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概论》第1次平时作业

《艺术学概论》第1次平时作业
《艺术学概论》第1次平时作业

《艺术学概论》

第1次平时作业

一、填空(每小题2分,共14分)

1、关于艺术起源的五种传统观点有 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劳动说。

2、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决定了艺术必然具有 形象性 、 主体性 、 审美性 等基本特征。

3、关于艺术的起源尽管有多种多样的说法,但最终还是应当归结于 人类的实践活动 。

4、通过对艺术起源学说的学习,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艺术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 审美 、以 巫术 为中介,以 劳动 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

5、主体性作为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体现在艺术生产活动的全过程中,包括 艺术创作 、 艺术作品 、 艺术欣赏 。

6、艺术作为人类审美活动的最高形式,集中体现出人类的 审美意识 ,凝聚和物化了人对 自然 、 社会 的审美关系。

7、概括地讲,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就是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游戏说”:指艺术起源于“游戏”。这种学说的代表人是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称为“席勒一斯宾塞理论”。这种说法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

2、形象性: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形象性。哲学、社会科学总是以抽象的、概念的形式来反映客观世界,文学、艺术则是以具体的、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内容与形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3、主体性:艺术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主体性。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决定了艺术必然具有主体性的特征。主体性作为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体现在艺术生产活动的全过程,包括艺术创作、艺术作品和艺术欣赏。

4、审美性: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体现为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三、简答(每小题8分,共40分)

1、怎样认识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说”?

艺术的起源有“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劳动说”等五种,第六种说法便是“多元决定论”。法国结构主义学者阿尔都塞的“多元决定论”认为,任何文化现象的发生都有多种多样的复杂原因,而不是由一个简单原因造成的。艺术的起源或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艺术产生于非艺术,实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艺术的产生是人类的需要和满足。我的理解是,艺术的发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2、简要阐述艺术所具有的综合性特征。

综合艺术首要的审美特征就是综合性,这种综合性体现在两个层次上。首先,从艺术学的层次上讲,戏剧、戏曲、电影和电视艺术等综合艺术,吸收了个门艺术中的多种元素,将它们有机融汇在自己的表现手段之中,从而大大丰富了自己的艺术表现力。其次,从更高一层的美学层次上讲,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的综合性绝不仅限于个门艺术元素的有机融合,更加集中地体现在它们将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造型艺术与表演艺术综合在一起,实现了美学层次的高度综合性,使得它们能够将视与听、时与空、动与静、再现与表现集于一身,从而具有了巨大的综合表现能力,极大地扩展和丰富了观众的审美感受,使综合艺术成为最具有群众性的艺术门类。

3、简要阐述艺术所具有的独特性特征。

艺术既有综合性,又有特殊性。虽然都是综合艺术,戏剧和戏曲作为古老的传统艺术,而电影和电视则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它们之间的区别可以说是一目了然。此外,渊源于西方的话剧同植根于中国的戏曲,作为银幕艺术的电影和作为荧屏艺术的电视,它们之间也有着鲜明的区别。虽然都是综合性舞台艺术,话剧注重再现生活,因此,话剧的舞台美术大多是写实和具象的,包括布景、化妆、服装、灯光、效果、道具等都力求真实,创造出上使观众仿佛身临其境的舞台气氛,在舞台上形象地展现出社会生活环境;戏曲则注重表现生活,因此,戏曲的舞台美术基本上是写意和抽象的,戏曲的背景和道具都很简单,全凭演员的虚拟性表演来表现。

4、简述艺术与文化系统的相互关系。

一方面,艺术的起源同人类文化的起源一样古老,艺术作为文化的独特组成部分,始终参与和推动着人类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体现和反映着人类文化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另一方面,作为文化的独特组成部分,艺术又必然受到文化大系统的制约。艺术作为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只是整个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范畴。文化系统的整体性决定了它所属的子系统,必然从属和依附于文化大系统。

5、艺术在文化大系统中的地位如何?

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或文化现象,在整个人类文化大系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于艺术来讲,社会文化大系统作为一种总的文化氛围或文化条件,直接制约着作家、艺术家和读者、观众、听众等每一个人“文化心理结构”的形式,从而间接对艺术的创作与欣赏产生巨大的影响。

四、论述分析(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联系实际,从哪几个方面说明中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具特色?

中国画,简称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具特色,成为东方绘画体系的主流。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表现在工具材料上,中国画为主的工具材料是毛笔,国画颜料,墨,宣纸或绢帛。国画又因墨色的单独使用作画或和颜色结合一起作画的不同,又有水墨画和彩墨画的不同的两个名称。又由于讲究毛笔作画时的诸多笔法技巧和墨的“墨分五色”。使得“笔墨”二字几乎成为中国画技法和欣赏性的总称和主要术语。

第二,在构图方法上不受焦点透视西洋画原理的制约,多采用散点透视,从而表现中国画的视野开阔构图灵活画面景物可以随意安置的特点。其中主要的又有全景式,分段式和分层式三种空间形式。全景式如《清明上河图》,分段式如《韩熙载夜宴图》,分层式如“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T 形帛画”。

第三,绘画与诗文、书法、篆刻四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补充,交相辉映,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内容美和形式美,即所谓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民族审美意趣。

第四,从根本上讲,中国画的内在特质是源于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学思想精神。相对于重视客观对象逼真再现的西方绘画,中国画更加重视对象的内在精神和画家的主观情怀。非常强调作品的“立意”和“传神”,就是面对无生命山水云石和无意识的花鸟鱼虫画家也可以赋予他们人格化的精神品质和灵动的气韵情致。正所谓:“一草一木岂无情乎”。

