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历史岳麓版选修1学案:第10课 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一10【教学设计】《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同步练习课程标准对本课没有做具体要求,可作为第13课“俄国农奴制改革“的铺垫。
【知识与能力目标】1.从总体上把握彼得一世改革前国内外形势,充分认识改革的必要性及紧迫性。
2.分析改革的内容,认识其移植西方文明、开展欧化改革的特点。
3.通过分析改革者的阶级性,认识改革虽然处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但性质却是封建性质改革。
【过程与方法目标】1.结合教材分析彼得一世改革的原因,加深对彼得一世改革内容的理解。
2.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系统归纳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体会改革是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落后制度的重要途径。
2. 体会彼得一世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3. 认识政治改革对社会前进和历史发展的重大推动促进作用。
【教学重点】17世纪末俄国社会状况与彼得一世改革的关系。
【教学难点】彼得一世改革的措施及影响。
多媒体课件等【导入新课】通过俄罗斯圣彼得堡的青铜骑士雕像以及普京对彼得大帝的赞美来引出本课时的主人公彼得一世的传奇故事。
【课文讲解】时代的要求1.改革的必要性(1)社会状况:17世纪末,西欧各国发展迅速,而俄国基本上还是一个闭塞落后的内陆国家。
(2)国际环境:瑞典和土耳其分别在北方和南方控制着俄国通向西欧的通道。
(3)面临任务:俄国的当务之急就是打通与西欧强国交流的入海口,夺取瑞典人控制的波罗的海和土耳其人掌握的黑海,打开通向欧洲的海路。
2.改革的可能性(1)1689年,彼得一世正式掌握了大权。
(2)1697-1698年,彼得一世微服出访西欧,进一步了解了国际形势。
3. 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1)改变俄国落后面貌、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
(2)服务于侵略扩张,为了打通入海口,扩大疆域。
(3)其根本目的在于巩固封建专制统治。
移植西方文明1.军事改革(1)按照欧洲方式改造俄国军队,实行征兵制,贵族、农民都要服兵役。
(2)重视发展海军,建立起一支庞大的军队。
2.经济改革目的:满足军队经费的需要。
第10课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岳麓书社版选修一教案

第10课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岳麓书社版选修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背景、内容和影响;2.掌握列弗·托尔斯泰对彼得一世改革的评价;3.分析彼得一世改革对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背景;2.彼得一世的改革内容;3.彼得一世的改革影响;4.列弗·托尔斯泰对彼得一世改革的评价。
三、教学步骤1. 课前预习让学生事先阅读教材有关彼得一世的改革的内容,理解彼得一世为什么推行改革,以及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2.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俄国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如伊凡雷帝、叶卡捷琳娜二世等,铺垫彼得一世时代的背景,激发学生对彼得一世改革的兴趣。
3. 课堂讲授(1)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背景彼得一世自幼就对西方先进文明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去了荷兰、英国等国学习造船、制造等技术。
回国后,他通过推行一系列改革,力图将俄国引向世界先进文明的行列。
(2)彼得一世的改革内容彼得一世的改革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改革。
具体包括:1.改革农业和手工业,促进工业化;2.建立现代海军和陆军,促进国防建设;3.改变官僚制度和法律制度,推进政治体制改革;4.推行西式教育,开展科学研究,促进文化交流。
(3)彼得一世的改革影响彼得一世的改革对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具体包括:1.推进俄国向现代化建设转型;2.加强了俄国的国防能力;3.促进了俄国工业和商业的发展;4.推进了俄国的现代化教育和科技研究;5.促进了俄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
