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敦煌莫高窟

合集下载

七年级美术上册敦煌莫高窟__石窟艺术的宝库自学课件3人美版1041213

七年级美术上册敦煌莫高窟__石窟艺术的宝库自学课件3人美版1041213

近代,除了藏经洞文物受到瓜分,敦煌壁画和塑像也蒙受了巨大的损失,目 前所有唐宋时期的壁画均已不在敦煌。伯希和与1923年到来的哈佛大学兰登·华 尔纳先后利用胶布粘取了大批有价值壁画,有时甚至只揭取壁画中的一小块图像, 严重损害了壁画的完整性。王圆箓为打通部分洞窟也毁坏了不少壁画。
1922年,莫高窟曾一度关押了数百名俄罗斯沙皇军队士兵,他们在洞窟中烟 熏火燎,破坏不小。1940年,张大千在此描摹壁画时,发现部分壁画有内外两层, 他便揭去外层以观赏内层,这种做法后来引发了争议,直到现在依然争论不休。 1940年至1942年,国画家张大千两次赴敦煌莫高窟临摹壁画,在那里逗留的时 间加起来约一年多,剥损壁画的事情就发生在这期间。敦煌研究院陈列中心执行 馆长罗华庆指出,张大千剥损的壁画总共约有30余处。莫高窟第130窟是敦煌最 具代表性的石窟之一,窟内26米高的佛像是敦煌第二大佛。张大千剥损的壁画位 于进门甬道,据介绍,他首先剥去第一层的西夏壁画,然后又剥去第二层的晚唐 壁画,如今人们只能看到最下面的盛唐壁画,而盛唐壁画因前人覆盖时为了增加 泥土粘合力,已被划得面目全非。甬道的墙上,清晰地留下了他层层剥画的断面。 据记载,这座石窟历时29年才筑成,平均一年掘进一米,而张大千在短时间内使 它大大改观。如此典型的被他剥损壁画的石窟还有第108窟、454窟等。
敦煌早期飞天多画在窟顶平棋岔角,窟顶藻井装饰,佛龛上沿和本生故事画主体 人物的头上。北魏时期飞天所画的范围已扩大到说法图中和佛龛内两侧。飞天形 象虽然还保留着西域飞天的特点,但已发生了变化,逐渐向敦煌飞天转变。如北 魏226窟北壁后部说法图西侧上方的一身散花飞天,脸型由椭圆变为长条但丰满, 鼻丰嘴小,五官匀称,身材修长,衣裙飘曳,横空飞翔,豪迈大方,势如飞鹤, 鲜花飘香,姿势优美,动感特强。隋代飞天正处在融合、探索、创新时期。主要 表现在体型不同,身材修长,比例适度,腰姿柔软,绰约多姿。脸型有的清秀, 有的丰圆。服饰不同,有上身半裸的,有穿大袖长袍的,有穿短衬长袍的。飞态 不同,有单飞的,有群飞的,有上飞的,下飞的,逆风飞的,顺风飞的……到了 唐代,敦煌飞天已完成了中外吸收、融合的历程,完全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达 到了艺术的顶峰。唐代洞窟的四壁画满了大型经变画。飞天不仅画在藻并、佛龛、 四披上,大部分画在经变画中。佛陀在极乐世界正中说法,飞天飞绕在上空,有 的脚踏彩云,徐徐降落;有的昂首挥臂,腾空而上;有的手捧鲜花,直冲云霄; 有的手托花盘,横空飘游。那迎风摆动的衣裙,飘飘翻卷的彩带,使飞天飞得多 么轻盈巧妙、潇洒自如、妩媚动人。五代、宋以后的飞天,在造型动态上无所创 新,逐步走向公式化。飞天的风格特点虽不同,但一代不如一代,逐渐失去了原 有的艺术生命。

《敦煌莫高窟》教学设计-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

《敦煌莫高窟》教学设计-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

《敦煌莫高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对敦煌莫高窟的艺术成就和历史价值有初步了解。

并运用美术欣赏的方法,对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进行欣赏并作出简要评述。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初步认识敦煌彩塑壁画的一术特点。

对我国的石窟艺术有初步了解。

情感目标了解莫高窟及我国石窟艺术的伟大成就,认识到艺术品的珍贵,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和继承优秀美术传统的责任感。

