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废水中和计算

合集下载

酸碱中和反应的计算与pH值

酸碱中和反应的计算与pH值

添加 标题
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 水的反应。
添加 标题
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通过酸或碱的电离和水 合作用,使酸或碱溶液中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 子浓度降低,从而生成盐和水。
添加 标题
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 + OH- → H2O
添加 标题
酸碱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 + OH- → H2O
酸碱中和反应中,酸和碱的物质的 量之比等于它们的摩尔数之比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中和反应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的物质的量相等
中和反应中,溶液的pH值与氢离子 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有关,可以通 过计算得出
计算公式:pH = -lg[H+] 适用范围:适用于酸、碱溶液的pH值计算 计算步骤:先计算出反应后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再根据计算公式求出pH值 注意事项:计算时需注意温度、压力等条件对氢离子浓度的影响
酸碱中和反应 的符号表示: H+ + OH- →
H2O
酸碱中和反应 的离子方程式:
H+ + OH- → H2O
酸碱中和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 HCl + NaOH →
NaCl + H2O
酸碱中和反应 的平衡常数: Kw = [H+][OH-]
酸碱中和反应的计 算方法
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 + OH- → H2O
使用酸度计进行测 量
读取pH值
注意事项:避免污 染电极、校准等
应用领域:化学、 生物、医学等领域
酸碱中和反应与 pH值的关系
添加 标题
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酸和碱反应生成盐 和水的化学反应。

第三章第三节 工业废水处理方法

第三章第三节 工业废水处理方法

3.1 中和法
第三章 水污染及其防治
三、 药剂中和法
酸性废水的药剂中和法
药剂中和法投药量计算:
G Q C a K (kg / h)
式中: Q ——废水流量(m3/h) C ——废水中酸(碱)浓度(kg/m3) ——换算(比重1) a ——药剂单位理论耗量(kg/kg) α——药剂纯度或浓度(0.6-0.98) K ——反应不均匀系数(1.1-2.0)
3.1 中和法 二、 酸碱废水中和法
中和能力的计算
第三章 水污染及其防治
1)根据当量定律计算: Q1C1=Q2C2
Q-废水流量(m3/h),C-废水中酸/碱浓度(kg/m3)
2)等当点:在滴定分析中,用标准溶液对被测溶液进行滴定,当反 应达到完全时,两者以相等当量化合,这一点称为等当点。
3)等当点的pH
酸碱废水的危害: 1)破坏水体水质,影响水生动植物生存 2)排水管道、设施腐蚀破坏 3)影响污水处理效果(混凝,生物)
3.1 中和法
第三章 水污染及其防治
一、 概述
中和方法的分类
酸性废水的中和方法主要有:与碱性废水互相中和,药剂 中和,过滤中和。
碱性废水的中和方法主要有:与酸性废水互相中和以及药 剂中和。
3.1 中和法 三、 药剂中和法
碱性废水的药剂中和法
第三章 水污染及其防治
原理:向碱性废水投加酸性药剂,使废水的pH值降低的方法。
常采用的中和剂有硫酸、盐酸、硝酸以及锅炉烟道气(CO2、SO2) 等,还应尽可能使用一些工业废酸(工业硫酸)。
3.1 中和法
第三章 水污染及其防治
三、 药剂中和法
碱性废水的药剂中和法
第三章 水污染及其防治
3.3.3 臭氧氧化法

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酸碱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二、化学方程式:1.酸碱中和反应的通式:[ + + ]2.具体的中和反应:–氢氧化钠(NaOH)与盐酸(HCl)反应:[ + + _2 ]–氢氧化钾(KOH)与硫酸(H2SO4)反应:[ + _2_4 _2_4 + _2 ]–碳酸钠(Na2CO3)与氢氧化钙(Ca(OH)2)反应:[ _2_3 + _2 _3↓ + ]三、反应条件:1.温度:一般在中性条件下进行,温度对反应速率有影响,但不会影响反应产物。