(4)列弗·托尔斯泰对彼得一世改革的评价列弗·托尔斯泰认为,彼得一世的改革虽然促进了俄国的现代化建设,但却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他认为,彼得一世的改革是通过暴力和强力实施的,使得俄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受到了严重破坏,失去了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彼得一世的改革对俄国的具体影响,以及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三单元第10课《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教学设计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三单元第10课《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教学设计《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教学设计2019年2月5日周一我们历史《历史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研究》课题组举行了一次公开课观摩活动,由我讲了一节课以便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促进我们的研究活动。
我讲的是岳麓版选修课《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之所以选择这节课是因为本节课讲述的是当今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国家俄国走向开始崛起的第一步是如何的艰难,对学生们理解今天俄国的政治与形势有着重要帮助作用。
其次,彼得一世在改革中面对国内外重重阻力毫不妥协坚持推进改革直至取得成功的精神和对国家民族深切的爱与使命感尤其值得我们敬佩。
再次,本课对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非常具有提升作用。
在导课时,我借用了俄国硬汉“普京大帝”的形象,以他对彼得大帝的崇拜自然引出本节课内容,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当时俄国的落后面貌得出结论只有改革俄国才有出路。
采用分组的形式由学生自主学习改革的四方面具体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改革结果的学习注重辩证地分析改革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让学生认识到一个国家的改革是需要付出代价才能有所成就的。
引导学生认识在我们国家复兴过程中我们每个人的使命和责任,激发发奋努力的决心。
《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教学设计《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教学设计课题《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年级高三科目历史课型新授课长安区第十中学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思考并回答:彼得一世在位期间进行改革,改变了俄国落后面貌,使俄国成为欧洲强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思考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学生对本课容进行概括总结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找出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讲授新课一、时代的要求--改革的背景1、改革的必要性2、改革的可能性探究一:彼得一世改革面临怎样的社会背景?展示俄国地图。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老师有针对性的进行点拨和引导。
高中历史 第10课 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教案 岳麓版选修1

彼得一世改革课标要求:课程标准对本课没有做具体要求,可作为第13课“俄国农奴制改革“的铺垫。
本课重点: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本课难点: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一、时代的要求——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必要性:1、17世纪,西欧各国发展,闭塞落后;2、当时还处于内陆的俄国急于打开通向欧洲的南北海路;可能性:3、1689年,正式掌权;4、彼得一世的使其深谙国际形势。
二、移植西方文明——彼得的改革措施1、军事改革:2、经济改革:3、政治改革:4、文化教育与生活习俗改革:三、俄罗斯帝国崛起——改革的影响1、性质:农奴主推行的自上而下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性改革。
2、改革存在的不足(局限性):①改革仅限于学习西方的技术文明和生活方式,并没有学习西方制度;②手段的过于野蛮和粗暴(镇压近卫军;处死太子);③农民没有从中得到任何利益;(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征兵和征调劳工)④从长远看,改革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改革后的俄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