体会与感悟石窟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于情感。

根据以上分析,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展示图片、观察实物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敦煌莫高窟的背景和艺术特点,激发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仿和创作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敦煌莫高窟艺术的魅力。

教学重点对敦煌莫高窟主要艺术成就的认识。

教学难点对敦煌莫高窟彩塑与壁画的分析及对其艺术特征的认识教学过程以珍贵的印刷版《金刚经》的流失,创设情景,引入课题学习敦煌石窟于敦煌莫高窟的概念。

展示敦煌代表性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敦煌高窟并说一说看到了那些艺术形式。

学生回答完之后,递进的抛出第二个问题,这些雕塑壁画建筑与什么相关?引出石窟佛教艺术的感念,同时输出敦煌莫高窟是世界闻名的佛教艺术圣的知识点。

设置疑问,这种佛教艺术起源于中国吗?学生通过对教材的阅读得出起源于印度,老师总结是印度佛教徒作为佛殿僧房而在山岩间开凿的,随印度的佛教传入,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兴盛起来。

我国一共有四大石窟,分别是哪四大石窟?学生回答四大石窟的名称。

老师语言引导,四大石窟都是五 A级景点,提出“云旅游”。

通过“云游敦煌”的形式展开对敦煌莫高窟的学习。

展示敦煌莫高窟的地理环境视频,给学生制造心理落差,抛出问题:敦煌莫高窟问什么会在这样的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特别之处?学生阅读旅游手册中关于敦煌地理位置重要性的介绍,初步了解敦煌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老师接着讲解加深学生对敦煌地理位置重要性的理解。

设置问题,这些石窟是谁建造的?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七年级第一课 敦煌莫高窟

七年级第一课 敦煌莫高窟

第一课敦煌莫高窟(赏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了解他们的艺术特色和发展概况, 并能对石窟有代表性的作品的形象塑造与艺术效果进行分析。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莫高窟的彩塑与壁画艺术,提高学生对敦煌艺术的欣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我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认识到艺术品的珍贵,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传承美术文化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对敦煌莫高窟彩塑和壁画的主要艺术成就的认识。

【教学难点】对石窟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与情感的感悟。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学生通过查资料做以下准备:(1)收集汉代丝绸之路资料(2)晋末、南北朝、唐朝的社会状况。

(3)1900年的中国。

(4)《九色鹿》的美丽传说以及其它的各种佛教故事二、导入.师:同学们,还记得在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舞蹈作品《千手观音》吗?让我们再次回顾一下舞蹈艺术的魅力。

(放《千手观音》)那位同学能谈谈这个舞蹈是根据什么人物创作的?生:《千手观音》这个舞蹈是根据敦煌佛教人物创作的古典舞蹈。

师:能谈谈你欣赏后的感受吗?生:把敦煌的艺术魅力发挥的淋漓尽致……师:好的,现在就让我们的思绪回到两千多年前的汉代,领略敦煌艺术的博大精深。

三、讲授新课.(一)中国的石窟艺术,简要介绍四大石窟: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二)详细分析敦煌莫高窟:1、百年蒙羞藏经洞(1)教师简述藏经洞的发现与被盗经过。

(旨在激发学生悲愤的爱国情绪,对莫高窟里的文物有着更深的关注。

)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道士王圆箓发现"藏经洞",洞内藏有写经、文书和文物四万多件。

