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功能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血液分析的常用参数及临床意义

血液分析的常用参数及临床意义

血液分析的常用参数及临床意义血液分析是一种常见但非常重要的临床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并提供一些健康问题的线索。

通常,血液分析会检查血液中的多种参数,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等。

以下是一些常用参数及其临床意义:1.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是负责携带氧气到身体各个器官的重要细胞。

红细胞计数可以用来评估贫血、多血和其他一些血液病的状况。

2.血红蛋白浓度(H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重要成分,负责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

血红蛋白浓度可以用来评估贫血程度,并帮助确定引起贫血的原因。

3.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压积表示整个血液中红细胞所占的比例。

红细胞压积可以用来评估贫血程度和体液平衡。

4.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体积表示平均每个红细胞的大小。

MCV可以分为正常、小细胞和大细胞,可以用来帮助确定贫血的类型。

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表示平均每个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

MCH可以用来评估贫血类型,并帮助确定引起贫血的原因。

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表示平均每个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浓度。

MCHC可以用来评估贫血的类型,并帮助确定贫血的原因。

7.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是负责血液凝固的细胞。

血小板计数可以用来评估出血和凝血功能的状况。

8.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是身体免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抵抗感染和其他疾病。

白细胞计数可以用来评估感染、炎症和其他免疫相关疾病的状况。

9. 分类白细胞计数(WBC-diff):分类白细胞计数可以进一步分析白细胞中不同类型细胞的数量,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这些数据可以提供关于炎症、感染和其他疾病的更详细信息。

10.炎症指标:在血液分析中,医生还可以检查一些炎症指标,如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评估炎症的程度和病情。

血管分析报告

血管分析报告

血管分析报告1. 简介血管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医学检查方法,通过对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分析,评估血管功能和健康状况,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心血管系统情况。

本报告将介绍血管分析的目的、方法和结果分析,以及可能的临床意义。

2. 目的血管分析的主要目的是评估患者的血管功能和健康状况。

通过血液样本的分析,可以获取有关患者血管状态的信息,包括血管弹性、血管收缩能力、血管壁的厚度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血管疾病风险,并确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3. 方法血管分析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3.1 血液采集在进行血管分析之前,需要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

血液样本可以通过穿刺患者的静脉或指尖抽取。

在采集血液样本时,需要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规范,确保样本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2 血管功能测试血管分析的核心是对血管功能进行评估。

血管功能测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3.2.1 血管弹性血管弹性是衡量血管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见的血管弹性测试方法包括脉搏波速度测量和血流动力学测量。

这些测量方法可以评估血管壁的弹性程度,以及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3.2.2 血管收缩能力血管收缩能力是血管健康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通常采用冷水刺激或药物刺激的方法,观察患者的血管收缩反应。

血管收缩能力可以反映血管壁的敏感性和反应性。

3.2.3 血管壁厚度血管壁厚度是评估血管健康的重要参数之一。

超声技术是常用的血管壁厚度测量方法,可以通过超声波在患者身体表面进行检测,评估血管壁的厚度和结构。

3.3 数据分析在完成血管功能测试后,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数据分析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和图表表达,以便于医生更好地理解患者的血管状态。

分析结果可以与正常参考范围进行对比,评估患者的血管功能和健康状况。

4. 结果分析血管分析的结果会根据不同的血管功能指标进行评估和解读。

以下是常见的结果分析指标:4.1 血管弹性结果解读通过脉搏波速度测量和血流动力学测量,可以评估患者的血管弹性。

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和临床意义

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和临床意义

• 禁忌证
凝血功能障碍——锁骨下静脉穿刺 局部皮肤感染 血气胸患者——颈内及锁骨下静脉穿刺
• 插管途径
前路
颈内静脉
中路
后路
锁骨下静脉
颈外静脉
其他静脉:大隐静脉、股静脉等
颈内静脉途径(中路)
• 插管技术
体位 暴露穿刺部位 消毒 拟定穿刺点 进针 连接导管
颈内静脉途径(中路)穿刺点
锁骨下静脉
锁骨下静脉途径
中心静脉压变化意义
• CVP压力波形变化