3、改革的积极意义:①取得巨大成效,俄国跻身于欧洲强国的行列,改变了欧洲原有的政治格局;②宣告了强大的俄罗斯帝国的正式诞生;③客观上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彼得一世改革背景社会经济发展落后于西欧国家;彼得亲政后立志变革俄国局面的信心时间 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康熙在位)措施军事、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和社会习俗等影响局限:手段野蛮;剥削农民;对外扩张;强化农奴制;巩固专制。
积极:增强了军事实力,跻身于强国行列,推动了社会进步。
性质沙皇进行的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的改革思考题:如何理解改革既促进又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鼓励开办手工工场、推行重商主义、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工商业。
阻碍:通过强化农奴制来为手工工场提高劳动力。
首先,农奴制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阻碍自由劳动力的形成。
其次,已被资本主义企业雇佣的工人,按其社会地位说,大部分是代役租农民,他们须向地主交纳货币地租,因而在他们的工资中,除最低生活费外,还必须包括地租的数额。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西方早期的改革第10课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导学案岳麓版选修1

第10课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温馨提示学习本课,可为学习1861年改革作铺垫。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全面把握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措施及影响。
在学习时,应认识到农奴制在当时还非常适合俄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彼得一世的改革一方面改变了俄国落后状态,使俄国迈入欧洲强国的行列;另一方面加强了俄国的农奴制度。
俄罗斯哲学家别尔嘉耶夫说:“彼得大帝的改革完全是不可避免的,以前的进程为其做了准备,同时,它又是带强制性的上层革命……彼得大帝的改革对人民是如此巨大的痛苦,但没有彼得的强制性改革,俄罗斯就不能完成自己在世界历史中的使命,也不能在世界历史上获得自己的发言权。
”那么,彼得大帝究竟进行了怎样的改革,为俄国的历史发展作出了什么重大贡献?他的改革在历史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知识点1 改革的背景1.改革成为时代的要求01内陆国家。
(1)17世纪末,西欧各国发展迅速,但俄国还是一个闭塞落后的□02瑞典和土耳其分别在北方和南方控制着俄国通向西欧的通道。
俄国要想改变落(2)强邻□后的面貌,跻身于强国之林,当务之急就是打通与西欧强国交流的入海口,打开通向欧洲的海路。
2.彼得一世登上政治舞台031689年,彼得一世正式掌握了大权。
(1)□(2)彼得一世访问了荷兰、英国等国后,进一步了解了国际形势,决心推行□04改变落后面貌的改革。
特别提示彼得一世改革有改变落后面貌,跻身强国之林的一面,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又有服务于侵略扩张的一面,为了打开出海口,扩大疆域,这又不利于欧洲的稳定。
其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专制统治。
做一做1 彼得一世改革的有利条件是( )①正式掌握了俄国统治权②亲自接触了西方先进文化③进一步了解了国际形势④认识到废除农奴制的必要A.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 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均为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而④是19世纪中期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背景,故选A项。
知识点2 改革的措施1.军事改革(1)按照欧洲方式改造俄国军队,实行□05征兵制,贵族、农民都要服兵役。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三单元第10课《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教案

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教案〕一、学习目的:1.简述彼得一世改革的历史背景。
2.概述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
3.认识彼得一世改革与俄罗斯帝国建立的关系。
二、课标解读:1.从总体上把握彼得一世改革前国内外形势,充分认识改革的必要性及紧迫性。
2.分析改革的内容,认识其移植西方文明、开展欧化改革的特点。
3.通过分析改革者的阶级性,认识改革虽然处在资本主义开展的时代,但性质却是封建性质改革。
三、授课过程导入:他是谁?他被俄国参政院封为“全俄罗斯大帝〞和“祖国之父〞。
恩格斯评价他为“真正的伟人〞。
俄国著名的思想家赫尔岑评论说:在他野兽般的巨掌中有俄罗斯的将来。
在克里姆林宫普京办公室唯一的画像是他,在历史名城圣彼得堡诞生300周年庆贺活动上,普京总统饱含深情的说:“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他。