此后莫高窟更为引人注目。

顺便提及余秋雨的《道士塔》和《莫高窟》两篇文章。

1907、1914年英国的斯坦因两次掠走遗书、文物一万多件。

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从藏经洞中拣选文书中的精品,掠走约5000件。

1910年藏经洞中的劫余写经,大部分运至北京,交京师图书馆收藏。

敦煌莫高窟艺术欣赏初中七年级第一课

敦煌莫高窟艺术欣赏初中七年级第一课

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道士王圆箓发现“藏经 洞”,洞内藏有写经、文书和文物四万多件。此后莫高窟更 为引人注目。 1907、1914年英国的斯坦因两次掠走遗书、文物一万 多件。 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从藏经洞中拣选文书中的精品,掠 走约5000件。 1910年藏经洞中的劫余写经,大部分运至北京,交京师 图书馆收藏。 1911年日本人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从王道士处,掠走约 600件经卷。 1914年俄国人奥尔登堡又从敦煌拿走一批经卷写本,并 进行洞窟测绘,还盗走了第263窟的壁画。 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用特制的化学胶液,粘揭盗走莫高 窟壁画26块。 他们都以少量的银元,带走了大量的中国的灿烂文化。
第45窟
一佛 二弟子 二菩萨 二天王
第45窟
一佛 二弟子 二菩萨 二天王
敦煌328窟初唐彩塑 阿难
敦煌45窟唐彩塑 迦叶源自敦煌45窟胁侍 菩萨与弟子像 中的阿难
敦煌鸣沙山和月牙泉
莫高窟在元代以后已很鲜为人知, 几百年里基本保存了原貌。但自藏经洞 被发现后,随即吸引来许多西方的考古 学家和探险者,他们以极低廉的价格从 王圆箓处获得了大量珍贵典籍和壁画, 运出中国或散落民间,严重破坏了莫高 窟和敦煌艺术的完整性。
敦煌254窟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图 在一个结构严密的独幅画面 上,围绕着王太子舍 身饲虎勇于自我牺牲这个主题,批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故事的主要人物反复出出, 不断深化它所要宣扬的主题。再加上它以深棕色为主调,错综着青、绿、灰黑、白等冷色, 构成了一种严肃沉重、阴森凄厉的气氛,使人看了透不过气来。象这样一种用极其残酷的 方式,以自身去喂一只饿虎的故事,显然是因宗教宣传需要而编造出来的一种宗教神化。
作业: 查找我国四大石窟的相关 资料,总结出你对我国的石窟艺 术有了那些认识

七年级上册敦煌莫高窟

七年级上册敦煌莫高窟
主要特征:泥塑、彩绘
主要包括:佛、菩萨、弟子、天王、 力士、飞天和供养人。
敦煌彩塑
由于各个时期的政治、 经济、文化背景不同,其 艺术风格也各具特点。
欣赏莫高窟第45窟中主要彩塑塑像。




阿 难
小 弟 子
清秀年轻,多闻第一。
迦 叶
大 弟 子
清瘦深沉,饱经风霜。
第45窟中7尊彩塑,请学生按自己的理解摆放位置。
图为一佛、二菩萨、二天王、二弟子。
敦煌石窟内彩塑的布局特点:多以群雕出现,一般是 三尊、五尊、七尊。以佛为中心左右对称、有主有次、紧 凑而亲近。
整体塑像按佛界等级身份排列有序、疏密得当,气韵 生动、形神逼真、文武双全、刚柔兼备,色彩绚丽和谐, 是盛唐彩塑艺术之精品。
石窟雕像被限定在一个固定的空间里,为了使前来礼佛 者感到亲切,表示愿意与之交谈,故佛像目光比较固定,凝 视一个方向,一般都集中在礼佛者下跪的地方,好像在专心 倾听礼佛者的诉说。
莫高窟藏经洞的 发现是20世纪中国考 古的十大发现之一。
在彩塑林立壁画无数的莫 高窟中,沿着历史的足迹,做 一翻艺海巡游吧。
敦煌彩塑
莫高窟彩塑现存魏至宋彩 塑3400余身。这些塑像中有高 达33米的雄伟浑厚的大佛像, 也有10余厘米的精巧的小菩萨 像。其艺术精品的数量,名列 我国石窟首位。
敦煌彩塑
第305窟 帝释天飞 隋代
第305窟 帝释天飞 隋代
第321窟 凭栏天女 初唐
六位婀娜多姿、 衣饰华丽的天女凭栏 俯视下界,有的凝神 注目,有的窃窃私语, 虽说是神仙,却体现 了浓郁的人间气息, 为唐代壁画上乘之作。
第329窟 (龛顶北侧) 乘象入胎 初唐
第329窟 (龛顶南侧) 夜半逾城 初唐

七年级美术上册 敦煌莫高窟——石窟艺术的宝库(自学)教案1 人美版

七年级美术上册 敦煌莫高窟——石窟艺术的宝库(自学)教案1 人美版

石窟艺术的宝库(自学)第一课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一、教材分析:;本课以敦煌莫高窟为重点,了解和学习敦煌莫高窟的彩;二、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A.应知:认识敦煌艺术是由;(2)隐性内容与目标:A.充分感受我国石窟艺术的;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对敦煌莫高窟彩塑和壁画的主要艺术成就;(2)难点:对石窟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与情感;教材:人美版义第一课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一、教材分析:本课以敦煌莫高窟为重点,了解和学习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并链接我国其他的著名石窟。