2、举一幅具有代表性的中外绘画作品,并试着阐述其绘画艺术的特色、风格和精神内涵。

提示:选择的绘画作品具有代表性,可结合画面的风格流派、艺术家的时代背景及画面自身所传达的精神意境阐述。鼓励研究性、创造性答题。

要求:抓住特点,言之有据,言之成理,自圆其说。

以《清明上河图》为例,作者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是一幅闻名世界的高24.8厘米,长528厘米的绢本设色长卷,画中所描绘的是北宋都城汴梁清明时节以汴河为中心的繁荣社会生活景象,通过虹桥上下两个画面冲突,形成一个热闹而紧张的高潮,避免了平铺直叙,也发掘和表现出现实生活中的艺术之美,把平凡的生活变成动人的艺术。

《清明上河图》作为古代现实主义的艺术杰作,在艺术技巧上取得的成就也是多方面的,全画从城效到街市,从桥上到桥下,画面虽复杂,但中心环节突出,情节连绵不断,有移步易景的清新境界,却无割裂松散的形迹,显示了画家在运思立意过程中,概括生活和提炼素材的高度艺术才能,以及在章法和透视处理上,不受固定视点限制,充分运用散点透视的娴熟技艺,尤其在人物刻画和景物描写方面,达到了神形兼备生动准确的艺术效果,同时此画拥有张著,杨准等20多人的提诗和跋,以及累累十多枚鉴藏印,形成了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民族风格与民族特色。

社会保障学平时作业

开胸验肺之后 平时作业: 请参考第三讲讲义中的案例完成以下作业。 假设:张海超开胸验肺之后,没有媒体报道,没有政府及工会部门的干预,事情会如何发展?张海超能否拿到补偿?可能需要经历什么样的曲折?请你展开想像,构想成一部小说, 题目是《开胸验肺之后……》 要求:小说的体裁。字数在2000字以上。 提示:其实张海超获得补偿是个特例,大多数职业病患者的农民工并没有他这样的运气(当然也没有他这样坚持),即使是开胸后,单位没有为他购买工伤保险,必然不会顺利补偿他,如果他与单位对簿公堂,持久的诉讼程序和高昂的诉讼费用也是他获得补偿的层层障碍。 思路: 1.病危医院抢救 2.抢救后,重度昏迷。医生讲诉他悲催的遭遇 3.重度昏迷,他做了一个梦,梦到他的维权之路终于看到曙光,惊动了国家领导人,特事特办,他终于得到了赔偿。 4.而现实中,他知道自己维权不成,且命不久矣,已经跟妻子离婚,带着7岁的女儿相依为命,想在临死前能为女儿找一个好人家送出去。 正文: “刘医生,刘医生,不好了,302床的病人……”,随即一群医护人员来到病房,此时的张海超面色苍白,双眼紧闭,在抢救过程中,病人的血压突然升高,高压达到了161,护士恐怖的不得了,因为病人同时伴随着ARDS,脑袋上冒出了一阵阵冷汗,眼看病人的呼吸越来越窘迫,她却无能为力,正在这时,一个救命的声音响了起来:“输入甘露醇,同时给予面罩吸氧!”这些招着实管用,但是治标不治本啊,过了一会,病人的呼吸就平缓了许多,护士那颗悬着的心也终于可以放下了。可经过两天的ICU观察,病人情况没有一丝好转,就陷入昏迷状态。 “小林,你知道这个病人的情况吗?”护士小李问道。小林说:“他啊,他叫张海超,今年才28岁,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工,好像是患上了尘肺病,据说是工作环境引起的呢,单位不负责,让他拿出证明,他到医院诊断出的结果,单位说医院不是法定职业病诊断机构,所以诊断“无用”。而原单位又拒开证明,他无法拿到法定诊断机构的诊断结果,最终只能以“开胸验肺”的方式进行验肺,就是为了证明自己,想为自己讨一个公道,没人管没人问,就弄成这个样子了……” “唉,是啊,真是可怜啊,年纪轻轻的,听说他为了不拖累自己的妻子,已然跟妻子离了婚,也将女儿留给了自己,真是好人呐,只是他这往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哟。”旁边的清洁阿姨一边拖地一边摇头叹道。 医院的小护士看不下去,在微博上发布张海超的情况,有一些爱心人士发起募捐,向张海超捐款。后来,张海超所在的工作单位好像也开始良心发现,给了他一些补偿。但是这些帮助对张海超来说只是九牛一毛。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张海超就这样昏迷了一个多星期也没有一丝好转的迹象,只能靠药物来维持生命体征。