〞他就是俄国历史上最出色的沙皇——彼得大帝有人说,俄国的缔造是由于一个人的意志——彼得大帝的意志。
那么彼得大帝是怎样“以一人之力重塑一个民族、缔造一个国家的〞?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
对一场改革的学习,一般从哪几个方面?板书:背景〔为什么改〕内容〔怎么改〕影响〔改的怎么样〕〔一〕时代的要求——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必要性和可能性〕1.17世纪,西欧各国开展迅速,俄国闭塞落后。
西欧的开展:荷兰在17世纪称霸海洋,英国在17世纪完成政治变革,牛顿对宇宙的认识带动科学的开展,法国在路易十四的带着下17世纪中叶称为西欧首强,法国文化艺术繁荣,巴黎称为时尚中心。
俄国的落后:〔1〕军事上没有海军只有陆军;〔2〕经济上只有21个手工工场;〔3〕政治上部门职责不清,贪赃枉法,地方权力成为独霸一方的小沙皇;〔4〕识字率最高的莫斯科,识字的居民只占23.6%。
〔百人之中识字的不超过三人〕2.俄国急于控制波罗的海、黑海,翻开通向欧洲的海路。
油画 ?初见波罗的海的彼得?俄国需要的是水域。
这句话……成了他〔即彼得〕一生的座右铭。
——马克思出海口:一个国家的入海通道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力量。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第10课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课件岳麓版选修1

情境导入 鉴于农奴制下的俄国缺乏自由劳动力,他(彼得 一世)下令把乞丐编入工场。但是更重要的措施 是:1721 年他下令允许商人购买农奴,以便手 工工场使用农奴劳动。这样的农奴在人身方面 仍是不自由的,在人格上依附于工场主。此外, 他也鼓励地主开设工场,用自己的庄园上的农 奴进行生产。
列宁认为彼得一世改革是“跳出落后圈子的 一种独特的尝试”。这里的“独特”是指( )
A.经济上采用资本主义,政治上加强封建主义 B.采用资本主义的某些成果和方式强化封建制度 C.用资本主义制度强化君主专制统治 D.用对外军事扩张带动国内相关经济的发展 解析:彼得一世改革是农奴主实行的自上而下的封建改 革。目的是改变俄国落后面貌,以巩固沙皇专制,是强化了封 建统治。A、C项表述不准确,D项与题意无关。 答案:B
2.经济:鼓励私人开办企业,凡开办工厂的厂主有权向 贵族购买___农__奴___充当劳动力。实行_重__商__主__义___,保护关税, 增添新税种,国家的收入由此提高了三倍。
3.政治:大力加强_中__央__集__权___。中央设立最高权力机关 ___参__政__院_____,直属沙皇,地方各省设___总__督___,直接听命于 沙皇;废除旧贵族凭_出__身__和__血__统___享受高官厚禄的特权。
对改革的评价
1.积极 (1)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俄国的国力不断壮大,打败了强 敌瑞典,夺取了_波__罗__的__海___出海口及其沿岸地区。取得了对欧 洲事务的发言权,跻身于欧洲强国的行列。 (2)俄国参政院封彼得一世为“全俄罗斯大帝”和“祖国之 父”。俄国国号正式改为__俄__罗__斯__帝__国__。 (3)彼得一世在西方文明的挑战面前,奋起应对,努力把 __西__欧____的文明移植到俄国来。 2.局限:改革后的俄国仍然是一个__封__建__农__奴__制__国家, 并走上了_对__外__扩__张___的道路。
【岳麓版】历史选修一:第10课《俄国彼得一世改革》教学案设计

导入:在克里姆林宫普京办公室唯一的画像是彼得大帝,在历史名城圣彼得堡诞生300周年庆祝活动上,前俄罗斯总统普京曾饱含深情的说:“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
”(接着看课本小字)在这幅著名的肖像画中,面相暴烈的彼得一手持剑、一手拿着世界地图,显然这位君主拥有和需要的就是这两项——世界眼光和铁血手腕。
一、时代的要求——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1.17世纪,西欧各国发展迅速,俄国闭塞落后;(荷兰在17世纪称霸海洋,英国在17世纪完成政治变革,牛顿对宇宙的认识带动科学的发展,法国在路易十四的带领下17世纪中叶称为西欧首强,法国文化艺术繁荣,巴黎称为时尚中心)问题:17世纪末俄国落后有哪些表现:(1)军事上没有海军只有陆军;(2)经济上只有21个手工工场;(3)政治上部门职责不清,贪赃枉法,地方势力成为独霸一方的小沙皇;(4)识字率最高的莫斯科,识字的居民只占23.6%。
(100人之中识字的不超过三人)17世纪的沙皇俄国是一个封建落后的农奴制国家。
它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同时期的西欧国家,当荷、英等国已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时候,俄国的封建农奴制却继续发展。
阻碍俄国的进步。
当时俄国的土地制度是封建大土地所有制,土地为皇室、贵族、教会和国家所有。
17世纪中叶,农奴占全国人口的90%以上,农奴按其依附的对象分为三类:再贵族地主、修道院、教会土地上的农奴称为私有农奴,在国家土地上的农奴称为国家农奴,依附于沙皇宫廷土地的农奴称为宫廷农奴。
农奴被强制固定在地主庄园里,世世代代依附于地主,没有人身自由,地主可以把他们加以买卖或转赠。
农奴从地主那里领取一小块份地,为地主服劳役,此外还必须向地主缴纳各种实物地租,不服劳役者须缴纳代役租。
俄国农业的生产方法十分落后,在社会经济成分中,家庭手工业占重要地位。
到17世纪末,俄国也只有21个手工工场,主要使用农奴劳动,雇工很少。
图拉是当时俄国工场手工业最发达的地区,1660年,这里总共7个铁工场中只有119人,其中一半是外国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课程标准学习目标
