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加工实验
食用菌实验

操作方法: ①将实验用的材料用品和仪器用具准备好、摆放整齐,并 按照超净工作台的使用方法使其处于工作状态。 ②在超净工作台的无菌区,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常规 的手部消毒和器械的烧灼灭菌。随后用75%酒精棉球对 子实体进行表面消毒。 ③可以直接将子实体沿菌柄迅速纵向撕开,用灼烧灭菌后 的尖头镊子移取菌盖、菌柄交界处组织块(绿豆大小)。 移至试管斜面培养基的适当位置,迅速塞上棉塞。 ④将分离的试管放在25℃恒温箱培养,培养期间每天都要 检查菌种的萌发与生长情况,对污染的试管及时挑选、 处理。经过7~10 d培养,菌丝体长满试管,即为纯菌 种。
三、方法步骤 1.种菇选择 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菇形正、大小适中、颜色 正常、尚未散发孢子、七八分成熟的子实体作为分离材料, 最好在第一潮菇中采摘,保持菇体洁净备用。 2.母种分离方法 (1)组织分离法。此法是生产中最常用的方法,它操 作简便,菌丝萌发快,分离所得的菌种遗传性较稳定,在 培养基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能保持原有菇种的优良性状和 特性。
5.培养
接种后,在恒温培养箱中闭光培养,及时淘汰杂菌污 染的试管,一般10 d左右菌丝可长满管。
实验二
食用菌菌种的分离技术
一、目的要求 了解食用菌菌种分离基本原理,通过操作熟悉掌握子 实体组织分离、担孢子采集关键技术。 二、实验材料 1.材料用品 平菇、香菇等新鲜子实体、试管斜面培 养基、三角瓶培养基、95%酒精、75%酒精棉球、记号笔等。 2.仪器用具 超净工作台、酒精灯、尖头镊子、接种 针、接种铲、刀片、金属丝、培养皿、废物罐等。
3. 母种培养基的灭菌 按照手提式高压蒸汽灭菌锅的操作规程对培养基进行 灭菌。一般121℃灭菌30min。灭菌结束后待温度、压力降 到“0”,打开锅盖,让锅内多余蒸气逸出,利用锅体余 热烘干棉塞后取出已灭菌物品;趁热将试管摆成斜面,培 养基以试管长度的1/2到2/3为宜,斜面试管上应覆盖洁净 的厚毛巾或几层纱布,防止试管内产生过多的冷凝水。斜 面制成后,如不马上使用,可在5℃的冰箱中保存待用。
食用菌生产技术 实验一 孢子分离杂交育种

3.子实体表面消毒及环境用具无菌处理 子实体表面消毒及环境用具无菌处理 4.在一适宜温度.湿度.光照和氧气条 在一适宜温度. 在一适宜温度 湿度. 件下收集孢子, 件下收集孢子,将消毒后的菇体置于孢 子收集器中, 让其产生孢子, 子收集器中,24—48h让其产生孢子, 让其产生孢子 并收集.保藏备用. 并收集.保藏备用.
孢子分离育种( 实验一 孢子分离育种(一)
一、目的:掌握孢子收集.分离方 目的: 法及育种技术
二、原理
大型真菌子实体可散发大量孢子(担孢子 和子囊孢子).在一定条件下可形成孢子 雾或孢子印.收集其孢子,可进行杂交 育种选育优良菌种.
大型子实体的生活史:
大型子实体→孢子→单核菌丝→双核菌 丝→大型子实体
附:平板培养基制备;普通土豆培养基 滴加80—100单位庆大霉素.配制1000ml, 每组包装灭菌10个平皿(合计40个)及10 支试管斜面(合计40支),另包7支试管扎成 1把,作稀释备用.每组包装移液管10ml、 5ml各1支.
