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形结合思想例题分析
数形结合思想在高考解题中的应用

数形结合思想在高考解题中的应用数形结合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也是一种的思维方法。
它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历年高考重点考察的内容之一。
在运用数形结合解题时要注意以下两点:(1)“形”中觅“数”:根据形的直观性来寻求数量关系,将几何问题代数化,以数助形,使问题得到解决;(2)“数”中构“形”:根据代数问题具有的几何特征,进而发现数与形之间的关系,从而使代数问题几何化,使问题得到解决。
下面通过一些典型例题来说明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运用。
题型一、集合问题例1.已知集合A={}{}|23,|14x x B x x x -≤≤=<->或,则集合A B = 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利用数轴表示,可得{}|21A B x x =-≤<-评注:本题考查集合的基本运算,属容易题。
题型二、函数问题 例2.点P (x,y )在直线430x y +=上,且x,y 满足147x y -≤-≤,则P 到坐标原点距离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如图,直线430x y +=分别与直线14,7x y x y -=--=的交点为12(6,8),(3,4)P P --易知12||10,||5OP OP ==,故||OP 的取值范围为[]0,10评注:考查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意虽然12||10,||5OP OP ==,但||OP 的取值范围不是[]5,10。
题型三、三角问题例3函数()2)f x x π=≤≤的值域是_______________. 解析:原式可化为y ==1)x ≠ 由数形结合思想得1cos 1sin x x-+可理解为动点(sin ,cos )x x 与定点(1,1)连线斜率的取值范围,。
可求取值范围是[]0,+∞,由此可求得1)x ≠的值域为[1,0)-,当sin 1x =时,()0f x =,所以值域是[]1,0-。
(完整版)数形结合思想例题分析(最新整理)

数形结合思想例题分析
一、构造几何图形解决代数与三角问题: 1、证明恒等式:
例 1 已知 x 、 y 、 z 、 r 均为正数,且 x2 y2 z2 , z
求证: rz xy.
C
x2 r2 x2
y A
r
x
B z
分析:由 x2 y2 z2 , 自然联想到勾股定理。由 z x2 r 2 x2. 可以联想到
则 G、E、D 三点共线时,GE+ED=DG 最短。作出图形,延长 DB 至 F,使 BF//AG 且
BF=AG,连接 GF.
2
则在 Rt△DGF 中,DF=1+2=3,GF=AB=2
D
1 a Eb B
2
DG DF 2 GF 2 32 22 13
G
2
F
CE+DE 的最小值是 13.
即 a2 4 b2 1 的最小值是 13.
AB CF > AC BE
当A 90时 , AB CF = AC BE .
3 /5
数形结合思想例题分析
综上: AB CF AC BE.
小结:以上两种证明方法,分别采用了三角法与代数法,较之纯几何证法来,易于想到。
例 7 如图,在正△ABC 的三边 AB、BC、CA 上分别有点 D、E、F.若 DE BC,EF AC,FD AB 同时成立,
射影定理。从而可以作出符合题设条件的图形(如图)。对照图形,由直角三角形面积的两种 算法,结论的正确性一目了然。
证明:(略) 小结:涉及到与平方有关的恒等式证明问题,可构造出与之对应的直角三角形或圆,然 后利用图形的几何性质去解决恒等式的证明问题。
2、证明不等式:
例 2 已知:0< a <1,0< b <1. 求证
专题复习数形结合(含答案)

专题复习三数形结合I、专题精讲:数学家华罗庚说得好:“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几何代数统一体,永远联系莫分离".几何图形的形象直观,便于理解,代数方法的一般性,解题过程的机械化,可操作性强,便于把握,因此数形结合思想是数学中重要的思想方法.所谓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学问题的题设和结论之间的在联系,既分析其数量关系,又揭示其几何意义使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巧妙地结合起来,并充分地利用这种结合,探求解决问题的思路,使问题得以解决的思考方法.II、典型例题剖析例1.某公司推销一种产品,设X(件)是推销产品的数量,y (元)是推销费,图3—3—1巳表示了公司每月付给推销员推销费的两种方案,看图解答下列问题:(1)求Y1与Y2的函数解析式;(2)解释图中表示的两种方案是如何付推销费的?(3)如果你是推销员,应如何选择付费方案?Y<兀)Y1 Y2-。
2。
