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方法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方法在当今社会,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一项全球性的重要任务。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不仅关乎个人的生活方式,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一些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方法。
一、加强环保教育1. 学校课程设置学校可以在各个学科的教学内容中加入与环保相关的知识,让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到环境问题,了解环境资源的重要性。
比如,在地理课上介绍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在生物课上学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等等。
通过系统的环保教育,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2. 组织环保活动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各种环保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节水节电等。
这些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亲身参与到实践中,切实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二、树立榜样1. 教师示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和引领者,他们应该成为环保工作的积极推动者。
教师可以主动采取环保措施,如减少用纸、节约用水等,给学生做出榜样,引导他们学习并模仿。
2. 培养环保意识的明星学校可以选择一些关注环保的明星作为宣传大使,通过他们的影响力,传递环保理念,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明星可以在学校进行环保讲座、签名活动等,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三、提供实践机会1. 校园环保项目学校可以开展各种环保项目,如建设花园、设立垃圾分类站等。
学生可以主动参与这些项目,亲自动手实践,提高他们的环保认知和技能。
2. 社区互动学校可以与社区合作,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环保活动。
比如,学生可以分发宣传单页、参与街头清理等,通过与社区的互动,加深学生对环保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四、信息宣传1. 利用多媒体手段学校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制作宣传视频、海报、展板等,将环保知识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学生。
这样的宣传形式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更愿意主动获取环保知识。
2. 建立环保网站或社交媒体平台学校可以建立专门的环保网站或社交媒体平台,向学生提供环保知识、案例和实践经验等。
学生可以通过浏览网站、参与讨论等方式获取信息,与其他学生交流心得,进一步加深对环保的理解。
怎样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怎样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已经成为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将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呢?首先,学校教育是提高学生环保意识的主阵地。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专门的环保课程,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环保知识。
这些课程可以包括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危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等。
在教学方法上,要避免单纯的理论灌输,而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比如案例分析、实地考察、实验演示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环保的重要性。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学校周边的环境进行调查,了解水污染、空气污染、垃圾处理等方面的情况,然后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从而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
此外,学校还可以将环保教育融入到各学科的教学中。
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阅读和写作与环保相关的文章,培养学生的环保情感和价值观;在科学课上,可以讲解生态系统、能源利用等知识,让学生了解自然规律和环境保护的科学原理。
其次,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讲授环保知识,更要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环保榜样。
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室里做到节约用电、用水,垃圾分类投放,不使用一次性用品等。
教师的这些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环保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比如,举办环保主题的演讲比赛、绘画比赛、手抄报展览等,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展示自己对环保的理解和想法。
还可以成立环保社团,组织学生参与环保志愿者活动,如植树造林、海滩清洁、野生动物保护宣传等。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家庭教育也是提高学生环保意识不可或缺的一环。
如何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如何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在当今社会,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议题。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变得尤为关键。
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将对地球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那么,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呢?首先,教育是提高学生环保意识的基础。
学校应当将环保教育纳入到日常的教学体系中,开设专门的环保课程。
这些课程可以涵盖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如生态系统的构成、环境污染的类型和危害、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等。
通过系统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严峻性,从而激发他们对环保的关注和重视。
在教学方法上,应避免单纯的理论讲解,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例如,利用多媒体资源,播放有关环境保护的纪录片、影片或者动画,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环境破坏带来的恶果。
还可以组织实地考察,带领学生去附近的公园、河流或者垃圾处理厂等地,让他们亲身观察和体验环境问题的真实存在。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某个具体的环境问题,让学生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解决方案。
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其次,家庭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方面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
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如节约用水、用电,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垃圾分类等。
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自然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参与环保活动,比如在周末一起去植树、参加社区的环保志愿者活动等。
通过这些活动,不仅增进了亲子关系,还让孩子在实践中感受到环保的意义和乐趣。
另外,社会环境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形成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当加大环保宣传的力度,通过各种渠道向学生传递环保信息。
比如,在公共场所设置环保宣传标语和海报,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播放环保公益广告。