窦性心动过速——a.c波融合

心房纤颤——v波消失

右心房排空受阻——a波

三尖瓣返流——v波

右心室顺应性下降——a.v波

急性心包填塞——x波陡峭,y波平坦
中心静脉压压力变化
正常值:4-12cmH20
中心静 脉压
低 低


正常
动脉压 原因

血容量不足
中心静脉压变化意义
• CVP压力波形构成:a,c,x,v,y
影响中心静脉压旳原因
• 导管位置:13-15cm • 原则零点:腋中线第4肋间 • 胸内压 • 测定系统旳通畅度
动脉压波形
肺动脉导管压力波形变化
血流动力学监测意义
• 正常值 • 异常值 • 意义
血流动力学监测意义
血流动力学监测意义
(NIBP) • 自动化连续测压法
血流动力学旳创伤性监测
• 有创性操作:

测定中心静脉压

测定周围动脉压

自深静脉插管入肺动脉
测定中心静脉压
• 适应证
休克、脱水、血容量不足 颅内较大、较复杂手术 术中需大量输血、血液稀释旳患者 控制性降压、低温 心血管功能不全、手术可引起血流动力学明显变化 脑血管舒缩功能障碍

血管内皮功能的评价及其临床价值

血管内皮功能的评价及其临床价值

血管内皮功能的评价及其临床价值刘欢;刘润冬【摘要】内皮功能障碍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环节,并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还可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导致心血管事件,并且相对于传统的危险因素,其对于未来心血管事件具有附加的预测价值.此外,内皮功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各个阶段,从起始到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的并发症都起关键作用,并且在各个阶段都具有可逆性,内皮功能检查可揭示动脉粥样硬化的最早改变之一,其指导的治疗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实践中有效可行,将内皮功能检查引入临床实践能够创新个体化心血管医疗.因此,应用确定有效的方法来评估内皮功能以监测血管健康及评估预后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许多方法用于评估内皮功能障碍的程度,应用药理学和/或生理刺激一氧化氮和其他来自于血管内皮细胞的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包括有创性的检查比如冠状动脉内注入乙酰胆碱、无创性的检查比如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和外周动脉张力检测以及生物标志物检查.【期刊名称】《心血管病学进展》【年(卷),期】2016(037)004【总页数】5页(P426-430)【关键词】血管内皮功能;动脉粥样硬化;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外周动脉张力检测;生物标志物【作者】刘欢;刘润冬【作者单位】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血管医学中心,北京10014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10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血管内皮细胞是一种高度活跃的单层细胞,如果人体全身的内皮细胞可收集,那么它的总体质量与肝脏一样,它的总长度为100 000 km[1]。

一个健康的血管内皮细胞通过调节血管舒张和收缩、生长抑制和生长促进、抗炎和促炎以及抗氧化和促氧化之间的平衡来维持血管的张力和结构。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一种病理状态,主要是以血管舒张物质和血管收缩物质不平衡为特点[2],最常见的是以一氧化氮(NO)生物利用度受损为特点,由NO合酶导致的NO产生减少或活性氧导致的NO降解增加或者二者都有。

正常情况下,NO释放到血管平滑肌细胞,激活鸟苷酸环化酶,导致环鸟苷酸介导的血管舒张[3]。

血管内皮功能的检测方法及意义

血管内皮功能的检测方法及意义

血管内皮功能的检测方法及意义裴静静;沈小梅【摘要】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动脉粥样硬化最早期的病理生理改变 ,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血管内皮功能的检测方法得到迅速发展 ,正确认识各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 ,发展一种能够识别内皮功能障碍精确而具有可重复性的检测技术 ,对发现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及预测预后有重要意义 ,现将各种检测方法及意义进行综述.【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6(029)001【总页数】3页(P27-29)【关键词】血管内皮;内皮功能;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作者】裴静静;沈小梅【作者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山西省太原市 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特需病房【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长年来血管内皮被认为仅仅具有分割血液和组织及半透膜性质的屏障功能。

但近年随着Furchgott、Celermajer[1]等人对血管内皮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发现血管内皮具有参与血管形成、调节血管张力、抗凝促纤溶、参与炎性反应、调节脂质氧化沉积等作用。