」600500400300200100解:(1) y1=20x,y2=10x+300. 图3-3-1(2) Y1是不推销产品没有推销费,每推销10件产品得推销费200元,Y2是保底工资300元,每推销10件产品再提成100元.(3)若业务能力强,平均每月保证推销多于30件时,就选择Yi的付费方案;否则,选择Y2的付费方案.点拨:图象在上方的说明它的函数值较大,反之较小,当然,两图象相交时,说明在交点处的函数值是相等的.例2.某农场种植一种蔬菜,销售员平根据往年的销售t每于克销售价(元)情况,对今年这种蔬菜的销售价格进行了预测,预测 5情况如图3—3—2,图中的抛物线(部分)表示这种蔬菜销售价与月份之间的关系,观察图象,你能得到关于这种蔬菜销售情况的哪些信息?答题要求:(1)请提供四条信息;(2)不必求函数的解析.解:(1) 2月份每千克销售价是3.5元;7对月份每千克销售价是0.5元;(3) 1月到7月的销售价逐月下降;(4) 7月到12月的销售价逐月上升;4321o I 1 2 3 4 5 6 7 s 9 10 11 12月份图3-3-2(5) 2月与7月的销售差价是每千克3元;(6) 7月份销售价最低,1月份销售价最高;(7) 6月与8月、5月与9月、4月与10月、3月与11月,2月与12月的销售价分别相同.点拨:可以运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增减性、对称性.最大(小)值等,得出多个结论.例3.某报社为了解读者对本社一种报纸四个版面的喜欢情况,对读者作了一次问卷调查,要求读者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版面,将所得数据整理后绘制成了如图3—3—3所示的条形统计图:个单位:人2000(1)请写出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得的一条信息;(2)请根据条形统计图中的数据补全如图3—3—4所示的扇形统计图(要求:第二版与第三版相邻,并说明这两福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图3-3-3(3)请你根据上述数据,对该报社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高中数学数形结合思想经典例题(含解析)

高中数学数形结合思想经典例题一、选择题1.已知函数f (x )=⎩⎪⎨⎪⎧3x ,x≤0,log 2x ,x>0,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函数f (x )为奇函数B .f (f (14))=19C .函数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D .函数f (x )在R 上是增函数2.已知二次函数f (x )=ax 2-(a +2)x +1(a ∈Z ),且函数f (x )在(-2,-1)上恰有一个零点,则不等式f (x )>1的解集为( ) A .(-∞,-1)∪(0,+∞) B .(-∞,0)∪(1,+∞) C .(-1,0)D .(0,1)3.函数f (x )=ln|x +cos x |的图象为( )4.设奇函数f (x )在(0,+∞)上为增函数,且f (2)=0,则不等式f (x )-f (-x )x <0的解集为( )A .(-2,0)∩(2,+∞)B .(-∞,-2)∪(0,2)C .(-∞,-2)∪(2,+∞)D .(-2,0)∪(0,2)5.实数x ,y 满足不等式组⎩⎪⎨⎪⎧x -y +2≥0,2x -y -5≤0,x +y -4≥0,则z =|x +2y -4|的最大值为( )A.2155B .21C .20D .256.已知函数f (x )=|x -2|+1,g (x )=kx .若方程f (x )=g (x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 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 ) A .(0,12)B .(12,1)C .(1,2)D .(2,+∞)7.若实数x ,y 满足|x -3|≤y ≤1,则z =2x +yx +y 的最小值为( )A.53 B .2 C.35D.128.设方程10x =|lg(-x )|的两个根分别为x 1,x 2,则( ) A .x 1x 2<0 B .x 1x 2=1 C .x 1x 2>1D .0<x 1x 2<19.已知函数y =f (x )在(0,1)内的一段图象是如图所示的一段曲线,若0<x 1<x 2<1,则( )A.f (x 1)x 1<f (x 2)x 2B.f (x 1)x 1=f (x 2)x 2C.f (x 1)x 1>f (x 2)x 2D .不能确定10.设关于x ,y 的不等式组⎩⎪⎨⎪⎧2x -y +2>0,x +m<0,y -m>0表示的平面区域内存在点P (x 0,y 0),满足x 0-2y 0=2,求m 的取值范围是( ) A .(-∞,43)B .(-∞,13)C .(-∞,-23)D .(-∞,-53)11.在△AB C 中,|AB →+AC →|=|AB →-AC →|,AB =2,AC =1,E ,F 为BC 的三等分点,则AE →·AF →=( ) A.89 B.109 C.259D.26912.设函数f (x )=(x -a )2+(ln x 2-2a )2,其中x >0,a ∈R ,存在x 0使得f (x 0)≤45成立,则实数a的值为( )A.15B.25C.12D .113.