本课无课标要求认识彼得一世改革的意图、性质和特点。
理解彼得一世改革的历史进步性。
一、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时代的要求
1.改革的必要性
(1)17世纪末,西欧各国发展迅速,而俄国基本上还是一个闭塞落后的内陆国家。
(2)强邻瑞典和土耳其分别在北方和南方控制着俄国通向西欧的通道。
(3)俄国要想改变落后的面貌,跻身于强国之林,当务之急是打开通向欧洲的海路。
2.改革的可能性
(1)1689年,彼得一世正式掌握了大权,立志改革。
(2)1697-1698年,彼得一世微服出访西欧,增长了见识,扩大了视野,进一步了解了国际形势。
[深度点拨]辩证地认识彼得一世改革的意图
(1)彼得一世改革有改变俄国落后面貌、跻身于世界强国的一面,这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
(2)但是彼得一世改革又有服务于侵略扩张的一面,改革是为了打通入海口,扩大疆域,而这又不利于欧洲的稳定。
(3)其根本目的在于巩固封建专制统治。
二、移植西方文明
1.改革措施
(1)军事方面
①按照欧洲方式改造俄国军队,实行征兵制。
②重视发展海军,建立庞大军队。
(2)经济方面
①目的:满足军队经费的需要。
②措施:鼓励私人开办企业,规定工厂主有权向贵族购买农奴充当劳动力;实行重商主义,保护关税,增添新税种。
(3)政治方面:加强中央集权。
①在中央设最高权力机关参政院,直属沙皇。
②在地方设立直接听命于沙皇的总督。
③废除旧贵族特权,选拔人才。
(4)文化教育
①引进西欧的文化教育体系。
②派遣留学生到欧洲学习。
③推行西方的文明生活方式。
2.推进改革的手段
(1)强迫贵族子弟到一定年龄必须上学,不毕业就不准结婚或进军队服役;不服从命令的,就剥夺其特权。
(2)严厉镇压保守势力近卫军的反叛,将叛乱者全部处死,并处死了太子,加强了沙皇的权威。
3.存在问题:强迫农民当兵或征调农民服徭役,加重农民的负担,对农民非常残暴。
[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69,思考:
你如何理解这种评价?
提示彼得一世为了推广一套“全盘西化”的改革措施,不惜用残酷粗暴的手段,但就是这些粗暴的手段,使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并使俄罗斯帝国跻身于欧洲强国的行列。
三、俄罗斯帝国的崛起
1.积极作用
(1)俄国国力增强,成为欧洲强国。
(2)大力移植西欧文明,促进了俄国社会的进步。
2.局限性
(1)改革后俄国仍然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
(2)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深度点拨]尽管彼得一世改革促进了俄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它毕竟是封建王朝推行的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封建生产关系,因而是封建性质的改革。
1.17世纪末,促使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之一是夺取瑞典人控制的波罗的海和土耳其人掌握的黑海,打开通向欧洲的海路。
2.彼得一世的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俄国取得了对欧洲事务的发言权,跻身于欧洲强国的行列。
3.彼得一世改革增强了俄国的国力,但改革后的俄国仍然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并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重点知识评价彼得一世改革
史料一17世纪末,俄国只有21个手工工场,主要使用农奴劳动。
中央政务由按沙皇意愿设置的几十个部门负责,职责不清,效率低下,贪赃枉法盛行。
地方的“督军”权力广泛,往往成为独霸一方的小沙皇。
①当时的俄国只有陆军,没有海军。
士兵一面当兵,一面还从事手工业和做买卖。
文化教育受教会控制,学校数量很少。
全城识字率最高的莫斯科,识字的居民也只占人数的23.6%。
史料二18世纪中期,俄国的②手工工场大有增加,俄国的贵族开始建立手工工场,手工工场中广泛使用农奴劳动。
——《世界近代史资料选辑》史料三正如俄罗斯哲学家别尔嘉耶夫所说:“彼得大帝的改革完全是不可避免的,以前的进程为其做了准备,同时,它又是带强制性的上层革命……彼得大帝的改革对人民是如此巨大的痛苦,但没有彼得的强制性改革,俄罗斯就不能完成自己在世界历史中的使命,③也不能在世界历史上获得自己的发言权。
”
①指当时俄国军队不建全,管理松散。
②“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早期阶段劳动社会化的一种基本形式,它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③意指通过彼得一世的改革,俄国取得了对欧洲事务的发言权,跻身于欧洲强国的行列。
(1)根据史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彼得大帝的改革完全是不可避免的”。
提示彼得大帝改革是时代的要求。
17世纪末,西欧各国发展迅速,而俄国却还是一个闭塞落后的内陆国家。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史料二中“手工工场大有增加”的原因。
提示彼得大帝鼓励私人开办企业,规定工厂主有权向贵族购买农奴充当劳动力。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彼得大帝的改革对人民是如此巨大的痛苦”?
