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范进中举》知识点整理(语文版)

合集下载

2023年初中语文《范进中举》知识点及细节描写与冲突

2023年初中语文《范进中举》知识点及细节描写与冲突

一、作者简介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后来又自称秦淮寓客,晚年自号文木老人。

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

代表作品是著名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二、故事背景中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始于隋炀帝设进士科,明、清两代科举制度更加严密,考试题目仅限于“四书”“五经”,必须写八股文,使广大知识分子变成思想僵化的“禄蠹”,受害更深。

他们一旦科举得中,或把持官府,或横行乡里,而科举落第者则伪装名士,争做统治阶级的帮闲或帮凶。

《儒林外史》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三、理解词义1.带挈:提携。

本文指“让你沾我的光,得到好运气”。

2.唯唯连声:连连答应。

唯唯,答应的声音。

3.体统:规矩。

4.见教:指教。

5.腆着:挺着。

6.摸门不着:意思是被骂晕了,不得要领,不知该怎么办。

7.火候:这里指写文章的功夫。

8.商酌:商量斟酌。

9.权变:随机应变。

10.桑梓:家乡。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①②):写范进进学回家到中举前的情况———穷困潦倒、受尽侮辱。

第二部分(③—⑩):写范进得知自己中举后喜极而疯,众人请胡屠户出面打了范进一个耳光,范进因而得以清醒,然后和众人一同回家。

第三部分(11-12):写范进中举后张静斋闻讯即刻前来拜访,又是攀认世弟兄,又是送银子送房子,极尽恭维拉拢之能事,进一步展示出当时的社会风气。

五、问题解疑1. 第1段到第2段有哪些地方能表现范进的社会地位与经济状况?在这种情形下,他仍偷偷参加乡试,这说明了什么?如“这十几年,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几句可见范进家境贫寒,面对屠户的训骂,他竟然“唯唯连声”,可见他社会地位低下。

在这种情形下,他仍偷偷赴试,更表现出他对功名的热衷。

2.“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

如今不知因我积了甚么德,带挈你中了个相公,我所以带个酒来贺你。

”试简析。

这一段语言描写,突出了胡屠户这个以“杀猪”作为营生的人物的性格特征。

女婿中了秀才是他修来的德,俨然以范进的恩人自居,对范进轻侮之至。

22 范进中举 要点归纳

22 范进中举 要点归纳

22 范进中举要点归纳(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知识梳理、古诗鉴赏、阅读理解、计划总结、学习综合、试题大全、教案大全、作文大全、语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knowledge sorting, ancient poetry appreciati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plan summary, learning synthesis, test questions, lesson plans, composition, Chinese, and other materials.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22 范进中举要点归纳主要人物范进小说主人公范进,表面上呆头笨脑,穷困愚陋,逆来顺受,酸气十足;内心里却热恋功名,追求利禄,奴性十足,卑怯懦弱。

范进中举课文精讲

范进中举课文精讲

范进中举课文精讲一、章节划分范进中举的章节划分大致如下:1. 第一部分(第1~2段):描述范进中举之前的情况。

第1段写范进中了秀才,得到了丈人胡屠户的祝贺,但胡屠户同时也对他进行了一番教训。

第2段则写范进向胡屠户借旅费去参加乡试,但被胡屠户痛骂和奚落。

2. 第二部分(第3~12段):描述范进中举后的情景。

第3~5段写范进中举后欢喜到发疯的情况。

第6~10段写胡屠户治疗范进发疯的过程和结果,范进最终恢复了正常。

第11~12段写范进恢复正常后,他的丈人和邻居们对他的态度发生了极大的转变,纷纷向他表示恭维和奉承,张乡绅也前来拜访并赠予他财物,展示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

通过以上的章节划分,可以看出《范进中举》是一篇以范进中举为线索,描绘出一个热衷于仕途、崇尚权位和名利的社会风气,对当时社会及其阴暗的特征进行了深刻的讽刺。

二、文章赏析《范进中举》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故事情节,主要描写了范进参加乡试中了举人一事。