已知抛物线C :y 2=8x 的焦点为F ,准线为l ,P 是l 上一点,Q 是直线PF 与C 的一个交点,若FP →=4FQ →,则|QF |=( ) A.72 B.52 C .3D .214.已知双曲线C :x 2a 2-4y 2=1(a >0)的右顶点到其一条渐近线的距离等于34,抛物线E :y 2=2px 的焦点与双曲线C 的右焦点重合,则抛物线E 上的动点M 到直线l 1:4x -3y +6=0和l 2:x =-1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为( ) A .1 B .2 C .3 D .4二、填空题15.已知函数y =|x 2-1|x -1的图象与函数y =kx -2的图象恰有两个交点,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16.已知f (x )是定义域为R 的偶函数,当x ≥0时,f (x )=x 2-4x .那么,不等式f (x +2)<5的解集是________.17.已知变量x ,y 满足约束条件⎩⎪⎨⎪⎧x +2y -3≤0,x +3y -3≥0,y -1≤0,则F (x ,y )=log 2(y +1)+log 12(x +1)的最小值为________.18.已知直线y =x -2与圆x 2+y 2-4x +3=0及抛物线y 2=8x 的四个交点从上面依次为A ,B ,C ,D 四点,则|AB |+|CD |=________.19.已知函数f (x )=⎩⎪⎨⎪⎧-x 2+2x ,x≤0,ln (x +1),x>0.若|f (x )|≥ax ,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20.已知函数f (x )=⎩⎪⎨⎪⎧|x|,x≤m ,x 2-2mx +4m ,x>m ,其中m >0.若存在实数b ,使得关于x 的方程f (x )=b有三个不同的根,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高中数学数形结合思想经典例题解析一、选择题1.已知函数f (x )=⎩⎪⎨⎪⎧3x ,x≤0,log 2x ,x>0,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函数f (x )为奇函数B .f (f (14))=19C .函数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D .函数f (x )在R 上是增函数【答案】 B【解析】 作出函数f (x )的图象,如图所示,可知A ,C ,D 均错.f (f (14))=3log 214=3-2=19,故B 正确.2.已知二次函数f (x )=ax 2-(a +2)x +1(a ∈Z ),且函数f (x )在(-2,-1)上恰有一个零点,则不等式f (x )>1的解集为( ) A .(-∞,-1)∪(0,+∞) B .(-∞,0)∪(1,+∞) C .(-1,0) D .(0,1)【答案】 C【解析】 ∵f (x )=ax 2-(a +2)x +1,Δ=(a +2)2-4a =a 2+4>0, ∴函数f (x )=ax 2-(a +2)x +1必有两个不同的零点. 又∵f (x )在(-2,-1)上有一个零点,则f (-2)f (-1)<0, ∴(6a +5)(2a +3)<0,解得-32<a <-56.又∵a ∈Z ,∴a =-1.不等式f (x )>1,即-x 2-x >0.解得-1<x <0. 3.函数f (x )=ln|x +cos x |的图象为( )【答案】 A【解析】 因为f (0)=ln|cos0|=0,故排除C ,D ;又f (1)=ln|1+cos1|>ln 1=0,故排 除B ,选A.4.设奇函数f (x )在(0,+∞)上为增函数,且f (2)=0,则不等式f (x )-f (-x )x <0的解集为( )A .(-2,0)∩(2,+∞)B .(-∞,-2)∪(0,2)C .(-∞,-2)∪(2,+∞)D .(-2,0)∪(0,2)【答案】 D【解析】 由已知条件可以画出函数f (x )的草图,如图所示.由函数f (x )为奇函数可化简不等式f (x )-f (-x )x <0为2f (x )x <0.若x >0,则需有f (x )<0,结合图象可知0<x <2;若x <0,则需有f (x )>0,结合图象可知-2<x <0.综上可知,不等式的解集为(-2,0)∪(0,2).5.实数x ,y 满足不等式组⎩⎪⎨⎪⎧x -y +2≥0,2x -y -5≤0,x +y -4≥0,则z =|x +2y -4|的最大值为( )A.2155B .21C .20D .25【答案】 B【解析】 作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如下图中阴影部分所示.z =|x +2y -4|=|x +2y -4|5·5,即其几何含义为阴影区域内的点到直线x +2y -4=0的距离的5倍.由⎩⎪⎨⎪⎧x -y +2=0,2x -y -5=0,得B 点坐标为(7,9),显然点B 到直线x +2y -4=0的距离最大,此时z max=21.6.已知函数f (x )=|x -2|+1,g (x )=kx .若方程f (x )=g (x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 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 ) A .