2.压力:在常压下进行,压力的变化对中和反应没有明显影响。

3.溶剂:水是最常用的溶剂,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在其他溶剂中进行。

四、中和反应的判断:1.酸碱指示剂的变化:如酚酞、甲基橙等,颜色的变化可以判断反应是否进行。

2.沉淀的形成:如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盐,可以通过观察沉淀的形成来判断。

五、中和反应的应用:1.实验室:中和反应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反应,用于制备盐和纯化物质。

2.工业:工业上利用中和反应进行废水处理、制造化学品等。

3.农业:中和反应在农业上用于调节土壤的酸碱度,改善植物的生长环境。

六、注意事项:1.安全:在进行中和反应时,要注意防护措施,避免酸碱溶液的直接接触。

2.精确:测量和配制酸碱溶液时,要精确计量,避免反应失败或过量。

酸碱中和反应是化学中的基本反应类型之一,理解和掌握其化学方程式对于学习化学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酸碱中和反应,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为深入学习化学打下基础。

习题及方法:1.习题: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什么物质?方法: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通式,直接写出反应方程式。

答案:NaOH + HC l → NaCl + H₂O2.习题:氢氧化钾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方法: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通式,直接写出反应方程式。

答案:KOH + H₂SO₄ → K₂SO₄ + H₂O3.习题: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什么物质?方法: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通式,直接写出反应方程式。

酸碱中和滴定公式

酸碱中和滴定公式

酸碱中和滴定公式好的,以下是为您生成的文章:咱今天就来好好聊聊酸碱中和滴定公式这个事儿。

我记得有一回,在化学实验室里,一群学生正围在实验台旁,眼睛紧盯着那些五颜六色的试剂瓶,脸上写满了好奇和期待。

这是他们第一次接触酸碱中和滴定实验,那场景就好像是一群探险家即将开启神秘的宝藏之旅。

老师在讲台上仔细地讲解着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操作步骤,而学生们的眼神中既有对新知识的渴望,也有一丝丝的迷茫。

这酸碱中和滴定公式啊,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帮我们打开化学世界里一扇重要的大门。

先来说说这公式:c(酸)×V(酸) = c(碱)×V(碱) 。

看起来挺简单,可这里头的学问大着呢!c(酸) 表示酸溶液的浓度,V(酸) 是酸溶液的体积;c(碱) 是碱溶液的浓度,V(碱) 则是碱溶液的体积。

比如说,我们要测定一种未知浓度的酸溶液,那就先准备一种已知浓度的碱溶液。

把碱溶液装在滴定管里,酸溶液放在锥形瓶中,再滴入几滴指示剂,像酚酞或者甲基橙。

然后,小心翼翼地控制滴定管,让碱溶液一滴一滴地滴入酸溶液中。

这时候可千万得集中注意力,眼睛盯着锥形瓶里溶液的颜色变化。

当溶液的颜色突然发生变化,并且在半分钟内不再恢复原来的颜色,这就意味着达到了滴定终点。

这时候,我们记录下碱溶液消耗的体积,再代入公式里,就能算出酸溶液的浓度啦。

有个学生就特别有意思,他在做实验的时候,因为太紧张,手一抖,碱溶液滴得太快了,结果一下子就超过了滴定终点。

那表情,就像是不小心打破了家里珍贵花瓶的孩子,既懊恼又不知所措。

老师走过去,耐心地安慰他,告诉他这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重新再来一次就行。

在实际应用中,这酸碱中和滴定公式用处可大了。

比如在工业生产中,要控制溶液的酸碱度,就得靠它来准确计算酸碱的用量;在环境监测里,检测废水的酸碱度,也离不开这个公式。

总之,这酸碱中和滴定公式虽然看似简单,但是却蕴含着无尽的化学奥秘和实用价值。

就像我们在生活中,很多看似平凡的东西,其实都有着不平凡的作用。

酸碱废水处理设计

酸碱废水处理设计

酸碱废水处理(一)处理方法及其选择1.酸性废水处理方法:(1)酸碱废水相互中和;(2)投药中和;(3)过滤中和;(4)离子交换(5)电解。

一般是前三种方法应用较广。

2.碱性废水处理方法(1)酸碱废水相互中和;(2)加酸中和;(3)烟道气中和。

3.选择酸碱废水处理方法的注意事项(1)废水中所含酸类的性质、浓度、水量及其变化情况。

(2)本企业或附近工况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是否排出碱性废料(或酸性废液)及其利用的可能性。