还可以举办各种形式的环保活动,如环保知识竞赛、环保创意大赛等,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推动青少年环保意识的提高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一千字

推动青少年环保意识的提高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一千字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青少年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变得尤为重要。
青少年是未来世界的主人,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将直接影响地球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推动青少年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任务。
以下是一些建议:一、加强环保教育1.学校教育:学校是培养青少年环保意识的重要场所。
学校可以通过课堂教育、环保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解决问题的可行性,使他们树立起环保的意识和责任感。
2.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应该做好自身的榜样,从平时的生活细节入手,向孩子们传递环保意识和知识,比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用电等。
3.社会教育:社会各界也可以通过举办环保讲座、志愿者活动等方式,教育青少年认识环保问题,投身环保事业。
二、倡导低碳生活1.减少碳排放:青少年应该尽量减少使用化石能源,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步行或骑行,减少开车。
同时,他们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减少用电、用水、用纸等方式,减少碳排放。
2.垃圾分类:垃圾分类是环保的一项重要举措,可以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
青少年可以在家庭和学校中,提倡垃圾分类,促使周围的人也加入到环保行列中来。
3.节约资源:青少年应该学会节约资源,比如节约用水、用电,避免浪费食物等。
这不仅可以保护环境,也可以培养他们的节约意识和责任感。
三、参与环保行动1.参与志愿者活动:青少年可以参与各种环保志愿者活动,比如植树、清理河道、宣传环保知识等。
通过亲身参与,他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环保的重要性,更加有动力投身到环保行动中去。
2.发起环保活动:青少年也可以自发地发起各种环保活动,比如在学校组织环保讲座、举办环保义卖等。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传播环保知识,调动更多人参与到环保事业中来。
3.制定环保计划:青少年可以针对周围的环境问题,制定自己的环保计划,比如在学校推广环保设施,与同学一起进行环保行动等。
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环保意识得到更好的传播。
如何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如何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在当今社会,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议题。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显得尤为紧迫。
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行为将直接影响到地球的未来。
那么,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呢?首先,教育是提高学生环保意识的基础。
学校应该将环保教育纳入课程体系,设置专门的环保课程或者在其他学科中渗透环保知识。
例如,在地理课上,可以讲解生态系统的构成和运作,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在生物课上,可以介绍生物多样性以及物种灭绝的危机;在化学课上,可以揭示化学物质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教学方法也需要创新和多样化。
不能仅仅依靠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而应该采用更多互动性强、参与度高的教学方式。
比如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们就某个环保问题展开辩论,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还可以安排实地考察,带领学生去自然保护区、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站等地,让他们亲身感受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环保工作的实际情况。
再者,教师自身的环保意识和行为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要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环保理念,如节约水电、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垃圾分类等。
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学生传递环保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家庭环境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孩子的环保习惯。
比如,在家中实行垃圾分类,鼓励孩子节约用水用电,尽量选择绿色出行方式等。
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参加环保公益活动,如植树造林、清理海滩等,让孩子在实践中增强环保意识。
除了学校和家庭,社会也应当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环保氛围。
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通过举办各类环保活动,如环保主题展览、环保知识竞赛、环保文艺演出等,吸引学生参与,激发他们对环保的兴趣。
大众传媒也应承担起宣传环保的责任。
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渠道,播放环保公益广告、纪录片、科普节目等,让学生在日常的信息接收中不断接触到环保的理念和知识。
此外,鼓励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是提高他们环保意识的重要途径。
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提高环境保护意识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已经日益成为全球面临的严重挑战。
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对于解决环境问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教育、政府和社会层面探讨如何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一、教育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教育是塑造人们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学校中加强环境教育是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一步。
学校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1. 引入环境教育课程:学校可以将环境教育纳入正式的课程体系,设置专门的课程或者课程模块,让学生学习环境保护的知识和技能,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以及个人应该承担的责任。
2. 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参观实地、开展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环境问题带来的影响,唤起他们的环保意识。
比如,组织学生参与环境保护志愿者活动、参观环境保护项目等。
3. 培养创新思维: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在环境保护方面提出创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开展科技创新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环境意识。
二、政府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建设政府在制定和执行环境保护政策的同时,也应该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和教育。
以下是政府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政府可以通过媒体宣传、举办专题讲座、发布环保手册等形式,向公众传递环保意识和知识,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2. 提供激励措施: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优惠、奖励政策等方式,激励企业和个人采取环保措施,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同时,政府应该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增强法律的威慑力。
