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里夫人和镭

合集下载

居里夫人发现镭的故事

居里夫人发现镭的故事

居里夫人发现镭的故事居里夫人是一个杰出的科学家,她的一生都致力于科学研究。

她和丈夫皮埃尔·居里一起发现了镭元素,这个发现对于人类的科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居里夫人的科研生涯始于她对物理学的浓厚兴趣。

她在巴黎索邦大学学习物理学,并在那里遇到了她的未来丈夫皮埃尔·居里。

两人志同道合,开始了共同的科研工作。

他们在实验室里辛勤工作,希望能够发现一种能够治疗癌症的元素。

经过多年的努力,他们终于在1898年发现了镭元素。

当时,他们正在研究矿石中的放射性物质,通过不断地提纯和提取,最终从镭矿石中分离出了镭元素。

这个发现引起了科学界的轰动,因为镭元素的放射性质使其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医学和工业用途。

镭元素的发现使居里夫人成为了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她因此获得了1903年的物理学诺贝尔奖。

这个成就不仅仅是对她个人的认可,更是对女性在科学领域的重要突破。

居里夫人的发现也为后人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她的成就激励着更多的女性投身于科学事业。

然而,镭元素的发现也给居里夫人带来了巨大的健康风险。

她长期接触镭元素,最终导致了严重的放射性疾病,最终于1934年因白血病去世。

她的牺牲成为了科学界的一则悲壮故事,也让人们更加重视放射性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居里夫人发现镭的故事,是科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她的成就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耀,更是对人类科学发展的巨大贡献。

她的故事激励着世界上更多的科学家,不断探索未知的领域,为人类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居里夫人的故事告诉我们,科学无国界,男女平等,只要有才华和勇气,就能够做出不朽的贡献。

居里夫人和镭的故事

居里夫人和镭的故事

玛丽从小学习就非常勤奋刻苦,对学习有着强烈
的兴趣和特殊的爱好,从不轻易放过任何学习的
机会,处处表现顽强的进取精神。从上小学开始, 她每门功课都考第一。15岁时,就以获得金奖章 的优异成绩从中学毕业。她的父亲早先曾在圣彼
得堡大学攻读过物理学,父亲对科学知识如饥似
渴的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也深深地薰陶着小玛
程是在简陋的条件下完成的。居里夫妇拒绝为他 们的任何发现申专利,为的是让每个人都能自由 地利用他们的发现。他们把诺贝尔奖金和其奖金 都用到了以后的研究中去了。他们研究工作的杰 出应用之一就是应用放射性治疗癌症。
因此为了纪念居里夫人(玛丽娅·斯可罗多夫斯 卡娅)和皮埃尔·居里就把放射源单位写成居里。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居里夫人用X-射
线设备装备了救护车,并将其开到了前线。国际
红十字会任命她为放射学救护部门的领导。在她 女儿依伦(Irene Curie)和克莱因(Martha Klein)的
协助下,居里夫人在镭研究所为部队医院的医生 和护理员开了一门课,教他们如何使用X-射线这 项新技术。20世纪20年代末期,居里夫人的健康
居里夫人受过高等化学教育,具有丰富的化学知
识。她在研究铀盐矿石时想到,没有什么理由可 以证明铀是惟一能发射射线的化学元素。她根据 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排列的元素,逐一进行测 定,很快发现含钍元素的化合物,也能自动发出 射线,与铀射线相似,强度也相像。居里夫人认 识到这种现象绝不只是铀的特性,必须给它起一 个新名称。居里夫人提议叫它“放射性”,铀、 钍等有这种特殊“放射”功能的物质,叫作“放 射性元素”。
对大量能够收集到的矿物进行测定之后,居里夫
人发现一种沥青铀矿的放射性强度比预计的强度 大得多。 经过仔细的研究后发现,这些沥青铀