血管内皮损伤时血液中活性物质发生改变、血管收缩痉挛、血小板及白细胞聚集粘附、脂质沉积、血管平滑肌增生、血管重塑,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因此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最早期的病理改变。

发展内皮功能检测技术,以便发现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并给予尽早干预,或许可以达到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和病死率的目的。

现将内皮功能检测方法及意义综述如下。

血管舒张:分为内皮依赖性舒张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内皮依赖性舒张是指在药物(如乙酰胆碱)或生理刺激(如反应性充血)的作用下,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NO)、前列环素(Prostacyclin)、内皮依赖性舒张因子(Endothelial Dependent Relaxation Factor,EDRF)等舒张因子,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引起血管舒张。

血管生成生物标志物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血管生成生物标志物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血管生成生物标志物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引言:血管生长是一种复杂的生物过程,涉及多种细胞、生理和生化因素的相互作用。

血管生成在许多疾病中起到关键作用,例如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而且在组织再生和修复过程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因此,了解血管生成的机制以及发现可以用于监测和预测相关疾病的生物标志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血管生成的机制和调控因素血管生成是指新的血管形成过程,它包括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以及血管周细胞(如平滑肌细胞和间充质细胞)的招募和分化。

血管生成的过程受到多种生理和病理因素的调控。

一种重要的调控机制是血管生成因子及其受体的信号通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家族是调节血管生成最重要的因子之一。

VEGF 通过与其受体(如VEGFR-2)结合,激活下游信号通路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除了VEGF家族外,其他因子如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基础纤维生长因子(bFGF)等也参与血管生成的调控。

另一个重要的调控机制是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作用。

如血管抑制蛋白1(Angiostatin-1)和血管抑制蛋白2(Angiostatin-2)通过干扰VEGF的信号通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从而抑制血管生成过程。

二、血管生成生物标志物的分类和检测方法血管生成生物标志物是指可以用于检测和评估血管生成过程的生物标志物。

根据其来源和类型的不同,血管生成生物标志物可以分为细胞因子、激素、蛋白质、基因等多种类型。

最常用的血管生成生物标志物是细胞因子,如VEGF、PDGF、bFGF等。

这些细胞因子在血液和组织中的水平可以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或其他免疫检测方法进行测定。

这些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可以用于评估血管生成的活性以及疾病的进展和预后。

除了细胞因子,一些激素如雌激素和甲状腺素在血管生成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对这些激素的水平进行检测可以了解其对血管生成的调节作用。

蛋白质是细胞生物学中的重要参与者,在血管生成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凝血功能检测方法与临床意义

凝血功能检测方法与临床意义

凝血功能检测方法与临床意义凝血功能是人体维持血液在血管内正常循环的重要生理功能之一、当血管受损时,凝血机制能够迅速启动,形成血栓止血,防止血液大量流失。

而凝血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出血或血栓形成等临床问题。

因此,凝血功能检测成为诊断血液疾病、评估手术风险、监测抗凝治疗效果以及指导治疗的重要手段。

一、常用的凝血功能检测方法1.凝血酶原时间(P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PT是通过观察血浆中凝血因子活化与血栓形成开始的时间,来评估外源性凝血通路的功能。

常用于检测肝功能异常、抗凝药物治疗或凝血因子异常等情况。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APTT是通过观察血浆中凝血因子活化与血栓形成开始的时间,来评估内源性和共同凝血通路的功能。

常用于评估遗传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血液病或凝血酶抑制剂等情况。

3.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功能检测血小板是凝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血管损伤后的初步止血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血小板数量和功能的检测,可以评估凝血状态的一部分。

常用的方法包括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测定和血小板聚集率测定等。

4.非特异性凝血功能指标非特异性凝血功能指标反映出整体凝血功能的变化,包括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元浓度和D-二聚体浓度等指标。

二、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1.诊断和监测凝血系统疾病凝血功能检测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监测凝血系统疾病,如血友病、凝血因子缺乏、血栓性疾病等。

