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常见皮疹识别
儿童皮疹知识

诊断
一.发现皮疹应注意年龄、发病季节传染病,流行 病学史、传染病接触史和预防接种史;过敏史及 用药史。新生儿出疹有新生儿红斑、湿疹、尿 布疹等,有出血疹时注意新生儿出血病维生素K 缺乏症、脓毒症、DIC等。6个月〜2岁幼儿 急 疹多见。
5mm称为紫瘢;直径>5mm称为瘀斑;片状出血伴皮肤显著隆起的称为血肿。
皮疹分类:依病因将皮疹分为
一.感染性皮疹:即由细菌、病毒、真菌、立克次体、螺旋体等全身感染性疾病引起 的皮疹。临床上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败血症、伤寒、 斑疹伤寒、麻疹、 风疹、幼儿急疹、水痘、手足口病、肠病毒感染、EB病毒感染等。
三.斑丘疹:斑疹、丘疹同时存在,或在丘疹周围有皮肤发红的底盘称斑丘疹。 四.(4)尊麻疹:为稍隆起皮面苍白或红色的局限性水肿,是速发的皮肤变态反应所致。 五.疱疹:为表皮内或表皮下形成腔隙,内含浆液,称为水疱;内含脓液称为脓疱疹;疱疹
直径>lcm称为大疱。 六.紫瘢:是皮肤或黏膜下岀血的体征,压之不褪色,一般直径<2mm称为瘀点;直径2〜
结肿大,触痛
出热退
四肢
常皮肤
幼儿急疹 猩红热
一般情况好,高热 可 有惊厥
中毒症状重,咽峡 炎,草莓舌,环口 苍 白圈
高热 3~5 天,热退 躯干、颈部及上 肢红色斑丘疹
1 天出齐,次日消退,
疹出
2~3 天消失
发热 1~2 天出疹, 颈 T 腋一腹股 沟 Y密集细小丘疹 砂 持续 3~5 天开始消退
出疹时高热
儿童皮疹
基本介绍
皮疹是儿科疾病中常见的病症之一,皮疹常 见于传染病、皮肤疾病及过敏性疾病,根据皮 疹出现时间、顺序、部位、形态、消失时 间及 其他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线索。
小儿常见病毒性皮疹

小儿常见病毒性皮疹1)水痘:按临床表现,属于水疱型;按病毒特点,属dna病毒-小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
前驱期较短,不超过24小时即出疹。
皮疹先发于躯干,渐波及头面部和四肢,呈向心性分布。
初为红色针尖大小的斑疹,后迅速成丘疹,数小时后即为绿豆大小的水疱,可为椭圆形,疱壁薄易破,2-3天干燥结痂,以后痂脱而愈,病程2周。
在儿科中可见的异型有大疱型水痘及新生儿水痘。
偶尔发生少见的并发症有水痘脑炎、肺炎、急性脑病等(我们60-80年代曾抢救过多例水痘合并脑炎,现几乎未见)。
2)麻疹:按病毒种类属于rna病毒-付粘液病毒-麻疹病毒引起,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潜伏期9-11天,前驱期通常3天左右,热度上升,卡他症状明显。
发疹的部位从耳后-面颈-胸背部-四肢,疹子的形态是玫瑰色斑疹或丘疹,疹间可见正常皮肤。
还可有内疹出现,那就是发病1-2天后在颊粘膜发生koplik斑。
常合并支气管肺炎、喉炎、肠炎、脑炎、心功能不全等,病程10-14天。
3)风疹:属大dna风疹病毒引发,多发于幼儿,潜伏期5-20天,发作前需有轻度咳嗽,发疹情况从面部-躯干-四肢,疹形为淡红色斑疹或丘疹,内疹整体表现为软腭斑疹或瘀点,分拆颈及枕头后淋巴结肿胀。
孕妇例如患病或致胎儿畸形。
4)幼儿急疹:冬春季小流行,可能由病毒(柯萨奇病毒)所致,又称婴儿玫瑰疹,或称第六病。
多见6个月-2岁,潜伏期10-15天,无前驱症状,常突发高热,体温上升至39-40度,3-5天体温骤退时出疹,先发生颈部-躯干-上肢下腿-面部。
疹形为玫瑰红色斑丘疹,无内疹。
合并有颈,枕后淋巴结肿大,偶有中耳炎和支气管炎。
5)手-肢-口症:引发手足口病的主要为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于的柯萨奇病毒(coxasckievirus)a组与16、4、5、7、9、10型,b组与2、5、13型;埃可病毒(echoviruses)和肠道病毒71型(ev71),其中以ev71及coxal6型最为常用。
