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工程实验报告
网络工程网络编程实验报告5-JDBC连接

《网络编程》实验报告实验序号:05 实验项目名称:JDBC连接学号姓名专业、班20网络工程实验地点指导教师实验时间2022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利用JDBC实现对Acess数据库文件的操作2、利用JDBC实现对MySQL数据库文件的操作二、实验设备(环境)及要求一台Windows XP、JDK1.6、MyEclipse 8.5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建立ODBC数据源:建立T_STUDENT表;2、添加数据、删除数据:PreparedStatement,CallableStatement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Access数据库使用连接池访问数据库1.添加数据:结果:2.删除数据:结果:MySQL数据库1、添加数据:<%@ page language="java" import="java.sql.*" pageEncoding="utf-8"%><html><body><%Class.forName("sun.jdbc.odbc.JdbcOdbcDriver");Connection conn = DriverManager.getConnection("jdbc:odbc:DSSchool");Statement stat = conn.createStatement();String sql = "INSERT INTO T_STUDENT(STUNO,STUNAME,STUSEX)VALUES('0032','fengjiang','man')";int i = stat.executeUpdate(sql);out.println("成功添加" + i + "行");stat.close();conn.close();%></body></html>2、删除数据:<%@ page language="java" import="java.sql.*" pageEncoding="utf-8"%><html><body><%Class.forName("sun.jdbc.odbc.JdbcOdbcDriver");Connection conn = DriverManager.getConnection("jdbc:odbc:DSSchool");Statement stat = conn.createStatement();String sql = "DELETE FROM T_STUDENT WHERE STUNO='0032'";int i = stat.executeUpdate(sql);out.println("成功删除" + i + "行");stat.close();conn.close();%></body></html>结果:3、修改数据:<%@ page language="java" import="java.sql.*" pageEncoding="utf-8"%><html><body><%Class.forName("sun.jdbc.odbc.JdbcOdbcDriver");Connection conn = DriverManager.getConnection("jdbc:odbc:DSSchool");Statement stat = conn.createStatement();String sql = "UPDATE T_STUDENT SET STUSEX='女' WHERE STUNO='0007'";int i = stat.executeUpdate(sql);out.println("成功修改" + i + "行");stat.close();conn.close();%></body></html>结果:4、查询数据:<%@ page language="java" import="java.sql.*" pageEncoding="utf-8"%><html><body><%Class.forName("sun.jdbc.odbc.JdbcOdbcDriver");Connection conn = DriverManager.getConnection("jdbc:odbc:DSSchool");Statement stat = conn.createStatement();String sql = "SELECT STUNO,STUNAME FROM T_STUDENT WHERE STUSEX='女'";ResultSet rs = stat.executeQuery(sql);while(rs.next()){String stuno = rs.getString("STUNO");String stuname = rs.getString("STUNAME");out.println(stuno + " " + stuname + "<BR>");}stat.close();conn.close();%></body></html>结果:附源程序清单:添加数据:<%@ page language="java"import="java.sql.*"pageEncoding="utf-8"%> <html><body><%Class.forName("sun.jdbc.odbc.JdbcOdbcDriver");Connection conn =DriverManager.getConnection("jdbc:odbc:DSSchool");Statement stat = conn.createStatement();String sql = "INSERT INTO T_STUDENT(STUNO,STUNAME,STUSEX) VALUES('0032','fengjiang','man')";int i = stat.executeUpdate(sql);out.println("成功添加" + i + "行");stat.close();conn.close();%></body></html>删除数据:<%@ page language="java"import="java.sql.