以下是对该故事的赏析:一、对比手法的运用故事以范进中举为中心事件,运用了鲜明的对比手法。

范进在中举前后,他的生活境遇、社会地位以及人们对他的态度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中举前,他贫困潦倒,受人轻视,连他的丈人都对他嗤之以鼻。

而中举后,他一夜之间成为了众人追捧的对象,人们纷纷向他表示祝贺,他的丈人也改变了对他的态度,对他毕恭毕敬。

这种对比鲜明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和人们的功利心态。

二、细节描写的生动性作者在故事中运用了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

例如,范进在中举后发疯的细节描写,作者通过他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他的狂喜和失态。

又如,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变化,作者通过他的语言和动作的描写,生动地揭示了他的市侩心理和趋炎附势的性格特点。

这些生动的细节描写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主题更加突出。

三、讽刺艺术的巧妙性《范进中举》是一篇讽刺小说,作者通过范进中举这一事件,对当时社会的科举制度、官僚制度以及人们的功利心态进行了深刻的讽刺。

初中语文范进中举知识点总结-精选范文

初中语文范进中举知识点总结-精选范文

初中语文范进中举知识点总结初中语文范进中举知识点总结:鲁迅说,喜剧是“将那些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儒林外史》的突出成就在于对现实作喜剧性的讽刺揭示,表现假恶丑的可笑可鄙可悲。

《儒林外史》是一部喜剧交响乐,只要我们仔细品味、细心聆听,就可以听出“笑的多重奏”。

第三回《范进中举》大家都很熟悉了,中学课本里有,其中出现了三种不同音调的笑,组成了笑的三重奏。

第一重奏明朗的笑:势利而滑稽可笑的胡屠户胡屠户是非常成功的形象。

从喜剧艺术角度看,他是滑稽的典型;从精神气质角度看,他是势利的典型。

1、前倨后恭倨,傲慢。

前倨后恭,前面很傲慢,后面很恭敬,前后态度尖锐地不和谐,就显得滑稽。

而这也恰是最能凸现势利嘴脸的聚焦点。

胡屠户堪称中国古典小说中滑稽形象的典范。

吴敬梓抓住这个喜剧人物性格里不和谐的特征,当场尖锐地撕破给人看。

在范进中举前后,他对范进这个女婿的态度陡然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变。

中举前他骂范进说:人家中过举的张府、周府上老爷都是“方面大耳”,而你呢,“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举凡轻蔑人时,一般说:“你该拿镜子照照”,进一步或说:“你该找水面照照”,而胡屠户却说:“你该撒泡尿照照”,连在水面照都不够格,轻蔑至极,刻薄至极!奚落人时一般说:“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而胡屠户说:“想天鹅屁吃”,这又是极尽鄙薄挖苦之能事,癞蛤蟆还能想吃天鹅肉,而范进只能想吃天鹅屁,连癞蛤蟆的资格都没有,根本就不把范进当作人,有尊严的人。

中举后却说:“我每常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同一个范进,中了举人就嘴也不尖了,腮也不像猴了,比“方面大耳”的张老爷、周老爷更有福相。

这就是一种尖锐的、鲜明的对照。

中举前他把范进当作辱骂的对象,动不动“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中举后“现世宝穷鬼”一下子变成“贤婿老爷”。

“贤婿”是老丈人称女婿,“老爷”是奴才对主子的称呼,把这两样不伦不类地加在一起,本身就极不和谐。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内容预览:1.作家作品:四文的对比表篇目作者及出处大体内容及中心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施耐庵(元末明初)《水浒传》第三回小说通过鲁达三拳打死镇关西前后情节的叙述,塑造了一个敢爱敢恨、嫉恶如仇、伸张正义、有勇有谋、粗中有细的英雄人物形象,表达了被压迫人民的愿望。

范进中举吴敬梓(清代)《儒林外史》第三回课文通过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特别是出榜那一天截然不同的境遇,着重刻画范进疯癫的丑态与他周围各色人物等趋炎附势的嘴脸,批判了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及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乃至整个封建社会。