思考题: 思考题
1.孢子分离育种的原理是什么? 2.孢子分离的条件有那些? (答:①新鲜子实体 ②无菌条件 ③在 一定温度.湿度. 一定温度.湿度.光照和氧气供应条件 下)
三.材料及器皿
新鲜子实体(菇体 耳体 耳体) 新鲜子实体(菇体,耳体) 无菌孢子收 集器 孢子萌发培养基 无菌水 消毒剂 显微镜 超净工作台或无菌室
四.主要操作步骤: 主要操作步骤:
1.采集新鲜子实体:选择生长旺盛, 采集新鲜子实体:选择生长旺盛, 菌龄适中, 菌龄适中,无病虫害的子实体 2.无菌孢子采集器的准备及孢子收集 无菌器具的准备:大钟罩或漏斗. 无菌器具的准备:大钟罩或漏斗.无 菌湿纱布的消毒灭菌
食用菌母种制作-实验一讲解

实验一食用菌母种制作一、目的要求:1、了解母种培养基制作过程,理解灭菌原理;2、掌握母种培养基的制备方法;3、了解无菌操作基本原理,掌握母种的无菌接种培养方法。
4、了解和掌握食用菌组织分离法的方法步骤;5、熟练分离出栽培用菌种。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药品材料:灭菌锅、超净工作台、酒精灯、电炉、铝锅、漏斗、纱布、菜刀、砧板、烧杯、捆扎绳、硅胶试管塞、试管(18x180mm)、手术刀、镊子、75%酒精、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平菇子实体。
三、实验步骤与方法:①培养基的制作1 PDA培养基配方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2. 母种培养基的配制(1)熬制。
马铃薯洗净,挖芽去皮。
称取200克,切成玉米大小颗粒或薄片。
量筒量取1000毫升水,铝锅中煮沸后记时30分钟。
四层纱布过滤于量杯中。
滤液倒入锅中文火加热,加入葡萄糖和琼脂,不断搅拌,直到琼脂溶化。
补足水量至1000毫升。
(2)分装试管。
将熬制的培养基用小漏斗趁热分装。
培养基高度为试管长度的1/5左右,注意避免培养基沾于试管口外。
分装完成后,盖紧硅胶塞。
(3)捆把。
7支试管为一捆,用牛皮纸包裹试管口,用捆扎绳扎紧。
贴上标签,准备灭菌。
(4)灭菌。
注意加足水量和排气,灭菌完成后降压不能太快。
(5)摆斜面,培养基长度约为试管长度的1/2。
斜面试管上覆盖洁净的厚毛巾或几层纱布,防止试管内产生过多的冷凝水。
①菌种分离与培养(1)种菇选择。
选取无杂菌感染,无病虫害,出菇均匀,适应性强的子实体,要求个体健壮,朵大肉厚,外形规整,出菇早,约七八成熟的新鲜子实体。
子实体采收后切去大部分菌柄,放入干净器皿内备用。
(2)母种分离(组织分离法)。
在分离前用75%的酒精棉球擦菇体进行表面消毒,在超净工作台内将子实体撕开,用消毒刀片在菌盖与菌柄交接处的组织上取一小块(绿豆大小)移至试管斜面培养基的适当位置,迅速塞上硅胶塞。
将分离的试管放在室内避光培养7-8天,检查菌丝生长情况。
食用菌栽培学实验---食用菌母种的制作实验

食用菌母种的制作实验一、目的要求了解无菌操作规程,熟练掌握PDA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的制作、母种的转管与培养技术。
二、材料与用具(1) 材料:马铃薯、葡萄糖、琼脂、酒精棉球、高锰酸钾、37%甲醛溶液、紫外线灯、标签纸等。
(2)用具:锅、玻璃棒、18mm×180mm试管、棉塞、纱布、牛皮纸、1000mL量筒、手提式高压蒸汽灭菌锅、菜刀、砧板、天平、烧杯、接种箱、超净工作台、接种针、酒精灯、恒温培养箱等。
三、内容与方法(一)PDA母种培养基的制作1.PDA培养基配方去皮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18-20g,水1000mL,pH自然。
此配方培养基适用于香菇、黑木耳、金针菇、滑菇、灵芝、草菇、平菇等多种菌种,但不适用于双孢菇等有特殊营养要求的食用菌。
2.配制方法(1)确定使用量:根据人数确定使用量,一般每人制作10-20支培养基供接种用。