从石窟艺术追溯佛教的起源,从对雕塑、壁画艺术的欣赏,引申到对当时社会历史、文化的了解,对宗教文化的了解;同时通过敦煌石窟藏经洞遭遇外国所谓探险家的掠夺,致使大批国宝四处流散的事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懂得艺术珍品的价值。

打破了以往单纯介绍作品的美术特征的局限,把敦煌放在特定的文化情境中,以便更好的理解敦煌艺术,同时对当时社会的文化产生认识,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认识和学习石窟艺术。

二、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A.应知:认识敦煌艺术是由石窟建筑、彩塑艺术和壁画艺术共同组成的佛教艺术的宝库,这三者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补充。

既有各自不同的鲜明特色,又有紧密相关的内在联系。

B.应会: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佛教传入与敦煌石窟的兴建。

对敦煌石窟有代表性的造像的形象塑造与艺术效果进行分析。

(2)隐性内容与目标:A.充分感受我国石窟艺术的伟大成就,感受我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

认识敦煌作为石窟艺术宝库的价值,认识到艺术品的珍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对敦煌莫高窟彩塑和壁画的主要艺术成就的认识。

(2)难点:对石窟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与情感的感悟。

教材:人美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16册第一课课型:欣赏、评述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1)认识敦煌艺术是由石窟建筑、彩塑艺术和壁画艺术共同组成的佛教艺术的宝库。

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二课敦煌莫高窟

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二课敦煌莫高窟

课时计划授课日期:年月日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讲了什么是美术,美术包括那些范围,我想请一位同学来说说什么是美术?生:美术就是创造美的技术。

师:好,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那么美术包括了那些范围呢?生:包括服装设计、广告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设计、室内设计、美容美发设计、工业设计、实用设计、包装设计等等。

(二)新课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第二页,看看敦煌莫高窟下面的小字,红色的小字写的什么?生:自学。

师:这节课主要是同学们自学,老师作一些简单的介绍和讲解。

现在同学们认真的看一下第一小节,看看敦煌莫高窟经历了多少年,现存的洞窟有多少个?同学们认真的看,等一下老师要提问。

(2分钟)阅读师:同学们看完了没有,看完的请举一下手,老师看看有多少人看完了,好,都看完了,现在开始提问,敦煌莫高窟一共经历了多少年?生:一千多年师:现存的洞窟有多少个?生:325个师:那一年被列为世界保护遗产生:1987年师,好,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敦煌莫高窟自秦朝开始以来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历史,虽然经历了很多的磨难,但现存洞窟有735个,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3000余身,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不仅是我国古代的艺术宝库,也是世界古代艺术的宝库。

以上内容同学们要了解一下,作为中国人,对于我们自己的文化要有一定的认识,以免贻笑大方。

下面我们来说说什么是石窟艺术,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二页左下角的文字和图片,(2分钟)阅读师:现在我请个同学来说说石窟艺术主要包括那三种类型?知道的同学请举手,好,这位同学来说一说。

生:石窟艺术主要包括建筑、雕塑、壁画。

师:这位同学回答的非常好,石窟艺术是随着佛教由西域传入我国的,所以同学们看到的石窟艺术都是与佛教有关的,那位同学来说说,除了敦煌莫高窟以外,还有哪里有石窟艺术?生:还有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对,那么什么是石窟呢?它主要的用途是什么呢?其实石窟就和同学们所在的教室一样,都是用于学习的场所,只是教室是同学们学习科学文化的地方,而石窟是和尚学习佛教文化的地方。