儿童常见皮疹的识别与处理方法

儿童常见皮疹的识别与处理方法儿童期是皮肤问题高发期,许多孩子会出现不同种类的皮疹。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孩子突然出现皮肤状况不佳的情况,无法准确判断以及处理。
因此,了解常见的儿童皮疹类型、特点和处理方法,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关注孩子的健康,并及时咨询医生寻求帮助。
1.湿疹湿疹,也称为特应性皮炎,是儿童最常见的皮肤病之一。
其症状包括皮肤干燥、红肿、瘙痒以及出现红色斑块或糜烂的皮肤。
婴儿期的湿疹主要出现在面部、颈部和关节弯曲处,而幼儿期则多见于弯曲部位和躯干。
处理方法包括保持皮肤清洁,使用温和无刺激的洗涤剂,避免过度清洁,避免使用刺激性物质,如:氨基酸肥皂和纱布。
同时,保持适当的湿度和温度,避免过度洗澡和穿戴过多的衣物,也可以减少湿疹的发作。
2.痱子痱子是因为儿童体温升高并过度出汗时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问题。
其特点是小红点或小水泡,主要出现在皮肤摩擦或衣物紧贴部位,如脖颈、腋下、腹股沟等。
对于婴儿来说,痱子主要出现在大泡与皮疹接触的区域,特别是皱褶的地方。
处理方法包括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过度出汗,保持适宜的室温和湿度。
通风透气的衣物和使用凉爽的沐浴液也是预防痱子的好方法。
3.脚气病脚气病,也称为足癣,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常见于儿童的脚。
症状包括足部潮湿、发红、瘙痒和脱屑。
处理方法主要包括保持足部干燥和清洁,每天洗脚并彻底擦干。
使用抗真菌的爽足粉或者使用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如外用的抗真菌药膏。
同时,鞋袜要勤换,保证衣物透气性。
4.痘痘痘痘是青春期常见的皮肤问题,但在儿童期也会有类似的皮疹。
痘痘主要是由于皮脂腺分泌过多而堵塞毛孔,导致细菌感染所致。
处理方法包括保持面部干净,定期清洁并用温水洗脸,避免乱挤痘痘。
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使用些许温和的抗痘霜或者专业的护肤品。
5.风疹风疹是一种顽固性的、可传染性的皮疹,常见于儿童群体。
症状表现为红色小颗粒状斑丘疹,在身体的不同部位出现,如:手臂、腿部和面部。
处理方法主要是通过医生的诊断和治疗,使用抗病毒药物和局部护理。
小儿常见皮疹及其识别方法

小儿常见皮疹及其识别方法引言:小儿时期,皮肤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其中皮疹是最常见的。
了解常见的小儿皮疹类型以及其特征,对于家长和医生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小儿皮疹类型,并提供一些识别方法,以帮助家长和医生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
一、湿疹/特应性皮炎湿疹是婴幼儿常见的皮疹类型,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红肿、瘙痒,甚至有水疱出现。
在婴儿脸部、颈部、手臂等部位最为常见。
识别湿疹的方法包括注意观察皮肤的症状,询问患儿是否有瘙痒感,以及排除其他皮肤问题。
二、荨麻疹荨麻疹常见于幼儿,特征是皮肤上出现红肿、瘙痒的斑块或荨麻疹样丘疹,可呈现点状、片状或大片状。
常见的引发因素包括过敏、感染和环境刺激等。
识别荨麻疹的方法是注意观察皮肤上的症状,了解患儿是否存在过敏史,并进行相关的过敏测试。
三、水痘水痘是一种由水痘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皮疹。
它的特征是全身起红疹,疹子逐渐演变为水疱,进而结痂。
水痘常见于儿童,通常与发热、咳嗽、流鼻涕等症状一起出现。