第一次作业讲评1

第一章信托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信托行为设立的基础是(d、信任)。 2、整个信托期间,在受托人无过失的情况下风险由(b、委托人)承担。 3、(c、财产事物管理职能)是信托的基本职能,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 4、由司法机关确定当事人之间信托关系而成立的信托是(b、法定信托)。 5、以下信托财产具有物上代位性的是(b、处理信托)。 6、信托财产的有限性是指对(c、受托人)权利的限制。 7、以下属于自益信托业务的是(b、贷款信托)。 8、属于金钱债权信托业务的是(b、人寿保险信托) 9、属于单独运用指定金钱信托业务的是(d、福利养老金信托)。 10、在特定金钱信托业务中,受托人无过失的情况下,一旦出现财产运用损失由(a、委托人和受益人)负责。 11、属于典型私益信托业务的是(a、雇员受益信托)。 12.《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于(c、2001年10月1日)正式实施。 13.(a、英国)是现代信托的发源地。 14.1979年10月4日中国第一家信托投资公司(a、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经国务院批准成立。 15.受益人是由(d.委托人)指定的。 16.下列有关信托财产的独立性的说法哪一种是不正确的(d.受托人可以用其固有财产同信托财产进行交换)。 17.委托人将财产转移给受托人以后,对转移的这部分财产(c.不再拥有)处置权。 18.在信托关系中委托人充当受托人的信托是(c、宣言信托)。 19. 代理业务与信托业务的不同之处是不具备(c、融通资金)。 20. 在信托期间,信托财产法律上的所有人是(b.受托人)。 21.利用信托方式达到特定目的的人是( a.委托人)。 22.(b.受托人)要辞任,必须得到其他当事人或监管部门的同意。 23.宣言信托属于(b.他益信托)。 24.委托人将有价证券作为信托财产转移给受托人,由受托人代为管理和运用的信托方式是(a.有价证券信托)。 25.以保持信托财产的完整,保持信托财产的现状为目的而设立的信托(b.管理信托)。 26.信托分为个人、法人和通用信托的划分标准是(d.委托人)不同。 27.动产信托属于(a.法人信托)。

社会保障学平时作业

《社会保障学》平时作业(一)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社会保障的六个基本特征()()()()()()。 2养老保险制度的三种模式()()()。 3()是社会保障制度中最基本和核心的制度。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从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看,()是社会保障的最低目标,它仅仅是保障社会成员最低的生存需要。 A 社会救助 B 会保险年 C 社会福利 2从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看,()是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它是保障社会成员基本的生活需要。 A 社会救助 B 社会保险年 C 社会福利 3从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看,()是社会保障的最高目标,旨在改善和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 A 社会救助 B 社会保险年 C 社会福利 4社会保障制度最基本的和重要的理论基础是()。 A 边沁的功利主义原则 B 福利经济学理论C新福利经济学 5国务院于()颁发了《关于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 A 1996年 B 1997年 C 1998年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社会保障 2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 3社会保障体系 4养老保险制度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坚持了哪几项原则?2社会养老保险的特征?

3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五、论述题(每题20分) 1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社会保障学》平时作业(二)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与其他社会保险项目比较,失业保险的自身特点是()()()。 2再就业服务中心用于保障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的资金来源,原则上采取“三三制”的办法解决,()()()。 3中国传统医疗保险制度分为()()两部分。 4中国传统医疗保险制度中城市医疗保险制度又分为()()。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年我国颁布了《失业保险条例》。 A 1999 B 1998 C 1997

律师实务第一次作业讲评

律师事务作业1 期末综合练习题-律师实务文书 请同学参考相关的法律文书的要求完成下列文书练习 一、代写民事诉状 要求:(1)格式正确;(2)特定事项齐全;(3)文字简炼;(4)无错别字;(5)标点符号无误;(6)定性准确;(7)说理清楚、充分;(8)引用法律准确;(9)诉讼请求合法有据;(10)应考人员不得署名,否则本试卷不得分。说明:特定事项未给明的,可以合理虚拟或以×××代替。 1990年1月2日上午时,甲市大地公司汽车司机陈某将公司的小汽车一辆停放在甲市新兴酒店内指定的停车场。陈锁好车门后,拟提水擦车做好出车准备。此时,正在该酒店大厅门前值班的接待员武某向陈索要车门钥匙,欲车内听录音机,陈未允。武尾随陈后再三恳求,并保证只听录音绝不开车。陈便将车门钥匙交给武某,然后离开去打水。武进入车内,打开录音机后,又将汽车发动起来。车开动后,武把握方向不稳,将车撞到酒店营业厅前的水泥柱上。经有关部门鉴定,确认该轿车损坏程度为:(1)前保险杠断裂;(2)散热器损坏;(3)冷凝器已无法使用;(4)前桥断裂后移。经查,大地公司(车主)尚未向保险公司交纳本年度应为该车支付的保险费。为修复该车损坏部件,大地公司共支付修理费5600元(有单证为据);因汽车损坏不能使用,大地公司支付了出租汽车费1600元。此外,司机陈某因汽车损坏,减少奖金收入150元。 请根据以上事实,为大地公司代书诉状。 二、代书执行申请书 要求:①格式正确,特定事项齐全。②说理清楚,文字简炼。③引用法律准确。④无错别字,标点符号无误。 1991年10月,乙乡原告田某以不当得利诉甲镇被告尤某。某县人民法院经审理于1991年12月20日以(91)民字第100号一审民事判决书判决,被告尤某返还原告田某不当得利7600元,于判决生效后10日内付清,诉讼费用由被告承担。当天,原被告收到判决书后均表示不上诉。至1992年1月30日,原告田某仍未收到被告尤某应返还的7600元。 原告田某系乙乡某商店营业员,男,40岁。被告尤某系甲镇经营水产品的个体户,男,35岁。据原告介绍,被告尤某每天自行收购鲜鱼等水产品约300斤,销售额1000元左右。根据以上事实,请你为田某代书执行申请书。 三、代书民事上诉状 要求:①格式正确,应具备的事项齐全;②诉讼请求明确、合法;上诉理由正确、充分;③文字通顺简炼,无明显语法错误及错别字;④应考人员不得署名,否则本卷不得分。 说明:特定事项未给明的,可以合理虚拟或以×××代替。 1990年5月,甲省A公司与乙省B公司签订一份购销合同,约定由B公司卖给A公司洗衣粉40吨,每吨单价880元,7月30日以前交货付款,交货地点在A公司所在地火车站。 7月15日,B公司将货运抵本地火车站,恰遇铁路被洪水冲坏,货运中断,B公司即将货运回保管。同时电告A公司。同年8月10日,线路修通,货运恢复。B公司立即启运。8月18日运抵收货方火车站。 8月19日B公司通知A公司验货并付款。A公司以此时已过合同履行期限为由拒绝收货。经双方多次洽谈,A公司提出,若要收货,价格必须减半。B公司拒绝降价,双方始终未达成协议。为不被铁路部门罚款,B公司租用民房一间,将货暂存保管,同时继续与A公司交涉。