3. 建立环境监测体系:政府应该加强环境监测和信息公开工作,及时向公众披露环境状况和污染源,增强公众对环境问题的了解和监督能力。
三、社会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社会各个层面的参与是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的关键。
以下是社会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途径:1. 媒体的引导作用:媒体是传递信息和引导舆论的重要力量,各大媒体应该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和报道,引起公众的关注和思考。
同时,社交媒体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提倡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
如何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如何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随着社会的发展,环保意识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作为未来的主力军,学生们的环保意识培养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以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1. 引导学生了解环境问题首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影响。
可以通过组织观察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近距离接触环境问题,感受其影响力。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污染严重的地区,让他们亲眼目睹环境破坏的后果。
同时,还可以邀请专家学者来学校进行环境讲座,向学生普及环境知识,增加他们的环境意识。
2. 制定校园环保规章制度校园是学生们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制定校园环保规章制度对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至关重要。
学校应当建立垃圾分类和回收制度,倡导学生减少用纸,节约用水和用电等。
同时,还要加强对垃圾分类和使用资源的宣传教育,使学生们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3. 打造绿色活动平台学校可以组织各种以环保为主题的活动,如植树节、环保知识竞赛等,从而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兴趣。
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社区环保活动,如参加垃圾清理、植树造林等公益活动。
这些活动既可以增加学生对环保的认识,又可以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4. 增设环保教育课程学校应当将环保教育融入正式课程中,增设环境科学、可持续发展等课程。
通过系统的环保教育课程,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环境问题的根源和解决方案,提高他们对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5. 做出表率示范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模范,以身作则。
他们应该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如垃圾分类,使用环保袋等。
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上的案例分享,引导学生关注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让学生们认识到环保是一个全球性的责任。
6. 教育家长参与学校的环保教育还应该让家长参与其中。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向家长们宣传环保知识,鼓励家庭营造良好的环境和节约资源的氛围。
通过和家长的合作,可以形成合力,共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总结起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学校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怎样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怎样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在当今社会,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议题。
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力军,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呢?首先,教育是关键。
学校应当将环保教育纳入课程体系,不仅仅是在自然科学课程中提及,而是在各个学科中渗透环保的理念。
比如,在语文课程中,可以通过阅读和写作与环保相关的文章,引导学生思考环境问题;在数学课程中,可以用数据和图表来展示环境污染的程度和影响;在历史课程中,可以讲述人类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以及过去的环保经验和教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环保的重要性。
比如组织实地考察,带学生去附近的公园、河流或者垃圾处理厂,让他们亲眼看到环境的现状。
还可以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污染的形成和危害。
同时,学校要营造浓厚的环保氛围。
在校园内设置环保宣传栏,展示环保知识和学生的环保作品;开展环保主题的演讲比赛、征文活动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家庭也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场所。
家长要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环保的习惯,比如节约用水、用电,垃圾分类,少用一次性用品等。
通过言传身教,让孩子从小就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
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参与环保活动,如参加社区的植树活动、环保志愿者服务等。
在活动中,让孩子亲身体验到环保的意义和价值。
社会也应当为提高学生环保意识贡献力量。
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举办各种环保活动,邀请学生参与。
比如环保科普展览、环保夏令营等。
大众媒体也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
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渠道,传播环保知识和环保故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
此外,鼓励学生自主参与环保行动也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组织学生成立环保社团,让他们自主策划和开展环保活动。
比如发起校园垃圾分类的倡议,监督同学们的环保行为等。
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让学生明白,他们的每一个小小的环保行动,都可能对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活动目的
1、提高学生环保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2、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二、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师:作为石林中学的一员,我们有义务有责任让我们的校园更美丽,更漂亮,可是,我们发现校园里出现了很多与环境不和谐的因素:已经上课了,水房里的水龙头依然在哗哗地流水;放学了,教室里的灯依然亮着;校园的路上不时的有纸屑映入眼帘;花坛里的花草不时的受到一些马虎同学的践踏,独自伤心的流泪,如果你看到了,你会怎么做呢?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应该如何去保护他们呢?现在让我们走进爱护环境大讨论吧!
讨论1:怎样节约用水?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文明之舟自古依水而行。
人类对水的依赖,就像婴儿之于乳汁。
我们每天节约一滴水,就为地球添加了一分绿色。
我们可以做到的:
1、洗脸洗脚的时间养成使用脸盆的习惯。
2、一水多用,用洗脸水洗脚水来拖地板、擦洗物品等。
3、随手关紧水龙头。
讨论2:怎样节约用电?
在我国,火力发电占了我国总发电量的比重还比较大,需要耗费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大量不可再生资源。
节约用电,就是节约能源。
我们每天能做的有:
1、随手关闭教室和宿舍内的灯,做到人走灯灭。
2、每天少看一分钟的电视、缩短电脑的使用时间等。
讨论3:怎样预防减少“白色污染”?
现在我们使用的塑料包装袋,大部分是用不可降解的聚乙烯生产的,这些包装物被抛弃到大自然中后,会对环境形成“白色污染”。
我们每天能做到的有:
1、尽量使用垃圾桶盛装垃圾而不使用塑料袋。
2、不随手乱扔塑料包装物。
3、尽量购买用纸包装的物品。
4、不使用彩色塑料包装纸包装生日礼物等。
5、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讨论4:怎样保护我们的身边环境?