(2)制备营养液:马铃薯去皮、挖掉芽眼,切成黄豆大小的块。
称量后用略多于用量的水煮开,并维持10-20min,至马铃薯块酥而不烂,再用2层纱布过滤,取其滤液,定容至1000ml待用;琼脂称好后,用剪刀剪成小段,再用清水浸泡,以利于熔化;将琼脂条放人滤液申边煮边搅拌,至全部熔化。
再将溶液倒入量器中,加入葡萄糖,并不断搅拌使之完全溶解。
一般情况下,此营养液的pH不需要特意调节。
(3)营养液分装:趁热用注射器分装营养液。
营养液以装人试管容量(或高度)的1/5 左右为宜,一般18mmx180mm试管注人8-10ml营养液即可。
注意防止培养液粘到近管口的壁上装好后,塞好棉塞,每7支或10-12支捆成束,管口一端用防潮纸包扎好,待灭菌。
(4)灭菌:按照高压蒸汽灭菌锅的操作规程使用。
①加水:先向外锅加水,略超过支架。
②装锅:将灭菌物品装人锅内,不宜装得过满过紧,应留下1/5空间及空隙,以利蒸汽流通,并检查导管是否与排气网结合紧密,畅通。
③盖锅盖:对好内锅上插孔,盖好锅盖,对角将螺丝旋紧。
食用菌的形态实验报告

食用菌的形态实验报告食用菌的形态实验报告引言食用菌是一种重要的食品资源,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为了更好地了解食用菌的形态特征,本次实验旨在观察不同食用菌的形态变化,并对其进行分类和描述。
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材料:1. 食用菌样本:选取了三种常见的食用菌样本,分别是香菇、金针菇和杏鲍菇。
2. 显微镜:用于观察食用菌的细胞结构和形态特征。
3. 显微镜玻璃片:用于制作菌丝涂片。
实验方法:1. 取适量食用菌样本,用刀切割成小块。
2. 将切好的食用菌样本放入显微镜玻璃片上。
3. 用显微镜将食用菌样本放大观察,调整焦距和光线以获取清晰的图像。
4. 观察并记录食用菌的形态特征,包括菌丝、子实体等。
实验结果与讨论1. 香菇(Agaricus bisporus)香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其形态特征如下:- 菌盖:呈圆形或半球形,直径约为5-15厘米,表面光滑,颜色可变,常为白色或棕色。
- 菌褶:密集排列在菌盖的下面,白色或淡黄色。
- 菌柄:粗壮,白色,底部稍扩大。
- 子实体:由菌丝发育而成,呈圆柱形,质地肉质,白色。
2. 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金针菇是一种外形独特的食用菌,其形态特征如下:- 菌盖:呈伞状,直径约为2-6厘米,表面光滑,颜色可变,常为浅黄色或橙红色。
- 菌褶:密集排列在菌盖的下面,白色或淡黄色。
- 菌柄:细长,白色,底部稍扩大。
- 子实体:由菌丝发育而成,呈细长的柱状,质地脆嫩,白色。
3. 杏鲍菇(Pleurotus ostreatus)杏鲍菇是一种肉质丰满的食用菌,其形态特征如下:- 菌盖:呈扇形或半圆形,直径约为5-15厘米,表面光滑,颜色可变,常为灰褐色或深褐色。
- 菌褶:密集排列在菌盖的下面,白色或淡黄色。
- 菌柄:粗壮,白色,底部稍扩大。
- 子实体:由菌丝发育而成,呈块状或片状,质地肉质,白色。
结论通过对香菇、金针菇和杏鲍菇的形态观察,可以发现它们在菌盖、菌褶、菌柄和子实体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食用菌一级菌种制作实验报告

食用菌一级菌种制作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食用菌栽培学是一门应用基础学科的学科,不仅要求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结合生产实际来加深理解和体会,真正的实现学以致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本次食用菌的实习旨在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和学习食用菌栽培学的知识,熟悉湖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而且还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们亲自加入生产食用菌的多个环节,培养我们吃苦耐劳、团队意识和沟通交流的品质。
