药用适宜方法加工后,加入适宜辅料填充于空胶囊或密封与软质胶囊中制成的固体制剂浸出药剂:系指采用适宜的浸出溶剂和方法浸提中药有效成分,直接制得或再经一定的制备工艺过程而制得的一类药剂,可供内服和外用。
浸膏剂:系指中药用适宜的溶剂浸出有效成分,蒸去部分或全部溶剂,并调整浓度至规定标准制成的两种剂型。
蒸去全部溶剂呈液体状者为浸膏剂。
酒剂:系指中药用蒸馏酒浸提成分而制得的澄清液体剂型。
抗氧化剂:延缓或防止脂肪氧化的添加剂。
控释制剂:控释制剂系指药物能在预定的时间内自动以预定的速度释放,使血药浓度长时间恒定维持在有效浓度范围的制剂。
药物以受控形式恒速释放或者被控制在作用器官等特定吸收部位释放。
蜡丸:蜡丸系指中药细粉以蜂蜡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
临界胶团浓度: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疏水部分与水的亲和力较小,而疏水部分之间的吸引力较大,当浓度较大时许多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疏水部分相互吸引缔合在一起,形成了缔合体,这种缔合体称为胶团或胶束,开始形成胶团时溶液的浓度称为临界胶团浓度流浸膏剂:系指中药用适宜的溶剂浸出有效成分,蒸去部分或全部溶剂,并调整浓度至规定标准制成的两种剂型。
蒸去部分溶剂呈液体状者为流浸膏剂。
闷胶:干燥胶剂的一种传统方法,即将胶片干燥到一定程度,装入木箱内,密闭闷之,使内部水分向胶片表面扩散,这个操作即闷胶,又叫伏胶。
蜜丸:系指中药细粉以蜂蜜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
临床上多用于镇咳祛痰药、补中益气药。
在北方用量较大浓缩丸:系指中药或部分中药提取的清膏或浸膏,与适宜的辅料或其余中药细粉或以水、蜂蜜或蜂蜜和水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
分为浓缩水丸、浓缩蜜丸和浓缩水蜜丸。
泡腾崩解剂:为一种遇水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达到崩解作用的酸碱系统,最常用的是碳酸氢钠和枸缘酸或酒石酸。
喷雾剂:是指不含抛射剂,借助手动泵的压力将内容物以雾状等形态喷出的制剂。
片剂润滑剂:,是助流剂、抗粘剂和(狭义)润滑剂的总称.理想的润滑剂应该兼具上述助流、抗粘和润滑三种作用.片剂稀释剂:用以增加药物重量和体积,利于成型和分剂量的赋形剂。
气雾剂:系指中药提取物或中药细粉与适宜的抛射剂装在具有特制装置的耐压容器中,使用时借助抛射剂的压力将内容物呈细雾状、泡沫状或其他形态喷出的制剂。
热原:热原是一种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物质,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溶出度:系指药物在规定介质中从片剂里溶出的速度和程度。
溶出度检查是测定固体制剂中有效成分溶出的一种体外的理化测定方法。
乳状液型注射剂:乳状液型注射剂是以难溶于水的挥发油、植物油或溶于脂肪油中的脂溶性药物为原料加入乳化剂和注射用水经乳化剂制成的供注射给药的乳状液。
软胶囊剂:系指将中药提取物、液体药物或适宜的辅料混匀后用滴制法或压制法密封于软质囊材中的胶囊剂。
输液剂:是指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注射液,俗称大输液。
水飞法:某些不易溶于水的矿物药,利用粗细粉末在水中悬浮性不同,将不溶于水的矿物、贝壳类药物经反复研磨,而分离制备极细腻粉末的方法水剂:系指中药细粉以水或根据制法用黄酒、醋、稀药汁、糖液等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
临床上主要用于解表剂、清热剂及消导剂制丸。
水蜜丸:系指中药细粉以蜂蜜和水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
在南方应用较普通。
昙点:某些含聚氧乙烯基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开始随温度上升而加大,到某一温度后,其溶解度急剧下降,使溶液变浑浊,甚至产生分层,但冷后可以恢复澄明,这种由澄明变浑浊的现象称为起昙,这个转变温度则称为昙点。
汤剂:系指将中药饮片或粗粒加水煎煮,去渣去汁服用的液体剂型。
糖浆剂:系指含有药物、中药提取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糖水溶液。
透皮吸收:指经皮肤敷贴方式用药,药物透过皮肤由毛细血管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并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实现疾病治疗或预防的过程.丸剂:系指中药细粉或中药提取物加适宜的黏合剂或其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剂型,主要供内服。
丸剂的包衣:在丸剂的表面上包裹一层物质,使之与外界隔绝的操作称为包衣。
包衣后的丸剂称为包衣丸剂。
相对湿度:湿空气的绝对湿度与相同温度下可能达到的最大绝对湿度之比。
新药:系指未在我国国内上市销售过的药品。
已销售过的药品凡增加新的适应证、改变给药途径、制成新的复方制剂和改变剂型的亦属新药范围。
血浆代用液:血浆代用液或称血浆扩张剂,是指血浆等渗而无毒的胶体溶液。
眼用溶液剂:是直接用于眼部的外用液体药剂,以澄明的水溶液为主,也有少数为胶体溶液或水性混悬液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区别于保健品、化妆品、农药、兽药药品标准是国家对药品质量规格及检验方法等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和监管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药物:凡用于治疗、预防及诊断疾病的物质总称为药物,包括原料药和药品。
医师处方:是医师对个别病人用药的问答题书面文件硬胶囊剂:系指将中药提取物、中药提取物加中药细粉或中药细粉或与适宜辅料制成的均匀的粉末、细小颗粒、小丸、半固体或液体,充填于空心胶囊中的胶囊剂脂质体:某些细胞质中的天然脂质小体.制剂:根据《中国药典》、《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标准》等标准规定的处方,将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临床的药物制品,称为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