识别水痘的方法是观察患儿是否有发热及相应的皮疹,以及是否有接触到患水痘的病人。
四、湿疹型皮肤病湿疹型皮肤病包括多种类型,例如接触性皮炎、牛乳疹等。
这些皮疹的特征是皮肤发红、瘙痒,可出现水疱或糜烂。
识别湿疹型皮肤病的方法包括观察皮疹的特点和患儿的生活环境,以及了解患儿是否接触到可能引发过敏的物质。
五、风疹风疹是一种病毒性皮疹,通常伴随着发热、喉咙痛和淋巴结肿胀等症状。
皮疹一开始出现在面部,然后蔓延至全身。
风疹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因此接触患者可能是感染的原因之一。
识别风疹的方法是观察全身皮疹的发展过程,并了解患儿是否接触到可能传染病毒的人群。
六、白癜风白癜风是一种色素失调性皮肤病,表现为皮肤上出现白色斑块。
这些斑块可能会逐渐扩散。
白癜风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其确切病因尚不明确。
识别白癜风的方法包括观察患儿皮肤上是否有白色斑块,以及了解患儿是否有家族史。
结论:小儿常见的皮疹类型有很多,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征。
常见皮疹描述与识别PPT课件

• 可归纳为:视之有形,抚之有状。
13
• 图六:丘疹(Plapule):左侧为典型丘疹, 右侧为扁平疣
•
14
• 图七:黄色瘤(xanthoma)是一种遗传性 脂质沉积病,不是肿瘤。
•
15
• 图八:湿疹患儿皮疹为炎症细胞浸润引起, 表现为丘疹或斑丘疹。
常见皮疹描述与识别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潘东明 2018-08-14
1
• 一、常见皮疹描述 • 二、儿科常见皮疹识别
2
皮损特点
• 皮损特点是诊断出疹性疾病的关键,因此 儿科医生应该学会熟悉地识别和描述皮损 特点。
3
皮损
• 皮肤损害(lesion,简称皮损),是指可看 到或摸到的皮肤黏膜及其附属器的改变的 体征。
34
风疹
• 发热半天到1天后出皮 疹,面部/躯干/四肢,一 天出齐,为淡红色玫瑰 疹,小斑丘疹.全身症状 轻,有时伴有结膜炎,有 耳后及枕后淋巴结肿 大
• 又称“三日麻疹”或 “德国麻疹”
35
麻疹
• 典型表现:热三天, 疹三天,退三天
• 为红色斑丘疹,疹间皮 肤颜色正常.出疹3-4天 消退,留有褐色素沉着 及麦样脱屑.
•
9
• 图三:柳叶斑:见于结节性硬化患儿身上 的白色斑片
•
10
• 图四:白癜风患者皮肤色素脱失形成的典 型白斑
11
• 图五:花斑糠疹,旧称花斑癣,俗称汗斑, 是由马拉色菌感染表皮角质层引起的一种 浅表真菌病。损害特征为散在或融合的色 素减退或色素沉着斑,上有糠秕状的脱屑。
12
二、丘疹(Plapule)
小儿常见皮疹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小儿常见皮疹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王新良皮疹是一种皮肤病变。
从单纯的皮肤颜色改变到皮肤表面隆起或发生水疱等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
儿科临床上有很多疾病伴发各种各样的皮疹,有时候诊断和鉴别诊断比较复杂,我们把这些疾病罗列在一起进行讨论,希望大家有所收获。
一、皮疹的分类从皮疹的形状可以分为斑疹、丘疹、玫瑰疹、斑丘疹、荨麻疹等。
参见图示斑疹丘疹斑丘疹玫瑰疹荨麻疹紫癜出血性皮疹充血性皮疹斑疹是局部皮肤发红,一般不高出皮肤;见于麻疹初起、斑疹伤寒、丹毒、风湿性多形性红斑等。
玫瑰疹是一种鲜红色的圆形斑疹,直径2~3mm,压之退色,松开时又复现,多出现于胸腹部;对伤寒或副伤寒具有诊断意义。
丘疹直径小于1cm,除局部颜色改变外还隆起皮面,为局限、充实的浅表损害;见于药物疹、麻疹、猩红热及湿疹等。
斑丘疹在丘疹周围合并皮肤发红的底盘;见于风疹、猩红热、湿疹及药物疹等。