保护花草树木
花草树木,除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还有净化空气、吸收噪音、灰尘的作用。
保护花草树木,也是保护环境。
我们可以做到:
1、不要随意践踏草坪。
2、不攀摘花果。
3、按时给花草浇水。
4、爱护身边的公共设施。
5、遵守公共秩序和道德。
通过我们今天的讨论,大家知道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有利于环保,我想只要我们用心,我们也能为环保贡献出我们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大家都来关心环境,注重环保,共同建设我们的美丽校园。
三、活动总结
通过讨论观看,同学们有的表示要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积极宣传,使每个人都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有的表示要勤奋学习,长大以后为保护环境,美化祖国作贡献;还有的表示,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为保护环境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
保护我们的家园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有哪些严重的问题?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树立保护环境的观念,明确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2、学会做一些保护环境力所能及的事情(向家人做一次保护环境的宣传)。
3、思考我们中学生能为环境保护做些什么?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人类与自让的关系
2、树立学生保护环境的观念
3、让每位学生的环保概念落到实处
教学难点:
1、让学生从事实中了解人类对环境破坏的严重性
2、如何使学生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如何使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保护环境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
1、学生对环境保护资料的一些收集。
2、调查生活中破坏环境的普遍现象。
3、生态环境被人类破坏的图片和一些事例。
4、动物因生存环境被破坏而导致死亡的图片和资料。
教学步骤:
一、课前的一些观察:看看身边的环境和几年前有什么不同。
二、从近几年我们周围生活环境的逐步改变导入学习,初步了解人和环境的关系。
1、让学生分别谈一谈这几年我们周围生活环境的改变,教师拿出环境被严重破坏的照片,让学生意识到环境保护。
2、通过观察人类生活的不断提高同时对环境的不断破坏,初步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3、出示因环境污染而死亡的案例和数字,让学生破坏环境也直接威胁到我们自身生活。
4、动物一些因生存环境被破坏而导致死亡的图片和资料。
5、让学生思考人类、动物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6、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必要性。
三、播放录像(人类自己造成的灾难,例如:1998年长江流域的特大洪灾是由于我们的围湖造田,乱砍乱伐)。
四、让学生谈谈观后感和体会。
五、进行分组讨论,我们小学生应该如何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六、注意观察我们身边哪些人还在污染环境,我们是否做过这样的事情。
七、世界人民为保护环境的所采取的一些行动,我国对环境保护的一些法律规定。
八、小记者的调查学生汇报:我们大家在生活中对环境的一些破坏,谈谈认识。
九、制定环保措施1、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想办法)。
2、制定环保措施并实行。
3、教师小结。
十、总结延伸
1、设计环保广告语,宣传环境保护。
2、向家人做一次保护环境的宣传。
3、如何在实际生活中保护环境
噪声与人类健康
教学目标:
知道噪声产生的原因和途径。
知道噪声对人类有哪些危害。
知道减少噪声有那些措施。
教学重难点:
噪声产生的原因。
教学过程:
1、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声音,各种各样的声音使世界充满生机,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美妙的乐声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欢乐和享受。
但是,刺耳的噪声却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
揭题——噪声与人类健康。
2、新授
(1)噪声引起的危害有哪些?
它引起头痛、心慌、全身乏力、听力受损,还有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
化系统等方面的疾病,甚至导致胎儿畸形。
噪声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公害,被称为“无形杀手”。
(2)噪声是怎样产生的呢?
噪声的产生主要分为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噪声和生活噪声。
机动车辆、飞机、火车和轮船等交通工具在运行时发出的声音,称为交通噪
声。
其中飞机的噪声最大。
(3)工业噪声是指工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因机械振动、摩擦、撞击以及气
流振动而产生的嘈杂声音。
工业噪声主要来自机器和高速设备。
(4)建筑工地上要使用各种动力机械,要进行挖掘、打夯、搅拌和运输材
料设备,也会产生大量噪声,称为建筑噪声。
(5)生活噪声是街道、商场、文化娱乐场所(如电影院、剧院、体育场)
以及建筑物内各种人群活动及生活设施所产生的声音。
(6)噪声的强弱大小是用“分贝”来表示的。
分贝数越小表示环境越安静
我们通常谈话的声音是30—40分贝。
当噪声超过85分贝,长期可使听力受损,超过120分贝,听力较快受损,甚至耳聋。
3、小结。
为了有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我们必须设法制服噪声这个“都市罪犯”。
我国已经颁布事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止法》,加强了噪声的管理
和防治。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制服噪声这个“恶
魔”,使我们的家园更安宁!
4、作业。
(1)调查你所在地区的噪声的怎样产生的?
(2)调查你所在地区为减少噪声采取了哪些措施?
(3)开一个讨论会,谈谈你对减少噪声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