2022—2023学年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导学课《敦煌莫高窟 》课件

2022—2023学年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导学课《敦煌莫高窟 》课件
敦煌莫高窟
汇报人姓名
2 0 2 2 / 11 / 1 0
同学有谁能说一说九色鹿的故事
讲述了一个善恶有 报的佛教故事。
动画中的形象
对比 一下,是 不是非常 相似。
壁画中的形象
01 敦煌的地理位置及环境
位于中国西部甘肃省河西走廊 西端的历史文化名城——敦煌,迄 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汉唐时代 的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连结 中西交通的咽喉之地。
藏经洞
王圆禄道士的 偶然发现,才使 这批稀世奇珍重 见天日。
藏经洞
1907年5月21日,斯坦因在莫高窟安营扎寨。 斯坦因在1907年5月23日日记中记录说:“据王 (圆禄)说,现在甬道墙面上遍绘的这层壁画, 也曾覆盖了被隐藏起来的入口。最初,是一条裂 缝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当打穿了灰泥屏墙后,便 发现了一间装满写本捆子的小室。”这是斯坦因 最早记录下来的王圆禄关于藏经洞发现过程的自 述。
02 敦煌石窟
敦煌石窟
敦煌石窟是举世闻名的四大石窟之一,又名莫高窟,千佛 洞,位于敦煌东南25公里处的鸣沙山东麓崖壁上。
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 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融建筑、彩塑、壁画为一体形成巨大的规模。 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 2415尊,这里融汇了多民族的文化精粹,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 最完整、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有“丝路明珠”之称。
莫高窟的彩塑多属 佛教人物及其修行涅盘 事迹的造像。因为莫高 窟的岩质疏松,无法进 行雕刻,工匠们用的是 泥塑。唐朝以前的泥塑 在其它地方很少保存下 来,因此莫高窟的大量 彩塑更为珍贵难得。
欣赏
欣赏
03 藏经洞
藏经洞
战乱年代,和尚们为逃 避战火,将大批文书集中秘 密地贮藏在一洞中,并砌墙 密封洞口,巧妙伪装,使得 藏经洞中的秘密长期无人知 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敦煌的地理位置
位于中国西部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的历史文化 名城——敦煌,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汉唐时 代的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连结中西交通的咽 喉之地。
在东西文化不断交融过程中,产生了以莫高窟 为代表的一批佛教石窟。
敦煌的气候干燥
大漠孤烟直……
西出阳关无故人
春风不度玉门关
汉长城
鸣沙山 月牙泉
这尊佛像是否就是 课本上的那个菩萨像?
不是。 即使对称的两尊佛像,也 用不同的手势变化来打破单调 、机械之感。
例:第328窟中左右对称的两尊彩塑 盛唐
思考:这尊彩塑塑造的是男子还是女子?
第194窟 菩萨 盛唐
第1594窟 菩萨
中盛唐
第194窟 菩萨 盛唐
对比同一时期的绘画作品 《簪花仕女图》
莫高窟藏经洞的 发现是20世纪中国考 古的十大发现之一。
在彩塑林立壁画无数的莫 高窟中,沿着历史的足迹,做 一翻艺海巡游吧。
敦煌彩塑
莫高窟彩塑现存魏至宋彩 塑3400余身。这些塑像中有高 达33米的雄伟浑厚的大佛像, 也有10余厘米的精巧的小菩萨 像。其艺术精品的数量,名列 我国石窟首位。
敦煌彩塑
王圆禄道士的偶然 发现,才使这批稀世奇 珍重见天日。
藏经洞,内藏古代公私文书约五万余卷、幡绢绘画数百件 ,以及少量的法器杂物。
内容涉及到天文、历法、医药、地理、军事、宗教、民俗 、民族、文学、曲艺、音韵、舞蹈、绘画、书法、农业、水利 、畜牧、建筑、交通、等等,范围之广,几乎无所不包。其价
值无与伦比,被学术界誉之为“古代学术的海洋”。
莫高窟现存492个洞窟 ,内有彩塑2400多身、壁 画45000多平方米、唐宋木 构窟檐6座。堪称佛教艺术 的圣地,为研究中国佛教 史、文化史和艺术史提供 了极其宝贵的史料。
藏经洞的发现
战乱年代,和尚们为逃避战火,将大批文书集中秘密地 贮藏在一洞中,并砌墙密封洞口,巧妙伪装,使得藏经洞中 的秘密长期无人知晓。
第321窟 飞天 初唐
理想的佛国天境中 ,天乐“不鼓自鸣”。 飞天长带飘逸,徐徐下 飞,色彩宁静,气氛和 谐。
第329窟 飞天 初唐 飞天埋头伸臂双腿后蹬,似游泳般向下潜冲,造型独特
,姿态舒展。
第329窟 藻井图案 初唐
美丽的莲 花,华丽的垂 曼,千姿百态 的飞天朝同一 方向飞旋于藻 井内外,意境 非凡,为莫高 窟唐代艺术之 代表作品。
由于敦煌石窟开凿于砾岩之上,石质很差,不适 宜直接雕刻佛像。
聪明的古代匠师便在开凿好的洞窟壁上,因地 制宜地采用壁画和雕塑彩绘两种艺术手段,创造出 瑰丽多姿的艺术品,被世人称为佛教艺术的殿堂。
1987年,敦煌石窟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 《世界遗产名录》,成为 世界级的文物保护单位。
敦煌,这颗丝绸之路 上的明珠,在中国乃至全 世界佛教石窟艺术史上放 射出璀灿的光芒。
产品包装
飞天形象被广泛应用在包装设计、展示设计、 影视作品等地方。
环境雕塑
在2008年中央台春晚上,舞蹈《飞天》给观众献上了一场视觉盛宴。
自学欣赏
第112窟壁画《西方经土彩绘
主要包括:佛、菩萨、弟子、天王、 力士、飞天和供养人。
敦煌彩塑
由于各个时期的政治 、经济、文化背景不同, 其艺术风格也各具特点。
欣赏莫高窟第45窟中主要彩塑塑像 。