*"pageEncoding="utf-8"%> <html><body><%Class.forName("sun.jdbc.odbc.JdbcOdbcDriver");Connection conn =DriverManager.getConnection("jdbc:odbc:DSSchool");Statement stat = conn.createStatement();String sql = "DELETE FROM T_STUDENT WHERE STUNO='0032'";int i = stat.executeUpdate(sql);out.println("成功删除" + i + "行");conn.close();%></body></html>修改数据:<%@ page language="java"import="java.sql.*"pageEncoding="utf-8"%> <html><body><%Class.forName("sun.jdbc.odbc.JdbcOdbcDriver");Connection conn =DriverManager.getConnection("jdbc:odbc:DSSchool");Statement stat = conn.createStatement();String sql = "UPDATE T_STUDENT SET STUSEX='女' WHERE STUNO='0007'";int i = stat.executeUpdate(sql);out.println("成功修改" + i + "行");stat.close();conn.close();%></body></html>查询数据<%@ page language="java"import="java.sql.*"pageEncoding="utf-8"%> <html><body><%Class.forName("sun.jdbc.odbc.JdbcOdbcDriver");Connection conn =DriverManager.getConnection("jdbc:odbc:DSSchool");Statement stat = conn.createStatement();String sql = "SELECT STUNO,STUNAME FROM T_STUDENT WHERE STUSEX='女'";ResultSet rs = stat.executeQuery(sql);while(rs.next()){String stuno = rs.getString("STUNO");String stuname = rs.getString("STUNAME");out.println(stuno + " " + stuname + "<BR>");}conn.close(); %></body></html>。
网络工程综合实验 实验报告(H3C路由器基础)

网络工程综合实验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网络工程综合实验实验名称_____H3C路由器基础______学生学院自动化学院 ___专业班级__ 网络一班_________学号3108001217学生姓名_______ 李亮 _____指导教师________张钢 _______2011 年12 月一.实验目的1.掌握H3C路由器的连接和基本配置方法。
2.理解路由器的基本功能。
二.实验原理和拓扑图2.1 Telnet方式登录路由器的拓扑结构图图2.2 路由器端口IP地址配置测试三.实验内容1.路由器的外部接口识别。
2.各种连接线型号的识别。
3.路由器的用户配置接口(参见H3C Router Ref的入门2.1.1和2.1.2)3.1 通过Console口连接配置3.2 通过Telnet远程登录配置(两种登录方式都要做一次!)4.熟悉H3C路由器的命令行接口4.1 掌握命令行模式的基本使用方法(参见H3C Router Ref的入门2.2)4.2 掌握命令行视图(不同的视图有不同的光标提示符,参见H3C Router Ref 入门2.2.1)4.2 掌握命令行模式的快捷键使用方法5.熟悉Comware的基本配置(参见H3C Router Ref的入门第3章)5.1 基本配置(H3C Router Ref的入门3.1,特别注意3.1.6的用户级别切换里面的密码和权限设置)5.2 配置接口- 给指定的接口配置IP地址和子网掩码- 相邻两台路由器用连接线连起来,两个端口分别配置相同网段的IP地址,用ping命令测试其连通性,使用如图2.2所示的网络图。
四.实验的结果及分析。
通过telnet方式登陆显示结果如下:实验中,我把R1与R2之间的网段地址更改为192.168.1.0/24 R1的s0/0接口地址为192.168.1.2,R2的s0/0接口地址为192.168.1.5。
在R1上配置如下:System-viewSystemname R1Int e0/0Ip add 192.168.1.2 255.255.255.0Quit在R2配置如下:System-viewSystemname R2Int e0/0Ip add 192.168.1.5 255.255.255.0Quit配置完毕用ping指令测试连通性:在连接R1的主机上,用命令行ping 192.168.1.5在连接R2的主机上,用命令行ping 192.168.1.2结果如下:五.实验心得体会这不是第一次做这样的实验,配置telnet和接口地址,测试连通性等都是书中最基本的,由于本实验的拓扑十分简单,只要熟悉相应的指令,即可轻松完成配置。
网络规划综合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成为现代企业、学校等组织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
为了更好地满足网络应用需求,提高网络性能和安全性,网络规划与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网络规划的基本方法,提高网络规划与设计能力。
二、实验目的1. 了解网络规划的基本流程和原则;2. 掌握网络拓扑结构、设备选型、IP地址规划等网络规划方法;3. 学会使用网络规划工具,如Packet Tracer等;4. 提高网络规划与设计能力,为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三、实验环境1. 实验设备:笔记本电脑、Packet Tracer、路由器、交换机等;2. 实验软件:Packet Tracer、网络规划工具等;3. 实验资料:网络规划与设计教材、网络设备手册等。