居里夫人发明镭的故事

居里夫人发明镭的故事

居里夫人发明镭的故事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亨利•贝克勒发现了元素放射线。

但是,他只是发现了这种光线的存在,至于它的真面目,还是个谜。

这引起了居里夫人极大的兴趣,她认为,这是个绝好的研究课题,就同丈夫彼埃尔商量。

“这个课题选得很好,”彼埃尔说,“贝克勒线前年才发现,我想可能还没有人研究。

如果发现这种射线的性质和来源,可以写出一篇出色的论文。

不过,这是件艰巨的事情,困难也很多。

”“我知道,”玛丽微笑着说,“不过不要紧,有你这样一位尊敬的老师合作,就一定会成功!”要研究放射性元素,需要一间宽敞的实验室。

彼埃尔东奔西跑,最后才在他原来工作过的理化学校借到一间又寒冷又潮湿的小工作间。

实验仪器很少,屋顶漏雨,墙壁透风,条件实在太糟了。

但是居里夫人毫不在乎,专心做她的实验。

在研究过程中,她发现,能放射出那奇怪光线的不只有铀,还有钍。

她把这些光线称为“放射线”。

居里夫人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发现,可能还有一种物质能够放射光线。

这种光线要比铀放射的光线强得多。

她认为,这种新的物质,也就是还未被发现的新元素,只是极少量地存在于矿物之中。

她把它定名为“镭”,在拉丁文中,它的原意就是“放射”。

彼埃尔也同意这种见解,可是当时有很多科学家并不相信。

他们认为这可能是实验出了错误,有的人还说:“如果真有那种元素,请提取出来,让我们瞧瞧!”为了得到镭,居里夫妇必须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镭来。

他们怎样才能得到足够的沥青铀矿呢?这种矿很稀少,矿中铀的含量极少,价格又很昂贵,他们根本买不起。

后来,他们得到了奥地利政府赠送的一吨已提取过铀的沥青矿的残渣,开始了提取纯镭的实验。

在一间简陋的窝棚里,居里夫人要把上千公斤的沥青矿残渣,一锅锅地煮沸,还要用棍子在锅里不停地搅拌;要搬动很大的蒸馏瓶,把滚烫的溶液倒进倒出。

就这样,经过三年零九个月锲而不舍的工作,1902年,居里夫妇终于从矿渣中提炼出0.1克镭盐,接着又初步测定了镭的原子量。

1906年,彼埃尔•居里在一场意外的车祸中丧生。

居里夫人和镭的故事_科学家的故事

居里夫人和镭的故事_科学家的故事

居里夫人和镭的故事_科学家的故事居里夫人和镭的故事很久以前,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彼埃尔·居里一起研究,想要发现一种射线的****和性质。

她依据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排列的元素,逐一进行测定,结果很快发现另外一种钍元素的化合物,也自动发出射线,与铀射线相似,强度也较接近。

居里夫人认识到,这种现象决不只是铀的特性,所以要给它取一个新的名称,居里夫人就将它命名为“放射性”,铀、钍等有这种特殊“放射”功能的物质,叫做“放射性元素”。

为了可以查出这种元素,无论实验室的环境多么糟糕,她都坚持实验。

她花了三年九个月的时间,将上千公斤的沥青矿残渣煮沸,终于在1902年的时候,她从矿渣中提取出了0.1克的镭盐。

1910年的时候,居里夫人出版了《论放射性》这本著作,国际放射学理事会采用了居里夫人提出的镭的国际标准,并且用居里的名字命名。

居里夫人的故事居里夫人想要发现一种射线的****和性质。

她依据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排列的元素,逐一进行测定,为了可以查出这种元素,无论实验室的环境多么糟糕,她都坚持实验。

后来,她终于发现一种与铀射线相似,强度也较接近的元素,居里夫人叫它“放射性元素”。

接下来居里夫人将上千公斤沥青矿残渣一锅锅煮沸,经过三年多的反复实验,居里夫人终于成功地分离出了镭。

科学的本质本质:科学是一种认识活动,科学是理论化的知识体系,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

科学,是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知识系统,是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

科学本质就是一个建立在可检验的解释和对客观事物的形式、组织等进行预测的有序的知识的系统。

“科学”还指可合理解释,并可靠地应用型知识的主体本身。

科学的专业从业者习惯上被称为科学家。

科学本质阐明了科学所具有的基本特征,是人们对科学本质属性的正确认识。

从科学哲学的视角来看,可以把科学本质观分为传统的科学本质观与新的科学本质观两类。

科学本质的现代观是多层面的,主要涉及“科学知识本质观”与“科学探究本质观”。

居里夫人和一克镭

居里夫人和一克镭

自主学习

品读作者是如何描述美国人热烈欢 迎居里夫人的场景的?居里夫人对 此作何反应?表现了她什么品格? (学生在文中圈划相关语句,交流、 探讨。)
拓展延伸

交流所搜集的居里夫人的 故事,全面了解其伟大人 格,并写交流心得一篇, 不少于300字。


完成助学“学习测评”部分
自主学习
朗读全文,完成下面问题: 本文写了居里夫人的几件事?请同学们 以小标题的形式展示出来。 明确: ①麦隆内夫人来访; ②拟定计划送镭; ③隆重的欢迎场面; ④参加捐赠仪式; ⑤修改赠与文件。