通过此次的课程实习,进一步脱框我们的视野以及对食用菌产业的理解,增长对这产业美好前景的信心。
(二)实习任务
1、参加菌种制作的各项操作。
2、参加食用菌栽培的各项操作。
3、参加菇房和菇场栽培管理工作。
4、参观食用菌生产企业,参与食用菌市场行情调查。
二、实习时间
2012年10月28日至2012年11月4日。
三、实习单位及地点
华中农业大学食用菌菌种试验中心、武汉东西湖如意生鲜食品净菜配送公司(如意食用菌高科技公司)、湖北裕国菇业有限公司、长
久菌种厂、三里岗香菇基地、裕国菇业试验基地、裕国菇业生产线、三友食用菌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新洲许易产业园、天添食用菌科技产业。
四、试验内容
1华中农业大学黑木耳、香菇、平菇代料栽培生产实践
2、观看湖北菇菌产业发展三十年历史和香菇生产技术的视频
3、“中国香菇之乡”的随州三里岗以及新洲各工厂、公司参观学习
五、实习过程
具体工作时对集中食用菌的传统生产进行了解和实践;第二阶段是赶赴随州市以及新洲市的各大工厂公司进行参观学习;第三阶段是再次回到菌种试验中心进行平菇的最后装袋灭菌工作。
本次实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在菌种试验中心。
食用菌生产技术 实验多孢分离育种技术

实验一、平菇多孢分离育种技术(一)(二)一、实验目的1.了解多孢分离制作母种与组织分离制母种的区别及意义2.掌握平菇多孢分离技术二、实验原理食用菌子实体生长健壮,八成熟时,可散发大量有性孢子,这些孢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配合,形成双核菌丝体,从而制取母种。
多孢子分离技术是有性繁殖过程。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选育出优良菌种,有时还可使退化的菌种复壮。
三、实验步骤(一)制备培养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磷酸二氢钾3g,硫酸镁1.5g,VB1微量,琼脂18g,水1000mL,pH 值自然。
按常规方法制试管斜面或三角瓶底面0.5㎝厚的琼脂板。
(二)选择种菇选取生长健壮,八成熟,无病虫害的平菇一朵待用。
(三)收集有性担孢子在无菌条件下,拨出斜面试管口或瓶口的棉塞,在菌褶(猴头菇用菌刺)前端的五分之二处剪取约1.5~2㎝2的菌褶,用镊子挑取一片菌褶,贴附在已灭菌的斜面培养基正上方,迅速塞好棉塞。
于24-26℃条件下恒温培养6-24小时后取出。
(四)孢子萌发培养及菌丝体纯化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去掉棉塞,用消毒小钩钩出管内的小片菇种,将棉塞连同试管口在火焰上灼烧后,迅速塞上棉塞,于24~26℃恒温培养1周,待孢子萌发,井长成成片菌丝后,切取生长迅速、无杂菌污染的菌丝团转管纯化,待菌丝长满管后便可扩大繁殖备用。
四、作业1.多孢分离育种操作应注意什么?(种菇选择及整个过程无菌操作)2.多孢分离制作母种与组织分离制母种各自有什么优缺点?(多孢子分离制作母种优点:是有性繁殖过程,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选育出优良菌种。
其缺点操作繁琐,成功率低。
组织分离制母种优点:是无性繁殖过程,操作简单,成功率高。
缺点:多次组织分离制得的菌种易退化。
)。
食用菌的实验