政治学作业讲评1

第一次作业(一、二章) 一、谈谈你所认知的“政治”(共分) 、你第一次知道“政治”这个词语是什么时候?因为什么事情?(不记分) 一般同学都是从中学“政治课”开始对政治有了一定的认识。这说明我国的政治教育产生了效果啊。 、你参加过哪些政治活动?请列举。(分) 一般同学可能参加的政治活动包括: 参加基层人大代表选举投票;参加单位的政治学习和政治活动;接受学校的课堂政治教育;参加党、团组织的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看政治教育的电影 等等 、你参加过哪些政治组织?请列举。(分) 从小到大可能参加过的政治组织包括: 少先队组织;共青团组织;中国共产党组织;民主党派;工会;其他人民团体; 居民大会;村民大会;等等 、你认为“政治”对于你而言重要吗?为什么?(分) (略) 、在你看来,学习“政治学”对于日常生活有什么样的意义?(分) (略) 设计此题的目的是引导同学们从自身的经历来认识“政治”,破除对政治的神秘感和陌生感。使大家认识到我们生活在“政治”的世界中,政治并非是远离我们 的事情。

二、阅读、摘录“政治”时事新闻(每则分,共分) 要求: 新闻内容符合“政治”的范畴 新闻事件发生在开学的第一、二周 每则新闻要有新闻标题 每则新闻不少于字的简介 该则新闻发表的媒体、发表的时间 、一则本地政治新闻 新闻标题: 发表的媒体、时间: 内容简介: 、一则国内政治新闻 新闻标题: 发表的媒体、时间: 内容简介: 、一则国际政治新闻 新闻标题: 发表的媒体、时间: 内容简介: 设计此题的目的是希望同学们关注现实中的“政治”现象,形成关心政治的习惯,提高政治素质。 此题关键是要识别和区分哪些新闻是政治性事件,哪些是一般的社会事件。不要将经济、文化、法律、文娱、体育、社会新闻一概当作政治新闻,那样会造成泛“政治化”。 三、连线题:政治学家及其论著(每项分,共分)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马基雅维里孟德斯鸠 卢梭 政治学君主论论法的精神社会契约论理想国

11年社会保障学平时作业四答案

11年社会保障学平时作业四答案

《社会保障学》平时作业四 (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社会救助 也称社会救济。其内涵是指国家与社会面向由贫困人口与不幸者组成的社会脆弱群体提供款物接济和扶助的一种生活保障政策,它通常被视为政府的当然责任或义务,采取的也是非供款制与无偿救助的方式,目标是帮助社会脆弱群体摆脱生存危机,保障其生存权。社会救助的外延,则包括灾害救助、贫困救助和其他针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扶助措施。 2、慈善事业 是以社会成员的慈善心为道德基础、以社会成员的自愿捐献为经济基础、以民间公益事业团体根据捐献者的意愿对需要帮助的社会成员进行物质帮助为基本内容的一种社会互助事业,是现代社会救助体系的组成部分。 3、社会福利 是国家和社会为增进与完善社会成员尤其是困难者的社会生活而实施的一种社会制度,旨在通过提供资金和服务,保证社会成员一定的生活水

平并尽可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4、法定员工福利 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施的对员工的福利保护政策,包括社会保险和各类休假制度。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最早产生的社会保障形式是(A) A、社会救助 B、社会保险 C、社会福利 D、慈善事业 2、在我国,(B)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金的主要责任者。 A、中央政府 B、地方政府 C、社会团体 D、居民个人 3、慈善事业的基本财政来源是( D ) A、财政收入 B、税收 C、投资 D、捐献 4、剩余型社会福利和制度型社会福利二分法,是由社会福利理论经典作家( C )提出的 A、伍德罗·威尔逊 B、卢梭 C、哈罗德·威伦斯 D、恩格尔 5、“福利国家”一词首见于(A)一书 A、《公民与教徒》 B、《贝弗里奇报告》 C、《社会福利思想》 D、《选择的自由》

艺术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艺术学概论课程教学大 纲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艺术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 《艺术学概论》是高等院校素质教育重点课程之一,教育部从2001年起,已将《艺术学概论》列为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含师范类与非师范类)必考科目之一。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在内的全国许多综合大学、师范院校,以至理工农医等各类高等院校都纷纷开设了此门课程。本课程对于培养师范类学生具有全面的艺术常识,较高的艺术修养,以及增强人文素质等方面,尤其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目的要求 1.了解并掌握艺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 2.了解并熟悉16门主要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艺术鉴赏力与艺术修养,增强人文素质。 3.从美学与文化学角度,了解和认识从艺术创作到艺术接受的全过程。 第二部分教学时数 本课程为3学分,教学时数54学时,具体分配如下:

教学内容课内学 时 录像 课 IP课 件 上编艺术总论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411第二章艺术的起源411 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 育 411第四章文化系统中的艺术411中编艺术种类 第五章实用艺术421 第六章造型艺术421 第七章表情艺术421 第八章综合艺术421 第九章语言艺术421 下编艺术系统 第十章艺术创作721 第十一章艺术作品721 第十二章艺术鉴赏421复习辅导1 总计542013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与要求 上编艺术总论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艺术史上对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认识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是解决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2.理解艺术的特征主要具有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等,从而加深对艺术的基本认识和了解。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艺术的本质 中外艺术史上,对于艺术本质主要有“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再现说”)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将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为解决艺术本质问题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艺术的特征 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内容与形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艺术创作、艺术作品与艺术鉴赏均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体现为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三、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1.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对于艺术学研究的重要启示。

社会保障学平时作业二讲评

国家开放大学开放教育本科 社会保障学平时作业讲评2 第四至第五章 一、答题技巧 1、名词解释要将概念解释清楚,切忌偷工减料。 2、简答题则是所学知识的综合,需要做到条理清楚。 3、判断题在教材中都能找到具体的内容。 3、论述题要结合书本知识,联系实际进行阐述。很多同学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随意性很强,要点掌握不好。 1、养老保险 养老保险是政府主办,通过国家立法保障退休老人基本生活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2、遗属年金 遗属年金是指参保员为其家属建立的附加年金。作为养老保险的一部分,是在参保者本人去世后惠及其遗属的生活困难补助金。 3、医疗保险 医疗保险是政府主导,国家立法、依法筹资,当参保人遭遇疾病时向其提供医疗费用补偿的一种制度安排。 4、两定点三目录 两定点:是指定点医院和定点药店,其需要经过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审查批准。三目录:指药品目录、诊疗目录、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和支付标准目录。医疗保险制度规定,只有符合“两定点三目录”的医疗花费才能得到报销。 二、判断题 1、养老保险的两种支付责任模式中的缴费确定制对低工资收入者有利。

错,对高工资收入有利。 2福利国家型养老保险制度以德国为典型,丹麦、芬兰、挪威也实行这种模式。 错,以瑞典为典型。 3、企业年金一般在员工退休后支付,也有按协议提前支付的。员工在退休前跳槽,其企业年金不会损失。 错,员工退休前跳槽,其企业年金就会受损失。 4、最早实行全民医疗保险的国家是德国,且德国是该模式的代表者和推广者。 错,英国。P104 5、医疗保险中的起付线越高,说明待遇水平越差,患者个人所承担的医疗费用负担越重。对。P115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养老保险的特点。 答:(1)养老保险承诺与兑现之间的时间最长。 (2)养老保险是实际享受人数最多的险种之一。 (3)养老保险费用的收入支出庞大。 (4)养老保险制度模式往往是国家社会保险制度模式的代表。 2、简述养老保险的结构和内容。 答:⑴覆盖范围。也称制度覆盖范围,即规定什么样的行业或怎样的个人可以参加本制度的养老保险。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养老保险只对覆盖范围内的人负责,从个人角度来说,只有被纳入覆盖范围才有资格参加保险。 ⑵资金筹集。养老保险由国家组织发起,并保证制度顺利运行。这并不意味着国家负责出钱来满足人们今后的养老需要。养老基金是需要多方共同集资的。共同集资的各方主要是国家、企业和个人。 ⑶资格条件。世界不同国家,由于养老社会保险制度模式和社会公共政策不同,对获得养老金的资格条件有不同的规定。所考虑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法定退休年龄、工龄、缴费年限和居住年限(居龄)。要满足领取养老金的条件,往往需要组合条件。 ⑷保险支付。在满足了各项领取养老金的条件后,养老保险的利益最终就要落实在养老金的支付上。从世界范围来看,有许多不同性质的养老金,其支付原则也有所不同。可以将养老金分为:“普惠”养老金、“最低生活”养老金、“就业关联”养老金、“收入关联”养老金和“缴费关联”养老金。 ⑸保险水平。是指退休后所能拿到养老金的多少。衡量保险水平有绝对值,即所得养老金能过上怎样水平的生活;但是保险水平一般用相对值来衡量,即用“养老金工资替代率”(养老金占退休前工资收入的百分比)来表示。 3、医疗保险的特点。 答:(1)第三方支付; (2)利益关系比较复杂; (3)支付频率高且与缴费多少无关; (4)与工伤和生育保险相关联。 4、转诊转院制度的作用。

第一次作业讲评答案

高级英语阅读(2)第一次形考作业讲评 作业要求 在第一次书面作业中,要求同学们做与书中教学内容相关的词汇匹配练习、选词填空和阅读理解题。在作业过程中,希望大家尽量独立完成,然后针对不足,着重参看书中的语法要点以及天津电大在线教学平台上的教学辅导内容。与老师、同学们进行学习交流可以采取面对面或者网上、电话各种方式。将本次作业当作为第一阶段学习的小结和检测。 完成作业需具备的知识 1. Strategy One —Getting Meaning from Context根据上下文猜词义 You do not need to look up the meanings of new words if you can guess them from the context. 三个可以帮助猜测词义的线索有:表示举例的词组、表示相反意思的词和表示连接的词后面的解释性短语。 ●举例The words for example, for instance, such as, and among them introduce examples that may help you. (Sometimes examples appear without these words, in parentheses, or between dashes.) ●相反Sometimes another word or words in another sentence or sentence part has the opposite meaning from a new vocabulary item (instead of ) ●定义A definition or explanation follows the connecting words that is or in other words. 2. Strategy Two —Identifying the Main Ideas 找出中心思想 A reading passage may include many ideas, but there is only one main idea. This is the most important idea. This is the most important idea, or point, of the reading. It is the main point, thought, or opinion that the author has about the topic. It is an “umbrella” that includes all of the more specific ideas and details. The main idea is usually stated in the introduction. Often, it is repeated in the conclusion. 一篇短文通常只有一个中心思想,即文章最重要的观点,通常在文章开头表述,也常常在文章结论部分重复表述。 3. Strategy Three —Critical Thinking: Making Inferences 做推断 Writers usually state information clearly. However, they also often imply information. In other words, they just suggest an idea without actually stating it. it is important for students to be able to make inferences —that is, to “read between the lines” and understand information that is not clearly stated. 推断作者想要表达但没有明确表达的信息对于阅读者来说很重要。 4. Strategy Four —Scanning寻读 You can scan a reading to find information quickly. Follow these steps to scan: ●Know the information that you want to find, or the question you want answered. ●Look for that information. ●Move your eyes quickly across the words until the information that you want “jumps out” at