(0,12)B .(12,1)C .(1,2)D .(2,+∞)【答案】 B【解析】 在同一坐标系中分别画出函数f (x ),g (x )的图象如图所示,方程f (x )=g (x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等价于两个函数的图象有两个不同的交点,结合图象可知,当直线y =kx 的斜率大于坐标原点与点(2,1)连线的斜率且小于直线y =x -1的斜率时符合题意,故12<k <1.7.若实数x ,y 满足|x -3|≤y ≤1,则z =2x +yx +y 的最小值为( )A.53 B .2 C.35D.12【答案】 A【解析】 依题意,得实数x ,y 满足⎩⎪⎨⎪⎧x +y -3≥0,x -y -3≤0,0≤y≤1,画出可行域如图阴影部分所示,其中A (3,0),C (2,1),z =2+yx 1+y x =1+11+y x ∈[53,2],故选A.8.设方程10x =|lg(-x )|的两个根分别为x 1,x 2,则( ) A .x 1x 2<0 B .x 1x 2=1 C .x 1x 2>1 D .0<x 1x 2<1【答案】 D【解析】 本题考查函数的性质.在同一坐标系下,画出函数y =10x 与y =|lg(-x )|的图象,结合图象不难看出,它们的两个交点中,其中一个交点横坐标属于(-∞,-1),另一个交点横坐标属于(-1,0),即在x 1,x 2中,其中一个属于(-∞,-1),另一个属于(-1,0),不妨设x 1∈(-∞,-1),x 2∈(-1,0),则有10x 1=|lg(-x 1)|=lg(-x 1),10x 2=|lg(-x 2)|=-lg(-x 2),10x 1-10x 2=lg(-x 1)+lg(-x 2)=lg(x 1x 2)<0,0<x 1x 2<1,故选D. 9.已知函数y =f (x )在(0,1)内的一段图象是如图所示的一段曲线,若0<x 1<x 2<1,则( )A.f (x 1)x 1<f (x 2)x 2B.f (x 1)x 1=f (x 2)x 2C.f (x 1)x 1>f (x 2)x 2D .不能确定【答案】 C【解析】 如图,设曲线上两点P 1(x 1,f (x 1)),P 2(x 2,f (x 2)),kOP 1=f (x 1)-0x 1-0=f (x 1)x 1,kOP 2=f (x 2)-0x 2-0=f (x 2)x 2,由于0<x 1<x 2<1,根据斜率与倾斜角之间的关系,显然有kOP 1>kOP 2,即f (x 1)x 1>f (x 2)x 2,故选C. 10.设关于x ,y 的不等式组⎩⎪⎨⎪⎧2x -y +2>0,x +m<0,y -m>0表示的平面区域内存在点P (x 0,y 0),满足x 0-2y 0=2,求m 的取值范围是( ) A .(-∞,43)B .(-∞,13)C .(-∞,-23)D .(-∞,-53)【答案】 C【解析】 作出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根据题设条件分析求解. 当m ≥0时,若平面区域存在,则平面区域内的点在第二象限,平面区域内不可能存在点P (x 0,y 0)满足x 0-2y 0=2,因此m <0. 如图所示的阴影部分为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要使可行域内包含y =12x -1上的点,只需可行域边界点(-m ,m )在直线y =12x -1的下方即可,即m <-12m -1,解得m <-23. 11.在△AB C 中,|AB →+AC →|=|AB →-AC →|,AB =2,AC =1,E ,F 为BC 的三等分点,则AE →·AF→=( ) A.89 B.109 C.259 D.269【答案】 B【解析】 由|AB →+AC →|=|AB →-AC →|,化简得AB →·AC →=0,又因为AB 和AC 为三角形的两条边,不可能为0,所以AB →与AC →垂直,所以△ABC 为直角三角形.以AC 为x 轴,以AB 为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A (0,0),B (0,2),C (1,0),由E ,F 为BC 的三等分点知E (23,23),F (13,43),所以AE →=(23,23),AF →=(13,43),所以AE →·AF →=23×13+23×43=109. 12.设函数f (x )=(x -a )2+(ln x 2-2a )2,其中x >0,a ∈R ,存在x 0使得f (x 0)≤45成立,则实数a的值为( ) A.15 B.25 C.12D .1 【答案】 A【解析】 (x -a )2+(ln x 2-2a )2表示点P (x ,ln x 2)与点Q (a ,2a )距离的平方. 而点P 在曲线g (x )=2ln x 上,点Q (a ,2a )在直线y =2x 上.因为g ′(x )=2x ,且y =2x 表示斜率为2的直线,所以由2x=2,解得x =1.从而曲线g (x )=2ln x 在x =1处的切线方程为y =2(x -1),又直线y =2(x -1)与直线y =2x 平行,且它们间的距离为222+(-1)2=255,如图所示.故|PQ |的最小值为255,即f (x )=(x -a )2+(ln x 2-2a )2的最小值为(255)2=45,当|PQ |最小时,P 点的坐标为(1,0),所以2a -0a -1×2=-1,解得a =15.13.