(3)当地药剂供应情况。

(4)废水排入城市管道的条件。

(5)酸性废水中和方法。

(二)酸碱废水处理的设计与计算1.酸性废水中和(1)酸碱废水相互中和1)中和能力计算根据化学基本原理,酸碱中和应符合一定的当量关系。

为使酸性废水与碱性废水混合后呈中性反应,可按下式进行计算:∑Q z B z≥∑Q x B y aK式中Qz—碱性废水流量(升/小时);Bz—碱性废水浓度(克当量/升);Qx—酸性废水流量(升/小时);B y—酸性废水浓度(克当量/升);a—药剂比耗量,即中和1公斤酸所需碱量(公斤),见表7-4{见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六册【室外排水与工业污水处理】)330页};K—考虑中和过程不完全的系数,一般采用1.5~2.0。

酸(碱)当量值R可按表7-5进行换算{见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六册【室外排水与工业污水处理】)330页}。

如已知酸(碱)浓度为C(克/升)或P(%)时,则当量浓度为B=C/R=10P/R(克当量/升)。

2)中和池设计中和池有效容积可按下式计算:V=(Q z+Q x)t(升)式中Qz—碱性废水流量(升/小时);Qx—酸性废水流量(升/小时);t—中和反应时间,与排水情况及水质变化情况有关,一般采用1~2小时。

当生产过程中,如酸及碱性废水排出的很均匀,酸碱含量能互相平衡时,亦可不单独设中和池,而在吸水井及管道内进行混合反应。

如数量及浓度有波动时,则应设中和池。

酸性废水经进水管进入中和池,在通过池底穿孔管使之得到更充分混合再由出水管排出。

中和处理法

中和处理法

废水中和处理法废水中和处理法是废水化学处理法之一种。

利用中和作用处理废水,使之净化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使酸性废水中的H+与外加OH-,或使碱性废水中的OH-与外加的H+相互作用,生成弱解离的水分子,同时生成可溶解或难溶解的其他盐类,从而消除它们的有害作用。

反应服从当量定律。

采用此法可以处理并回收利用酸性废水和碱性废水,可以调节酸性或碱性废水的pH值。

含酸废水和含碱废水是两种重要的工业废液。

一般而言,酸含量大于3~5%,碱含量大于1~3%的高浓度废水称为废酸液和废碱液,这类废液首先要考虑采用特殊的方法回收其中的酸和碱。

酸含量小于3~5%或碱含量小于1~3%的酸性废水与碱性废水,回收价值不大,常采用中和处理方法,使其pH值达到排放废水的标准。

1常用中和方法选择中和方法时应考虑以下因素①含酸或含碱废水所含酸类或碱类的性质、浓度、水量及其变化规律。

②首先应寻找能就地取材的酸性或碱性废料,并尽可能地加以利用。

③本地区中和药剂或材料(如石灰、石灰石等)的供应情况。

④接纳废水的水体性质和城市下水管道能容纳废水的条件。

此外,酸性污水还可根据排出情况及含酸浓度,对中和方法进行选择。

2酸性废水中和处理处理方法常用的方法有:酸、碱废水相互中和,投药中和和过滤中和法等。

(一)酸、碱废水(或废渣)中和法(1)酸碱废水的相互中和可根据当量定律定量计算:NaVa=NbVb其中:Na、Nb分别为酸碱的当量浓度;Va、Vb分别为酸碱溶液的体积。

中和过程中,酸碱双方的当量数恰好相等时称为中和反应的等当点。

强酸、强碱的中和达到等当点时,由于所生成的强酸强碱盐不发生水解,因此等当点即中性点,溶液的pH值等于7.0。

但中和的一方若为弱酸或弱碱,由于中和过程中所生成的盐,在水中进行水解,因此,尽管达到等当点,但溶液并非中性,而根据生成盐水的水解可能呈现酸性或碱性,pH值的大小由所生成盐的水解度决定。