荨麻疹又称风团块,是由于皮肤、黏膜的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产生的一种局限性暂时性水肿;主要表现为边缘清楚的红色或苍白色的瘙痒性皮肤损害,出现得快,消退也快,消退后不留痕迹;见于各种异性蛋白性食物或药物过敏。
皮疹也可以分为出血性皮疹和充血性皮疹;充血性皮疹是指小血管充血,没有血管内成分外漏出来,所以按压后皮疹颜色就会变淡或消失;出血性皮疹就是指有血液成分外漏到血管外,按压后皮疹的颜色、大小都不会明显改变。
从儿科临床实践中,我们也可以把皮疹分为感染性皮疹、过敏性皮疹、免疫风湿性疾病相关性皮疹,还有其他一些常见的皮疹。
我们将从这个分类详细描述。
二、儿科常见出诊性疾病(一)感染性皮疹幼儿急疹幼儿急疹,又称奶疹、假麻疹、婴儿玫瑰疹,是一种较轻的由病毒引起传染性疾病,传染性较弱,常见于6个月到1.5岁之间;一人一生只得一次,成年人不患本病,甚至1.5岁以上的小儿也不会患病;冬春季节最常见。
本病的特点是“热退疹出”。
患儿突然高烧,体温可升至39--41度。
儿科常见的皮疹疾病及鉴别诊断

症状
轻度发热、咳嗽、流涕, 在发热后1-2天出现红色斑 丘疹,从头面部开始,扩 散至全身。
鉴别诊断
与麻疹、猩红热等其他红 色斑丘疹性疾病鉴别。
02
常见皮疹疾病
幼儿急疹
总结词
幼儿急疹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通常在6-18个月大的婴儿中发病,表现为突然发热、皮疹等症状。
详细描述
幼儿急疹通常由病毒引起,潜伏期为1-2周。发病时,婴儿会出现高热,通常在39-40℃左右,持续3-5天 后退热。退热后,婴儿的躯干部会出现红色斑丘疹,通常在2-3天内消退。幼儿急疹的症状与其他疾病相 似,因此需要进行鉴别诊断。
保持室内清洁卫生
防晒措施
定期打扫室内卫生,保持空气流通, 减少病菌和尘螨等过敏原的滋生。
在户外活动时,给宝宝涂抹防晒霜、 戴帽子等措施,以减少紫外线对皮肤 的刺激。
穿着舒适
给宝宝穿着宽松、柔软、透气的衣物, 避免穿着过紧或含有刺激性成分的衣 物。
皮疹疾病的护理和注意事项
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皮疹的颜色、形状、大 小以及伴随症状的变化,如出现
04
荨麻疹
起病急,皮疹为大小不等的红色 或白色风团,伴有明显瘙痒,可 自行消退,不留痕迹。
手足口病
发疹前多有发热、咳嗽、流涕等 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皮疹主要分 布于手、足、口部位,可同时伴 有口腔溃疡和臀部皮疹。
鉴别诊断的注意事项
01
重视患儿的症状和体征
要全面了解患儿的病史、家族 史、用药情况以及伴随症状, 以便准确判断。
药物治疗
根据皮疹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医生可能 会开具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抗过敏药、 抗炎药等。
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过度刺激和摩擦, 使用温和的洗护用品,避免使用含有刺激性 成分的化妆品。
最新儿童常见皮疹

荨麻疹
荨麻疹(Urticaria)俗称风团、风疹团、风疙瘩、风疹块(与风疹名称相似,但却非 同一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由各种因素致使皮肤粘膜血管发生暂时性炎性充 血与大量液体渗出。造成局部水肿性的损害。其迅速发生与消退、有剧痒。可有发烧、 腹痛、腹泻或其他全身症状。可分为急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与丘 疹状荨麻疹等。
Urticaria Transient, well-circumscribed, erythematous, annular papules characteristic of
urticaria on the trunk of a child. 荨麻疹患儿躯干部可见以暂时、局限性,环状红色斑丘疹特征的皮疹。
ed. New York, NY: McGraw-Hill; 1999.) 光敏性荨麻疹:受太阳照射背部15分钟后出现荨麻疹病变。