已知抛物线C :y 2=8x 的焦点为F ,准线为l ,P 是l 上一点,Q 是直线PF 与C 的一个交点,若FP →=4FQ →,则|QF |=( ) A.72 B.52 C .3 D .2【答案】 C【解析】 利用FP →=4FQ →转化长度关系,再利用抛物线定义求解. ∵FP →=4FQ →, ∴|FP →|=4|FQ →|. ∴|PQ||PF|=34.如图,过Q 作QQ ′⊥l ,垂足为Q ′,设l 与x 轴的交点为A ,则|AF |=4. ∴|PQ||PF|=|QQ′||AF|=34.∴|QQ ′|=3. 根据抛物线定义可知|QQ ′|=|QF |=3,故选C.14.已知双曲线C :x 2a 2-4y 2=1(a >0)的右顶点到其一条渐近线的距离等于34,抛物线E :y 2=2px 的焦点与双曲线C 的右焦点重合,则抛物线E 上的动点M 到直线l 1:4x -3y +6=0和l 2:x =-1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为( ) A .1 B .2 C .3 D .4【答案】 B【解析】 x 2a 2-4y 2=1的右顶点坐标为(a ,0),一条渐近线为x -2ay =0.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d =|a|12+4a 2=34,解得a =32或a =-32(舍去),故双曲线的方程为4x 23-4y 2=1.因为c =34+14=1,故双曲线的右焦点为(1,0),即抛物线的焦点为(1,0),所以p =2,x =-1是抛物线的准线,如图,作MA ⊥l 1于点A ,MB ⊥l 2于点B ,设抛物线的焦点为F ,连接MF ,则由抛物线的定义知|MB |=|MF |,当M ,A ,F 三点共线时,距离之和最小,其最小值是点F 到l 1的距离,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得d 1=|4+6|(-3)2+42=105=2,即距离之和的最小值为2,选B.二、填空题15.已知函数y =|x 2-1|x -1的图象与函数y =kx -2的图象恰有两个交点,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答案】 (0,1)∪(1,4) 【解析】 根据绝对值的意义,y =|x 2-1|x -1=⎩⎪⎨⎪⎧x +1,x>1或x<-1,-x -1,-1≤x<1.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该函数的图象,如下图中实线所示.根据图象可知,当0<k <1或1<k <4时有两个交点.16.已知f (x )是定义域为R 的偶函数,当x ≥0时,f (x )=x 2-4x .那么,不等式f (x +2)<5的解集是________. 【答案】 (-7,3)【解析】 当x ≥0时,f (x )=x 2-4x <5的解集为[0,5),又f (x )为偶函数,所以f (x )<5的解集为(-5,5).所以f (x +2)<5的解集为(-7,3).17.已知变量x ,y 满足约束条件⎩⎪⎨⎪⎧x +2y -3≤0,x +3y -3≥0,y -1≤0,则F (x ,y )=log 2(y +1)+log 12(x +1)的最小值为________. 【答案】 -2【解析】 F (x ,y )=log 2(y +1)+log 12(x +1)=log 2(y +1)-log 2(x +1)=log 2y +1x +1,令k =y +1x +1=y -(-1)x -(-1),则k 表示可行域内(如图所示)的点与P (-1,-1)所在直线的斜率.18.已知直线y =x -2与圆x 2+y 2-4x +3=0及抛物线y 2=8x 的四个交点从上面依次为A ,B ,。
一元一次方程数形结合的例题

一元一次方程数
形结合的例题
例题:一列火车匀速行驶,经过一条长300米的隧道需要20秒,隧道的顶上有一盏灯,垂直向下发光,灯光照在火车上的时间是10秒,求火车的速度。
一、分析:
1.火车完全经过隧道的时间是20秒,所以火车在这段时间里行驶的距离是火车的长度加上隧道的长度,即300米+ 火车的长度。
2.灯光照在火车上的时间是10秒,这段
时间里火车行驶的距离是隧道的长度,即300米。
二、用数学方程表示:
1.火车在20秒内行驶的距离= 300米+ 火车的长度
2.火车在10秒内行驶的距离= 300米
由于火车是匀速行驶的,所以我们可
以设火车的速度为v 米/秒。
1.根据速度的定义,速度= 距离/ 时间。
2.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方程:
(20 ×v) = 300 + 火车的长度
(10 × v) = 300
现在我们要来解这个
方程组,找出v 和火车的长度的值。
计算结果为:[{v: 30, length: 300}]
所以,火车的速度为:30米/秒。
数形结合高中数学例题

例题1.关于x 的方程2x 2-3x -2k =0在(-1, 1)内有一个实根,则k 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分析:原方程变形为2x 2-3x =2k 后可转化为函数
y =2x 2-3x 。
和函数y =2k 的交点个数问题.