选举风波秦文君(当代儿童文学作家)《男生贾里?女生贾梅》小说围绕一次学生会干部选举而展开,主要记叙了墙外噪音影响孩子们正常上课及林武翔被子砸伤之事,以鲁艳青、贾里为代表的同学积极发起并处理这些小波折的故事,表现了他们的聪明、活泼、热情、积极。

并告诉我们:人生滋味是多味的,人不可能天生是伯乐。

山米与白鹤贝尔斯(美国儿童文学作家)小说描写了山米与外祖父相处的一段经历,它使山米的情感世界发生了天翻页 1 第地覆的变化,表现了祖孙两人的倔强与爱心。

同时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爱不仅使人与人相互理解,相互关切,甚至也能使人与动物,与大自然相沟通。

二、字词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聒燥恁地腌臢赊欠绽开绰号眼棱迸出揸开醋钵儿中举作揖商酌拙病相公兀自带挈名讳桑梓啐在嘴上星宿攥着腆着带挈绾了发酵气氛招徕贿赂忌讳巾帼忿忿然噩梦许诺诅咒泰然处之阿谀豢养倔强 2、多音字:喏rě叹词 zhe看着ruò偌大着 zháo着火诺言nuò zhāo高着chóng小种 chāo同焯页 2 第种 zhòng种地绰绰酒zh?ng种子 chuò阔绰3、成语积累(注意成语的意思和加点字的字音字形)不言而喻老态龙钟富丽堂皇了如指掌耿耿于怀心有余悸略胜一畴精疲力竭漫不经心茅塞顿开鬼使神差咄咄逼人三、单元解读1、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与具体的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载。

范进中举知识点

范进中举知识点

《范进中举》知识点总结态度:前倨后恭钱:通过对比,表现出胡屠户嫌贫爱富、嗜钱如命、趋炎附势、贪财虚伪的市侩性格。

乡人:考中前:对他漠不关心,家里饿了三天,无人问考中后:热情祝贺,有拿鸡蛋的,也有拿酒的,拿米到他家来,招呼报录的,找范进,找胡屠户,协助治疗疯了的范进等等。

性格:嫌贫爱富,趋炎附势。

社会现状:对有钱有势的巴结讨好,对穷困落魄者冷漠无情的社会现状,从他们身上看出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张乡绅张乡绅早已中举,做过知县,是地方上的一霸,范进中举前,他不闻不问,并没有交往;但是就在中举的当天就来拉拢,既送钱又送房,还和范进称兄道弟,这就表明他急于结交新贵,攀附范进宗师周学道和汤知县,以达到巩固和扩大自己权势和目的。

好为将来仕途发展作铺垫。

道貌岸然,老奸巨滑的形象。

社会现状:反映了当时官场结党营私、官官勾结、相互舞弊的事实。

以上都是范进生活的社会环境,他们共同制造了范进式的人物悲剧。

范进喜极发疯的过程可分作四层。

第一层写昏厥。

用“看”“念”“拍”“笑”写范进喜极的动作,用“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写范进昏厥的动作神态。

语言描写中“噫’写出惊喜过望的心情,说“好了”是因几十年追求功名,一旦实现,富贵荣华滚滚而来。

第二层写疯跑。

用“爬将起来”“拍着手大笑”“飞跑”这些动作描写,写足了范进的疯劲。

用重复的语言,写狂喜的心情。

第三层写跌倒。

用富有讽刺性的外貌描写,写范进一脚端在塘里的丑态,“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包含了极其强烈的讽刺意味。

第四层写疯走集上。

“拍着笑着”的动作描写,写尽范进的疯态。

设想,范进在大嚷“好”的瞬间,他究竟可能想到了什么?归根到底,一个“好”字,表明那一瞬间,范进曾产生过多少思想活动。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那上半世甜酸苦辣的热望,下半世即将纷沓而至的荣华富贵,都随着一声“好”风驰电掣似地卷过范进的脑海。