实验一母种培育基的制作一、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学会母种培育基的配制方法,认识食用菌母种制作的工艺流程和制作母种的基本技术。
二、实验内容或原理母种培育基配制。
工艺流程:培育基配方培育基的配制分装试管理灭菌摆斜面三、需用的仪器或试剂等仪器: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锅、电炉、天平、试管、试管架、漏斗、漏斗架、橡皮管、玻璃管。
试剂:、马铃薯、葡萄糖、琼脂等。
四、实验步骤1.培育基配方以 PDA 培育基为例,马铃薯(去皮) 200g、葡萄糖 20g、琼脂 20g、水1000ml 。
为经强化营养或准备保藏菌种,可添加KH2PO43g 、、 VB110mg。
2.培育基配制第一将马铃薯去皮、洗净、挖去芽眼、切成薄片,称取200 g,放入铝锅顶用1000ml 清水加热煮沸,保持20min 左右,煮至软而不烂为止。
用双层湿沙布过滤,而后取滤液并补足蒸发损失的水分。
再加入琼脂持续加热泪,待琼脂熔解后,增添葡萄糖及其余成分,搅拌均匀后准备装管。
3.分装试管培育基配制后应趁热分装。
装管时勿使管内外壁沾上溶液,免得浸润棉塞,污染杂菌。
装管后塞上棉塞。
棉塞的大小、松紧度应适合,以用手提棉塞、试管不零落为准。
而后每10 支度试管扎成一捆,棉塞上方用牛皮纸包好,防止灭菌时被水蒸汽浸润。
4.灭菌灭菌前将水加至锅内水位标志高度。
将试管放入锅内,盖上锅盖,对角旋紧锅上螺旋,并闭排气阀,开始加热,当锅内蒸汽大批排出时再持续排汽3-5 min,封闭放气阀。
当压力表指针指到0.15 Kg/cm2 时(灭菌所需压强)开始计时,持续保持该压强30min。
灭菌结束持压力表指针自然回到”0”位时翻开放汽阀,排出锅内节余蒸汽后,翻开锅盖。
注意切忌在压力表未到”0”位时就放汽,免得试管内的培育基向上冲浸润棉塞,造成此后菌种的污染。
5、摆斜面当培育基的温度降到60℃时,将试管斜面放在木棒上,使呈斜面,斜面的长度以占试管长度的1/2 为宜。
冷却后即成斜面培育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求学生自己完成实验流程和具体实验步骤
(一)实验项目1食用菌的干制
1.实验特点
实验类型:验证实验类别:专业基础计划学时:3每组人数:6首开日期:2.实验目的与要求
掌握食用菌加工的基本方法。
3.主要仪器设备
4.实验内容提要
食用菌干制的目的是:首先在于将子实体中的含水量水量迅速降低。
其次是将可溶性物质的浓度相对提高;第三是尽快降低在菌类细胞的酶活性乃至酶失活,从而降低或抑制微生物生长和繁殖,使产品得以较长时间的保存,不致于发生腐败变质,并有可能保持菌类的良好品质。
5.实验操作要点
注意干制过程中温度的调控。
6.注意事项
注意升温过程的温度调节不要过快。
(二)实验项目2食用菌盐渍加工
1.实验特点
实验类型:综合实验类别:专业基础计划学时:3每组人数:5首开日期:
2.实验目的与要求
实验目的是让学生学会食用菌盐渍的原理和流程,要求学生掌握工艺流程及相关操作技术。
3.主要仪器设备
4.实验内容提要
食用菌在进行干制前,必须做好原料的准备和处理。
首先根据不同食用菌的采收期和采收方法适时采收,及时清理菇体基部的泥土、杂物,去除菇根,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按鲜晶分级标准进行分级,剔除畸形菇和病虫菇,然后再根据不同等级原料分别干制
5.实验操作要点:注意盐溶液浓度及防腐剂的添加量。
6.注意事项:注意实验过程中盐渍液浓度的调节及生产工艺;
(三)实验项目3金针菇的深加工
1.实验特点
实验类型:综合实验类别:专业基础计划学时:3每组人数:5首开日期:2.实验目的与要求
实验目的是让学生掌握金针菇食品的应用原理,掌握几种简单金针菇小食品的制作。
3.主要仪器设备
4.实验内容提要
要求学生通过本实验掌握金针菇深加工的方法与工艺过程。
5.实验操作要点:掌握好金针菇加工过程中的成熟程度及蒸煮过程中辅助材料的添加量。
6.注意事项