解:作出函数y =2x 2-3x 的图像后,用y =2k 去截抛
物线,随着k 的变化,易知2k =-8
9或-1≤2k <5时只有一个公共点.∴ k =-169或-21≤k <2
5. 点拨解疑:方程(组)解的个数问题一般都是通过相
应的函数图象的交点问题去解决.这是用形(交点)解决
数(实根)的问题.
例题3.已知s =
1
322+-t t ,则s 的最小值为 。
分析:等式右边形似点到直线距离公式.
解:|s |=1
|32|2+-t t , 则|s |可看成点(0, 0)到直线tx +y +2t -3=0的距离,又直线tx +y +2t -3=0变形为:(x +2)t +y
-3=0后易知过定点P (-2,3),从而原点到直线 tx +y +2t
-3=0的最短距离为|OP |=13, ∴ -13≤s ≤13.
点拨解疑:由数的形式联想到数的几何意义也即形,从而以形辅数解决问题.类似地如n bx m ay --联想到斜率,1cx d b
++联想到定比分点公式,(x -a )2+(y -b )2
联想到距离,|z 1-z 2|联想到两点间距离等.。
数形结合思想例题分析

数形结合思想例题分析引言数形结合思想是现代数学发展中的重要思维工具,它将数学问题与几何图形相结合,通过对几何图形的分析和推理来解决数学问题。
在数学学习和解题过程中,数形结合思想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抽象概念,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数形结合思想的例题,展示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方法和解题思路。
例题一:矩形面积最大值问题描述给定一段长为10米的围墙,现在要用这段围墙围成一个矩形花坛,花坛的一边靠着围墙,另外三面用围墙围起来。
问这个矩形花坛的最大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解题思路我们可以通过数形结合思想来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设矩形花坛的一边长为x米,则另一边长为(10 - 2x)米。
根据矩形的面积公式,我们可以得到矩形的面积S 为:S = x * (10 - 2x)接下来,我们需要求解这个二次函数的最大值。
通过求导数,我们可以得到函数的极值点,进而得到函数的最大值。
对函数S关于x求导,得到:S’ = 10 - 4x令S’等于0,解得x的值为2.5米。
由于题目中要求花坛的一边长不能超过5米,所以我们取x = 2.5米。
将x = 2.5代入矩形面积公式,得到最大面积为S = 2.5 * (10 - 2 * 2.5) = 12.5平方米。
结论这个矩形花坛的最大面积为12.5平方米。
例题二:三角形的内角和问题描述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厘米和12厘米,以及两边间夹角为60度。
求这个三角形的第三边长度和三个内角的度数之和。
解题思路我们可以通过数形结合思想来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将这个三角形绘制出来。
根据题目所给的信息,我们可以确定一个边长为5厘米,另一个边长为12厘米,并且它们之间夹角为60度的三角形。
接下来,我们需要求解第三边的长度。
根据三角形的边长关系,我们可以使用余弦定理来求解:c^2 = a^2 + b^2 - 2ab * cosC其中,c为第三边的长度,a和b为已知的两边的长度,C为这两边间的夹角。
【高考第一轮复习数学】函数思想渗透

思想渗透1、数形结合思想典型例题:求函数y=│x+1│+│x-2│的值域.思路分析:要求函数y 的值域,关键是去掉绝对值符号,将含绝对值的解析式转化为不含绝对值的解析式,画出它的图像,根据图象求出值域..解析:将函数的解析式中的绝对值符号去掉,化成分段函数的形式:⎪⎩⎪⎨⎧>-≤<--≤+-=)2(12)21(3)1(12)(x x x x x x f该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函数y 的值域是[)+∞,3点拨:结合函数图象,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是求解复杂函数性质的一种重要方法,是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应用的典范..2. 