范进形象:猥琐懦弱而又圆滑世故,热衷功名。

发疯、被骂他还偷偷参加乡试,家里饿了三天,(对功名的极度热衷)他中了秀才,社会地位才有所改变,可是胡屠户对他的态度仍然十分粗野傲慢,臭骂他,训斥他,他总是习惯的“唯唯连声”,千恩万谢,逆来顺受,甘受屈辱。

范进中举复习笔记

范进中举复习笔记

一、人物:范进热衷功名(范进考到五十岁才得秀才,但他心有不甘,不顾胡屠户的反对,到处筹钱应考。

中举后又欢喜得发了疯。

)、懦弱迂腐(受到胡屠户的辱骂,他听了只是“唯唯连声”,一句也不敢顶撞。

)、圆滑世故(对胡屠户的称呼由“岳父”转为“老爹”;以前与家门口那些做田的、扒粪的拱手作揖,平起平坐,现在与张乡绅逢迎自如。

胡屠户是个嫌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市侩。

范进中举前,被他视为“现世宝”“烂忠厚没用的人”,连中了秀才也是他“带挈”的;对范进希图中举,又极尽讽刺嘲弄之能事,说他“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一派粗鄙的话,不堪入耳。

待到范进果真中了举,他忽然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称范进为“贤婿老爷”,当众夸范进“才学又高品貌又好”,把范进真的捧上天了——说他是天上的星宿。

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前后截然不同。

说穿了,就是因为“姑老爷今非昔比,少不得有人把银子送有上门来给他用”。

由此看来,此人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充满了金钱欲。

张乡绅早已中举,做过知县,是地方上的一霸,道貌岸然,老奸巨滑,范进中举前,他不闻不问,并没有交往:但是就在中举的当天就来拉拢,既送钱又送房,还和范进称兄道弟。

他构建了一张庞大的官僚网络,网罗着每一个靠近官位的人,为自己的利益服务。

张乡绅的目的是为了结交新贵,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权势,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官僚之间结党营私之风盛行。

众乡邻在范进中举前对他不关心,中举前,他家断粮了两三天,没有一位乡邻来过问;中举后,对他热情祝贺:有拿鸡蛋的,也有拿酒、拿米的到他家来,反映了他们嫌贫爱富、趋炎附势的性格。

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有钱有势者巴结讨好,对贫穷落魄者冷漠无情的社会现状,从他们身上可见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二、探究课文的讽刺手法(1)夸张手法范进因中举喜极而疯,在挨了一个巴掌后才清醒过来,这是故事的基本情节,是用夸张手法虚构出来的。

(2)对比手法写胡屠户前后变化有什么作用?作者用漫画式的夸张写法,通过鲜明的对比,辛辣地讽刺了胡屠户欺贫爱富、趋炎附势的丑恶灵魂。

八年级上册《范进中举》知识点整理(语文版)

八年级上册《范进中举》知识点整理(语文版)

八年级上册《范进中举》知识点整理(语文版)第14《范进中举》一、字音带挈(qiè)行(hánɡ)事踹(huài)兀(ù)自绾(ǎn)腼腆(iǎntiǎn)啐(uì)星宿(xiù)嗑(hé)西北风避讳(huì)二、词语解释无名业火:佛教用语:指怒火。

唯唯连声:连连答应,形容十分恭顺。

三、文学常识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清代著名的长篇讽刺章回小说。

这部小说的语言有着典型的讽刺艺术特点。

四、主题:它通过范进中举喜极而疯及中举前后生活遭遇的变化,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科举制度腐蚀读书人灵魂、摧残人才及败坏社会风气的罪恶,穷形尽相地表现了封建末世的世道人心,对各类市侩小人,进行了有力的鞭笞和嘲讽。