外 貌、语言、神态、心理的相关词语,谈 谈你对居里夫人的初步印象。(自主朗 读,圈点标记,把朗读成果写在课本 上。)
1903年12月居里夫妇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后,皮埃尔• 居里因车祸不幸丧生。居里夫人在强忍悲伤的同时,全身 心地投入到科学事业中,成为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 1911年,居里夫人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1934年7月4 日,居里夫人由于过多接触放射性物质,患恶性贫血症而 去世。
生字词
雍(yōng)容 坚韧(rèn) 镭(léi) 羞怯(qiè) 心不在焉( yān ) 惊骇( hài ) 诧(chà)异 聆(líng)听 喧嚣(xiāo)
居里夫人 和一克镭
背景资料 居里夫人,即玛丽•居里,1867年11月7
日出生于波兰华沙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1894年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巴黎学院的结 业考试,并获得了波兰留学生奖学金。 1895年与皮埃尔•居里结为夫妻。1898年7 月,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除发现了新元 素外,同年12月又发现了镭。1903年,居 里夫人通过了博士论文《放射性物质的研 究》的答辩,奠定了在放射性研究方面的 基础。

居里夫人和镭的故事概括

居里夫人和镭的故事概括

居里夫人和镭的故事概括居里夫人是史上唯一一位两次获等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镭”在居里夫人的讨论生涯中有着特殊的位置。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居里夫人和镭的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居里夫人和镭的故事居里夫人从理论上推测到了新元素镭的存在,但是巴黎大学的董事会却拒绝为她提供她所需要的实验室、实验设备和助理人员,因为她无法用事实来证明这一点。

无奈之下,坚强不屈的居里夫人只好把校内一个无人使用、四面透风漏雨的破棚子当成“实验室”。

然后,她把从矿上收集到的沥青矿渣用麻袋运回,便开始了伟大的发现之旅。

当然了,实验室里的“设备”简陋得无与伦比,一口煮饭用的大铁锅、一根粗棒子以及一些必要的试剂和试管便是居里夫人全部的实验家当。

而用那根粗棍子不停搅拌锅中煮沸的沥青液体,便是她的整个实验过程。

她期待着自己石破天惊的那一刻,所以在整整4年中均不辞劳苦地工作着。

最初两年,这位日后震惊全世界的化学家干的其实是粗笨的化工厂的活儿,接下来的两年,才是她试验的初衷——分析沥青溶解后的`分离物,也就是镭。

经过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辛苦劳作,“实验室”外面那8吨堆得像小山似的矿渣终于变成了此刻她面前器皿中的这一小点液体。

居里夫人满怀期望地等待着,等待着这些液体结成一小块晶体(镭)的时刻。

可是等啊等啊,半小时、一小时过去了,原本激动不已的她感觉越来越沉重——玻璃器皿中的液体,她4年来的汗水和8吨沥青矿渣的最后结果,居然只是一小团污迹!夜深人静的时候,疲倦至极又失望之至的居里夫人回到了家,她躺在床上,无论如何都不能入睡,她不甘心,她想找出自己失败的原因。

“只要能找出自己为什么失败,我就不会对失败这么在意了。

可是到底为什么呢?为什么它只是一团污迹,而不是一小块白色或无色的晶体呢?那才是我想要的镭啊!”居里夫人一边想,一边自言自语着。

忽然她眼睛一亮:既然谁都没有见过镭,凭什么自己这么肯定镭是白色或无色的晶体呢?没准儿,那一小团“污迹”正是自己最想要的东西啊!想到这里,居里夫人翻身下床,以最快的速度朝实验室跑去。

居里夫人和镭的故事

居里夫人和镭的故事

居里夫人和镭的故事居里夫人(Marie Curie)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她因在放射性方面的研究成果而被誉为“放射性之母”。