分类讨论思想典型例题:函数y=-(x-3)·|x| 的递增区间是________. 思路分析:本题|x|中x 的值不能确定,需要讨论. 解析:分类讨论,当X>0时,那么,等效于y= -(x-3)x ,这是一个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对称轴=3/2,根据图像性质,[0,3/2]单调递增,当X<0时,那么等效于y= (x-3)x ,这是一个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对称轴=3/2,根据图像性质,(负无穷,0)单调递减, 那么,递增区间是[0,3/2]点拨:含有绝对值的函数或方程问题,往往需要根据自变量的取值,对自变量进行分类讨论.3、函数与方程思想典型例题:(2004•广东)设函数f (x )=x-In (x+m ),其中常数m 为整数. (1)当m 为何值时,f (x )≥0;(2)定理:若函数g (x )在[a ,b]上连续,且g (a )与g (b )异号,则至少存在一点x 0∈(a ,b ),使g (x 0)=0.试用上述定理证明:当整数m >1时,方程f (x )=0,在[e -m -m ,e 2m-m]内有两个实根.典型例题:若函数f(x)的定义域为(-1,1)且在定义域内单调递减,又当a 、b ∈(-1,1),且a+b=0时,f(a)+f(b)=0,解不等式0)1()1(2>-+-m f m f .思路分析:利用单调性的定义,实现单调性与自变量和函数值之间的大小转化. 解:由题意知f(x)在(-1,1)上是减函数且为奇函数, ∴0)1()1(2>-+-mf m f ,即为)1()1(2->-m f m f。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形结合思想例题分析
一、构造几何图形解决代数与三角问题: 1、证明恒等式:
例1 已知x 、y 、z 、r 均为正数,且
222,x y z +=222z x r x ⋅-= 求证:.rz xy =
分析:由222,x y z +=自然联想到勾股定理。
由
222.z x r x ⋅-=可以联想到射影定理。
从而可以作出符合题设条件的图形(如图)。
对照图形,由直角三角形面积的两种
算法,结论的正确性一目了然。
证明:(略)
小结:涉及到与平方有关的恒等式证明问题,可构造出与之对应的直角三角形或圆,然后利用图形的几何性质去解决恒等式的证明问题。
2、证明不等式:
例2 已知:0<a <1,0<b <1. 求证
22222222(1)(1)(1)(1)2 2.a b a b a b a b ++-+++-+-+-≥
证明:如图,作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在AB 上取点E ,使AE=
a ;在AD 上取点G ,使AG=
b ,
过E 、G 分别作EF//AD 交CD 于F ;作GH//AB 交BC 于H 。
设EF 与GH 交于点O ,连接AO 、BO 、CO 、DO 、AC 、BD.
由题设及作图知△
AOG 、△BOE 、△COF 、△DOG 均为直角三角形,因此
22
OA a b =+
22
(1)OB a b =-+
22(1)(1)OC a b =-+-
22
(1)OD a b =+-
且
2AC BD ==
由于 ,.OA OC AC OB OD BD +≥+≥ 所以:
B
A
C
x
y
z
r
y=1
x y
22222222(1)(1)(1)(1)2 2.a b a b a b a b ++-+++-+-+-≥
当且仅当1
2
a b ==时,等号成立。
小结:在求证条件不等式时,可根据题设条件作出对应的图形,然后运用图形的几何性质或者平面几何的定理、公理去建立不等式使结论获证。
3、求参数的值或参数的取值范围:
例3 若方程
2
210ax x -+= (a >0)的两根满足:1x <1,1<2x <3,求a 的取值范围。
解析:画出与方程对应的二次函数
2
21y ax x =-+ (a >0)的草图: 0123
x
y
0123
x
y
由图可知:当
x =1时,y <0; 当x =3时,y >0.
即 2
1
211a ⨯-⨯+<0 ; 23231a ⨯-⨯+>0.
解得:5
9
<a <1.