2014年社会保障学平时作业答案

《社会保障学》 第一次平时作业 一、名词解释(共 20 分,每小题4分) 1. 社会保障:P1 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 2. 社会保险:P4 是指国家依法建立社会保险基金,通过统筹互济,为参加保险的劳动者在丧失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时提供经济帮助、确保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3. 社会救助:P5 是指国家与社会向由贫困人口与不幸者组成的社会脆弱群体提供款物接济和扶助,以维持其最低生活的一种社会保障政策。 4. 社会保障体系:P3 是国家依法建立起来的保障国民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的系统,它由保险,救助,福利,互助和个人自我保障等相互联系的子系统编结成的一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社会安全网”由社会保障立法、社会保障基金、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社会保障管理等制度组成。 5.福利国家型:P15 它是社会保障模式的一种,以瑞典最为典型。其保险覆盖全民,遵循“普惠制”原则;福利国家的各种福利服务和福利设施最为健全,个人缴费比例较低,福利缴费主要由政府和企业负责,福利待遇与个人工资高低缴费多少的关联度最小。 二、单项选择题(共10分,每小题2分) 1.1601年,英国政府颁布了( A ),标志着社会保障制度的诞生。P7 A.《济贫法》 B.《疾病社会保险法》 C.《工伤社会保险法》 D.《劳动社会保险条例》 2.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高峰是( C )。P8 A. 社会保险的出现 B.最低生活保障的出现 C.福利国家的诞生 D.社会救助的兴起 3.我国的社会保障体制属于( A )。P13 A.社会保险型 B.国家保险型 C.强制储蓄型 D.福利国家型 4.工伤保险基金的缴纳方式为( A )。P40 A.用人单位单独缴纳 B.政府缴纳 C.企业和个人共同缴纳 D.政府和企业共同缴纳 5.以劳动者为核心的社会保险制度是( A )模式。 A.社会保险型 B.福利国家型 C.强制储蓄型 D.国家保险型 三、多项选择题(共10分,每小题2分)

社会保障学第次作业带答案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20小题,共20分)(总分20.00)BABCB DBCCA BABCB BDBAB 1.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确定统筹基金的封顶线是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 (1.00分) A. 10%左右 B. 4倍左右 C. 20倍左右 D. 10倍左右 2.目前成为世界失业保险制度的主流的是()。 (1.00分) A. 强制性失业保险制度 B. 非强制性失业保险制度 C. 流动性失业保险制度 D. 自愿性失业保险制度 3.大多数国家的医疗保险制度都是采用()缴费的形式。 (1.00分) A. 政府和个人共同负担 B. 雇主和个人共同负担 C. 政府、雇主和个人共同负担 D. 政府负担 4.退休一词,始见于我国()文籍。 (1.00分) A. 汉代 B. 宋代 C. 唐代 D. 明清时期 5.社会保险型养老保险制度以()为典型。 (1.00分) A. 日本 B. 德国 C. 法国 D. 美国 6.最早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建立失业保险制度的国家是()。 (1.00分) A. 德国 B. 英国 C. 西班牙 D. 法国 7. 现代意义上的养老保险制度,或员工退休制度,是()的产物。(1.00分) A. 奴隶社会 B. 工业社会 C. 氏族社会

D. 农业社会 8.在我国养老保险金的最低缴费年限为()年。 (1.00分) A. 5 B. 10 C. 15 D. 20 9.被称之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的是()。 (1.00分) A. 、《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B. 、《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 C. 、《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D. 、《劳动保险条例》 10.一般认为,()的养老金工资替代率可以使职工保持与退休前大体相当的生活水平。 (1.00分) A. 70%~80% B. 50%~60% C. 40%~50% D. 20%~30% 11.1988年,国际劳工组织召开第75届劳工大会,建议失业金数额不低于失业者原工资的()。 (1.00分) A. 60% B. 50% C. 20% D. 30% 12.1986年,国务院颁布了(),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正式的失业保险制度。它从立法原则到框架设计为中国以后的失业保险制度奠定了基础。 (1.00分) A. 、《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 B. 、《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 C. 、《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 D. 、《失业保险条例》 13.我国治理第五次失业问题的主要措施是(),很具有中国特色。 (1.00分) A. 以工代赈、生产自救、转业训练等 B. 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 C. 国有企业建立“劳动服务公司” D. 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11年社会保障学平时作业四答案

