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镭的发现》历史故事

合集下载

居里夫人发现镭的故事

居里夫人发现镭的故事

居里夫人发现镭的故事居里夫人是一个杰出的科学家,她的一生都致力于科学研究。

她和丈夫皮埃尔·居里一起发现了镭元素,这个发现对于人类的科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居里夫人的科研生涯始于她对物理学的浓厚兴趣。

她在巴黎索邦大学学习物理学,并在那里遇到了她的未来丈夫皮埃尔·居里。

两人志同道合,开始了共同的科研工作。

他们在实验室里辛勤工作,希望能够发现一种能够治疗癌症的元素。

经过多年的努力,他们终于在1898年发现了镭元素。

当时,他们正在研究矿石中的放射性物质,通过不断地提纯和提取,最终从镭矿石中分离出了镭元素。

这个发现引起了科学界的轰动,因为镭元素的放射性质使其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医学和工业用途。

镭元素的发现使居里夫人成为了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她因此获得了1903年的物理学诺贝尔奖。

这个成就不仅仅是对她个人的认可,更是对女性在科学领域的重要突破。

居里夫人的发现也为后人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她的成就激励着更多的女性投身于科学事业。

然而,镭元素的发现也给居里夫人带来了巨大的健康风险。

她长期接触镭元素,最终导致了严重的放射性疾病,最终于1934年因白血病去世。

她的牺牲成为了科学界的一则悲壮故事,也让人们更加重视放射性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居里夫人发现镭的故事,是科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她的成就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耀,更是对人类科学发展的巨大贡献。

她的故事激励着世界上更多的科学家,不断探索未知的领域,为人类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居里夫人的故事告诉我们,科学无国界,男女平等,只要有才华和勇气,就能够做出不朽的贡献。

【镭是哪一年谁发现的】居里夫人发现镭的艰辛故事

【镭是哪一年谁发现的】居里夫人发现镭的艰辛故事

【镭是哪一年谁发现的】居里夫人发现镭的艰辛故事1902年,比埃尔·居里、玛丽·居里夫妇由于一项划时代的科学发现而闻名于世,成了妇孺皆知的学术界巨人。

居里夫妇开始投入发现镭的工作是非常偶然的。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铀盐矿物能放射出一种奇妙的射线,这种射线尽管看不见,但它能穿过普通光线所不能穿透的黑纸片,而使照相底片感光。