Juvenile rheumatoid arthritis Faint erythematous, urticarial plaques on the torso of a child. 幼年类风湿关节炎患儿躯干部可见淡红色荨麻疹斑块
儿童常见皮疹及药物疹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儿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麻疹(Measles)
以初热期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畏光等,2~3天后口腔颊 黏膜粗糙,有细小白点(麻疹黏膜斑)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麻疹(Measles)
多在发热后3~4天出现皮疹。体温可突 然升高至40~40.5℃,皮疹开始为稀疏不 规则的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始 见于耳后、颈部、沿着发际边缘,24小 时内向下发展,遍及面部、躯干及上肢, 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病情严重 者皮疹常融合,皮肤水肿,面部浮肿变 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急疹
• 多见于6个月到2岁婴 幼儿
• 高热3-4天,热退 疹出,颜面部、颈部、 躯干,逐渐遍及全身, 为红色或暗红色斑疹 或斑丘疹
• 一天皮疹出齐,三天 左右消退,不留痕迹
荨麻疹
• 基本皮损为风团和 (或)水肿
• 由于皮肤、黏膜小血 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 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 水肿反应
风疹
• 发热半天到1天后出皮 疹,面部/躯干/四肢,一 天出齐,为淡红色玫瑰 疹,小斑丘疹.全身症状 轻,有时伴有结膜炎,有 耳后及枕后淋巴结肿 大
•
• 图三:柳叶斑:见于结节性硬化患儿身上 的白色斑片
•
• 图四:白癜风患者皮肤色素脱失形成的典 型白斑
• 图五:花斑糠疹,旧称花斑癣,俗称汗斑, 是由马拉色菌感染表皮角质层引起的一种
浅表真菌病。损害特征为散在或融合的色 素减退或色素沉着斑,上有糠秕状的脱屑。
二、丘疹(Plapule)
• 丘疹(Plapule)为一种高出皮肤表面,边 界清晰,直径≤1cm的表浅隆起性皮损。
疹顶部有小水疱者;右图为丘脓疱疹,丘 疹顶部有小脓疱。
三、斑块(plaque rash)
• 斑块(plaque rash)为丘疹扩大或较多丘疹 融合而成,直径大于1cm的隆起性扁平皮损, 中央可有凹陷。见于银屑病等。
• 图十:斑块(plaque),丘疹扩大或较多丘 疹融合而成,直径>1cm。
•
四、结节(module)
• 检查时,既需要用眼睛看,又要用手触摸 来确定皮损的性质。
• 发现皮疹时应仔细观察和记录 • 出现与消失的时间、发展顺序 • 分布部位、形态大小 • 颜色及压之是否褪色 • 平坦或隆起、有无瘙痒及脱屑等
常见的原发性皮损
• 包括斑疹、丘疹、斑块、结节、风团、水 疱、大疱和囊肿等。
一、斑疹(Macule)
婴儿痤疮
• 主要发生在面颊、额 及颏部,以丘疹和脓 疱为主,偶见黑头粉 刺
• 本病病因未明,新生 儿、婴儿期的痤疮可 能是来自母体血液中 的激素所致
红痱子
• 突然发生,迅速增多, 以红色小丘疹或丘疱 疹为主。
• 主要分布于颈部、额 面部,及其皮肤有褶 皱的部位。伴随痒、 刺痛、热的感觉。
• 汗腺导管变窄或阻塞, 导致汗液潴留、汗液 外渗周围组织,
• 多为双下肢对称性出 血点,压之不褪色
• 其他:川崎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请描述一下图片的皮损特点
• 感染性荨麻疹 • 皮疹特点:急性起病,