《社会保障学》平时作业四 (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社会救助 也称社会救济。其内涵是指国家与社会面向由贫困人口与不幸者组成的社会脆弱群体提供款物接济和扶助的一种生活保障政策,它通常被视为政府的当然责任或义务,采取的也是非供款制与无偿救助的方式,目标是帮助社会脆弱群体摆脱生存危机,保障其生存权。社会救助的外延,则包括灾害救助、贫困救助和其他针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扶助措施。 2、慈善事业 是以社会成员的慈善心为道德基础、以社会成员的自愿捐献为经济基础、以民间公益事业团体根据捐献者的意愿对需要帮助的社会成员进行物质帮助为基本内容的一种社会互助事业,是现代社会救助体系的组成部分。 3、社会福利 是国家和社会为增进与完善社会成员尤其是困难者的社会生活而实施的一种社会制度,旨在通过提供资金和服务,保证社会成员一定的生活水平并尽可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4、法定员工福利 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施的对员工的福利保护政策,包括社会保险和各类休假制度。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最早产生的社会保障形式是(A) A、社会救助 B、社会保险 C、社会福利 D、慈善事业 2、在我国,(B)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金的主要责任者。 A、中央政府 B、地方政府 C、社会团体 D、居民个人 3、慈善事业的基本财政来源是( D ) A、财政收入 B、税收 C、投资 D、捐献 4、剩余型社会福利和制度型社会福利二分法,是由社会福利理论经典作家(C )提出的 A、伍德罗·威尔逊 B、卢梭 C、哈罗德·威伦斯 D、恩格尔 5、“福利国家”一词首见于(A)一书 A、《公民与教徒》 B、《贝弗里奇报告》 C、《社会福利思想》 D、《选择的自由》

艺术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汇总

艺术学概论 1.艺术学之父:费德勒。 2.德国的格罗塞注重从方法上建立艺术科学,代表作《艺术起源》。 3.艺术学内容包括:艺术理论、艺术批评、艺术史。 1.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观点:“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或“再现说”。①“客观精神说”——观点: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代表人物:柏拉图:《柏拉图文艺对话集》认为理式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艺术世界是第三性的。“理念”是世界的最终根源,现实都是模仿理念的结果,文艺又是模仿现实世界的结果,因此,文艺就像影子的影子,和理念的“真实隔着三层”。桌子的例证。黑格尔:《美学》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错误性:把艺术的本质归结为“理念”或“绝对精神”。正确性:包含了辩证法思想。认为“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内容与形式是统一的。②“主观精神说”——观点: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他强调艺术创作中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使艺术达到美的境界。尼采提出唯意志主义,认为人的主观意志是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他把日神冲动和酒神冲动看做是艺术的两种根源,把“梦”和“醉”看做审美的两种基本状态。第一部着作《悲剧诞生》。③“模仿说”或“再现说”——观点:从古希腊以来,“模仿说”一直是西方很有影响的一种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模仿说、塞万提斯模仿说、莎士比亚镜子说。 2.“艺术生产”理论对艺术学研究的启示:①“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从艺术的起源来看,艺术生产本身是经历了一个漫长历史过程才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的。②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3.论述艺术生产理论的“不平衡关系”:①“不平衡”的含义: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即在社会历史发展的某些阶段上,艺术的繁荣与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呈现出不平衡现象。这种现象正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所指出的:“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的繁盛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因而也决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骼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②“不平衡”的表现:⑴

社会保障学课程平时作业及答案

社会保障学课程平时作业及答案 《社会保障学》平时作业1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 1、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在中国,社会保障则是各种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军人福利、医疗保障、福利服务以及各种政府或企业补助、社会互助等社会措施的总称。 2、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是指由社会保障各个有机组成部分所构成的整体,它强调的是社会保障制度内在的结构、项目设置等。换言之,社会保障体系是国家依法建立起来的保障国民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的系统,它是由保险、救助、福利、互助和个人自我保障等相互联系的子系统编结成的一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社会安全网。 3、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依据法律规定,面向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低收入家庭提供经济帮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4、社会福利:狭义的社会福利,作为社会保障的从属概念,是与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并列的概念,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和社会为提高全社会成员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而提供福利设施和福利服务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二、简答题(每题10分) 1、社会保障的功能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社会保障的功能,是指社会保障包括其各个子系统及其具体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发挥出来的实际效能和作用。 (1)稳定功能:许多国家被称为“精巧的社会稳定器”或“减震器”。

(2)调节功能:在经济领域,调节着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调节着国民收入的 分配与再分配,调节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对市场体系起调节作用;社会发展领域, 调节着社会成员的协调发展;政治领域,调整不同利益集团、群体或社会阶层利益. (3)促进发展功能 (4)互助功能 (5)其他功能,如防控风险等功能。 2、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应当遵循哪些原则, 答:1、公平原则 2、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 3、责任分担原则 4、普遍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原则 5、其他原则:互济性原则、法制性原则 3、如何评价早期的社会保障, 答:1.性质上是居高临下的施舍型 2.根本目的是防止被统治者反抗 3.保障项目是极端有限型 4.保障水平是极端低下型 5.保障效果是不良型 4、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规律有哪些, 答:1.立法先行----首要规律 2.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是社会保障在发展中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 3.协调发展 4.多样化发展 三、论述题(每题20分) 1、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谈谈你对中国社会保障 制度未

社会保障学平时作业2

《社会保障学》平时作业三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一词,最早出现是在 C 。A.英国1601年《济贫法》 B.英国1834年《济贫法修正案》 C.美国1935年《社会保障法》 D.荷兰1857年《济贫法》 2、影响社会保障发展进程及状态的最重要因素是ABCD 。 A.经济因素B.社会因素 C.道德因素D.政治因素 3、下列各项中,属于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主体的是ABCD 。 A.国家或政府B.社会保障实施机构 C.企业、社会团体及官方机构D.城乡居民及其家庭 4、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方式主要有BCD 。 A.募捐方式B.征税方式 C.征费方式D.自由筹资方式 5、下列有关美国的401K计划的表述中,正确的是BC 。 A.401K计划是典型的DB型企业年金计划 B.401K计划是典型的DC型企业年金计划 C.401K计划需要有5个以上的雇员参与 D.401K计划需要有50个以上的雇员参与 6、世界各国的养老保险筹资模式主要有ABD 。 A.现收现付式B.完全积累式 C.直接积累式D.部分积累式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医疗保险 医疗保险是对法定范围内的劳动者在患病或非因工伤害时提供的医疗保险制度。