四、实验内容1. 实验任务:为某公司设计一个网络,包括网络拓扑结构、设备选型、IP地址规划等;2. 实验步骤:(1)需求分析:了解公司规模、部门分布、网络应用需求等,确定网络规模和性能要求;(2)网络拓扑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设计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3)设备选型:根据网络拓扑结构,选择合适的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4)IP地址规划:规划网络IP地址,包括公网IP地址和私有IP地址;(5)配置网络设备:在Packet Tracer中配置网络设备,实现网络连通;(6)测试网络性能:测试网络性能,如带宽、延迟、丢包率等;(7)总结实验结果: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提出改进建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网络拓扑结构:采用三层网络架构,包括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2. 设备选型:核心层采用路由器,汇聚层采用三层交换机,接入层采用二层交换机;3. IP地址规划:采用私有IP地址规划,公网IP地址通过NAT转换;4. 网络连通性:通过配置网络设备,实现网络连通;5. 网络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网络带宽、延迟、丢包率等性能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
计算机网络工程实训报告

计算机网络工程实训报告一、实训目的和背景计算机网络工程实训是一门基础实践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实践能力。
通过该实训,学生能够熟悉并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管理、网络拓扑设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本次实训以构建一套基于局域网的网络为主要目标,通过搭建网络,实现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管理,加强学生在实际应用环境中的操作能力。
二、实训过程与步骤1.实训环境的搭建为了进行计算机网络的实训,首先需要搭建一个相对完整的实践环境,包括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的配置和连接。
我们选用了模拟器软件Packet Tracer来实现这一目标,通过添加相应的设备,并进行配置,构建了一套拓扑结构合理的实践环境。
2.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管理在实践环境中,我们首先需要对网络设备进行基本的配置和管理。
包括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域名服务器等网络参数,设置VLAN,配置路由器的静态路由等。
这些操作既需要通过CLI命令来完成,也可以通过设备的WEB管理界面来实现。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通过CLI和WEB两种方式来学习和实践了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管理。
3.网络拓扑的设计与实现在实践环境中,我们还需要对网络拓扑进行设计与实现。
通过合理的拓扑结构,可以实现数据的流通和通信的顺畅。
在设计拓扑时,需要考虑网络的层次划分、设备的选择与布线等问题。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根据实际需求,设计了一个适用于公司办公网络的拓扑结构,并亲自搭建了这个拓扑。
4.网络安全的实践网络安全是计算机网络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实训过程中,我们使用了一些网络安全设备和技术,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对网络进行了安全实践。
我们学习了许多网络攻击和防御的知识,并亲自进行了模拟攻击和防御,并通过分析攻击原理,提升了网络防护的能力。
三、实践收获和总结通过本次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实践,我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学会了如何配置和管理网络设备,了解了网络拓扑的设计与实现,也掌握了一些网络安全的技术手段。
网络实验报告范文

网络实验报告范文一、实验目的本次网络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以及数据分析,掌握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网络协议的工作流程以及网络性能的评估方法。
二、实验原理1.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网络通信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之间传递数据和信息的过程。
常见的网络通信方式有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
有线通信主要利用以太网协议进行数据传输,而无线通信则是通过无线电波传输数据。
无论是有线通信还是无线通信,其基本原理都是将数据进行分组和编码,通过传输介质将数据发送到目的地。
2.网络协议的工作流程网络协议是指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时所遵循的规则和约定。
常用的网络协议有IP协议、TCP协议等。
网络协议的工作流程一般包括数据的封装、数据的传输和数据的解封装三个步骤。