躯干四肢泛发性风团 或水肿性红斑,突出 于皮面,颜色鲜红, 部分伴有颜面和四肢 肿胀,瘙痒剧烈
七、囊肿(Cyst)
• 囊肿(Cyst),为内含有液体或粘稠物及细 胞成分的囊性皮损,一般位于真皮或更深 的位置,外观呈现球形或椭圆形,囊性感, 大小不等。
• 图十四:囊肿,见于皮脂腺囊肿、毛鞘囊 肿、表皮囊肿
儿科常见皮疹
新生儿红斑
• 又称新生儿荨麻疹、 新生儿中毒性红斑
• 皮损有红斑、丘疹、 风团和脓疱
• 可归纳为:视之有形,:左侧为典型丘疹, 右侧为扁平疣
•
• 图七:黄色瘤(xanthoma)是一种遗传性 脂质沉积病,不是肿瘤。
•
• 图八:湿疹患儿皮疹为炎症细胞浸润引起, 表现为丘疹或斑丘疹。
•
• 图九:左图为斑丘疹,即介于斑疹和丘疹 之间的稍隆起的皮损;中图为丘疱疹,丘
• 结节(module),为局限性、实质性、深 在性皮损,可隆起或布隆起于皮面,触诊 有一定硬度和浸润感。
五、风团(wheal)
• 风团(wheal),为真皮浅层水肿引起的暂 时性、隆起性皮损,呈红色或苍白色,周 围常有红晕,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
• 图十二:荨麻疹可见典型的风团皮损,发 生快,此起彼伏,消退后多不留痕迹,伴 奇痒。
常见皮疹描述与识别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潘东明 2018-08-14
• 一、常见皮疹描述 • 二、儿科常见皮疹识别
皮损特点
• 皮损特点是诊断出疹性疾病的关键,因此 儿科医生应该学会熟悉地识别和描述皮损 特点。
皮损
• 皮肤损害(lesion,简称皮损),是指可看 到或摸到的皮肤黏膜及其附属器的改变的 体征。
• 散在性分布,偶有融 合。
粟粒疹
• 鼻尖、鼻翼等部位的 针尖大小的白色或略 黄的丘疹
• 由于皮脂腺堆积阻塞 而引起的,并非脓疱, 一般在出生后几周内 可自行消失
湿疹
• 皮肤多表现为群集的 小红丘疹及红斑,基 底部水肿,可以很快 变成丘疱疹及小水疱, 疱破后有明显的黄色 渗液或覆以黄白色浆 液性痂。
• 又称“三日麻疹”或 “德国麻疹”
麻疹
• 典型表现:热三天, 疹三天,退三天
• 为红色斑丘疹,疹间皮 肤颜色正常.出疹3-4天 消退,留有褐色素沉着 及麦样脱屑.
• 口腔初期有柯氏斑,呈 白色点状,周围红晕
水痘
• 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 学龄前儿童,冬春两 季多发
• 以发热及皮肤和黏膜 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 斑丘疹、疱疹、痂疹 为特征,皮疹呈向心 性分布,主要发生在 胸、腹、背
手足口病
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发热,口腔内出现疱疹,手、 足、臀部、肘部、膝部等出现红色斑疹、斑丘疹或 疱疹
猩红热
• 其临床特征为发热、 咽峡炎、全身弥漫性 鲜红色斑丘疹,疹退 后明显的脱屑
过敏性紫癜
• 是一种侵犯皮肤和其 他器官细小动脉和毛 细血管的过敏性血管 炎
• 主要表现为紫癜、腹 痛、关节痛和肾损害, 但血小板不减少
•
六、水疱(vesicle)、脓疱 (Pustule)和大疱(Bulla)
• 水疱(vesicle)为局限性、隆起性、内含液 体的腔隙性皮损,直径一般小于1cm,直径 大于1cm称为大疱;内含有脓液的为脓疱, 可由细菌或感染性炎症引起。
• 图十三:左图为水疱(vesicle);中图为脓 疱(Pustule);右图为大疱(Bulla)。
• 斑疹是指皮肤黏膜的局限性颜色改变,与 周围皮肤平齐,无隆起或凹陷,大小不一, 大小一般小于1cm。
• 可归纳为:视之有形状,抚之不碍手。
• 图一:牛奶咖啡斑:单个见于胎记,健康 人可有;多发,且逐渐变大见于神经纤维 瘤。
•
• 图二:出血斑:毛细血管破裂后红细胞外 渗出所致,压之不褪色,小于2mm为瘀点 (petechia,左图),大于2mm为瘀斑 (ecchymosis,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