2、DRGs支付体系 DRGs支付体系即按病种分类支付,全名叫按疾病诊断分类定额支付,是把医疗服务的全过程看成一个计量单位和确定服务价格的标识。具体地说,就是根据国际疾病分类法,将住院病人疾病按诊断、年龄、性别等分为若干组,每组又根据疾病轻重程度及有无合并症、并发症分为几级,对每一组不同级别都制定相应的价格标准,按这种费用标准对该组某级疾病的治疗全过程,保险机构一次性向医院支付费用。 3、失业 广义的失业是指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的一种状态;狭义的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处在法定劳动年龄阶段并有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失去或没有得到有报酬的工作岗位的社会现象。 4、工伤保险 工伤保险是指劳动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或在规定的某些特殊情况下所遭受的意外伤害、职业病以及因这两种情况造成死亡、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劳动者及其遗属能够从国家、社会得到必要的物质补偿,以保障劳动者或其遗属的基本生活,以及为受伤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医疗救助和康复服务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5、职业病 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劳动及其他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三、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10分) 1、法国1669年制定的《年金法典》开养老保险立法之先河,但较为公认的具有现代意义上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以德国1889年颁布的《老年、残疾和遗嘱保险法》为标志的。 2、财政性社会保障基金直接来源于国家税收,社会保险基金来源于按工资额一定比率征收的社会保障费(税)。 3、工伤是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而日益突出的职业灾害,它主要包括工作中的突发性 意外伤害事故和持续性职业疾病。 4、20世纪70、80年代后美国发展起来的“管理式医疗保险”的主要类型包括 健康维护组织(HMO)和优先提供者组织(PPO) 5、福利国家起源于英国,1942年底该国社会保障计划《贝弗里奇报告》发表,提出“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制度。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医疗保险制度的主要特征。

最新社会保障学形考作业二参考答案

社会保障学(本)形考作业二 (针对教材1~6章) 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或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4分) 1、现代社会保障历史上第一个正式法律制度是(),它标志着社会保障制度的诞生。 C A、美国的《社会保险法》 B、德国的《工伤社会保险法》 C、英国的《济贫法》 D、德国的《疾病社会保险法》 2、丹麦学者考斯塔·艾斯平-安德森在《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中以福利分配的“非商品化”(decommodification)程度为标准,将西欧和北美国家的福利体制划分为三种类型,不包括()。 B A、“社会民主主义” B、“凯恩斯主义” C、“合作主义” D、“自由主义” 3、“非商品化”是指不把()作为商品,让福利分配与劳动贡献脱钩。 D A、社会保障 B、社会保险 C、劳动成果 D、劳动力 4、新加坡采用的社会保障模式是()。 A A、个人储蓄型 B、社会保险型 C、国家保险型 D、福利国家型 5、以下哪项不是社会民主主义的社会保障原则?() D A、社会保障分配应该达到最大的平等,最大限度的缩小收入差距 B、社会保障应该由政府全面责任,尽量免除个人责任 C、通过高额累进税筹集社会保障资金是不必要的和不合理的 D、建立“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制度 6、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原则的是()。 A A、自给自足与政府负责 B、保障方式多层次 C、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 D、资金来源多渠道 7、与完全积累制相比,现收现付制的特点在于()。 B A、抵御人口老龄化风险的能力较强 B、基金保值增值的压力相对较小 C、追求的是长期的纵向平衡 D、未来收益和投保期的缴费高度正相关,因而具有较强的激励机制 8、与其他社会保险项目相比,下列不属于养老保险特点的是()。 C A、收入支出庞大 B、实际享受人数最多的险种之一 C、受益与缴费无关 D、承诺与兑现之间的时间最长 9、“养老金工资替代率”是指()。 C A、养老保险缴费占养老金的百分比

艺术学概论电子教案-彭吉象-(第三版)-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第一

艺术学概论电子教案彭吉象(第三版)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学习本章内容,要注意开阔思路、深入理解,不可拘泥于机械记忆,对于本章的学习,至少应完成两个任务:一是明确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尤其是艺术生产理论和艺术系统)、艺术的三个基本特征,以便在以后的学习中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二是要树立一种意识,即从学科的基本理论出发,并依倨此理论灵活地、密切地结合实际地学习和理解各种问题。要学会用一种辨证的、全面的、发展的、长远的眼光分析问题。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授课2课时 第一节艺术的本质 第二节艺术的特征 课程重点与难点: (1)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2)艺术的三个基本特征;(3)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尤其是艺术生产理论和艺术系统)。 教学内容的深化与拓展: 艺术生产理论与艺术系统的关系及对艺术系统的初步认识。 教学方式及注意事项: 多媒体授课,图片、音像资料的运用,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课堂分组讨论 教学内容: 一、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1.关于艺术的本质问题艺术史上的几种主要看法: 第一种“客观精神说” 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较早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哲学探讨的学者。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对艺术本质的认识同样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之上。 第二种“主观精神说” 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祖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他强调艺术创作中,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以使艺术达到美的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