通过检测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以及血小板数量和功能等指标的异常变化,可以及早诊断疾病,制定合理治疗方案。

2.评估手术风险和指导治疗在一些手术前,如心脏手术、重大创伤手术等,病人的凝血功能状况需要事先评估。

通过检测凝血功能,可以了解患者的凝血能力是否正常,从而预测手术中出血的风险,并在手术过程中采取措施减少出血。

同时,在对抗凝治疗(如华法林治疗)中,通过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可以调整剂量以达到治疗目标。

3.指导结石病手术治疗在结石病手术中,如肾结石碎石术、尿路镜手术等,患者可能存在凝血功能异常的情况,如血小板功能障碍等。

脑血管功能检测评估分

脑血管功能检测评估分

脑血管功能检测评估分脑血管功能检测评估是用于评估个体脑血管系统的功能状况的一种方法,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脑血管风险,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的判断。

脑血管功能检测评估包括多种常用的检测方法,如头颅CT、磁共振成像(MRI)、颅内外血管超声、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等。

这些检测方法能够提供大脑组织结构、血流情况、脑血管病变等方面的信息,有助于评估患者的脑血管功能状况。

首先,头颅CT和MRI是最常用的脑血管功能检测方法之一。

它们能够提供患者头颅内部的图像信息,包括脑组织、血管、肿瘤等。

头颅CT适用于对脑出血和脑梗死等急性疾病的诊断,而MRI对于慢性疾病、颅内肿瘤、脑血管病变等的检测更为敏感。

通过这些检测方法,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脑血供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脑血管病变。

其次,颅内外血管超声是非侵入性的脑血管功能检测方法,通过超声波探测器将超声波传入患者头颅,观察血流的动态变化,可以评估脑血管的血流速度、管腔狭窄程度等。

颅内外血管超声被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监测,包括动脉粥样硬化、颅内动脉瘤、动脉狭窄等。

颅内外血管超声不仅操作简便,而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于评估患者脑血管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此外,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脑血管功能检测技术,通过利用磁共振技术对血管进行成像,可以清晰地显示脑血管的结构和病变。

MRA可以检测动脉狭窄、动脉瘤、脑梗死、血栓形成等脑血管疾病,并提供血流速度、血管结构等定量信息,有助于判断脑血管病变的病理性质和程度。

相比于传统的脑血管造影技术,MRA具有无创伤、无放射线的优势,能够对患者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估。

综上所述,脑血管功能检测评估是一种有力的工具,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脑血管系统的功能状况,为确定诊断和制定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不同的脑血管功能检测方法各具特点,可以相互补充,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评估体系。