但贝克勒尔虽然发现了这种射线,却无法解开铀盐为什么会放出这种射线的谜。

这便引起了居里夫人的极大兴趣,她决定将自己全部精力投入到这块待垦的科学园地。

她在丈夫比埃尔原来工作过的学校借到一个又寒冷又潮湿的小工作间当实验室,很快投入了这项科学研究。

实验室里的居里夫妇经过几个星期的认真探索,居里夫人发现奇妙的射线是原子的特性,是铀元素的一种性质。

铀的放射强度同所用铀的数量成正比,与外界环境无关。

既然如此,居里夫人就联想到铀能放出这种射线,为什么别的元素就不能放出同样的射线呢?于是她决定检查所有已知的化学元素是否都能放出射线。

结果,她发现钍也具有这样的性质,于是居里夫人把这种现象叫做放射性。

她除了检查单质元素外,还进一步检查复杂的矿物。

当她检查沥青铀矿时,发现这种矿物的放射性强度比铀或钍还要大。

于是居里夫人敏感地意识到,沥青铀矿里可能含有一种放射性很强的新元素。

由于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比埃尔放下自己的研究,跟居里夫人一起探求新元素。

居里夫妇经过反复测试验证,认真分析,终于1897年7月认定了新元素的存在,他们把它命名为钋。

同年12月,他们又从沥青铀矿中发现一种放射性更强、能自动放射出光亮的元素,居里夫妇把这种新元素定名为“镭”。

它的拉丁文原意就是放射。

居里夫妇为了向科学界证实自己的新发现,决定从沥青铀矿中提炼出镭来。

但是这需要大量的沥青铀矿,而这种极贵重的矿苗,他们是买不起的。

于是他们请人帮忙,弄到了一些沥青铀矿的残渣,打算从这些残渣里提炼出镭来。

1899年,两位科学家进行了分工:比埃尔继续研究镭的特性,玛丽从矿渣中提取纯镭盐。

镭的发现

镭的发现

镭的发现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世界科学事业收获了重要的成果。

镭元素的发现和相对论的产生,就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

这里介绍一下镭的发现。

镭,是一种化学元素。

它能放射出人们看不见的射线,不用借助外力,就能自然发光发热,含有很大的能量。

镭的发现,引起科学和哲学的巨大变革,为人类探索原子世界的奥秘打开了大门。

由于镭能用来治疗难以治愈的癌症,也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福音。

所以,镭被誉为“伟大的革命者”。

发现镭元素的,是一位杰出的女科学家。

她原名叫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也就是后来为世人所熟知的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1867年11月7日生于波兰。

1895年在巴黎求学时,和法国科学家彼埃尔·居里结婚。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亨利·贝克勒发现了元素放射线。

但是,他只是发现了这种光线的存在,至于它的真面目,还是个谜。

这引起了居里夫人极大的兴趣,激起了她童年时就具有的探险家的好奇心和勇气。

她认为,这是个绝好的研究课题,就同丈夫彼埃尔商量。

“这个课题选得很好,”彼埃尔说,“贝克勒线前年才发现,我想可能还没有人研究。

如果发现这种射线的性质和来源,可以写出一篇出色的论文。

不过,这是件艰巨的事情,困难也很多。

”“我知道,”玛丽微笑着说,“不过不要紧,有你这样一位尊敬的老师合作,就一定会成功!”要研究放射性元素,需要一间宽敞的实验室。

彼埃尔东奔西跑,最后才在他原来工作过的理化学校借到一间又寒冷又潮湿的小工作间。

实验仪器很少,屋顶漏雨,墙壁透风,条件实在太糟了。

但是居里夫人毫不在乎,专心做她的实验。

在研究过程中,她发现,能放射出那奇怪光线的不只有铀,还有钍。

她把这些光线称为“放射线”。

居里夫人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发现,可能还有一种物质能够放射光线。

这种光线要比铀放射的光线强得多。

她认为,这种新的物质,也就是还未被发现的新元素,只是极少量地存在于矿物之中。

她把它定名为“镭”,在拉丁文中,它的原意就是“放射”。

彼埃尔也同意这种见解,可是当时有很多科学家并不相信。

镭的发现,居里夫人的励志故事

镭的发现,居里夫人的励志故事

镭的发现,居里夫人的励志故事
镭的发现,居里夫人的励志故事
由于居里夫人只是理论上推测但无法证明新元素镭,所以巴黎大学的董事会拒绝为她提供她所需要的实验室、实验设备和助理员,她只能在校内一个无人使用的破旧大棚子里进行实验。

她工作了四年,最初两年做的是粗笨的化工厂的活儿:不断地溶解分离。

经过一千多个日夜的辛苦工作,8吨小山一样的矿渣最后只剩下小器皿中的一点液体,再过一会儿将结晶成一小块晶体,那就应该是元素镭!当她满怀希望地朝那只小玻璃器皿中看时,她看到的只是一团污迹。