提示彼得一世在推行改革的过程中,增添许多新税种,强迫农民终身当兵等措施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对农民非常残暴。
彼得一世改革的性质和特点
(1)性质
①改革的基本性质是封建性改革。
改革的阶级基础是贵族地主和商人;宗旨是强化沙皇专制统治;改革只是对旧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某些领域的调整和完善。
②改革带有资本主义色彩。
彼得一世效法西方,实行重商主义,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工商业,客观上促进了俄国工场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2)特点
①移植西方文明,全盘西化。
②未触及俄国落后的根源农奴制。
③用残暴手段推行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是历史的进步
1.从改革的背景看
(1)17世纪,英、法、荷等欧洲国家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但俄国的封建落后势力仍旧非常强大,不仅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且严重威胁到了王权。
(2)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但他们自身力量弱小,希望借助王权的庇护得到发展;彼得一世也希望借助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来加强中央集权,巩固自己的统治。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彼得一世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与资产阶级的要求相适应。
2.从改革的内容看
(1)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和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2)改革奉行的重商主义政策,在本质上是资产阶级的经济学说和经济思想。
(3)改革注重实施与本国特点相符的思想文化政策。
(4)改革注重发展军事力量,实现富国强兵。
所有这些在客观上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教材答疑·名师指津
[解析与探究](教材P70)
阅读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彼得一世改革的看法。
提示彼得一世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推动社会进步的运动,是一场渐进的社会变革,因此不可避免地会保留一些旧的社会残余。
改革的领导者彼得一世从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出发,从富国强兵的角度出发,必然会以军事技术为核心去打造强大的俄罗斯帝国。
任何社会进步都会付出代价,彼得一世为推进改革,不仅处死了太子阿里克谢等人,更重要的是以牺牲农民的利益为代价来进行改革,然而他的改革没有触动农奴制,也未改变俄国的社会性质。
总体上看,彼得一世的改革增强了俄国的军事、经济力量,使俄国由极端落后的国家变成了一个较强大的国家,因此它推动了俄国的社会进步。
[自我测评] (教材P70),\x(1.)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提示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军事上按照欧洲方式改造俄国军队,实行征兵制,重视发展海军,建立起,一支庞大的军队;经济上鼓励工商业发展,允许工场主购买农奴充当劳动力,实行重商主义,保护关税,增添新税种以确保国家收入;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选拔和任用官员惟才是举,加强沙皇的专制权力;文化教育方面,大力推行学校教育,简化文字,创办报纸,建立科学院,强迫贵族子弟接受教育;社会习俗方面,提倡西欧服饰礼仪,推行西方的文明生活方式。
2.俄罗斯帝国的建立与彼得一世的改革有什么联系?
提示彼得一世改革之前,俄国基本上还是一个闭塞落后的内陆国家,强邻瑞典和土耳其对其虎视眈眈。
经过彼得一世改革,俄国国力大增,在北方战争中不但打败了瑞典,而且还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及其沿岸地区,跻身于欧洲强国行列,取得了对欧洲事务的发言权。
彼得一世的改革对俄国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包括制度、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将俄国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因此可以说,彼得一世改革创造了俄罗斯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