阿 难
小 弟 子
清秀年轻,多闻第一。
迦 叶
大 弟 子
清瘦深沉,饱经风霜。
第45窟中7尊彩塑,请学生按自己的理解摆放位置 。
人民美术出版社 义务教育教科书
第十三册
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动画片
请同学思考: 1、这个动画片是根据什么故事改编而成?
出自哪里? 2、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九色鹿》
根据敦煌壁画《鹿王本生》故事改编
讲述了一个善恶有报的佛教故事
壁画中的鹿王形象
壁画中还有我们熟知的佛教故事
唐僧取经 西夏 榆林窟第2窟 《西游记》成书之前 ,该题材已广泛流传 于民间,“玄奘”“ 行者”“白龙马”等 形象已出现在壁画中 ,栩栩如生。
唐代菩萨像的特点: 体态丰满、双手纤细、眉毛修长、
腰系棉裙,女性化特征明显。
早期的佛像全都雕刻成男子的相貌, 但后来菩萨渐渐的女性化特征明显。为了 不违反佛国人物无性别之说,在菩萨嘴唇 上画了蝌蚪似的胡子。
第14窟 观音 唐
壁画中的菩萨 和观音也被画上了 蝌蚪似的胡子。
第14窟 菩萨 唐
第14窟 观音 唐
请观看一段动画片
第320窟 飞天 盛唐
飞天
《胜利女神》
无翅膀——有翅膀 平面——立体 柔美——健美 轻盈——厚重 线条——体积
第249窟 双飞天 西魏
飞天造型优美,
比例适度,体态轻盈
,上下呼应,动态强
烈,色彩淳朴,对比



第305窟内景 隋代
(一佛四弟子塑像为清代绘塑 )
隋代飞天造型,富于 动感,行云流水,彩带飘 扬,有“天衣飞舞,满壁 风动”的感觉。
唐僧取经
唐僧取经 西夏 榆林窟第3窟
敦煌 这些精美的壁画出自佛教艺术圣地——
敦煌石窟,包括莫 高窟、榆林峡、西千佛 洞、东千佛洞及周围一 些庙等石窟群。其中莫 高窟不仅是敦煌石窟的 主体,也是我国最大的 石窟群,因此,一般提 到“敦煌石窟”既专指 莫高窟。
敦煌概述 初识莫高窟 莫高窟彩塑 敦煌的飞天 自学 小结
图为一佛、二菩萨、二天王、二弟子。
敦煌石窟内彩塑的布局特点:多以群雕出现,一般是 三尊、五尊、七尊。以佛为中心左右对称、有主有次、紧 凑而亲近。
整体塑像按佛界等级身份排列有序、疏密得当,气韵 生动、形神逼真、文武双全、刚柔兼备,色彩绚丽和谐, 是盛唐彩塑艺术之精品。
石窟雕像被限定在一个固定的空间里,为了使前来礼佛 者感到亲切,表示愿意与之交谈,故佛像目光比较固定,凝 视一个方向,一般都集中在礼佛者下跪的地方,好像在专心 倾听礼佛者的诉说。
第305窟 帝释天飞 隋代
第305窟 帝释天飞 隋代
第321窟 凭栏天女 初唐
六位婀娜多姿、 衣饰华丽的天女凭栏 俯视下界,有的凝神 注目,有的窃窃私语 ,虽说是神仙,却体 现了浓郁的人间气息 ,为唐代壁画上乘之 作。
第329窟 (龛顶北侧) 乘象入胎 初唐
第329窟 (龛顶南侧) 夜半逾城 初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