具体而言,发送端将数据进行分组,并添加相应的头部信息形成数据包,然后通过传输层将数据包发送到目的地。
接收端通过解封装和重组的方式将接收到的数据包转化为原始数据。
3.网络性能的评估方法网络性能通常通过带宽、时延、丢包率和吞吐量等指标来进行评估。
带宽是指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是衡量网络传输能力的关键指标;时延是指信息从发送到接收所花费的时间,包括传输时延、排队时延和处理时延;丢包率是指网络中发生丢包的概率,通常用百分比表示;吞吐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网络传输的数据量。
三、实验内容1.构建网络拓扑本次实验使用GNS3软件构建网络拓扑,包括两台主机和一个路由器。
其中,主机A用作发送端,主机B用作接收端,路由器用作数据传输的中间节点。
2.进行网络通信测试在构建好网络拓扑后,可以通过ping命令进行网络通信测试。
首先,在主机A上打开命令提示符,输入ping命令并指定目标主机B的IP地址。
然后,在主机B上打开命令提示符,输入ping命令并指定主机A的IP地址。
通过分析ping命令的执行结果,可以得到网络的连通情况以及网络性能指标。
3.分析网络性能指标根据实验结果,计算网络的带宽、时延、丢包率和吞吐量等指标。
网络工程专业见习报告

网络工程专业见习报告一、实践单位介绍我所见习的单位是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拥有多个业务板块,主要涵盖了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和在线教育等领域。
公司以技术研发为核心,拥有一支庞大且专业的技术团队,为用户提供优质的在线服务。
二、实践内容与工作任务作为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的见习生,我的主要工作职责是参与互联网公司下属的技术研发团队,负责网络架构的设计与实施。
具体任务包括:1.参与公司内部网络架构的规划与设计,包括网络拓扑结构、服务器规划、网络安全等方面的考虑。
2.对已有网络进行优化与改进,提高网络传输速度和稳定性。
3.参与不同项目的网络部署工作,包括服务器购买与配置、网络故障排查与修复等。
4.协助开发部门与运维部门进行沟通与协调,提供网络支持与维护服务。
三、实践收获与成果1.加深对网络架构设计的理解:在见习期间,我深入学习了公司网络架构的设计原则和实施方法,了解了不同网络拓扑结构的优劣之处,掌握了服务器购买与配置的知识。
2.提高了网络故障排查与修复能力:在实践中,我不断遇到各种网络故障和问题,通过与技术团队的沟通和合作,我学会了快速排查故障的方法,并能够迅速修复问题,提高了自己的应变能力。
3.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在实践中,我经常需要与开发部门和运维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需要尽快解决网络问题和提供支持服务。
通过与团队成员的合作,我逐渐增强了团队协作的能力,并且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工作方向和职责。
四、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1.问题:在项目部署过程中,遇到一些网络传输速度慢的情况。
解决方法:首先,我与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了沟通,确定了问题可能出现的原因,然后通过分析和排查,找到了网络传输速度慢的瓶颈所在,并进行了相应的优化措施。
2.问题:在网络架构设计中,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解决方法:通过学习和研究网络安全的相关知识,我对现有网络架构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安全改进方案,经过团队的讨论与修正,最终确定了一套安全可靠的网络架构。
网络工程实验报告

网络工程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网络工程实验旨在深入了解网络的构建、配置和管理,掌握网络设备的基本操作和网络性能的评估方法,提高解决实际网络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环境1、硬件环境本次实验使用了以下硬件设备:计算机若干台,配置为_____。
网络交换机_____台,型号为_____。
网络路由器_____台,型号为_____。
网线若干。
2、软件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10 专业版。
网络模拟软件:Cisco Packet Tracer。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一)网络拓扑结构设计首先,根据实验要求设计了一个简单的网络拓扑结构。
该拓扑结构包括一个核心层、一个汇聚层和一个接入层。
核心层由一台高性能的路由器组成,汇聚层使用了两台交换机,接入层则连接了多台计算机。
(二)IP 地址规划为了确保网络中的设备能够正常通信,进行了合理的IP 地址规划。
给每个网络段分配了不同的 IP 地址范围,并为每个设备设置了相应的静态 IP 地址。
(三)网络设备配置1、路由器配置进入路由器的特权模式,设置路由器的名称和密码。
配置路由器的接口 IP 地址和子网掩码。
启用路由协议,如 RIP 或 OSPF,实现网络的动态路由。
2、交换机配置进入交换机的特权模式,设置交换机的名称和密码。
配置交换机的 VLAN,将不同的端口划分到不同的 VLAN 中,以实现网络的逻辑隔离。
配置交换机的端口模式,如 Access 模式或 Trunk 模式。
(四)网络连通性测试完成网络设备的配置后,使用 Ping 命令对网络中的设备进行连通性测试。
从接入层的计算机向其他设备发送 Ping 数据包,检查是否能够正常通信。
(五)网络性能评估使用网络性能测试工具,如 iPerf,对网络的带宽、延迟和丢包率等性能指标进行评估。
分析测试结果,找出可能存在的网络性能瓶颈,并提出优化方案。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一)网络连通性测试结果经过连通性测试,发现网络中的所有设备都能够正常通信,Ping 数据包的响应时间在合理范围内,没有出现丢包现象。