五、结构第一部分(1--2段):写范进回家到中举前的情况。

第二部分(3--结束):写范进中举后情景。

第一层(3--):范进发疯。

(昏厥、疯跑、跌倒、疯走集上)第二层(6--9):胡屠户治疯。

第三层(10--11):张静斋拜会范进。

第四层(12):范进赏银给胡屠户。

六、人物形象1.范进:一个热衷功名的下层知识分子,中举前穷困潦倒,地位卑微,逆来顺受,甘受屈辱。

中了举,情形就完全不同了。

梦寐以求的功名富贵一旦出现使他惊喜得发了疯。

文刻画范进中为功名利禄而神魂颠倒的典型形象。

2.文中胡屠户说的、骂的、训斥的、夸口的、奉承的、恭维的话,占了很大的篇章,通过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了一个前倨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的形象。

七、艺术特色1.作者善于使用符合人物身份的语言,生动而准确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2.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

作者善于抓住特定环境中的某个细节,发掘其典型意义,生动地刻画人物性格,表现小说的主题。

如范进把两锭银子送给胡屠户时,“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

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可是范进说“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他就“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范进中举》知识点整理(语
文版)
第14课《范进中举》
一、
字音
带挈(qiè)行(hánɡ)事
踹(chuài)
兀(wù)自
绾(wǎn)
腼腆(miǎntiǎn)啐(cuì)
星宿(xiù)
嗑(hé)西北风
避讳(huì)
二、词语解释
无名业火:佛教用语:指怒火。

唯唯连声:连连答应,形容十分恭顺。

三、文学常识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清代著名的长篇讽刺章回小说。

这部小说的语言有着典型的讽刺艺术特点。

四、
主题:它通过范进中举喜极而疯及中举前后生活遭遇的变化,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科举制度腐蚀读书人灵魂、摧残
人才及败坏社会风气的罪恶,穷形尽相地表现了封建末世的世道人心,对各类市侩小人,进行了有力的鞭笞和嘲讽。

五、结构
第一部分(1--2段):写范进回家到中举前的情况。

第二部分(3--结束):写范进中举后情景。

第一层(3--5):范进发疯。

(昏厥、疯跑、跌倒、疯走集上)
第二层(6--9):胡屠户治疯。

第三层(10--11):张静斋拜会范进。

第四层(12):范进赏银给胡屠户。

六、人物形象
1.范进:一个热衷功名的下层知识分子,中举前穷困潦倒,地位卑微,逆来顺受,甘受屈辱。

中了举,情形就完全不同了。

梦寐以求的功名富贵一旦出现使他惊喜得发了疯。

课文刻画范进中为功名利禄而神魂颠倒的典型形象。

2.文中胡屠户说的、骂的、训斥的、夸口的、奉承的、恭维的话,占了很大的篇章,通过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了一个前倨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的形象。

七、艺术特色
1.作者善于使用符合人物身份的语言,生动而准确地
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2.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

作者善于抓住特定环境中的某个细节,发掘其典型意义,生动地刻画人物性格,表现小说的主题。

如范进把两锭银子送给胡屠户时,“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

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可是范进说“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他就“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

这拳头一伸一缩,一揣,及胡屠户跟在范进后边低着头扯衣服皱的细节,活灵活现地画出了一副溜须拍马的奴才相。

3.鲜明的对比与夸张,使小说具有极强的讽刺效果。

小说围绕范进中举这一中心事件,展开了多角度的对比。

范进中举前生活窘迫,以至无米下锅,到街上去卖鸡;中举后生活富足,衣食无忧。

中举前,胡屠户对范进又训又骂;中举后对范进又敬又畏,阿谀奉承令人肉麻。

中举前,邻人们对范进的困窘不闻不问,甚至百般奚落嘲讽;中举后又拿鸡蛋又拿白酒,“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