注意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食品生产相关条例。
(四)实验项目4食用菌糖渍
1.实验特点
实验类型:设计实验类别:专业基础计划学时:3每组人数:5首开日期:2.实验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操作的基础上掌握食用菌糖渍的制作原理。
3.主要仪器设备
4.实验内容提要
利用高浓度糖液所产生的高渗透压,析出菇中的大量水分,抑制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从而达到长期保藏食用菌的目的。
食用菌糖渍品风味甘甜,极富营养,深受
消费者的欢迎。
5.实验操作要点
注意温度与糖浓度的比例关系,这是产品味道的关键性因素。
6.注意事项
在制作工程中注意保持银耳的口感。
1.多聚糖类主要为茯苓聚糖(pachyman),含量最高可达75%,为一种具有β(1→6)吡喃葡萄糖聚糖支链的β(1→3)吡喃葡萄糖聚糖,切断支链成β(1→3)葡萄糖聚糖,称茯苓次聚糖(pachymaran),常称为茯苓多糖(PPS),具抗肿瘤活性.羧甲基茯苓糖具免疫促进及抗肿瘤作用.
2.三萜羧酸茯苓酸(pachymicacid)土莫酸(tumulosicacid)齿孔酸(eburicoicacid)松苓酸(pinicolicacid)松苓新酸(3β-hydroxylanosta-7,9(11),24-trien-21-oicacid)等.又报道尚含7,9(11)-去氢茯苓酸7,9(11)-去氢土莫酸多孔菌酸C(polyporenicacidC)及3,4-裂环-羊毛甾烷型(3,4-secolanostane)三萜类化合物等.多孔菌酸外用于肝脏具细胞毒作用.此外,含组氨酸腺嘌呤胆碱β-茯苓聚糖酶蛋白酶辛酸月桂酸棕榈酸脂肪卵磷脂麦角甾醇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酰乙醇胺等.
【理化鉴别】
1.多聚糖类主要为茯苓聚糖(pachyman),含量最高可达75%,为一种具有β(1→6)吡喃葡萄糖聚糖支链的β(1→3)吡喃葡萄糖聚糖,切断支链成β(1→3)葡萄糖聚糖,称茯苓次聚糖(pachymaran),常称为茯苓多糖(PPS),具抗肿瘤活性.羧甲基茯苓糖具免疫促进及抗肿瘤作用.
2.三萜羧酸茯苓酸(pachymicacid)土莫酸(tumulosicacid)齿孔酸
(eburicoicacid)松苓酸(pinicolicacid)松苓新酸(3β-hydroxylanosta-7,9(11),24-trien-21-oicacid)等.又报道尚含7,9(11)-去氢茯苓酸7,9(11)-去氢土莫酸多孔菌酸C(polyporenicacidC)及3,4-裂环-羊毛甾烷型(3,4-secolanostane)三萜类化合物等.多孔菌酸外用于肝脏具细胞毒作用.此外,含组氨酸腺嘌呤胆碱β-茯苓聚糖酶蛋白酶辛酸月桂酸棕榈酸脂肪卵磷脂麦角甾醇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酰乙醇胺等.
【药理作用】
1.利尿作用:25%茯苓醇浸剂给正常兔腹腔注射0.5g/Kg,出现利尿作用.用切除肾上腺的大鼠实验证明,利尿作用与影响肾小管Na的吸收有关.
2.抗癌作用:茯苓次聚糖对小鼠肉瘤S180有抑制作用,抑制率达96.88%.自人工深层培养获得的茯苓菌丝体中,可提取到茯苓多糖F1和H11,具明显抗肿瘤活性.
3.免疫增强作用:茯苓聚糖对正常及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能增强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
4.茯苓水乙醇乙醚提取物对离体蛙心均有增强收缩加快心率作用.
5.煎剂特别是茯神注射液,对动物有镇静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