网络工程专业综合实践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网络工程专业综合实践报告篇一:网路工程专业综合实验报告专业综合实验报告课程名称:专业综合实验课题名称:校园网—接入层和汇聚层姓名:班级:带教老师:报告日期:20XX.12.9--20XX.12.13电子信息学院目录一、综合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4)二、综合实验的内容 (5)2.1校园网需求分析...........................................................................52.2校园网规划................................................. ....................................72.3网络技术指导与测试分析................................................. ...........9三、综合实验的步骤与方法.. (17)3.1项目需求分析................................................. ............................173.2制定网络工程项目实施目标方案.............................................17四、综合实验的要点.....................................18五、小组分工...........................................19六、结果分析与实验体会..................................19七、问题.. (20)参考文献 (21)前言通过专业综合实验,使学生在掌握了网络工程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前提下,能够完成从网络设备的选型、配置、设计、施工、组建,到测试、管理、维护、应用、开发等一系列贯穿网络工程全过程所有实验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工程实验报告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实验五配置实现N A T/P A T一、实验目的1.熟练掌握地址转换的3种实现技术,特别掌握动态NAT及PAT的配置方法;2.掌握使用show ip nat translation 和debug ip nat 等命令对路由器地址转换表内容的各种查看和跟踪方法;3.能按要求利用Cisco Packet Tracer 模拟配置工具工具绘制出本实验的网络拓扑图,并能实现拓扑的物理连接;4.熟悉配置NAT的3种方法及其基本操作步骤:掌握在存根网络中配置实现PAT的方法。
二、实验环境/实验拓扑1.每人一台安装并配置有Cisco Packet Tracer 模拟配置工具的PC机。
2.拓扑图三、实验内容1. 利用Cisco Packet Trancer 模拟配置工具绘制出本实验的网络拓扑图;2总结3种实现技术,掌握Cisco Packet Trancer 动态NAT/PAT的配置方法;3使用show ip nat translation 和debug ip nat 等命令对路由器地址转换表内容的各种查看方法和跟踪方法;4.在路由器上利用show ipinterface brief命令查看各个端口的信息:5.利用ping,traceroute,telnet,debug等相关命令,进行网络连通性检查和配置结果测试。
四、实验步骤:Step1:选择添加3个2620XM路由器设备至逻辑工作空间;(提示:2620XM路由器需要断电后接插WIC-2T模块才有广域网互联用的高速同步串口)Step2:将Router0路由器的主机名命名为London;将Router1路由器的主机名命名为Florence;将Router2路由器的主机名命名为Denver;Step3:配置Florence的enable口令及VTY线路密码;(提示:将enable password设为shzu、将enable secret设为cisco、将VTY线路密码设为cisco)Step4:查看当前Florence路由器的配置文件内容(内存信息)并记录下来。
(提示:用show run命令,注意区分各种密码)Step5:用正确的连接线缆将London的Serial0/1端口连接到Florence的Serial0/0端口;(提示:注意DCE/DTE端的划分:本题设定London路由器不提供时钟速率,即:时钟频率在Florence的Serial0/0端口上配)Step6:用正确的连接线缆将Florence的Serial0/1端口连接到Denver的Serial0/0端口;(提示:注意DCE/DTE端的划分:本题设定Florence路由器提供时钟速率,即:时钟频率在Florence的Serial0/1端口上配)Step7:分别查看当前London、Florence、Denver路由器的路由表状态并记录下来。
(提示:注意路由表项类型字符、管理距离/度量值)Step8:配置London的Serial0/1端口;(IP地址、子网掩码、封装WAN协议帧格式、激活端口)(IP地址:、子网掩码:、封装WAN协议帧格式:encap PPP、激活端口:no shut)Step9:配置Florence的Serial0/0端口;(时钟频率、IP地址、子网掩码、封装WAN协议帧格式、激活端口)(时钟频率:clock rate 64000、IP地址:、子网掩码:、封装WAN协议帧格式:encap PPP、激活端口:no shut)Step10:配置Florence的Serial0/1端口;(时钟频率、IP地址、子网掩码、封装WAN协议帧格式、激活端口)(时钟频率:clock rate 64000、IP地址:、子网掩码:、封装WAN协议帧格式:encap PPP、激活端口:no shut)Step11:配置Denver的Serial0/0端口;(IP地址、子网掩码、封装WAN协议帧格式、激活端口)(IP地址:、子网掩码:、封装WAN协议帧格式:encap PPP、激活端口:no shut)Step12:配置Denver的本地回环Loopback0端口;(IP地址、子网掩码、激活端口)(提示:IP地址: 、子网掩码: 、激活端口: no shutdown)Step13:测试相邻路由器设备节点的连通性。