通过这些鲜明对比,无情地讽刺了当时的社会风气,揭示了科举制度扭曲人的心灵、败坏社会风气的罪恶本质。

在现实基础上的夸张,是讽刺艺术的重要手段。

课文成功地运用了夸张这一手法。

范进因中举而发疯,就是通过合理夸张而设置的情节。

在现实生活中,因中举而发疯的事未必多见,但热衷
科举、醉心功名利禄的封建知识分子,十年寒窗苦,有的甚至是读到须发皆白,中了举欣喜若狂,落了榜痛不欲生乃普遍现象。

小说在此基础上合理夸张,不仅真实可信,而且更典型,更能揭露科举制度的罪恶。

4.课文的语言通俗、洗练、富有表现力。

如写范进卖鸡:“范进抱着鸡,手里插个草标,一步一踱的,东张西望,在那里寻人卖。

”寥寥数语,写出了范进的穷困潦倒和迂腐可笑。

写报录人送喜报:“只听得一片声的锣响,三匹马闯进来……一片声叫道:‘快请范老爷出来,恭喜高中了!’”连邻居也“飞奔到集上”去找范进。

为找胡屠户为范进治疯,另一个也是“飞奔去迎”,这一片欣喜若狂的景象,都是因为范进中了举!
小说中还使用了很多群众的口头语言、谚语和俗语,如“骂了一个狗血喷头”“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撒泡尿自己照照”等等,这些语言极大地增强了小说的表现力,对刻画人物性格起了很好的作用。

八、
将《范进中举》与《孔乙己》作一个总体比较
1.人物和主题思想。

范进与孔乙己同是读书人,一个到晚年终于中举而发疯,一个始终没有功名,潦倒而死。

从思想性格方面来说,他们
都热衷于功名,迂腐可笑,疯的不知为何而疯,死的不知因谁而死,麻木不仁,可悲可怜。

因此,这两篇从不同角度揭露了封建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摧残他们的精神,摧残他们的肉体。

2.作者的态度和讽刺手法。

《范进中举》和《孔乙己》都运用了讽刺手法,但又有区别。

前者是对主人公(范进)尖锐的嘲笑,那“抱着鸡,手里插着草标”的形象,那“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水”的丑态,刻画着入木三分;后者对孔乙己的嘲讽,严厉而冷峻,却并不显露,那又脏又破的长衫,那“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的神情,描绘得那样淋漓尽致。

为什么有这样的区别呢?吴敬梓对笔下的人物是尖锐的嘲笑,无情的鞭挞,因为他痛恨封建科举制度;鲁迅对他笔下的人物却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因为作者希望能从麻木中觉醒,以便拯救中华民族。

由此可见,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由作者对形象的态度所决定。

3.表现手法。

《范进中举》主要运用了强烈的对比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思想;而《孔乙己》则选取人物一生中几个富有表现力的片断,放在一个典型的环境里,去刻画人物表现主题。

九、思考与练习重点:
(一)
默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他的态度有什么不同?胡屠户是一个怎样的人?
2.范进中举后,周围人有什么反应?
3.你怎样评价范进这个人物?
(答案见“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
(二)
仔细阅读课文第五到第八段,说说其中哪些地方是正面描写,哪些地方是侧面描写,各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范进的,并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这几段写的是范进发疯和胡屠户治疯。

主要写的是范进。

正面写了范进的语言、动作,如他“看了一遍,又念一遍”(简直不敢相信,惟恐是梦)“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得到确认后,极度兴奋,一拍,一笑,意味深长)忽然一跤跌倒,不省人事。

醒过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长期的被人蔑视侮辱,二十多次落第的经历把他弄得十分脆弱,无论是巨大的欢乐或悲哀都已经受不住了。

“好”,几十年的屈辱和痛苦结束了!“中了”梦寐以求的功名富贵到手了!)他往门外飞跑,“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真是丑态百出,可悲可叹!)。

作者通过对范进
丑态的生动描绘,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这部分还写了众邻居及范进家人、胡屠户的反应。

从邻居送来米酒,极度献殷勤,飞奔着去找范进,去迎接胡屠户,报录人的想出治疯的“妙”计,老太太哭,娘子愁,众人劝胡屠户为范进治疯等,这些都是为烘托这场闹剧,是侧面描写,突出了范进身份的变化,反映当时社会趋炎附势的风气,强化了课文的讽刺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