居里夫人疲倦地回到家想找出失败的原因:“如果我知道为什么失败,我就不会对失败太在意了。

为什么只是一团污迹,而不是一小块白色或无色晶体呢?”沉思良久,突然恍然大悟:也许镭就是那个样子,不像预测的那样是一团晶体。

他们起身跑到实验室,还没等开门,居里夫人就从门缝里看到了她伟大的“发现”:器皿里不起眼的那团污迹,此时在黑夜中发出耀眼的光芒。

这就是镭——一种具有极强放射性的新被发现的元素!
成功者是面对困难,仍在积极寻求解决办法的人。

居里夫人和镭的发现

居里夫人和镭的发现

居里夫人和镭的发现居里夫人原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Marie Sklodowska,1867~1934),波兰人,1891年到巴黎攻读物理.她家境贫穷、生活简朴,由于学习刻苦、成绩优良,获奖学金才得以完成学业.1892年取得硕士学位.在巴黎认识了皮埃尔·居里(Pierre Curie,1859~1906),为科学献身的理想把他们联系到了一起.1895年他们结为夫妻.皮埃尔·居里是巴黎大学教授,1880年曾与其兄雅克斯·居里(Jacques Curie,1855~1941)一起发现了压电效应.当时皮埃尔·居里年仅21岁.后来皮埃尔·居里继续研究晶体,取得不少成果,继而研究磁学,1895年发现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居里点.这时他已成为法国著名实验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放射性的论文引起了居里夫妇极大的兴趣.1897年,居里夫人根据居里先生的建议,选取放射性作为自己的博士论文题目.在重复贝克勒尔的铀盐辐射实验时,将居里两兄弟早先发现的压电效应用于测量游离电流,得到了大量精确的数据,使放射学的研究很快走上了严密定量的道路.居里夫人首先证实了贝克勒尔关于铀盐辐射的强度与化合物中铀的含量成正比的结论,但她不满足局限于铀盐,决定对已知的各种元素进行普查.正好这时施密特(G.C.Schmidt,1856~1949)发现钍也具有贯穿辐射,居里夫人迅即予以证实.她找来各种矿石和化学品,一一按上述方法做了试验.1898年取得的初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材料的游离电流小于0.3×10-12A(居里夫人以电离电流值表示放射性的强度),而沥青铀矿可达83×10-12A,氧化针和辉铜矿(内含磷酸铀)约53×10-12A.于是,居里夫人断定钍也是一种放射性元素.她还发现沥青铀矿和辉铜矿比纯金属铀的活性还强得多.居里夫人在论文中写道:“两种铀矿比铀自身还更活泼.”这个事实使人相信,在这些矿中可能含有比铀活泼得多的元素,居里夫人相信,既然不止一种元素能自发地辐射,而这又是一种原子现象,肯定它具有普遍性.就在这一篇论文中,居里夫人首次使用了“放射性”一词.接着,居里夫人在居里先生的协助下,进行了艰苦的提纯工作.他们从铀矿渣中分离出含量仅占百分之一甚至更少的新元素.1898年7月,分离出铋的成分带有强烈的放射性,比同样质量的铀强400倍.他们进一步确证,放射性并不是来自铋本身,而是来自混在铋中的一种微量元素.经过反复试验,终于从沉淀物中找到了那种放射性物质.居里夫妇写道:“我们相信,从沥青铀矿提取的物质含有一种迄今未知的金属,在分析特性时跟铋有联系.如果这种新金属的存在得到证实,我们建议称之为钋(Polonium),这个名称是根据我们之一的祖国命名的.”他们继续进行试验,又发现在钡盐中有更强的放射性.他们“认为还有第二种物质,放射性更强,化学性质则与第一种完全不同.用硫化氢、硫化铵或氨都无法使之沉淀”;“这种新的放射性物质在化学性质上完全像纯钡,其氯化物溶于水,却不溶于浓盐酸和酒精.由它可得钡的光谱.但我们相信,这种物质尽管绝大部分由钡组成,必定还有一种产生放射性的新元素,其化学性质极其接近于钡.”“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分离,得到越来越活泼的氯化物,其活性竟比铀大900倍以上.种种理由使我们相信,新的放射性物质中有一种新元素,我们建议命名为镭(Radium).”居里夫妇历尽辛苦,用分离结晶的方法不断提高含镭的氯化钡中镭的含量.1899年得到了可使游离电流达10-7A的晶体,比铀的放射性强7500倍.他们继续分离,竟达到了100000倍,然而仍然不是纯粹的镭盐.为了提炼出足以进行实验的纯镭盐,他们决心从成吨的废矿石中提炼微量的放射性元素.他们找来一间废木棚做实验室.这哪里是实验室,是无人问津的存废料堆的仓库.没有窗户,玻璃顶棚早已破碎.冬天无法取暖,夏天闷热难熬.他们两人就像水泥工人一样,整天和矿渣打交道,用粗大的铁棒不停地搅拌大桶里的溶液,还要给溶液加热,烟熏雾呛,劳累不堪.经过4年的努力,才从8吨的矿渣中提取0.1克的纯镭盐.1902年,居里夫妇宣布,他们测得镭的原子量为225,找到了两根非常明亮的特征光谱线,这时,镭的存在才得到公认.经过几年的劳累,居里夫妇身体日见衰弱,原来身强力壮的居里夫人,体重竟减了20磅,加上当年缺乏放射性防护的知识,他们不可避免地遭受到了放射性的袭击.居里先生因体力不支,1906年不幸在街上被马车压死,这使居里夫人受到极大打击,但她还是顽强地坚持了下来,带领学生们继续战斗在放射学的前沿.其中包括她的女儿伊伦·居里(I. Curie, 1897~1956)和女婿约里奥(F. Joliot,1900~1958).居里夫人后来长期患恶性贫血症.她和居里先生肯定在工作中遭受到了大剂量的辐射,甚至还可能吃进了不少放射性物质.约里奥在50年代用仪器检验过她当年的实验记录本,发现全部严重沾染了放射性物质.她当年用过的烹调书,50年后再检查,还有放射性.1934年,居里夫人因长期贫血,备受折磨而去世.她的女儿伊伦·居里也因恶性贫血症于1956年去世.随后,女婿约里奥也在1958年去世.他们都是因放射性袭击而过早地失去了生命.居里的一家向人类提供了宝贵的镭,可是他们自己却献身于这壮丽的事业中.。