Step14:分别查看当前3台路由器的路由表状态并记录下来。
(提示:注意路由表项类型字符、管理距离/度量值)Step15:配置London的默认静态路由表项;(提示:用ip route 命令)Step16:查看当前London路由器的路由表状态并记录下来。
(提示:用show ip route命令及show ip protocols命令。
注意路由表项的类型、度量值等细节信息)Step17:配置Florence的默认静态路由;(提示:用ip route 命令,注意出了Florence的Serial0/1端口之外是互联网)Step18:查看当前Florence路由器的路由表状态并记录下来。
(提示:用show ip route命令及show ip protocols命令。
注意路由表项的类型、度量值等细节信息)Step19:配置Denver路由器(模拟作为互联网上某个ISP的设备)上的一条指回Florence 路由器内部网络的静态路由;(提示:假设London+Florence所在的组织机构在互联网上注册了一块合法地址;用ip route命令,注意子网掩码)Step20:查看当前Denver路由器的路由表状态并记录下来。
(提示:用show ip route命令及show ip protocols命令。
注意路由表项的类型、度量值等细节信息)Step21:用London去ping ,记录连通性测试结果并回答:为何现在还不能ping通?答:还不能识别.Step22:分别将Florence路由器的Serial0/0端口、Serial0/1端口配置为NAT的内部接口和外部接口。
(提示:进入端口子模式用ip nat inside命令、ip nat outside命令)Step23:在Florence上配置静态NAT;将作为服务器对外发布出去,其内部全局地址使用提示:用ip nat inside source static命令)Step24:再次用London去ping ,记录连通性测试结果并回答:为何现在能ping通?答:配置了静态NAT,可以被识别。
Step25:查看当前Florence路由器的NAT状态信息并记录下来。
(提示:用show ip nat translations命令及debug ip nat命令。
注意路由表项的细节信息,尤其是管理距离/度量值)Step26:在Florence上配置动态NAT;将网段中的所有人都使用地址池中的地址访问Internet(提示:先定义地址池,再定义一个标准ACL访问控制列表,最后让该列表动态使用地址池中的合法地址)Step27:将London的Serial0/1端口地址改为,用London去ping ,记录连通性测试结果并回答问题Step28:查看当前Florence路由器的NAT状态信息并记录下来。
(提示:用show ip nat translations命令及debug ip nat命令)Step29:将London的Serial0/1端口地址改为,用London去ping ,记录连通性测试结果并回答:什么时候将ping 不通为什么答:大于4个的时候就ping不通了,因为在前面的那个vty处的端口数设定的就是4个。
Step30:查看当前Florence路由器的NAT状态信息并记录下来。
(提示:用show ip nat translations命令及debug ip nat命令)Step31:将London的Serial0/1端口地址改为,用London去ping 。
Step32:查看当前Florence路由器的NAT状态信息并记录下来。
(提示:用show ip nat translations命令及debug ip nat命令)Step33:将London的Serial0/1端口地址改为,用London去ping 。
Step34:查看当前Florence路由器的NAT状态信息并记录下来。
(提示:用show ip nat translations命令及debug ip nat命令)Step35:使用clear ip nat translation *去掉NAT表中的动态映射条目,同时用no ip nat命令清除步骤27中配置的动态NAT;(提示:clear ip nat translation *命令必须在特权模式下使用,且必须该命令成功后才能用no 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 10 pool cisco清除动态NAT 的ACL与地址池的绑定关系,否则会提示%Dynamic mapping in use, cannot remove)Step36:在Florence上配置超载PAT;将网段中的所有人都使用同一地址访问Internet(提示:先定义地址池,再定义一个标准ACL访问控制列表,最后让该列表以动态超载方式使用地址池中的唯一合法地址)Step37:再次用London去ping ,记录连通性测试结果并回答为什么是这一结果。
Step38:查看当前Florence路由器的NAT状态信息并记录下来。
(提示:用show ip nat translations命令及debug ip nat命令)Step39:查看当前各台路由器的路由表状态并记录下来。
(提示:用show ip route命令及show ip protocols命令)Step40:测试当前各台路由器设备节点的连通性。
(提示:在London上 ping Florence、Denver路由器设备的各端口)五、实验课后思考题种NAT实现技术各自的使用场合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a.静态NAT设置起来最为简单和最容易实现的一种,内部网络中的每个主机都被永久映射成外部网络中的某个合法的地址。
静态地址转换将Inside Local与Inside Global 进行一对一的转换,通常端口号并不做转换,它并不能节约IP地址,外部用户能够主动访问内网的主机,主要用于让外部用户能够访问内部的服务器。
b.动态NAT则是在外部网络中定义了一系列的合法地址,采用动态分配的方法映射到内部网络。
动态将Inside Local与Inside Global临时进行一对一的转换,通常端口号也不做转换,能一定程度上节约IP地址,外部用户不能够主动访问内网的主机,要先定义地址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