她和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一起发现了两种元素,即钋和镭。

本文将介绍关于居里夫人和镭的故事。

早年生活居里夫人于1867年在波兰华沙生于一个贫苦家庭,由于无法接受高等教育,她只能作为老师的助手来赚取生计。

后来,她前往巴黎,在索邦大学学习物理学和化学,并在那里遇到了她的未来丈夫,皮埃尔·居里。

发现镭皮埃尔和居里夫人在工作中发现了镭。

他们在自己有限的实验室中,对数百千克的矿物样品进行了分离、提纯和纯化。

在那个时代,很多人并不相信这种看上去干净、透明的物质,理由是这种物质对身体的危害依然未知。

由于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对这种神秘物质的深入了解,他们开始研究器官乃至身体的影响。

难点是,他们不知道该如何纯化镭。

他们使用了许多方法,最后发现钨在透射时会吸收镭。

因此,他们将大量的镭放置在钨周围,通过反复的提取和分离,最终获得了纯的镭。

这项研究对医学的贡献巨大。

居里夫人的一个发现是,放射性物质能够杀死癌细胞和病菌。

她最显著的发现之一是,她使用镭治疗伤员。

她收到了许多来自参战国家的信件,许多人都觉得她的发现拯救了他们的生命。

受到的影响尽管她成为了女性科学家的榜样,但她在当时的社会并不为人所接受。

她甚至因为是一个女性,而被阻止进入法兰西学术院(Académie des Sciences)。

尽管有一些人对居里夫人和她的研究持怀疑态度,但人们开始意识到,放射性物质既可能带来好处,也可能带来危险。

这项研究也引起了其他科学家的兴趣,许多人开始研究放射性元素。

总结居里夫人是一个伟大的女性科学家,她的研究带来了许多创新,并对世界的健康产生了深远影响。

她的故事证明,女性可以成为优秀的科学家,不应因性别而受到限制。

居里夫人发现镭的故事简短概括 居里夫人发现镭的故事感悟

居里夫人发现镭的故事简短概括 居里夫人发现镭的故事感悟

居里夫人发现镭的故事简短概括居里夫人发现镭的故事感悟我们难道读了个假居里夫人吗?她和丈夫发现了比铀放射性强100倍的放射性元素“镭”,获得了诺贝尔奖。

实际上镭是她最先发现的,而诺贝尔奖提名里却没有她,最后还是丈夫皮埃尔·居里为她争取来的。

她和丈夫为了科研,有一段令人羡慕的科研爱情,曾两度摘得诺贝尔奖的桂冠。

可是居里夫人的丈夫很早就死了,居里夫人因为一段新恋情差点被赶出法国。

她却为法国做了五件事,让法国人刮目相看,终于为她平反。

01玛丽·斯克沃多夫斯卡出生于波兰一个教师家庭。

22岁的玛丽和朋友到了一家农业博物馆的实验基地,这里有趣的物理和化学实验,在她的心中埋下了一颗科研的种子。

她24岁时,在姐姐的帮助下,成功考入巴黎大学物理系。

玛丽学习很刻苦,每天她会早早来到教室,坐在第一排离老师最近的位置。

在大学期间的她承包了所有奖学金,常令同学羡慕,老师惊异。

29岁那年,玛丽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了巴黎理化学校的职称考试,获得了留校任教的资格。

但是玛丽的梦想一直是进研究室工作。

在一位老乡的介绍下,她进入了皮埃尔·居里的研究室,并和35岁已经盛名在外的皮埃尔·居里相识。

初识后,两人都互生好感,皮埃尔经常送玛丽书,跟她探讨科研问题。

一番相处下来,玛丽很敬仰皮埃尔·居里的科研热情,皮埃尔·居里也佩服玛丽对于科研的执着。

颇有相见恨晚之感。

在相识一年后,27岁的玛丽和36岁的皮埃尔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从此玛丽被称为“居里夫人”,加入了法国籍。

婚后,她们买了两辆自行车,骑行去度蜜月。

新婚后的居里夫妇骑自行车去旅行皮埃尔·居里得知妻子在研究放射性物质,于是帮她改良了仪器,并加入了她的实验。

两年后,居里夫妇宣布,他们发现了放射性很强的物质——“镭”。

这个宣布发布后,科学界顿时炸锅了。

大家让居里夫人夫妇拿出镭,一饱眼福。

可是此时居里夫人也只是发现,并没有提炼出纯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