(二)投药中和法投药中和法是应用广泛的一种中和方法。

酸碱中和反应和 pH 的计算

酸碱中和反应和 pH 的计算

酸碱中和反应的定义
酸碱中和反应 是指酸和碱发 生化学反应, 生成盐和水的
过程。
酸碱中和反应 的实质是氢离 子和氢氧根离 子结合生成水
的过程。
酸碱中和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
为:HCl + NaOH → NaCl + H2O。
酸碱中和反应 在生活中的应 用广泛,如调 节土壤酸碱度、 污水处理等。
中和反应的实质
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发生 化学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
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H+) 和氢氧根离子(OH-)结合生 成水(H2O)。
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失去氢离 子,碱失去氢氧根离子,生成 盐和水。
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和碱的性 质发生改变,生成新的物质。
中和反应的表示方法
化学方程式:HCl + NaOH → NaCl + H2O
的颜色变化, 判断滴定终 点
记录数据: 记录滴定过 程中的数据, 包括滴定体 积、酸碱浓
度等
计算pH值: 根据记录的 数据,计算 酸碱中和反 应后的pH值
实验结果分析
滴定终点:pH 变化明显,颜
色变化明显
滴定误差:滴 定误差越小,
结果越准确
滴定曲线:绘 制滴定曲线, 分析pH变化趋

计算pH:根据 滴定曲线计算 pH值,分析酸 碱中和反应的
酸碱中和反应在环保领域的应用
污水处理:中和酸性或碱性废 水,降低废水的pH值,达到排 放标准
废气处理:中和酸性或碱性废 气,降低废气的pH值,减少对 环境的污染
土壤修复:中和酸性或碱性土 壤,改善土壤的pH值,促进植 物生长
水质监测:通过pH值的测量, 判断水质的酸碱程度,为环保 部门提供数据支持

酸碱中和计算方式

酸碱中和计算方式

碱性废水加盐酸调PH值,原水PH值是A,出水PH值是B,当B>7时,需要添加的盐酸量为:V×(10A—14—10B-14)×36。

5kg/h,当B<7时,需要添加的盐酸量为:V×(10B-14+10-A) ×36.5kg/hV:废水的流速m3/h;例如进水流速为45m3/h,PH为11,出水为8,PH用31%的盐酸来调节,则需要盐酸量为:45×(10—3-10—6)×36.5÷31%=5.3kg/h进水流速为45m3/h,PH为8,出水为6。

5,PH用10%的盐酸来调节,则需要盐酸量为:45×(10—6+10-6.5)×36。

5÷10%=1.64kg/h两溶液等积混合求溶液pH的0。

3规则的内容可叙述如下:两种强酸溶液,或两种强碱溶液,或一种强酸溶液与一种强碱溶液等体积混合, 当两溶液的pH值之和为14时,混合液pH=7;当两溶液的pH值之和小于13时,混合液的pH值为原pH值小的加上0。

3;当两溶液的pH值之和大于15时,混合液的pH值为原pH值大的减去0。

3.若用pHA、pHB、pHC分别表示两种溶液及混合液的pH值,且pHA<pHB,当pHA+pHB=14时,pHC=7;当pHA+pHB<13时,则pHC=pHA+0。

3;当pHA+pHB>15时,则pHC=pHB-0.3。

0.3规则的意义是弱者仅对强者起一个稀释作用,或者说,弱者是强者的陪衬。

由于溶液的体积增加一倍,溶液的[H+]或[OH-]除2,0。

3实际上是lg2的值。

因此,pH=2的盐酸与pH=6的盐酸等体积混合,或与pH=10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以及用水稀释一倍,其结果都一样,pH值都是2。

3。

0.3规则是一个近似规则。

因为两种强酸或两种强碱溶液等体积混合时,若pH值相差1,混合液的pH值应是±0.26;强酸、强碱混合,pH值与pOH值相差1(即pH值之合为13或15),应是±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