居里夫人与镭的发现

居里夫人与镭的发现

玛丽娅·斯可罗多夫斯卡娅,即著名的居里夫人,被誉为镭的母亲她1867年11月7日诞生于俄国沙皇侵略者统治下的波兰首都华沙沙父亲是华沙高等学校的物理学教授,使她从小就对科学实验发生了兴趣。

1891年,她到巴黎继续深造,获得了两个硕士学位学业完成后,她本打算返回祖国为受奴役的波兰人民服务,但是,与法国年轻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的相识,改变了她的计划,1895年她与皮埃尔结婚,1897年生了一个女儿,一个未来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

居里夫人注意到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的研究工作,自从伦琴发现X射线之后,贝克勒尔在检查一种稀有矿物质铀盐时,又发现了一种铀射线,朋友们都叫它贝克勒尔射线。

贝克勒尔发现的射线,引起了居里夫人极大兴趣,射线放射出来的力量是从哪里来的?居里夫人看到当时欧洲所有的实验室还没有人对铀射线进行过深刻研究,于是决心闯进这个领域。

理化学校校长经过皮埃尔多次请求,才允许居里夫人使用一间潮湿的小屋作理化实验,在摄氏6度的室温里,她完全投入到铀盐的研究中去了。

一天,居里夫人想到,矿物是否有放射性?在皮埃尔的帮助下,她连续几天测定能够收集到的所有矿物她发现一种沥青铀矿的放射性强度比预计的强度大得多。

经过仔细的研究,居里夫人不得不承认,用这些沥青铀矿中铀和钍的含量,绝不能解释她观察到的放射性的强度。

这种反常的而且过强的放射性是哪里来的?只能有一种解释:这些沥青矿物中含有一种少量的比铀和钍的放射性作用强得多的新元素居里夫人在以前所做的试验中,已经检查过当时所有已知的元素了居里夫人断定,这是一种人类还不知道的新元素,她要找到它!居里夫人的发现吸引了皮埃尔的注意,居里夫妇一起向未知元素进军。

在潮湿的工作室里,经过居里夫妇的合力攻关,1898年7月,他们宣布发现了这种新元素,它比纯铀放射性要强400倍为了纪念居里夫人的祖国波兰,新元素被命名为钋(波兰的意思)。

1898年12月,居里夫妇又根据实验事实宣布,他们又发现了第二种放射性元素,这种新元素的放射性比钋还强他们把这种新元素命名为镭。

居里夫人发现镭的故事

居里夫人发现镭的故事

居里夫人发现镭的故事居里夫人,波兰裔法国物理学家,是世界著名的女科学家之一。

她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也是第一个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人。

居里夫人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辉煌,她的发现和成就对科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19世纪末,放射性物质成为了科学界的热门话题。

当时,人们对放射性现象知之甚少,许多科学家都投入到了这一领域的研究中。

居里夫人也被放射性所吸引,她和丈夫皮埃尔·居里一起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

经过多年的努力,他们终于在1898年发现了一种新元素——镭。

镭是一种放射性元素,它具有极强的放射性,可以发出强烈的辐射。

居里夫人对镭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她发现镭具有很强的放射性,可以使空气电离,产生电子和正离子。