通过合理地选择和运用这些检测方法,可以提高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效果,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更好的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patients with
1 Metabolic syndrom (n=2274, fu 13 m)
2 Type 2 Diabetes (n=1647, fu 13 m)
3 Hypertension (n=3047, fu 13 m)
4 Ischemic heart disease (n = 1800, fu 3 y)
20
0 0.7 0.9
Doppler (n=481) Auscultatory (n=432) Oscillometric (n=481)
1.1 1.3 1.5 1.7
Ankle-brachial blood pressure index
Pan CR, et al. Hypertension Res 2007;30:563-569.
ABI测量——高精度双层袖带技术Sensor Cuf兩片式服貼設計的方式
Cuff
Doppler 血 流測定位置
Sensor Cuff 振幅
決定收縮壓的位置點
利用雙重感應構造及兩片式服貼設計的方式,實現了以 Oscillometric方式也能提供腳踝血壓高精準測量之結果。
ABI的检测
VP2000, OMRON
血管功能无创检测方法 及临床意义
概要
▪ 有关血管医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 踝臂血压指数(ABI) ▪ 脉搏波传导速度(PWV) ▪ 反射波增强指数 (AI) ▪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及脉压(AASI/PP) ▪ 血管内皮功能 (FMD)
血管病变与多种心血管疾病
脑卒中
心肌梗死
肾血管性疾病
下肢动脉疾病 间歇跛行 疼痛 坏疽 坏死
血管病变的多部位特点
脑血管病
24.7%
7.4%
29.9%
冠心病
3.3%
3.8%
11.8%
CAPRIE study (n=19,185)
19.2%
外周动脉疾病
Coccheri S. Eur Heart J 1998; 19(suppl): 1268.
血管病变常见的2种类型
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
动脉硬化 (arteriosclerosis)
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生发展(从沉 默到爆发)
正常
斑块破溃/ 脂肪条纹 纤维斑块 粥样硬化斑块 裂隙和血栓形成
不稳定性 心绞痛
心肌梗死
缺血性中风 /TIA
临床无症状
稳定性心绞痛 间歇性跛行
年龄增长
严重的 下肢缺血
心血管死亡
血管病变无创检测指标
血管结构 血管内中膜厚度 (IMT) 踝臂血压指数 (ABI)
ABI诊断外周动脉疾病 (1)
“ABI is the most effective, accurate, practical method of PAD detection”
Diagnostic Test ABI
Sensitivity,% 95
Specificity,% 100
Belch J F, et al. Arch Intern Med 2003,163:884-892.
ABI不同测量方法的比较
Cumulative 100 distribution
(%)
80
Men
100 Women
80
60
60
40
40
20
0 0.7 0.9
Doppler (n=465) Auscultatory (n=448) Oscillometric (n=465)
1.1 1.3 1.5 1.7
ABI诊断外周动脉疾病 (2)
ABI 不仅可用于识别PAD, 还可以初步估计其 严重程度。
ABI >0.9 0.71-0.9 0.41-0.70 ≤0.40
正常 轻度PAD 中度PAD 重度PAD
ABI Studies in Chinese Inpatients : ABI and Mortality
血管功能 血管内皮舒张功能 脉搏波传导速度(PWV) 反射波增压指数(AI) 脉搏压(PP) 动态的动脉硬化指数(AASI)
ESC/ESH2007高血压治疗指南
危险因素
亚临床器官损害
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
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示显示有左室肥厚
脉压水平(老年人)
颈动脉壁增厚(IMT>0.9mm)或斑块
ABI =
踝部胫后/足背动脉收缩压 臂部肱动脉收缩压
ABI的检测方法
▪ 多普勒辅助听诊法是经典方法。 ▪ 单纯听诊器听诊法有局限性。 ▪ 先进的示波法在临床已广泛应用。
检查平前,,置受于检身者侧平;躺在检查床上休息15分钟,两手臂摊 测量脚踝上小腿周长,选择合适大小的袖带; 让受后检动者脉的;足轻度外旋, 通过触诊, 在内踝后方找到胫 在超声换能器上,涂上少量乳胶;
ABI测量——多普勒法 (1)
用Doppler探头寻找血流声音最强点;
袖带冲气, 待血流声音消失再向上20mmHg, 缓慢放气, 速度 2 mmHg/秒
听到第一声血流声音时的血压即为踝部收缩压, 立即放气 至0,
记录下血压值, 重复第2次测量, 间隔30-60秒
ABI测量——多普勒法 (2)
用听诊法/或多普勒法连续测量2次臂部收缩压及舒张压;
5 High-risk (n=3210, fu 3 y)
1 Xu Y, et al. Hypertens Res. 2007;30:613-619 2 Li J, et al. Circ J. 2007;71:377-381. 3 Luo YY, et al. J Hum Hypertens. 2007;21:461-466. 4 Zheng L, et al. J Athroscler Thromb. 2010;17 5 Li X, et al. J Hum Hypertens. 2010;24:111-116.
年龄(男性>55岁,女性>65岁) 颈-股脉搏波速度(PWV)>12m/s
吸烟
踝臂指数(ABI)<0.9
血脂异常
肌酐水平:男:115–133;女:107–124mol/
空腹血糖5.6-6.9mmol/L
肾小球滤过率降低(<60ml/min/1.73m )
糖耐量试验异常
微量蛋白尿30–300mg/24h
腹型肥胖
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
J Hypertens 2007; 25: 1105-1187.
2010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1; 39: 579-616.
ABI
(Ankle-Brachial Blood Pressure Index)
踝臂血压指数
ABI (ANKLE-BRACHIAL BLOOD PRESSURE INDE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