例4 若关于x 的不等式2021x mx ≤
++≤ 的解集仅有一个元素,求m 的值。
解:如图:在同一坐标系内,作出1y =与
2
2y x mx =++的图象。
题设条件等价于抛物线
22y x mx =++在直线0y =与
1y =之间的带状区域仅有一个交点,且抛物线开口向上。
由图形的直观
性质可知:这个交点只能在直线
1
y =上,故方程组
212y y x mx =⎧
⎨=++⎩
仅有一组解。
2410m ∴∆=-⨯= 即 2.m =±
小结:对于含参方程(不等式),可将其与对应的函数(图象)联系起来,运用数形结合思想,去揭示问题中所蕴含的几何背景,往往能为解题提供清晰的思路。
4、求最值问题:
例5 已知a 、b 均为正数,且 2.a b +=求
2241a b +++的最小值。
解:如图,作线段AB=2,在AB 上截取AE=a ,
EB=b ,过A 作AC ⊥AB ,且AC=2,过B 作BD ⊥AB ,且BD=1。
由勾股定
理:CE=
24a +,BD=21b +,原题即求CE+ED 的最小值。
又如图,延长CA 至G,使AG=AC ,连接GE ,由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则G 、E 、D 三点共线时,GE+ED=DG 最短。
作出图形,延长DB 至F ,使BF//AG 且BF=AG ,连接GF.
则在Rt △DGF 中,DF=1+2=3,GF=AB=2
22223213DG DF GF ∴=+=+=
∴CE+DE 的最小值是13.
即
2241a b +++的最小值是13.
小结:此题由式子特点联想勾股定理,构造图形解决问题。
二、用代数与三角方法解决几何问题:
例6 如图,在△ABC 中,AB >AC ,CF 、BE 分别是AB 、AC 边上的高。
试证:
AB CF AC BE +≥+
证法一:(三角法)因为0sin 1A ≤≤,
()sin AB AC AB AC A ∴-≥-⋅
sin sin AB AC A AC AB A ∴+
⋅≥+⋅
(90)AB CF
AC BE A ∴+≥+∠=当时取等号
证法二:(代数法)由AB >AC >CF ,AB >BE 及S △ABC
11
22
AB CF AC BE =⋅=⋅ .AB AC AC CF BE CF AC
-∴
==AB-BE 变形得:AB
AB BE ∴->AC CF -
A B C D E F
G
a
b
22122A
B
C
E
F
A
y
z
x
P
F
E
D
C
B
AB CF ∴+>AC BE +
90A ∠=当时,AB CF +=AC BE +.
综上:
.AB CF AC BE +≥+
小结:以上两种证明方法,分别采用了三角法与代数法,较之纯几何证法来,易于想到。
例7 如图,在正△ABC 的三边AB 、BC 、CA 上分别有点D 、E 、F.若DE
⊥BC ,EF ⊥AC ,FD ⊥AB 同时成
立,求点D 在AB 上的位置.
分析:先假设符合条件的点 D 、E 、F 已经作出,再利用已知条件,寻找线段与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含有待求量的等式(方程),以求其解。
解:设AB=1,AD=
x
因为△ABC 为正三角形, 且DE
⊥BC ,EF ⊥AC ,FD ⊥AB ,
故, 282BD BE x ==- 而 ,即 (82)
1x x +-=
解得:
1
.3x =1AD BD += 2AF x = , 12CF x =- , 224CD CF x ==- 141BE CE x =-=-即点D 位于AB 边上1
3
分点处.
小结:几何中存在着这样一类问题,即几何图形中的某些点的位置或线段的长度或角度的大小不能依题意画出来,只有根据已知条件求出某一些量时,图形才能画出。
而
求那些量的
方法,常常是通过列方程(组),即转化为代数方程求解。
例8 如图,△ABC 三边的长分别是BC=17,CA=18,AB=19. 过△ABC
内的
点P 向△ABC 的三边分别作垂线PD 、PE 、PF (D 、E 、F 为垂足). 若27.BD CE AF ++=求:BD BF +的长.
解:设BD x =
,CE y = ,AF z = ,则
17DC x =- ,18AE y =- ,19FB z =-
连接PA 、PB 、PC.
在Rt △PBD 和Rt △PFB 中, 2
222(19)x PD z PF +=-+
同理:
2222(17)y PE x PD +=-+
2
222(18)z
PF y PE +=-+
A
D
E
F
C
B
将以上三式相加,得:
222222(17)(18)(19)x y z x y z ++=-+-+-
171819487x y z
∴++= (1)
又已知: 27x y z +
+= (2)
由(1)(2)得: 1x z -=-
18.BD BF +=即(19)18x z +-=
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