这一发现对当时的科学界来说是一次巨大的突破,也为居里夫人赢得了诺贝尔奖。

居里夫人的发现不仅在科学上具有重大意义,也对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镭被广泛用于治疗癌症,它的放射性可以摧毁癌细胞,成为了当时癌症治疗的重要手段。

然而,人们也逐渐意识到了镭的危险性,过度接触镭会导致放射性疾病,甚至致命。

这一发现引起了人们对放射性物质的重视,也促进了放射性安全的研究和应用。

居里夫人的发现镭的故事,不仅展现了她卓越的科学才华,也启示了人们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她和丈夫一起投入到了科学研究中,不畏艰辛,不断探索,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她的故事激励着无数的科学家,也为世界科学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总之,居里夫人发现镭的故事,是科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

她的发现不仅对科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她的故事激励着人们不断探索未知,勇攀科学高峰,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居里夫人的故事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铭记她的成就,也让我们继续前行,探索未知的领域。

居里夫人发现镭的故事

居里夫人发现镭的故事

居里夫人发现镭的故事居里夫人,波兰裔法国物理学家,是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也是第一个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人。

她以发现镭元素而闻名于世,这个发现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科学遗产。

居里夫人的镭发现故事始于1898年。

当时,她和丈夫皮埃尔·居里一起进行了多次实验,试图从矿石中提取放射性元素。

经过长时间的辛苦努力,他们终于在镭矿中发现了一种新元素——镭。

镭元素的发现不仅使居里夫人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发现新元素的女性,也为她赢得了190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镭元素的发现对科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镭是一种高度放射性元素,具有强大的放射性能力。

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镭元素对细胞具有杀伤作用,这一发现为后来的放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此外,镭元素的发现也为原子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人类认识物质的微观结构提供了重要线索。

然而,镭元素的发现也给居里夫人带来了巨大的身体伤害。

由于长期接触高剂量的放射性物质,她最终患上了严重的放射病,导致了身体的严重衰弱。

尽管如此,居里夫人仍然坚持继续她的科学研究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居里夫人发现镭的故事,不仅是一段关于科学探索的传奇,也是一段关于女性力量的传奇。

她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卓越的科学才华,为世界科学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后来的女性科学家树立了榜样。

她的故事激励着世界上无数的科学家和女性,成为了科学史上不可磨灭的一笔。

居里夫人发现镭的故事,告诉我们,科学的道路上充满了坎坷和艰辛,但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同时,她的故事也提醒我们,科学研究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我们要珍惜科学家们的辛勤劳动,为他们的贡献致以最高的敬意。

总的来说,居里夫人发现镭的故事是一段关于科学探索、毅力和奉献的传奇。

她的成就不仅改变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也为后人树立了不朽的榜样。

愿我们能够继承居里夫人的科学精神,为人类的进步不懈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镭的发现》历史故事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世界科学事业收获了重要的成果。

镭元素的发现和相对论的产生,就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

这里介绍一下镭的发现。

镭,是一种化学元素。

它能放射出人们看不见的射线,不用借助外力,就能自然发光发热,含有很大的能量。

镭的发现,引起科学和哲学的巨大变革,为人类探索原子世界的奥秘打开了大门。

由于镭能用来治疗难以治愈的癌症,也给人类的健康带来了福音。

所以,镭被誉为“伟大的革命者”。

发现镭元素的,是一位杰出的女科学家。

她原名叫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也就是后来为世人所熟知的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1867年11月7日生于波兰。

1895年在巴黎求学时,和法国科学家彼埃尔·居里结婚。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亨利·贝克勒发现了元素放射线。

但是,他只是发现了这种光线的存在,至于它的真面目,还是个谜。

这引起了居里夫人极大的兴趣,激起了她童年时就具有的探险家的好奇心和勇气。

她认为,这是个绝好的研究课题,就同丈夫彼埃尔商量。

“这个课题选得很好,”彼埃尔说,“贝克勒线前年才发现,我想可能还没有人研究。

如果发现这种射线的性质和来源,可以写出一篇出色的论文。

不过,这是件艰巨的事情,
困难也很多。


“我知道,”玛丽微笑着说,“不过不要紧,有你这样一位尊敬的老师合作,就一定会成功!”要研究放射性元素,需要一间宽敞的实验室。

彼埃尔东奔西跑,最后才在他原来工作过的理化学校借到一间又寒冷又潮湿的小工作间。

实验仪器很少,屋顶漏雨,墙壁透风,条件实在太糟了。

但是居里夫人毫不在乎,专心做她的实验。

在研究过程中,她发现,能放射出那奇怪光线的不只有铀,还有钍。

她把这些光线称为“放射线”。

居里夫人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发现,可能还有一种物质能够放射光线。

这种光线要比铀放射的光线强得多。

她认为,这种新的物质,也就是还未被发现的新元素,只是极少量地存在于矿物之中。

她把它定名为“镭”,在拉丁文中,它的原意就是“放射”。

彼埃尔也同意这种见解,可是当时有很多科学家并不相信。

他们认为这可能是实验出了错误,有的人还说:“如果真有那种元素,请提取出来,让我们瞧瞧!”
为了得到镭,居里夫妇必须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镭来。

他们怎样才能得到足够的沥青铀矿呢?这种矿很稀少,矿中铀的含量极少,价格又很昂贵,他们根本买不起。

后来,他们得到了奥地利政府赠送的一吨已提取过铀的沥青矿的残渣,开始了提取纯镭的实验。

在一间简陋的窝棚里,居里夫人要把上千公斤的沥青矿残渣,一锅锅地煮沸,还要用棍子在锅里不停地搅拌;要搬动很大的蒸馏瓶,把滚烫的溶液倒进倒出。

就这样,经过3年零9个月锲而不舍的工作,1902年,居里夫妇终于从矿渣中提炼出克镭盐,接着又初步测定了镭的原子量。

1906年,彼埃尔·居里在一场意外的车祸中丧生。

居里夫人极为哀痛,但这并没有动摇她献身科学的意志,她决心把与丈夫共同开拓的科学事业进行下去。

1910年,居里夫人成功地分离出金属镭,分析出镭元素的各种性质,精确地测定了它的原子量。

同年,居里夫人出版了她的名著,并出席了国际放射学理事会。

会上制定了以居里名字命名的放射性单位,同时采用了居里夫人提出的镭的国际标准。

居里夫人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

她是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是法国科学院第一位女院士,同时还被聘为其他15个国家的科学院院士。

在她的一生中,共接受过7个国家24次奖金和奖章,担任了25个国家的104个荣誉职位。

但居里夫人从不追求名利。

她把献身科学,造福人类作为自己的终生宗旨。

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决定放弃炼制镭的专利权。

她认为,那是违背科学精神的。

她曾经对一位美国女记者说:“镭不应该使任何人发财。

镭是化学元素,应该属于全世界。

”这位记者问她:“如果世界上所有的东西任你选挑,你最愿意
要什么?”她回答:“我很想有一克纯镭来进行科学研究。

我买不起它,它太贵了!”原来,居里夫人在丈夫死后,把他们几年艰苦劳动所得,价值百万法郎的镭,送给了巴黎大学实验室。

这位记者深为感动。

她回到美国后,写了大量文章,介绍居里夫妇,并号召美国人民开展捐献运动,赠给居里夫人一克纯镭。

1921年5月,美国哈定总统在首都华盛顿亲自把这克镭转赠给居里夫人。

在赠送仪式的前一天晚上,居里夫人又坚持要求修改赠送证书上的文字内容,再次声明:“美国赠送我的这一克镭,应该永远属于科学,而绝不能成为我个人的私产。


居里夫人晚年在镭学研究院工作,亲自指导来自外国的青年科学家从事研究工作。

在她培养的许多优秀科学家中,有中国的放射化学创始人郑大章和物理学家施士元教授。

由于长期受到放射性物质的严重损害,居里夫人患了白血病,于1934年7月4日逝世。

与居里夫人有着崇高真挚友谊的相对论创立者爱因斯坦,在悼念她时说:“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能取得,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象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

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